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破解当下“三农”问题提供一条了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然而,现实中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经济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亟待解决,并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学术界研究还不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难这一课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特征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1、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

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组对3026位回乡创业者的调查,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63.9%。据调查,回乡创业者中,男性占90.9% ,妇性只占9.1%。仅看这组数据,不足以发现女性在回乡创业中的作用。根据对配偶在创业中作用的调查, 共同创业的占38.8% ,协助创业的占35%。这些回乡创业者平均累计外出务工5.8年,他们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出前,仅有28.5%的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回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8]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返乡创业者多数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规模较小

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资料显示,从总体上看,农民回乡创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是:第一产业占28.3% ,第二产业占30.7% ,第三产业占32.1% ,其他8.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根据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回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 ,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 ,股份制为6.5% (主要是在第二产业,分别有12.2%的工业企业和13.5%的建筑业企业采取股份制的方式运营) 。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7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例如,有42.1%的农民工创业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型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3、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附近的集镇

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回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 ,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 ,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48.9%。这说明大部分回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三分之一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4、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和力量

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部分农民在外打工大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公关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市场。他们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通过农产品的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发展服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白领”。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号召下,一部分在外创业有成,拥有一定资本的成功农民怀着报效家乡的思想,回到家乡创办实业,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另外,国家通过考试从村支书中选拔乡镇公务员,这使一些年轻的具有高中文凭甚至一些大学文凭的农民工开始竞选村干部来锻炼自己,以便走上仕途之路。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的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征

从调查的情况看,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投资创业的行业

大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 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做得好的还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种植业、矿业开发及冶炼、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商贸业、农产品加工、果品营销、药材经销、印刷、汽车和机械家电修理、建材业、建筑业、小型制造业、旅游业、畜牧业、教育、娱乐等行业。

2、投资创业的基础

有一定自有资金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者以第一、二代农民工为主,他们在外打工平均5 年以上,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通过实践学到了专业技术和初步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掌握了一些市场信息, 为回乡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投资创业的地域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半数集中在集镇或县城这种规模化发展方式, 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 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 又增加了经济总量, 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4、投资创业的规模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或小型企业为主。根据相关的调查,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7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 他们或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是雇佣少量的当地剩余劳动力, 虽然单个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经营形式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强, 相对效益也比较好。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业热情低

返乡农民工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险、不敢干等思想,很多人对创业没有信心,感觉打工赚点小钱比较稳妥,总是觉得创业比登天还难,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创业当老板的这块料,更不愿意去冒风险,缺乏长远规划,创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二)文化素质不高

总的来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文化水平与农民工返乡的创业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创业能力越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民工创业的范围,比如农民工创业不太可能选择高科技项目。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够开阔,使得返乡农民工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创业信心不足,通常只是简单模仿别人成功创业的做法,短期行为多,创业缺乏长远眼光,对具体创业项目缺乏独到见解,缺乏战略思维,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抵御风险能力差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常都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就单个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很好识别风险大。加上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没有抱团形成合力,不能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现实中的这种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创业模式,不能有效分担风险,结果只能是抵御抗风险能力差。

(四)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返乡农民工虽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只是极少部分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面对资金短缺,他们一般是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来筹钱,并约定归还期限,通过这种方式筹措的资金常常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部分返乡农民工更是不愿意去银行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贷款手续十分繁琐,且需要抵押物,由于创业初期缺少抵押物,因此贷不到款;二是担心贷款利息过重而增加投资风险。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返乡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在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这一问题非常突出。

(五)信息闭塞

在大城市感觉是处处充满商机,但一到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就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突然灵感就没有了,接受的信息少了,思维也迟钝了。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与外界交流不够多,信息把握不够准,闭塞的信息束缚了返乡农民工的思维。此外,在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有着创业想法的人,很少能聚到一起交流,这就减少了创业思想的碰撞,从而使先前的一些创业灵感很难孕育出丰硕的成果。

(六)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是农村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手工作坊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但在以往工作经历中,能够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管理工作的只是少数人。因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权力约束机制,通常都是靠个人权威和经验来进行决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成了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又一障碍。

三、扶持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政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机构,免费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经济形势, 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介绍和推介创业项目、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积极鼓励农民工创业,通过推介创业典型来激发返乡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他们着手长远规划,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创业知识和经营知识,善于把握创业机遇,争做创业模范。

(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提高创业本领

安徽省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呈现出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通过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训,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要通过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善于创业、敢于创新,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政府要合理整合资源,增强农民工抵御风险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返乡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进行互相担保、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资源等来分担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弥补知识结构不合理,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政府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

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方面,央行应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形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持。一是鼓励现有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农村地区提供服务,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提供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中小银行;三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是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五是规范民间金融,使其尽快浮出水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后备支持。

(五)政府要搭建农村创业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定期免费创业项目、创业资讯,来弥补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不足。返乡农民也可以定期对创业项目进行交流,畅谈个人想法,在交流中深化对创业项目的认识。还可以聘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证,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在创业时,政府可组织专家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

(六)政府要制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安徽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主要措施有: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改进人事服务工作;制定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提供生活补贴;探索建立代偿助学贷款制度;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做好工龄接续工作等。大学生是属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农民工创业者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大胆启用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才能,利用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弥补自身管理知识的不足。通过他们带来的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 人民日报, 2009―02―05.

[2] 韩俊,崔传义.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3―8.

[3] 费杰.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 行政与法, 2008(9):48―50.

[4] 李静.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9―11.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带回了先进生产力

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返乡创业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磨练了意志和耐力,素质相对较高;而且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了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创业的冲动和信念。

因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而且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这些农民工知道返乡创业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可以保证其较高的成功率和预期的回报;返乡农民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他们的舞台,返乡农民工可以在这里挥毫泼墨、尽显风采。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投资办企业的约占34%,搞种植、养殖的约占42%,成为经纪人的约占6%,担任村干部的约占1%。他们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成为从更高层次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思路与做法。

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多,但这些人能量大、创新精神强,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正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开拓就业门路 延长产业价值链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这些摆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民如果全部涌向城市,就会造成极大的容纳压力和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地区就地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而且创业的农民工还带回来了很多大城市的新思想,这也影响了很多农民。

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而且70%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样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建立,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改变了农业以农为主的传统局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开拓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另外,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无疑会以很低的成本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农产品加工、餐饮、运输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要有效地分流和安置,必须有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而大中城市不可能完成上亿的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工作,必须就地转移安置,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是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也是一条解决农业过剩人口的一条新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创业的财政和金融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自己在打工时掌握的一技之长和熟悉的行业市场开展创业,通过创业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嫁接”、引进过来,形成本地经济优势;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为核心,提供参与机会,有意识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与当地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扶持其中的优秀者最终成为重点企业。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 创业 融资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32-02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整体处于低谷时期,我国的出口型经济受到影响,沿海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被迫提前、集中返乡,出现了大批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现象。在我国经济由出口拉动的外向型向内需经济转型的初期,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问题,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转型的成败。

1 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对中部地区的返乡农民工调查显示,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返乡后在很多行业进行创业就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从总体上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布情况: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到28.3%,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占30.7%,第三产业占32.1%,其他8.9%。经营形式中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其次是合伙企业,部分采用股份制和承包形式,主要属于商品农业的开发行业。

回乡农民工大多选择在离家不远的小城镇创业和居住。选择在乡村创业的占46%,其他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已经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来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三分之一希望取得城镇户口。总体来看,回乡创业者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是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1.2 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

首先,出口受阻导致大批沿海外贸型企业停产、倒闭,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东南沿海不少劳动密集型、外向型加工企业在出口减少和自身经营周期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因订单不足、出口受阻等原因,出现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或歇岗、失业。中部地区诸如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等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人员成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在东南沿海与家乡之间迁徙,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使得他们的就业问题变得严峻起来。

其次,沿海发达省份许多企业尤其是建筑和服务行业,对劳动者都有许多技术和年龄方面的严格要求,由于很多农民工因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年龄偏大而造成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迫使他们失业返乡。

最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地方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的出台,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如国家的粮食收购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地方的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等措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 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针对中部地区的调查显示,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融资难、用地难和政府服务不到位。近八成返乡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70%的受调查者认为资金筹集困难。创业初期主要务工积攒的有限资金购买设备和租地建厂,开业后流动资金比较缺乏。部分企业的产品有市场,但因融资困难,无力扩大规模,甚至部分企业在开业不久后就因筹集不到更多的资金而濒临破产。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融资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客观分析融资困难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而农民工的自身因素是造成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

2.1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不利于信贷人员对企业市场前景的预测。一方面,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和生活,当地金融机构对其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对金融信息关注不多,不了解国家出台的关于返乡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金融政策,错过贷款机会。同时,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金融机构了解和获取农民工的信用、收入等具体情况比较困难,很难对其展开信用评级。因此,农民工很难符合金融机构的授信评级要求。其次是条件不具备。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从而难以获取贷款。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竞争激烈,稳定性差,淘汰率高。再加上企业资信状况不佳,大部分未建立正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家族化粗放式经营管理普遍,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六成以上的企业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财务报表不规范使得银行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2.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总体资金紧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资金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而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向大中城市及重点优势产业集中,对县域企业的金融支持逐渐弱化。农村信用社由于底子薄,资金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目前的金融体制使农民工无法像城市创业者那样便捷的完成创业融资。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减少。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的吞并,乡镇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减少,造成农民工创业融资的来源减少,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大型地方性银行中,除农业银行有乡镇机构和涉农贷款余额外.均无乡镇金融服务,无法完成对农民工的资金支持。最后是部分银行重利避险,对农民工创业信心不足。农民工融资困难,根本原因是银行对农民工创业没有信心。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是种植、养殖业,与市场供求不能有效对接,是“二级市场”,弄不好就“打水漂”了。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基本上对农民工不发放信用贷款,仅仅发放抵押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偏小,没有足够的实物资产用来抵押贷款,加之担保条件也很难合格,因此银行信心不足。

一般来讲,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不仅要拥有比较成熟的项目,更需要有一个能高点起步的服务平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的落后,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制约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

3 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3.1 设立地方农民创业基金

通过财政专项拨款和企业出资设立农民工创业基金,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基金的投放和披露工作。创业基金重

点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对创业农民实行小额贷款贴息,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对提出申请并满足条件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更能培养一种感恩回报的风气,扩大基金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3.2 鼓励合伙创业

通过合伙创业,企业自身的资金总量和资产规模得到增加.竞争实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信用评价等级,扩大贷款融资平台。返乡农民工合伙创业还能分散创业风险,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有创业意识的农民工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此外,还有利于彼此的经验交流共同为企业出谋划策,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得到有效整合,使得企业更能做强做大。

3.3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这是运用保险分散的原理,在农民工和金融机构之间引入保险公司这一“桥梁”,由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当投保人的债务不能偿还时,由保险公司就支付的保险金代为偿还。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仅能提高农民工的贷款成功率,同时也保证了银行的利益,实现了借款返乡农民工、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共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属于典型的保障类金融产品,保费低廉尤其适合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农民工。

3.4 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由于返乡农民工多是第一次创业,经验不足,政府要加大免费创业培训的投入。将农民工培训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在创业培训的内容上,要将技能培训与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结合起来。举办重点行业的创业培训,加强创业辅导和指导,邀请创业明星、企业家、专家学者向返乡创业者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在政府主导原则下,引入多方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农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科学的创业浪潮中。

3.5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

要保证农民工的创业成功,必须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乃至整个金融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创业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力度,放宽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对象和地区范围,加大对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支持。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民工创业的特点,有效满足贷款需要。积极发展小额信贷,位农民工提供额度不大但期限长、利息低、覆盖面广的贷款。三是放宽贷款抵押物的范围.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房屋产权、机械设备和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品。四是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服务于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五是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担保的作用,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担保基金”;通过担保风险的补偿和担保机构的激励,提高商业性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积极性,为农民工回乡创业获取贷款提供方便。

4 结论

通过对上述政策的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中部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融资问题。此外,还要解决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的用地难和政府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切实保障中部地区返乡农民工中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率先创业。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促进中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广大中部地区的农村社会繁荣和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蕾.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和策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1,03

[2]陈宏辉,贾生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1.09

[3]李勇霞、晓霞,程智军.等.走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窘境――关于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报告[J].财政研究.2004,03

[4]贾丽君.关注金融危机中的返乡农民工[J]。中国合作经济。2009。(1)

[5]吕世杰.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小额农业信贷风险防范新理念[J].中国证券期货.2009,(1)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农民工是中国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农民工大量外出的态势。08 年的金融危机,大量农民工返乡,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返乡潮,使回乡创业为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城乡统筹战略为指针,思考构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与创业有关的金融、管理、培训、土地、社会服务等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构建上合理地制定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民工创业成功。

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许多地县已形成一股热潮,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2011年7月新华网报道,安徽省至今建设了300个农民工创业园,厂房面积达158.5万平方米,934户企业入园创业,吸纳就业6.6万人。综观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多数农民工创业属于生存推动型,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发现和把握能力机会相对不足,可利用的资源缺乏使得他们创业目的不明确,项目具有单一性,国家的政策扶持不足,因此缺乏发展的后劲与潜力,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相当一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例子,基本上属于机会牵动行传创业。创业这首先要有明确的动机,创业的农民工大多数是因为在外地积累了一些经验、技术、创业资金和社会资源等。然后对当地的市场等情况做了了解后便回乡创业。虽然创业者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这种机会拉动性创业都在技术、资金、经验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各国各地都对创业成功的案例比较关注。这种农民返乡创业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方面作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的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波助澜。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

1.农民工返乡创业自身能力不足制约创业活动

农民工管理能力差、市场经验不足,生产技能有限,导致农民工创业项目选择能力不足,创业项目单一,因此易产生恶性竞争。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虽然经过多年城市生活的历练,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开阔了眼界,善于发现机会,并有强烈的创业动机。但返乡创业农民工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对发现和把握机会能力相对不足,以致他们对创业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100个劳务输出示范县的调查显示,自1990年以来,近80%的乡镇都发生过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倒闭的情况。[6]导致企业倒闭的原因主要是创业者管理不善,对市场趋势和走向预期出现偏误。农民工产业意识不强,很难适应角色的转变。产业意识,是指人们在长期从事某种产业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和积累积淀下来的,与这种产业的性质和操作相适应的理性认知、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心理体验、日常习惯。农民工外出打工,从事的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能走上管理岗位得少之又少。这使得他们管理经验相对缺乏。“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匮乏导致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工创业无法应对当今社会创业的考验,在这个工程中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企业管理的问题、技术创新、市场的开拓与建设、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

2.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差,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差

(1)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识差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意识差: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认识不到位, 地方政府没有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对待, 缺乏优惠政策。根据百县3026位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统计,认为“优惠政策缺乏、不落实”的占60%。各地在创业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不平衡性,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政策执行不规范,随意性大,该减的税费还没有减,该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没有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备创业者的积极性。二是行政审批程序繁复:要返乡创业的话,需要辗转与多个部门,办理包括资金证明、场地证明、消防的安全许可证明、环保证明、卫生证明、工商登记等诸多手续,并且有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差,经常会出现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地方投资环境的形象,从而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很多农民工都缺少创业的后劲,对此持观望态度。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基础设施构成了创业环境的硬件条件。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形式发展需要,如道路不畅、路况不良;水管、电线规格达不到企业运营要求;创业园区消防、排污等相关配套设施差。这些不但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投资成本,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 。四是治安环境差,市场不规范:乡镇市场秩序不规范,很多的假冒伪劣、侵权行为存在;工商、卫生、治安、城管等部门乱收费,村霸、乡霸横行,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识差

在农民工返乡调查中普遍发现,资金短缺和贷款困难是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创业的初期,购买设备、租用厂房、雇佣员工、购买材料、开辟市场等都需要很大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如果仅仅只依靠劳动民工的积累,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创业,就必须要贷款,不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贷款。由于农村的信贷业务体系很不成熟,担保机制还不健全,导致了农民工创业缺乏了抵押和担保。由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明间的贷款对农民工的贷款还是需要非常谨慎和态度。贷款门槛过高、约束变硬、手续繁琐,增加了信贷的难度民间借贷组织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增加了创业风险。融资难成为制约农民工创业的最大问题。

(3) 税费负担偏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地方政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根据梁平县127个有效数据显示享受到政府优惠税收政策的不到5%,且税费名目繁多标准不一。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纷至沓来。除国税、地税、工商管理费、水利资源费、污染治理费、技术监督费等税费之外,税费外的乱摊派现象也比较普遍。[2]返乡创业企业没有享受到与招商引资同样的税费优惠政策。在厂房购建和水电使用等资源方面,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不提业配套信息,更看重税收,税费负担重、不公平、不合理。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回乡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创业活动。

(4)土地政策不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有待完善

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一般是租用厂房或者民房,或在自家宅基地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生产经营到一定规模时,扩大再生产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土地的用途和审批有严格要求,再者《土地承包法》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十年不变,这些都制约了土地的流转。“批地难”问题成为制约着企业发展扩大的又一因素。

(5)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健全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企业管理经验有限,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要求。返乡创业者迫切需要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农民工创业培训机制存在很多问题。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指导功能不强。我国缺乏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机构和培训体系。现在各地技能培训班很多,但由于不是专门的农民工创业培训机构,而且最关键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培训欠缺,以至于农民工创业培训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三.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1. 重视理念创新,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地方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明确角色与定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引导工作,为创业者提供咨询与服务。一是由政府成立一个专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的部门。该部门为创业者提供咨询与服务,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包括前期的政策咨询、项目选择、融资渠道与场地设施。中期的市场调研、资源供给、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员培训、法律咨询、乃至后期组织管理的规范化以及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等优化服务环境的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相关的优化制度,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解决问题和探索提高效率的方法。第二则是要简化审批的程序,优化创业的政府环境地方政府适当的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三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突出抓好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和农村的创业项目承载能力,减轻农民工创业的额外投资压力。四是整治乡镇治安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顿要加强,严厉打击偷盗企业机械设备的行为,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为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创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制度

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个大工程,不尽需要激情,更需要有思想、有能力、有理想的农民工。因此要对农民工进行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可以采取招标或资质认定等办法,确定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认可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根据创业人员的需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为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培训涵盖创业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也包括创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综合性能力,以及搜索知识和信息及时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的能力。可以根据当地农民工创业实际情况,将各种实用技术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升创业项目的生命力。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正式的培训为主,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指导与市场调查相结合。在传授知识这方面,可以请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讲授,也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方式进行。另外,还可以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成功者来分享、学习,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一些创业的经验,还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啦回避创业中出现的风险和困难。 培训信息可以通过市县乡镇政府网站、电视专栏、张贴栏等多渠道传递。

3.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政府需加快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探索引导民间融资,用以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首先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增加县级支行贷款额度的授权。金融机构应创新支农产品,改进农业贷款模式,将回乡农民工纳入小额贷款发放范围,给农民工提供期限长、利息低、数额大、覆盖面广的贷款,推行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重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给予贴息。其次要建立返乡创业的信贷担保机制,可以设立专门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创建多层次的融资担保模式。各级政府财政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与信贷支持。大力推行信用贷款制度、降低反担保门槛和放宽贷款抵(质)押范围。再次要发展和规范民间金融机构。政府可以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政府也要加大相应的监管力度,规范其行为。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银行和信用社在借贷过程的不正之风,这是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也是最为不满的方面。因此,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一定要淡化乃至消除人情风、关系风,切实改善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对待有贷款需要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风气。

4.改革税费制度,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

在税收方面,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并且要明文规定,避免税务、工商、质检、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以各种名目乱收税费。在政策执行方面,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家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加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zai8财政方面,通过申请贷款,设立扶持创业基金,用于农民工创业中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担保资金等。

5.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

政府应该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的土地纳入总体规划,做到应地制宜,妥善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问题,为农民工建立创业园。国家对农民工的市场政策应该倾向于土地使用补贴的政策,为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资源,然后有国家予以补贴。严格返乡创业者的认定程序,防止其他人员利用关系或职务之便侵占返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和资源,同时要防止借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名,乱圈地搞返乡创业发展期。减少对经营场地的限制,允许返乡的农民工只要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地产文件和租房协议,其家庭住所、租借房只要符合安全、环保的条件,有可以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允许在相应的规定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引导农民工利用闲置土地、镇村地和厂房、农村的荒山、荒滩等作为创业的基地。建立健全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转让、买卖、承租的交易市场,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置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灵活多变地处理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手中流转。(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返乡创业[J].经济研究参考, 2008,(31).

[2]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1

[3]王丽慧,万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扶持体系研究 [J].商业时代,2010(01).

[4]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 ,(7)

[5]姚永康创业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镇江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1,(4)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工商局返乡农民工就业洽谈会的讲话

为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可以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也可以申办个体工商户;投资方式可以资金、技术、设备出资入股,也可以采取提供原材料委托加工、代销产品、提供信息等方式与他人合作创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或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单位要积极给予支持。

(二)落实创业用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有关规定对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予以优惠。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在工业园内区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小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对各地规划建立的符合条件的重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开办经费补助,补助经费从县(市、区)人民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园、小企业基地、商业街建设,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建立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返乡创业小企业基地或返乡创业一条街。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

(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返乡创业农民工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积极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五)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将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按税收政策规定,纳入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范围。

2.对返乡农民工进城从事个体经营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比照城镇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其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地方财政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贴息一年。对返乡农民工合作经营和组织起来创办的小企业,可按其吸纳符合贷款条件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的数量,按每人5万元之内,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申报程序和办法可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资府办函〔20xx〕14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4.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

二、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 二)强化信息服务。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接受和处理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提供公共服务。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三、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