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05-01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窗口,而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在经过一系列抢救复苏治疗,为提高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成功率,常需到其他科室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治疗后再转运到病房、手术室或监护室,虽然在转运途中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如:呕吐导致的呼吸道阻塞、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脑疝形成等),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患者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这时转运是否得当,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在患者转运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现将本院急诊科2011年5―12月接诊1526 例危重患者,其院内转运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26例中男820例 ,女706例,年龄4―85岁,重度颅脑外伤438例,重症复合伤267例,脑血管意外195例,急性中毒64例,心力衰竭220例,呼吸衰竭235例,其它107例,其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384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60例,面罩给氧 182例,26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至手术室门口突发呼吸、心跳骤停,4例在入ICU 2小时后死亡。

2 转运目的

进行相关检查(如CT、MR、X线、彩超),进行急诊手术或送至ICU、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评估病情

急诊医生和护士一起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呼吸道情况、各种管道通畅情况、是否连接紧密及妥善固定好、各种仪器运转情况及电池储备情况、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家属,让其理解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组成

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临床独自处理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要与医生随同转运,并增加护士人员。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及患者的预处理

3.3.1 转运前10分钟通知电梯工作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到所需楼层等候。如果患者需进行检查,需提前电话告知相关科室人员,确保患者到达后及时进行检查,减少转运等候时间;若患者需转运至病房,提前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的主要病情,交待需特殊准备的仪器及物品,如呼吸机、吸痰器、氧气装置、静推泵,监护仪等,以便对方能够有计划的接收患者。

3.3.2 出科前护士需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的各项记录,掌握患者的详细病情。意识清醒的患者,转运前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若是昏迷病人,应先告知家属,使之理解。转运前要为病人做好卫生处置,并佩带好腕带标识。昏迷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及管道位置正确,备好简易呼吸器或转运型呼吸机及转运型吸痰器。对于烦躁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止痛、导尿、镇静等处理,并做好约束,防止坠车。对于外伤出血的患者给予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如使用止血带时,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失血休克的病人要先扩容,等待血压升至正常后再进行转运。转运时平车应有护栏,轮子运转情况良好,必要时以转运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等意外情况,以至于加重病情。

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途中保持患者安全舒适的转运,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面色、胸廓起伏情况,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尤其是对呼吸、循环功能支持效果的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脱管、堵管,同时注意与简单易行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有无发绀。患者的呼吸运动状态,做好应急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包括专门设计的护理记录单、输入药物情况及总量,外院用 药 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各种术前准备情况,双方交接人员在转运交接本上签全名。

6 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的发生,能否做到安全转运,至关重要。因此,危重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可能发生意外的各种危险因素。转运前妥善处理好患者的各种治疗及护理,做好患者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与接收科室提前联系,告知做好各种计划准备,并由有经验的护士与医生护送。转运途中保持各种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到达目的地后做好患者的安全交接。做好以上各种处理,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性和伤残性,为危重患者能在院内安全转运提供了保证,从而避免了盲目转运以及各种转运意外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瑛.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5].护理杂志,2009,26(9A):40~42.

[2] 林凯冬.危重病人院前安全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急救;护理应对

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现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月在我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共计48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9 例;年龄最小为2 岁,最大为93 岁;院前出诊接回者26例;在门诊行检查或候诊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例,自行送入院16例,治疗发生者2例。

1.2 复苏经过 通过对当班医护人员的回顾式询问及病历资料的查看,现场急救措施中3min 内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吸复苏的实施人数为48 例,达到100 % 。

1.3 结果 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12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死亡36 例,(含放弃抢救5例)占75 %,未发生纠纷和不良事件。

2 护理应对

2.1 病情评估 首先评估运动反应,其次是按DRABC 程序评估:D 指危险程度,R 指各种反应,A 指呼吸道通畅,B 指有无呼吸,C 指循环支持[1],第三是用听、问、看方法评估,这三种方法均在1min内完成。快速高效的急诊急救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评估伤情是首要环节。

2.2 急救处理 所有急救病例均应该在到急诊科的第一时间开始抢救,其核心是快速反应,实施综合的急救措施,分秒必争地开展救治工作。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术和使用面罩式简易呼吸器,直至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的应用是心肺复苏抢救的关键。

2.3 启动紧急预案,保证有效实施 一旦有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急诊一线、二线医护人员、经治医护人员全部到场,全力救治。发挥群体优势,保证救治措施的落实。另外让家属感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即使抢救失败,也不会有怨言。

2.4 迅速建立有效给药途径 气道开放成功后,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立即用静脉留置针在近心端大静脉处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并连接三通管及妥善固定,确保复苏药物及补液顺利进行,防止转运过程发生脱管及刺破血管,方便反复加药,节省时间和人力,一次到位。

2.5 胸外按压、除颤及心电监护 护士完成以上操作,及时连接心电监护,电极不要妨碍胸外按压,配合医生进行高素质的胸外按压,快速有力按压,尽量减少中断。如有除颤指证,立即行除颤。2005 年复苏指南新建议将连续3 次单相波除颤改为1 次双相波电极,因为双相波除颤成功率高、损伤小,可减少反复电极的心肌损害,从而增加按压时间[2]。

2.6 应用冰帽保护脑功能 复苏过程应用冰帽,以有效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降低脑组织氧消耗量,对促进脑复苏有效。CPR 早期注意脑功能保护,有助于减少后期的缺血再损伤,减少神经损害,便于意识的恢复[3] ,同时还要做好基础护理及四肢保暖。

3 体 会

3.1 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大特点是情况紧急,病人到急诊科后立即抢救,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而急诊护理管理者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护理路径是使救护工作达到迅速、准确、高效、安全的有力措施。

3.2 从护理层面来看,急诊单元的护理人员并非都是高年资护理专家,综合急救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经验甚少,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不能预见护理问题,抢救效率有待提高。管理者应对每次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救治流程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急诊病人的停留时间,

3.3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4] ,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素质直接关系到病员的抢救成功以及医患之间的矛盾。所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应急技能刻不容缓,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就诊和发生,在急诊科是难以预料的,急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忙乱、无序。为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过去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隐患,进一步规范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实行质量控制路径,人人参与管理,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药物器械准备不全、摆放位置不熟悉或对药物性能不熟悉等导致的紧张、慌乱或差错,也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救治措施出现遗漏或疏忽。因为现有急救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已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待医生指示,而是主动地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救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紧急求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2] 程宝珍.心肺复苏护理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 ( 7) : 675-676.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监控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划管理办法[1]。项目管理要经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个过程[2],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3],但目前尚数初级阶段的探索。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能保证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工作,可以帮助医院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4]。本研究将我院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业务单元为支撑,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某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护龄0~3年,平均1.5年;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32名,以文化程度为基准分层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本科14名、大专1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护士培训法,试验组采取项目管理引入后的培训方法。两组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现状调研

为掌握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基础,项目组制定了急诊技能测评表,采用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对60名护士进行了基础测评,测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8个方面,并将他们的培训初始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现状:(1)低年资护士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尤其体现在病情观察方面;(2)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标准操作流程和实际临床工作脱节,手卫生和标准流程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3)教学计划的质量在教学执行中,对培训的课程时间、课件准备、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等没有监控,仅有阶段性的考试和出勤率统计的作为终末考核,导致教学管理未在过程中与时俱进;(4)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互动少,难以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1.3培训改进措施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试验组中,针对培训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1.3.1成立讲师团队,确定讲师考核制度

由门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组长或护士担任讲师,作为团队骨干[5]。并从课件质量、授课技巧、个人资历等因素对讲师进行选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0名讲师组成的团队。门急诊科护士长作为总管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作为质量控制组长,5名专业组长负责专科知识和操作的讲师,3名基础讲师作为急诊基础知识的讲师,并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项目为期一年,按季度分为4个阶段,科护士长将每季度按照无记名的方式,由试验组对讲师进行评价。最佳讲师将得到科室的奖金鼓励和成为晋升岗位的加分点。每月均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有科室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会,有属于护士长的“急诊科故事”的故事会时间。各项学习和活动细化到每一周,每月月初护士长将在科室公告栏公示本月学习安排。各位讲师也将提前2周上交次月教学课件,由护士长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把控,并对教学课件进行批示和书写有关建议责令教师修改课件。课件一经确定,将由讲师将课件上传至试验组的共享网络平台,供其预习和复习。

1.3.2制定教学计划

为期一年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项目分为3个阶段进行培训,每一阶段均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培训组长实时对教学计划实施进行监察和调控,并在每项培训子项目末对试验组进行技能测评。第1阶段,观察室危重患者急救:为期6个月,观察室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初级场所。通过讲师授课帮助低年资护士认识观察区环境,熟悉观察区的布局和工作流程(观察区输液流程、病情发生变化的应急处置流程、护理记录书写保存流程等);明确观察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学习基本的护理相关制度;掌握观察区监测仪器和抢救设备的使用;掌握观察区抢救车药品的数量、疗效、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练和实况练习,运用领悟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的知识和技巧。第2阶段,院内急救:为期4个月,在掌握了急诊急救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过渡到第二阶段,讲师通过操作演练、临床工作实践、科室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急诊科抢救区与观察区的相同内容,并熟悉抢救区的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及沟通技巧;掌握抢救区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球囊、洗胃机、心肺复苏机。掌握急诊科重大危急病种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外伤;掌握需医护配合的专科操作流程和技巧,如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洗胃术的医护配合;熟悉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要求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置流程,如清创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等。第3阶段,院前急救:讲师通过跟班带教、现场实施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原则、出诊救护的药物品种、疗效;掌握急诊患者的入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如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讲师通过投诉案例分析,帮助低年资护士理解急诊科工作需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家属完成有效沟通。

1.3.3教学课堂管理

低年资护士培训共分为急诊观察室、院内、院前3个阶段,过程监督将贯穿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1)课程提醒:在试验组中选择1名作为班长,负责每1次课程的课前提醒,告知每1名护士课程时间及地点。(2)课堂签到:急诊每一堂课程的均有参加护士名单,课前及课后各签名1次,不允许代签。(3)教学监督:讲师对课时和课程质量做到慎独,教学组长也将对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旁听或抽查。

1.4教学成果评价

在培训期间,于每一阶段末及每个培训子项目末采用笔试、口头测试、情景测试、小组测试、自我报告、讲师考评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培训内容[6]。经过为期一年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项目管理组制定了3个维度的考核标准,即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的比较;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患者、医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的比较。并由护理部对两组进行能力测评。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急救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5%;试验组医师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7]。急诊科完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保证急诊科的安全,规避风险。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辨识出急诊传统培训的问题现状,设立培训计划的预期目标,成立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采取系统的培训改进措施,并对培训过程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不断采取纠错措施,使目标如期保质完成。本研究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改正了仅对结果分析再采取措施的滞后思维。经过此次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试验组的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方面,试验组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护士和急诊医师也实现了更好的配合,急诊科的整体急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行业,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3.2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急诊护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这项新兴管理模式在护理行业的应用,对管理层和低年资护士都是一项挑战。项目管理与护理常用的品管圈管理模式相比,基于PDCA的科学工作程序[8-9],更强调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程的监控。此次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中,让管理层扩宽了管理思维,也对低年资护士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提高急救能力,充实急诊科的护理团队的人才建设[10]。

作者:邵洁 黄丽 段俊 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辛原原,王建生,等.浅议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3):4-5.

[2]宁宁,陈佳丽,朱红,等.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32-35.

[3]LooR.Projectmanagement:acorecompetencyforprofessionalnursesandnursesmanagers[J].JNursesStaffDev,2003,19(4):187-193.

[4]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1-84.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89-591.

[6]白妙春,王岩,陈海花.“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8]罗静兰,陈伟菊,何金爱.PDCA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45-646.

呼吸科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强化办事意识,进步办事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医学教导`网搜集整理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4ssiogf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登记、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办理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步伐获得病人的好评。分外是在有医患胶葛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努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增强学习,培养高素质步队

急诊科订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心肺苏醒模拟人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各人过关。与大夫一同学习心肺苏醒模拟人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进步了急诊急救程度和抢救反映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导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部级《急救护理新观点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依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订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搜集整理控制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控制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增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稽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后果。对付实习生做到撒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授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尽力的偏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许诺。如20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武断采纳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置惩罚,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博得名贵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