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在世

人生在世

人生在世范文第1篇

日灿灿,月朗朗,乾坤大好任君闯;

田郁郁,屋敞敞,美好生活来畅想;

夫妻睦,子女欢,老人康健笑开颜;

金不买,银不换,不能买卖是情感;

人生在世范文第2篇

人生在世,当然尊严是第一位的。正可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想走好人生之路,就必须树立起自尊。

人生在世,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何必呢?想当年,构建为夫差端屎端尿,受尽了侮辱,不也成就了后来的霸业吗?韩信曾忍受过胯下之辱,不也做成了大将军吗?

人生在世,不能忘记两个字——“感恩”。仍以韩信为例,因为一位老婆婆养活了他,后来赐予她千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人生在世,只有三万余天,难怪孔圣人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慨。的确,时间过得太快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目标,有方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跌倒了,再站起来就是胜利!“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人生在世范文第3篇

都说做人难,不仅是做一个成功的人难,就是做一个平庸甚至失败的人也难。生也难,死也难,欲死还生就更难。从小懵懂,糊涂一世,至死也未必明白如何做人。如今幡然醒悟,总结出一套生存之道——做人七术。虽然为时已晚,但总算是明白了一回。曾经有鬼谷子传授阴符七术,使苏秦得以六国拜相合纵天下,也有越王勾践采用文种七术,遂得以兴越灭吴称雄一时。本文总结的做人七术是:技术、心术、权术、霸术、王术、仁术和无术。这七术分别代表做人的七层境界,依次是:一、高人级(技术)二、能人级(心术)三、大人级(权术)四、强人级(霸术)五、伟人级(王术)六、圣人级(仁术)七、神人级(无术)。每个人都可以据此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真实地位,因此而真正明白那个“如何”。

一、高人级(技术)

所谓技术,就是现在俗称的“有才”。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掌握一门才艺是立足根本。才艺无非文武两种,工农兵掌握工艺、农艺、武艺,士人掌握琴棋书画,艺人掌握说拉弹唱。即便是伶牙俐齿,也可称为口才。总之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门绝活。一招鲜吃遍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有个好爸爸好妈妈的,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高富帅白富美。唯有自己掌握一门才艺最为靠谱。每个人至少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人,不管是职业技能还是业余爱好,只要杰出到高人的境界,就算是获得第一层次的生存资格了。这个世界上的全部人口,除了百分之十有幸成为寄生虫之外,另外的百分之九十要依靠做人七术获得生存资格。其中百分之六十基本是活在这第一层次的。古人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层次就是劳力者,既包括有正当职业者,也包括自由职业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高人,意味着自己已经脱离平庸凡俗之辈,真正是以人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一个人最大的失败,不是贫穷落魄无名失意,而是在临死之前回想自己,没有一门可堪夸耀的才艺。即使是家财万贯,富贵盈门也不足自豪骄傲。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刻苦钻研掌握一门才艺。古人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所谓成功失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而且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得了的。不要太多顾虑这门才艺是否有价值,是否会成功,是否会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简而言之,就是不要有太多的功利虚荣之心。只管去做,做到极致。只要做到极致成为高人,任何才艺都有发挥的机会。

俗话说“艺(技)不压身”,理论上一个人的才艺越多越好,但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与其各个方面都会一点,不如一枝独秀更为可取。只要有一门独门绝技,胜过万金油似的通才。说起来什么都会,做起来一样不精。这样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除非往上再发展。

二、能人级(心术)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有才的人并不成功,甚至非常倒霉失败,比一般平庸凡俗之辈还活得悲惨,为什么呢?《水浒传》里的林冲等人,本事不可谓不高,家族不可谓不显赫,人也长的一表非俗,可是为什么被逼上梁山?有人说林冲是人强命不强,其实何止是林冲一人?除了社会时代原因之外,不懂心术不会做人也是很关键的原因。人们口头上称谓某人为“能人”,大多不是因为其本领高强,而是说其人会做人会来事。通常所说的做人难,也就是指这个方面比较欠缺。中国民间流传“做人十要”: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这个口诀,也主要是指如何混世为人的技巧。关于这方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掌握做人的心术,并非只是心理学那么简单。一个人除了才艺之外,还要有与人交往的本领。没有才艺的人却很会做人,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混个人模狗样,甚至比那些高人混的还好。有些才艺甚至才艺很高,加上会做人能来事,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根据良心好坏,这些能人可以是非常有能力的大好人,也可以是十分伪诈的奸雄小人。历史上的大奸臣如秦侩、魏忠贤、和珅、屠岸贾、费无忌等人,就是心术不正的能人。很多正直善良的人屡屡被奸臣损友陷害,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做人的心术,吃了一辈子的亏。特别是很多人爱标榜自己是君子,决不搞阴谋诡计这一套。殊不知小人奸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屡屡得手。君子不要囿于所谓的原则和面子,以君子对君子可以,对小人则必须小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运用一点技巧知识,与领导同事亲人朋友搞好关系,善于与各类客户关系打交道,尽量避免给小人创造机会,不能算是心术不正,相反却是人生发展及自我保护必要的。因此,人们不要忌讳谈论心术,而且还要大力提高自己的心术本领,不要给小人留下钻空子的缝隙。掌握做人的心术,就可以“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成就更顺畅更辉煌。改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情商,端正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意志,增进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教训,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方面的功课很多。不少人过着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日子,随性而为不图自省,以为人生可以无限自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这样的人生没有不失败的,即使不失败也是侥幸。

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并非只是一心钻研做人的心术,而是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拥有大的目标追求,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即使在做人心术上有所欠缺,也是可以有所成就的。仅仅醉心于琢磨心术的人,不是真小人就是伪君子。因此,了解掌握做人心术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一味使奸耍滑。

三、大人级(权术)

大人就是做官,掌握权术就是掌握御人之术。在任何一个群体内,总有一些人要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明君还是昏君,英主还是庸主,取决于是否懂得领导和管理。有些人天生就是领袖,有些人则勉为其难。有些人不想当官却鬼使神差成了领导,有些人权欲熏心却没有机会和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不仅仅要依靠自己某些才艺方面的专长,以此来镇住他人得以服众,也要掌握一些做人的心术。大多技术型领导一定要是行内高手,而行政型领导多靠手腕心计。以德服人还是以理、礼、利、力服人,体现出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德服人最高,以理服人次之,以利服人又次之,最差就是以力服人。也可以丽服人,就是善于作秀给人看;以礼服人,就是给人面子满足虚荣心;以离服人,就是挑拨离间,利用下属不和内斗的矛盾分而治之;以例服人,就是树立榜样以示奖惩。还可以历服人,借助某人某事的经历教训启发开导;以吏服人,就是借他人之手间接驾驭;以里服人,就是自己要以诚待人,对人真心实意;以立服人,就是建功立业,用成绩说话;以厉服人,就是依靠严刑酷法强化纪律;以励服人,就是多多鼓励奖赏;以栗(李/梨/荔)服人,就是采用诱惑手法许愿悬赏。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知识智慧很多,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学不完,一辈子也学不会,而有些人从来不需要读书学习,这种本领可能是有些天生成分。但多学习总是有益的。德、理、利、力、丽、礼、离、例、历、吏、里、立、厉、励、栗(李/梨/荔),就这十八个字就够学一辈子的了。

真正要做到以德服人,根本上还是要依靠领导者或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成功管好别人,先成功管好自己,这是掌握权术的最基本法则。一个对自己放纵率性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领导。对善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抱以敬意和尊重。如果一个人不仅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还能够把自己或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其他个人或团体,那就升至更高的一个层次了。

四、强人级(霸术)

强人不只是土匪强盗或者侵略者,而是指能够在某个领域超越挤压消灭竞争对手。无论是战场、商场、职场、市场,还是官场、赛场、广场、考场,甚至坟场、气场、操场、人场都要面临竞争。霸术就是竞争超越制胜之术,其与王术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最终目的是彻底消灭对手。而王术则讲究统和兼并,也就是把化敌为友,最终把敌对一方融入自身体内。因此霸术的关键词是竞争、战胜、消灭,而王术的关键词是和谐、融合、包容。霸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王术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历史上伯霸之道多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譬如秦朝、元朝。而帝王之道则经久不衰,光耀万代,如周朝八百年。每个强人都希望自己是终极强者,无人能敌。因此研究掌握霸术也很重要。但是霸术绝不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霸术是建立在前面所说的技术、心术、权术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凭空就能称王称霸。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从技术、心术、权术逐级修炼,才有可能达成目标。霸术的基本形态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因此只要达成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兵不厌诈,善施诡道,胜利就是一切。无需考虑道德仁义原则,只要不会造成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即可。霸术的最高准则就是利,而王术的最高准则是义。商人无利不起早,志士有义行天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及历朝各代兵书商法,都是讲的如何竞争制胜。这方面的学问也是无穷无尽的。霸术并非只是以力制敌,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强人不一定都是五大三粗,膀肥腰圆,只要善于动脑子耍手腕也可称霸一方,得利一时。

称霸称王最简单的途径是掌握控制资源,这是王霸之道的最高境界。只要掌握控制了关键资源,就会处于十分主动有利的地位。当今世界,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是其智力资源牢牢在握。由此延伸出政治优势,军事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等等。一个人如果没有天分奇才,又不肯刻苦努力,那就想方设法占据某种关键资源。比如与领导客户建立特殊关系,掌握竞争对手的隐私秘密,把持某种物资机会的分配权力,创造某种独一无二的优势等等。为了掌握控制资源,技术、心术、权术就都可以派上用场,大有用武之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人生胜算指数高低,与其天赐资源优劣多寡,以及掌握控制及再生创造的能力成正比。所以每个人应时时梳理一下资源情况,及时调整人生轨迹。

五、伟人级(王术)

并非只有大人物才能成为伟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成为伟人的基因,差别只在大小多少而已。前面说过,只要善于包容、融合、和谐,将竞争对手或死敌化为己友,就是一个真正的伟人了。王术就是学会如何消融化解矛盾,化敌为友,在包容融合中发展壮大自己,尽量以非敌对手段消除化解敌意和对手。当然,王术不是一味的忍让退缩,有时候是建立在霸术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实力的和平是靠不住的。王术不是做老好人,与无原则地牺牲退让毫无关系。有道是: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是一种妥协的临时的策略。而王术则是完全彻底地把对手和敌人消灭了。这种消灭,区别于霸术实体上肉体上消灭,而是将其从概念上消灭——因为这个对手敌人已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了。王术是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才能奏效,即让对手感到不被融合就被消灭(不一定亲自动手)的情形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才能被和谐。当王者化敌为友之后,原来对手敌人的资源也就成为自己的资源,因此实力就会更强大无比。只有愚蠢之极的人才会一味追求斗争、战胜、消灭,不知道善于化解、吸收、包容对手敌人的力量。作为普通人,也可以善于运用王术为自己营造成功,即使是暂时的小范围的也有好处。王术不仅仅是心胸道德问题,也是一种大的战略技巧。

王术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还是得,但与霸术不同的是,王术不仅要得利,还要得义,也就是德。王术可以舍小利得大利,或者义利兼得,但绝不会舍身取义,牺牲实际利益而成全大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或为仁义道德而献身的人,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仁术了。

六、圣人级(仁术)

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信仰信念道义做出牺牲的时候,就已经具备成为圣人的条件了。圣人并不遥远,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基因里,只要时机条件具备,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当一个人运用自己所掌握具备的任何技能舍身取义牺牲自我的时候,所有的技能都可称之为仁术。仁术的基本定义就是:一是牺牲自我的实际利益;二是为了崇高大义的目的。三是不存在任何既定的形式。无谓的牺牲不是仁术,而是愚蠢。为了崇高大义而得,也不是仁术而是王术。圣人可以是很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墨子、释迦摩尼,基督,也可以是雷锋、焦裕禄等普通人物。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本领为社会正义事业服务,就是仁术。所以仁术就在于其目的的高尚,不在乎具体形式。佛家说世上处处有慈悲,世间众生万物,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处处皆有慈悲。每个人的人性里也包含着佛性和兽性两面。人人皆可成佛,差别只在一念之间。

七、神人级(无术)

孔子说人生最高境界是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简直就是神人了。做人达到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讲究任何才艺形式,一切自由自在任意驰骋。思想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灵魂是自由的,意境是自由的,情感是自由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不同于既往的率性随意,而是自然而然地符合规律准则,也即“不逾矩”。因为一切的规律准则都已经化入人的身心骨髓,不需要刻意留心了。就像学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开始需要学习各种规则技巧。尽管竭力遵守,还是免不了摔倒呛水。等到熟练的时候,一切都自然顺畅,早已不知道什么规则技巧了。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这种无术的境界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可能在这件事上可以达到,其他事上却做不到;这个时间可以达到,其他时间却做不到。因此修炼是长期的,每日每时的。

无术的最高境界是创新,或者说创新是做人七术皇冠上的明珠。创新既是对所有上述七术的继承,又是对上述七术的突破。善于创新的人是人生之最高层次。创新是人人可为之事,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范文第4篇

Issue Date: No. 69, 15/11/2011

Title: 在他人的世界里醉生梦死

Section: 5小资对话Chic! Interview

Author: 薛佳凝

Starting Page: 44

Page range:44,45,46,47,48,49,50,51

在他人的世界里醉生梦死

――专访知名影视剧女演员薛佳凝

摄影/任春吉;化妆/刘禹辛;场地/我们映像摄影工作室

采访手记:

在舞台毕业大戏《家》中主演悲情人物“鸣凤”让她真正学会了表演,在热门电视剧《粉红女郎》中主演喜剧角色“哈妹”让她一炮而红, 十几年来,在一次次背离自我、投身角色的过程中,她早已习惯娴熟的演绎各种各样的人生。如今,无论是《弹孔》中坚毅勇敢的春苗,还是《大时代》中温柔婉约的王清越,亦或是《西南绝杀》中像男人一样的女土匪头子,她都可以游刃有余,演出薛佳凝的味道……

“哈妹”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

――专访知名影视剧女演员薛佳凝

摄影/任春吉;化妆/刘禹辛;场地/我们映像摄影工作室

小资CHIC:我们都是从《粉红女郎》里面的哈妹开始了解薛佳凝的,哈妹是个叛逆、善变的女孩子,现实生活中的你和她像吗?为什么会选中你演这个角色?

薛佳凝:不像,哈妹和我差的特别远。当时选我可能是因为我性格中也有开朗的一面,形象上可能也比较符合导演的设想吧,所以就演了。其实我最近几年的片子都挺不一样的,我不演哈妹那种类型的角色已经很久很久了,前两年演《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是我最后一次演这种角色,看这个剧本的时候特别喜欢,我就跟导演商量,一定要把这个角色“拔”的大一点,和我本人差别远一点,算是我最后一次演喜剧的角色了。

小资CHIC:你塑造过那么多角色,有哪些是你本色出演的?

薛佳凝:我觉得每个角色都和我本人有背离,但是也都和我的性格有相近之处,我都是尽量把角色拉近自己,然后再去感受角色。我最近在播的戏有和郭涛一起演的《弹孔》,还有马上要播的和段奕宏一起演的《大时代》,这两个都是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是战地女军医,一个是贤妻良母,《大时代》里的这个角色用导演的话来说:是这部戏里的白色,是底色,是很善良很传统,内心又很坚强的一个女性。这些角色都和我有相似之处,但是又都不一样。

小资CHIC:你自己最想要尝试什么样的角色?

薛佳凝:我以前演的“哈妹”给大家的印象很深刻,那个时候我经常会想,演员就是应该挑战不同的角色,尽量演和自己反差大的角色来磨练演技,所以我还曾经在《你一定要幸福》里面演过神经病这种角色。可是现在我不大会刻意去挑哪一类角色,我会看剧本,看这个角色写得好不好,看我能不能完成,我会更注重戏的内容。

小资CHIC:你最近在拍什么戏?

薛佳凝:刚刚拍完一部戏叫《西南绝杀》,也叫《黎明绝杀》,讲的是刚解放的时候大西南剿匪的故事。我演的是一个土匪头,呵呵。她是一个男人堆里的女人,她不女人,或者说是一个英气的女人。

小资CHIC:你觉得在演戏中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薛佳凝:演员是这样一个职业,即使你很努力的去做,你做了一百分,观众可能只看到一分,而你做了一千分,也许观众看到的只是十分。对演员来讲并没有什么真正难克服的事情,所有事情我们都只能慢慢克服,比如我以前不会骑自行车,却在拍戏的时候两个小时就学会了;我以前也不会游泳,拍戏也学会了;我以前害怕烟火爆竹、不会打枪,但是拍完《弹孔》已经会打双枪了。如果是困难,我相信都是可以克服的。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保持演员的状态,怎样在不同时期演好不同的角色,比如我在《粉红女郎》时期,就专门演那种精灵古怪的女生,后来慢慢成熟了,就开始演小女人、大女人,演适合我年龄阶段的角色,为了保持状态,我在演戏之余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健身、练瑜伽、学习各种东西为每一部戏做准备,能够持之以恒才是最难的。

感情要像一杯茶:不浓不淡刚刚好

――专访知名影视剧女演员薛佳凝

摄影/任春吉;化妆/刘禹辛;场地/我们映像摄影工作室

小资CHIC:在接下一部戏以后,你一般会提前多长时间走进这个角色去体验?

薛佳凝:如果这个角色离我挺远的,我会提前去做很多事情,像演《大时代》之前一段时间,我就去找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衣服来穿,找感觉。我演的王清越是很淡的感觉,但是又不能淡的什么都没有,要有自己的个性,她是平平淡淡的人,但不是普通的人,她有她独特的气质。我很早就开始找这个人物的感觉。而《弹孔》里面的春苗,我是很匆忙的接到这个角色的,所以就在戏里慢慢去感觉这个人物,和男生一起在战火里摸爬滚打找感觉。也有一些角色是驾轻就熟的,就不用特别去找感觉了。

小资CHIC:你出戏快吗?

薛佳凝:我是一个入戏特别快的人,在现场瞬间就能入戏。但是出戏倒不是快慢的问题,人家常说演员会沉浸在一个自己演过的角色里出不来,我倒不是这样的,但是演过的角色会给我影响,我演过不同的人会让我的感受更丰富,这对我以后扮演别的角色会有影响。

小资CHIC:听说导演评价你是“赶鸭子上架”型的演员,越是逼你你的戏越演得好是吗?

薛佳凝:那是《粉红女郎》的导演武宗德说的。那时候我年纪小,他越是说我我越是想做好给他看,现在不是了,我现在真的不需要“赶鸭子上架”,呵呵。一般都会在演之前就自己找到感觉。

小资CHIC:你在戏里演过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那么你个人最喜欢、最向往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薛佳凝:我们在戏里,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都演过,都经历过,而在生活里,我期望感情可以像一杯茶,不淡不浓,刚刚好,彼此了解,感觉舒服就好了。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真的是需要理解和了解的。我最向往的就是我爸爸妈妈那种感情,一辈子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小资CHIC:那你会特意界定另一半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吗?

薛佳凝:我不会特意界定,感情是需要缘分的,如果可以界定,就不是真的感情了。

小资CHIC:最近很多艺人的感情事件占据了娱乐新闻,比如沸沸扬扬的“锋芝恋”,让很多网友高呼不相信爱情了,你觉得在爱情中,两个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是最长久的?

薛佳凝:这个要两个人才有资格说吧,呵呵,比如我的好朋友陆毅和鲍蕾,他们的爱情就挺长久的。

小资CHIC:我们看了你的博客觉得你挺有文学天赋的,在学校里也经常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些是你喜欢的事情吗?

薛佳凝:讲故事是我喜欢的事情,演员就是讲故事,讲述不同的人生,这个职业做的就是我喜欢的事情。

小资CHIC:你在拍片的过程中会不会跟导游要求改剧本?

薛佳凝:我特别尊重创作团队的意见,但是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必须要赋予这个角色我个人的魅力,我们的每个角色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据说好演员可以把一个不好的剧本演成好的,把一个好的剧本演成更好的,我觉得不光是好演员,是演员就该这样。

享受一个人的空间也是因为没办法

――专访知名影视剧女演员薛佳凝

摄影/任春吉;化妆/刘禹辛;场地/我们映像摄影工作室

小资CHIC:你是一个特别有计划的人吗?会为自己制定一些阶段性目标吗?

薛佳凝:我不是一个有目标的人,我都是走一步做一步的。因为演员是被动的,就算定了目标也是假的,在演戏方面我也相信机缘,该走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你所能做的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资CHIC:听说你从小就经常做主持人、唱歌、演戏,是个文艺骨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坚定了做职业演员的目标的?

薛佳凝:我进上戏也是因为机缘巧合,随便去考没想到就要我了。刚开始我不是特别喜欢戏剧学院,大二开始个人小品创作的时候我才开始慢慢喜欢演戏,觉得自己选了一个对的行业,很开心。

小资CHIC:在合作过的男演员中觉得和谁合作最默契?现实生活里你喜欢哪个类型的男生?

薛佳凝:去年合作的男演员都挺默契的,比如段奕宏、郭涛、杜淳,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方式都不同,但是都挺默契的。现实生活里,如果能把他们三个的特点放在一起挺好的,呵呵,各有千秋。

小资CHIC:在这么多年的表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有压力、坚持不下去的情况?

薛佳凝:这个行业压力肯定是有的,也真的是需要自己去调节的。快乐是一种感觉,不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对于工作我们只能尽力去做,但是一个人幸福与否,并不是工作决定的。压力很大的时候就安慰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工作而已。运动也是一个解压的好方法,有的人还会通过吃、购物来解压,但是我认为最关键是内在的方式,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小资CHIC:如果列一个快乐的方程式,你会列出哪些必要的元素?

薛佳凝:好的心态,加好的身边人(包括亲人、朋友和伴侣),再加上自由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当然自己也要有保护身边人的能力,比如能赚钱,能照顾身边的人。

小资CHIC:出了工作之外,你最大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薛佳凝:我是一个挺宅的人,也是一个挺独立的人,我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可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上帽子让别人看不出来我,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小资CHIC:你是不是非常享受一个人的感觉?

薛佳凝:也不是享受,但是我现在工作真的特别忙,一年可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休息,每个地方都没法呆足一个月,一年有十个月都是在剧组里的,所以我会比较享受一个人的空间,也是没办法,呵呵。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

――专访知名影视剧女演员薛佳凝

摄影/任春吉;化妆/刘禹辛;场地/我们映像摄影工作室

小资CHIC: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个?

薛佳凝:我工作在北京,生活在上海,这两个城市我都非常喜欢。因为我是北方人,而我妈妈是上海人,我也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所以南北我都很习惯,我身上同时具备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特点。除了这两个我最熟悉的城市之外,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比如杭州、云南。

小资CHIC:休息的时候想去哪里旅游?

薛佳凝:很多地方我想去,但是我害怕一个人旅行,虽然我喜欢一个人,但是旅行还是要约几个好朋友。目前我比较想去柬埔寨。欧洲那些地方比较适合度假,但是我觉得趁着年轻应该走走贫困的地方。国内也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像四川的很多地方都很值得去看。

小资CHIC:你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平时经常赶通告,上妆卸妆,有什么护肤的窍门吗?

薛佳凝:生活是最重要的,就像你们杂志也叫做“品味”和“格调”,有品位、有格调的人绝不会丧失生活,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节奏太快了就偶尔放慢,要随时保持乐观,心态好了皮肤也会好的,呵呵。如果说到护肤的小妙招,我就是特别爱喝水,每天早上喝一大杯蜂蜜水。我爱吃水果,最爱吃番茄,我不大喜欢吃热带水果,我喜欢吃那些最普通的应季水果,比如西瓜、桃子、苹果之类的。我比较相信中医。最关键还是心态,心态好了,身体所有一切才是“通”的,脑子才是清楚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我压力大的时候会去做按摩、做运动,会让肌肉放松,内在的保养比外在的保养重要。还有一个妙招就是,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化妆水拍在脸上,那样没有用,要用化妆棉或面膜纸浸了化妆水敷在脸上,每天敷三分钟,保湿效果非常好。

小资CHIC:我听你说话,感觉你是一个很小资的人,你觉得自己是吗?

薛佳凝:我是小资,你看我喜欢的:张爱玲、林徽因……呵呵,都是小资的人。但是我应该不是那种矫情得让人腻歪的小资。

小资CHIC:听说你还经常写诗和散文,是定期会有作品吗?

薛佳凝:我这些都是随性写的,工作上我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但生活里我特别随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

小资CHIC:你是一个既懂生活又会工作的人。

薛佳凝:呵呵,其实现在的我和几年前的我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朋友看了我最近演的《弹孔》,都说我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这些变化和我的行业有关系,演员就是在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生,了解了之后会让我们有更大的理解力和宽容度。演戏就是在他人的世界里醉生梦死。

人生在世范文第5篇

学生课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不仅夹带着各地基础教育系统发展中对学生作业和学习任务的规范性假设及习惯性实践,也渗透着不同群体(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公众与政府)及其中的更细化分群对学生课业之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取向冲突,还隐含着未能通过目前的研究对学生课业增或减,以及如何布置学生课业提供有说服力的一致研究结论所产生的证据疑惑。而这一切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急速社会发展与分层的脉络下,就更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这一本土议题有了深入与更新研究的必要。因此本文从研究取向与架构的理解基础出发,提出从真实世界出发,面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真实冲突与矛盾,在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之间寻求大型的研究数据支持;试图呈现时间、课业特征、情绪压力、经济支出所汇聚的不同群体感受的总体性课业负担;最后提出从童年社会学角度将学生课业负担转化为对学生工作量这一中性概念与促进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投入为理念的学生课业政策与研究。

一、重新理解课业负担与减负政策的必要性:从真实世界出发

1.必要性之一:理解问题的持续性

虽然有关课业负担的现有研究也不少,但是为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持续成为国家领导人、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家庭、学校、学生与家长们永不衰落的关注热点?为何政策的“减负目标”像西西弗斯推的那块石头一样虽然月月年年不断推进,但却不能彻底永久而一劳永逸地达成“减负”目标?这一现象与政策怪圈的持续性存在值得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理解架构重新正视。

2.必要性之二:真实世界中的理解

在目前讨论中,“课业负担”的主体、问题界定、不同利益相关者未有一致的看法。这种讨论掩盖了背后纷杂的不同界定,甚至是相冲突的看法与价值取向。譬如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减负”,但可能部分家长与老师甚至学生自己则希望增加课业要求,巩固学习成效。虽然在很多媒体评论中,这些家长与老师的做法被视为破坏“减负”政策成功的“问题”,需要被禁止或者清除。但是这部分真实的需求与做法却在现实中不以其他人意志为转移的顽固存在着,无法挥之而去,或者被期望着消失。这种被批判的“真实”的存在就不断提醒研究者关注这种像地心引力一样将西西弗斯的石头夜夜从山上拉回山下的力量。这也提醒研究者在研究甫初不应该从完美的理想开始设想,亦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正视这种“拖后腿”的阻力,调整问题的理解视域,使之符合现实之真实情况,哪怕这种“真实”是多么让人沮丧。具体而言,对于课业负担与减负政策的研究必须不能回避那些顽固的“不减负”甚至是“增负”的意图与行动。最终不是通过“消灭”之来解决问题,而可能是转换理解的框架,将不同的取向与价值纳入一个更积极而有效的政策目标框架中。

因此本文将从理解的进路,将“真实世界”的“客观真实性”作为不可逃避的脉络,试图为拆解这个现象与实施困境提供基础性理解,然后从时间与学生工作量角度提出具体的理解框架,最后从学生学习投入的概念转化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与政策提供新的参考意见。

二、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与减负政策:既是现象又是议题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直背负着以负面消极沉重的“负担”之命名。长期以来也被当作一个教育与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与纠正。但“课业负担”的实质是什么?虽然有不少文献从时间、课业量、责任、承受的心理负担等方面试图定义“课业负担”,但是还可以从现象与本质,问题与议题角度对目前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与减负政策尝试着提供一个更抽象的理解。

1.作为现象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多方主观感知构造的现象

作为研究学生课业的资深先驱研究者,Cooper最近将“课业”定义为“由学校老师布置的、需要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工作”。这里学生的课业是指由两个条件限定的“工作”,一是由学校老师布置,二是在非教学时间。这个定义本身不暗含任何对此工作的量与影响的评价,是一个中性词。

但是“课业负担”是一个在中国教育语境下所使用的用语,包涵内容更广泛,带有很强的政策判定意涵与被负面化的倾向。首先,课业负担除了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外,还包括课堂学习方式变化造成的课程难度、频繁考试、社会上各种评奖活动、甚至是领导部门向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升学指标以及学校与家长给学生要求的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家教、额外练习等活动。课业负担被当作责任与义务,通常带来压力,是负面的表达。因此课业负担这个名词概念本身就混合了相对客观的“工作任务”/“课业”与相对主观的“负担”感受,这其中并未将客观可度量的独立于个人“观感”之外的时间与工作量与个人观感分开。

学生负担是客观还是主观现象,抑或主客观兼容之?根据康德对本体与现象的区别,课业负担并不是一个“物自身”,而是一种出现在人的意识中的东西或者经历,也就是现象。这种现象在胡塞尔看来是通过反思与思考,人们可以通过相对应的主观经历来意识到存在与出现;现象的一种重要特征就是作为一种对具体物、思想、安排、决定、希望等的意识与出现而存在的。

首先,课业负担可以是客观的时间与明确的作业量,如耗时多少时间与多少道题目。这些都是可以呈现与测量的没有争议的客观数字。但是现在课业负担虽然清楚指出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但并没有清楚不同年龄阶段、学业阶段的学生是否应该或者可以有不同的课业负担。客观的数字下缺乏更细致的年龄段与学习阶段甚至不同能力学生之间的区别。

其次,负担是个体主观感受还是可以通过特定生理或者心理指标测定的标准化指标表示?负担对于不同学习习惯、不同能力基础、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取向的学生而言,可能在面对同一份功课要求,会有完全不同的负担感受。同样在不同学习阶段或者转折期(譬如初一或者高一,初三或者高三,学期开始与学期考试前),学生的负担感受也可能不同。这种因人因时而异的个别“主观性”如何汇聚成为不同规模群体的整体性课业负担?或者说如何理解一个总体性的课业负担描述(数量指标或者质性总结)与个体独特的主观体验之关系?

再其次,中小学生虽然是课业负担的承受方,但学校老师与家长是课业的施给方,其他社会大众(包括课外补习机构)、媒体与政府行政机构则是关联观察方。中小学生所承担的“课业”可以是来自学校的老师对所教授科目、配合教学进度与考核安排而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不同类型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或者家长自愿/强迫/被强迫选择参与的校内外补习机构安排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是家长给学生安排的额外补充性学习任务。除了学生之外的其他各方基于各自的立场与取态在对“课业负担”程度的看法亦是构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一现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四,虽然课业负担看上去限定于与学习课程相关的任务安排,但现实中与学校课程不直接相关,与升学相关的辅导(如英语、奥数等)与才艺班活动容易被不加区分地当作“学生负担”的一部分,从而与课业负担相联系。另外,课业任务类型很广,可以是简单重复性、让学生容易厌倦的消耗时间的功课,也可以是复杂的消耗时间,但学生愿意付出的研究项目的功课。但从目前的评论与减负政策实践来看,这种减的目标主要针对教育行政机构可以影响的学校方面,从学校内部压缩、减少、改造任课教师通过校内课程布置的功课与学习任务,对家长所施加的学习任务与要求所造成的负担,除了喊话以外鲜有对策。

因此在重现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时,既要看到客观的时间、注意力与经济的投入,也要呈现不同群体的主观判断。这个现象是基于每个个体上升至有差异的群体所聚合的现象。

2.从个人烦恼到社会议题的“学生课业负担”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划分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议题”。

在中国的“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认识上,研究与政策中很少针对作为“个人困扰”的问题还是“公共议题”的“课业负担”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在不少研究与政策论述中,会夸大某个群体的“个人困扰”或者忽略另一个群体的需要,而对于这种困扰与议题背后被威胁的价值以及怎样的社会过程将这种个人困扰连接成为一个什么程度的公共议题却缺乏有实证依据的研究与建议。

在个人层面上,学生可能因为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家庭氛围、学业竞争目标、作业难度、某个阶段的身心状态等产生负担感,这种“负担”未必是以要“减少课业”来作为最终目标的。学生个体可能因为学业竞争或者学习动机反而希望增加作业与练习时间。然而在家长个体层面,可能父母亲各自由于教育水平、社会经历、对子女期望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对个别学生产生了课业期望,这可以是与学生的增减课业方向一致甚至相悖。那么在这层的人际交往中,彼此的“课业期望”与解决“负担”问题的方式就可能出现冲突,这种冲突在家庭内部也就造成了一种彼此对对方“所珍视的价值的威胁”。再上到学校教师层面,从班主任到不同任课老师,以及具体到该学生所擅长与不擅长的学习科目上,教师都可能因为学生特征、学生所处的年级、教师工作绩效评核取向以及其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产生与学生个体、家庭期望不一致或者更强化的课业指示与期望。Warton,Coutts与Xu的研究就特别指出学生在课业上的期望与感受和父母及其他成人的看法存在差异,却常常被研究者与成人所忽略。

而在超越个体与内心感受层面上,学生课业负担在公共舆论与政府政策导向上则全面走向了简单化的“减轻”“减少”的取向。这背后可以理解为:公众认为目前的学生课业状况已经威胁到了所珍视的学生合适学习任务与压力水平的认识。但这到底是一种政策论述(policy discourse)或者被主流化的某种意见,还是成为这个社会中真正的重要社会议题?目前能散见在不同地区小规模非长期的调研数据来呈现局部小众的样本情况,但是对于大面积、长期的“学生课业负担”却缺乏大型数据库来勾连这种“个人的困扰”与“公众议题”,为恰当而不是陷入执行困境与怪圈的“减负”政策提供有价值而扎实的实证基础。

除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感受以外,可以做家长与教师与社会大众的比较,这样更能够凸显出来这个貌似简单的作业量问题背后所代表的是不同群体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实际的价值冲突与撕裂。也代表了在目前这个社会,家长或者社会群体对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流动制度的紧张与在意程度。学生的学业压力或者负担不仅仅是学生个体个别所遭遇的个人问题,而是汇聚在这个个体身上的这个时代的传统与变革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教育制度对个人的影响、个别家庭的教育期望与教养过程、学校的教与学、同伴的比较压力等。

因此中国中小学生课业问题本质上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多元甚至相矛盾的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复杂教育现象。由不同人与不同群体的判断,有限知识与信息所构成,但又关乎与触动这个社会公众所认定的教育价值与公共价值。但就此课业基本情况与何以为负担的整体现象至今都未有一个全面清晰的实证呈现。由此非常有必要在一个清晰的概念架构下建立大型研究数据库,呈现中国中小学生课业以及负担的基本事实与描述,而不是陷于对个别个人或者少数群体的“个别困扰”的判断做出一个涉及整个社会基础公共价值的政策决定。

三、从课业负担的个体感受到整体现象呈现:建构时间/工作量、负担与投入的实证数据与指标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中国情境下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象与议论已经超越了在国际研究领域中所界定的“学生课业”,是学生学习时间、学习工作量、学习精力与情感投入以及压力感受的复杂函数方程,这背后折射了学生自己与其他群体对学生这种角色的工作期望、工作现状以及背后的期望冲突与集中的矛盾。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可以界定为多重主体以各种方式加诸学生的、为了更好完成学校课程而对学生产生的感受与判断的复杂结果。因此作者建议在从课业负担的个体感受到整体现象呈现中,既要对客观工作量与主观负担感受进行区分,又要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老师、家长、社会公众、政府)的压力感受进行分别呈现。

在具体的呈现内容上,以时间/工作量、压力和投入为重要的两个维度。

四、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课业负担超越了学生的个体困扰

从课业负担到学习质量、素质教育:越长的学习时间是否代表越高质量的学习或者更有成效的学习?虽然从研究证据来看,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之间是很弱的表现,但是在社会、教育者、媒体与很多家长心目中,不自觉地已经将在学校学习阶段的学龄儿童的玩当作了浪费时间,是学习成绩的敌人,玩与读书学习之间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完成课业成了儿童们童年的工作。

传统中国文化理念中对学习的迷思是“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示,即长时间的学习,而且这种长时间不只是量的标准,而是一种相对又绝对的标准。多长都不够,长时间或者勤是以不在其他任何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花时间即表示勤奋与苦。这种学习的经历在中国文化中就被默认为一种辛苦的苦旅,若是愉快而轻松的体验则与这种传统的通常理解相悖。因此学业负担的讨论背后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学习的情绪体验假设与表现与现代的素质和愉快教育的巨大张力。

正是素质教育的诉求与改革方向与既往的教育理念假设与未能细致辨识与思考的教育实践之间的冲突,所以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超越了中国学生的个体困扰,成了在教育改革脉络下这种素质教育要求对传统填鸭式学习的背离,老师家长教育行政者与社会大众群体对这种改革中所浮现的新旧理念与实践之争的冲突。这背后折射了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如何填满与安排学生时间的假设与理念。

因此在对整个学生课业负担现象的呈现中,除了学生层面的数据与看法,同样需要呈现社会公众、家长、教师、政府部门对这种“负担”的感受,通过比较之间的差异,更可以看到一部分的课业负担焦虑并非来自学生主体,而是整体社会成人在不同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假设下,对当前激烈教育竞争的反映。

五、从学生课业负担到学生投入的转变

学生课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完全“好”或者“坏”的事情。安排学生课业是一个历史存在的学校教育实践,也是逐渐为家长所接受的一种可以填充学生非上课时间而假定为可以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教育手段。除此以外,课业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这些都是传统所列举的为学生安排课业的目的与益处。但是这些目的与益处在今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与教育观看来,未能将学生的学习自、积极的学习投入与正向的学习体验置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