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第1篇

**

观察对象

**

年龄

4

性别

观察时间

2019年4月16日

班级

小班

观察背景

**也属于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并且因为小时候妈妈没留心,被开水烫伤了左手,致使她和其他孩子有了些微不同。她和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家不爱动也不爱说话,**经常也只能和奶奶一起在家玩,较少到外面去玩。从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她十分渴望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起被约束天性。

观察实录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经常从一早开始就飘着蒙蒙细雨。为了避免让孩子们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一天的户外活动,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会儿。这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快吃午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一起交谈,有的在相互嬉戏,只有**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户边,透过玻璃窗向外凝神张望了好久,叫她也好像没听到。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边是小朋友一起玩的跷跷板。下午幼儿离园了,送小朋友去出门时,我发此刻**一声不吭,一脸的倔犟,最后是奶奶拉着走了。

教育措施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察法;幼儿园;体育活动;亲社会发展

一、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优点

幼儿园户外活动评价是指多途径收集记录评价信息的方法,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又便于操作的当属观察法。观察法可以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事件总结从而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还可以运用观察法对幼儿个体行为表现及教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评价的幼儿发展。

二、运用观察法详细记录评价户外体育活动

我园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观察他们的情绪状况、兴趣爱好、认知和经验水平,从使用操作材料的情况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表现以及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个体的自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延伸。

1.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

2.分析记录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的有效性

表1-1教师们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结合周围的场地环境(根据我园地理环境进行划分的攀爬、角色区、综合建构区、沙水池区、车类区等五大区域)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2]游戏的来源或幼儿的生成既是该活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主题课程》或者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前者是依托教材与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生成或者是延伸。观察记录中的操作以及语言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实事求是的记录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叙事性描述重点在于记录在体育活动中发生问题之后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选择合作分享谦让、守规则等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对活动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次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整策略。

三、运用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幼儿的亲社会发展

在幼儿观察记录表上我们为你会发现幼儿在沟通、合作、安慰、轮流的行为中渐渐能够去解决一些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突发的事件。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怎样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亲社会发展?亲社会发展其具体情况为,中班幼儿仅在同情行为和安慰行为方面有明显发展;大班和学前班幼儿的帮助行为、捐助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守信行为和轮流均有一定发展。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情境启动下的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我们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解救小动物》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评价包括四个因素[4]即情感因素、责任因素、利他因素、协作因素作为评价幼儿规则行为的遵守、关爱同情、分享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户外体育活动在亲社会行为发展中通过目标的预设在行为中观察、详细记录,以同情、感激、助人、坚持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

总之,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或分析幼儿的发展特别是亲社会发展,规范幼儿在室外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有力地提升幼儿的发育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2)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第3篇

一、轶事记录――抓住关键事件

轶事记录是指具有针对性地对于事物进行叙述,不同于日记描述,轶事记录法较为具体,且只记录观察者感兴趣的、与研究目的有直接联系的事件。叙事记录要注意注明观察日期、环境、内容、结论和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和评价。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直接记录幼儿的原句,以免事后曲解。因为记录时间较为紧迫,结束记录之后要及时整理资料。

对观察制定计划。为了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关注,较为合理方式是对孩子们轮流进行观察记录,制定观察计划,确定好观察领域。如果有较为值得记录的偶然事件发生,记录下来也是比较好的。轶事记录可以使幼儿家长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和成长,并且对轶事记录观察表按时间进行纵向整理,可以清晰地分析幼儿的发展质量,同时,轶事记录表可以作为发展检核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部分根据,轶事记录法比较适合于记录儿童的语言、情绪发展。

二、发展检核表法――快速记录

发展检核表是在观察之前事先对要观察的事物确定完毕后,观察过程中只需观察行为是否出现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表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录下来,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操作。这种观察的目的多在于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变化和速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发展检核表的方式多用于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试,对于每个年龄段来说,应掌握的技能都是不同的,要制定符合幼儿年龄段的科学的检核表。发展检核表并不是要用来鼓励孩子竞争或者比较,而应该根据发展检核表对幼儿自身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适合于个别幼儿的教育,使其能够健康地成长。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多次测量,不要妄下结论,对于发展较慢的幼儿要以鼓励为主。只要有科学的评价维度,发展检核表法适合于记录幼儿的各种发展水平。

三、访谈孩子的亲人――借亲人之眼

亲人访谈法是一种极具有价值的方法,这种“观察”虽然非教师亲身去参与,但很多时候,一些教师看不见的幼儿行为父母最为清楚明晰。访谈对象应该是孩子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这些与孩子非常亲近的人,访谈时应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以聊天的方式进行,表明来访的意图和意义,对幼儿的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解,应保持倾听的姿态,让家长自由分享。

这种借人之眼的观察有利于观察到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看不见的一面,在与家长的沟通之中,能够了解该幼儿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幼儿的看法,他们眼中孩子的优缺点,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经历,这些都可以是教师更好的去理解幼儿,以及幼儿一些行为和各方面发展特征,要注意的是,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表扬孩子优秀的地方,诚挚地以关心孩子的语气与家长聊聊孩子发展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种方式适合于剖析幼儿在幼儿园情绪表达、艺术表达、社交能力等发展超于正常水平或者较为迟缓的背后深层次原因。

四、作品分析法――剖析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品分析主要指的是幼儿的美术作品。维克多・罗恩菲德(Victor Lowenfeld) 将儿童绘画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①涂鸦阶段(2~4 岁), 由动作缺乏控制到基本协调, 对事物命名, 表现出从运动感到想像思考的变化; ②样式化前阶段(4~7岁),发现表现和所表现事物间的关系:③样式化阶段(7~9 岁), 经由重复而发现的概念变得重要;④写实萌芽阶段(9~11 岁), 能意识到自我, 脱离几何线条;⑤推理的阶段(11~13 岁),出现视觉型和非视觉型绘画的分化倾向; ⑥青春危机期(13~ 17岁),对环境批评式的自觉。在学前阶段,主要观察对应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是否分别达到涂鸦阶段和样式化前阶段所应该达到的标准,在给幼儿机会自由创作的同时,充分引导幼儿扩展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些是美术思维与技能的体现。

幼儿作品的寓意和色彩表达着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仔细观察幼儿的画作,会发现所谓不同的“风格”,幼儿一般喜欢用红色、粉色等暖色调来表达喜悦,有时还会使用混合色调来表达这种心情,心情较为平静或者不开心的幼儿易用冷色调。男生使用冷色调的频率高于女生。当然要着重分析的对象是除去概念色(如天蓝、草绿)之外的图像。比如说,有孩子的画作中经常性地出现大片大片的暗色,灰色,黑色,墨绿、紫色等颜色搭配,要具有敏感性,对幼儿的心理及家庭进行调查了解,或试图与幼儿交谈问其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绘本的色彩印象会影响幼儿的作品色彩,如绘本苏菲生气了,幼儿可能学会用红色表达愤怒的心情,用绿色代表心情的平息。这种表达的益处在于可以为幼儿的不良情绪探索发泄口,增强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和化解能力。

五、资料收集法――不放过蛛丝马迹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第4篇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专业能力方面的“幼儿行为观察能力”为例,分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相关考试及从教能力考核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

一、我校学生“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

在我校新修订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多门专业课程内容和考核举措直指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

1.增设新的课程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幼儿行为观察的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幼儿行为进行有效地观察记录,并能进一步整理和分析所得第一手资料,从而进一步有效指导幼儿的行为。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幼儿行为观察方面的知识体系。此外,本课程的实践性取向也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增设“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能力”考核项目

为了应对《专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实施已久的《学前教育专业基本功考核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多次研讨后,将之重新命名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考核方案》。其中,“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能力”的考核内容与要求为:在教育情境中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及教育应对的能力。

3.在已有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中的渗透

《幼儿游戏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在我们新一轮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其能力目标之一为“能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儿童游戏……”,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在“游蚧疃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上,观看视频写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也往往是期末考核的重要形式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已学的观察方法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

二、“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考核方案》自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实行以来,发现学生在对幼儿行为观察及分析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下面将结合学生的相关作业,分析学生在此方面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1.记录过于随意,格式不规范

作为一份科学的观察记录,必然有着自己的格式要求,即使这些要求并非完全一致,但也应当有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方法等一些主要因素。然而,在批阅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仍然有不少学生忽视了格式要求,写法“随心所欲”。主要问题有:第一,完全没有格式意识,直接呈现观察记录内容(图1);第二,只简单地写上观察时间、地点及观察对象,缺少观察对象更具体的年龄信息,缺少专业的观察方法(图2)。

2.内容过于简略,信息不详细

一份好的观察记录应该能够反映幼儿活动的情境性特征,以使我们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准确。然而,在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不少都存在着三言两语的情况。案例1即为学生记录的某幼儿在娃娃家的内容,其中便存在这样的问题。

案例1:莉莉在“家”中,“家”里有电视机、沙发、电脑、照相机,她自己在照相机和电脑面前玩。老师与莉莉拍照,莉莉告诉老师选一个自己画的图画,照片就会变成图画的样子。老师挑好图后,莉莉告诉她过3分钟后来取。莉莉到电视机前呆了一会儿,教师问:“我的照片好了吗?”之后,莉莉回到照相机前操作了一会儿,拿着一张照片递给老师说:“好了。”

这样高度概括的观察记录内容,缺少对师幼对话的直接记录,显然无法全面反映幼儿活动的真实情况,至于据此进一步跟进做有效的分析、指导,更是无从谈起。可以适当地还原“莉莉”当时所说的话语,至于“呆了一会儿”“操作了一会儿”这样的表述可以更具体:一会儿到底是多长时间,这段时间内孩子们在玩什么、操作什么。

3.“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

观察的线索不明确,或者说观察的目标行为不聚焦,也是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图3)。呈现的观察记录内容繁杂,观察者将幼儿的动作行为、师幼互动等方面的内容,一一加以详细记录,看起来似乎很全面详细,实际上,观察者缺少问题意识,没能突出观察活动的重点是什么,例如:重点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亦或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同伴交往水平……仅是做了流水账式的观察记录,既不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分析、指导,也不利于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

4.混淆记录与分析,内容不客观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相关课程已经强调过观察记录的内容要尽可能客观,不带有观察者的主观判断,或者要如实地记录幼儿的动作和语言等行为,避免以第三人称的口吻高度概括。然而,学生提交的作业中仍表现出要么没有遵照执行,要么分不清楚主观和客观,带有主观判断色彩。图4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中记录和分析混淆在一起,表述中有大量的主观判断,例如“幼儿对积木的形与色有选择意识……”“想象力丰富……”“游戏目的明确……”这些表述实际上是在评价幼儿的游戏,却和记录部分混在一起,并且带有观察者的主观判断。

三、“幼儿行为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上述问题是我校学生在和幼儿行为观察相关的考试或考核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一线教师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如何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职前职后教师的幼儿行为观察水平?

1.明确内涵,聚焦观察幼儿行为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看”和“观察”是否等同?有学者认为:“观”即看,“察”即研究,观察是有研究地看,是带着问题去看,是通过分析看到的表面现象来解读幼儿发展水平的过程。简而言之,观察是既看又想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的时候,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看到的一股脑儿全记录下来,那样,既起不到促进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目的,反而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一种浪费。

那么如何做到更好地聚焦观察?可以选择我们认为有价值的角度去看、去记。当我们看到幼儿的某种行为时,可以在心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在玩结构游戏时,尽管老师要求:“要几块积木就拿几块,不要全部倒出来,也不要翻得‘哗哗响’。”可乐乐总是在积木筐里翻来翻去。如果不深入思考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可能呈现出来的观察记录是“乐乐的行为表明他不遵守规则”;而实际上老师若能在乐乐这儿停留稍长时间,并仔细看其行为的结果,便发现:原来乐乐的建构作品是按照“红――蓝――红――蓝”规律排序的“火车轨道”,所以他这是有目的地在挑选红色积木和蓝色积木以完成建构作品。如此一来,后者的观察记录更能聚焦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效的。

2.掌握要求,规范书写观察记录

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所呈现的观察记录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要素都要涵盖,主要有:观察对象(可涵盖其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观察时间、地点、观察方法、观察者等,如果采用轶事记录法的话,还需要提炼出观察的事件名称。这些基本信息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

此外,在书写的时候,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最好分开,做到观察记录部分是纯粹地对幼儿行为的客观记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聚焦地将幼儿的行为(语言、动作、神态、交往等)反映出来。至于主观判断或评价则是后面分析评价应该体现出来的。

3.夯实理论,有效分析幼儿行为

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第5篇

一、要对孩子付出真诚的爱

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与家长和孩子打招呼,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我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我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提意见:“您干嘛老打我、骂我?我们老师可不这样,有事总是好好讲的”。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我为了让他们能尽快消除对自己亲人的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在入园前,我都逐一走访幼儿家长,或邀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到幼儿园玩玩具,亲切地与孩子们玩耍、交谈,给孩子留下一个老师和蔼可亲的印象。入园后,我特别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各种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擦鼻涕,帮他们提裤子,为他们梳头发,替他们剪指甲,午睡时拍拍那些难入睡的幼儿,并来回不停地巡视,一次又一次给他们盖上被蹬掉的被子……让孩子们感受到慈母之爱,以此改变孩子们不安的心理状态。

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如何选择与组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到幼儿的最终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游戏、参观、娱乐等形式幼儿充分活动,在玩中学。如数学活动,对孩子来说显得枯燥、抽象,我寓计算教学于游戏之中,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以去游戏宫玩的情节学习比较,或许,以图形娃娃找家学习区分各种图形,以小动物爱吃什么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帮助孩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理解概念。

为了使孩子们能轻松、自主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我让孩子们参与环境创设,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我就为他们设置“电话亭”、“娃娃家”,到大班后期,幼儿对入小学产生向往,在参观小学后我就为他们设置“小学校”。在活动区中,我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有难易之分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活动区的形式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交往,主动获得更多的经验,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三、常规教育要持之以恒

幼儿园与小学不同,孩子在园时间长,每天达十小时,要使幼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活得充实、愉快,要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除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外,良好的常规是有力的保证。通过常规的培养,不仅使幼儿在道理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在实际行动上知道该怎样做。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且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或以榜样的力量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逐步督促幼儿做好;再次就是不厌其烦地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各项规则,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使各项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观察评估要细

观察评估幼儿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其相适宜的教育,加快幼儿的发展速度,调整幼儿的发展方向。为此,我通过天天观察记录,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随时地、阶段性地、系统地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教育对策,使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为了如实地记录下幼儿成长中有趣的、有价值的值得记取的事件或需要我付诸更多注意予以改善的问题及教训,对每一个幼儿向什么方面予以指导,我随身携带做记录用的笔和记录本,随时记下幼儿的一些现象。由于班上幼儿人数多,不可能对每一位幼儿做详细记录,每学期我选择7—8名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做详细记录,保证每月5—6次,其他幼儿做一般记录,每学期4—5次左右。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还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幼儿对教师的引导做出的各种反应,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如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做出分析与判断。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我也记下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如指导方法是否适当,指导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状况相吻合,以便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为了确保对所有幼儿都进行一定的观察、评估,我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定期的、有计划地、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建立了幼儿的个人档案。首先拟定观察目标及评判标准,而后设计观察表格如周幼儿发展评估表,学期幼儿发展圆盘图。观察评估的内容为三大领域,十二个子项目,分五个水平等级,从中逐项分析幼儿水平,确定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针对幼儿在发展中不平衡,弱点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做到观察评估与分析相对应,分析与措施相对应,加深对幼儿系统性的了解,逐渐建立起幼儿个体发展的综合性资料档案,真正做到因类施教,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