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化建设规划

城镇化建设规划

城镇化建设规划

城镇化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1.1小城镇规划理念较为落后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由于对小城镇的规划定位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且欠缺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产业支撑,以至于小城镇规划建设一直无法取得更好地效果。同时,因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够详细、深入,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一直缺少比较有民族特色且能够起到品牌效应的民族文化。

1.2小城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塑造是灵魂,这可以更好地体现小城镇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小城镇规划中,由于规划人员太过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且忽略了文化塑造,以至于小城镇建设不仅缺少一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也没有体现出该城镇所处地域的特色风貌,并导致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魅力,而这也是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贵州惠水县好花红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该镇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曾获得“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等称号。好花红镇每年举办的“四月八”、“六月六”等祭祀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该镇的文化品牌。然而,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好花红镇的规划建设一直缺乏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这主要体现在街道缺少特色,建筑造型较为普通,缺少具有布依族或苗族特色的建筑符合;同时,该镇的旅游设施建设与其他地区的设施建设相同,缺乏强烈的民族气息,从而导致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的文化塑造一直无法实施。

1.3小城镇规划建设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由于受到人员编制、体制机制的约束,导致规划工作的开展一直缺少专业人才参与。而且,现阶段规划建设者的业务素质偏低,也缺少真正掌握民族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规划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制约,这也使得小城镇规划一会无法获得最好的成效。

2.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文化塑造的有效方法

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只有小城镇规划建设取得更好地效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而且,小城镇规划建设方案是否合理,对城镇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必须要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文化塑造,并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特色文化塑造,以便确保小城镇规划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

2.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更好的塑造民族特色文化,必须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用以对小城镇规划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规划建设施工进行严格把关,以便突出小城镇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另外,对于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或不符合民族建设要求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项目,不仅不能予以审批,且必须要进行严格处理。比如,好花红镇作为布依族和苗族的重要聚居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建设应以布依族或苗族的民族风格为主,以便在展示好花红镇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将该镇建设成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2.2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我国小城镇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都有独特的特点,这也是城镇特色的内涵所在。而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使城镇建设蕴含更加强烈的文化气息。因此,在小城镇规划中,规划人员应遵循突出民族特色文化这一原则,根据小城镇的建筑、历史、区域等特点,深度挖掘城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塑造具有独特特色的民族文化。比如,在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规划人员需要对该镇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并对该镇的规划、建设、施工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以便在好花红镇规划建设中融入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为保护民族文化营造一个更好地环境,从而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在好花红镇的规划建设中重新散发活力。

3.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规划;建设;概念;布局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1.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原因

在十的报告中,中央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西那朵花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进一步对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总体部署。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形式和新的困难,在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于出口明显乏力,而内需不足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获得快速提振。在投资、消费结构已经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投资结构、存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传统城镇化模式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这正是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观经济背景。

2.新型城镇建设布局设计和特色定位问题分析

发展小城镇,做好小城镇规划,首先就是解决城镇布局问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

2.1 新型城镇建设布局

新型城镇建设布局首先要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根据区位情况进行布局。一般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根据优势产业和集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可以引进适当的项目开展一批卫星城镇。作为区域发展的先行领跑者,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除了加强经济布局合理化外,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结合周边农村地区劳动力状况,引导企业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周边人口生活水平。还有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响应党的号召,利用党的的政策,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考虑优先选择原则,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并使其周边再生新型城镇。

其次是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对辖区工业、商业、住宅、行政等进行合理布局,引导区域经济合理化发展,要充分使用绿地或者自然景观进行隔离,便于区分区域发展布局。在布局上,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空间聚集,突出循环经济,提高知识、技术、信息贡献,强化规模效应,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城镇,形成区域经济中心。最后是要根据保护历史文化特色情况进行布局,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作用,以历史文化特色为依托发展小城镇建设。

2.2 走特色化城镇道路

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生命象征,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靠的是综合竞争力,靠的是地域特色,突出布局专业化、设计专业化、效率优先原则。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立足比较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产业选择和城市竞争中要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定位功能优势,凭借优良的减排功效和实际表现,以及污染治理力度的展现,突出城市生态建设的强烈愿望,不断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展现新型城镇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特色。选准产业项目方面,是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为主,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特色无论是那种特色,其布局特色尤为重要,体现城市风貌,加大与其他城市的距离,才可以成为特色小镇,提高影响力。

3.新型城镇化规划设计建议

新型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的特点。起点高意味着城市可发展、愿景旺盛,这样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持续发展,而目光短浅、追逐眼前利益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并因为蝇头小利葬送自己一世英名。要做到高起点、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3.1科学性规划

从实际来看,城镇化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所讲的小城镇其实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产物,所以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结合发展,就不可能产生市场流通带来的机遇,也就不可能有市场活跃度的体现,更不能有城镇化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城镇化规划没有考虑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因素,就很可能是又一个豆腐渣工程。所以,在小城镇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规划,明确的分工。如果在规模上考量的话,发展重点应该放在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中心镇,合理规划,合理引导,从多角度多元化分析考虑。在项目的选择和利用上,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规模上适度控制,在经济体的实效上注重落地。为了整中心城镇规划的长期发展需要和科学规划蓝图,采取科学、严谨规划、合理、周全布局,惠及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步伐,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搞片面、飞跃式发展规划,联合起来形成多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较强的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新型格局,促使经济发展带动城镇规模化发展。

3.2 超前性、协调性规划

超前性是一个城市领导人的领导高度所决定的。是否具有超前性,要用时展的眼光来衡量,特别是城镇化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要有适度的超前设计和超前布局,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提高城市准高点,有伟人般的胸怀,度众生的魄力实现超前规划,切记好高骛远,不可触及。不仅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其中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城镇功能的健全、规模适度、空间的合理分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

3.3 特色、精品规划

小城镇建设要向规划要特色,向规划要精品,在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小城镇建设是惠及老百姓的重要举措,保持城市特色应该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延续。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在现实情况中,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其精品意识,更要追求自己的特色和保留地方风格。标志性建筑往往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是这个城市的主要特色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地方特色建筑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禁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伤及无辜,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影响,避免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城镇像农村”的尴尬状况,给城市造成体系建设上的矛盾,失去整个小城镇体系建设优势,并且将失去城市生机和活力。

4.结语

发展新型城镇,建设新型城镇,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持续科学的发展下去,从新型城镇布局、规划设计以及项目论证上科学、客观、公正的建设下去。

参考文献

[1]胡培兆.以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农村[N].人民日报,2009.

城镇化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规划建设

前言

小城镇规划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针对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就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1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正在快速的向前发展,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及种种原因,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也存在若干需要应对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1.1 小城镇规划发展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主要表现为有些地方基层政府和领导及有关人员对小城镇规划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从当地实际出发,没有用新型城镇化和科学发展理念制定小城镇规划,没有从协调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大局出发,没有以对当地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来对待,以至规划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不科学、不准确,直接影响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1.2 缺乏城市规划法制理念,长官意志替代科学规划

依照法规程序要求对城镇进行科学规划,是城镇建设发展的总纲要,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些地方在制定小城镇规划时,领导缺乏城镇规划法制观念,长官意志,颠倒规划与建设的顺序,为追求和显示政绩,急功近利,违法越权,为偏面争取投资,乱上建设项目,甚至先上项目后补 “规划”,盲目搞“形象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

1.3 城镇建设风格模式趋同,缺乏个性特色,城镇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差

很多小城镇规划都有雷同相似的感觉,存在盲目撤并村庄,甚至损毁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忽视传统民居个性,照搬照套别的地方城镇建设规划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民情、资源物产的特色,以至小城镇规划建设没有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优势和个性,影响了城镇建设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优势和个性的发挥。

1.4 忽视对资源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

由于地方领导只顾单纯追求招商引资体现政绩,擅自放松放宽对引资金企业的环保要求,在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产业发展与环保的失衡,表现在城镇排污不畅,管网布局混乱,造成后续污染环境难治理等问题,既破坏环境,也影响企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后续环保治理成本上升,影响城镇的持续发展。

1.5 小城镇规划功能分区不合理,影响城镇和产业优势的发挥

由于有些地方领导的错误干扰,往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愿做打基础的工作,规划功能分区过于单一,基础管网道路规划混乱,城镇规划留有形式,造成或功能分区混乱甚至错位建设,城镇功能分区分布错位,影响城镇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后续发展。

1.6 弃老城建新城,浪费土地,城镇建设无序扩张

由于有些地方领导和政府急功近利,违反科学发展理念,贪图政绩和土地出让金,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以牺牲大量耕地为代价,盲目扩张城建规模,弃老城建新城,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用地结构不合理,贪大求洋,违法侵占耕地,土地浪费严重,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的良好初衷在现实中走偏。

2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科学创新发展的理念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者认为,应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和科学创新的理念搞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

2.1 坚持依照政策法规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科学定位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目标

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在组织制定小城镇规划时,地方政府领导和有关人员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本着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创新,尊重科学规划,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根据当地实际准确定位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目标。坚持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长远规划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规划的统领性和战略指导性,有效指导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2.2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人口和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人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总理曾强调,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提升城镇产业转移和农业人口转移承载能力,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因此,在制定城镇规划时,应根据国家的这个要求加强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2.3 小城镇规划应突出重点,体现个性特色

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城镇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基础发展条件,由此孕育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城镇个性特点。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要防止盲目照搬照套别人的模式,应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环境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城镇传统优点的传承,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城镇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2.4 坚持科学规划用地,搞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我们应始终把保护耕地和合理规划用地作为贯穿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规和政策,坚守用地红线,严守城乡建设用地规规边界,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搞好用地总体规划和规定,加强综合开发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控制用地,防止建新城弃老城,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扩张。

2.5 创新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新模式,增强城镇辐射功能

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注意吸取传承城镇传统建设模式的优点,坚持科学创新的发展理念,要根据当地实际敢于创新城镇规划建设的新模式,建设符合当地实际的产城一体型、生态旅游型、产学研型、边贸服务型、物流集散型、经贸服务型等新型城镇化模式,有效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辐射力。

2.6 坚持规划建设适度超前和合理布局

编制小城镇规划,最好有专家、及社会各方面代表参与,要从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选址,规模适度,科学定位,适度超前,功能协调,布局合理。商业、工业、城建、民居建设布局要协调。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强化规划权威,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根据当地建设发展的进程和国家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新政策、新要求不断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

2.7 坚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为标准,制定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基础设施与园林化指标,制定相应资源环境保护措施,为推进绿色低碳的具体实施和小城镇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作出规定,合理安城镇排环

参考文献

[1]王军.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4(6):73-76.

[2]新华网.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EB/OL].2014-09-16.

城镇化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管理;建议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也是一个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城镇化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在城镇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地,城镇化本身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要想完善发展城镇化就一定要解决号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使城乡机会均等以及让城乡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城镇化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平衡,城镇化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必须保护古代建筑,传播文化。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肯定是长时间发展的过程,既要遵循科学原则,逐步有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谓的新,就是指要坚持科学的方向,共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中村镇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

1.1 突出发展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强城镇中心的建设,对于带动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中心城镇建设,不断拓展城镇骨架,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商贸物流发展,增强中心城镇的集聚能力,服务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经过多少年,人口规模增长到什么数目,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村镇建设发展以改变镇容,改善环境,塑造亮点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实施开发建设,实施居住、休闲、商贸、工业分区。计划多少年以后完成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在镇区主干道实施改善镇容镇貌、道路维修、自来水改造、垃圾处理场、联合联建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拉通断头路,拓展集镇骨架,完善集镇功能。适时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几年以后,完成对小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沿线布局3-5家骨干企业,打造镇域工业经济的支撑企业。

1.2 建设美丽幸福新村

以高标准建设好新农村聚居点和综合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镇域范围内实施“五改”、“五通”工程,五改就是指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是指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宽带。建设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文化活跃、社会稳定的新农村。切实加强村民聚居点整治。突出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大力实施以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环境美化。计划经过多少年,在什么年份完成多个居民点村庄整治,形成多个样板区,经过发展,基本上完成居民点的整治,镇容村貌、卫生明显变化、改造农村危房,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理等项目,通过迁村腾地,新增耕地,引导农村居民向规划聚居点集中建设。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建设通村道路,完善村内道路网,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达一半以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完善给排水系统。镇域农村村庄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步伐。聚居点内排水以明沟和暗渠为主,普遍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等简易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铺设排水管道,采用氧化沟、生物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集中式处理污水。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商业服务等建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统一建设。村级组织办公和村民议事用房,文化活动场所、便民超市、村级卫生室等设施统一设置,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带头和辐射作用。

加强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镇域绿化覆盖面达一半以上,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常绿植物,利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烧柴草,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公用水池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保护植被,严禁乱砍乱伐,防止水土流失。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规划管理。

根据总体规划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修订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形成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衔接配套的完整的规划体系。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和“一书一证”(即选址意见书、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工作机制。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对随意改变规划造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管理机制。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如何融入城镇的问题,必须把农民的意愿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以就业为支撑,有服务来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民的就业、住房、福利、保障等问题,促进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城镇,使农民顺利融入城市,真正过上城市生活。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投入。广辟门路,建立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企业等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以环卫、绿化、道路、给排水、小区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村镇环境,提升村镇品位,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2.3 坚持建管并重

村镇可持续发展一靠规划,二靠建设,三靠管理,强化建设管理是建设好村镇的重要环节。管理工作要突出三大内容,即规划管理、村容镇貌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行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完善村镇建设的成果。

3.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到位。镇应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结语: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拉动国内需求的最大动力,发展城镇化进程可以高效的激发城镇消费能力和投资潜力,总理提出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幸福村镇,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地位无可替代。在以后长期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仍是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守相.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社科纵横. 2014(02):09-11

[2] 钟群英.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初探[J]. 科技广场. 2013(11):22-25

[3] 宋正富.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引擎[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06-08

城镇化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通过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以及对小城镇建设科学规划研究,本文对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作简单分析。地方政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导者,也是小城镇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角色扮演和科学定位就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实践对地方政府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角色进行粗略探析。

关键词:小城镇 规划设计 政府角色

小城镇规划设计是小城镇建设的开端,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只有通过法定的和科学的去规划,才能实现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地方政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导者,也是小城镇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务必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化、可持续化。

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也在相应加快。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需要,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就尤为重要。

小城镇规划设计有助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息息相关。区域小城镇规划设计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合理科学的小城镇规划它有助于地区产业发展、社会进步。

小城镇规划设计有助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传统的小城镇规划继承了我国城市规划以物质环境建设为重的传统,主要解决小城镇物质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问题,规划内容以城镇物质实体环境为主,主要任务是确定小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镇土地。[1]科学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小城镇建设也就是城镇扩建、农村融入城市的一个桥梁,因此用地是必然,但土地的征用又是小城镇建设过程所出现矛盾的聚焦点。土地作为农民的根本,生活的基本保障,所有在利用上应更多的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小城镇规划设计其实也是土地规划利用的一个现实性表现。科学合理的设计就是科学有效利用土地的指导。我们在小城镇土地规划设计时要科学规划,兼顾长远。在小城镇建设用地上贯彻和执行我国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有效的利用和保护耕地以及合理的节约用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加强和提高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率,积极推行和开展生态土地治理。

小城镇规划设计有助于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1] 陈大鹏. 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小城镇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2002(2):44~47]

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主要包含小城镇的支柱产业规划、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小城镇的城镇规模规划、小城镇人居住宅规划等。这些都关系到小城镇今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上要全面调查分析,根据区域地理环境、人口流量、产业发展等等来对小城镇作中、长期规划,结合实情、具体实施。争取做到区域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可见性分析,实现区域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萨迪亚斯和L・芒福德均强调和认为应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城市(镇)规划的共同目的。[2]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2]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小城镇建设地方政府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上地方政府更是总设计师。地方政府是基层人民政府,是直接联系地方的基层单位,更了解区域社会经济情况、民俗民风。以地方政府作为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主导有现实性意义。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组织性和领到性定位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由地方政府根据区域情况,通过多方研究求证,并得到大部分民众的认可后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备案。地方政府在整个小城镇规划设计中是一个设计主体,也是一个执行主体。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上人员建设、用地测量、民众利益关系协调都是组织者作用领导作用。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角色有组织性和领导性意义。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的管理性定位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是设计者同时也是整个规划过程的管理者,小城镇规划设计关系整个地域的长远发展、人民生活实际。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意义重大。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个政府行为过程,其中不乏会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利益关系体和规划设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关系体存在,从而出现“利己性”设计规划,损害区域小城镇建设根本利益。为此确定地方政府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管理地位有现实必要性。加强管理监督能很好实现和制定小城镇规划蓝图,能更快更好的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和发展。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对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意义

小城镇建设是符合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任务的地方性政绩考核机制,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关系到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的政绩考评。因此地方政府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应立足本土,做“利益关系人”。

在以往的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小城镇划归农村居民点规划,一方面使得小城镇照搬城市的模式,造成用地、景观等的混乱和浪费,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遍地开花式”的分散城市化[3]地方政府在规划设计上要着眼本区域特色产业、民俗文化。一切设计以区域经济、人文社会发展为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小城镇规划设计应尽量打破行政界限,地方政府扩大规划视野,放权规划职能。打破已有村落用地的粗放、布局的分散、只见新楼不见新村、完全没有整体感的尴尬局面。为本区域和民众做实际的人,争取利益最大化、资源合理化、小城镇建设科学化、特色化全面发展。

(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要强化宣传职能[[3] 马同训. 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论列[J]. 华中建筑,1997(3):73-75]

小城镇规划是城镇和农村生活环境改变的有利途径,区域民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区域民众都积极关注和参与到小城镇规划设计中来,增强民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宣传方式要多样化、内容全面涉及,通过不同的宣传模式把小城镇规划理念告知区域内每一个居民,争取实现零漏洞。让所有民众都积极参与,为小城镇规划出谋划策,这有利于地区文化的保存和民众意愿的实现。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要加强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职能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而且还包括教育和医疗等方面。[4]小城镇规划设计也不例外。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要定位好自己的管理职能,做到职能的有效实施。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是龙头,是区域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关键。地方政府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更好使小城镇规划设计符合地域实情、融合人文民俗、实现科学规划、确保持续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