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钙;营养元素;作物

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四大必需营养元素(N、P、K、Ca)之一,符合1939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阿诺(Arnon)和斯通(Stout)等提出的判断某一元素对作物是否必需的三条标准[1](必要性、专一不可替代性和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它作为营养元素被人们认识已超过百年,但由于大多数土壤含钙量较丰富,正常条件下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故不为人们充分重视,造成钙营养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营养生理障碍因素[2]。近年来,随钙的一些新的生理功能被认识和缺钙导致生理病害的出现,激起了人们对钙研究的极大兴趣,钙营养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1作物中钙的存在形式、吸收、转运与分布

1.1钙的存在形式

作物从土壤进入体内的钙有大致分2种:(1)水溶性离子状态:主要是游离Ca2 和易溶于水的钙盐等,存在于细胞质及细胞液等溶液中,可以移动。(2)非水溶性结晶态:如草酸钙、碳酸钙、磷酸钙、果胶酸钙等,主要存在于液泡中,难溶于水,不易移动。

1.2作物对钙的吸收

通常,钙以Ca2 的形态被作物吸附在交换点位上,约占盐基总量的80以上,因而土壤中存在足够的钙供根系吸收[3-4]。作物吸收、利用的钙取决于作物根系对其吸收和地上部对其运转的能力,Ca2 通过质流转移到根表面,再经质外体途径短距离运输到达木质部,由于根内皮层细胞壁上木栓化的凯氏带可阻止Ca2 的质外体运输,钙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凯氏带尚未形成的根尖和侧根形成部位[3-4]。也有人认为[5]钙的吸收是靠作物健壮的幼根根尖来实现的,钙从土壤溶液中转移到根上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因蒸腾流引起的土壤溶液的质流以及根的延伸远近,钙的吸收随蒸腾作用的增强而增加。

1.3钙的转运

1.3.1转运途径一般认为,木质部是作物体内钙长距离运转的主要途径。彭永宏等[6]认为,在低钙环境中,钙通过木质部运输,而在高钙时,则通过韧皮部运输。

1.3.2转运的交换阶段钙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分为可逆的交换阶段和发生在原生质膜内通过离子交换而实现的不可逆的积累阶段。

1.3.3转运的动力和影响因素马施纳尔指出,钙运输受蒸腾作用控制[6],其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木质部运输受钙的浓度、梯度、蒸腾拉力、作物受氮素营养形态的影响,腾强度越大和生长时间越长的器官,经木质部运入的Ca2 就越多[3-4]。

1.4钙的分布

作物细胞中钙的分布极不平衡,存在于细胞壁区域的钙称为胞外钙,存在于细胞内的钙称为胞内钙。通常,细胞质中钙浓度低,细胞在非兴奋状态下,细胞质溶液中的自由Ca2 水平仅在10-7-10-6mol/L,而胞外Ca2 浓度在10-3mol/L。细胞壁上Ca2 结合位点多,是细胞最大的钙库,其浓度可达1-5mmol/L。线粒体、叶绿体、微粒体、液泡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均有钙的分布,其钙浓度也是细胞质的几百倍到上千倍[7,8]。

2钙的生理功能

钙既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又是作物代谢的重要调控者。但以前认为钙只是作为一种营养元素而起作用,自1980年证实钙调蛋白(CaM)存在并作用于作物细胞以来,许多实验表明钙还活跃地参与调节和控制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反应。因此,钙的生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2-3,5],钙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参与细胞的组成

钙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参与细胞壁和胞间层的组成,将细胞相互连结形成组织,使器官或个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所以,缺钙无法形成细胞壁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和形成,进而影响根尖、茎尖分生组织的生长发育。

2.2参与第二信使传递胞内外信息和参与生化反应调节生理活动

作物体内,钙作为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光、重力、激素等细胞内或细胞外信息的调节和控制,这部分钙的变化对调控细胞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8]。若改变细胞内外Ca2 水平,将会影响细胞的体积、细胞分裂、原生质流动,叶绿体的运动及其光还原活性、气孔的开闭、酶的分泌和激活、蛋白质磷酸化、激素的调节、向地性以及器官衰老脱落等都与钙的第二信使作用有密切的关系[9]。

2.3具有调节渗透作用和促酶活性

钙对液泡内阴阳离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3],液泡中草酸钙的形成对细胞的渗透调节十分重要。Ca2 或Ca2 -CaM复合物有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作用于效应物系统,使酶构象改变而活化,目前有十多种酶的活性受Ca-CaM的调节。另一种是间接作用于调节系统,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的调控来促进或抑制其他酶的活力,Ca2 或Ca-CaM可以活化细胞内依赖于Ca2 和Ca-CaM的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酶,活化型的蛋白质激酶或磷酸酶可能转录形成的功能蛋白质发生磷酸化或脱磷酸化,使其发挥生理功能,调节某些生化反应,引起生理效应。

2.4稳定细胞结构和染色体结构

2.4.1稳定细胞壁钙是细胞壁胶层的成分,电镜观察表明,钙与细胞壁的果胶酸形成果胶酸钙,保护细胞中胶层结构,使器官或个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并参与细胞壁合成和降解有关酶活性的调节[10]。

2.4.2稳定细胞膜Ca2 是细胞膜的保护剂,能稳定生物膜结构,保持细胞的完整性[11]。电镜观察表明,缺钙导致膜解体,加钙又恢复常态。

2.4.3稳定染色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据测定,其灰分主要含钙和镁,钙可能是DNA的组成元素。在生理pH值条件下,多阴离子状态的核酸可与Na ,K ,Ca2 ,Mg2 等金属阳离子以离子键相结合,这种离子键是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量之一,可减少因磷酸解离而使DNA不同部位之间产生影响其结构稳定的静电斥力。所以,钙参与了染色体的结构组成并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2.5拮抗阳离子作用

钙能对某些金属阳离子的过量吸收起拮抗作用,防止这些离子的毒害。如Ca2 与K 有拮抗作用,K 可使原生质胶体的粘滞性降低,而Ca2 与K 作用正相反,能降低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力,增加粘滞性。所以,当这两种离子共存时,能使原生质胶体更趋于稳定状态。另外,钙能加速植物体内铵的转化,减轻铵离子过剩而对植物的毒害。钙能减轻酸性土壤中氢离子和铝离子的毒害,对碱性土壤能减轻钠离子、钾离子过多的毒害。钙还具有缓解重金属污染的作用,它可与镍离子和钴离子在土壤中发生代换吸附,还可减轻铜离子的毒害作用。

3作物缺钙的症状、原因和调节措施

当前,人们受传统施肥习惯影响,只注重氮、磷、钾肥投入,忽视钙肥的补充,导致作物生理性缺钙病逐年加重,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作物缺钙的发生与防治。近年来,对作物缺钙的研究不少[2-4,12-13],现综合作物缺钙的症状、原因和调节措施介绍如下:

3.1缺钙症状

3.1.1枝叶症状Shear详细总结了35种不同类型作物缺钙症状后指出,缺钙时,症状表现在新生组织上,作物生长受阻,较正常生长的植株矮小、枝条节间较短,而且组织柔软,木质化,分枝多。缺钙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生长点易坏死,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植株从顶端向下死亡。

3.1.2根茎症状轻度缺钙时,幼根根尖停止生长,根系生育不良,生长停滞,造成根系短而膨大,茎细而短。严重缺钙时,幼根逐渐死亡,有腐烂枯死现象。在死根附近的活组织中长出许多粗短新根,形成粗短且多分枝的根群,甚至

地上部根颈部的芽死亡,这是缺钙根的典型症状。3.1.3花果症状缺钙时会出现早花现象,花少脱落多,从花蒂到上部膨大近果柄处细而瘦,色浅,影响结实,果实易发生顶端腐烂病,造成果畸形,导致果实发生易发生黑心病、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等多种生理病害。

3.2缺钙外因

3.2.1土壤缺钙土壤中碳酸钙与磷酸钙是钙的主要来源,南方有些砂质土,有机肥用量小,土壤瘠薄,机质少,缓冲性能力差,有效钙的活性降低,导致出现缺钙症状。

3.2.2土壤水分土壤中水分不足,而蒸腾量过大,影响了钙的吸收。但雨水过多时,水土流失、淋溶,导致可溶性钙离子不足而出现缺钙。

3.2.3土壤温度气温高,蒸腾激烈,被吸收的钙随水分向蒸腾激烈的叶片移动,使钙不能充分向顶部输送,而发生缺钙。

3.2.4土壤酸碱性酸性土壤易于缺钙,施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或常用硫磺制剂防治病虫害,会引起土壤酸化,造成植株缺钙。

3.2.5拮抗作用土壤溶液中NH4 、k 、Na 、Mg2 等与Ca2 存在拮抗作用或钾肥施用过多时,使Ca2 吸收受阻,引起钙吸收障碍,诱发缺钙。

3.2.6施肥不当施肥不当,造成营养失调,氮肥过多,钾含量高,降低了钙的有效性。

3.3缺钙内因

3.3.1运输与分配障碍这是作物缺钙最主要的原因。钙在作物体内以Ca2 形式通过木质部随着蒸腾水流一起运输的,作物果实的蒸腾强度远小于叶片,对钙的竟争也远小于叶片,有时甚至发生果实中的钙倒流入叶片,加之由于Ca2 带正电荷,运输中受木质部细胞壁上负电荷基团的影响,运输速度远低于水分,使叶片中的钙移动性极差,难以向果实再运输,由此导致果实缺钙,引发多种生理性病害。

3.3.2根系吸收障碍钙只有通过根尖末形成凯氏带的区域吸收,而吸收能力强的根毛区已形成凯氏带不具备吸收钙的能力。因此,仅靠根尖部分吸收钙素,必定会出现供不应求。

3.4补钙技术与调节措施

针对以上缺钙原因,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作物需钙肥的特点,合理补钙,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有关文献[2,5,12],总结出目前提高作物钙营养水平的措施:

3.4.1调节水土条件,改善生长环境

土壤酸碱度与土壤中钙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一般过分酸性土或碱性土、沙质土以及多雨地区易缺钙,一般调节pH=6.5~7.5,此时钙为可给状态。土壤温度和水分也能影响钙的吸收。

3.4.2注意使用方法,合理施肥

钙肥主要有石灰、钙镁磷肥、磷矿粉、氯化钙、硝酸钙、氨基酸钙、石膏等,由于钾、钙、镁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要合理施用,不要偏施钾肥,引起作物对钙肥吸收困难。同时,钙剂与其它制剂混合使用时要先了解是否能混合使用,如钙剂不能与波尔多液混合;钙剂不要与含有磷酸的制剂混合,因为钙与磷酸能结合成难溶于水的磷酸钙,导致钙和磷酸都失去效果。

3.4.3科学增补,提高缓冲性

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胶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缓冲性和钙的保持能力。有机肥一般中性偏碱,可降低土壤中Fe3 、Al3 的活性,增强Ca2 的活性,有利于作物对钙的吸收,提高钙的利用率。用有机钙代替氯化钙等无机钙,发现有机钙除能提高防止生理病害效果外,还有多种调节生长的功能。同时,适量补施硼肥,可促进碳水化合物向根系输送,促发新根,有利于钙的吸收,因而土壤补钙和叶面喷钙时可加适量的硼砂。

4问题与展望

作物生理病害对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与土地、气候和品种有关外,还与钙营养失调有密切的联系。目前,由于土壤缺钙导致作物减产并不为人们所重视,鉴于生理病害发生对作物生产影响的重要性,研究作物钙营养,探明病害发生的规律和病因以及与钙素营养的关系,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将会促使作物生产进一步的发展。但如何从钙营养角度确定施钙肥量是当前实践方面的重要问题,钙与其它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国栋.植物营养元素—Ni[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__,7(1):103-108.

[2]张凤敏,宫美英,果树钙素营养浅析[J].山西果树,20__,(4):30-31.

[3]许仙菊,陈明昌,张强,等.土壤与植物中钙营养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20__,32(1):33-38.

[4]武英霞,唐志鹏,钟川.芒果果实钙素营养与果实生理病害[J].广西热带农业,20__(2):43-45.

[5]杨希田,姚华军,果树的钙素营养[J].中国果菜,20__,4:25.

[6]彭永宏,何首林,秦煊南.应用45Ca研究芦柑对钙的吸收和运转[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13(5):493-497.

[7]龚明,李英,曹宗巽.植物体内的钙信使系统[J].植物学通报,1990,7(3):19-29.

[8]PoovaiahBW.MolecularandCellularaspectsofcalciumactioninplants[J].HortScience,1988,29(2):267-271.

[9]牟咏花,钙的生理功能及在果疏生理中的重要性(综述)[J].浙江农业学报,1995,7(6):499-501.

[10]GrazianoZ,IlariaM.Calciumphysiologyandmetabolisminfruittrees[J].ActaHorticulturae,1995,383:15-23.

[11]关军峰.Ca2 苹果果实细胞膜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保护物质含量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1999,16(4):72-74.

营养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野葱;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梵净山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83-01

野葱(Allium chrysanthum)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具有独特的浓郁香辛气味,是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调味品。其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决定了野葱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根据其营养成分分析,许多野菜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对人体特别有益的钙、磷、镁、钾、钠等多种矿质元素,且其含量一般都高于栽培蔬菜[1-4]。因此,对梵净山野葱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了解其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为人们更科学、更安全地食用和开发野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用野葱。购于铜仁市农贸市场,将其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密闭保存,待测。

1.1.2 试验试剂。浓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无水乙醇、磷酸、G-250 考马斯亮蓝、牛血清蛋白、氢氧化钠、盐酸、3,5-二硝基水杨酸、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钠蓝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 试验仪器。主要有电热鼓风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箱式电阻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水分含量测定:采用GB/T 5009.3-2010方法;粗灰分含量测定:参考 GB/T 5009.4-2010;粗蛋白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染料比色法;粗脂肪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6-2003;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粗纤维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10-2003;VC含量测定:参考GB/T 6195-1986。

1.2.2 矿质元素的测定。矿质元素Cu、Zn、Fe、Mg、Mn、Ca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K、Na的测定采用火焰发射光光谱法;Se的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葱基本营养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野葱总糖含量达23.14 g/100 g,粗纤维含量14.91 g/100 g,VC含量高达84.08 mg/100 g,水分含量7.34 g/100 g,还原糖含量7.60 g/100 g,灰分含量6.38 g/100 g,粗蛋白含量7.36 g/100 g,粗脂肪低至0.16 g/100 g。可见野葱的维生素含量很高,是一种优质的VC资源,而且是营养丰富的低脂肪野菜。又因为野葱拥有浓郁的香辛味,具有独特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2.2 野葱的矿物质含量分析

由表2可知,野葱常量元素钾含量达917.51 mg/100 g,镁含量294.833 mg/100 g,钙含量95.14 mg/100 g,钠含量0.75 mg/100 g。由此可知,野葱是一种优质的镁、钾野生食用资源。

由表3可知,野葱微量元素含量Fe>Mn>Zn>Cu>Se,野葱是一种食疗治疗贫血的良好资源。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野葱的营养成分测定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野葱的营养价值高,其中总糖、粗纤维、VC含量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野葱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刘艳,张卫明,姜洪芳,等.新疆野葱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测定[J].中国调味品,2008(6):68-70.

[2] 蹇黎,朱利泉.贵州几种常见野菜营养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08(9):45-47.

营养元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冬枣;叶片;营养元素测定;配方施肥

笔者对冬枣叶片和目前枣园常用化肥的主要营养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冬枣施肥的配方比例,以期为冬枣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0月上旬,从生长发育正常的4年生冬枣树上采集叶片。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从50株树的不同部位共采集200片叶,混合后于烘箱内85C条件下烘干,将烘干叶片粉碎后测定氮、磷、钾、钙、镁、锌、硼、铜等元素的含量。总含氮量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全钾含量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磷含量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钙、镁、锌、铁、铜等元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硼含量用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对所用肥料中的主要元素含量也进行测定,方法同上。

根据对冬枣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推算枣园中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的施用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冬枣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为:钙1.902%、氮1.475%、钾0.928%、镁0.589%、磷0.117%、铁626mg/kg、锌41mg/kg、硼112mg/kg、铜7mg/kg。目前,可供枣园施用的氮磷钾复合肥主要有25%-30%和45%-50%含量2种产品,而同时含有钙、硼、锌、铁、镁、铜、硅等元素、又能消除各元素间相互拮抗性的产品主要有施果多等。施果多产品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是:钙(ca)164 568.5 mg/kg,硼 4003.4mg/kg,锌(zn)901l,8mg/kg,铁(Fe2)20 286.3mg/kg,镁(Mg2)6l 202.5 mg/kg,硅(Si)5l506.2mg/kg,铜(cu)1051.7mg/kg,合计31l 630.4mg/kg,折合31.16%。

冬枣叶片中氮、磷、钾含量之和为2.520,其他营养元素钙、镁、铁、锌、硼、铜含量之和为2.565,氮、磷、钾含量与其他元素含量的比例2.520:2.565=1:l。为满足冬枣正常生长结果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和含有其他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应按1:1的营养元素配比。如施用25%-30%含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和施果多,二者的基本配比应为1:1;如施用45%―50%含量的氮磷钾复混肥和施果多,二者的配比应为1:2。

3 小结

通过对生长结果正常的冬枣叶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和钙、镁、铁、锌、硼、铜等元素含量的比例为2.520:2.565=1: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和含有其他多种元素的肥料,应按1:1的配比,才能满足冬枣正常生长结果的需要。

营养元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养元素;有效量;分布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S633.4;S1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61-02

成武大蒜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而饮誉国内外。大蒜种植区位于成武县东北部的大田集、桃花寺、张楼、白浮图等几个乡镇。区内出露土壤主要是潮土,次为盐化潮土,呈零星分布,按其质地分主要为轻壤土,次为砂壤土、中壤土,地貌类型为缓平坡地。为进一步促进该区大蒜种植业的发展,必须对大蒜种植区土壤中营养元素现状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

一、调查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调查材料为土壤,对其中的N、P、K、Cu、Zn、B、Mo、Mn的全量和有效量进行调查分析。

1.方法

(1)定点

按1点/4km2的采样密度在1:50 000地形图上预布采样点,共254个点位,并用2mm直径的圆圈表示。野外以1:50 000的预布点地形图为工作手图,结合地形地物目估定点,定点误差小于150m。

(2)采样

采样物质为土壤,不采人工迁移堆积物质。浅层、有效态土壤样品,比较均匀的分布在主要土壤亚类中。深层土壤样品重合在浅层土壤样品的点位上,以利于对比和相关分析。浅层和有效态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为0―30cm,深层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大于80cm。采样重量大于1.5kg。重复取样30个点位,占254个点位的11.8%。

(3)样品初加工

初加工流程按1:20万区域化探规范执行。

野外取回的土壤样品在室内风干,干燥后样品用木槌适当敲打,然后过2 0目的尼龙筛,将小于20目筛孔部分装入纸袋中,其重量浅层、深层样品150g,有效态样品400g。

(4)分析方法

a.全量元素的分析方法

N:凯氏法

P:分光光度法

K:火焰光度法

Cu、Zn、B、Mo、Mn:发射光谱法

b.元素有效量的分析方法

N:碱解、滴定法

P:NaHCO3提取、等离子体光谱法

K: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

Cu:DTPA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

Zn:DTPA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

B:沸水提取、等离子体光谱法

Mo:草酸一草酸氨提取,等离子体光谱法

Mn:NH4OAC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

二、结果与分析

按浅、深层土壤两大类、全量与有效量两个系列,对大蒜种植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一)全量元素的土壤值特征

1.表层土壤值特征

(1)与世界土壤值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N、P、K、Cu的土壤值与世界土壤值基本相当,Zn、B的土壤值高于世界土壤值,其中Zn是世界土壤值的1.3倍,B是世界土壤值的5倍。Mo、Mn的土壤值低于世界土壤值,仅是世界土壤值的36%和78%。

(2)与省内土壤值的比较

K、Cu.Zn、B与省内土壤值基本相当,其中Cu、Zn、B微高,N、P、Mn高于省内土壤值,其中N明显偏高。Mo明显低于省内土壤值,仅是省内土壤值的62%。

由比较可看出,Mo的储备量严重不足,不但低于世界土壤值,而且也低于省内土壤值,可能会引起表层土壤中局部缺Mo和严重缺Mo,应注意增施Mo肥,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二)深层土壤值特征

因深层土壤赋存于表层土壤0.8m以下,一般受地表环境影响较小,故其土壤值基本反映了原始成土母质的真实含量,因此,用其土壤值与浅层土壤值比较,可比较真实的反映元素含量的变化差异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

由表1可知,K、Cu、Zn、B、Mo、Mn的土壤值与表层土壤值相当或基本相当,说明人为活动基本上未引起以上元素含量的变化。N、P的土壤值低于表层土壤值,说明以上元素的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有一定积累,究起原因,认为N、P是由于人为过量施肥引起。

(三)土壤质量现状

1.土壤中的氮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氮含量847.7×10-6,相当全国4级水平(750×10-6~1000×10-6),有效态含量平均值48.1×10-6,高于土壤临界(20×10-6),大部地区均为丰富区,因此大蒜种植区内土壤中不缺氮,供氮水平较高。

2.土壤中的磷

大蒜种植区土壤全磷含量853.3×10-6,相当于全国2级标准(810×10-6~1000×10-6);有效态含量介于1.0~71.5×10-6之间,平均值27.8×10-6,大于土壤临界值(5×10-6)。全区均在丰富区以上,并出现大面积的很丰富区,因此全区土壤中基本不缺磷,供磷水平较高。

3.土壤中的钾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钾含量l.90×10-2,相当全国3级;有效态含量范围103.810-2~240.7×10-2,平均值145.6×10-2,高于土壤临界值(80×10-2),全区不缺钾,供钾水平在适量级以上。

4.土壤中的铜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全铜含量25.64×10-6,与全国土壤值(22×10-6)和世界土壤值(20×10-6)相当;有效铜含量在0.35×10-6~1.14×10-6之间,平均值0.73×10-6,均高于土壤临界值(0.2×10-6),全区土壤中不缺铜,供铜水平属适量级。

5.土壤中的锌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锌含量在38.5×10-6~81.5×10-6之间,平均值63.38×10-6,高于世界土壤值(50×10-6),而低于国内土壤值(100×10-6);有效态含量在0.33×10-6~1.1×10-6之间变化,平均值0.66×10-6,与土壤临界值(0.5×10-6)基本相当。

6.土壤中的硼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硼含量在19.0×10-6~67.0×10-6之间,平均值50.2×10-6,明显高于世界土壤值(10×10-6),但低于国内土壤值(64×10-6)。有效态含量在0.41×10-6~0.65×10-6之间,与世界值(0.5×10-6)基本相当。

7.土壤中的钼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钼含量在0.5×10-6~1.05×10-6之间,平均值0.71×10-6,明显低于世界土壤值(2.0×10-6)和国内土壤值(1.7×10-6);有效态含量介于0.09×10-6~0.21×10-6之间,平均值0.14×10-6,与土壤临界值(0.15×10-6)基本相当。

8.土壤中的锰

大蒜种植区表层土壤中全锰含量在342×10-6~980×10-6之间,平均值640.8×10-6,明显低于世界土壤值(850×10-6)和国内土壤值(710×10-6);有效态含量介于9.6×10-6~21.3×10-6之间,平均值15.54×10-6,远低于土壤临界值(100×10-6),区内严重缺锰。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蒜种植区土壤中N、P、K营养水平较高,土壤质量较好,Cu、Zn、B营养水平一般,区内土壤中极缺Mo、Mn。

(二)建议

1.针对本区土壤中营养元素分布特点,应合理调配施用N、P、K肥料,特别应注重增施Cu、Zn、B、Mo、Mn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Mo和Mn为农作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因土壤中储备量严重不足,可能形成表层土壤中的局部缺乏区和严重缺乏区,应注意增施相关肥料。

2.土壤有机质是各种作物所需养分的源泉,它能直接或间接地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钙、镁、硫及各种微量元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大蒜产量密切相关,建议应进一步分析土壤有机质,以了解全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状况,并应在区内推广各种有机肥的施用。

3.农业生产上农药的用量越来越大,在以后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应增加分析农药残留量(有机磷、有机氯),以了解大量施用农药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4.元素有效量由速效态、缓效态和水溶态3部分组成,根据国外及国内有关资料证实,在1年内,以上3部分在不同时间段中,均处在动态平衡过程中。为紧密结合农作物管理和施肥,建议在以后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利用土壤剖面,加强动态平衡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 阎传胜.菏泽地区土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营养元素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国南方红黄壤区菜地普遍存在缺硼现象,蔬菜生产上适量添施硼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农户常规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对红黄壤菜地添施不同剂量的硼肥,研究施硼对蔬菜产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施用的基础上,适量地添施硼肥(施硼砂11.25~45 kg/hm2),蔬菜增产幅度为13.5%~20.7%,氮、磷、钾及硼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分别提高16.6%~48.8%、24.1%~77.1%、43.0%~119.9%和41.9%~114.9%。其中,B3处理(施硼砂量为33.75 kg/hm2)和B4处理(施硼砂量为45 kg/hm2)对蔬菜的增产和营养元素吸收相对最优。

关键词:红黄壤 菜地 硼 蔬菜 产量 营养元素 吸收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89-02

中国南方红黄壤区由于气候、成土母质等原因,该区域土壤有效硼含量常常出现不足的现象[1-2]。而蔬菜作物健康生长普遍需硼量较高,一般蔬菜体内的硼含量均在10 mg/kg以上,高者可达75.6 mg/kg,是一般禾本科作物体内硼含量的10余倍[3]。因此,在我国南方红黄壤区蔬菜生产上出现缺硼现象更为常见[4-6],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量地施用硼肥对蔬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农户常规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对红黄壤菜地添施不同剂量的硼肥,研究施硼对蔬菜产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规律,旨在为我国广大南方红黄壤区蔬菜生产上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布置在南安市官桥镇泗溪村蔬菜基地。土壤类型为红黄壤菜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设5个处理,即:(1)单施化肥(农户习惯施肥,666.7 m2施纯N 12 kg,P2O5 4.8 kg,K2O 6.0 kg,下同),(2)化肥+低量硼肥(硼砂11.25 kg/hm2),(3)化肥+中量硼肥(硼砂:22.5 kg/hm2),(4)化肥+中高量硼肥(硼砂33.75 kg/hm2),(5)化肥+高量硼肥(硼砂45 kg/hm2);分别用B0、B1、B2、B3、B4表示。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 m2,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所用肥料品种如下:尿素(N46%)、磷酸一铵(N10%,P2O550%)、氯化钾(K2O60%)、硼砂(含硼11%)。每个小区所需的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结合整地时施用。供试蔬菜品种为小白菜(清江白菜),2015年3月30日播种,5月14日采收,拷种并测产,同时取蔬菜地上部分为菜样,105 ℃杀青,75 ℃烘干至恒重,然后粉碎、过筛备测。

蔬菜营养元素含量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7]: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全氮;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全磷;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用甲亚胺比色法测定硼含量。试验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办公软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硼肥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图1)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B0)相比,在农户习惯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施适量的硼肥处理(B1、B2、B3和B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蔬菜的产量,增产幅度为13.5%~20.7%;其中B3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B0)相比,B3和B4处理能够显著地(P

2.2 施用硼肥对蔬菜体氮、磷、钾及硼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1)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B0)相比,在农户习惯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施适量的硼肥处理(B1、B2、B3和B4)能够明显地提高蔬菜对氮、磷、钾及硼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6.6%~48.8%、24.1%~77.1%、43.0%~119.9%和41.9%~114.9%;其中B3处理对蔬菜体氮、磷和钾吸收量的提高效果最佳,B4处理对蔬菜体硼吸收量的提高效果最佳。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B0)相比,B3和B4处理能够极显著地(P

3 结语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红黄壤菜地上,适量地施用硼肥(施硼砂11.25~45 kg/hm2)能够有效地增加蔬菜的产量,并促进蔬菜体吸收氮、磷、钾及硼等营养元素的量;其中,蔬菜增产幅度为13.5%~20.7%,氮、磷、钾及硼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分别提高16.6%~48.8%、24.1%~77.1%、43.0%~119.9%和41.9%~114.9%。其中,B3处理(施硼砂量为33.75 kg/hm2)和B4处理(施硼砂量为45 kg/hm2)对蔬菜的增产和营养元素吸收相对最优。因此,在我国南方中等肥力菜园上,为了获得蔬菜的高产优质,施用硼砂量为33.75~45 kg/hm2。

参考文献

[1] 翁伯琦,黄东风.我国红壤区土壤钼、硼、硒元素特征及其对牧草生长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6):1088-1094.

[2] 黄振标.永泰县蔬菜等作物缺硼概况与矫治措施[J].南方园艺,2012,23(6):44-46.

[3] 田玉婷,凌纪英,任庆堂,等.高含量硼肥”速乐硼”和”持力硼”在蔬菜上的应用技术[J].吉林蔬菜,2005(4):35-36.

[4] 石兴涛,夏云,孙红玲,等.蔬菜缺硼症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14(2):84,92.

[5] 王文娟.硼肥对蔬菜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