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11-04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中职学校招生难的趋势,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迫在眉睫,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造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总体情况分析

(一)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现梯队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学校老、中、青教师的理想年龄结构比例为2∶5∶3。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布局较为合理,基本上形成了教师年龄的梯队结构。2005―2012年,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达到42.79%。伴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下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54.57%,大于当年青年教师的比重。2005年老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5%,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占2.64%。可见,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年教师比重较小,以后可能延续这一趋势,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把35~55岁的教师定义为中年教师。

(二)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偏少

从下页表2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统计情况可以得出,2005―2012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均在0.80%以下,并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除外,2011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0.71%,小幅度回升)。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拥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比例均在40%左右。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5年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56%,到2012年下降到28.05%。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均在8%左右。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下降是由于国家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毕业学历、毕业年限、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等标准。总体来看,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师类型结构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

一个运行良好的中职学校,必定拥有类型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即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在总数量上达标,相互比例适中,这也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专业课教师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如果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及其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实习指导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这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全部内容,更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教育部200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2005―2012年中职学校教师类型结构情况见图1。

从统计数据得知,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文化基础课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53.69%,距离《意见》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等原因,2005―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

(四)专兼职教师队伍稳步发展,但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意见》中就提高教师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适中对于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兼教师结构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与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兼职教师选聘难度以及管理难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上升缓慢,2005年仅为8.47%,到2012年占教职工总数的10.37%。专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部分,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2005年占教职工总数的60.60%,到2012年,达到教职工总数的66.55%,上升了6个百分点。

(五)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偏少

教师学历达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的比重,这也是评价中职学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3得知,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小,但基本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从2004年的4.87%上升到2012年的7.77%,专任教师到2012年达到5.15%;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的主体部分,到2012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1.51%,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1.80%;具有专科学历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兼职教师相比专任教师稳定性较差,2009年、2010年小幅度回落。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兼职教师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由于近年来对兼职教师聘任要求的变化,重视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聘任部分拥有工作经验和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2008年之后小幅度回升,但所占比重较小,到2012年达1.50%。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到2012年仅占教职工总数的0.60%。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职称结构失调。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到2012年,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0.59%,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2.39%,具有中级职称者占40.57%,具有中级以下职称者占36.4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太小,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过高,这说明中职学校普遍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二是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总体偏低。表3显示,虽然在2004年至2012年间,中职学校教师学历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少,到2012年,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77%,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仅占5.15%。可见,我国中职学校中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都是以本科学历者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

(二)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亟待增加

专业课教师的数量是保证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根据教育部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目前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但不少学校却盲目招生,无奈之下,有的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人来代课,有的则由文化课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存在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协调、文化课教师比例过大等问题。相对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从2005年至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懂得如何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实习指导教师还存在管理困难等问题。这都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过少、比例偏低的现状。

(三)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应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紧密联系企业、产业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35万人左右”。建设熟悉生产一线、掌握最新技术的兼职教师队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弥补部分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是,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健全、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我国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等问题。

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和实施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任职资格、聘任程序、专业身份、权益保障、经费来源、企事业单位职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把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与校企合作有效地统一起来,通过聘请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吸收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期培训使其具有从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把企业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打造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而如何吸引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从事职业教育呢?首先,可以聘任企业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享受学校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其次,学校可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高素质的职教师资;再次,可对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实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对兼职教师实行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激励原则。例如,提高兼职教师的薪金及福利待遇;允许具备条件的兼职教师参加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适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交流会,及时给予兼职教师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等。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要懂得如何开展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此,必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包括思想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思想上,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物质上,可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实习指导教师这一岗位的吸引力。例如,把实习指导工作作为年终评优的硬件之一,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并与教师的薪金挂钩。其次,应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制度,严把实习指导教师入口关,确保实习指导教师具备合格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保证实习指导教师的质量。再次,要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考核与培训制度,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时考核,对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不达标的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培训,确保实习指导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特点及要求。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包含教师能力、业绩等众多方面,而每一方面的比重也应有所不同。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完善标准时可以考虑教师的类型:专业课教师要较多考虑其专业实践情况,文化课教师则较多考虑其调研情况,而实习指导教师则要多考虑其实习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多元化,同时又有所侧重,使教师职称晋升名副其实,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必须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教育在对职教师资的培训提高上应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专业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抓紧学历补偿教育,可以通过专接本、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达标率。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周鸿敏.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29-33.

[2]孙雅玲.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09(8):20-21.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我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从开始酝酿到顺利完成,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从方案起草制定、广泛宣传发动、到进入具体操作,倾注了省厅及学院有关领导和学院有关处、室及全院教职工的心血与劳动。通过竞聘上岗,为学院其他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__*学院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的形成过程

1、初稿的形成

20__年上半年,学院在广泛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起草了《本稿件版权是文秘站秘书网,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方案起草后,先印发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科室征求意见,在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方案的初稿。

2、几上几下,广泛听取意见,精雕细琢,力求全面完善

20__年11月,在顺利完成了定编、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人事制度改革、聘用人员使用与管理等改革措施和“__*学院”揭牌庆典后,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被列入了学院的重要工作日程,为了进一步吸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分别由***院长等主持召开了多层次的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多达六次,并用下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欢迎光临文秘站秘书网 广泛的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地吸收补充到方案中,单从12月起,竟聘方案讨论稿就先后修订了12次。12月9日,院长率有关人员到厅人事处、科教处做了专题汇报,在此前后,在方案的形成和确定过程中,学院多次就专业技术职务竟聘工作的中的有关问题向交通厅及有关处室的领导进行汇报和请示。在征得了领导支持和肯定后,方案最后经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各代表组的意见并经学院竞聘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正式公布实施。可以说,《__*学院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集中了全院广大教职工的智慧,也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心血,是一个得到大家广泛支持和肯定的较为完善的方案。

3、周密布置,全体动员,严格程序,稳妥推进

12月28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大会,院长***同志就竞争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了动员,对竟聘工作的进程做了布置。在分析了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实际聘任情况后,*院长强调: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和竞聘上岗,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当前和长远利益的迫切之举。竟聘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和择优聘用的原则,严格程序,积极推行,稳妥推进,确保顺利完成。

按学院制定的竞聘工作日程,从12月28日开始,各项工作在学院竞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展开。

二、竞聘工作的指导思想

学院所确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改革,逐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上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克服过去那种专业技术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的做法,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竞聘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2、注重工作实绩(重点考查20__、20__两年的工作实绩);

3、民主评议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激励先进、鼓励创新;

5、体现向教学一线倾斜;

6、合理设岗,科学评价。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确定以下人员暂不参加竞聘:

(1)、受刑事惩处及开除留用处分正在执行中和正在被立案审查人员;

(2)、受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以上者;

(3)、工作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教学事故或技术责任事故;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很坏,群众意见很大者;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期未满者;

(5)、上年度年度考核不合格;

(6)、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等原因,连续六个月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或擅离岗位,不能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

(7)、因停薪留职、个人原因等,脱离现专业技术岗位达一年以上的人员;

(8)、专业技术人员中,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本人自愿不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9)、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由交通厅决定是否聘任;

(10)、截至20__年12月调入学院不满一年者;

(11)、国家规定的其它情况。

四、当前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截至20__年年底,我院具有高级职务资格人员78人,其中教师系列71人(高级讲师44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7人);会计系列3人;档案系列2人;图书系列1人;工程系列1人。78人中(57岁以上6人、学院党委书记1人、院长1人按省厅要求不参加竞聘,另有1人因脱离专业技术岗位从事经营工作不参加竟竞聘)有69名同志参加了竞聘。

五、岗位设置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69名竞聘人员分四组参加竞聘。各组情况如下:

理论教学组设29岗,实习教学组设16岗,兼职教学组设14岗,综合组设6岗。

六、评议考核办法

(一)理论教学组(由各系、部管理的专职教师,含教研处、教务处人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议考核:

1、教学督导统计分:由已退休的老领导和老教师及学院的教学骨干(主要有:**********)组成的学院教学督导办公室汇总近两年来的大量的督导听课检查情况,直接给出一个分值。占总分的30%。

2、学生评教: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会同学生工作处、团委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组织抽调各方面反映较好的班级的班干部、团干部及优秀学生(每班15名同学)组成学生评议组根据每位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表现、教学水平等情况,为教师打分。占总分的10%。

3、学科组评议:由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教务处长、各个系、部的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共9名同志)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教师水平等方面通过定量(主要由近两年的教学工作量、教案评比结果、论著、科研成果等来评价)、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由学科组成员打分)对每位教师进行评议考核。该项得分占总分的35%。

4、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25%。

(二)、实习教学组(由实训中心管理的专职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员评教:直接汇总近两年来实训中心组织的培训学员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教打分统计情况,该分占总分的10%。

2、学科组打分:由分管实训中心的院领导、实习中心主任、4名中层干部、3名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学科组(9名成员),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主要从培训学员数量、学员考核合格率、安全行驶里程等方面考核)、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打分,占总分的35%。

3、民主评议:在学院竞聘工作动员大会结束后,当即宣布的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4、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25%。

(三)、兼职教师组(现在管理岗位上的兼职教学人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科组打分:由学院领导1名、中层干部3名、教师代表5名(共9人)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每人的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教学水平等因素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2、民主评议: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3、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40%。

(四)、综合组(全院综合类专业教师人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评议考核:

1、学科组打分:由2名院领导、5名中层干部、2名教职工(共9人)组成的学科组根据每人的平时工作表现、敬业精神、专业水平等因素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2、民主评议:由4名院领导、12名中层干部、16名教师(共32人)组成的民主评议组,综合每位教师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占总分的30%。

3、学院竞聘委员会打分:由学院竞聘领导小组成员(12名)、学院的老领导(1名)、中层干部(5名)、教师代表(8名)共26人组成的竞聘委员会根据每位竞聘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专业水平等因素打分。该分数占总分的40%。

七、考核与统计

1、所有的考核统计工作在学院纪委的监督之下进行。具体的统计工作由6名选调的思想进步、工作认真的年轻教师承担,参加竞聘人员一律回避。

2、各种评议考核分数经计算、加权、平均后当即交办公室专人保存。所有资料均保存完好,随时可供查考。

3、竞聘评议考核结果如下:(略)

八、组织领导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针灸学 实践教学 总结归纳

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唐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建立,最初在所有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学”课程作为针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各院校专业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针灸学》也成为除针灸专业以外的中医专业的必修课。《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我院于2003年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并在专科层次开课,逐步积累该课程建设的经验;2005年开设本科针灸推拿专业,在本科层次开课;同年开设中医专业,在专科层次开课。2005年,针灸推拿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专升本”评估中评为优秀后,学院加大了对针灸推拿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00万元建设了两间多媒体专业针灸实验室、两间专业推拿实验室和一间器械练功房,实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年投入专项教学经费10万元,用于课程建设,使《针灸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步入正轨及快速发展时期。现就我院多年《针灸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及课程目标

1.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

《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1.2实践教学课程应达到的效果及目标

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既能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2.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针灸学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在教师对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在老师指导下,第一步观摩老师对每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第二步学生自身实体练习,同学间互相练习,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所有实验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为所有实验项目,实验1―7由学生进行抽签考试,以百分制计分,由4位老师严格分步计分,然后汇总,记平均分;实验8、9由学生任选一项进行,由老师根据操作情况,给予记分。两个部分的考核各占50%。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4.1.1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多形式、多途径、多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灵活应用“点穴”、“点经”、在体和离体针刺手法测定、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及合视听和CAL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针灸学的开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1.2课堂教学改革包括重点教解、启发式讲解、问题式讲解;概念图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

4.1.3课堂学习讨论与引导学生互动式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强化理论理解。

4.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4.2.1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建设

4.2.2针灸学实验课教学包括各种针刺方法的实验教学,各种灸法的实验教学,慎刺实验安全的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等。

4.3探索、建立教学考核评价新体系

4.3.1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书面考试、作业、读书报告、专题讨论、实验考核(含实验报告、书面考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核。

4.3.2重点考核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正在建设由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病案分析等形式组成的试题库。

4.3.4建立“点穴”考试的考题卡及评分要点。

5.教学效果

5.1教学综合评价

5.1.1学生到课率高,教学反馈好。《针灸学》上课到课率每次抽查均为全院最高;学生反映上课形象生动、内容教授得深入浅出;目前,《针灸学》各门课程除面向针灸推拿本、专科学生外,已向中医类专业学生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反馈好。

5.1.2教学督导评估90分以上。三年来,教学队伍成员授课效果经院、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评价,综合评价平均在90分以上。

5.1.3课程建设评估优良。三年来,本教学队伍历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等组织的专家组的考核评估为优秀;院级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教学检查等中,均获优良评价。

5.2相关评价材料

5.2.1我系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做到紧密联系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谈谈对学习的看法和对老师教学的意见。从学生的意见中,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从而达到改善教学和完善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和喜欢学什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针灸学教学的满意度为96%。

5.2.2实验教学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科医学生 技能过站 考核

为了提高专科医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除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专科医学生毕业工作一年后需要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后,才具备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资格。根据调查表明,目前专科医学生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并未显示出过多的优势,并且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合格率偏低,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加强实践技能环节的教学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及顺利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已成为各个高职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以往的实训课练习、期末技能考核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色。

本研究按照执业助理医师实践考核标准设置标准化考核站,对2008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后再次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确定考核内容,制定评分标准。根据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参考国内其他院校的标准,明确临床技能过站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穿刺术、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外科无菌操作和心肺复苏术。根据各项考核内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

2.建立标准化考核站。参考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的设置情况,结合考核内容和我校临床医学实训中心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规划了临床医学实训基地,设置了6个标准化考站:第一站测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测试体格检查(主要测试心肺听诊和肝脾触诊),第三站测试穿刺术(主要测试胸穿、腹穿和导尿术),第四站测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主要测试X线和心电图),第五站测试外科无菌操作,第六站测试心肺复苏术。要做好各考核站的物品准备和教学资料的准备。第一站设在一体化教室,配有示教、反示教多媒体教学系统,完善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典型病例50个,以电子稿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学生训练时随机抽取,便于反复练习。第二站共设置3个实训室,购买了高级心肺听诊和肝脾触诊模型,内置练习和考试软件。第三站放置穿刺模型,能够完成胸穿、腹穿和导尿术。第四站设置了X线阅片机和心电图机,配备了典型X线片和心电图。第五站设置洗手间、更衣室和手术室,配有各种手术器械和手术床、监护仪等,能够完成外科无菌操作。第六站安装了心肺复苏系统和模型,能够满足训练和考试的需求。

3.综合训练与考核。对我校2008级-2011级临床医学班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训练,将学生按照六个考核站分为6组,每个考核站配有一名教师进行陪伴训练。每个考核站训练一天,晚间实训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强化训练。

考核内容第一站测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15分;第二站测试体格检查,20分;第三站测试穿刺术,15分;第四站测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0分;第五站测试外科无菌操作,20分;第六站测试心肺复苏术,20分。每一站设2个考试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为主考官,考前2组主考官统一评分标准。将同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逐站考核,每名同学在每个考核站采用随机抽题方式考核一项内容,根据制定的统一评分标准逐站打分,将各站得分累计最后算出总成绩。

二、结果

成绩显示,同届学生经过技能过站综合训练后的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训练前(即期末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三、结论

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能够使学生系统、准确地把握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该项研究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关于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要求,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同时该方法还可推广到面向医院在职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四、讨论

实践技能是专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考评体系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技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此,我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特点,在原有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开展了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并进行考核,使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大幅度提高,并为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本研究实施四年进行总结,发现为了更好地发挥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的效果,今后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实践能力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临床操作技能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技能的提高。2.除实训课外,应尽可能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实践的机会。如心肺听诊,这部分内容较难,仅利用计划学时内的实训课进行练习不能很好地掌握,只有多听多练才能耳熟能详。3.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实训室应安装多媒体系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操作、心电图及X线图片建成图像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弥补实训、实习教学中的参与度不足。如通过VCD展现医护人员现场抢救病人的场景,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的临床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做好临床见习前的准备。从近几年的临床见习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走马观花,不能达到有效的见习效果。分析其原因,为见习前没做好充足的医学知识及技能贮备。因此在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科室的临床见习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见习前引导。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会有效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临床见习的作用。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设置

2010年,国务院下发的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它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不健全,并提出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师资培养体系。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战场,是输送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中坚力量。然而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实践课也有技能课,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结构脱离实际、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不强。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幼师与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师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幼儿生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幼儿教育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弹、跳、唱、画等教育教学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具有幼儿教学能力的老师。而高师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职业基本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从事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以上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幼师在培养上以技能课为主,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主要以高素质、高文凭、高技能,高能力为主,二者在培养目标和要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 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南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共307人,按照入学前所学习的专业特长将该专业分为两个学习方向:音乐方向及美术方向。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均为艺术特长生,经艺术考试面试通过后参加统一高考而选择入学。其中音乐方向设置为三个班,共145人,分三个班级均为音乐特长生。美术方向设置为三个班,共162人,均为美术特长生,分成三个班级。本次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问卷74份,有效问卷67份。问卷有效率为84%。

(一)专业选择与就业期待调查分析

专业选择与就业期待并非涉及到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但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就业期待从某方面来说影响着学生对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态度、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就业后的工作态度。为此分别对美术方向及音乐方向学生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经以上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选择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专业缺乏兴趣和信心成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一道障碍,从而也影响了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所以专业技能课程应该考虑建立专业自信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

(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经过问卷统计发现,没有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表示出“非常满意”的态度,在调查的307名学生中有35名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满意”,占总数11%,有160名选择了“一般满意”,占总数的52.%,选择“比较不满意”的人数为10人,占总数的3%,有2人认为“非常不满意”。数据所知,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表示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欠重视、知识陈旧、脱离幼儿园实际工作、教与学的方式过于单一、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过高、课程总体结构过于简单、专业任课教师素质不高,没有专注专业信念与责任。

(三)南阳师院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状况

专业技能课是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的技能课程。以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为目

,所以课程设置者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技能类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下表是南阳师院专业技能课设置表:

在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技能类课程欠重视。学生认为,开设音乐、钢琴、舞蹈和美术这类课程,学到很多东西,一方面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在文艺方面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学科性强,每周的学时太短,而且练习机会较少,尤其像钢琴、舞蹈这样的专业技巧课,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这就需要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意这一特殊性。

三、 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设置改革的思考

考虑到本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个刚建立的学科专业,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侧重和特色。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课程体系,要避免课程间“各行其是”的现象,需建立课程间的网络结构,以便帮助学生对知识类课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应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与学生现状,做到与时俱进。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明确建议“能力本位”主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和高能力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熟悉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要求规范,具备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突出特色专业

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学科特点为依据。高师学前教育的学生与幼师的学生不同,他们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所以在课程安排上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广博、厚实的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课程体系。除了开设专业课程之外,可开设与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有关的课程,邀请学前教育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讲解、交流。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课程理论,鼓励学生每周去幼儿园见习一次,深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所有流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幼儿园,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研发出本土化的课程内容。

(三)以应用为根本,加大专业实践课程比重

在设置课程时候,应该把专业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包括教育分散见习和教育实习。由于分散见习时间不稳定及时间不够充足等问题,所以可将分散见习时间调整为每周或每两周去幼儿园见习一至两次,而见习时间设置为一整天,便于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所有流程。因此,在实践课程设置时,应该以应用为根本,适当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时间,有计划、有规律、系统地给予他们训练的机会和平台,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与幼儿园达成合作,为每位见习生或者实习生安排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负责引导见习生或实习生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课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建萍.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68-70.

[2]江洪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d].苏州大学,2007.

[3]戴娇娇.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