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格言

生命的格言

生命的格言

生命的格言范文第1篇

1、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2、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

3、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4、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5、今天就是生命——卡耐基

6、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通。——艾略特

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8、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9、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10、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1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12、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13、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14、人生似朝菌。——寒山

15、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16、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17、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8、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9、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20、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22、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佚名

23、动则生,静则乐。——杨万里

24、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佚名

25、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26、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维斯冠

27、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28、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29、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30、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31、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32、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33、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周恩来

34、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5、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36、生命由种种经验而千锤百炼。——蒙森

3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38、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佚名

39、生活是复杂的,——坎贝尔

40、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

4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42、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43、生命是一支织梭。——莎士比亚

44、我们不能坐等令逸乐盗取我们的生命!——林肯

45、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曼杰

46、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杨沫

47、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48、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罗兰

49、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谚语

50、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的把握现在。

51、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杜伽尔

生命的格言范文第2篇

1、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2、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3、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5、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6、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7、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8、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9、世间之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1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1、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2、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谚语

1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14、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15、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16、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1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18、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生命

19、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法衡量的!

20、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21、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22、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

23、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4、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25、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26、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27、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28、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29、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

30、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31、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32、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33、生命短暂,切不可猬琐偏狭。

34、我们全都是短命人,回忆者和被回忆者全都一样。

3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36、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37、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38、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39、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40、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4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42、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43、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44、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变抹用,都不会走回头,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

45、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46、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47、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48、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49、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5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5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52、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5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55、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56、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57、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8、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59、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60、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61、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6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63、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64、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65、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生命的格言范文第3篇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来源:文章屋网 )

生命的格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尼采;语言观;格言

1、在尼采那里,生命本身与对于生命的表达已经被清晰地意识到和严格地区分开来。在这种区分之后,尼采立刻面临两个问题:第一,能够体现生命的存在特性的理想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怎样的?第二,如果这种语言存在的话,那么它可以是公共可理解的吗?换句话说,作为个体生命的表达形式的语言表达,能够直接将读者引入存在之境,亦即本真的生命体验之中吗?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前一个问题是尼采作为思者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是尼采作为作者的问题,只有前一个问题的化解,才会造成后一个问题的凸显。尼采对于前一个问题思考的结果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诗性的语言。而尼采对于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作者在直接将读者引入存在之境,亦即本真的生命体验之中,这一点上是无能力的。尽管如此,尼采却并没有遁入存在与生命不可言说的神秘之境,而是认为,尽管直接的传达和诱导方式并不不存在,而间接的方式却是可能的。而这种方式就是格言体的表达策略。

格言意味着什么?格言意味着对于形式逻辑的强力控制的自由,意味着作者的自由,也意味着读者的自由。由于格言的表达特性,它可以通过大量的修辞手法来传达思想,将形式逻辑的作用,限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内,它可以通过对照和反转,矛盾和悖论,惊吓和暗示等修辞手法起到一种激发和诱导作用。凭借这种激发和诱导作用,读者的主体性得以解放,唯有如此,读者才可以凭借自己的个人的生命经验进入到本真的生命体验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尼采在相当的程度上并不信任文字语言。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尼采那里,语言是存在的家门,而要进入存在之家,就要破门而入。也就说,对于尼采哲学的真正理解必须建立在对于尼采具体哲学表述的的突破的基础之上。只有当我们通过尼采哲学著作中大量出现的反盾和悖论,处于一种惊异和困惑之中,我们才有可能突破形式逻辑的有限边界,进入到尼采哲学向我们展示的领域之中,进入本真的生命体验。在此,我们有必要对格言的表达特性的做出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解。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对于格言特性的理解,我们才有可能去把握尼采的格言式语言和格言式思想。

2、一般而言,格言的内容具有未被证明性和不可公证性的特征。而其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恰恰是由于格言的内容本身来自于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因此它不可能在经验的意义上加以普遍的证明。这也是它的反常识的本性的原因之所在,因为常识本身是一种普遍经验的总结。而格言的主观化色彩同样是由于其来自于独特的生命体验,并因之对于那些未能有此体验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读者具有了这种生命体验,那么这些格言也就显得极易理解了。并且由此构成了格言在语义上的一种梯度:对于同样的一句格言,基于不同的生命体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此外由于格言注重修辞的特性,它又表现出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特性。而格言既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独立的表达意义,也可以同其他格言共同构建意义单位;既可以独自地加以理解,也可以整体地加以理解的特性则构成了格言在表达方面的一个重要优势,即它既可以单独的发挥以上所述的单个格言的特点,也可以通过众多格言的协调,在更大的句群中制造矛盾悖论等反形式逻辑的表达效果,从而使形式逻辑降低到一个较低一级的位置上来发挥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格言式表达所具有的强大张力和包容性。在格言式表达中,读者和作者都是既主动又被动的。作者的的主动和自由在于,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摆脱形式逻辑的束缚,将个人体验置于高位,而不必受制于逻辑推论的要求。而他的被动在于,他在将大众的一致意见作为进攻对象的时候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读者的主动和自由则在于它能够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来相对自由的阐释语义并不固定的格言。而他的被动则在于他接受的是一个似乎无需证明的“绝对命令”,他要接受它,却不是连同它的理由。格言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他对于形式逻辑既有所克服又有所保留,不同的格言在组成一个整体时,形式逻辑可以以特殊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造成的是一种格言文本在语义上的巨大伸缩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尼采的格言式语言其实奉行了这样的一种语言观:语言是存在的家门。在这种语言观看来,要想进入对于存在的原初体验,就必须突破语言文字的束缚。

尼采哲学通过他的格言式语言表达出来,宣告了一种新哲学的诞生。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格言特性,它显示出一种对于传统的反抗和对于主体性的解放。这种思想根植于本真的生命的体验,并致力于使人类整体回归这种本真的生命体验。格言式思想和格言式语言造成的是一种灵魂的转向和生命力的转向。它期待生命力的转向,它希望以此促成生命意求的方向从保存性转向提高性,从否定性转向肯定性。这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描绘的那样,骆驼变成了狮子,但狮子将进而变成孩子。不堪重负的文明需要的是一种疾风暴雨式的批判,但这批判的目的是迎来文明的新生,而不是一切的毁灭。

参考文献

[1][德]F.尼采,田立年译.朝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院成纯.尼采的“生命”与语言[J].化工学报黑河学刊,2011,173(12).

[3]吴增定.尼采与“存在”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4).

[5]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6]尼采著.田立年译.哲学与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7]孙周兴.尼采与启蒙二重性[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

[8]罗素,戴维森等.《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陈波、翰林合主编,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9]海德格尔著.《尼采》上、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生命的格言范文第5篇

笔者以为,高考的性质和使命非常特殊,任何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都会郑重其事,周密部署,明确职责,无论是在非技术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均严格要求,慎之又慎。而且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考试大纲》、明确考查能力和测试内容的前提下,有关省市也应该有足够的实力独立完成高考试卷的命制任务。自主命题省市为通过命题(试卷)显示自己的教育优势和文化特色,往往想方设法创设试题,精心打造,凸显个性。这些努力有利于高考试卷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特色性、创新性等诸多特点。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即有弊,高考自主命题自然亦如此。回顾和分析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实际,不难发现高考自主命题在延续性、规范性、科学性、评估(反馈)性等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下面拟根据以上思路,不揣浅陋,就语文学科高考自主命题的利与弊谈点粗浅的看法,敬祈专家同行不吝指正。

笔者以为,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之“利”主要有以下若干特性:

1.多样性。自主必然产生多样。而作为高考命题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考点的选择。一份高考试卷几乎不可能覆盖《考纲》规定的所有考查内容,命题必须对考点有所取舍。就语文试卷而言,自主命题省市选择的考点不尽相同,如湖北省、山东省、重庆市等试卷还保留“标点符号”的考查,而包括全国卷在内的多数试卷则暂时轮空了;北京卷坚持“文学常识”的考查。而其他省市则已经陆续放弃。二是内容的差异。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教材由各省市选择确定,结束了高中语文教学统一使用教材的历史,为命题的差异性创设了有利条件。各省市命题组不但自主,而且独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命题组之间不可能也无必要互通信息,即使是很有可能撞车的“古诗鉴赏”材料,也从未出现过两份试卷相同的情况,每份试卷都是一个鲜活的“自我”。三是格局的调整。试卷格局呈现多样,可谓自主命题的重要标志。如浙江省的四板块格局,福建省的五板块格局,广东省的六板块格局,江西省的七板块传统格局和江苏省的卷1七板块+卷Ⅱ(附加题)三板块格局等。四是题型的变化。自主命题省市的十多份语文试卷,题型出现了不少变化。就连“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传统的“注(读)音”“错别字”“词语(熟语)”等考题,题型变化也很多。“注(读)音”的题型至少有十来种;像“错别字”考查。浙江省、湖南省的题型就跟其他省市不一样,“错别字”不是静态而孤立的辨识,而是在具体语境的动态运用中进行辨认和确定;而浙江试卷的“词语”曾要求考虑“能否替换”和“符合句意”等因素,并非单纯判别“正确(恰当)”或“错误(不恰当)”,等等。

2.丰富性。如果说多样性较侧重于形式,那么丰富性就更多地体现为内容。汇聚自主命题省市创制的语文试卷。不难感受到,信息量之大、知识面之广、材料内容之阜、写作主题之多,绝对是盛况空前,这些方面充分表明了试卷内容的丰富性。首先是信息量大,近几年除3份全国卷外,每年还有十多份自主命题省市试卷,每份试卷长达敷千字,各类信息密集,多种文化错综,令人目不暇接。其次是知识面广,尽管考点知识相对固定,但考查这些知识(能力)运用的材料却古今中外,非常广泛,有语文知识,文(学)化常识,语言运用,古代诗文,名言警句,经典散文,中外小说,报刊要闻,图片表格等,堪称名副其实的“知识大餐”。再次是材料丰富,无论是语用材料、背诵(默写)材料,还是阅读材料、写作材料。都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现代文阅读”材料而言,不但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文本类型一概俱全,而且历史的,现实的;人文的,科技的;纪实的,虚构的;新闻的,艺术的;人物的,事件的;景观的,情感的;宏观的,微观的;特殊的,普遍的……林林总总,举不胜举。第四是写作主题多,作文从来就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是一份高考语文试卷能否出彩的显性标志,也是命题专家闪亮智慧和展示创意的关键试题。自主命题省市的写作试题,采用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等模式,而主题则十分丰富。仅2010年,就有“文化反哺”“找回童年”“绿色生活”“与你为邻”“我的生活世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早”“幻想”“学会放弃”“环境与成长”等许多不同主题。

3.特色性。高考试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图式,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特色或许没有各种方言那么鲜明,但也不是彼此雷同毫无个性的铺陈排列。简言之,除了文化展示、材料选择和现实关注等要素外,自主命题试卷的特色着重体现为命题风格的显现和保持。首先是风格的显现,高考自主命题以来,语文试卷已经出现了自成风格的基本态势。以写作试题为例,浙江试卷的写作题,尽管模式上呈现出从话题作文到标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发展轨迹,而一直倡导“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这一“文中有人(我)”的基本要求,在诸多写作考题中独树一帜。再如上海试卷,以标题作文为主旋律铸成其写作命题的基本风格;而福建试卷写作试题的风格则不仅命题大胆、别致,而且多种模式反复尝试,不断探索;北京试卷的风格是保持个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模式。再看现代文阅读,上海试卷一直坚守在“阅读”中适当渗透知识考查的命题理念,这种独特风格保持多年而至今未变;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浙江试卷,则穿通了约定俗成的客观选择题和文字简答题的壁垒,“论述类文本”考查既有选择又有简答,还将“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组合为一个独立板块,并在“古诗文阅读”板块中增设独一无二的“《论语》评析”考查,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而广东试卷、山东试卷、福建试卷等与全国课标卷一样,《考纲》规定的“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呈现无遗,其中“论述类文本”以选择题形式作为必考内容,而“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则要求选考其一,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试卷样式。

4.创新性。高考试卷命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程,既不允许因循守旧,也不可以固步自封,创新始终应该是命题的重要追求。而自主便是创新的前提,有自主必定会有创新。这些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不仅格局和形式推陈出新,不少试题设计也是新意

迭出,命题创意在语用题、探究题和写作题(模式)等题型体现更加壳分。语用题向来就是语文试卷的一方试验田,也是展示命题创意的重要载体,变化纷呈,不拘一格,闪烁着命题者的智慧匠心和创造才能。从常见的修改、衔接、仿写、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重组、下定义、图表说明等,到如今的拟写图片、现场等解说词,根据语境补写,拟写对联、海报、广告语、邀请函、求职(推荐)信、答谢词等,场景描写,拟写主持人台词,创设和描写情景(对话),概括材料寓意,解释图标创意,筛选关键词语,发表看法,文章赏析,等等,这些创新大大丰富了语用题的形式和内容。而探究题则是随着近年高考语文能力层级增加后出现的绝对新题。除全国课标卷外,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辽宁、安徽等自主命题省市也陆续在现代文阅读中创设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探究题,这些考题的命题思路、答题要求等又彼此不同,从而体现了命题者的个性和创意。至于写作题,更是具有聚焦力、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命题创新的“IJANDMARK(地标)”。无论是形(模)式的设计还是内容(主题)的确定,都是自主命题殚精毕思、倾力打造的亮点之一。在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大基本模式之后,又有了“材料+标题”“材料+标题+提示”等模式变体。写作主题则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上上下下。

诚然,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之“弊”似乎也不少,拙文着重简述以下几点――

1.延续性不够。高考命题应该是一项延续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缜密考虑,长远规划,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年是一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省市缺乏专业的高考学科命题组,即使是学科命题组的负责者,也大多肩负着非命题的教学科研或管理任务,平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命题事宜,而其他命题成员更是临时性抽调组合,参与了这次未必会有下次,自然更没有必要去继续研究命题了。因此,自主命题试卷的延续性不够是必然的。通常出现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无命题规律可循、考点转向频繁、过分追求“陌生化”等问题。往往是谁去主持和参与命题,谁在学科命题组里权威和强势一些,命制的试题就会明显倾斜于谁的想法和意志等,这种偶然因素不但影响着命题传统的延续性,而且还中断了上一年和下一年的承接性,原本的“阵地战”变成了“游击战”,使命题变得无规律性。以文言文文本为例,去年选用人物传记,今年可能是游记散文,而明年或许出现小品随笔,像全国卷那样延续同一类文本的省市不多。从理论上说,试卷的考点以《考纲》和教材为基本准绳,但实际上人为的因素也很明显。就文学类文本而言,你去命题也许认为把中外小说作为考点,可以有效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而他去命题则觉得当代时文没有时空阻隔,更接近青年考生的阅读期待,考点的频繁转向便不足为奇了。还有就是“陌生化”的强调过分,也是影响延续性的重要因素。为体现考试信度,防止猜题、押题,高考试题追求“陌生化”是必要的,但有些省市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不但失落了应有的延续性,而且滑向了舍本逐末的误区。其实,原创的,就必定有信度。

2.规范性不足。高考是部级高规格的选拔性考试,命题的规范性自然是首要的。而规范性就是要求命题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符合规范,无论是命题理念、《考纲》体现、试卷生成,还是试卷结构、考点设置、内容选择、语言表述等都必须恪守《考纲》明确的各项规则。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措施,自主命题试卷超越大纲(增设考点)、样卷误导(与考卷脱节)、技术层面、写作命题等现象司空见惯。《考试大纲(说明)》没有规定的考点知识(能力),在高考试卷中却成为考题。如文言文断句、古诗词比较阅读等。遗憾的是,有人竞将这种不规范的“非法超越”视为合法、合理和正常。由各省市颁布的《考试说明》大多附有作为“自主命题的主要依据”的“样卷”,这份试卷(样卷)对当年的备考复习之指导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些省市命题的高考试卷却常常跟这份“样卷”脱轨,彼此并不一致,直接误导了中学的备考教学。如有的省市的“样卷”是选择题,而考卷中成了简答题;“样卷”中的文言文是传记,考卷中变成游记了;“样卷”中是外国小说,考卷中成了当代时文;“样卷”是标题作文,考卷中变成了新材料作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技术层面的不规范或许局外人并不怎么在意,但也客观存在,如选肢的长短、字体的使用、答题卷的设计等。当然,写作命题的规范性问题最突出。以新材料作文为例,规范的作文材料应具备具体性、贴近性、丰富性以及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等特点,这样才有利于体现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并充分张扬个性。而实际上多数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的试卷未能达到这样的规范,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