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1篇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读完了这本叙述了三位不同领域天才生平的书。也许是对贝多芬十分熟悉,也许是对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读完《贝多芬传》,我的感触颇深。

罗曼罗兰运用简洁、直接的语言大致描写了贝多芬的生平经历。降世波恩,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人生巅峰——《第九交响曲》以及巨星陨落——1827。

贝多芬从小便热爱音乐,22岁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几年过去,他仍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1806年,他坠入了爱情的海洋,创作了纯洁如花的《第四交响曲》,大受大众欢迎,1824年,他到达了音乐的巅峰,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并在1827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这也许便是贝多芬音乐天赋的来源。但家庭对贝多芬的音乐历程并没有起到过多的促进作用。贝多芬的家境贫困,很小时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他的父亲还整着贝多芬练琴,指望着今后靠他养老。家庭的困窘,父亲的逼迫,并没有让童年的贝多芬对音乐失去兴趣。他在22岁的那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对于家乡人来说,这也许是很难理解的,留在波恩,娶个妻子,时不时到美丽的莱茵河边踏青,坐在草地上遥望头顶淡淡的浮云,过一生安静、平淡、祥和的生活不是挺好?其实不然,有的人的梦想是带着妻儿过着闲适的生活,而有的人梦想成为世界顶级的音乐家,为人类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才的使命就是让世界科技、文化有更快的发展,音乐巨人贝多芬将一生都献给了音乐,终生没有妻室。

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贝多芬怀揣着自己崇高的音乐梦想拜莫扎特为师,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今人看来无比优美的乐曲,然而这些乐曲并没有撼动当时维也纳轻浮的乐风,年轻的贝多芬也曾因此十分苦恼,无人问津的乐曲,让他过着如乞丐般的生活。即使如此不受欢迎,他也坚持不离开维也纳,以独特的乐风伫立在维也纳音乐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是在此期间,贝多芬患上了耳疾,这对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来说简直是种致命的伤害,然而勇敢的贝多芬没有选择放弃音乐,放弃梦想,他仍满怀着希望在清贫的日子里创作着乐曲。1806年爱情的不期而遇,颇有感触的贝多芬逐渐乐观起来,创作的乐曲也逐渐被世人接受,走上了自己事业的正轨。然而未婚妻的离去又将贝多芬拽回到了孤独与悲观的边缘,此时,贝多芬仍不忘记创作,在颓废心态与乐观心态的互相交织之间,又创作了大量的惊世之作,也正是此时,贝多芬独特的乐风顶替了当时维也纳盛行的轻浮乐风。在1827年,身戴着巨星的光环,怀揣着已经达成的音乐梦想,毫无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知道有个无人可及的音乐家叫做贝多芬。无数的人都热爱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的人沉浸在贝多芬或乐观、或哀伤的乐风之中,为他独特、优美的乐曲所着迷;也有的人被贝多芬的勇敢、坚持深深地打动,以他的优良品质为自己一生做人的努力方向。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2篇

而波恩人对这位“波恩的儿子”更是深爱有加,波恩一年一度的贝多芬节,就是对这位一代乐圣的最好纪念!

贝多芬成为一代乐圣,有着必然的因素。音乐世家的遗传基因为他提供了先天的条件,而超越常人的非凡的努力与勤奋则是贝多芬成为一代大师的后天因素。然而,一代乐圣的光环背后,谁能体会贝多芬童年时的辛酸、青年时的绝望、暮年时凄惨呢?

贝多芬的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希望贝多芬成为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把才4岁的小贝多芬逼着站在椅子上练习弹钢琴,甚至在下半夜,小贝多芬经常被父亲从床上拉起来,练琴到天亮。常常酗酒的父亲成为家庭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贝多芬在10岁时,就在教堂弹琴挣钱,以减轻家里负担。后来,贝多芬17岁时,母亲去世,养家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尚未成年的贝多芬的柔弱的肩上,一路风雨,贝多芬坚强走来,然而,人生的道路究竟还有多少坎坷?贝多芬不得而知。

父亲近乎轲刻的训练让贝多芬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加上先天的有利条件,少年贝多芬就初露出一代大家的苗头,年仅12岁的贝多芬就创作了德雷斯勒进行曲的9个钢琴变奏曲。青年时代,好学的贝多芬在奥地利皇子克西米里安 弗朗茨的帮助下,二次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求学,分别投入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海顿门下学习作曲。天才的贝多芬遇到二位良师,犹如久旱逢甘露,如饥似渴地从二位大师那里吸收着知识的养份,终成一代大家,贝多芬与莫扎特、海顿一起,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

然而,当荣誉来临时,命运却与贝多芬开起了玩笑,似乎注定贝多芬一生将与坎坷相伴。30多岁的贝多芬竟然彻底失去了听力,伴随他的,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与人的交流只能通过书写来进行,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作曲家来说,失去听力就是等于失去生命一样残酷。贝多芬无法理解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绝望的贝多芬准备以自杀来了结自己的人生,当他写好遗书准备寄给兄弟时,面对生死抉择,贝多芬冷静了下来,把遗书默默保存下来,坚强的贝多芬最后选择了继续生活和创作音乐。

我们无法想象此刻的贝多芬经受了何等的煎熬,我们更无法想象此刻的贝多芬经历了如何的绝望,但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创造了一部部伟大的传世音乐经典,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更是空前绝后的!

也许,经历了心灵上死而复活的重生,他的生命热情愈加炽热;经过了凤凰涅磐盘的生命洗礼,其神更髓,其创造力更加辉煌。贝多芬,也只有贝多芬,将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此,他的音乐创作不再依靠听觉,而是用心创造。也只有将心与音乐合二为一的贝多芬,才创造出世界上最伟大、最感人的传世经典——《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等。这些一部部气势磅礴的不朽作品问世,铸就了贝多芬一代乐圣的地位。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3篇

一、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人。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崇高的思想,宏大的气魄,深刻的哲理,非凡的技巧。开创了钢琴音乐的一个崭新时代。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分地反映了他前辈的卓越成就它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因素与巴赫深邃的哲理性和庄严雄伟的气魄。贝多芬是继巴赫之后最富于戏剧性的作曲家。巴赫音乐悲剧的感染力,以更强的新的力量复活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研究从历史上看,贝多芬是继承了莫扎特和海顿的衣钵,他们是他早年的向导,但是为时不久,贝多芬就摆脱了羁绊,平自己非常强烈的革命气质,作为一个作曲家而崛起在欧洲大陆。

二、协奏曲形式

16至17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由管弦乐对为一个或几个独奏乐器伴奏的演奏形式即协奏曲。到17、18世纪,又发展为由管弦乐队和一组独奏乐器相互静脉的形式,这种协奏曲有时又称作“大协奏曲”(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等)。18世纪初又流行由管弦乐队为一个独奏乐器协奏的形式。当时,用来作独奏的乐器是小提琴。后来,键盘乐器用的多些。在结构方面,这些协奏曲大都采用多乐章的形式。从莫扎特开始,协奏曲所采用的曲式结构大多数与奏鸣曲套曲一样,一般有三个乐章(快一慢一陕)。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奏鸣曲形式。其中呈示部出现两次:先由乐队在主调上完整的演奏。展开部、再现部与奏鸣曲式相同。再现部之后往往有一段“华彩乐段”,这是专门给独奏乐器表现技巧的段落。

对于贝多芬来说,协奏曲是他刚出生(1770年)前不久出现的一种大型乐曲,然而就键盘乐协奏曲而言,在这一转变或过渡时期最重要要件就是钢琴出现取代了大键琴(harpsichord)的地位。大键琴之所以不在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他自身功能欠缺,不能生动地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而他的竞争对手――钢琴却能一如其名(pianoforte),既可弹奏出弱音(piano),也可弹奏出强音(forte)。贝多芬长大成人之时正值此一社会演变时期,家庭中一种乐器被另一种乐器所取代。贝多i的协奏曲在他的大型乐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降B大调协奏曲

1.作品背景

《第二钢琴协奏曲》实际上是早于第一号作品的。1792年贝多芬从海顿谱写的六首交响曲中获益匪浅。当贝多芬完成Op.19时,海顿正第二次出访英国。贝多芬在1795年3月觉醒的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过这首作品,三年之后在布拉格再次上演。后来,他坦率的承认,这并不是他的佳作,即使如此,他仍是一首富有趣味的作品。海顿和贝多芬多次见面,两人发生争执,此后贝多芬力图摆脱这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但事实证明,这是他写的最具有海顿风格的作品。就连总谱的写作也反应了海顿对他的影响,因为这是贝多芬唯一一首不使用竖笛的重要管弦作品。贝多芬可能也在看莫扎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K.595,因为两首协奏曲有着相同的调式,而且也是为同一个乐团演奏而谱写。听起来他比第一号更多一些莫扎特的遗风,乐队的导奏,钢琴的进入,曲中乐队与钢琴技巧的辉煌独奏华彩等等,都离莫扎特不远。当然,以贝多芬那样的傲骨,他任何作品都不可能不带有他自己的风格的,末乐章哪些跃进性很强的切音音型,是贝多芬后来许多激动人心的壮丽篇章的先声。

2.作品分析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介于贝多芬早年在波恩和成熟时期在维也纳这两个创作阶段之间的产物。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充满活力的快板、主题众多,旋律乐句结构布局自由而有即兴意味,独奏声部和乐队的交织精致细密,这近似莫扎特的风格。刚开始用弦乐奏出的具有活力的符点节奏型与《莫扎特降B大调协奏曲》K.595略有相似之处。

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简单明了。贝多芬在确定谱例1之后,立即让弦乐奏出一个再现部才会重复出现的优美的莫扎特风格的乐句,他围绕降D大调,迅速使乐曲通过降b小调重新回到主调降B大调。他和莫扎特一样,他降在钢琴再次出现在发展部时加以重复。他在钢琴呈示部中多次回答他最喜欢的第二主题,即使这些乐曲素材在最前面已经听到过,他仍然使用突然飞滑至降低到六度的调性上,或以展示钢琴力度办法来使其产生清新感。与《第一钢琴协奏曲》从c小调到E大调的调性布局相像,《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开始便远离主调主三和弦,从c小调直接进入bA大调。这种独特的音乐四位在《第二钢琴协奏曲》曲中便已见端倪一乐曲结尾处,乐章再现了一个类似华彩段落的音乐高潮。此外,有三个降号到四个升号的远关系大小调突变,正式借鉴了海顿钢琴奏呜曲尤其在音乐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乐章之前,贝多芬更会采用海顿惯常的处理手法在“G”的单持续音上,音乐从bE大调顺畅地进入c小调。

至于第一乐章的华彩乐段那是不可不提到的。这段华彩与其他四首不同的是它很特别。它由第一小节和半个乐章的赋格段开始,具有强烈的复调倾向。此曲的开头是由低音声部弹出四小节,随后高音声部以不同的音型、符点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清新、流畅、独立的线条。每个音符都被严密地组织在一定声部关系之中。但琶音音型采用上行而不是下行。产生于第一乐章的其他主题在后面推出,钢琴曲的力量不同凡响。因此,这一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华彩乐段相媲美的。在此曲之后用以结束这个乐章的六个小节管弦乐,听起来却索然无味。第二乐章近似海顿哲学式的凝神沉思,十分严峻,但又充满诚挚、温暖的感情。最后乐章的回旋曲很有特点,那时的贝多芬奏的主要是海顿的路,更倾向于海顿式的粗犷而形象化的幽默。

(1)力度

全曲的力度标记数量多,但幅度不是太大,因为这首是他五首中的早期作品,受莫扎特的影响,所以不同于他晚期作品。贝多芬音乐的强弱处理与速度的表现方式相同,既细致入微又种类多样。与海顿、莫扎特所使用强弱标记相比较,即可看出贝多芬的这一特点:

我们在此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贝多芬使用的强弱记号比莫扎特多出5倍以上。尤其是贝多芬使用强弱表现,不只限于标示“强”或“弱”,而是通其他的表情表现方法组合使用。贝多芬

在此曲使用力度变化最多的手法有:a极端力度标记;b (f1)图强后突弱;c (sf)持续突强;d (crese-dim)渐强后减弱;e (f-p)强弱尖锐对比。这些说明贝多芬一开始就喜欢极端化的力度标记,在有些需要做加强演奏的地方,在他早期作品中已经看到。他有意识地频繁使用这些记号,目的是将微妙的音乐感受细腻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处理这首作品的力度上一定要得当,不要做的夸张、扩大化,要把握好早期的风格。

(2)速度

Allegro con brio (有活力的快板)这首作品的速度是每分钟132个单位拍。对于第一乐章的快板也不要弹的太快,由于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对情感表现不象浪漫主义时期的幅度大,因此演奏时不需过于自由,但让应当有适当的节奏自由。比如:a主要主题再次进入之前时;b在包括快速音流的装饰乐句,不可能用原先节拍速度演奏时;c有时,在很大渐强时强调其乐句,在渐强的同时渐慢,把速度往后拉一些等。因此,在演奏时要贯穿相同的、稳定的、均匀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不可以在渐强时快,渐弱时慢,充分保持统~的速度。节奏既要稳定均衡,又要富有弹性,如同心跳的脉搏,呼吸的律动。

(3)触键

由于这首作品的趋势结构相当地堆成方整,乐句与乐节的划分也非常清晰明显,因此在演奏时手指的起落、断连、乐句的句头句尾的时间上等也更多,更何况这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早期作品。下面重点说说触键时所注意的问题。

(4)装饰

贝多芬的装饰音情况略为复杂,根据不同版本,大致分为:

1)半颤音

2)回音

3)倚音

4)分解和弦或琶音

5)颤音

在此曲的第一快速乐章中,颤音比较多,一般都标明“tr“记号的音符上演奏完整的颤音。即都应由上方的二度音开始,在弹奏时也定要按节奏,把小节拍弹满。如第一乐章329-331小节:382-384小节。

(5)踏板

贝多芬作品中的踏板使用多、复杂得多。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他必定希望使用它。车尔尼曾经说过:“贝多芬使用踏板非常频繁,甚至作品上没有踏板记号的地方也时常的使用。”实际上,多用踏板时贝多芬钢琴音乐的特征之一,也是贝多芬独创的又一音乐表现法。贝多芬在此乐曲对踏板的处理相当清楚,即每小节根据和声的不同进行踏板的更换。如:第106―124小节;第149-160小节等就可看出贝多芬对这种和声踏板运用的偏爱。在曲终单个和弦及突出右手旋律时,要注意重音踏板的运用。重音踏板使用所表现的瞬间强音效果,祈祷了突出时调的作用。此外,踏板不仅在强调重音上使用,有时为了延长强音也使用踏板。总之,当我们按照贝多芬指示使用踏板时,耳朵的精细鉴别、手指触键对音量的敏感控制,具有决定意义。

四、结束语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和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杰出的贡献。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很多人以为贝多芬音乐总是让人觉得严肃,恢宏,但通过以上对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与演奏的分析发现此曲可能时罕见的例外。整个终曲洋溢着活泼、戏谑、欢快的色彩实在值得细意欣赏。作为一名演奏者,弹好他的作品不仅要有无懈可击的触键技巧,而且能相象丰富地使用踏板。贝多芬在他的创作演奏中善于使创作构思与他的体现水融,达到合乎逻辑的统一,这正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周广仁.吴斌主编《钢琴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

[2]周铭孙著.《钢琴考级与钢琴教学》[M].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3月

[3]美约塞夫・班诺维茨著《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11月

[4]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6月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4篇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1827)生于波恩。父亲约翰是波恩的宫廷乐团的男高音歌手,同时也是一名酒鬼,尽管人们指责他是想将儿子培养成神童赚钱的俗人,但从贝多芬的祖父也是音乐家来看,在培养贝多芬音乐方面的素养上,也许应该感谢他的父亲和祖父。

贝多芬的祖先在荷兰流离颠沛干过各种工作。祖父路易斯是经营葡萄酒的商人,也擅长音乐,进入波恩的宫廷乐团直至担任乐长。他还训练儿子约翰学会了音乐。

路易斯经营酒业获得了成功,但于负面也给贝多芬全家投下了阴影。祖母因酒精中毒住进了医院,他的儿子约翰也因酗酒结果放弃了歌手的职业。这个没用的儿子约翰在28岁时娶了妻子玛利亚。她是宫廷厨师的女儿。

玛利亚长得十分漂亮,家中贫寒,嫁给约翰时,玛利亚21岁。这对夫妇婚后和睦相处。妻子文静而温和,对丈夫很顺从,结婚翌年便生个男孩但第六天死去,接着生了贝多芬。这个孩子从小就显示出音乐的才能。从3岁还不太会讲话的时候起,父亲一教他练习唱歌,他便紧随在父亲的身边不肯离去。父亲让他停止练习,他便纠缠着父亲不放。因此,再怎么迟钝的父亲,也会注意到儿子的音乐才能。

贝多芬一到4岁,约翰便正式教他弹钢琴。贝多芬在父亲和父亲朋友的指导下初露音乐的才能,不久便作为神童已很闻名。约翰的教学方法就是野蛮教育,打骂,不让孩子睡够,强行增加课程,因此一度曾适得其反,使贝多芬开始厌恶音乐。

约翰将孩子当作神童来培养是失败的。贝多芬并没有成为神童,但是他的音乐才能优异,13岁就早早地作为剧场的风琴演奏者赚钱了。不久,母亲患病死亡,失去妻子的约翰更加成天酗酒,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贝多芬的肩上。他亲自领取父亲的年薪,一边照顾着年幼的弟弟一边继续作曲。17岁那年春天,贝多芬去维也纳留学,在莫扎特面前即兴演奏。据记载,当时莫扎特大叫起来,“这位少年将来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音乐家!”贝多芬在维也纳拜海顿为师,首先确立了作为钢琴家的名声,作为作曲家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认可。

人们说,只有逆境才能使人成长。贝多芬的成长环境是真正的逆境。孤独和贫困,家庭烦恼、耳聋疾病等纠缠着贝多芬的一生。他曾因耳聋想自杀,但最后还是在孤独中坚持作曲。在与这些困境作斗争之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贝多芬音乐。

贝多芬不是因为逆境才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而是受尽逆境的磨难,最后成了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中留下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歌剧《菲岱里奥》、歌德悲剧《哀格蒙特》的配乐等百余首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乐圣”。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5篇

PPT:贝多芬是一个 人

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渴望自由的人。

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有自己追求的人。

生:我觉得贝多芬是个热爱音乐的人。

……

师:刚才,从同学们初读感受中知道,很多同学都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到了自己眼中的贝多芬,有的深刻一点,有的肤浅一点,当然有的感受还值得探讨。下面我们再请同学说说自己阅读后的困惑、疑问和不懂的地方。

生:我的问题是贝多芬为什么不让他的女佣帮忙?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比一个人好”?

生:我的问题是文章最后一段贝多芬的话该如何理解?

生: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前面严肃,后面又微笑,这样的反应是不是矛盾呢?

生:贝多芬为什么拖着一副失效的助听器?

……

师:刚才大家提的问题,其实大部分都指向两个问题,就是大家对贝多芬所说的所做的还不能理解,还有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贝多芬。那这堂课,我们就试着来走进贝多芬。

PPT:走进贝多芬

师:那怎么走进贝多芬呢?我们先从贝多芬身边最近的人去了解吧,文中离贝多芬最近的人是谁?

生:女佣。

师:那女佣认为自己的主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重点阅读1-5自然段,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

生:我认为贝多芬是个古怪的人,他不喜欢整理房间,女佣整理好后,他很快就弄得杂乱无章。

生:我认为贝多芬是个喜欢安静人,因为文中说,贝多芬厌恶别人打扰他。

师:刚才有同学说,贝多芬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那么,当客人拜访贝多芬时,贝多芬表现出厌恶客人的言行了吗?

PPT出示: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生:在10到14段。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语言。

师:下面我请同学来扮演贝多芬,老师扮演来访者,演读一下?

生:演读。

师:贝多芬要什么,问谁最清楚?

生:贝多芬自己。

师:是啊,言为心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贝多芬的语言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呢?请同学们找出贝多芬的语言。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读一读这几处,这是大家预习时觉得比较难理解的语言。

生:(齐读)“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你可能想到――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师:下面我们拿起笔写一写贝多芬的心声,请结合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用“我要的是 因为 ”这一句式来写。

生:我要的是世人理解我对音乐的热爱,因为世人都把我当成了厌世者。

生:我要的是别人理解我的孤独,因为有时我也不免叹息。

生:我要的是安静,因为这样别人才能听见我心里的回响。

生:我要的是内心的自由,因为唯有心的自由,生命才能燃烧起来。

生:我要的是世人的理解,因为我也有一颗正常人的心。

生:我要的是希望,因为我想从火山口挣扎出来。我要的是声音,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要的是勇敢,因为我想继续在耳聋中创造音乐。

师:是啊,贝多芬要的不仅仅是孤独和安静,他要的是我们能理解他厌世中的隐忍,理解他孤独中的痛苦,坚强中的软弱,无助时的烦恼,困境中的挣扎。正如周国平所说,请齐读生:读。

PPT出示:

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的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他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

――周国平

师:是啊,贝多芬的心灵也是渴望被理解的,你觉得来访的客人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了吗?

PPT出示:走进贝多芬?

生:我觉得来访的客人已经走进了贝多芬的心里,因为文中18段讲到,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可见,贝多芬被客人的话感动了。

师:这是理解后感动的泪。

生:我也觉得来访的客人已经走进了贝多芬的心里,因为23自然段讲到,贝多芬激动而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可见,贝多芬被客人理解了。

生:贝多芬留客人在家里吃简便的晚餐,在餐桌上讲到了很多事情。只有客人走进了贝多芬的心里,贝多芬才愿意把自己的事讲给客人听。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沉默。

师:客人到底有没有走进贝多芬的心里,贝多芬的心最清楚,我们再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生:(齐读)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客人没有真正知道贝多芬心里的感受,乐队也没能演奏出贝多芬想要表达的东西。

师:是的,从刚才两种相对的观点中我们知道,渴望理解却得不到彻底的理解,这是贝多芬孤独的深刻原因。看来,要走进贝多芬的心里真不容易啊。那本文的作者何为先生是否走进贝多芬的心里了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标题“音乐巨人贝多芬”,你赞同贝多芬是音乐巨人吗?

PPT出示:音乐巨人贝多芬

生:我不赞同,我觉得贝多芬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巨人,他更有一种超人的意志。

师:意志的巨人。

生:我觉得他是生活的巨人。因为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能在生活的不幸中找到精神的永恒。

师:生活的巨人,精神的巨人,这是你的理解。

生:贝多芬虽然耳聋了,但他能坚持创作音乐,他不屈服于命运。

师:命运的巨人。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作者要表现的是巨人贝多芬,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贝多芬不够巨大的地方呢?比如他陈旧和不整洁的穿着,比如他古怪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

生:这是用反衬的方法来表现贝多芬的巨人形象。

生:通过写贝多芬的缺点,让我们更准确全面了解贝多芬。

师:是的,巨人巨人首先是人。有缺点的巨人毕竟是巨人,完美的苍蝇毕竟是苍蝇。只有这样的贝多芬才是真实的贝多芬,可信的贝多芬。

师:今天,我们走进贝多芬,其实是走进他的孤独和痛苦,平凡和真实。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乐都是他耳聋后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的,其实不仅是贝多芬,同样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的柳宗元,他也写出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还有绘画领域的梵高,在他死后许多年,他的一幅作品曾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震惊世界的价格拍卖,创下了至今为止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但他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廉价地卖出过1幅画,最后梵高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PPT出示:

面对孤独,贝多芬在音乐中创作了《欢乐颂》。

面对孤独,柳宗元在诗歌中选择了独钓寒江雪。

面对孤独,梵高在绘画中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师:如果有一天你成了像他们这样的巨人,面对像他们一样的孤独时,你会如何选择?

生:面对孤独,我是巨人的话,我会找朋友倾诉,让他们了解我的孤独。

生:我是巨人的话,我会退隐江湖,慢慢让世人知道我的才华。

生:我是巨人的话,我会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痛苦,让生命活得更好。

师:生命高于孤独,生命高于一切,这是你的选择。

生:我会为了自己有意义的追求,放弃自己的生命,不然的话,活着就没有意义了。

师:意义高于生命,这是你的追求。

师:其实,每种选择,都有自己的价值思考。贝多芬用自己的痛苦和孤独换来了欢乐颂。这让我们看到有爱的人才有孤独。

PPT出示:孤独是一种境界

师:这正如罗曼罗兰曾说的:

生:齐读。

PPT出示:

一个不幸的人,残疾,孤独,由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师:用孤独兑换欢乐,这或许就是贝多芬孤独的境界。难道只有巨人才有孤独吗?平凡的我们有孤独吗?也许,今天在这样特殊的场合,大家不愿意把自己最孤独的时刻说出来分享,因为一切深刻的感情都羞于表达,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孤独的,所以有哲学家就人类普遍遭遇孤独这一点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PPT出示:人人都是孤儿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