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范文第1篇

康复医学科的前身为理疗科,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小科室,仅有三名医生和四名技师,用几十种理疗仪器以物理治疗为病人解除病痛。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在当时的浙江省甚至全中国仍处于领先地位。__*主任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把理疗科发展壮大。她看到了理疗科发展的瓶颈,即无论你有多少人员,多少先进的理疗仪器,这也仅仅只是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只能是康复医学的一小部分。要想科室得到更大发展,必须往成立康复医学科这条路上走。于是从20__年开始便先后把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和技师送往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武汉同济医院康复科等一些康复科成立较早和开展较好的地方去学习。她本人也曾去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研修,学习他们的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医技人员进修回来后,首先成立了功能训练部,出诊到各个病区或在门诊为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得到了患者和各兄弟科室的好评。在此基础上,20__年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这可以说是康复医学科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当时仅仅有6张床位,但很快便住满了患者,而且有很多患者预约等待床位。为了满足患者需求,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康复科床位不断增加,到目前已有正式床位33张,病床使用率经常达到甚至超过100%,得到了院领导的充分肯定。陈主任坚信人才为科室发展之本,随着床位的增加,不断引进康复医学专业新生力量,为科室发展打下人才基础。目前有康复医师6名(其中硕士学历4名),康复治疗师7名,康复理疗技师2名,康复护士7名。康复医学科正一天天壮大起来,现设有康复门诊室、康复功能评定室、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ot)室、语言评估与治疗(st)室、骨关节治疗室、高频电疗室、低中频电疗室、光疗室等。拥有各种仪器100余种:美国进口减重步态训练器,英国进口多升降治疗,bobath治疗床,电动起立床,日本进口颈、腰椎牵引器,大功率短波治疗仪,真空抽吸立体动态干涉波治疗仪,各种光疗、低中频、磁疗、高频治疗机,超声波治疗仪及其它40余种整套康复设备,居省内领先。近年来又开展了高压氧治疗,为医院填补了又一项空白。今天的康复医学科与当年的理疗科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切都离不开陈主任的辛勤工作、日夜操劳以及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康复医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科室,它的模式与其他临床科室有所不同。除了药物治疗外,更注重功能训练等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以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共同完成,并强调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在陈主任的带领下我科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体系。康复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有10余名患者送来了锦旗及多封感谢信。

在科室发展壮大的同时,陈主任还非常重视科研及科室整体康复知识的提高,每周进行一次科室集体学习。为了支持科室科研工作,她不仅亲自参与而且经常到门诊、病房顶替有科研课题同志的一线工作,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随着康复医学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有许多省内外的同行纷纷来我们科室进修,更有很多准备组建康复医学科的医院领导来我们这里参观。科室还承担了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哈医大、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的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实习教学工作。陈主任指派科室骨干为教学秘书专门负责带教及管理工作,有效的保证了带教质量,得到了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好评。现在不断有新的学校来联系到我科实习。自开展康复科以来,陈主任已经牵头举办了八届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新进展学习班,大大的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

康复医学科范文第2篇

检查部门:

时间:

质量标准

评估方法

问题反馈

1、成立医疗质量与管理小组,有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每月活动1次,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每月有完整的记录,每季度有分析);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

查质量与管理小组材料,有无记录。

2、每月一次医疗质量自查(医疗质量、医疗制度、医疗安全、康复有效率≥90%、康复功能评定率>98%、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平均住院日≤30天等);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

查看有无医疗质量改进记录,有效率及评定率。

3、检查资料保管完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死亡病例讨论本,医生、治疗师交接班本等,记录完好齐全。

有无上述记录本,记录是否不及时。

4、与康复医师沟通后制定每个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效果评定。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有无康复治疗计划,有无定期评定。

5、有康复诊疗指南/规范,并严格执行。

有无康复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记录。

6、开展早期临床相关科室康复治疗,有临床医师商定治疗方案的沟通记录。

有无相关科室会诊记录,康复病人评定单有无沟通内容。

7、严格按照医疗文件书写要求和质控标准书写病历,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现场抽查病历。

8、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医疗不良事件记录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记录本记录及时,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处理,有相关记录。

查看记录本,有无漏记或记录不及时。

9、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能落实并有自查记录,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有无标准与流程,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0、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有无标准与程序,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1、有康复意外的紧急处理预案,相关人员熟悉预案,预防二次残疾。

有无应急预案及培训记录。

12、有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等项目评价

;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有康复医学科诊疗活动评价指标;有效落实预防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的具体措施。

查项目评价、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预防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的具体措施。

13、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维护,设备完好率≥90%;有定期检查记录。

有无应急预案及培训记录。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定期检查有无记录。

1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符合流程。

医疗废物分类是否明确。

15、甲级病历率≥90%

查阅信息系统。

16、科室病历一级质控率100%

查看原始资料。

17、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60%

查看资料。

根本原因分析:

整改意见:

质控人员签字:

日期:

整改措施:

科室负责人签字:

日期:

改进评价:

科室负责人签字:

质控人员签字:

日期:

疼痛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检查部门:

质量标准

评分

评估方法及内容

得分

1、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成立医疗质量与管理小组,有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每月活动1次,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每月有完整的记录,每季度有分析),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0

查登记本和抽查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全扣2分;查质量与管理小组材料,无记录扣4分,1处不合格扣0.5分。

2、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师、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授权持证上岗

,有继续教育培训的监督记录。

8

上岗证一人过期扣2分;一人无上岗证扣2分;无记录扣2分。

3、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个性化的疼痛知识的教育并有相关记录。

8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善扣2分。

4、建立疼痛的评估、在评估制度与程序,记录评估结果。相关人员知晓岗位要求,有评价监管改进记录。

10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制度及记录各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5、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有紧急处理

预案演练及记录,有科室的监管记录。

无防范措施或抢救流程扣5分,导致不良后果扣8分;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8

6、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程序文件,相关人员知晓率岗位职责,有监管及促销改进记录。

8

无防范措施或抢救流程扣5分,导致不良后果扣8分;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7、规范书写疼痛诊疗的病历,规范地评估疼痛的疗效,有监管记录。

12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4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8、对疼痛治疗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有相应记录,相关人员知晓岗位职责。

6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9、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有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并有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记录。

6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制度扣5分,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10、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的记录。

7.5

随机抽查相关人员不知晓质量与安全指标扣3分;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90%

8

满意度每降低1%扣1分。

1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符合流程。

4

发现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3、甲级病历率≥95%

1.5

每降低1%扣0.5分。

14、科室病历一级质控率100%

每降低1%扣0.5分。

15、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60%

1.5

每降低1%扣0.5分。

总分

100

康复医学科范文第3篇

PDCA循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发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应用PDCA循环,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的评分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评分≥10分,属于高危上报者,采取相应预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小儿脑瘫16例,脑卒中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6例;选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小儿脑瘫15例,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两组病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

1.2.1 P:计划(plan)对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10分为高危并上报的患者,责任护士按照评估频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评估单上有评估护士、质控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2.2 D:实施(do)

1.2.2.1 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预防跌倒培训,科室再次培训使全体护士能熟练掌握如何使用预防跌倒的评估单。每位患者床头均悬挂警示标识(床头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评分≥10分患者的腕带有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

1.2.2.2 防范措施落实到位:①各病房厕所、台阶贴防跌倒温馨提示;②脑瘫儿童的病床四周加贴塑料软垫;③厕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洁工及时处理水渍;⑤严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评价宣教效果;⑦治疗师负责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训练时,家属与治疗师双人陪同。

1.2.2.3 评估频次: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再评估;转科后重新评估;手术后当班评估;住院1月评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评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1.2.2.4 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实施救助措施,向护士长汇报,24h内上报不良事件到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1.2.3 C:检查(check)质控护士对评估单及时检查,护士长观察护士工作动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及时动态评估,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提高。

1.2.4 A:处理(action)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及家属,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计划,从而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小儿脑瘫、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较多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复医学科是发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2]。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医学科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康复医学科范文第4篇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复医学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回顾;展望;中国

作者:张琪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30-01

一、引言

早日康复常是人们对病人的良好祝愿,意为希望病人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在医学上,康复医学是以康复为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并代偿伤病残者的身心功能障碍,使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发挥,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康复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伤病残者,康复医学的重点在于专注于伤者身体功能障碍和社会沟通障碍的恢复。WHO已将康复医学视为为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齐名的第四医学。它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工作目标是要达到最佳的功能,要体现出自主性并要有效的改善伤者的生活质量。西方国家的康复事业始于二战期间,是在骨科等医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在二战过后,康复医学被大力提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伤员的康复效果。可以说康复医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事业。

二、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

1.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和专业人才

我国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两种方式、三大学派、四套系统"的康复医学体系。但是纵观全球,我国的康复事业尚还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设置不全,康复服务分布不均,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仍是主要问题。为此,康复医学专业能力建设将是刻不容缓的得力举措,也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突破口。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包括人才培训、科室设备/设施及康复医疗管理。其中人才培训是最重要的环节。

2.康复内涵的扩展

我国早期的康复主要是停留在以传统康复治疗上,大多依赖于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案,如推拿,按摩,针灸,火罐等,康复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疾病伤残后的疗养;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的康复治疗已发展为全面身心功能的康复,是以多种非临床性的"功能治疗"为主,包括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机体的代偿和适应,最终能重返社会。

3.康复服务的多样化

我国康复行业形成之初,主要是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主,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康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6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老年病和慢性疾病,急需专业康复服务。社会生活节奏加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频发,工伤事故屡见不鲜,因此,现在的康复服务群体以扩展到各种老年康复,精神康复,工伤车祸等伤残康复,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4.康复医保

在中国,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康复纳入医保项目已通过专业论证,形成了基本的共识,纳入了政府的工作议程。目前,有少数地区已将医疗康复部分或全部纳入医保体系,但大部分地区的医疗康复项目被排除在外。康复医学纳入医保将大大促进当地的医疗康复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成千上万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受益。

三、康复医学在大科学的整合中创新腾飞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已将康复医学的功能定位为集预防功能、医疗功能、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学科。由于康复医学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康复理念、康复技术的应用、康复管理等方面仍以国外的技术为主导,国内教学与研究所采用的成熟理论和教学材料、评估方法及测量所得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外的理论。中国国内的研究力量亟需加强,需要尽快的更新知识结构,做好技术的研发工作。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力量,建立临床生命科学和医学系统生物学的概念,把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定量的对多个学科展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1.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研究

从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展开研究,拓展到对人体器官、组织和系统的研究,康复自愈能力的重点侧重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及自组能力的研究,以及人类对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各种情绪干扰方面的调节控制水平。

2.搭建开放性的整合平台

在发展中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借鉴世界各地组织的优质资源,以中国传统的医疗资源为基础,融合世界多个国家的理念和最新的技术。中国虽有着较长时间的医学发展历史,中医的理念与文化特点也早已深得人心。但在医学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方面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国外很多的医疗理念、方法都有值得国内医学界学习和吸纳的地方,有选择性的吸收、融合,促进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3.强调对高新科技的依赖和强化生物信息学建设

有许多观察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图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结合临床实践,对数据的信度、效度做出统计,这是学术界所遵循的学术研究原则。在对康复医学进行研究时,要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力度,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生物信息学科知识,建立起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沟通与应用,促进世界康复医学研究的交流与沟通。

4.注重将中国传统医学知识融入康复医学

传统中医在康复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针灸医学和中国的中药学思想与理念已逐渐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在治疗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及辩证思维模式的诊断,治疗中关注预防治疗的医学理念,对西方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西医学的结合是未来康复医学发展的主题之一。

5.注重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文化、人文等多个学科。对于中国的康复医学更是注重文化与人文的学科,中国的康复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注重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注重人文因素,特别是考虑到了情绪因素对个体康复的影响,考虑到了预防、预测和个性化医学。康复医学还包括微创医学、移植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临终关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康复医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道德修养,加强自我修炼,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6.加强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