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训

实训

实训范文第1篇

那天,老师告诉我们下午要比这些天来的军训成果,而且每个班都要排名。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我是实验班的学生,如果不争取进前三名老师和教官都会对我们失望的,我一定要努力才行!

训练开始了,我们女生一个个迈着矫健的步伐和男生们争夺上场的权利,尽管我们的衣服被汗水弄湿,我们还是十分认真的训练着。一滴滴的汗水从我的脸颊上流过,可我不曾擦过,我心中只想着:千万不能动,如果你动了就会为全班抹黑的。最后,我们女生如愿以偿的代表全班和其他班比赛。

比赛开始了,只见一班的同学整齐的上了场,看着他们的表演,我的心里不由得更加紧张起来,心里一直想:待会儿上场表演的时候千万不能出错,如果出错了就完蛋了……其他班一个接着一个上了,马上就轮到我们班了,我的手心流出了紧张的汗水.

当三班的同学回来时,我们以迈着整齐的步伐上场了,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我还是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马上就要结束了,而我们还没做错一个动作.正当大家心里都暗暗高兴时,教官喊道:“向左转”而我和一些没听清楚的同学向右转了。顿时,观看的同学们发出了一声:“唉!”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都不太高兴,因为我们没有拿上前三名,老师和教官也很失望。我感到十分沮丧:本来是可以拿到前三名的,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失误,我们与前三名擦肩而过了。

回到班里,老师并没有说我们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军训最后一天的演出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我们也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不管是在军姿方面,还是在整齐方面都有所提高。

实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实习 课程化 项目教学

谈及教学改革,往往侧重于专业核心课程,而忽略了实训实习环节。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如此。

反观我们传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现状是:过度依赖于企业、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几乎全部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仅仅依赖于专业教师为数不多的实习巡视和学生实训实习手册的检查。而事实上,相较于医院等实习单位对实训实习环节比较严谨的态度而言,不少企业则对实训实习的学生使用大于教学,整体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不够到位。

鉴于上述专业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和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我们着眼于这一人才培养症结,从2010年9月开始,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类课题“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下开展子课题研究,将重点转移到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上来,并借鉴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针对实训实习环节提出建设和改革思路。这一建设改革思路概括来讲主要是两条: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一是着眼于实训实习环节,推动实训实习环节课程化建设;也就是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把实训实习放到与专业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与核心课程一样开展课程建设。从“实训环节”到“实训课程”,称谓的转变折射的是认识的飞跃。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推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因为涉及到实训实习,所以更加依赖于一个比较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以便于协调沟通共同推进,同时也因为是实训实习,所以更有条件开展项目化教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有利于教学的质量监控。

课题组基于上述思路,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从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化实训教材的建设以及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并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改革。

1.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实践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赢为考量,系统设计,突出三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综合见习到综合实训再到企业实习,保证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综合见习2周,侧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印象感知;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综合实训4周,侧重业务单元专项技能的操作训练;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实现顶岗实习,从而保证零距离就业顶岗。这样的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打破课程条块分割的界限,更加强调综合性,且逻辑衔接、梯度递进、时间递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真实性、标准化建设,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微缩,旨在便于课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则强化教学服务功能,做好相互衔接,旨在便于实践教学。

2.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其根本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复制、可以建设,但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积累。因此教改期间,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轮流参加企业进修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师企业行动计划。

开展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以来,陆续分派课题组主要成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锻炼。教师在合作办学企业进修期间,必须经历所有部门轮岗实践,重点学习与所任课程相应的岗位流程,并注重经营案例的采集和一线管理经验的积累,以有效填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经过两年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全脱产的进修阶段的学习交流,进一步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的理念、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从而在回校后参与实训课程建设、项目化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在整个实训课程的体系框架下,加之课题组成员在企业进修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技能提升,特别是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的把握,回校后在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教师进修后带回来的很多意见建议,成为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主力军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开发系列项目化自编讲义。以面向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训为例,专门针对企业主管经理层次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十项技能:角色认知、零售认知、商圈认知、品类管理、陈列管理、目标管理、市场调查、顾客沟通、会议管理、收银作业,大体上涵盖了企业主管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知应会。并且此类实训教材也被企业借用于内部基层员工的培训,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相互借力中获得双赢。

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这本教材,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明显地提升了实习效果,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能力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实习后半期即可有充裕的时间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实习带教老师的合作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

5.思考与总结

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环节,确保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好技术人才“产品”出口前的最后一道关。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依赖于企业、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手段有限。相对于医院等对于实训实习教学的严谨态度而言,企业对于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则重视不够。由此,实训实习如此重要的一个环节反而成为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将实训实习环节纳入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视域,并积极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教学,应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首先是构建有机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参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改思路,将实训实习内容阶段化、项目化、课程化;其次是做好实训平台建设和师资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差异打造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并通过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和高校进修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第三是依托师资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的自编讲义,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教材支撑;第四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双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提高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推进实质性校企合作模式,以有力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合力培养技术人才,企业直接参与人才规格的确定、参与课程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有利于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培训成本;教师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极大地积累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能力。

实践表明,强化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超市零售人才培养,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自觉、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晰,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富有深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了企业参与合作的价值预期,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SJD880022)。

参考文献:

[1]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实训范文第3篇

根据福建物流协会调查,2010年福建省仅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高级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不低于1.5万人。其次,物流企业中对复合型的中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类人才需要具备物流、管理以及英语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最后,在操作层对熟练掌握物流操流程和物流设施设备维护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根据2009年福建物流发展报告统计,信息化在物流行业的普及带来物流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目前37.5%的物流企业急需物流信息管理人才,31.5%的企业急需物流信息设计人才。

在物流企业中大量需求的还是管理层和操作层人才。具体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成本核算,储存、运输、货运、报关等具体工作的高级技术性、技能性物流操作人才。据福建省物流协会统计,2009年福建物流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万余人。其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法、外语(英语含小语种)等专业的外向型人才;港口规划建设与管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与、物流配送等专业的技术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展示、展览、交易以及相关咨询、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等专业人才。

综合上述,根据海西区域物流的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分析,物流专业技术人才无论从类型上、质量上、数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突出培养以服务台湾和海西外贸为特色的外向型物流服务与技术应用人才。

因此,建设面向物流产业,操作性较强的,能够培养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和业务管理能力的物流专业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举措。

一、物流实训室建设思路

高职物流实训室的功能首先是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培养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其次可以为物流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再次是为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在实训室进行教学;最后是为企业进行物流操作人才培养提供培训平台,为企业服务。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始建于2002年。我们以立足漳州和闽南金三角,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港口物流和闽台经贸为重点,以满足闽南、闽西区域物流人才需求及闽台两岸经贸物流服务需要,建设模拟企业化运作的开放式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室联合合作企业一起共建,实现物流工作过程仿真系统化,实行企业化开放式运作,为学生提供模拟物流岗位情景的实训教学手段,也为漳州及周边地区社会人员参加各种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物流技术培训服务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物流实训室从供应链角度来构建系统,由物流信息技术区域、仓储与配送区域、集装箱堆场区域和运输调度区域以及微机房的物流软件系统等构成,涵盖了物流整个业务流程。系统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涵盖物流中心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等物流核心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物流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应当成为一个集服务器、微机、工作站、网络通信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为一体的中等规模局域网络系统,建立物流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的有机结合,具有仿真模拟和实战演练等主要特色。

二、物流专业能力和技能培养的设计和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它仅有普通高校实验、实习这两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必然要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辅以实训,设计、组织、实施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实训项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实训突出了职业技术应用性,要求学校加强投入,更新设施,积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1.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高职学生的实训课程不能仅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知晓,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乃至最后能对接岗位能力需求,掌握综合业务的操作技能。

2.结合物流竞赛,构思实训项目

结合各级别物流竞赛,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科技含量。高职学生的实训应区别于中职倚重动作技能的训练。在掌握动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了解物流的业务流程。继而应该在分析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能改进流程、优化业务操作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业务管理的能力。近几年,全国性、省级的物流竞赛有所增加,我们积极参与竞赛,利用竞赛要求的项目操作,注重业务流程的优化,不断强化物流软硬件设施设备的结合。

3.加强建设实训室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着重解决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对实训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实训室的教学不仅需要完善的设备配备,还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重硬件、轻软件必然导致实训室教师队伍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实训室建设不相适应。其根源在于对实训室建设的目的不明确。不可以把实训室建设的目的仅仅定位在理论教学的辅助上。

实训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要逐步调整实训教师的待遇,提高实训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实训室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实训范文第4篇

一、培训内容的选择精确

1、基础性

校本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基础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师专业技能、学科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或技能在师范教育的时候老师们都已经学习或者练习过,并且通过了相关的考核。但是受到大学师范教育时间的限制以及缺乏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所以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教师中间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这也是教师在职培训之所以重要的一个原因。以教师专业技能为例,应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教学的演示技能、如何巩固教学成果、如何传授学习技能、教学语言技能专项训练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技能都是以赛代训的基础项目,在年度校本培训计划中都应有相应的安排和地位。

2、针对性

校本培训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项目,每一次具体的培训应在之前确定的框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每一次针对某一方面的某个对象展开培训活动。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分周安排小说教学设计、散文教学设计、议论文教学设计、文言文教学设计、诗歌教学设计、作文教学设计、专题教学设计、名著推荐教学设计等,每次安排一个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老师们阅读文本、收集资料、钻研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针对性保证的了每一次培训的有效性,为老师们以竞赛为载体总结平时的教学设计智慧,通过学习和思考磨砺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实施水平开展了实战性极强的综合演练。

3、前沿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涌现。但是教师由于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少有时间主动学习新的专业文章或者专著。因为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这也使得许多名师或者教授的讲座在老师们听来仿佛是空中楼阁,是严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这其实反映出一线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的薄弱,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以教学设计为例,我将我们熟知的教学设计和于映潮先生在最近的著作《于映潮的语文教学主张》关于《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设计 做了对比发现,于老师的设计用朗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朗读中展开整体感受、分层概括、字句赏读、课文演读四个教学板块,每一步都有朗读,每一步都有更进一层的学习任务,朗读与品析相互交织,构成一种穿插之美、节奏之美,用诗意的笔法形成了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是我们要学习的具有前沿性的知识。

培训内容的选择注重前沿性,要求培训的组织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专业嗅觉。

二、培训过程安排精心

1、全员参与

以赛代训的校本培训模式在组织上要求全员参与,所有在职或在编的教职员工都参与其中。一方面体现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的愿望,一方面形成共学习共进步的学习型氛围。在具体操作上,整个校本培训活动由校长挂帅,统一部署一学年的培训计划和任务,每一次的竞赛校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领导全部参加,带头做好教师发展的工作。对45周岁以上的教师要求稍微低一些,竞赛后的成绩公布但是不做评比。年轻教师的培训活动与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同步进行,对表现优异的教师发放证书和奖励。

2、组织有序

竞赛的组织工作对于培训的成效至关重要。以赛前培训为例,一般的做法是学校统一发放一本专业书籍或者让每一位教师下载一个文件包,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完毕准备参加竞赛。这样的组织工作属于较为松散的方式。较为成熟的做法是,以赛代训的校本培训方法强调赛前培训,不是简单的发一本书,而是就竞赛的内容拟一个题库,让参赛教师边看书边回答或者思考相关的问题做准备。赛前的准备占总分的20%。以学习邵瑞珍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为例,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题 :(1)能陈述课堂管理的两种功能与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2)能说出勒温和李皮特等人关于领导作风对班集体风气影响的实验条件、主要结果及教育意义;(3)能举例说明群体凝聚力、班风、人际吸引与排斥、竞争与合作等群体动力因素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4)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术语课堂管理、群体动力、非正式群体、群体凝聚力、从众、纪律、问题行为。赛前的思考题同时也是正式试题的重要来源,鼓励教师在竞赛前做最充分和有针对性的准备。

3、公平公正

竞赛的公平是保证竞赛能够常态化开展的重要条件,反过来说,没有公正的竞赛环境就不会有教师们积极的参与,培训活动也将失去实效。竞赛的公平性首先表现为学习机会的均等,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按照题库的要求自主做准备,竞赛题目即来自于题库;其次表现为竞赛的形式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试卷上隐去参赛教师的姓名;再次表现为试卷的评议和成绩统计由三人小组合作评议完成,公布参考答案,整个过程接受老师的监督和问询。

三、培训后管理精到

1、赛后评估

竞赛的目的首先是对教师队伍目前在某一方面的素养的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赛后的评估第一要做的是竞赛成绩的统计。成绩以表格形式呈现并附制表说明(示例)。第二件事是对试卷的分析,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了解试卷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了解老师们对于具体的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作为提出改进意见的依据(附简表)。

2、激励式反馈

秉持公开公平的原则,赛后的成绩以不排名方式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一般是群共享)公开呈现(简表),以提供个人成绩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参考,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的努力及成绩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反馈的目的不是比较,而是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出现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奖励先进,鼓励后进。

3、再学习——新的开始

实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单元;仿真实训;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67-02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综合院校周边企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化工仿真实训在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托坚实的硬件设施,其中包括化工单元操作设备和化工仿真软件。化工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最终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电脑上软件的练习实现对化工生产装置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故障处理等模拟操作,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特点和操作过程的了解,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必要的基础。

一、化工仿真实训教学的特点

1.教学特点: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化工单元仿真教学系统和一些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全流程仿真项目已在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采用。仿真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既是课程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并且,其中的每个仿真项目都是化工实际生产中的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还需要仿真教学的支撑。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院设备的局限性,理论教学后通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习期间,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生产条件比较复杂,使得学生在化工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时间处在被动听课的位置,实习过程中完全没有机会进行基于个人对工况的分析而进行的主动意义上的操作。但是,在仿真实训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操作的主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模拟生产中的工艺条件进行操作,比如说如何通过流量、液位、温度、压力、组成等数据的生成和变化,来决定每一步操作进行,培养创新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完成化工仿真实训教学。

1.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刚接触化工仿真实训系统的学生来说,面对整个计算机上的操作流程还不了解,通过指导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讲授学习化工仿真系统的作用及意义、计算机上的系统中学员站的使用方法(包括软件的启动方法、操作中参数的正确选择、对操作过程中的评价系统以及操作画面的DCS图和现场图的用法等),对每一个可点击窗口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明确自己化工仿真实训的目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入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边演示边讲解。教学过程中,在每一个单元仿真学习之前,指导教师先进行详细讲解工艺流程、原理、整个操作过程等,同时也讲解软件中的主要设备的作用、阀门的种类及开关、显示仪表的作用及操作、操作规程等,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操作演示,并且强调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及现象,能够引导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同时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经过指导教师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进行独立上机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对每位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及时指出问题,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技巧,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实训中遇到的操作问题。

4.最终考核,成绩评定。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化工仿真实训结束后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最终的考核。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总机上的教师站,在软件中的题库内选择操作题目,组合形成考试试卷,并且可以对考核中采用授权方式、屏蔽操作步骤、考试完成的时间、分值比例等的参数进行设置。全部准备好之后,向实训学员站发出操作指令,学生联机以后在自己电脑上完成试题;做完之后,学生独立提交试卷,根据提交后的操作步骤、质量、趋势等控制,系统自动给出最终考核成绩。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单元操作实训、企业实习与化工单元仿真充分结合。仿真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要求学生在仿真实训之前必须掌握并且熟悉实训单元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把所学的化工原理、化工机械以及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课堂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仿真操作相结合,实现边理论边仿真的教学方式。单元操作实训是针对化工单元装置的实际操作过程,由于实训室装置台套数有限,很难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如果将化工单元操作与化工仿真实训结合起来,实行穿行,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动手训练,而且也可以达到先仿真、后实践,再仿真、再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践操作与仿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教学手段。仿真实训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想在实训中能够充分利用现场实际知识指导学生,并且完成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求教师经常进企业实习锻炼,参加实际生产,更多地了解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使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双师型”教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开拓思路。

3.化工仿真实训条件不断提高、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仿真水平也不断完善和增强,仿真软件设计版本也进行不断的更新。所以,指导教师必须根据技术发展情况,掌握最新的软件产品内容,便于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一些设备、阀门等模型的购置,在边讲解理论边展示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物认识,全面了解其工作原理,有利于提高仿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仿真实训室建设的成效

经过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使学院办学实力整体增强,深化了教学改革的实际进程,推动了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更加推动了“双证书”教育的全面开展。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提升实践教学档次,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实训室的专管公用和全面开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将仿真实训示范中心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进一步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赛苏.化工仿真实训教学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开展与作用[J].广东化工,2008,(35).

[2]陈华絮,杨素娇.开放实验室模式与管理探讨[J].重点实验室建设,2007,38(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