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访谈录

访谈录

访谈录范文第1篇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一

20xx年11月7日,按照《***局20xx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与副局长***从思想、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思想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实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学习方面: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学习,加强党务知识、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

三、工作方面:要增强创新服务意识,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班子团结,加强干部职工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目标责任。

四、廉洁自律方面:要认真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管好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时刻做到自重自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牢记宗旨,做到勤政廉政。

交心谈心记录

20xx年11月7日,按照《***局20xx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与纪检组长***从思想、学习、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思想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以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学习方面: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工作方面:要做好工作,加强对分管工作的领导。做好禁毒防艾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的工作,帮助挂钩联系社区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协助社区干部抓好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

四、廉洁自律方面:要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遵纪守法,遵守单位规章制度。牢记宗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二

问:作为预备党员,谈谈你对本次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看法。

答:两会是人民表达心声、共商国事的盛会,也是政府听取民声、倾听民意的机会。它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我国加速发展的催进剂。

今年的两会,我最大的感受是透明。

在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中国政府用以刺激经济的设想和方案,而且也看到了我们政府的一系列超乎寻常的坦诚和透明。

另一方面,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与网民展开互动,其间不但折射国内政治信息渠道的变化,而且也折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与民意互动方面,首先在观念和方式上发生的微妙变化。网络政治、网络参政正成为我们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正在发生的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必须承认,20xx年,中国面临的空前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实际情况告诉人们,最大程度地取得人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开明、透明政府的最可为之处。

2、问:从预备党员的角度,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答:起模范带头作用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思想政治上的表率。做到坚持真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向广大同学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纲领和国内形势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主动联系同学,在思想政治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二)学习上的标兵。如果说,作为学生党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那就无法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无法服众,更不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会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吸收已学的文化知识,还会刻苦钻研、不断总结、勇于创新。

(三)工作上的典范。大学生党员不仅应成为学习的标兵,更应成为学生工作的领头羊,作为团支书,我会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同学全心全意地服务,做好党支部、团组织的工作,认真做好班级党建工作;明确班级创优目标,带领全体同学共同建设好和谐向上的集体。另外,作为志愿者中心的一员,将以志愿有我,不约而同,忘了自己,快乐心胸。的理念服务他人。

(四)生活上的榜样。宿舍既是我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主要基地。在宿舍内,会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带头搞好宿舍内务,美化好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整洁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杜绝违纪违规行为,争创文明寝室。宿舍之外,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

一直以来都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着,未来,也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老党员访谈记录范文三

采访对象:***, 性别:男;曾任职务: **** 入党时间:1993年

采访地点:

采访时间:20xx年8月17日

问:当初您是怎样入党的?

答:当初高考失误后,就回乡下结婚,总觉得有点壮志未酬。当时高中文化在村里算是很高的文凭,正逢乡里干部选拔,觉得在村里为大家做点事也挺有意义,就报了名。最有由于不可抵抗因素未能选上干部,但却很幸运的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问:你刚入党时参加过什么活动?

答:都过去很多年了,我都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有由村委会组织的种树,去学校帮帮忙,党员学习、交流会等活动。还有一些别的公益活动,偶尔也帮忙做一做慈善工作等等。

问:你入党后有什么感言?你认为入党前后有什么差别?比如,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境。

答: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当别人知道你是党员后,就会投以惊讶与羡慕的眼神,然后我就会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党员是非常荣兴的事,我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但是,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应该骄傲,要谦虚地平易近人地和邻居和睦相处。还有,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起带头模范作用,不能与人一起,一起偷东西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做坏事,要为村里做贡献。

访谈录范文第2篇

这是一本围绕20世纪“80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作者)查建英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80年代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现这个在中国20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80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从个人的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相关书评

追忆80年代文化启蒙

20年的间隔和缓冲,足够让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晰:虽然不能还原80年代,但20年的时间,人们获得的信息量以及视野、阅历都在大大拓展,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回顾历史。

阿城、北岛、陈丹青、崔健、刘索拉、田壮壮……这一连串名字和“四月影会”“无名画会”“第五代导演”等文化现象,共同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艺术的回归与觉醒。20余年后的今天,那个以“文化热”著称的年代又被热闹地提起。该书对11位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艺术家、学者和批评家进行深度访谈,试图立体地还原和反思那个在中国20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

“迟到的青春期”

查建英心中的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一个短暂、脆弱却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我1981年到1987年间赴美读书,虽然在80年代中只有四年时间‘在场’,但正因为我体验过上世纪70年代的封闭,那段时间每每通过书信知道国内有摇滚乐了,或者很多人看萨特等等,便觉得十分激动,更感觉这‘迟到的青春期’弥足珍贵。大家在精神饥渴之后,发现所有的事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鲜,这些东西不停地冲击着我们的脑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从未有过的年轻!我发现大家并没有淡忘那段历史。”

访谈录范文第3篇

刘宇一:我是在1977年萌生创作《良宵》这幅作品的想法,1978年开始打腹稿,1979年作品完成。《良宵》我前后画了三次,三画其稿是因为要探索、要推敲、要修改,以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鲜明、更感人。

现在一、三稿的《良宵》均在纪念堂,二稿被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私人收藏。

画是画家心中要说的话,只不过这话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的。《良宵》就是我有话要说。“”期间我深受磨难,我们夫妇被驾过“飞机”、经历过万人批斗、游街,而我见到的周围的很多老领导、同事也都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和倒退,作为普通人我无法理解也无法控制,甚至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结束,我由衷地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发自内心地希望国家别再闹、别再内斗,我想“良宵”、想安宁、想祥和。这就是我的创作初衷。

为什么选《良宵》作为素材,是因为中学课本里和柳亚子在中南海怀仁堂唱和《浣溪沙》让我印象很深刻,那是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后的第一个国庆日。全国各少数民族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欢聚,向及其他党、政、军领导人献礼、献旗。兴致勃勃地邀柳亚子填词以志盛,柳亚子遂即席赋《浣溪沙》一首: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和了一首: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史,把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两相对比,异常鲜明。

由于印象很深刻,“”前我就想把它变成画面,但是出于年龄、阅历还不知道如何去充分还原。经历了“”,我觉得创作有了基础,时机成熟了。

虽然有创作的冲动和热情,但是当时还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譬如毛柳唱和的历史事实是发生在室内,如果如实还原那个场面,画成室内就看不出是在北京,所以我构思一定得摆在室外,让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中南海里发生的事情。但我当时还没进过中南海,这怎么办?我想到自己在中央美院附中上学时曾经经常在景山、北海写生,对周围景观很熟,所以就想象着从中南海看北海的样子,规划画面中一定要出现白塔,一定要出现景山,出现古老的中国元素――松柏常青、龙凤呈祥。我把人物设计成看演出的场景,一桌桌地出现。这些都是我想象的,巧合的是,等我画《良宵》二、三稿时,我才从历史照片中发现当时中南海还真有露天的聚会。

我先用水粉画草稿,画了以后就想把它画成油画,但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单位支持,草图一出来想放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画布。放大需要大画布,但当时我的工资是42块,我爱人的工资也只有36块。我们每个月还要寄钱给父母,自己又有了女儿,微薄的收入根本没有能力买画布。物质的匮乏是其次的,还要面对很大的精神压力,周围的好朋友都劝我别画:“刘宇一,别画了,这画这么难,里面几十个人物,你掌握得了么?画了之后谁给你发表啊?谁给你出这个钱啊?恐怕展览都没有机会。”几乎没人支持我,种种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正在矛盾的时候,我太太的一个老同学来我家,知道我有这个想法后说:“我帮你解决,我去说服桂林国宾馆给你出钱买画布,以后你这画就送给他们。”我又向桂林国宾馆的经理申请了路费,经过努力争取到我所在单位――广西人民出版社领导的支持,所谓的支持就是给我一个月的创作时间。

正式创作开始前,我先到北京找资料,辗转找到新华社,在新华社的历史照片里找到了一些我所需要的资料,心中就更有底了。1979年有整整一个月里,溽热难耐,我埋头创作,长期以来的酝酿,心中积聚的创作热情化作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让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一幅六米长、两米高的《良宵》画卷终于成稿。9月份我又用了一个月时间继续加工,国庆前终于完成。

史鉴:是否正是因为《良宵》的巨大影响,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在北京为您举办了“宇一画展”?这次“宇一画展”为美术界,或者说为江丰先生所重视,是否还因为那个时候您的文化名人肖像画正在产生持续的影响?

刘宇一:《良宵》第一稿出来后,当时广西美协某些领导并不支持,在参加地方及全国美展的时候甚至设置了重重障碍。因此,《良宵》既没有在当地美协纪念国庆的美展上出现,也没有参加当年的全国美展。

最后,历经波折,一位新华社的记者把这幅画反映到了中央,将这幅画的印刷品寄给了、周扬、江丰。江丰看到《良宵》的印刷品后非常激动,说“是个罕见的、非常优秀的作品,应该拿到北京来”,《良宵》是符合他的美学观念和艺术思想的。江丰是鲁迅的学生,是鲁迅在上海培养的青年木刻家之一。后来他帮我想办法:“既然美协选落选了,我帮你搞个人画展”,江丰还为这幅画的展出写了前言:“我们已经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即将经历的史诗般的时代,需要史诗般的艺术、史诗般的画幅。从《良宵》的展出,我恍惚预见到即将来到的绚丽的晨曦……”江丰对我是有知遇之恩的,六米长的画卷无法切割,江丰甚至为此专门找到铁道部,铁道部为此下达指令使得画作终于如期从桂林被运到北京。《良宵》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期间,江丰前后来了八次,当时谷牧、周扬等许多领导人都曾来看过《良宵》的展出。

最让我难忘的是时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的来看画。整整一个小时,习老仔细看了这幅画,针对画作本身提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又提出趁着我在北京,可以到他家看看,他说家里有好多旧照片和画面上一些人物的资料,可以提供给我做素材。习老参观期间曾问江丰:“这么好一幅画怎么没有见宣传啊?”江丰答:“这件事很复杂,美术界本来就有不同意见。”习老问:“有什么不同意见啊?”江丰如实地把《良宵》的遭遇讲给了习老:“有人不认同这是艺术,认为是马屁画。”习老有些不解:“这个是马屁画,我们的党史还要不要写啊,整个党史不就是马屁史了么?”他接着提到美国国会可以有林肯、有华盛顿,我们也应该有展现自己领导人风貌的鸿篇巨制。他最后说:“我看,这张画要好好地宣传”,说着马上对他的秘书说:“把秦川同志(时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请来,让他看看这张画要不要好好宣传宣传。”

因此,可以说是从《良宵》开始,我的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良宵》的影响力也为我创作名人肖像画创造了条件。所以《良宵》是在集中创作名人肖像画之前,或者说这是同时进行的事。

画名人肖像这个想法源于我从小就有名人情结,我始终觉得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人,对体现民族精神的精英人物我从小就有情结,这些人体现民族风范,是时代的符号。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念书的四年间我有机会直接接触了许多大人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见到。近距离见,是在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地方。那是1957年春暖花开时节,和众多的中央领导都去机场欢迎来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国家领导人的车队徐徐开来,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站在车队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敞篷车上,肤色偏黑,因为出汗,太阳一照,好似铜雕塑,加之动作稳健,显得十分伟岸。因为群众太热情,蜂拥上前挡了路,车队被迫停了下来,这时停在我面前的是元帅的车,他摇下车窗用他浓厚的口音幽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不要光喊万岁,也要喊伏老万岁哦!”呐喊的人群随即高喊:“万岁!伏老万岁!”

我还曾三次见到过元帅,还给他画过速写,1958年我在长辛店机车厂画壁画,有幸见到了到那儿与二七大罢工工人座谈的元帅,我一路紧跟着元帅,一面走一面给他画速写,他还频频对我挥手,向我微笑。

聂荣臻元帅当时住在景山北面,有一次我写生的时候见到他。那是初冬时节,见到散步的聂帅,他穿了件黑大衣,只有一个警卫员跟着,饶有兴趣地过来看我们画画,和我们聊天。

元帅喜欢钓鱼,我当时经常到动物园画动物,所以也有机会见到他。我还近距离见过郭沫若两次,一次是上晚自习的时候,校长说:“郭伯伯来看望同学们。”没过多久,我在天坛画画,有幸又见到了陪着波兰外宾游览的郭沫若,他看到那里有在正步走,就像“老小孩”,跟着正步走,我就跟着郭老背后正步走。

这些在北京求学的时候与名人接触的经历,是支撑我创作《良宵》的信心所在,一直让我有把他们描述下来的想法。创作大量的名人肖像,一个原因是我本人的激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江丰老师对我的影响。他对我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如果认定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坚持下去,不受任何干扰地做下去。”画名人像这件事,若不是他大力支持,我进行下去会很困难。他说:“你画得快、画得像,你又有这个激情,你应该系统地把这些人画下来,他们作了那么多的贡献,又受了那么多的苦,尤其是现在年龄都比较大了,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他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不只是口头上的,还给我提供了许多实际的帮助。后来我又认识了当时的中国文联主席周扬,时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主席严济慈和中科院院长卢嘉锡,这四个人直接推动我势如破竹地进行人物群像的创作。

我陆续画了有5―7年人物群像,集中画了两三年。1979年开始,1981至1983年集中画,我立志要把我所在时代的优秀人物都记录在我的笔下。我坚持当面写生,写生之后再创作。当场写生不一定是好的肖像,但又是不可少的。当场写生是认识创作对象的过程,通过当面的接触和观察,会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审美直觉。而当面写生带来的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也是照片所不能赋予的。譬如画贺绿汀(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去他家的时候,我提出先看照片,看照片就看了一天,通过看照片,了解他的经历,他在我心中更加立体,然后我才能抓住他的精神,捕捉到他最大的特点:硬骨头,以及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于是我构思画雪中的贺绿汀,以雪中的长城为背景,以此来烘托他的铮铮傲骨。

在面对面时我发现:这些人确实优秀,是有质感的,有不凡之处,有时候他们一两句话,会让你终身受益、终生难忘。譬如华罗庚、叶圣陶、冰心、丁玲,通过和他们的接触,都对我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名人的个人魅力都是靠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形成的,是靠自身的长期努力形成的。所以,这些大人物、大学者确实不同一般人,他们谈的问题,感兴趣的事情,都有不凡之处;我还感受到,任何一个名人又都是普通人,和我们一样,都吸收这个世界的空气,都要吃饭睡觉。这平凡的一面让我领悟到:学习名人要学名人的精神及他们处事的基本态度。著名的大学者周谷城给我题词:“博大精深”,他告诉我:“你要成大家,必博大精深,必须有很好的基础,有全面的修养。”诸如此类的话很多,都使我受益。

史鉴:由“宇一画展”往前追溯20年,您1962年就以一幅《耘天》获得了广泛欢迎,展示了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创作实力。看您的履历,您1960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以后就到了广西,两年以后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崭露头角。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画家,这样的成绩在那个年代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请介绍一下在广西的生活创作状况好吗?

刘字一:我在广西待了28年,广西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广西,我尝过少年成名的滋味,也遭遇过不公的待遇。但我感谢广西给我的锤炼、培育。在此期间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一用油画工具表达中国画的意境。创作《耘天》时我才22岁,从北京初到广西,在龙胜兄弟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步行上龙脊,被它的美所震撼,便尝试着用油画的形式来表达这富有中国味道的风情。《耘天》在1963年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周年画展展出后,一位美术评论家发表文章称“这是油画民族化的可喜尝试”,又称正如白石先生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由此引起辩论,各界人士在《广西日报》上公开发表了一百余篇文章,围绕着“雅与俗”进行辩论。辩论一年多,以中国美术馆馆长曹振峰先生的文章予以总结:青年画家刘宇一的(《耘天》风景美、人物美、思想美,是妇孺皆喜的好作品。“青年画家”的称号,在60年代是中国罕有的名词,《耘天》选送“全国美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巡展,《光明日报》邀约我写了创作体会。《人民画报》《美术》《中国青年》《民族团结》等各媒体热情报道,出品了单张年画,《耘天》甚至普及到了学生作业本的封面。

也是在广西,我与恩师刘海粟结缘。1978年刘海粟复出,刚刚复出的时候受邀访问的第一站在广东。广东省政府邀请了四位老画家到广东做客,其中就有刘海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听闻,将四人从广东请到广西,我作为广西人民出版社的美术编辑是接待组成员之一。当时,刘老住在桂林国宾馆总统套房,我住在随行人员的房间,于是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和他朝夕相处一个多月后,刘老对我很喜欢。刘老每天晚上都有入浴的习惯,平时都是师母照顾,师母有一天面有倦色,我就说:“您也累了,要不我陪刘老入浴吧。”没想到师母和刘老欣然同意。于是我就有机会看到了他的人体,当时我还开玩笑说:“刘老,您把人体引入中国,我能不能画您的人体?”刘老欣然同意。之后,我就开始构思画黄山和刘老,他的经历是“十上黄山最传奇”,经过反复推敲,仔细思考,最后,创作了他在黄山人字瀑前沐浴那幅画,并取名《十上黄山图》。刘老看后大为赞赏,亲自改为《师友黄山图》。意为黄山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朋友,并为我的画作题字:“一管擎天笔,千秋动地歌。天地铮铮骨,黄山耿耿情。”他还幽默地说:“我的几个字比你的毕业证书好啊。”从此,我和刘老开始了长达17年的情谊。

史鉴:就在您正值壮年,艺术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您1991年携全家定居香港,这其中一定有些机缘。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迁徙对于您的创作有些什么影响?您在香港也有一本《香港名人肖像画集》,能介绍一下这些肖像画的创作情况吗?

刘宇一:对于名人肖像的创作,我的规划是:先画内地的,然后画港澳台的,最后画全世界的华人精英,画完后建美术馆,就叫“华夏之光”。去香港与画名人肖像有关,那时我已经在国内画了100多个各界精英人物,科学家画了40多个,当时科学界的泰斗基本上都被我画完了,文学艺术界也是这样,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名人都画了。我在1988年开始到香港画画。去香港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出入境方便;二是我喜欢创作大尺幅作品,但没有经济基础,当时的国内艺术市场还没有形成,到香港容易筹款,我需要华侨、港澳的人支持。

到香港后,创作上与内地还是有不同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香港的经历让我从思想上对共和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叫“有比较才有鉴别”。由于那之后我不仅去了香港,还去了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印尼等地,世界各地的旅行使我观察中国的视野更开阔了,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我举个例子:在《良宵》拍卖的时候,很多媒体记者到场。《华侨日报》有个女记者问我:“共产党犯了那么多罪,你现在歌颂共产党,你的艺术家良心何在?”我说:

“问得很好,《良宵》就是我艺术家的良心的表现!你讲共产党犯过很多罪,我不赞成这样的提法,我说比较科学的讲法是共产党犯过很多错误。就像你看到一个人他生过不少病,身上生了一个脓疮,脓疮溃烂,特别是你用放大镜看病灶,更加可怕,但是你还应该看到这个人的整个肌体还是健康的,还在成长、还在壮大。这和扭秧歌步子有点像:前进三步后退两步,但总体还是前进的。我和你一样,我相信你是爱国的,我们都希望中国问题更少、毛病更少,人民更幸福,但是我不是政治家,我能做的事情有限,我能做的是反映人民的心声,反映我作为人民一分子的心声,我用画笔给领导谏言,希望领导给人民带来‘良宵’,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日日繁荣,夜夜良宵。”第二天这段话上报,那位女记者基本上认同了我的看法。

史鉴:千禧年前后,看您的创作,我们发现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您都会有重要的作品适时出现,并获得巨大社会影响。也看得出来,有的作品您是精心准备,无论精力和体力,都付出了艰辛的劳作。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构思吗?从您的“共和国史诗式巨构”和“宇一经纬画构”可以看出,您是对自己的创作怀有雄心的。

刘宇一:我总在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在有生之年抓住重点,做些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我给自己提了个要求,对自己的艺术生涯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90年代,画了《良宵》和一系列有关共和国史诗的内容的作品之后,我的规划就逐步清晰了。我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比齐白石、徐悲鸿都要幸福,中华民族的灾难告一段落,在百年屈辱之后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和崛起,我有幸经历这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样的时代让我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宇一经纬”,经:时代之经;纬:民族之纬,以此构成壮丽的美术史。第二个理解是中华民族的五千年为“经”,我亲身经历的时代为“纬”,我的有生之年里经历的最壮丽最辉煌的事件,一定用我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访谈录范文第4篇

今年的国际军事比赛戏剧性情节层出不穷,引起很多军事爱好者和网友的热议。单车赛里我参赛队首车107车为何连打三发射击不中?半决赛里109车怎么会掉轮子?因无端修改规则我们多次屈居第二,为什么还要坚持参加俄罗斯的军事比赛?带着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又一次来到装甲兵工程学院,请原指挥管理系芦继兵主任为我们解读此次比赛。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王):芦主任好,感谢接受本刊采访。2016年6月30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宣布:7月30日至8月13日,我军将组队参加由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联合主办的国际军事系列比赛。陆海空军共派出官兵1 070人,各型车辆装备154台、1艘护卫舰、2架歼轰-7。可见今年比赛动静比较大,您觉得这次比赛和前两次有什么显著变化?

芦继兵主任(以下简称芦):是的,我们从 2014年第一次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当时叫“坦克两项”。比赛内容包括坦克驾驶、射击和乘员体能。当时派了八十几个人,只有5辆坦克和几辆保障车。我们第一次参赛比较生疏,是靠乘员体能赛第一名,才赢得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2015年第二次参赛,共参加了12项比赛,派出531人,共获得10个项目的第二名,并收获3个单项冠军(分别是炮兵、侦察兵和防化兵比赛)。今年规模更大,派出1 070人,154辆装备, 2架歼轰7和1个护卫舰。可以说,中国人民除了火箭军没有动用,陆、海、空、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全有队员参加。

王:通过前两次参赛,有人认为参加这类军事比赛没什么意义,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由俄罗斯国防部主办的“2016国际军事比赛”,在俄罗斯莫斯科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蒙古等七国的军事代表队参加了第一轮“坦克两项”比赛

芦:我认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意义。

首先,参赛是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让全世界的国家和军队看到,中俄两国、两军的紧密团结和一致,中俄两军这种全面合作姿态体现了中国军队积极走向世界的战略自信,让中俄两国军队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入,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其次是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启发思路的需要,是了解外军先进的军事思想,学习外军有效的训练模式,改进我军陈旧的训练方法的需要。古今的战争从来无公平可言,我军的发展历史从来就是敌强我弱,我们就是要适应随时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夺取公平,夺得先机,就是要适应在规则随时改变下学会灵活机动,去战胜敌人。平时有思想准备,战时才灵活应招。

第三是检验我们武器装备,发现问题,合理改造的需要。除几次小规模的边境作战,我军已经六十年没打过仗,我们的武器装备发展得很快,大量的新式装备更新换代,已经从摩托化转为机械化,正在向信息化发展,但我们的武器从装备部队,直至淘汰都没有经过恶劣环境及实战的检验。现在有机会,把我们的武器装备在接近实战环境进行检验是必要的、有效的、有说服力的,也是很难得的。 8月6日“坦克两项”比赛中,中国队103号车组驾驶96B主战坦克最终跑出20分钟43秒的成绩,比目前的赛会记录快2分钟,创赛会纪录

第四是展现我军军事实力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转折点,国与国的对垒,最终必然体现在军事力量的对抗上。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天平上最关键的砝码。要想赢得国际尊重,适时展示军事力量势在必行,而国际军事比赛正是国家间军事实力和平对抗的有效展示。

第五是摸清它国军力和战斗力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曾经和21个国家的军队打仗对擂,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几十年不打仗,过去只能从书本上知彼。现在我们和这么多的边境接壤国家的军队交流会晤,比赛过招,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王:此次参赛的18个国家的军队,可谓各有优长和亮点。仅俄罗斯军队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您具体谈谈。

芦:第一,俄罗斯军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俄军将军级的高级军官基本都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等,上校级的军官大多参加过俄格军事冲突等军事行动。这次参加比赛的俄军骨干指挥力量中,很多都不止一次上过战场。 在前三天的“坦克两项”比赛中,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队伍驾驶的T-72B3主战坦克机动性、射击成绩也比较突出

第二,有强烈的战备观念。俄军力求将军队打造成一支时刻处于战备的现代化军队,具体标准是:“战斗警报拉响后1小时开出驻地,8小时全员全装向集结地域机动,24小时内完成战役部署”。在赛场上,所有警戒人员始终全副武装,右手的食指始终位于保险机和扳机位置。

第三,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虽然俄罗斯经历各样的政治波折,但俄军的战备演训等活动依旧运转正常,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

第四,务实的工作作风。俄军身上既有俄罗斯民族固有的自大与固执的性格,更具有简洁、果敢的民族特性,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他们骨子里瞧不起华而不实的东西,行事简约高效。赛场上,不挂条幅不插彩旗不贴标语,一切从实战出发,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可靠的装备性能。俄罗斯武器简单可靠、皮实耐用、价格低廉、历经战火考验,是俄军武器装备的最大亮点。有些装备虽然样式老旧,但“新式的不等于先进好用”、“老式的不等于落后与过时”。此次参赛的T-72B3主战坦克虽然型号老旧,但发动机马力大,速度和加速性能优异,故障率极低。虽不可排除主场作战更加适应环境的“地利”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其装备建设以实用、可靠为先,不唯新、不唯高(科技含量)的理念值得借鉴。 我国参赛队员入场参加“汽车能手”项目。50多个限制杆将路面分割成“8”字型、蝶形移位、顶端站台等5个课目,要在最短时间内通过,需要参赛车手具备良好的综合驾驶能力。中国参赛队使用的是本国车辆,包括“勇士”指挥车、北奔和陕汽运输车以及重型牵引车

王:您一直密切注视军事比赛,随时和前方参赛的学生保持联系,请您谈谈此次军事比赛的总体情况。

芦:今年的比赛项目比去年增加了11个,达到23项。分别是:“坦克两项”、“苏沃洛夫突击”、“狙击边界”、“侦察尖兵”、“炮兵能手”、“晴空”、“航空飞镖”、“天空之钥”、“海洋杯”、“潜水”、“海军陆战队”、“空降排”、“厄尔布鲁士之环”、“开阔水域”、“安全路线”、“工程方程赛”、“安全环境”、“忠诚朋友”、“军械能手”、“修理营”、“汽车能手”、“野外炊事”、“军医接力”。比赛项目涉及陆、海、空各军兵种,专业涵盖装甲、侦察、炮兵、步兵、防化、工程、汽车驾驶、后勤保障、装备维修等,参赛的既有直接作战的各兵种,也有支援和保障兵种。

自带装备的主要有“坦克两项”的96B主战坦克、“苏沃洛夫突击”的86A步兵战车、“侦察尖兵”的“勇士”侦察汽车、“工程方程赛”的GQL111履带架桥车和GCZ1121履带工程车、“晴空”的车载ZSU双23防空高炮,“军医接力”的89式装甲救护车、“汽车能手”的北奔重卡1928A汽车、“海军陆战队”的05式两栖步战车、“航空飞镖”的歼轰7和伊尔76、“空降排”的03空降步战车和米8直升机。

王:今年96B主战坦克在比赛中赶超了T-72B3主战坦克,有媒体评论这款坦克就是为了这次比赛专门定制出来的,是这样吗?

芦:当然不是。主战坦克的改造升级需要整套计划,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所以参赛的96B坦克也是有计划的将96系列坦克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为未来的军事需求做下一步打算的。我们也犯不着为一次比赛而改造武器装备。 我国自带参赛装备,96B主战坦克

此次参赛的96B主战坦克更换了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与之配套的传动系统也有所增强,安装了综合传动系统。还有一项重要改进就是其火控系统。通过前两次比赛证明,我们坦克火控系统总体表现要优于俄罗斯的T-72B3M坦克,96B坦克的火控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总线设计,火控计算机的目标解算速度和能力更强,坦克具备更好的移动和静止射击能力。因此,96B的射击性能,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先进的位置上。它的履带板也换成了双销履带板,更可靠、更结实。

在这里我们应该讲清楚,96式主战坦克是我们国家自行生产的第二代坦克,不是第三代。但96B已经开始向第三展,我们叫“准三代”,其火控和炮塔相当于第三代,现在底盘也开始向第三代坦克发展。

王:说到96B的火控系统改进了,可今年参赛的射击成绩却不是很好。单车赛和半决赛有两辆坦克三发脱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芦:这次比赛,我们的射击成绩明显不如前两次,但并不能说我们坦克的火控系统性能不行。客观的讲,参赛部队是新疆部队,今年是第一次出境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缺乏比赛经验。武器装备经过长途输送,俄方对武器校正也没提供满意的条件,校炮只给了3发炮弹。

在有火控系统的情况下,停止间对不动目标射击(静对静)是坦克射击中,最能体现射手射击基本功,以及对武器系统工作原理理解程度的。有火控时,瞄准基本功的难度相对简易火控和无火控要难得多。单车赛的第一车组,初次上阵就三发脱靶,从主观上讲,应该是射手瞄准基本功不扎实,平稳跟踪的水平较低,加上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以至于操作动作变形失误。炮长射击,首发近弹,次发偏左,三发远弹偏右。全无规律,射弹散布那么大,射手操作有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武器和火控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我们总说,打仗比的既是装备,更是使用武器装备的人。今年96B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性能比以前更好,但成绩不理想,更加说明新式武器,没有会使用的人照样没有战斗力的道理。

而半决赛中第三车组的三发脱靶,则是炮膛及闩体室因过水障多次进水,掺加了泥沙,导致炮弹不到位,无法关炮闩,击发电路接不通,无法射击,最后只能在车辆行进中人工清沙,排除故障。在距离限制的跑道上手动击发射出炮弹,当然三发脱靶了,炮弹要是打不出去,不但要罚6圈,而且卸炮弹的时间也要计入总时间,那就亏大了。

王:您再给分析一下,比赛中坦克负重轮掉了的事情?

芦:在决赛中,第二组坦克在驾驶过程中跑掉了左侧的第一负重轮。但指挥组及时发现,预备车及时赶到,第三组及时上了预备车,所以基本没影响比赛成绩。 参加“苏沃洛夫突击”项目的86A步兵战车飞越车辙桥和涉水

在以前的训练中,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造成剧烈的磕碰和颠簸,负重轮被颠扁和跑丢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这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也属于此类原因。客观上讲,装备本身设计的可靠冗余度有问题,不容回避。复杂的路面情况产生的颠簸、磕碰的巨大撞击力传导到坦克行动部分,第一和最后负重轮受力最大。坦克为了避免剧烈震动,在经常遭受磕碰的第一和最后负重轮装置减震器,以吸收和释放冲击能量,保持车体稳定。

96系列坦克在所有负重轮都装有能够起减震作用的扭力轴外,还有专门在左右第一、第二、第六负重轮安装了摩擦片式减震器,用以吸收和释放地面的撞击力。如果撞击力超过减震器强度和扭力轴的扭力,吸能不够,地面传导上来的冲击力就会通过负重轮让曲臂轴超角度扭转,使曲臂轴和扭力轴扭断,负重轮脱离。参赛的96B坦克安装了大马力发动机,并改装了变速装置,又换用了新的双销履带板,按理说坦克的悬挂装置也应该相应强化,如增加减震器的摩擦片或把扭力轴的强度加强。行动部分若没有全部加强或加强不够,个别相对薄弱的部(组)件就肯定会因强度不够而受损。

跑掉负重轮的路面是一段俄罗斯独创的连续“大搓板路”,这种大搓板路起伏大于搓板路,小于大起伏路,不像土岭、弹坑、车辙桥、崖壁等是自然界里自然形成或战场爆炸力形成的障碍物,是用水泥浇铸成的。这种路在现实战场上不会出现,在我军训练场上也没有设置。一般常用在特种车辆检测场来测试车辆的减震系统,把它作为障碍物来反复通过,肯定毁车。特别像96系列坦克这样的小负重轮,在这种大搓板地上反复行走,的确是对主战坦克车减震系统的严峻考验。 在决赛中,第二组坦克在驾驶过程中跑掉了左侧的第一负重轮

但从主观上讲,这里面肯定也和乘员检查不周到有关。假如乘员赛前对车辆检查不细致、不周到,就会导致故障出现。按理说,参加这么大强度的行军比赛,检查行动部分应该提高到重要位置,曲臂轴断裂有一个量变过程,是有预兆的,如认真检查保养行动部分时,可以及时发现。

这次跑掉负重轮,应该是减震器在单车赛和半决赛时因为猛烈撞击造成拉臂断裂,负重轮再次受到撞击后起不到减震作用,导致曲臂轴反复撞击缓冲器,使曲臂轴产生裂纹最后折断。这些都可以检查出来。检查车辆可用撬杠撬动第一、第二和最后一个负重轮,检查扭力轴,平衡轴、摩擦减震器的使用情况。估计乘员在这方面工作经验不足,在赛前检查不够,再加上决赛是三组共用一台车,跑圈又从三圈变四圈,一台车连续多次遭受剧烈的冲击,最后摩擦减震器损坏,造成扭力轴、平衡轴断裂,否则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王:明白了,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那么,坦克的轮子掉了之后对行车会有什么影响呢?

芦:一般讲无论哪一个负重轮脱落,都不会影响坦克的行动,但会影响速度。我们专门有一课,就是战损坦克的行驶。专门讲解负重轮、诱导轮掉了,如何短接履带行驶。一条履带断了,如何单带行驶等问题。

从比赛视频可以看出,109车负重轮损毁的全过程:减震器坏-平衡轴坏-扭力轴断-负重轮甩出。从画面里看,行动基本没影响,估计乘员根本不知道负重轮掉了。但实际上第一负重轮脱落,肯定会对坦克的转向、加速性能上产生影响。

王:都说俄方为了使我们得不了第一,多次无端修改规则,这次又提出咱们的坦克加配重,速度要加系数,是这样吗?

芦:应该讲俄方在经济低迷时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军事比赛,是下了大力气的。相对讲场地设置合理,比赛安排周到,裁判也比较公平,规则改变也会讲出理由,参加裁判、保障、服务、警戒的官兵就达7万人,仅”坦克两项“比赛就出动110辆T-72B3坦克做保障工作。 无论哪一个负重轮脱落,都不会影响坦克的行动,但会影响速度。图为短接履带示意图

当然,我们是俄罗斯既喜爱又畏惧的,有实力的主要对手。在与俄方人员的接触中,中国实力的进步让对方感到震惊,俄方明确表示赛场因有中国而精彩。“他们从内心里佩服我们,第二名同样享受着第一名的荣耀”。但在他们的主场地,不得第一他们也不好交代,所以在规则的设置里处处是有针对的。比如2015年”坦克两项“比赛中,俄方提出了修改的规则:取消体能赛、射击环节所占分数权重下降、要求各参赛队伍统一使用破甲弹,以及限制各参赛队的换车次数为两次。

不难了解俄方改变规则的深意:中国队是2014年体能赛的冠军,96A坦克装备的火控系统优于T-72B3坦克,中国队是去年唯一使用穿甲弹的队伍,其精度显著高于俄军手中精度较高的破甲弹,中国队2014年因为履带和发动机损坏而被迫更换过备用车。

这次比赛规则里坦克射击不用行进间射击,采用静对静(停止间对不动目标)方式,就使中国坦克先进的火控系统没有用武之地。决赛中的接力赛,改变以前的车组接力为目前的换人不换车,也是针对前两次96坦克故障率较高,坏车及换车次数多而设立的。但是我们的96B坦克一改以前故障率高的形象,很争气的一次都没坏,反而是在决赛里,亚美尼亚和印度几次因车辆故障而换车。

加配重是因为96坦克前装甲板有许多螺栓,本来是加装复合装甲用的。因为参加比赛,就没有安装,俄方提出意见,我们加装了几块履带板示意了事。 国际军事大赛不仅是竞技,更是互相交流、学习的好机会。为了保障比赛,俄方派出了110辆T-72主战坦克

其实在40多吨的坦克上加个几十千克的履带板,对坦克的速度没有任何影响,至于咱们的时间加马力系数,就是那么一说,最后不了了之。终归除了咱们和白俄罗斯自带装备外,俄军方发给各参赛国的都是840马力的T-72B3坦克,而他们自己使用的还是1 130马力的T-72B3M,要加马力系数,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王:通过这次国际军事比赛,您作为武器装备的长期使用者,对武器装备使用方面有什么希望?

芦:我认为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对军队,对于武器装备设计部门也很有启发。首先,应该在如何加大武器装备可靠性冗余度上下大气力。在力争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一些部件的精度,使武器更加皮实,适应性更好。

第二,对武器整体设计时,应考虑实战环境,不能对武器装备的使用附加各种条件。

第三,应该鼓励部队大胆使用武器装备,欢迎部队在武器装备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为未来战争多加保险。可以想像,未来的战争会更加残酷,武器装备的使用环境会更加苛刻。

王:再次感谢芦主任给我们的精彩讲解。

访谈录范文第5篇

被采访人:我的爸爸.

爸爸:昕昕,你现在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有什么问题就随便问吧!

我:好的。

我:爸爸,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很喜欢看故事书,你不知道,我和您太像了,跟您说实话吧,有一回上科学课,同学借给我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我在课堂上实在坐不住了,就拿出故事书偷偷的看,老师见我一直低着头,就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当时看的太入迷了,就说我看完再还你行吗?老师听完,是火冒三丈,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狠狠的骂了我一顿。

爸爸:{笑},我小时候父母都不大管我,可是不让我看故事书,怎么办呢?于是到了晚上,大人们都睡了,我就一个人钻到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谁也不知道{笑}。

我:爸爸,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爸爸:喜欢语文当然好,但数学也一样要好,哪一样都不能落下。

我:爸爸,我试过好多办法,比如说每天多做十几道数学题,还有把有些难题背下跟据问题把解答的方法写出来等。

爸爸:那我每天给你出一百道数学题,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就渐渐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