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美文阅读

经典美文阅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典美文阅读

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经典美文阅读 阅读意义 教学方式

经典美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经典美文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美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极大的益处,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磨炼学生的意志。但是,我国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这就导致经典美文阅读根本没有在教学中有效展开。如何才能让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让学生受益呢?笔者对经典美文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讨,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获取了更多知识。鉴于此,本文就经典美文阅读指导教学方式作了探讨:一要创造阅读环境;二要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三要传授阅读方法,加强实践演练。

一、经典美文阅读的意义

1.丰富阅读内容。

经典美文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是他们心血的凝聚,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几千年历史世界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艺术瑰宝。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思考,只有思考中的豁然开朗,并且这些启迪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美文,可以全面了解这些艺术瑰宝,受到这几千年来沉淀的智慧洗礼,增长见识,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加深对事物的思考,树立价值观。

2.巩固语文学习成果。

目前,小学教材里经典美文较少,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不断接触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经典美文至少每学期要阅读20余篇,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经典美文阅读训练。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通过大量的经典美文阅读,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有效培养语感。通过经典美文的阅读可以有效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把握各种手法的应用,提高协作能力。“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经典美文能提高文学能力,写出用词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加强经典美文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经典美文能传递真、善、美的东西,比如炽热深沉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对这些经典美文的阅读,能使心灵受到感染,激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经典美文的艺术形象,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提高审美感受力。经典美文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外,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经典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方式

1.营造阅读环境。

在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需要学生在课外加强阅读训练。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只有学生都处在阅读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生都能在图书馆方便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经典美文;接着开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同样的环境下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他们的思想才刚刚成形,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经典美文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性,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课外读物,这种读物与经典美文的阅读的效果不能相提并论。老师应该找到对策,采取措施吸引学生阅读经典美文。据研究,学生处于感性时期,影视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如果把那些拍成电影的经典美文拿出来让他们观赏,那么在后面的经典美文学习中,他们的兴趣就会提高。

3.教给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阅读节奏,某些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阅读。教师一定要先对阅读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熟悉经典美文的一些关联信息,如经典美文的作者、文章写作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对文章有大概了解,熟悉文章内容。其次,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气,并注意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及那些地方的阅读技巧,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考核,让学生进行朗读,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分组评比,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罚摘抄阅读文章,因为摘抄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也是增强阅读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阅读经典美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中,得到更多锻炼,获取更多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经典美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寻找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增强阅读效果,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峰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9.10.

[2]段克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温卡华.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

[4]宋玉华.文学鉴赏能力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典美文;诵读;分类;阅读;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经典美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都是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蕴藏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美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一、激发兴趣,培养诵读习惯,领略经典美文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在指导经典美文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使学生从诵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殿堂。在起步阶段可以循序渐进,抓住教育契机融入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因势利导开展活动。如让学生看一组图片去联想所学过的古诗文;利用课余游戏进行小竞赛——背诵学过的古诗;在课前准备时间进行小组背诵古诗文挑战赛;利用早午读时间进行古诗文唱和。为宣传普通话的,也可以在校内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为纪念节日,让学生朗读一些相关的古诗文等。在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当水到渠成时,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写大体整齐押韵的诗,并且要有合理大胆的想象,让人能从自己的描写中想象出一幅图画,引导其运用联想和想象,借助比喻、拟人和象征等手法,将一些枯燥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

二、对经典美文分类集中,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对经典美文分类集中就是将具有相关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以加深认识和提炼规律。在经典诵读教育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照不同的标准,把经典诗文丰富博杂的内容加以分类集中,使师生便于操作,从容有序、循序渐进地接受和消化所学知识。对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进行专题分类汇集,便于学生记忆和积累。如“诗中夕阳”、“诗中哲理”、“诗中山河”、“诗中风(云、雨、雪)”、“诗中树(花、草、鸟);散文名篇如《论语》、《孟子》中的至理名言等。这种做法具体明确,详细清晰,连类而及,妙语联珠,识记、理解和运用方便快捷,得心应手。用“分类集中”的方法强化经典诗文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能增加积累,进而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合时事和季节选择相关的经典美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和季节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主题进行研究和诵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具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且这样的诵读学生也很有兴趣。例如以季节为主题,春夏秋冬皆可研究,尤其是唐诗。春季可以安排诵读《春晓》、《江畔独步寻花》、《元日》、《咏柳》和《绝句》(迟日江山丽、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夏季可以安排的经典美文有《小池》和《晓出净慈寺》等。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对可诵读的经典美文进行分类,如从内容上来分,抒发爱国情怀的、山水田园类的、边塞诗词、乡情类的和友情类的,也可以进行人物主题的研究。主题研究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对事物和人物有较全面的了解。高年级的同学还可拓展眼界,去诵读跟主题有关的词和散文。

结合现阶段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如结合母亲节,可以诵读母爱的诗篇和美文;结合奥运专题,可以吟唱奥运主题歌词;结合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可以诵读爱国诗篇。这种将时事与经典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诵读不至于“空中楼阁”,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四、经典美文诵读可以陶冶情操,端正品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第3篇

鲍尔吉·原野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作者鲍尔吉?原野)

2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位置: ②恶行: 。

22.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3分)

23.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2分)

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 ) 句②—() 句③—( )

24.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4分)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25.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26.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21、①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②丑陋(恶劣)的行为(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22、谦卑是找问候语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3分,答出一点给1分)

23、①C②A③B(答对一项给1分)

24、①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②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各2分,凡大意相同的理解,均酌情给分)

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第4篇

笔者根据本校图书馆流通部提供的图书流通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大学生的主流阅读是好的,但从他们文学经典名著阅读的现状看,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这几年,在图书的流通过程中,考研类、计算机、外语类等书籍倍受青睐,而文学经典名著遭遇冷落,借阅率明显下降。从借阅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越来越突出,阅读基本上是走一条“教材+专业书+英语四六级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图书的读书之路,而文史类、哲学类、社会学类和心理学之类的人文书籍却很少有人问津。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把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当作找工作的“敲门砖”,认为“多考一个证将来就多一份保障,用人单位也会高看你一眼。”于是纷纷为各种过关证件在拼搏;有的追求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而留给自己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出现了对文学经典“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现象。校园里弥漫着对读书的迷茫和浮躁,阅读情况令人担忧。那些曾经以自己特有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辉煌了几个世纪的文学经典名著几乎被现代的大学生冷落。这种状况让人心痛,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

我们知道:经典文学作品体现了文学史上文学艺术的伟大成就,是一个民族、一个语种智慧的结晶。“经典是指那种能够穿越具体时代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普适性的文学文本。它体现了文学文本作为历史事件对当下生存主体在美学维度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了作为个体的文学文本对历史的穿越。表现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就是那些在该语境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权威性、神圣性、根本性、典范性的文学文本。”同时,“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

在如今读图时代,关注大学生的阅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如果他们远离经典,数典忘祖,只识微软神话,热衷于流行阅读、时尚阅读,导致平面阅读,这是很可怕的。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阅读它是与伟大灵魂不朽思想的交流,是与哲人对话、是找回精神的栖息地,可以涵养人文素养、丰富人生经验、充实精神世界,纯净辽阔心灵、饱满人之精神,呵护健康成长,守住经典这棵树。

二、打开的思路:文学经典名著――搭建新的阅读平台

1.高扬“书香校园” 的旗帜,构建理想阅读生态

(1)重塑校园书香环境:校园环境是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的外在因素。构建理想的阅读生态,从校园硬件设施的改善,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到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辟专用文学经典阅览室,让宽敞的大厅,舒适的桌椅,怡人的环境,开放的书架,精美众多的中外文学经典名著,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天堂。让书香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亲近文学经典,阅读文学经典,读好文学经典。“亮丽”自己的精神世界。

(2)深化校园读书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文学经典的阅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校园读书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文学经典阅读协会、征文竞赛等形式来推动校园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

设立“阅读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日”。依托中文系、学生处和图书馆等部门,成立“文学经典阅读读者协会”,设立“读书专项基金”,创办制度化精品化的“中外文学经典欣赏系列讲座”、开展“大学生与文学经典”征文、阅读演讲竞赛、阅读座谈会等活动;配合教学定期在读者中开展文学经典阅读计划,组织“文学经典小说联播大赛”、“最美的诗篇”、“读书交流会”、“新书介绍”、“评选经典阅读明星”等活动。点燃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激情。让书香在校园上空永远飘荡!?

2.点燃莘莘学子的阅读激情,走进阅读文本的美妙世界

(1)文本阅读

阅读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以安逸、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书。深度阅读文本。只有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精读经典的人,才能在阅读实践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加知识底蕴,丰富阅历,提升理解鉴赏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文学经典的阅读要“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 抓住一些细小的地方,深入读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它的乐趣和魅力。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媒体阅读

现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学生开设视频阅读课,看经典名片,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雷雨》、《茶花女》、《阿Q正传》、《威尼斯商人》、《飘》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冲击。

(3)教师导航

阅读经典,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导航。以文学的方式来把握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饱满的情绪来感动人,以生动的典型来震撼人,以动听的故事来充实学生们心中圣洁的草甸。开设经典名著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文学经典的研究性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使其在理解、分析、思考等方法论方面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培养踏实的学习作风和忍耐寂寞的毅力,最终获取蕴含智慧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求真、钻研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目光变得深邃;让生活变得充实。让学生对世界多一份诗意的把握,对生活多一份优雅、多一份温暖的情怀。

3.牵手当下著名作家,展开丰富多彩的对话

与作家建立密切关系,创造条件邀请文学界著名的作家来校做报告,畅谈文学经典,与读者面对面,增强情感的交流,谈阅读,论文学,拉近作家、老师、学生的距离,营造阅读氛围,推进阅读深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艺术水准、创作激情等,鼓励学生与作家对话,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经典美文阅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诵读 经典 涵养

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经典书籍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阅读经典更容易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让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从而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对孩子而言,或许经典书籍就是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重视学生阅读经典,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一、正确认识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目前的中小学生,常常认为古文晦涩难懂、枯燥无趣,从文言文课堂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然而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确实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必读书目,那些作品中不仅有生动的内容、鲜活的人物、真挚的情感,还有我们祖先的人生智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经典包括《三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诗经》等古代经典书目。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这些经典,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品味阅读这些先人留给我们的珍宝。而不是让这些经典永远的束之高阁,而应该让它们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汲取先民的智慧。

二、以古诗文为突破口,让阅读经典常态化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爱上古诗文,从而爱上经典书籍,我在班上采取了下列措施:

1.每日的语文课都有一个固定环节——“古诗文助我成长”。每节课的前5分钟,都用来安排学生诵读古诗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精神饱满,形成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

2.利用经典诗文同相关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课堂教学,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

3.在作文教学中,根据需求适当引入古诗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性、音乐性和韵律美,那灵巧的修辞、畅达的构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对学生的写作一定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长期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口诵心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其气质,让学生以爱读书而自豪,知道经典是最美的、最实用的,从而爱上阅读经典。自然,《三国演义》《世界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书籍会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读物。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阅读经典制度化

既然是经典,它就有固有的阅读难度,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不可强求一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具有适当难度的经典读物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用形象生动的指导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以具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设置悬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介绍……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三顾茅庐》,可以告诉学生故事在《三国演义》第几回,再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早》,可以推荐鲁迅先生的著作…… 在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像如何浏览、如何略读、如何精读等,教会学生做精彩摘录、写读书笔记等,并且要求学生勤于运用,引导学生到经典的海洋中去寻宝。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到了阅读经典的方法,在课外自由阅读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走进经典。对阅读经典还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形成制度,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还可以把阅读经典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学校要定期评选“校十佳博览之星”,让学生的阅读经典有目标、有动力。

总之,经典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精华与积淀,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阅读经典,将经典生活化、人性化,把经典当作“经典”品味,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品尝人生百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最终实现经典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党绪.“阅读经典 涵养人文”[J] 语文学习.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