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兰容若词

纳兰容若词

纳兰容若词范文第1篇

2、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3、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4、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5、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7、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9、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10、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

11、嗜书消得浓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2、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13、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4、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15、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16、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17、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18、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19、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20、重到旧时明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21、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22、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23、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2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5、木叶纷纷归路。晓风残月何处。

2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7、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28、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29、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30、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31、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32、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33、暗怜双绁郁金香。欲梦天准思转长。几夜东风昨夜霜,减容光。莫为繁花又断肠。

34、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35、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36、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37、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38、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

39、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0、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41、月出光在天,月亮光在地。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

42、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43、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4、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45、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46、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47、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4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49、谁念西风独自凉,潇潇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50、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51、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52、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53、浮生如此,会少别多,不如莫遇。

54、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55、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56、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57、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58、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59、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60、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61、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6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3、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64、乌啼花落,萧江东流,任它日暮。

65、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66、看尽一帘红雨,为谁轻系花铃。

67、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68、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69、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70、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71、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72、荒原漠漠,雨峡蒙蒙。千秋黄壤,百世青松。

73、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74、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75、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长成玦!

76、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77、风一更,雪一更,恬碎香心梦不成。

78、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79、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

80、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81、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82、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一声诗韵锁窗寒。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来时容易去时难。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83、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84、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纳兰容若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纳兰容若;凄清婉丽;爱情;友情;志向;时代

八旗铁骑像一股强劲的北风,吹过了山海关,迅速扫遍了整个中国的落叶。妄自尊大的汉人们再次被自己视为蛮夷的人所征服,一切都变得这么快,让人不可接,高傲的文人士大夫圈里一股感伤、悲嗟的气氛弥漫得像浓雾一样。可就在遥远的北京城,一颗夺目的满族文曲星正在冉冉升起,他的光芒足以使这些汉人文士们黯然失色,他就是纳兰容若。

出身贵族,少年科第,然而这位相门公子的文字却愁绪绵绵,婉丽凄清。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在纳兰容若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次,“泪”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它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斗鸡人拨佛前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残月西风,衰草枯杨。纳兰的好友顾贞观长叹一声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纳兰的一生只有三十一年,英年早逝,本身就使人们对他产生了无限的哀惋,更不堪那些缠绵凄切的词句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他的词风的成因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作家的创作总是受到个人因素和时代因素双重影响和制约的,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做些深入的探讨。

一、个人因素

(1).爱情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这阙催人泪下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是写给他的妻子卢氏的。她和容若结婚时年方十八岁,“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可见新婚生活的美好日子里纳兰是多幸福,可惜的是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入值宫禁或随皇帝南巡北狩,这对少年夫妻聚少离多,纳兰只好把万千情丝都倾泻在词章里。奈何这样甜美的生活只持续了三年,卢氏就因难产而亡,留下纳兰一人在那“亡妇忌日”独自伤怀。而且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或者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挽歌。

青年男女的爱恋本就美丽而又脆弱,任何一点的触发都能引起双方无限缠绵的愁思,更何况纳兰这样一个忠情而又敏感的才子了。

(2)友情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这阙充满着愤懑之气的《金缕曲.赠梁汾》作于康熙十五年,当时纳兰以贵介公子和皇帝近侍的身份与沉居下僚的顾贞观相识,不仅相见恨晚,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且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纳兰容若没有像同族的其它子弟一样,一味地排斥汉人的东西,却以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对诗词歌赋和经史子集进行了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礼贤下士,和一些汉族文士一起学习和钻研经史,“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徐乾学《墓志铭》),这些“落落难合”不肯落俗的人,多为饱经了忧患的江南文人。

在纳兰性德生活的三十一年间,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惩处江南汉族士绅的案件不胜枚举。例如公元1657年,清廷以顺天、江南等地的科举考试舞弊为借口,对汉族官僚地主阶级进行了大规模的压制。涉案的主考官、考官、举人被处以斩、绞和流徙,江南名士吴兆骞就在被流放之列,从而和纳兰之间演绎了一场“生馆死殡”的佳话。

一段馨香的佳话,昭显了容若是一个多么重情重意的人。吴兆骞的不幸遭遇终以“生入玉门关”做结,但这件事却给了纳兰电笞一样的刺激,他在《简梁汾时为吴汉槎作归计》中写道,“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写的如此沉重,深刻地表现了纳兰既同情吴兆骞,又厌恨使人无端受害的社会现实的心理,现状必须改变,但又知道无能为力,只能牢骚满腹,用诗歌发泄其不平之气了。

(3)志向

也许在外人看来纳兰年少登第,又有一个权势炙热的父亲,且成了皇上的御前侍卫,可谓前途无量,人生得意了。然而纳兰是不得志的,当时平定三藩的战争正在进行,他希望的是“一骑红尘来,传有双羽书”的戎马生涯。然而当时其父明珠正当权势炽手之时,加之康熙又是一位善于御下的雄才明主,重用与牵制相并的权术伎俩运用的炉火纯青,所以纳兰不仅无法偿自己征战沙场的志向,甚至连入翰林院修史也不能得。侍卫的生涯高贵而平淡,但伴君如伴虎,侍卫不过是高一级的家奴而已。作为侍卫的纳兰经常要伴驾南巡北狩,远离自己温暖的家,只能以一句句凄婉的文字来稍减这闷塞的抑郁之气。

《纳兰君神道碑铭》有一段描述:“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的多数诗词都是写给自己的,内心深处喷涌着一股率真的诗性。当这种率真的诗性遭遇到了混浊的政治时,强烈的“山泽鱼鸟之思”便自然地涌上了心头,然而生在了相门之家,又是皇帝近侍的容若,又岂能像陶渊明那样,在命运的波涛里他早已身不由己了,仕途不意,欲隐又无门,无怪乎纳兰词里都浸着流不完的泪水了。

二、时代因素

纳兰生活在了一个悲剧的时代。满族入主中原,扬州十日,嘉兴三屠,汉人们丢掉了江山,失掉了自己的皇帝,剃掉了被孔圣人谆谆教诲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的头发,换下了民族象征的衣冠,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这种创伤反映到文学上,便是浓郁的兴亡之感,充满了感伤色彩,那两曲断肠的《长生殿》和《桃花扇》就是当时汉人文士们哀恨的心声。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阳十三陵下,新丰猎骑。

上文已经提过纳兰结交了许多江南文士,和这些经历了易代之变的异族知识分子成为莫逆必然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染上文坛的感伤风气也就非偶然了。上面那首凭吊明代废陵的《好事近》就蕴含了无限历代兴亡的感叹,这样的作品在纳兰词中很多,从这些叹息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沉。

作为社会的一员,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虽然纳兰没有遭遇很多的挫折和不幸,可时代的阴影总会压抑在他的心头,使他不期发出变徵之音,莫名地感伤一番,这样就不难理解时代因素对纳兰词的影响了。

三、结语:

词产生在唐代,两宋时达到了鼎盛,元明两代则走向衰落,而到了清朝初年又出现了中兴之势,纳兰容若就以凄婉清丽的词风独树一帜在这时的文坛上,个人和时代双重因素共同造就了他的独特。容若早已灰飞在历史的烟尘里,而那本《纳兰词》仍然能勾起人们不尽的惋叹,三百多年来不断牵引着读者的心……(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子琳.纳兰性德的家世和生平简介[J].文学评论,1985

[2] 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 刘东黎.北京的红尘旧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纳兰容若词范文第3篇

曾经跟朋友谈起过,说来,古时候人的名字还真是多。纳兰成德、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冬郎--指的均是他--清代第一词人。

读过一些词,南后主李煜的,李清照的,才男才女、风流佳人。却没有一个人给我的感触如同纳兰词的震撼。他与作为宦官世家后人的妻子的感情也使人唏嘘。

从小熟识四书五经,善骑射,会武功。为人忠厚,对人友好。

史书上对纳兰的评价也是极高的,他如神祗,为后人膜拜。

有一女子名清欢,星期五固定开班解读纳兰词。她说纳兰词的那种美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清欢说:“我亦好歌亦好酒,唱与佳人饮与友。歌宜关西铜绰饭,酒当直进十八斗。”清欢笔下划痕极轻,但是美好。犹如蝴蝶轻翩。

纳兰词对她影响极深,家藏万卷词。活脱脱的纳兰痴。

几日前老师组织自读古词,做PPT,写演讲稿。如出一辙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纳兰这个特殊的人物,虽说尴尬,但课上也品析尽了纳兰诗词。

为何说特殊?纳兰容若并不同于李白、杜甫、李煜这样的诗人、词人。没有太多的“料”可说,与热爱国家这样的大套路无关,与悲惨曲折潦倒的生活无关,与仕途无关。

关于他,一个挥毫刻着字的重情重义的男人。

以我的眼光仅仅能这般看待他。

纳兰容若词范文第4篇

纳兰的词读一首不过寻常,但是通部词集读下来,就感觉荡气回肠,与众不同。文有文气,要如长河贯日,一气始终。能将伤心一咏三叹,悲切绵延不绝的,只有容若。王国维说他是“千古伤心人”,并不是妄语。

评析

诗书这些,我读得虽不多,却也算清楚地知道一些。这本书不像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名著,连书名亦为纳兰性德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已是烂熟与心而要品之无味的了。纳兰性德是我欣赏的词人,这不假,但他似乎是一个与时代相错位的人,一个有悖于前清刚健背影的哀伤之人——但王国维依旧称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是什么让容若的伤怀有了千年的意义?我想,大约是因为他写性情。有人说,东坡居士也写,辛稼轩也写,但他们与纳兰不同。东坡是大江东去,稼轩是青山妩媚,而容若,当时只道是寻常。三十一年的生命,纳兰性德的诗才如一眼泪泉,流出的,全是伤——安意如曾在书中感叹,晏小山同纳兰,应当是同类的文人。纳兰性德,是打着小辫子的满族小山。但我觉得,小山的一生着实过得长了。方过而立便匆匆去世的纳兰容若,没有境落,没有如霜鬓,但他依旧有情。他为边疆的罪人祈祷,为入土的亡妻落泪——不是写得极致,不是艺术的极致,他是人的极致,纯粹的极致。所以他空前绝后,他只愿人生如初见,不想看珠帘后隐约的面庞,不愿望烟雨中朦胧的身影。不忍看罢了。

因为一个人的真,他具有了不可复制性,因此,人生又如初见,我们企图捕捉它的影子,却只抓住了它的伤。

所以,下个结论吧:

纳兰容若词范文第5篇

――题记

自打我懂事起至今,可以自诩阅过不少词人,如庭坚、东坡、清照一干人等,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颗闪耀的明星。他们或豪放粗犷,或温柔婉约……但我最欣赏的,还是“佳公子”容若――他是开在我心中的一朵花。

纳兰容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有如此显赫的身世,为什么他却吟出“我是人间惆怅客”这种哀怨忧愁的诗句?就是这个问题,把我引入了纳兰的世界。

纳兰是一个美丽的诗人,尽管他身为一介男子,但他的词作之中却处处流露出宛如女子般的细腻与温柔。“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凝血残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一句句旷古的诗词,仿佛穿越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在我面前缓缓回放着,一下一下,撞击着我的心魂。

在一片浊世之中,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又有谁能读懂他的心?他的父亲身居高位,却丝毫不体谅儿子的感受,竟想令一个满心扑在文学诗词中的年轻人,走上阴暗浊秽的官场之路!最懂他的人却是一个无丝毫血缘关系、年龄相差大半的生死之交顾贞观。这等悲凉之境,怎能不令他慨叹“我是人间惆怅客”?

……

我缓缓浏览着纳兰的一切,心中突然悸动起来,家人不解、世人不解的痛苦,纳兰一个人独自承受着,承受着这一切,自己却仍然坚强而独立,挥笔写下惆怅的诗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不是人间富贵花”,生性淡泊的他一心只为了文学,那些优雅的、令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文字,让他无比着迷。他对文学的迷恋,使他不屑在官场上跋山涉水。也正是他对文学、文字的这种爱恋,这种执着,令他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蓬勃绽放。

相关期刊更多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

北京满学会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