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范文第1篇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相关规划,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中。于是,出现了“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就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

“智慧城市高地”

下的弊端

据初步统计,三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元。今后智慧城市只会更多。但从当前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内容的看法往往不同。

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而地方政府则又从地区发展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

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就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

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

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仍然会面临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从更高层面看,国家层面的管理缺失加剧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混乱局面。笔者曾说,IBM的智慧地球战略打乱了我国的信息化总体战略安排。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混乱局面来看,这种提法并不耸人听闻。

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尽管国家层面并不认同IBM的智慧地球战略,没有制定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和安排,但是实际上却已经形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从而让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陷入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吞下IBM给我们种下的苦果。

潜藏的深层危机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只会更多而不是减少。但是,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对这个重要问题却语焉不详,甚至是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于其潜在威胁,我们不得不深表忧虑。

不久前,美国国会有关封杀华为、中兴公司进入美国ICT市场的评估报告,给我国敲响了警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互联网产业的领头羊,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引领国际行业发展潮流,然而美国却仍然要封杀尚未对其构成真正威胁的中国通信企业,其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国内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美国20年来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政策,就会发现,美国封杀华为、中兴远非贸易保护主义那么简单。

根据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信息网络构成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在网络空间延续其“一强独霸”地位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为此,必须制定多管齐下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在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提高对威胁、脆弱性以及与采购决定相关的后果的认知;开发和应用各种工具及资源,从技术上和运作上减少风险;制定新的采购政策和运作方式,以反映市场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工业界合作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标准及最佳操作方式。

CNCI让人们深刻理解了美国政府封杀华为、中兴的战略逻辑,也反过来给国人以警醒,更加让我们意识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巨大风险。

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远较美国来得严峻和紧迫,因为威胁不仅来自思科等美国网络通信企业,在我国硬件设施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也来自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业务解决方案市场的主导地位。

因此,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建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和管理体系,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如何让企业分享盛宴

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发展智慧城市,势必会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

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针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国务院于2010年10月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2012年7月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还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尚未建立。

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参与。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智慧城市范文第2篇

20时代智慧城市“虚火”上升

在本届年会上,大会组委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智慧城市部署策略与实施路径》和《2012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其中评估指标体系以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个维度为一体,从更加贴近民生的角度明确了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建设要求。智慧准备类包含互联网平均速率、智能手机拥有率等18个指标;智慧管理类包含行政审批效率、行政执法监管效能等20余个指标;智慧服务类包含教育服务、社保服务等11个指标。2012年,是智慧城市指标体系频繁的一年,仅年末就有3个关于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

(一)2012年12月14日,在“2012中国(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此为标志,智慧城市建设2.0时代正式来临。

(二)2012年12月初,国家住建部办公厅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同时,2012年度国家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专家预计,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20个城市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三)2012年11月29日,在“2012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这代表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导入期全面进入实质推进期。此《报告》的旨在对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明晰的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领域似乎从来都不缺热词,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更是被热捧。特别是近几年,传统产业受经济危机影响发展遭遇瓶颈,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被看作是新的经济增长的爆破点。加上近几年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利好,导致物联网、智慧城市被高度热捧,“虚火”上升,陷入概念大于现实的困境。智慧城市相关文件的密集,预示着规范引导相关新兴产业理性发展的开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令人无比兴奋的巨大市场。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一次高潮。

组建联盟强强联手建智慧城市

会议期间,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旨在透析智慧内涵、完善服务链条,打造产业整合、力量会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工作平台。目前联盟已会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17个地方城市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十余家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力量,计划组织开展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建设指南编制、智慧城市培训和体验中心搭建、智慧城市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研讨等工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

我们知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多方协作的庞大工程。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整合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所涉及的各项主体和领域,形成日趋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辅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的发展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局和长远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仅靠某一两个环节的单打独斗,而是必须依托智慧城市整个供应链的协作创新,涉及到政策扶持、标准制定、理论指导、技术创新、行业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综合运营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只有实现从标准到应用的全盘打通,才能达成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联盟的成立,成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强强联手,“1+1>2”的最佳途径。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问题中前行

对于城市建设的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在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多为跟风之作。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规划,有些城市盲目的模仿其它的城市,跟风建设,造成千城一面的隐忧。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第二,建设思路不清晰。很多城市都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既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实施的路线图,也没有多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信息机制、政策机制,造成大量存储信息的浪费与智能化的缺失;第三,建设模式不够持续。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都押宝在政府的投资上,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智慧城市一直在前行。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上述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已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城市“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而随着日后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智慧城市范文第3篇

【IBM】建一个智慧城市要10年

受访者: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 夏然

对比来看,国外智慧城市有较多包袱,因为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不能从头再打造一个智慧城市。在为全世界2000个城市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智慧水源管理,还是智慧交通,都以单一项目为主。而在中国,虽然也有智慧旅游等单一项目,但在未来5年,中国将有2亿—3亿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因为很多城市拥有打造“新城”的便利条件,这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建立“智慧城市”。

另外,中美决策层的考虑也不太相同,美国四年一大选,很多城市的长期规划并不理想;我们与中国多地方市委书记打完交道后发现,他们有更加长远的规划,而从头到尾打造一个智慧城市,也需要将近10年的周期。

IBM从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之后,很多厂商都在谈智慧城市,喊出“打造城市运营中心”口号,其实只是买了一个大屏幕、建了一个大机房,把数据展示在屏幕上,这叫“数据展示中心”,而不是“智慧运营中心”,真正的智慧运营中心,必须二次开发,将各数据运行之后再汇合,最终提出一个智慧的决定,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使是IBM这么大的公司,今年的战略也是“打精不打多”。

一些中国本土企业会说,跨国公司水土不服,因为“政府关系”不同。这就像是,别的牌都打不响的时候,只能打这张牌。在我们眼中,每一个市民的基本需求,无论是在中国,在美国、欧洲,甚至非洲,在吃、行、住上都是一样的。

【德国电信】智慧城市易沦为“业绩工程”

受访者:德国电信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黄辉

智慧城市谈了好几年,总体上看,仍是雷声大雨点少。

国内的智慧城市,从智能交通,到医疗云、教育云等,再到电信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上做的铺垫,都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关键障碍在于:只将重点放在ICT技术层面,却没有让整个市政管理体系做出调整。

过去三到五年间,电子病历在各个城市推动力度很大,可至今,没有一个城市把这事做成。建立电子档案的初衷是减少拍片,但由于部门利益上不妥协,从A到B医院仍需要再检查。这相当于,既浪费了市政府的钱,又让看病更繁琐。所以,绝对不要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市政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更新脱钩了,否则最后沦为“业绩工程”。

怎么去做智慧城市?在云计算上,已有前车之鉴,不少政府主导之下的云平台变成了不良资产。事实上,这本来就不应该是政府来做的事。政府可以制定政策,但要引导商业资本和企业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将消费者需求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

【EMC】应该出台一些标准

受访者:EMC大中华区云计算解决方案业务总监 谭仲良

智慧城市有三个重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治理。

除了技术瓶颈之外,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因为智慧城市的中心是人,包括市民和各个政府相关部门。

智慧城市范文第4篇

最佳产业环境奖

华南智慧城率先导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城市建设项目,推动以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及推广为主导方向的产业的发展,带动肇庆

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

华南智慧城是由广东浩致投资集团全资投资建设,以智慧产业集群发展为主导,集科技研发、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技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园区。项目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先导区占地面积超过25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为30 亿元。

华南智慧城为未来肇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标杆,促进肇庆整体产业提升与经济转型升级。华南智慧城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广东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怀与重视,也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多位领导多次亲临视察调研,对华南智慧城项目予以充分肯定。

2012年4 月,国家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基地(简称“一中心两基地”)正式落户广东华南智慧城。国字号“一中心两基地”将以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内容,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2012年5 月,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华南智慧城荣获“2012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软件园区”奖。同年12 月,在中国软件大会上,华南智慧城荣获“2012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军产业园区”奖。

2011 年8 月10 日下午,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华南智慧城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殊荣。

智慧城市范文第5篇

据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智慧城市”已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巨大的融资及配套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崭新的蓝海。作为浦发银行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有助于抢占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先机,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以及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覆盖十大重点领域,为“智慧城市”融资融智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新模式,是智慧的建设城市、智慧的管理和服务城市、智慧的推进城市可持续运行。

作为国内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领先银行,浦发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开展配套的融资服务方案研究。本次在业内首推主题为“智慧城市,智绘未来”的“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及其典型项目,整合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浦发银行的特色产品与服务,从项目运行模式和项目操作流程等角度,梳理了浦发银行对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在绿色金融领域广泛的合作伙伴和渠道,浦发银行可向政府推介国内外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总承包商/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为业主/项目公司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针对“智慧城市”项目的特点,提供有利于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外国政府转贷款和特色能效融资产品,以及利用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优势,提供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服务;为总承包商/集成商(含节能服务公司)增信,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特色融资,通过1+N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下游供应商提供各类融资产品;为相关软硬件及设备供应商提供买方信贷、订单融资、1+N供应链保理等特色融资服务。

此外,浦发银行还能为政府下属投融资平台提供债务融资服务;为政府及下属项目公司或业主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推介引入融资租赁,设计有助于后续融资的最优融资租赁方案;为政府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基金从设立到退出提供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等。

02

智慧城市前景广阔,浦发投行业务新机遇

“十”提出通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底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2013年8月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指导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已研究提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

2012、2013年,住建部已经确定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物联网、宽带和无线等数字化通讯网络的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供水、供热)的数字化,业内人士估计,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以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慧医疗等内容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在万亿以上,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配套融资支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拓了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