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精选

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培训,使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行业专业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扩展知识视野。

三、培训对象

全体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训内容与学时

1、专业科目主要包括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专业科目学习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公需科目是《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培训不少于20学时。

五、培训基地

公需科目由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教学及考核任务,已可登录遂宁市人事人才网进行网上培训。

专业科目由镇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教学及考核任务。

六、培训形式

1、集中授课。主要包括本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

2、自学。主要包括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活动。

3、网络培训。主要包括登录遂宁市人事人才网进行网上培训。

七、组织管理

1、镇负责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和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继续教育工作的申报、登记和管理。

2、专业技术人员未完成规定继续教育课时的,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不予受理专业技术申报、职(执)业资格注册、岗位等级晋升和岗位聘用审批。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由教师在职培训演化来的。教师在职进修也称为在职培训,它既包括在职教师参与旨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活动,也包括其获得学位、证书、资质等准备性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指学校通过提供一系列学习经历和活动机会,促进教师在专业、学术和自身修养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开始发生转变,是整个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化,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也逐步转向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现今,新教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在提高素质的核心下,追求质量的提高。就目前看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若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就一定要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调查的目的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学校都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因此,一种集中的非学历教师培训在全国开展起来。这类培训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小学在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课题,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条件”几个角度出发,对A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

三、调查的过程

(一)设计问卷。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其他研究成果,咨询相关人员初步编制问卷,然后征求专业人员的意见,对问卷可行度进行预测,反复修正后确定问卷。

(二)发放问卷。在A小学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为95%,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

(三)整理研究。整理回收的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培训内容的分析

不同级别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不同,但计算机应用和心理素质培训是各级教师都提到的。其他的有改革培训、创新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

(二)对培训方法的分析

第一,对提高素质途径的分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经验,参加实践活动,参加科研活动。

第二,对培训模式的分析。大多数教师希望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支持校本培训模式。

第三,对培训形式的分析。除了基本常见的参观考察培训形式,有些教师希望采用教育科研和改革活动、有指导的自学、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

(三)对培训条件的分析

第一,对培训者要求的分析。教师多希望特级教师或有专长的外地专家、学者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者。有的教师认为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和相关机构的讲师也可以作为培训者。

第二,对培训时间的分析。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应对培训时间作出统一安排,希望在教师的引导进行自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五、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不合理

继续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老师,对知识储备和培训内容的把握很重要。有些培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缺乏对学科动态关注,无法采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能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片面的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喜好为出发点,传授的知识空洞、抽象,没有很强的应用性,缺乏时代感,不能与学科的学术动态紧密相连,无法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训方法不合理

培训方法过于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继续教育的重点偏重理论教育,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学员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板,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学员的需要不被重视,教师将继续教育理解为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解答疑难,缺乏对学员能力的培养。

(三)培训条件不合理

培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尤其是在时间安排上,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互相影响,产生矛盾,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收到阻碍。

六、解决的对策

(一)在培训内容方面

第一,加强教师本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就我国师范院校现状看,大多教师教育院校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为中心,忽视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不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所以,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传授给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加在教育知识方面的学习力度,提高对教学论、课程论、学生教育、心理、管理知识、教改动态、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的重视度。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弥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可以发现现在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应该为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

第二,培训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应选取不同的培训重点。对于那些相对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高级、一级教师,应采取起点高的培训,在内容上应侧重教育科研方法、专业知识更新、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训;而针对相对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的教师,要加强在学科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学生心理知识、学习辅导技能、班级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二)在培训模式方面

第一,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目前,校本培训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以自己任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本学科的教研、科研活动来自主进行。如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作专题讲座,进行科研立项和课题研究等。开展校本培训时,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避免校本培训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制定校本培训的计划严格培训管理。二是由于校本培训的基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所以并非每所学校都可以成为培训基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某些方面相同的学校归为一类,选出满足条件的学校建设成为校本培训基地,为其它的学校提供受训基地。虽然以集中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曾受到人们质疑,但应看到集中培训模式还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由专门培训机构负责高层次的、综合性、前沿性、专业性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水平。通过此次调查,本文认为虽然教师多支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但为避免以前问题的出现,集中培训要做到“精”,并增强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二,在实践工作中改革教育、在科研中促进成长。很多接受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培训的知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单纯的理论教学达不到培训目的,要让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用实践检验、升华理论。目前,很多学校正在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应鼓励教师参与到课改科研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进步。实践和科研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教师认同的培训模式。除此之外,参观考察作为培训的一种新型形式,也可以多加应用。

(三)在培训条件方面

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减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单一的集中培训因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引起工学矛盾,给教师学员带来很大苦恼。因此,应全面考虑教师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满足教师需求。集中培训的时间要精短,将学习内容溶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全面发动抓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我镇分层次、分阶段召开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全镇上下提高认识,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攻克难点,长效管理,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把八里镇打造成水清、岸绿、街美、村洁的新城镇。我们通过宣传橱窗、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让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陈宝川书记为组长,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分管负责人为执行组长,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实施。三套班子成员、分工到村(居)干部为督查组成员,行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督查职能。各部门、单位、村(居)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三是层层分解任务。结合八里实际,制定了《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三套班子成员为相关任务的负责人,有关村(居)、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各村(居)和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部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路段、河流、重点部位,落实到班组、中队、人头。四是明确百分考核。我们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整治成果、长效管护和经费筹措等方面对各村居定期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八里镇对各部门(单位)、村(居)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评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先进村(居)和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居)。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以适当方式予以问责。

二、积极主动抓配套。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抓住沿江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拆除了137个零散村庄。按照镇区总体规划,我们积极主动配合扬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安置小区。金山花园小区一二三四期工程共建30万平方米住宅楼,已全部安置到户,五期工程20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第二安置小区玉带家园20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封顶。镇区道路、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基本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XX年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时,我镇建成了垃圾中转站,配套了15个垃圾房、20个垃圾池、250多只垃圾箱。今年以来,垃圾中转站运转正常,6辆拖拉机每天清运垃圾,32人的保洁队伍早晚各清扫一次,保持镇区主干道和小区的清洁,每月清理垃圾240吨。金山花园一村、宜民小区、曹桥、八里、薛巷等村出动200多人次参加环境整治,实行长效管理。

三、突击行动抓到位。一是加大道路庄台整治力度。八里地处沿江开发区,境内有扬子江路、春江路、施沙路等纵横交错的区间道路和通达工程金山路、花新路,境内村庄与厂区比邻而居,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我镇城管大队、水利站、环卫所、8个村共出动劳动力1800多人次,投入各类运输机械30多台,清运垃圾XX多吨,与之配套各村累计新建垃圾池50座,通过项目拆迁拆除了一大批猪圈、鸡窝、简易房,并结合实际重点整治了69个集中居住的庄台。我镇由城管大队、市场办公室牵头重点整治了镇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挂、出摊经营、店牌店招不整齐的现象。我镇由村建科、建管站牵头及时修复了镇区破损的道路、绿化、路灯、路牙、围墙等配套设施,清运了建筑垃圾。二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今年以来,我们由水利站牵头、各村配合,全面完成了15条河道、96个河塘整治任务,共清理水生植物15万平方米,完成土方24万方,铲坡6公里,锯杂树8公里。三是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对马港河、玉带河、水泥厂等镇内河道和农桥桥面、过桥路洞明确了专人维护、保洁,确保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对公共聚集场所、驻镇单位、沿街事业单位、企业、沿街店面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严格执行门前四包责任制。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医学生;课件制作;PowerPoint

1引言

随着临床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1]。PowerPoint作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之一,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比传统板书呈现更多的内容,将复杂的临床知识通过动画等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便于课后复习[2]。简而言之,PPT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授课内容清晰、幽默地进行展现[3]。然而很多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一味地罗列知识点,甚至直接将课本上的内容放在PPT中,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PPT页面五大要素[4-5](即背景、文字、颜色、图视、动画)入手,谈谈如何设计授课课件才能使临床教学课件更加精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件制作技巧

2.1背景

在课件制作的初始阶段,往往会从网上选取合适的PPT模板来进行课件制作。好的模板是课件制作成功的一半。在一套模板中,通常背景色只有一到两个,且我们可以整体地将所有模板的背景色划分为两个模块,分别是浅色背景和深色背景。浅色背景如莫兰迪色系,简约大方,实用性和适用性都很好,可操作性也高;深色背景比如大红色、深蓝色等,通常用于过年、喜庆节假日等场所,对PPT制作者的色彩安排能力要求极高[6-7],难以掌控。挑选模板的原则应该是从繁到简,从艳到淡,从深到浅。临床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教师传授科学知识和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过程。PPT制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课件内容、知识点、答疑解惑上,其他的部分只需简单制作,不高调张扬,不喧宾夺主即可。因此,在没有特别要求或者对于制作水平不高的临床教师来说,建议选择浅色背景为参考进行制作。

2.2文字

2.2.1字数要求。PPT注重将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以精炼的文字或喻义相同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呈现。为了更好地对PPT课件中的文字进行安排,本文提出了四个“六”原则:(1)PPT教案的每一页中字数控制在六行以下最佳;(2)每行不得超过6个字;(3)在距屏幕六步远的位置仍能清晰地对屏幕上的文字辨别成功;(4)最多6秒钟可以理解幻灯上的所有内容。这个原则要求是相对的,并不是说课件上每行必须是六个字,其目的是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对课件中的文字进行提炼,把核心内容展现在课件上即可[8-9]。2.2.2字号要求。在临床课件制作过程中,文字的大小也非常重要,文字过大会影响美观与排版,易喧宾夺主;而如果文字过小,就会对学习者的正常阅读形成阻碍,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因此,课件文字大小应该满足以下四点:①标题应≥36号字体;②一级标题应≥32号字体;③二级标题应≥24号字体;④正文应≥18号字体,即所有字体必须≥18号字体。当文字一旦<18号字体,即使距离屏幕6米远,要看清楚课件上内容也需要4.5以上的视力。因此,在临床课件制作过程中,文字一定要精简,字数要控制,大小要适宜。

2.3颜色

颜色的应用也存在很多技巧,而颜色的搭配和选择往往是制作者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对于临床课件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合理搭配需要了解以下几点知识:(1)PPT色彩搭配得分=PPT中所使用颜色的饱和度*单页PPT中的颜色数量。(2)HSV色彩模型中,颜色包含三个属性,分别是色相、明度以及饱和度。其中,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明显影响的为饱和度,饱和度的大小从感性来说可以看作色彩的明艳程度,理性来讲即取决于含色份额同灰色份额的比例,灰色份额占比小时,饱和度大,色彩也更明艳;反之,饱和度越小。课件中色彩选择应避免饱和度过高,高纯度颜色冲击力强,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之,选用低纯度颜色,课件的表现力会变得平凡、陈旧且无力。建议使用中纯度颜色来制作课件,画面平和稳定,给学生安静舒适的视觉感受。(3)颜色数量:一张甚至一套PPT中,色彩数量在三个到五个之间为宜,不可颜色过多。

2.4图视

2.4.1图片。对于信息的获取,人脑会更倾向于选择可以多感官传达信息的视频以及图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的吸收效率。而课堂中所一直使用的文字、字母以及数字,是次之的信息来源。因此,好的图片可以对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PPT的设计也应该对图片以及视频的插入予以一定的关注[10]。PPT采用图片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避免随性插图:图片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简化信息,帮助理解,插图必须和课件内容相关。(2)保持图片原有尺寸大小,避免失真。(3)格式稳定:可以在PPT中正常显示的图片格式极多,常见的有jpg、png、tif、动态图片gif以及pcx、tga、exif等。其中,目前而言,格式灵活的JPEG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格式之一,该格式后缀名为jpg或jpeg,可以进行多种级别的压缩,从而做到用最少的磁盘空间达到最好的保存目的。而且jpg格式是PPT默认格式之一,流畅且稳定,不会因更换播放软件版本而出现图片格式错误的现象。2.4.2视频。视频种类有很多,包括2D、3D、裸眼3D等,目前普遍的还是2D视频,但是3D视频技术却越来越深受临床教师们的喜爱,它最大的优势是能将抽象的知识用3D动画形式将其展现出来,不仅画质好,科技感十足,体现科技创新,还便于学生的理解。如果2D和3D都能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展现,建议选择3D视频,博人眼球、科技感强且为独创,重复率为零。但无论选择何种视频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清晰:视频清晰度应在720P~1080P之间,清晰度过低,影响视频质量,清晰度过高则对电脑性能的要求也会提高,易出现卡顿或无效播放。(2)视频时长应适宜:将PPT课件中的视频时长控制在完整课时长的10%~30%之间,过长就会影响到教师对授课重点内容的阐述。(3)视频播放稳定、不易出差错:PPT中所播放的视频为wmv格式,倘若插入PPT的视频格式和标准格式有出入,教师可以通过格式工厂来进行转化[11],避免因授课场地的更换而导致视频播放出现问题。

2.5动画

PPT之所以更加直观,和它所具有的动画功能密不可分,该效果一直是此软件教学及使用的重点,在教学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动画效果为PPT注入了灵魂:能够化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生动的动画,使单一的形式变得丰富[12-14]。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软件中的此项功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用该工具将课件各个部分之间进行很好的衔接,发挥PPT的真正作用。动画的应用应当注意:(1)流畅:制作与播放软件保持一致。(2)精确:强调有度,便于理解。(3)动画时长:应当多于4秒,以更清晰地展示其变化过程,供学生参考,但也不宜过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结论

继续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教学;继续教育

1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四大重要支撑体系之一

随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深入开展、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度(DiagnosisRelatedGroups-ProspectivePaymentSystem,简称DRGs-PPS)的逐步推行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病种(BigData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DIP)的试点,疾病分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省病案质控中心最新基线调查结果显示,某省疾病编码人员缺乏,编码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二级及以下医院。而继续教育是医学生毕业后,以继续学习医学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1]。它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实践性、有目的的追加教育[2],亦是我们病案管理人员,尤其是疾病编码人员提高自我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某院是省病案质控中心和省病案管理委员会的挂靠单位,自省病案质控中心成立以来,每年都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一次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继续教育培训,本文根据多年ICD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对某省ICD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思考,找出不足,以期以后更好地开展ICD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疾病编码水平。1某省国际疾病分类培训教学工作的现状国际疾病分类一直都是病案管理专业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3]。目前某省国际疾病分类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⑴全日制学历教育,国际疾病分类学主要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和毕业前在医院的实习实践,能够胜任大多数常见病的疾病编码加工。某省大多数医学院医院都能够跟随时展,相应的开展《病案信息学》或专项的国际疾病分类教学;另外,少数医学院校将国际疾病分类纳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如皖南医学院。⑵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疾病编码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组织行业专家在全国组织若干次ICD培训、省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一期ICD继续教育专项培训项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等都无形的推动着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管理专业的认识,近5年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案管理认识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⑴新进专职的卫生信息管理人员,新进人员的学历水平提高;⑵医院领导对病案相关继续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培训需求的增大,不再像以前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模糊认识和不重视[4]。我国病案管理专业起步晚,对其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需求量非常大,从省病案专业委员会每年的一次ICD培训报名情况也证实了这点,即某省国际疾病分类培训教育需求量大。

2国际疾病分类继续教育的特点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卫生统计中共同采用的对疾病、损伤和中毒进行编码的标准分类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疾病分类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简称ICD-10[5]。国际疾病分类的教学目标着眼于使学员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ICD基本知识,并能够按照ICD的要求提供原始资料,即达到病案编目(包括疾病、损伤中毒、肿瘤形态学以及手术操作的编码)、疾病检索和在各项工作中灵活应用的技能要求[6]。ICD是一门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专门学科,技术性强且难度较大。而ICD的教学也因其专业性强而显得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结合大量的临床医学知识、解剖学,甚至是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而且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枯燥和乏味[7]。同时,因其是一种“外来物”,ICD的三卷书都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不仅要了解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往往还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力[8]。另外,国际疾病分类是一项应用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对ICD卷一中疾病、损伤中毒整体分类结构和特定疾病分类体系的掌握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之后才能达到的。学员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独的认真研读学习ICD基础知识,没有大量的实践编码练习,是无法学有所成的。学员需要不断地从编码实践练习中体会各类疾病的分类方法和编码原则,并逐渐做到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6]。同时,ICD的实践性要求学员要有实际阅读病历的能力。阅读病历的能力是做好ICD-10分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9]。

3某省国际疾病分类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ICD专项培训机会少

首先,病案科室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繁重,某省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编码人员配比不足,工作的繁重、人员配比不足造成疾病编码人员很难抽出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ICD培训时间一般在15天左右,某省病案专业委员会举办的ICD基础知识培训一般在10天左右)脱产参加国际疾病分类培训教育;其次,因该类培训时间较长,相应的培训费用较高,往往会受到医院报销培训费用的限制;再次,虽然国家和省级每年都会有若干次的培训,但每次培训名额有限,实际编码人员能顺利参加ICD专项培训教育的机会甚少,这点也从每次某省举办的ICD培训报名情况中得以证实。

3.2缺乏培训指导用书和标准教材

规范和系统化的培训教材是保证国际疾病分类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4]。国际疾病分类教学急需规范和系统化的标准教材,虽然目前的一些书籍已经详尽地描述了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和编码规则(如《病案信息学》),但在实际编码工作中更为详细的技术指导应总结成文字,形成规范的标准教材,这是技术性专业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疾病编码技术的指导用书很少,能够指导具体实际工作的资料更是凤毛麟角[6]。某省ICD继续教育培训指导用书也只是单纯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一卷、第三卷,《手术和操作分类(ICD-9-CM-3)》的工具书,缺乏技术指导性教材。

3.3专业指导教师的匮乏

现阶段,省病案专业委员会和省病案质控中心每年举办的ICD继续教育专题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编码人员,尤其是新进编码人员和基层编码工作人员,由于ICD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的培训指导老师目前是从省级大型综合三级医院的病案管理科中专职从事疾病编码工作的人员中抽取的。指导老师的帅选条件包括参加过部级系统性国际疾病分类专项培训、专职从事疾病编码工作10年以上、职称在中级及以上、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等。我们的指导老师,是从实际编码工作中锻炼出来的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学历、职称等有所欠缺。同时各位指导老师只是兼职从事每年一次的培训授课,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对ICD教育的投入不足,授课有时缺乏系统性。

3.4缺乏教学反馈评价机制

教学反馈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的重要途径。自省病案质控中心成立以来,2017年开始举办某省第一届ICD继续教育培训,目前截止2020年11月底,共举办4次,但每次开展的ICD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教学反馈评价机制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某省ICD培训教育的质量。3.5培训课程缺乏层次性目前,某省的ICD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零基础的编码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的仅是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培训,随着DRG-PPS逐步开展和DIP的试点,对疾病编码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可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ICD提高班之类的培训。

4进一步做好某省国际疾病分类培训教育的建议

4.1推进培训教育渠道多样化

提高某省编码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议省教委可在全省范围内的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病案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尤其是国际疾病分类。与此同时省病案专业委员会和质控中心逐步探索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ICD继续教育,以解决实际在职人员参加培训机会少的问题,如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ICD精品课程,分享到各地市级病案质控中心,可由市级病案质控中心利用组织对当地编码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这样即节省了办培训班的人财物力,也方便学员就地学习,且灵活性强。对于在职人员,自学是一种非常经济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病案管理人员,尤其是编码人员应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增强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国内有学者也提出自学是我们病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该学者还提出,对于自学人员,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可以定期组织参加考试,考试通过人员颁发自学合格证书[10],以推动ICD培训教育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

4.2着力完善ICD培训教材

教材是学员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便于学员预习、复习,帮助学员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病案信息管理方面有刘爱民等编著的“十一五”高等学校教材《病案信息学》、《医院管理-病案管理分册》等,作为其基础理论教学用书[11]。而关于国际疾病分类的教学用书除了翻译过来的ICD-10和ICD-9-CM-3工具书,涉及到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的也存在于《病案信息学》、《医院管理-病案管理分册》这两本教材中的某个章节。国际疾病分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其强的实践性,注定其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例来理解国际疾病分类相关知识,国内有学者就提议应编写《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实践技术—案例版》,作为教学人员和编码人员指导用书[6]。省病案质控中心和病案专业委员会,作为全省病案专业相关工作的指导性单位,有责任集全省力量,着力完善ICD继续教育标准教材,不断完善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保证ICD培训的规范化。

4.3引进高学历人才以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和DIP、临床路径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等,其数据来源都是住院病案首页,因此医院领导对病案专业的重视度都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对病案人员的招聘数量增加、学历要求提高,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增加。这些新招聘的、高学历的、专业对口的编码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可有针对性选拔培养一批青年教师。

4.4探索建立ICD培训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机制

良好的学习反馈与控制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开展学员甚至是用人单位的效果评价,则是保障ICD培训教育的效果,促进ICD培训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机制。过去我们ICD培训教育中,因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学员反馈机制,在稳步做好ICD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首先应制定ICD教学反馈指标,评价指标尽量量化;再根据指标设计ICD教学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最后,培训后可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员,甚至是学员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以更好促进ICD培训教育的发展。

4.5探索建立不同需求下的ICD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