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续再教育;会计信息;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财政部2006年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继续再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我国企业会计行业的现状

1.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2.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3.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应用中碰到的困难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总体偏低

在我国的会计人员队伍中,有少数的会计人员仍然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只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职能,即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头到尾加以记录。他们实现的是一种事后报告,很难在事前给出准确的预测,无法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做出合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他们没能接受到正规的专业教育,仅仅凭多年从事会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来处理经济事项。而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可能又是一些错误的经验,不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还停留在若干年实践前的水平,而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技术规范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他们从学校里带出来的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要求。在现阶段,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仅仅按照书本知识的指导而做出的职业判断,往往也是不够准确的。

2.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歪曲或掩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除了要依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状况。而评价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环境和经验状况,又要依赖于一定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虚假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旦会计人员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来做出职业判断,它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很难得到保障,它的重要作用当然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受到以上两大障碍的影响,如何消除它们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要想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除了想办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需要创造一个健康的会计环境。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②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④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实行终身学习教育制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措施

一、引论

教育领域由“课程研究”向“教师研究”的现代转换标志着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而教师教育专业化正是提高教师质量的主要途径。在教师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内体育教师教育要么无动于衷,长期因循着“练而优则教”的传统,要么纠缠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专业认识而无法自拔。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原本并无不当,但传统的体育教师教育过多地将目光投射到了“运动技术”上,结果使得体育的技术性、生物性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体育课程应有的人文性,更糟糕的是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往往惰怠于自身运动技术的简单示范与演练,而挫顿了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反思求新的能力。

二、当代体育教学的特点解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范式转换”就是从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在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以“泰勒原理”为代表、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课程开发范式开始备受质疑并逐渐消解,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文本”来理解的“课程理解范式”得以确立并占据主导地位,它强调以文化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艺术评论等新人文科学为基础的质性研究。

而在这一转换的背后也蕴含着另一种范式的转换,这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这种转换尽管步履维艰但却形成两种明确的观念:其一,不论倡导什么改革计划,也不论提供怎样的课程,在课堂里实践计划与大纲的是教师,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思想是决定教育成败的要件;其二,教师是专业人员,教育工作是一门专门性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这种凸现教师的教育改革理念不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复辟与强化,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学校教育语境中教师要素的系统反思与超越。

这两种理念对我国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火如荼的教师专业化改革正是对此强有力的回应。然而在学校体育领域,凸现“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以及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的思想还没有得到体现,着眼“运动技能中心”的体育教师“运动训练模式”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常常批判体育教学过于偏重“训练模式”而缺乏丰富多元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试想作为从这种模式中“脱胎”的教师怎么可能很好地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呢?现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何何顺应我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制度性转轨,确立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实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我们体育理论工作者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当代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深刻审视与反思。

三、传统体育教师教育的心理困惑

体育教师职业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学校体育制度化的标志之一。体育纳入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可能产生专职的体育教师。

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第一次将体育列入正式课程,同时也出现了近代最早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职业是在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下产生的,因而不同时代的体育教师必然存在差异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在我国,体育教师和“师父”“旧军人”“学监”“教练”“文人”“艺人”等在历史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社会和理论上对于体育教师职业特征这些各具不同的规定使人们对体育教师工作和角色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具体要求以及规定的不同取向。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本质研究的基本取向,是希望建立一套客观而又具有普遍性的专业特质,并依据这些特质把教师专业和其他专业区别开来。

长期以来,理论上,我们是用教师基本素质来标志这一特质的。然后根据这种基本意志开设一定的课程,设计一套培养这种特质的基本模式。总的看来,我们的体育教师职业框架属于社会期望价值取向。问题是:整个职业框架抽象而缺乏实际的指导和标准作用;这种教师素质目标虽然是“好”的或“理想”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它与教师的教育现实距离遥远,难以内化为教师的人格;无法体现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个性化、情境化、日常化和生活化,将教师人格“神圣化”和“理想化”不仅不能促进教师人格完善,而且还会导致教师人格的分裂。显然,我们要深入挖掘当前体育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知识结构,并将体育教师教育建构在科学的专业性基础之上。

四、现代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抉择

职业专业化是近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职业”,英语为vocation或occpuation《韦伯第三国际英语辞典》对vocation的解释是“一个人通常为了报酬而经常受雇用的工作”,对occpuation的解释是“一个人从事的一项活动;人的一生的主要事务”。这些解释说明职业主要侧重在一个人所从事的行业类型,从事该职业的人着重在形式,何种人从事何种职业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专业(Professoin)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17世纪已在欧洲出现,它因在社会中享有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职业声望和较高的政治权利,使得它们的多特质及其形成方式常常成为其他职业效仿的对象。20世纪中叶,伴随着“福利国家”的诞生和发展,出现了福利专业(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职业)。各种职业为追求专业地位而自发的完善自身的结构体系以及提高本职业对社会的服务质量,而社会因追求各职业更高质量的服务而赋予专业越来越多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实惠,这种“双燕”结局无疑说明现代社会的职业专业化运动是具有建设性的。专业这一概念也因此开始承载特定的意蕴,即专业是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的专门职业。所谓的专业化,则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符合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护理;档案;研发

1、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特殊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晋级、年度考核、职称聘任和医生、护士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应运而生的档案管理与档案研发则显得尤为重要。

1.1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纸质档案来自继续医学教育参与者的个体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护理档案涵盖全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每人一份,独立成卷,每卷独立编号,人员调入调出档案随时增减。

各级卫生管理机构每年十二月底开始收集当年继续医学教育参与者个体的纸质原件材料,逐一分类,将项目、人员、学分及时输入每名继续医学教育参与者的电子档案系统,输入后将纸质原件材料整理装订,归入个人档案。

第二部分 纸质档案来自电子系统将相关数据汇总后输出的各类有效证件

电子数据分手工录入和自动采集两种

集体学习或培训则通过“MBOX医学宝”刷卡授分,并将活动数据接入系统,数据上传,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其余部分不能刷卡授分的则手工录入。

各类数据录入后,电子软件强大的统计功能将各类数据自动归类、整合及时准确地归类到每一名卫生技术人员电子系统档案之下,然后输出学习明细、考核证书。对考核证书逐级审验加盖公章,归入个人档案,作为职称晋升、执业注册、年度考核、单位聘任的依据。

1.2档案的目的性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目的性明确,为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标与否做佐证。每年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到上级规定的时数、等级电子系统自动生成达标。

1.3档案的期限

按相关规定晋级、聘任提供前五年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注册、考核提供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即各种证件有效期最长五年,五年后可自行处理。

1.4档案的有效性

继续医学教育参与者的个体原始件只在当年有效。超过年度没有及时录入到电子系统,原始证件作废。

1.5档案的局限性

吉林省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07年,完善于2009年。相对应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建立、健全更迟一些。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只限于卫生技术人员执业晋级、注册、聘任、考核,有别于其它档案。

2、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双轨制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始后应运而生,而且很快在全国铺开,特别是吉林省厅直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及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前沿,并摸索出一系列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经验,即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上的双轨制,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使其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确保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完整性、机密性与真实性。

吉林省目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软件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涵盖政策信息、继续医学教育综合管理、学员学习培训三项功能。平台采用统一数据库,培训对象各项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存储,省内学员信息互通互联,各自独立,共享一个平台,又有独立的界面,独立界面以用户名,密码分割。

电子与纸质并存,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最终可利用的,就是纸质的年度考核证书达标与未达标。达标意为完成本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未达标意为5年内不能晋级,本年度不能注册、聘任。为保证晋级、注册、考核、聘任时,考核证书的真实性,管理部门在使用时统一发放,并公开考核证书的达标与未达标情况。如有异议主管部门提供当年的原始证件。

3、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的再开发

3.1电子档案的生命力不容置疑

电子档案的前景不管遇到多少阻碍、质疑,废置是不可能的,就像历史不能倒置,发展的趋势,只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再研发,再利用。

3.2研发与实用的一体性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电子系统的研发,是由华医网络研发部负责,技术人员有着再开发的技术优势与专长,但电子档案的实用部门是各个独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为达到研发与利用的一体性,研发与使用必须密切配合。

研发源于使用,回归使用,使用是基础。

再研发的指导原则:为使用部门提供更科学、严密、简便、易操作、便于管理的研发系统。

实用的个体提供电子档案的发展前景,最终目的,存在的问题,再研发的空间,使用与研发互为联系,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3.3研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再研发、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

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在档案界属新兴事物,促于初始阶段。2007-2010年为兴起阶段,是研发与使用的磨合期,存在问题较多。独立个体的使用者对电子档案生疏,对功能掌握不到位,开发部门受地域、人力资源困扰,培训受限,从总体上讲电子档案功能的使用不足70%。又因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为首次研发,研发者缺少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其依据只能是国家及省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研发与实用脱节,问题突出,矛盾集中。

2010-2013年为调制整合阶段。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管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调整研发与使用上的矛盾,2011年吉林省召集电子档案使用专家与电子研发部门专家进行专门研究,研发者直面使用者,面对挑战,研发部门选择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使用-再研发-再使用,一套让独立个体认可的电子系统在吉林省统一使用。

4、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

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记录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生、发展的轨迹。

各个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部门承担着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纸质档案的重任,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合理安排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标准示范,显得尤为重要。纸质档案也将随着电子档案逐步发展得到相应的完善,实现方便归档、便于管理、易查找、免破损、拒丢失。

4.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各种纸质档案发展的历史悠久,有着完善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又因其原始性、稳定性、不可更改性,更为世人看重、认可。电子档案就是早晨的太阳,初升是历史的必然,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作为档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合理、有效、有机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互为佐证,互为补充,使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完整统一。

4.2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的外延性

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其它档案的巨大区别:电子档案收集、录入、修改、输出的对象都是一个个独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个体,这种特性对电子档案的录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首先管理部门要保证个体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其次是个体的保密性、可知性,外延时不可更改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电子档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外开放,资源共享。每个个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任一地点,任意一部电脑都可随时进入继续医学教育电子系统查询个人相关信息及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情况,这种外延性、开放性对系统的服务性、不可变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3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的优势

目前来看,电子档案优势明显,但劣势也突出,纸质档案,收集、归档需大量的时间、空间、人力资源。但因其特有的法律效力和不可替代性使纸质档案占有一席之地。

纸质档案的原始性、权威性。纸质档案其字体、字迹、图像、时间、内容、印章等清晰,内容真伪易于判别,具有权威性。纸质档案的表现和存储形式原始、直接、简单明了,其原始性和稳定性是电子档案所不具备的。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4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说明生活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要融于生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倡导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生活化,其实就是指教师要把继续教育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中寻找继续教育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去接受继续教育,进而促进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正如王秋霞、李兴韵所分析,继续教育的内容要与教育教学生活、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而这也正是继续教育能够保持持续不断的动力。这需要根据教育主体性的理论,凸显教师的主体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习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继续教育看做个体的终身需求和习惯。当代教师继续教育应向个别化发展,不能只是确定内容的训练,而是走向开放和探索;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接受,而应培养教师有能力做出反思性实践,以及帮助他们审视职业道德等诸多问题。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就是在生活中了解需求——明确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学习——促进职业发展——了解需求——继续补充,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是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生活化的实施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转变而来的,因此有一批师资就是以前的教师,还有一批是在学校的发展中根据需要从企事业单位转入的,再有一批就是在高职院校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师资时引入的大批硕士甚至博士生。这样,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差异较大,个体继续教育需求不一样,由于专业不同、工作时间长短也会造成继续教育需求不一样。学校选派去学习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继续教育需求的。一是名额有限。二是可能派去学习的项目未必是教师个人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根据自身在教学工作生活中的需求,明确继续教育目标,主动寻求培训项目,向学校申请支持这样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是能够满足教师个人需求的。这条道路的实现需要以下三方面的载体:

(一)教育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

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分析和评估效果,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实施,再评估,再发现,再解决……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就是教育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行动者、研究者,也是受益者,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有效地强化教师的自主性,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行动和效果,并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此外,教育行动研究与高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不冲突,不是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其教育活动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同时以最低的科研经费完成科研任务,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自我反思和研究的推动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教师个人的反思和研究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有个团队互相合作,也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反思和研究。因为每位教师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经历,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这些内隐知识才能得到外显,不同的观念、经验冲击下才会有更好的想法产生,加强自我职业认同感。发达国家已把教师继续教育由培训范式转向学习范式。我们也应该将继续教育的主动权转交教师,强化学习过程的主动意识,指导具有共同兴趣的教师组成超越自我的学习团队。这样才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催化剂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5篇

(一)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认知欠缺首先体现在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是勿庸置疑的,继续教育作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在职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继续教育已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列为工作重点,这与人才战略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将继续教育当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条途径和手段,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若能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既有利于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许多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没有将继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些单位和部门认为继续教育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却忽视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人才培训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在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时代,这不仅仅是没有给予继续教育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反映出单位对职工培训工作的漠视,也损害了本单位职工参加培训的权利。第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把继续教育当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更谈不上主动参与。

(二)继续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提高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依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受财政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甚至有的部门或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从而加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应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等多渠道解决”。二是由于继续教育属后学历教育,往往无法立即产生效益,影响了政府、单位,包括个人对继续教育投入的积极性。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我省继续教步履艰难,办学规模小,受训人数少,严重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使继续教育机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个性,针对性不强,学不到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发展动力,许多继续教育机构很难提供有吸引力的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继续教育市场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我省继续教育市场不规范,一些人打着继续教育的旗号乱办班,在即无师资,也无教学场地的条件下,利用人们对继续教育认识的模糊,大肆办班圈钱,搞虚假广告,不负责任不切实际的乱许诺。在教学实施中,为了保持低成本,聘用素质低下的教师任课,教学管理上无序,实际课时与广告课时严重不符,导致培训质量低下。把继续教育培训当成了个人谋利的手段,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一)通过立法和扩大宣传等手段,给予继续教育应有的重视和地位目前《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还没有出台,只有尽快实施《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才能为我省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真正得到落实。通过立法,既可以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又可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继续教育法未出台之前,要广泛宣传继续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各级政府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认识,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税收扶持力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省各地继续教育的经费普遍困难,解决继续教育经费还应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省和市、州财政应拨专项经费,建立继续教育发展基金;目前情况下,省里每年应从人才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举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益性培训。二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三是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培训经费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一是采用现代化的继续教育手段开展继续教育。当今世界已进入即时通讯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继续教育已呈现出“个性化”倾向,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有条件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快捷、廉价而高效的服务,是我们继续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培训基地网、社会办学网和远程教育网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二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的真正目的。通过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贴近实际、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