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心情

音乐心情

音乐心情

音乐心情范文第1篇

我喜欢听歌,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每当自己受到伤害,我总爱戴着耳机坐在窗户前,清风和着旋律原本满目疮痍的心也会慢慢痊愈。

音乐有一种魔力它的旋律可以让原本消极的人重新面对生活,让原本疲惫的心重新焕发出青春与活力,让那些消失的感动回到不属于它的年龄。音乐可以左右我们的心情,它就是这么的神奇。

天灰蒙蒙的,太阳企图刺穿乌云的屏障把阳光重新洒向大地只可惜老天爷想好好的哭一场,雷声伴着风声不过多时豆大的泪水飘然而至。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坐在窗户前欣赏雨,我喜欢看雨。

风声,雷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俄耳甫斯弹奏的天琴曲,不知是谁让老天爷哭得如此伤心我也禁不住在心头泛起一丝丝忧愁……

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我不得不戴上耳机享受音乐的冲刷。耳机里传出了世界杯的主题曲,我闭上眼睛回忆那32支球队的拼杀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依然打得有声有色,此时天空中的闪雷像是在为世界杯助威似的,原本悲伤的心情也变得激情澎湃。

咦!同样的景色心情为什么转的这么快?

带着疑问我换了一首《tear》旋律缓缓地流过我的耳朵不经意间挖掘着那些悲伤的画面,悲伤的景色带着悲伤的音乐我不禁涌上一股想哭的冲动。笑了笑,原来音乐的魔力这么大。

生活本有无奈,让音乐成为跨越困难的桥梁。

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每当受到不应该的伤害或自暴自弃,或心灰意冷,倒不如静下心来听一曲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抚平受伤的心灵。当委屈与不甘在音乐的摇篮中安静的熟睡,此时才会发现世上爱我们,想念我们的人依旧很多。

音乐心情范文第2篇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那么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呢?就要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 模式上进行研究;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等。

一、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乐辅德,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乐怡性,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以乐促智,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二、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心情范文第3篇

情感教育是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领域之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和谐的情感,是教育的理想。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今,绝大多数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很多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了教师。 但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却是孩子们感情的缺失,性格的怪异,这些是教育者最担忧的现象。音乐课是感受、交流美好情感的最佳载体,每个音乐教师都应注重学生的情感状态,应树立音乐课无小事,事事皆关情,事事皆育人的观念。 一、提高情感认识———知情 从心理学来讲,情感是一个人对他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对他所认识或所做的事情内部态度不同形式的体验。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也是获得社会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察别人的情感,提高情感交流的能力。有些班级里主课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受教师宠爱,于是,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在音乐课这些所谓的副课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后我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尊重。每个人都应该认识不同环境中的自己,在特定的环境、场合下,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出言伤人,力求和教师、同学保持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面对课堂冲突,我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争取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二、丰富内心情感———有情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要有力得多。音乐课的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走近学生,借助教材,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上丰富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感受,让音乐课为他们点一簇心灵火花,撒一缕温暖阳光,让他们更爱生活,更快乐地生活。我们要善于借助教材和学生建立起情感桥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言动情、以声带情、以情激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产生对家人、对周围人、对社会的健康情感。如声情并茂地演唱《爱在人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灵的歌唱;欣赏《晓风之舞》,用旋律架起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希望之桥;感受莫扎特音乐中的阳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我们的音乐课若能让学生享受这样的心情,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再把这种体会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岂不美哉?三、激起情感共鸣———动情《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与课堂情感教学相结合,用“情”字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以情促情,寻找共鸣。学唱一首歌曲,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把作者要表现的感情,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五年级音乐课中有《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甜甜的秘密》等歌曲,表达了孩子对妈妈、老师的尊敬、体贴的感情。 在这一课中不仅要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更要以歌曲为圆心,让学生画一个爱的圆。 让学生懂得: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爱;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只关心自己,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关心。音乐教学要让学生动情,心中有真情。有了这些努力,音乐课堂飘出的将是真挚的歌声。 四、发展社会情感———悟情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应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人的崇高性也体现在这里。让小学生奠定社会情感基础,有助于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感恩、报效祖国。社会性情感包括了自尊、同情、信心、期望、惭愧、羡慕以及理智感、道德感等。 教材中的《爱在人间》《共同拥有一个家》等歌曲向学生传递了人间大爱,可以结合这两年我国发生自然灾害后全国同胞携手共同建设家园的事迹,让学生看一些视频、图片,听感人肺腑的抗灾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悟歌曲的主题,用音乐情感呼唤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和爱的熏陶,让学生懂得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也要用一片爱心去奉献他人、奉献社会,就像歌曲《萤火虫》中“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地发光,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所唱,勇于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帮助弱者,赠人以阳光。 五、表达内心情感———宣情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很丰富,可能因为挨老师批评了,会有点沮丧;也可能刚上完体育课,心情特别兴奋。在教学中我还发现,高年级学生表面上很拘谨,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很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很想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感觉到学生情为之动、声为之歌时,应及时引导学生,为他们创设表达情感的途径和机会,让他们情感的小溪流快乐、跳跃地流向远方。 比如,教材中的《幸福快车》《拉库卡拉查》这些热情奔放的歌曲,明快的节奏让每一个演唱者都不由自主地雀跃,我让学生排成几组“火车队”,跟着歌曲“开开这辆幸福的快车”,一起跳一跳“自己的拉库卡拉查”,宣泄内心的烦恼,带着笑容和歌声走出教室。 在音乐课中,我们要留意学生的“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把握好“宣情”的时机,让学生找到“淋漓尽致”的感觉。我们的音乐课应从情感出发,在学生心里撒下一缕阳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长成有情之人,这也是音乐教师的理想和幸福所依。#p#分页标题#e#

音乐心情范文第4篇

一、怡情――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一层次

怡情,即愉悦情感,这是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一层次,也是音乐美育的基本功能。情感是指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音乐之所以具备抒发、引导与愉悦情感的强大功能,就在于“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对于音乐艺术工作者来说,他们以音乐为承载,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内心真实感受展现出来,达到直接、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的美育目的;而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一旦音乐所承载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状态相呼应时,就会获得情感上的感染、满足、宣泄,进而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一种“高扬状态”。如,一首欢快、明朗风格的《大阪城的姑娘》,使人们沉浸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一首热情、气势宏伟的《五十六个民族》,令人们敞开胸怀、热血澎湃;一首抒情、温暖的《感恩的心》,将人们带入到脉脉温情的氛围中;一首宁静、深沉的《望星空》,为人们勾勒了一幅静谧柔情的夜语思君图。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应充分利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美好情感,来带领广大群众感受种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悦心――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二层次

悦心,即滋养心灵,这是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二层次,也是建立在愉悦情感基础之上的德育功能。音乐不仅是一种单纯愉悦的艺术类型,它同样拥有震撼心灵的美育功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在音乐美育活动中得到陶冶、培育和滋养。音乐艺术是人类精神财产的瑰宝,音乐创作者及表演者将一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伦理标准的情怀和理想蕴藏在音乐作品之中,使音乐作品具备了能够感染、诱导和净化心灵的力量;而欣赏者在对音乐之美进行欣赏、评价和判断的过程中,其心灵在音响流动的每一个瞬间都感受到“真、善、美”。欣赏者可以将所有的感受都凝聚和积淀为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进而完成自身心灵世界的改造与完善。例如,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抗洪中大无畏的战士们,激发人们对这群“最可爱的人”的热爱;一首《爱的奉献》,描绘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景,引导人们感受到爱之奉献的可贵;一首《国家》,辨明了“家”与“国”的密不可分,帮助人们明白爱国如爱家、国富家才安这一质朴的道理。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尽量选择一些渗透着的美好理想、信念、哲理和感召力的音乐作品,唤醒广大群众内心所潜在的力量、意志和信心,使其心灵在对美的感受和鉴别之中逐渐充实和高尚起来。

三、启智――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三层次

音乐心情范文第5篇

例如,有些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而对不让听的报告却千方百计地挤进去,听得津津有味;许多学生对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籍不感兴趣,甚至不屑一顾,而对那些禁止阅读的书刊却想方设法地偷读。诸如此类,都是青少年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果。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呢?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常教常新

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就在学校造成的逆反心理而言,其中最主要的是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更换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例如,识谱教学,长期以来,识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会不会识谱,是衡量音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教学生识谱,甚至搞集中识谱训练。结果是,不仅学生的识谱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形成了逆反性情绪。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识谱教学虽然是音乐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内容,但它只是一种学习音乐的工具和辅助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为此应避免把识谱教学变成理论说教、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其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识谱,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时间也不要过长,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逆反。如果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就会提高学生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境,设计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经常给学生调换口味,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可能被克服。

二、利用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兴趣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传统的从老师讲解示范到学生练习、由学生练习到考核再到老师讲解示范的程式化的循环式课堂教学常常感到厌烦。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就成为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展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如组织音乐第二活动兴趣小组、校乐队、校合唱队等,还举行了三独(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五四文艺汇演、国庆文艺汇演、合唱比赛等,使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获取技能和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为终身音乐打好了基础。

三、正确处理好少数尖子生和多数中、下等生的关系

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每个班都有,而音乐教学目标是不仅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而且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样对教师来说,决不能把眼睛盯在几个少数尖子学生身上,否则,就会伤害中、下等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信心,从而造成两极分化,形成逆反心理。为此,要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有“吃不饱”之感,要给他们定出更高的标准,适当提高音乐水平要求,鼓励他们自我超越。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同样希望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教师应查明他们素质差的原因,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素质和兴趣爱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音乐活动的成功感。

四、树立师表,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较高的素质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也会抑制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作为音乐教师不能只教音乐知识、技能,而且还应当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和学会做人的向导,确立音乐教学做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音乐教师如能做到这一点,可以产生双重效应。其一,通过对学生心理和生活指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二,树立音乐教师的崭新形象:音乐教师不仅懂音乐,而且懂生活;不仅会技术,而且会做人。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不识真、善、美和假、丑、恶。如有的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甚至不健康的音乐,而不喜爱古典的高雅的,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循循善诱。如果某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强,能感化学生吗?只有教师的威信建立起来了,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本人不热爱音乐教学,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难免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成功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博大的“教育爱”的基础上的,以满足爱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师生双方应作为真实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积极对话,敞开心扉,形成师生的互动和心灵无拘无束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疏远学习差的学生的心理行为。对学习差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主动接近他们、关怀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增强学好音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