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访谈

访谈

访谈范文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 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并不是每一个访谈对象的思路都能与节目的预想相吻合,同时,作为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对象也要有不同的谈话方式和策略。作为对话的组织者,需要主持人有灵活的提问技巧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本文中作者将对近些年人们较为熟悉的电视访谈实例进行解读,力图发现有效的访谈路径。

访谈类节目现场是动态的,不可能完全依赖于事前的准备。我们强调主持人沟通技巧或交流艺术性的意义和动力也正是由此产生。那么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访谈节目中推进谈话?

一、深入了解,换位思考

明确谈话意图,逐渐形成问题,是主持人为形成有效交流在节目现场所做的工作。而对话的进展建立在与访谈对象接触且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熟悉对象,了解对象,主持人才能有的放矢,与对象产生默契的交流。因此,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内容梳理方面,主持人一般会面对两种素材,即已掌握的各种资料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笔者认为,通常,与访谈对象面对面的交流更可能决定你想什么、问什么。从节目现场提取话语要素往往是更有效的“谈资”。

Z:我们经常看影视作品,排爆常常都是在马上要变成都是零之前一两秒钟,及时地把它剪断,实际工作是这样的吗?

F:当然电影里面有夸张的成分,实际当中也有,但是不会那么紧迫。

Z:你碰上最紧迫的是怎么样的情况?

F:最紧迫的是这个表正在走。

Z:听着它在“哒哒哒”走,当时是距离爆炸还有多少时间呢?

F:还有一个多小时吧。因为机械定时表一般来讲最多的定时是十二小时,马蹄表跑一圈十二小时,最多十二小时,我看到的现场,按那个时针来看应该是不到一个小时时间。

Z:就那一次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F:首先要把它转移走,不可能在这个现场进行操作,因为我们要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地区分,如果周围环境是大型商场、公共场所,人特别多,不可能在现场进行开展操作,一旦发生爆炸,这种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段对话中,主持人以电影场景为参照,引出了嘉宾的实际行为和继续的追问——“你碰上最紧迫的是怎么样的情况?”进而用拟声词来突出时间的紧迫,从而使现场营造出一个排爆的情境——当时还有一小时的时间,在短暂的时间里“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我们从这样的谈话中明白了现实中并不像电影那般,而是通过交流过程中现实的还原让主持人更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工作的危险,在之后的对话中,设身处地替访谈对象着想,推动了节目进程。

二、恰当铺垫,准确发问

虽然预先做了节目策划,但是一旦进入对话,就不可避免的有了即兴的色彩。所以,能够在瞬间去注意自己所提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好的访谈者,一定有自己好的谈话策略。

1.根据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提问方式。(1)对于不同表达能力的对象:遇到少年儿童等表达能力较弱的对象,主持人不妨多用闭合式问题对其进行引导,如:

Z:最开始好多叔叔阿姨看到你们这个乐队的名字,这个乐队厉害20088,这个乐队的名字是这个意思吗?郭新月?

F:不是。

Z:什么意思?

F:20088乐队2008年是奥运会,正好我们八岁了,后面这个八8代表我们八岁了。

Z:你们四个人到那年都八岁?

F:对。

Z:全是2000年生的?

F:对。

Z:月份上不一样吧?谁最小?谁最大?

F:我最小。他最大。

这里,面对在中国范围内年龄最小的“20088乐队”,记者多用简单的句式和语料,日常的口吻,封闭式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设置有利于对象回答,得到的答案也比较有针对性。

与上例不同,在与一个主动向媒体爆料旅游黑幕的导游时,主持人提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下:

Z:……他们到底怎么赚钱,能不能告诉我?

Z:你说说购物。

笔者认为,揭露事实的主动性和作为一名导游善于表达的素质促成了这一点——他需要足够大的表达空间,也希望能在此空间充分表达。记者的开放式问题是明智的选择。它为对方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2)对于不同身份的对象:通常,与专家访谈会使用一些严谨规范的句式和更正式的措辞,如:

Z:听说这黑土的形成非常慢,一厘米要两百到四百年,那为什么现在它一厘米的流失却只要一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方式,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因素会导致这么快的流失?

相比之下,与非专业工作者或普通的当事人交流谈话时,则更趋向于选择口语化的措辞和结构简单的句子。如面对一位村民时,主持人问了下面的问题:

Z:都说你们东北这个地方的地非常肥,这个地插一根筷子都可以发芽(是吗)?

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当遇到一些身份特殊的采访对象时,主持人更得注意措辞,例如:

Z:你那时候拿过别人家东西吗?

F:没有去登封之前,在家里没有拿过东西。

访谈对象是一个年纪很小的小偷。面对这样的孩子,主持人有意用了“拿”,而没用“偷”。这样的调整并不妨碍观众的判断——我们当然知道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偷窃。但是,这里面的让步意味,这种恰当的承接提问照顾到了访谈对象的心理。在同类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策略。

2.根据所谈内容,在提问中穿插叙述和议论,帮助理顺逻辑,增值信息。例如:

Z:很难想象一个内心这么煎熬的一个人,能那么顺利地考上研究生。足见她天资非常好,非常会读书,非常会考试。按说她考上研究生以后,药物又能帮她稳定病情,她就应该很顺了?

Z:你女儿沉浸在幸福当中,我们好像都能看到她的样子,这时候你感觉到,你们俩关于生死的谈话已经离得很遥远了?

主持人在问题前的一些评价性内容,实际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些铺垫让之后的疑问有了由头。如“天资聪慧、顺利通过考试、有药物辅助”让人疑惑“为什么仍受煎熬”(隐含的问题)。而“幸福”则让人不禁想问“死亡是否变得遥远”。

3.有效提问。(1)逻辑严谨。主持人的提问应内容明确,指向单一。这样的问题对访谈对象的回答形成了引导和限制。在此基础上,访谈对象的回答才可能切题,而且主题单一明确。(2)问题简明。一次提问避免多个疑问内容。有时主持人为了方便访谈对象思考,一次发问设有多个问题。事实证明,这样并不利于思考,嘉宾往往也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而且,铺垫不能太多。(3)策略灵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访谈对象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持人常常遇到不配合的对话者,他们处于各种原因试图掩盖真相。类似情况下,就需要主持人有灵活的提问技巧。

三、把握细节,调整角度

1.一些专题性访谈节目,节目所关注的事件和话题可能正在进行当中,尚无结论。这时,前期策划固然重要,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所以主持人除了做案头准备外,还应有临时调整策划案的心态准备。

2.调整话题。当谈话遇到对峙场面时,应调整话题角度。

Z:你为什么让他向你道歉?

F:因为他太过于自信。

Z:可是每个孩子都很反感命令式的口吻啊?

F:我是命令吗?我是跟他沟通。

Z:你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什么?

F:让他明白应该尊重父母才是尊重你自己。

在上面的对话中,访谈对象否定了主持人的预设问题——他不认为对孩子用了命令的口吻,并认为是一种沟通行为。面对这种情况,主持人并没有在这上面辩解,而是转换话题,追问访谈对象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我们在访谈的时候常遇到同类情况,即对某些事情的理解,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不太一致。这时,主持人应以总的谈话目的为准,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不必计较。

(注:文中主持人统标为“Z”,访谈对象在文中标为“F”)

参考文献:

1.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2.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访谈范文第2篇

如果你要做一个访谈,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应试者,同一个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以及极其细腻深刻的心灵,准备一份访谈提纲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访谈提纲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访谈提纲格式范文一、访谈目的

了解模仿与创新战略对腾讯公司的影响及被访谈对象对模仿与创新战略的评价

二、访谈方式

面对面的访谈

三、访谈对象

使用腾讯产品的各界人士

四、提问提纲

(一)访谈开场语:

你好,我是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与商务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在做一个关于腾讯模仿与创新战略的一个专题调查,最多耽误你3分钟宝贵的时间完成这个访谈。本次访谈主要通过问答形式进行,访谈内容将严格保密!为保证访谈的有效性,请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如果没有疑问的话,我们就开始吧!

(二)访谈对话

第一部分:对话部分

(1)您是什么职业呢?

(2)您使用过腾讯的产品吗?

(3)您使用过腾讯的什么产品?

(4)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腾讯的产品呢?

(5)您喜欢腾讯的产品吗?

(6)您觉得腾讯的产品是属于抄袭还是模仿?

(7)您能简单的评价下腾讯模仿其他产品的优缺点吗?

(8)您能列举出一些被腾讯模仿过的产品吗?

(9)您觉得腾讯的产品相比原产品有没有进行创新?

(10)您能够列举出腾讯进行创新的地方吗?

(11)您觉得腾讯的创新有达到你心目中的标准吗?

(12)您期待腾讯进行哪方面的创新?

(13)您认为模仿与创新战略是什么?

(14)您觉得腾讯为什么要选择模仿与创新战略?

(15)请您简单的评价下腾讯选择模仿与创新的收益。

第二部分:访谈结束语

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五、采访步骤

(1)选取采访现场

(2)选取对象

(3)开始访谈并记录

(4)访谈的反思与评估

六、可能碰到的问题

(1)被访者拒答

(2)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

(3)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耐烦

(4)访谈过程中被第三者打断

(5)被访谈者敷衍回答

七、设想解决的方法

(1)选取适当的访问对象,靠观察选取容易接近的,明确告知其我们的目的

(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

(3)尽量速战速决,访谈对象因为是各界人士,所以时间宝贵

(4)也可以一对多的进行访问,形成交流小组形式

(5)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作废

八、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

(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

(2)录音笔

(3)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怎么写1.访谈提纲步骤

(1)采访者对采访过程的事前设计,带有计划性质;

(2)采访者要采访的所有主要问题,带有罗列性质;

(3)采访者根据所掌握的采访对象的现有资料,事先拟定采访问题,从而列出的采访“路线图”。

采访提纲,只是采访用的大体框架,并不是写好了就一成不变。在实际采访中,可能需要抓住对方说话的一个点,突然改变问话方向或者方式,这时提纲就需要临时更改。

在采访时,千万不要局限于新闻采访提纲,应随机应变,善于捕捉新闻点。

有时,需要提前给采访对象审阅采访提纲。

除非是顶尖高手、采访熟手,通讯员一般都需要准备采访提纲。

2.如何写好访谈提纲

寻找相关线索,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

将未写的稿件大致地分成几大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写出采访提纲。

根据采访活动的内容拟定采访提纲,是写新闻采访提纲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采访的目的,决定未来行文的方向,并依此列出采访提纲,是写好新闻采访提纲的另一个方法。

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何时采访,在哪儿采访,采访谁,提什么问题,需要观察什么,收集什么资料,人员如何分工,等等。

记者访谈的提问方法一、正提法

所谓"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

1.注意情感的铺垫。

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

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

3.善于处理谈话跑题。

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是否妥当。

二、迂回法

所谓"迂回法",就是指这种提问是从侧面入手的,采用聊天攀谈的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的限制。

当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顾虑不大愿意交谈,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谈的情况下,记者都可以采取侧面迂回的提问方式,逐渐将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大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侧面提问的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的、感兴趣的,甚至是最简单、最平常的,对方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即答。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的基础。应当明确的是,记者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聊天的内容应当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的。如果有的采访对象确实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不要强人所难。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的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要是再从中总结一下,也会积累一点经验。

三、诱导法

所谓"诱导法",是指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具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的情感。

当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却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说,或者要谈的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者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都可以采取诱导提问方法。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的思路,引起对方的联想。由于这种提问的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感到无处退让。

记者在采访前的准备充分,提问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问就能准确恰当。同时,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的情景或心理活动。这样,谈话的时间可能不长,却能够得到很有价值的材料。另外,由于记者事先做了准备,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得不开口。

有的访问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的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或者一时也不容易想起来。这时候,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的事例,或者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一下,便可以引起对方的联想,从而谈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运用这种方法,记者特别要把握"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之间的界限。国外一些新闻学者主张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的回答,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的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把"诱问"变成了"强问",结果就是这样。

访谈范文第3篇

一、“咏乐汇”的风格定位

央视论坛上的咏乐吧中称“咏乐汇”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的一场闲谈,这位嘉宾既可能是一位经济商业领域的风云人物,可能是科技界的大腕,也可能是文化体育界的名人,还可能是电影明星,总之这是一场与成功人士畅谈经营人生智慧的访谈秀。

节目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在此氛围中主持人与嘉宾畅谈人生成败,“咏看人生智慧,乐道非凡历程”,这是一种充满快乐的“闲谈真人秀”局面。

咏乐汇的风格定位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李咏这个主持人。让李咏这样一个嘻嘻哈哈的主持益智游戏类节目的主持人去主持一个访谈类节目,他一定弄不出“艺术人生”那种伤感的场面,也不会给人以“杨澜访谈”的那种特有的稳健大方的感觉,更别说“鲁豫有约”中的平和温婉,所以“咏乐汇”一定要适合李咏的幽默轻松欢乐的氛围,可以说“咏乐汇”是专门为李咏量身定做的节目。

二是节目所在的频道(央视经济频道)。既然是经济频道就不可能像综艺频道的访谈秀一样,趋于煽情化(“艺术人生”)或者是故事化(“鲁豫有约”)。所以嘉宾无论来自什么领域,畅谈的都是经营人生的智慧,在其播放的前两期节目中的嘉宾都是经济界不同领域中的精英,包括第三期节目的海岩作为作家的同时也是酒店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一点符合该频道的经济特色。

二、“咏乐汇”的主持人

1、李咏的“资本”。李咏先后做过编导、记者,后来转到了演播室,开始了主持人生涯。先后担任起“天涯共此时”、“欢聚一堂”的主持,1998年10月走进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然后又开始主持“非常6+1”,都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并且连续三年获得“十佳主持人”。在2002年李咏加入了春晚的主持人队伍,连续主持了五届春晚。风头正劲的李咏被一些媒体冠以国内主持人的领军人物,观众也越来越喜欢他这个与众不同的主持人,可以说“咏哥”的背后是有一批忠实的观众支持着的,李咏的“资本”使得“咏乐汇”在开播后取得很好的收视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李咏的幽默风趣。天生的相貌到自己设计的花哨西服和蓬松卷曲的头发,李咏以其幽默的语言和似乎夸张的微笑让很多观众感觉很熟悉。在首播的第一期节目中,李咏邀请到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How are you?Welcome to”“咏乐汇”,见到你,I todayhappy,大大的。李咏以其夸张的“日式英语”开始了央视经济频道的全新访谈秀节目“咏乐汇”的第一期节目,场上观众一片大笑,节目开场就营造了一种很幽默轻松的氛围。访谈过程中的李咏也是幽默频生,时常拿嘉宾或者是自己开涮,在与嘉宾畅谈人生旅程中即便聊到尴尬场景,也会带大家“欢乐”地去面对,不失轻松欢乐。

三、“咏乐汇”的嘉宾

“咏乐汇”的嘉宾如同其名称一样是一个“汇”,可谓是汇集天下英豪,前来做客的成功人士将不仅仅来自经济界,也可能是科技界大腕、文化体育界名人,甚至有些嘉宾还是属于跨行业的精英。畅谈人生智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在“咏乐汇”的前六期节目中嘉宾依次为中国教育培训界的精英俞敏洪、地产界的潘石屹、高产作家和酒店行业的领军人物海岩、著名的影视明星成龙、搜狐CEO张朝阳、著名影视明星刘晓庆。

咏乐汇中的嘉宾在节目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毕竟是节目的一个主角,嘉宾的个人风格、性格特征会给节目带来不同的效果。成龙性格比较开朗随意,简直就是一话唠,滔滔不绝,而且肢体语言也比较丰富,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轻松欢快氛围;张朝阳是个热爱体育运动的人,在李咏的鼓动下还秀了一段拉丁舞,更是别致精彩;而在与潘石屹的访谈中相比之下就有点逊色了。

四、“咏乐汇”的访谈形式

在“咏乐汇”中,主持人将为嘉宾提供菜品、茶点、酒水等,其间有时谈话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如收卡爆料、虚拟情境表演等手法)点击和放大嘉宾人生旅程中的转折点,畅谈经营人生智慧,传达一种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因此,“咏乐汇”的本质是访谈秀,畅谈经营人生智慧是其内容,吃饭是其表现形式。

1、边吃边聊

访谈的主要方式采用的是边吃边聊。

主持人李咏在节目当中与嘉宾边吃边聊,当然每吃一道菜或者点心都是有着一定的意义的,这道菜或者点心与嘉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玉米粥是俞敏洪的最爱、煮熟的玉米棒是潘石屹的爱好、肉夹馍则体现了张朝阳是陕西人,通过吃这个由头使得访谈自然轻松地进行,同时也活跃了场上的气氛(特别是当嘉宾与现场观众分享时),也进一步缩短了访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聊的内容都以嘉宾经营人生的智慧为主线,选择嘉宾人生中的最典型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要在嘉宾人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同时又要能最有效地折射出嘉宾在人生的抉择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经营智慧。

2、配角演员(大勺、小二)

配角演员大勺和小二(有时也会有其他演员),大勺和小二充当着服务员的角色,在访谈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他们两人不是纯粹上的服务人员,而访谈过程中的一部分。

在海岩的那期节目中,他们要海岩老师看看能不能写写他们俩,而且还要跳槽到海岩的餐饮公司;在连线时,有个观众问李咏需不需要厨师时,大勺急了,要求抓紧挂线。这些都是节目中的小细节,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才使访谈聊天显得更加轻松快乐,而非严肃呆板的对话。

3、卡片故事+VCR

每当要讲述嘉宾的人生转折时,李咏都会拿起特制卡片,就在其将卡片拿起的那一瞬,古典而有韵味的音乐响起,李咏便“绘声绘色”地讲述卡片上的故事,还有精心设计的VCR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如在潘石屹的那期节目中,潘石屹讲到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只骆驼,李咏模仿了“动物世界”的声音介绍了骆驼的生活习性,同时配以VCR画面,形象生动;当潘石屹说自己是只狮子时,又出现了“狮子王”的VCR剪辑。卡片故事和VCR的灵活运用的确 给人一种“笑谈人生”的感觉。

4、虚拟情境表演

配角演员采用“真人秀”的虚拟情景表演,再现了嘉宾人生中的精彩片段,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再现了俞敏洪当年创业贴广告时的那段艰辛经历、张朝阳在美国留学时的疯狂生活、成龙电影片中的经典片断等等。

“真人秀”的虚拟情景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嘉宾的一些经历或许已被大家所知道,但是换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逼真地将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避免了“炒冷饭”的嫌疑。

虚拟情境表演也起到了一个兴奋点的调节作用,以免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配角演员和卡片故事+VCR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5、大胆互动交流

主持人李咏与观众互动交流的环节仍然是节目的重头戏,通过现场观众和场外观众电话连线,直接向现场嘉宾提问发难。互动交流就是让受众参与节目,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节目与观众不再是一个单向交流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咏乐汇”中的互动交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活跃了现场的氛围;二是与场外观众进行电话连线互动。当然这与李咏以前主持的节目有着一定的血缘联系,但是在访谈秀节目中进行电话互动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互动交流环节中的口号“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有问必答”更是体现了这种交流的广泛性和随和性。

6、哲理式结尾总结

在与观众互动交流结束之后,李咏都会对嘉宾的经历或者是一些突出的特点进行点评式的总结,这总结很好地梳理了整个谈话的过程,让观众对嘉宾的个性特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虽然成功之道很难讲,也没有定规,但是李咏让嘉宾以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成功之道时,嘉宾们还是总结了自己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因素,如俞敏洪的成功因素是坚持、潘石屹强调注重团结合作、成龙也是强调了坚持、海岩认为要“信天命尽人事”去享受奋斗的过程、张朝阳是注重个人自律以便规避风险、而刘晓庆则是永不失去自信,这些哲理式的总结对观众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可以说是画龙点睛。

五、“咏乐汇”的借鉴与创新

有人在网上说看“咏乐汇”会有一种异样的氛围:李咏绕场半圈与观众击掌上台的出场方式,很像“幸运52”;念卡片以及面对镜头做出的“胜利”动作,又让这档节目很像“非常6+1”;等到嘉宾坐下来开始忆苦思甜,又有点像“艺术人生”。也有人说“咏乐汇”是“鲁豫有约”和“艺术人生”的“食堂版”,吃饭的创意来源于TVB的“志云饭局”、VCR在“康熙来了”中已出现了。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咏乐汇”没有创新,原有事物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就可以产生新的事物,以上的种种元素在“咏乐汇”中出现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借鉴后的这些元素组合成了新的节目,是紧密联系的一体了,就像李咏所说的那样不能在单纯的抽出来和其他节目作横向比较。“咏乐汇”是有着自身特色的,如节目的定位是与主持人的自身特点和频道特点紧密相连的、配角演员的使用、大胆的与场外观众的电话连线、包括下面要谈到的节目的公益元素等等,这些都是节目创新的体现。

六、“咏乐汇”的公益元素

“咏乐汇”在节目的最后有个礼品和信物交换的环节,嘉宾赠送礼物给节目组,节目组送给嘉宾一个信物,嘉宾的礼物在咏乐汇特别奉献节目制作时将会被拍卖,拍卖所得将以嘉宾的个人名义捐出去,以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使“咏乐汇”有了一定的公益元素,可以说是提高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媒体无视社会责任感(如宣传虚假广告等)而只知盈利时,“咏乐汇”的公益行动无疑起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

七、“咏乐汇”的不足之处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咏乐汇”中的人物访谈过程中的深度不够,不能仅仅讲述嘉宾人物的故事(诚然这是节目的重要部分),还应当适度地有所侧重的挖掘一下故事背后的东西,表现一些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在访谈的过程中有关一些八卦的东西应当尽可能的少提及,毕竟这节目的品位要比“康熙来了”高得很多很多。“咏乐汇”既然是畅谈人生智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就应该去找一些有着成功经历的平民嘉宾,而不是局限于一些名人。

八、“咏乐汇”的不断改进

“咏乐汇”是个新节目,它在播放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改进的,我们在其随后的节目中也看到了这一点。节目从始至终贯穿起了吃饭这条线索,并且将经营人生的智慧不断从这个线索上引申出来,直到成龙那期才表现得更好。在访谈的过程中,李咏越来越给嘉宾更大的空间去谈,而自己逐渐像一个倾听者转化,对节目流程进行的是一个宏观的把握。

访谈范文第4篇

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整体策化,实施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析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五、常通信,设好交通岗。

访谈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9-0067-0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社区护理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居家访视作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也就成为重中之重。2006年,国际访视护理权威杂志《Home Health Care Nurse》通过个案分析,对访视护理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访视护理是“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访视人员与客户或家庭之间的互动过程,其功能是改善客户健康状况,并协助其更好地掌握社区卫生资源,增强自理能力”。我国的居家访视护理概念认为,访视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要求的个体及家庭,在其居家环境中提供定期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的目的。根据文献报道,居家访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自我护理能力。利用“家庭访视”、“居家访视”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发现我国居家访视的研究多局限于居家访视的需求、居家访视的现状、居家访视的内容。访谈作为居家访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访视护理是否产生成效的关键行为,在国内访视护理中少有研究。现特将访视护理中访谈技巧的运用总结如下,以期促进我国居家访视护理的发展。

1 访谈前的准备

1.1恰当的访谈时间 居家访视不同与医院内病房内的访谈,在住院期间,护士处于主导地位,访谈时间由护士决定,患者被动地服从。而在社区,访视护理是主动上门服务,患者处于主导地位,什么时间适合进行访视由患者决定。护士在访视前应电话预约患者,在电话中首先详细介绍自己及询问患者的近况,然后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目的,希望在其方便的时间进行探访,充分尊重患者的自。

1.2全面的访谈内容 预先拟定好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目的、步骤和问题设计等。在访视前,应充分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包括个人资料及病情,有可能的话应该了解到患者的喜好,这样在访视中更加容易找到切入点,利于信任度的建立,便于下一步对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访谈内容,护士应有详细的计划,对访视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应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在访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护理干预的制定提供依据。防止泛泛之谈而对患者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缺乏认识,影响进一步护理干预计划的制定,从而影响访视效果。

2 访谈阶段

2.1简单而全面的自我介绍 社区护理的访视人群不同于医院内住院患者,患者接受并信任访视人员的程度直接影响访视的成效。上门访视时,应穿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礼貌敲门或摁门铃,等待回音并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电话预约的内容,待患者或其家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其住宅内。进门使用适合对方身份的称呼和语言,礼貌性地问候患者及其家人,态度和蔼,并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展示工作牌,给患者及其家人以良好印象。

2.2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 在访谈过程,访视护士从患者的一般问题出发,如询问患者现在的身体感受等。再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说出具体的问题,如每餐的饮食情况及患者对饮食的偏好等。对于家庭收入和家庭关系等敏感性问题,可先从物价问题、医药费用问题、家庭消费问题及家人的身体状况等不同角度切入,但是注意不能离题太远。尽量提开放性的问题,诱导患者多说话,从患者给出的信息中评估出患者存在的问题。

2.3多使用肯定性及赞赏性的语言 从语言学角度,肯定句比否定句有力,容易使人接受。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般人都偏好“正性刺激”,不喜欢“负性刺激”;容易接受“正强化”,不愿意接受“负惩罚”。在访视过程中,访视人员应该多肯定和鼓励患者,如患者在某些方面虽有欠缺,我们应该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再提出改进意见。例如,脑卒中后的患者表示自己吃青菜及水果较多,但很喜欢吃动物内脏。访视人员首先应该肯定多吃蔬菜有好处,然后再说出动物内脏含有的成分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让患者明白为什么要少吃这些食物。在肯定患者相关行为的情况下提出改进建议,既让患者学到了知识,也让患者容易接受,主动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遵循访视人员为自己推荐的饮食计划。要善于发现服务对象身上的长处、优点和亮点,哪怕是他们身上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和改进,访视人员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而必要的赞赏。

2.4多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针对我国国人谨慎的特性和直觉、感性的思维特征,恰当地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大辞典对心理暗示的解释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肯定性的暗示语言,往往使患者的自信心大大增加,从而使患者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信念。

2.5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患者的言谈,甚至要听出弦外之音,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评估出患者实际存在的问题。用“信号”表明你有兴趣听其诉说,保持视线接触,并以点头等方式作出回应。

2.6共同制定健康目标 访视的目的是要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及能够正确、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疾病。访谈过程中,应让患者明白探访目的,并和患者一起制定具体的、循序渐进的目标,比如学会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脉搏,戒掉饮食中的不良嗜好,坚持锻炼等,并指导患者坚持记录自己的血压数值及运动的时间和方式。让患者感觉到访视人员的真诚,从而激发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 访谈结束阶段

3.1复述指导内容 访视人员掌握好访视结束时间,临近结束时和患者一起重新回顾这次访视的指导内容和制定的预期目标,再次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比如饮食、服药及运动时间等。

3.2告知联系方式 对于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是一个延续的、长期的过程。第一次上门访视只是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第一步。访谈结束时,留下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随时可以电话咨询,并根据病情预约下次访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