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范文第1篇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胎儿期不良环境因素的暴露会影响进化中胎儿肺组织的结构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也使得表观遗传学成为理解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展起源的基石。但导致这些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是某些独立因素引起的,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今尚不明确。吸烟环境暴露、空气污染、饮食结构改变等对哮喘患者、孕妇和胎儿均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在孕期和婴幼儿期采取可能的保护性干预措施,即一级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现就近年来有关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1孕期饮食结构

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为我们提供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带来非常多的不利因素。饮食经过更多的加工处理(含有添加剂和激素等),人造食品,蔬菜、水果、鱼虾类海产品不够新鲜,多不饱和脂肪酸、水溶性纤维、抗氧化剂和其他的维生素含量的降低等,这些改变增加了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对过敏性疾病有预防作用:叶酸已被证实用于预防神经管缺陷,但近年来叶酸在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基于叶酸可以为DNA提供甲基进一步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血清中较高的叶酸水平与过敏性疾病和喘息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较低有关。但Whitrow等研究表明孕晚期补充叶酸增加了5岁半时儿童哮喘的发生风险。孕期叶酸的补充量及其对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吸烟环境和污染环境暴露

研究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已有证据表明吸烟环境的暴露对哮喘儿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暴露于烟草烟雾环境与哮喘儿童气道高反应有关,并且吸烟环境的暴露可以加重哮喘症状、使哮喘控制不良、降低患者的肺功能等,同时也增加了疾病相关的缺勤和医疗资源的利用。事实上吸烟环境每年可能会导致多达100万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减少儿童吸烟环境暴露对哮喘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孕期暴露于吸烟环境和污染环境所产生的氧化应激作用能通过改变NF-κB或组蛋白修正和致炎因子对染色质重塑有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效应,炎症因子诱导基因能够影响胎盘功能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期吸入汽车尾气所产生的氧化应激作用也能够产生表观遗传学影响,Perera 等最近报道了孕期暴露于高水平汽车尾气与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3的甲基化和儿童哮喘症状的发展有关。因此在孕期避免吸烟、被动吸烟,避免过多的污染环境暴露能够降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3孕期微生物暴露

目前细菌感染对表观遗传学的影响始于胎儿期这一观点越来越清晰。已有研究表明在人类暴露于农村含较高微生物水平的环境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有预防作用。新的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不致病的微生物菌株(鲁氏不动菌属)有诱导表观遗传学的效应,有助于预防妊娠动物及其后生哮喘。这种作用与通过增加IFN-γ启动子H4乙酰化介导的IFN表达增强有关。人类的研究也表明胎儿期微生物的暴露能预防过敏性疾病与增强新生儿Treg的相关功能、FoxP3表达以及相关的FoxP3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效应有关。

4持续吸入有机污染物对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近来研究表明许多污染物与表观遗传学有关,包括周围环境中低剂量污染物的暴露对全球DNA甲基化模式的影响。因此在生命早期避免持续吸入有机污染物,对于预防过敏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但这一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出生后的喂养方式

既往许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呼吸道感染是喘息性疾病的主要触发因素,母乳喂养对早期喘息性疾病的影响反应在预防呼吸道感染上,而不是真正的降低哮喘的发生风险。

6其他可能影响早期基因表达和疾病发生风险的因素

研究发现孕产妇哮喘和过敏状态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新生儿产生Th1 IFN-γ有更重要的作用。

其他宫内环境的变化对胎盘基因表达和潜在的改变后代的表型有直接的影响。子癫前期、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压力与基因表达的遗传学改变、胎盘免疫功能、生长迟缓和先天性缺陷有关。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在新生儿早期感应固有炎症基因(包括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过敏性疾病的后续发展密切相关。

疾病预防范文第2篇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2、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要求,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

3、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二、夯实免疫规划基础工作

4、深入开展“免疫规划质量提升年”活动,积极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形式、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细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合理布局功能分区,继续推进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活动和“预防接种优质服务门诊”评审工作。

5、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各产科接种单位要做好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的接种,分娩后正常的新生儿,两种疫苗的接种应在出生当天或第二天完成。全县适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其中含麻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麻风、麻腮风疫苗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夯实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巩固接种率90%达标成果,做好准备迎接省卫计委抽查复核。

6、按照《县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不断提高使用系统的水平,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效率。全县5天内录入率、5天内及时备份率、5天内及时上传率达95%以上。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查询统计未种儿童名单,每月进行催种和补种。新版接种证的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必须打印,门诊接种打印率达95%以上。

7、各医疗机构和接种单位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报告工作与处置工作,乡镇报告覆盖率、48小时内报告率、48小时内调查率均达100%。

8、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AFP、麻疹、甲肝、乙肝、乙脑、流脑、流腮、风疹、新破、百日咳、白喉有关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发现病例要按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2014年,全县每一个医疗单位至少完成一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报告与采样任务,采样率、48小时内送检率达95%以上。

9、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每剂次5元的接种补助。

三、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10、加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报人员管理(含大疫情网;艾滋病、性病、丙肝,结核病等专报系统;艾滋病、性病、丙肝检验信息系统),建立网报人员培训上岗发证制度;加强网报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质量;建立网报人员风险津贴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积极稳定网报人员队伍;推行网报人员短期跟班学习制度。

11、狠抓卫生应急业务培训及演练,按培训要求对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分五个片区开展卫生应急演练,确保演练覆盖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

12、加强传染病信息报送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各类传染病网络报告率达95%以上,确保传染病报告卡的及时报告与审核,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95%以上,减少重卡、不完整卡片以及逻辑错误卡的出现,杜绝误填误报信息,对出现误填误报信息单位在年终考评中一票否决。全面落实医疗单位疾控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各项措施,尽全力减少传染病漏报,确保漏报率控制在5%以下。

13、依法科学规范做好霍乱、流感、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霍乱、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加强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四、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控工作

14、抓好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安全套推广措施。

15、全力抓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2014年全县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示范乡(镇、街道、社区)创建活动。

16、加大艾滋病检测力度,全县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点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按全县总人口的8%)。

17、加强全县艾滋病检测点的督导,提高检测点工作水平。

18、推动多部门共同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应管理的机制,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

五、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19、认真贯彻《州市2014-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县2014-2015年结核病防治行动计划。

20、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85%以上。

21、做好耐多药肺结核诊疗管理工作,提升结核病规范管理、实验室诊断、临床诊疗能力。

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

22、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健康示范食堂、示范家庭、示范单位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活动。

23、按要求做好居民死因监测及肿瘤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4、根据《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点居民碘盐监测工作。

25、按照《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省消除疟疾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做好迎接考核评估工作。

26、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考核,在40%的中心卫生院开展专项培训和工作指导,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估。

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

27、完成上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指标和疾控机构指标的绩效考核工作。

28、开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考核。

八、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29、认真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效果评估工作,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常规监测学校身高体重测量业务指导工作,并做好各项数据的录入与上传。

30、完成全县840件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任务。

31、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完善职业健康体检基本装备,提升职业健康体验服务能力,扩大职业健康体检覆盖面。

九、加强重大卫生宣传日宣传和文化建设

疾病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猪养殖 流行性疾病 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68-01

流行疾病主要是由于猪的肺炎支原体引起,猪感染该种疾病之后,其发病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其中猪的胸腔是发病的主要区域,病原体对脏器的侵害主要是肺部。通常表现为肺气肿和肺水肿,这种疾病的类型属于急性病例,如果猪发病之后,肺部出现虾肉状的病变,则这种病型属于慢性病例。如果猪感染该种疾病之后,猪的饲养时间会变长,同时猪的生长速度变慢,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的性别,饲养的时间与该种疾病的发生无多大联系。该种疾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其中在季节变化过程中该种疾病最容易发生,引起该种疾病出现的原因除了季节的变化之外,还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很大关系,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质量不高,猪的生长环境较差,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出现。单个猪感染该种疾病后的死亡率较低,但是如果传染到整个猪群之后,其危害程度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在养殖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够做到位关系到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猪疾病一旦发展成为大面积的流行性疾病之后,将会对这个地区的整个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所以猪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措施积极的对其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发病猪的治疗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猪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一、常见猪流行性疾病

1.猪气喘病

猪的气喘病又被称为猪喘气病,属于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猪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同样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导致该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波士杆菌的影响,还有一种就是产毒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影响。鼻炎是该种传染疾病的主要症状。感染该种疾病之后,猪会不断的出现打喷嚏的现象,有时还会伴随着流鼻血的现象,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段时间之后猪的面部会发生较大扭曲,鼻子出现倾斜的现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传播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进食量降低,饲料的利用率也会降低,导致畜猪饲养产业受到影响。而且猪在感染的该种疾病之后,其呼吸道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身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很容出现其他的并发生,使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明显升高。通常情况下,猪仔在出生后的2个月到5个月时间段内感染该种疾病的概率比较高。

二、预防对策

1.猪气喘病的预防对策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施工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在养殖过程中谨慎选择使用外来引进的猪种,如果必须要引进外来猪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建议程序进行,同时,还应该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确保为猪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在饲养过程中应该为猪提供必要的营养,杜绝使用霉变变质的饲料。同时还要做好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在接种过程中应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接种的位置,一般采用胸腔注射,此外,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存在变异的现象,因此在预防接种过程中还要进行药物的配合治疗。其中螺旋霉素、四环素以及甲砜霉素等多种药物对于治疗中的气喘病都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2.猪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对策

首先,加强猪场的建议。对存在有该种疾病的猪场要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发病病猪应该全部育肥淘汰处理。凡是与病猪接触过的猪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接种强化过的免疫疫苗,同时应该对其进行隔离观察3~6个月,直到完全猪健康状况良好为止。严谨猪场向外销售种猪或者猪仔。所有的非繁殖用的猪都需要经过育肥之后,屠宰利用。在发病的高发期整个养殖场都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连续投喂一周左右。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用猪萎缩性鼻炎灭火疫苗对妊娠的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接种两次,每次间隔15天左右。当猪仔出生之后的两周之内应该在免疫接种两次。当养殖场出现该种疾病之后,应该采用药物治疗。在发病的早期进行治疗容易收到较高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应该适当地增加药量,在治疗过程中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混感嗜血康和清开灵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同时也可以采用速效咳喘消同天王高乐高、抗之霸、黄芪多糖以及维生素与饲料混拌投喂,连续喂食三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蔓延。

结语

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密切关注猪的健康情况,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对于存在的疾病要及时的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疾病的种类,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更好的保证猪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兰.南通市通州区兽医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2]范永全,邓强生.农村养殖疫病的多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南方农业. 2014(03)

[3]马小平,褚雪原,郜学智,杨连军. 石嘴山市惠农区应对周边地区突发动物疫情采取的措施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6)

[4]南玉琴,杨虎.对我国动物卫生监督立法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14(10)

疾病预防范文第4篇

(河北省威县畜牧办公室 054700)

根据舍饲羊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活环境来探讨舍饲羊的疾病预防,主要从饲养管理、环境消毒、预防接种以及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阐述舍饲羊的疾病预防。

1 加强舍饲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的早期免疫力除了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外更多的免疫抗体需要从母乳中获得。母乳中含有很多种抗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羔羊避免许多疾病的困扰。羔羊早期一旦进行断奶势必会对其免疫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时候的羔羊是非常脆弱的,也是非常容易生病的。

羔羊早期的营养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羔羊早期断奶会导致羔羊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科学研究表明,羔羊的消化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这仅仅限于哺乳期的羔羊,同时营养物质不能是植物蛋白的情况下才能使得自主的消化能力正常发挥。早期对羔羊进行断奶养殖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羔羊的消化系统。例如,哺乳期羔羊的小肠微绒毛很长,很容易吸收营养物质。一旦采用植物蛋白进行饲养,羔羊的免疫系统会将其当成抗原进行清除,产生的这类抗体会对羔羊的小肠消化系统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小肠微绒毛不能正常的进行消化工作,最终对羔羊的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羔羊因不能正常消化、营养不良而不能正常生长。成年舍饲羊由于运动量与放养羊相比大大减少,这一时期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养殖户一般都会加大喂食量,但是这样反而会影响到成年舍饲羊的生长,所以,这一时期做好饲料的营养配比是非常重要的。

2 做好舍饲羊的生活环境消毒

为了预防疾病,每天都需要对圈舍进行消毒,保证圈舍的清洁与卫生。从根本上排除疾病对于舍饲羊养殖的威胁。合理的消毒时间是每次空圈消毒清洗1次,再次放入羔羊前再消毒清洗1次。同时,每次打完疫苗后清洗消毒1次。日常清洗一般是2周1次,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存活时间非常长,有时候一次清除并不能把所有的细菌和病毒清除干净,而且细菌和病毒也是不断滋生和变异的。为了保证疾病的发生,必须对羊舍进行定期的消毒,这样才会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环境的管理。首先是圈舍通风,只有足够的清洁的空气才能保证氨气的浓度在舍饲羊的正常生活范围内,同时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室内的温度要适宜。秋天的温度已经有所下降,要想保证舍饲羊的正常生长就必须保证圈舍的温度在舍饲羊的正常生长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舍饲羊高效、快速的生长。

光照时间的保证。光照对舍饲羊的生饫状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光照时间可以使舍饲羊的心情保持愉悦,同时还能加长成长时间。

3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定期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免疫接种。舍饲羊和其他家畜一样,都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进行防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疾病的发生率。不同的季节疾病的发病种类不同,所以在不同时期要提前做好免疫接种。一般情况下,每年的春季都要接种口蹄疫疫苗和山羊痘疫苗,在春季和秋季要注射羊快疫病和肠毒血症,其他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疫苗的接种。

4 发生传染病时采取的措施

羊群中出现传染病时,应针对传染病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传染病是难以预防的,并且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当发现周围的养殖户饲养的山羊有传染病出现时,就必须针对这一传染病进行疫苗接种,及时的给予山羊群以抗体。做好羊舍的消毒工作,并且调整山羊的饮食,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传染病。同时要准备好药物,一旦发现羊群中有个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要立刻隔离并进行药物治疗。传染病在群体中的传染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想做到迅速而有效的对其进行预防,就要做好隔离与诊治工作,养殖户要做好及时扑灭传染病大暴发的危险状况。

疾病预防范文第5篇

一、传染病的防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二)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90%;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五)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xx—2011年)》,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落实《xx年—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三)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三、地方病防治

(一)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做好自查补漏工作,迎接上级的考评验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二)切实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完成人间布病监测任务,与农牧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充分利用协作机制开展防控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慢病防治

(一)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重点疾病,探索疾病控制工作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快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综合机制。根据呼伦贝尔市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