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电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范文第1篇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1]。

而智能能源网是一个比智能电网层次更高、规模更大的新型能源网络。2009年11月27日,“国家‘十二五’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课题组”在京成立,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始筹备智能能源网。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网的比较,分析了智能能源网技术。

关键词:智能 能源网 智能电网

0 引言

当初国家决定推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为了解决由于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问题和电网适应性不够的问题,所谓调峰,是指电力系统中的负荷,因用户负载的投入和切除而经常发生变化,为了维持有功功率平衡,保持系统频率稳定,就需要电站随之改变方法,以适应负荷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城市用电往往有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平衡,为此,电力有关部门采用价格或限电等措施,使得峰谷趋于平衡,叫调峰[2]。

但调峰不是光电力一家的事情,水、电、气都有调峰需求,这也是中国要打造更高层次的智能能源网的目的之一。据悉,原规划中的智能电网只是未来这个庞大的智能能源网的一部分。今后,水、电、气,甚至热力等能源都要构建智能网络。

就国内而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是迅速和高效的,但是这个智能电力网的建设仅仅是智能能源网的网架建设的主要部分而非全部,我们不能以智能电网的局部竞争而放弃在智能网领域的整体创造,而且,这个体系建设所缺憾的就是还没有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标准体系。

与智能电网不同,中国正在筹备建设的智能能源网,是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

政府为解决由于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问题和电网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将普遍推行智能能源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要投入民用,离不开智能能源网,如果说核电、风电是“汽车”,智能电能源网就是“高速公路”。

作为中国互动电网学说奠基人,武建东在谈到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网的区别时表示,实际上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电网”一词的英文原文为Smart Grid,原意应为智能网格或智能网,这个概念又包括智能家电网格、智能电力网格、智能数据网格、智能热力网格、未来网格等多种涵义,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由于有关外国公司的翻译问题,误将Smart Grid翻译为智能电网。我国发展智能能源网建设必须以智能电网为主要网架建设,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核心。

1 如何认识智能电网与只能能源网的体系模式之区别

谁能够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谁就能够优先于其他国家达到全球能源体系更高级别的顶端水平,同时在这个历史的转型之中,谁就能够把握和整合能源体系最新的国际标准。

因此,采用信息化集成技术营建一个与生产和输送侧相对称、相互动的需求侧、用户端的运转体系,将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缺陷性工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彻底匡正和颠覆性修复,也是打开人类低碳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大通道。

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有两个营建模式[3]。

1.1 “分级登顶式”的渐进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智能电力网、智能热力网、智能水务网等条条块块的分行业改革,通过多行业不断整合、体系不断叠加的架构原则推进,其特点是分期、试错、分级追求变革目标。

近二十年来移动通讯系统、电视视频系统等都曾通过不断试错而效准或提升产业空间,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也为此不断支付了使用成本。实际上,通过技术标准的超前设计和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产业转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也可以大幅减少电子垃圾、推动人类更为健康的生活。

就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言,其体系渊源源自欧美国家智能电网思想和实践,其标准之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力量的影响。从组织目标运转而言,其向更高级别的互动能源网络结构跃进之时,也许架构的升级路线只有选择分级叠加的更换方式,因此,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运转的智能电网改革模式和美国实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属相同的产业变革类型。

1.2 “制高点型”的大体系整合模式 中国应跳出单纯建立智能电力网的狭窄基准,集中发展有别于美国、具有中国优势、而且国际领先的综合性的互动能源网,由此可以避免日后的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补课。

这个模式需要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为整体资源,以制高点型的规则推动能源组织的管理变迁和产业目标置换,其特点是跨越式、跨产业突变,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实现互动式的能源网建设,我们将这种网络也称作智能能源网。

倘若以这种模式推进互动能源网络的建设,应可将智能电网的行业变革提升为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并将由此诞生有更高制高点的智能网的发展路线图和国际技术标准,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用户端的互动能力、互动标准、互动资源和互动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转,推动中国能源经济加快实现升级转型。

建构中国智能能源网的标准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最高的创造性使命之一,它也应该成为中国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战略高点,这个高点应该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要素。中国应该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场成为主导全球智能网变革的领先国家,建造影响未来百年的智能网标准,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业变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2 如何把握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网的运转结构之区别和标准创造

孙中山说过,“行之非艰,知之惟艰”,一个强国不但需要创造强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更需要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和实施其行动的国际技术标准。工业革命以来产业标准的建造大多与中国无缘,而智能能源革命却为中国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奥巴马的能源变革之于传统变革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催生了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三个革命的核心就是思想大革命。为此,一个国家占领新的全球制高点的能力也就取决于它颠覆习惯的能力和思想的改变程度。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革命的第一要务就是需要有效地调整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诸多的经济运行习惯和结构,构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创新社会,据此才能确保中国将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宏大体系付诸实践,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改变中国公众和企业的能源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并力争取得全球领导地位。由此,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核心是这个体系标准的建造,而且这个标准的建造也是当代知识产权的最高创造,具有无与伦比的回报价值,同样是检验中国能源思想创新能力的标志。

另外,智能电网的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有很大关系。只有当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日益庞大,电价摆脱固定模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逐步形成,智能电网才能发展起来。智能能源网的推出也是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大发展奠定并网基础,以便于实现更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

参考文献

[1]李兴源,魏巍,王渝红,穆子龙,顾威.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17期.

智能电网范文第2篇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人、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软件研发等相关IT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促进了IT相关产业的跟进,为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借此机遇,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苏软件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南京中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于2010年6月12日举行了“中国智能电网软件产业(南京)发展论坛”,在围绕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与区域战略布局、智能电网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为软件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市场等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也为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大力拓展智能电网领域相关软件方面的发展也打响了第一炮。

吉山占据先天优势

吉山基地地处南京江宁开发区南部,江宁开发区是主城发展的核心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依托南京的经济基础和人才、科技、市场的优势,同时直接接受南京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城市功能扩张的辐射。开发区已累计投入120多亿元建设基础设施,相继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配套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形成了教育、居住、商贸、旅游等服务网络。吉山基地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有先天独后的基础条件,总体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

首先从天时来看,应该说政府层面国家范围之内的企业层面智能电网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么从今年的三月份,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止一次提到“智能电网”四字,而且要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从这一点上看,智能电网上升成为国家的战略,这是政府层面,再从企业层面,就这个唯一的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启动智能电网的建设,第一阶段已经在大范围开展了,南方电网公司也是紧随其后,有可行性工作,在这个时间点吉山基地推动智能电网产业,视为“天时”。

第二个是地利,吉山基地是非常有优势的地方,首先从吉山基地这样一个小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就是南京市来看,南京将会成为我们国家智能电网标准的诞生地,技术研发的前沿中心,具体来说有这几点:国家电网公司重要的研发机构坐落在南京;南京市政府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产业发展大的支持;南京电网本身提出之前就有很多从事电力行业的软件硬件制造企业。而吉山基地现在和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化基地同处在开发区里,为智能电网软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视为“地利”。

第三就是吉山基地对于电力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基于电力通讯服务,以后会在每一个办公区,安装视频列表,我们每个企业都可以了解我们这个楼的能耗情况,还有我们整个社区,提供安保消费,还有股票的,实现企业和园区,以及电力企业的信息互动,还有电力消耗的互动,还有电动车的充电系统,还有虚拟园区的建设,今后给各位入园企业提供办公化服务,视为“人和”。

吉山的智能电网之路

吉山基地将充分整合基地优势,尽快形成智能电网品牌,江宁是国家电力自动化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吉山基地是江苏软件园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唯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还有众多科学院落户南京,江宁吉山基地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把几个基地的优势充分运用起来,在全国打响智能电网产业平台,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南京市政府将大力支持对软件和技术的创新,对每一个平台的建设,每一个科技成果的申报都有一定资金在支持,像平台建设,至少1000万元以上。

智能电网范文第3篇

随着智能电网的日益发展,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发电量的不断提升,分布式电源孤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对电网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分布式电源孤岛对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区域超负荷问题、通过降低谐波失真总量来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等。而在建设微电网的过程中,要让这些优势得以发挥,就必须确保分布式电源孤岛是根据最近期的工程方案为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并且能够与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实现最大可能的无缝连接以及无缝分离。

为了能使行业实现上述目标,电力系统的规划者、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以及设备生产商们需要一份通用指南。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近期公布的一项新标准就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IEEE 1547.4《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设计、运行与接入指南》不仅为分布式电源孤岛的设计、运行及接入电力系统等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指导方案。它还有助于相关人士能够在一个通用的框架下创建和运行电力系统。

标准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不同类型微电网的运行模式。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根据供电和负荷的不同组成方式可分为7类。例如由同一个客户设备内部的供电和负荷构成的本地电力系统孤岛,由变电站的一条或若干条总线负荷组成的变电站孤岛,以及单个变电站的负荷组成的变电站孤岛等。

这些微电网系统需要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可以自由地与更广地域电力系统的电网连接和分离,并且在切换过程中能够及时响应。要使这些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能够在可预见的,可靠的及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做出响应,需要确保各项工作的审慎严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分布式电源孤岛的四大运行模式:第一为普通平行模式,此时分布式电源孤岛与电力系统相连;第二为孤岛模式,此时微电网必须能够在岛内提供负荷有效功率和无功功率;第三为孤岛切换模式,其产生原因可能是计划内或计划外的事;第四为重新连接模式,要求具备孤岛与电力系统同步的适当条件。

分布式电源孤岛通常的运行模式为普通平行模式或孤岛模式。要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需要监测(电压、频率等)和控制设备。取决于监测和控制的所需程度,控制设备可能非常精密复杂。

与电力系统重新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IEEEl547.4标准中着重提到了三种方式:主动同步,即通过一个控制机制在重新连接完成之前,将分布式电源孤岛与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和相位进行吻合配对。要采取这种方式,就必须在这两者中采用特殊技术处置敏感状态,并要将此信息传回到控制机制。而被动同步则更类似于“监测和等待”方式。采用分布式电源孤岛并联设备来检测系统参数,只有当两套系统都在容许界限之内时才能相联。这种方式也要求使用感应技术,可能需要比主动同步花费更长的时间。第三种方式是开放式切换,转换将导致分布式电源负荷断电。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在重新连接到电力系统之前都将断开。此种方式不需要同步感应器。

规划和管理对于建立并运行一个微电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区域电力系统电力中断时,要设计一个与电力系统部分相联的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就必须确保此系统与区域电力系统的分区和保障设备的协调一致。另外,在规划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时,还应考虑多个联接或重新联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能对电力流量和方向造成的影响;对电压、频率和电源质量的适当控制;保障方案和调整;监察、信息交换和控制;区域及将要被孤岛化的本地电力系统的负荷要求。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的运行程序也非常重要。设计程序时须进行多个假设性分析,如:异相位重新连接的风险;电压和频率差可能导致的设备损坏;系统复杂性升级将导致区域电力系统可靠性降低;公众、应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潜在的电源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一个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的规划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信息和工程问题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现场勘测是必须要事先进行的,微电网中的所有负荷、分布式电源,以及连接的电力系统都要经过统计清算。系统中电容器组合、电压调节设备、电抗器、防护和分区设备以及变压器的位置、尺寸和配置等也需要了解清楚。

智能电网范文第4篇

智能变电站的双重威胁

智能变电站面临的威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外部安全威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与调度数据网相连,远动主机的控制指令和状态信息一旦被篡改,将影响各类一次设备的状态以及调度侧监控可信度;其次,在移动介质或者终端接入的前提下,变电站监控系统可能受到病毒、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漏洞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面临的内部威胁主要来源于内部通信的脆弱性。智能变电站改变了原有的点对点的通信模式,取消了原有的硬接线模式,不同部件之间的通信,采用了对等的通信模式,所有变电站的智能部件之间的通信均在局域网上实现,并且不同智能部件的关联度更加紧密。一旦某个智能部件遭到恶意攻击,就会影响整个变电站内的通信,危及站内业务的正常运行。

构建安全的智能变电站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纵深防御。从纵深防御的角度看,网络安全不只是配置特殊技术来抵御某种威胁,安全程序的有效与否由它对网络活动强制安全性的约束能力来决定。因此,变电站必须实施有效的纵深防御,按照国家安全委员会给出的纵深防御框架,采取对所有组织资源的整体措施,以此来提供有效的多层防御。

实施纵深防御的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安全风险有清楚的认识。为了理解安全风险,企业需要进行覆盖所有方面的风险分析,这是应对安全威胁的关键环节。有价值的风险分析是需要定期进行的,并且需要得到企业内部所有范围和级别人员的配合。

二是构建基于业务的安全区。为了建立多层防御,我们对所有技术如何融合在一起和所有互联场所要有清晰的认识。将控制系统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建立多层防御。

三是实施威胁监控手段。建立起基于行为的业务审计模式,发现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流量,并且对流量进行区分和筛选,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再对异常行为进行多维元素的综合解析。比如发生对变电站开关、刀闸进行操作行为时,可以及时告警,使管理员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况。

新生态环境面临更大挑战

智能电网改变了原有电网的整体的生态环境,以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的方式展现了现代电网的模式,拉近了电网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从末端到电力的源头重新定义了整个电网的生态环境。我们身边的资源都将和智能电网产生关系,比如未来的智能家电、智能公交等。智能电网对生活的支撑作用将逐渐显现,对于国计民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新型的生态环境在安全方面将面临网络更广、交互更多、技术更新和用户更广泛等多重挑战。同时,伊朗震网病毒爆发之后,智能电网的安全防护更加重要,加强对电网设施的安全性研究和认识刻不容缓。基于智能电网的特点,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智能电网的安全研究。

第一,相对于智能电网的安全架构建设来说,对基于智能电网的安全性研究相对滞后。作为风险系数较高的电网行业,应该促进行业与安全研究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智能电网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研究,结合电网的业务特点,加强对代码和应用系统之间互通的安全性研究。

智能电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站;智能用电端;智能调度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在技术方面主要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广域测量系统、柔流输电、调度自动化、分布式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应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总规划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六个环节,具体框架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智能电网战略部署总体设计框架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就是把最新的信息化、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类型的电网,以满足电力系统智能化运行的高要求。它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智能电网的涵义基本上可以表述如下: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每一个发电设备、每一个输电设备用户和每一个节点都得到了实时监控,并保障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了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实现了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实现可再生能源集约化开发、以及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实现各类集中/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产的运营效益和全社会的能源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提升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能力和用电增值服务水平。由此可见,智能电网建设涉及的项目非常丰富,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批9项试点工程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批9项试点工程

2 智能化电厂研究

综合利用各类能源发电是电网的基础部分,源于智能能源——智能电厂——智能电网的层层递进的战略思考,如果智能电网下面挂着的是智能电厂,厂网之间的互动一定是非常和谐高效的,如果挂着的是封闭落后的传统电厂,则不匹配。以白山水电厂为例,作为东北电网公司智能化水电厂建设的试点单位,它以源网协调发展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为基础,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服务对象,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水电厂的状态检修系统、信息统一平台、大坝观测系统、经济运行系统、监控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等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水电厂。应该具有集成开放、友好互动、坚强可靠、经济高效等显著特征。智能化必须以数字化为根基,因此白山发电厂对光传输设备进行升级,将桦甸至红石、白山光传输通道由原来的一条100 M扩展到2条465 M,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1 G容量,为智能化电厂建设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电厂的管理系统方面,七台河电厂作出了一个飞跃性的实践,该厂使用IBMMaximo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业务流程化,工作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通过工单管理,实现维修计划工作完成率为89%;通过物资管理模块,降低采购成本30%以上,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3 智能化变电站研究

110 kV蒙自变电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点配套工程,全部设备安装在地下,采用了数字保护、数字计量等新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变电站。该站也是节能型、储能型、数字化、无油化的集成新型高科技示范性变电站。10 kV部分采用电阻分压式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低功率电流互感器(LPCT)和数模一体合并单元;110 kV部分采用阻容分压式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和数模一体合并单元。

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已经通过评审,同时一批试点智能变电站正在开工建设,如:长春南500 kV智能变电站、安徽淮北110 kV桓谭智能化变电站、重庆江津110 kV杉树变电站,其中华北电网第一座220 kV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唐山市郭家屯变已经建成投产。

4 智能用电端研究

北京市莲香园小区智能用电小区运用了最先进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代表了未来小区用电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电力光纤到户系统采用光纤复合电缆和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搭建了“智能电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PFTTH)三网融合系统测试”平台,通过“电力猫”可实现电力网、信息网和通信网等“三网融合”。可以实现用电、上网、网络电视和小区内的IP可视电话等功能。在智能用电家庭,普通居民可通过智能交互终端,随时了解自家电器的用电情况,根据峰、谷时电价高低不同来调整用电时间,由此可以减少5%甚至更多的电费。

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也体现在用电末端,例如一次严重的雷暴可能影响一大片消费者,当用户输电线路受损,终端设备随即通知调度中心哪些电线受到了影响,同时自动改变线路送电,并向事故发生地点派遣维修工。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时间仅为10 s左右。在饱受电网故障困扰的地区,缩短停运时间可以节约数百万元的成本。

5 智能调度研究

基础平台及实时监控与预警基础应用功能,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在极端外部灾害即将造成电力系统设施大面积损坏、大面积停电(或已经造成停电)的情况下,分析预测电力系统故障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波及范围,预测事故对电力系统甚至社会造成的综合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对事故后果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利用可视化手段和计算机音视频技术进行综合告警,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江西等省电力调度中心已经开始逐步采用此类技术成果,该省运用的是一种可以自适应外部环境状况的电网安全稳定防御体系框架,把广域信息的采集范围从电力系统内部扩大到自然环境,使有效预警的时间尺度从分钟级扩大到小时级,预警目标从单故障风险延拓到群发性相继故障的风险,协调控制优化决策支持的范畴从正常的电网运行环境扩展到极端恶劣环境,为各种环境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江西电网安全稳定综合协调防御的能力。

6 结语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第一批试点工程正顺利推进,试点工程建设的主要标准基本编制完成,根据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需求,选取了117个技术研究课题,其中主要包括:参数量测技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智能调度技术、高级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基本形成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重点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为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8).

[2]谢开,刘永奇,朱治中,等.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6).

[3]丁民丞,王靖,朱治中.方兴未艾的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2008(5).

[4]王方方,高赐威.智能电网的技术内容及比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