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兰的词

纳兰的词

纳兰的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诗词; 美学特征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杰出的词人之一,以极具独特审美特质的纳兰词而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对于这位清代的满族词人所做的诗词,聂晋人的评价是: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可见纳兰性德的诗词用笔之美,却不会落入艳俗之套,而是走出了清新的风格,使诗词表达出来,会给人以俊逸之美。因此,聂晋人继续评价,“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摇不得者也”。由此可见,纳兰性德词虽浅,但不失美感,且意蕴深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渗透着凄美之感

纳兰性德出身于清代的贵族家庭,虽然后来家境败落了,但是从其词句中依然会看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影子。可见纳兰性德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而有家族败落之感,但是,那种浓郁的忧伤却总是萦绕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中,让人感到其内心中的悲情,从这些曼妙的文辞中表达了出来。此时,才会令读者感受到,在纳兰性德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无尽的哀怨,却无处诉说,只能以诗词的方式释放出来。以纳兰性德的《临江仙》为例: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这首词的上阙是以秋风借喻,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是,这种秋天的景象并不会令人感到清爽、愉快,而是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不如燕子返家”,则是词作者所透露出来的无法归家的无可奈何之感。从上阙的秋天景象,到下阕的燕子归家,似乎前后时序不一,给人的画面感也是非常矛盾的,但是,如果从意象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就会感觉到词作者的那种归心之感。

二、纳兰性德诗词中有更多的个人情感表达

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明珠在官场上与人周旋,而他则置身于之外,但却没有躲过家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在他看来,在这样的家庭中生存,并没有感受到别人所认为的安逸,恰好相反,却充满着不尽的忧伤。从纳兰性德的诗篇中,就可以寻找到相关的抒情表达。

在纳兰性德的诗篇中,有大量反映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词,主要是由于其不凡的经历所致。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爱情诗和悼亡诗,这些都是对其情感生活不顺的表达。诗人都有着一颗敏感之心,并希望自己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缚,但是深处世俗中的纳兰性德并无法摆脱这一社会环境。特别是身处高位中所招来的嫉妒,令他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处于人间富贵之中,而是“日暮风沙恶”,因此而产生了“无事避风沙”之感。

三、纳兰性德诗词中带有典型的中国文人抒情

纳兰词中的抒情篇有一些是对历史兴亡,与其说是对历史的抒怀,莫不如说是借用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中国文人抒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好事近》中,有“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的感叹。这是1676年跟随清康熙到昌平,经过明十三陵时所作。其中的感叹似乎是在感叹历史,而事实上是在抒发自己积郁在心中的忧伤,以作诗的方式发出感慨。悲剧中有另一种美,这样别样的美同样会令人感到愉悦,是刹那间的一闪即逝,也会放射出瞬间的光彩,令人回味无穷。可见古诗词中采用意象的手法进行发挥,可以使诗句更为形象化。

纳兰性德的词情表达方式也许正昭示着其人生悲剧的体验。这样的情感积郁在心中,也曾经与最好的朋友倾诉过,即“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可见,要体会纳兰性德的人生,从他的词句中就可以有所解读,也正是他的这种“哀感顽艳”的词风格使然。

四、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美学的概念,即为整体性的气质和神韵。纳兰词的意境在于,其词意是充实的,却达到了空灵的意境。关于意境,王国维曾经说过,“境”并不是景物的遗爱,而是人的心目中的境界。所以,可以将真实的景物写出来,重要的是要抒发其真实的情感。纳兰性德对自己的诗词评价是,创作诗歌属于是性情中事,所以,诗歌是有心而发。从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可以领会,其都是在追求真情的流露,同时给读者以思想的空间,因此而使词句有空灵之感。也正是基于此,其词作不再是其个人的作品,而是与读者的感同身受。“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人间何处问多情。”这些“情”,都是发自于物情,在纳兰词中,这些物情都被赋予了人情之美,使纳兰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也构建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一生短暂,却成为了古今公认的高明诗人、词界高手。纳兰性德不仅善于捕捉事物之美,而且还会在诗句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纳兰性德还善于引用意向审美,在诗词中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些都形成了纳兰性德诗词所特有的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M].远流出版公司, 1988.

纳兰的词范文第2篇

一、《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至情至性、感人肺腑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二十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亲,成亲后两人举案齐眉,红袖添香,恩爱有加。可是造化弄人,这种美满幸福的生活只持续了三年,卢氏难产而亡,卢氏的去世对纳兰性德的打击很大。在卢氏去世后,纳兰共写了三四十首悼亡词,每首都哀痛至骨,其中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最为精绝。

相思难忘的感情何时才能停止呀?夜深不眠,一直听着愁雨滴落空阶,直到寒夜雨歇之时,才从追忆的思绪中醒转过来,想想爱妻离去已三年,这种梦,也该醒醒了。只是在这人世之间,也没有什么意思,竟不及那坟茔之地,虽冷清,却有爱妻在,可以寄托一片愁思。我们本有厮守一世的约定,你却早早走了,把我一个人抛弃在人世间受这死别相思之苦。如果九泉之下可以通信,我就能知道,这些年你生活的痛苦与欢乐,就可以知道你与谁相伴了。我孤身一人,每个晚上都辗转难眠,也不忍听那凄凉的琴声。等待机会,我们来世再做知己,下一辈子我们两个还是薄命吗? 我们两个还是没有很好的缘分吗? 我们这一辈子风花雪月的日子只有三年,下一辈子会不会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剩月零风呢? 相思泪已尽,只能用纸灰来寄托哀思了。

纳兰性德对亡妻卢氏的这种至情至性的真实情感,没有任何的雕琢与修饰,仅仅以朴素平淡的话语,就使词作洋溢着无尽的深情,让人读之不禁深深感动。

二、《金缕曲·赠梁汾》情真意切,感天动地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重诺,君须记。

康熙十六年,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相识。两人年龄、身份、地位悬殊。纳兰二十二岁,顾贞观四十岁;纳兰为明珠之子,官至一等侍卫,顾贞观为一介布衣;纳兰为满州正黄旗,顾贞观为汉人。但两人一见倾心,为表明结交诚意,纳兰开篇即言“我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只不过因为我父亲是宰相,因为我命好才混迹于京城罢了。我也像赵国的平原君一样渴慕贤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成了知己。今天,我们风华正茂,让我们擦干泪水,对酒当歌吧。今天晚上,我们一定不醉不归。随它去吧,从古到今,有才能的人遭人诽谤是常有的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坎坷磨难,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行了,如果整天挂在心头,那么从一开始就错了。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词中纳兰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顾贞观的渴慕欣赏与深情厚意。纳兰性德与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如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音。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一个真诚交友、有情有义的纳兰,在他词中闪烁发光。

参考文献:

[1]董天策.试论纳兰词的哀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2]包艳红.读纳兰性德浅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纳兰的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纳兰性德散文综述

纳兰性德除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学者们大多致力于其诗词研究之际,亦有少数学者对其散文进行了研究,本文拟从五方面对其散文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

对其序跋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序跋类散文主要是收录在《通志堂集》卷十至十二中的经解序,以及卷十三、十四中的若干篇序文。学界目前对其序跋类散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其经解序的研究上。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出版了《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该书择录了《名家绝句钞序》《渌水亭宴集诗序》二文,并为之笺注。次年,姚崇实先生在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简论》一文,解析出经解序不仅表现了纳兰性德对理学的推崇,还表达了纳兰性德的一些哲学、政治、伦理观点,还反映了纳兰性德的学术思想。此后,罗星明先生先后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发表多篇论文为《通志堂集・经解序》作注释,为其他学者研究纳兰性德的经解序提供了便利。

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杂记类散文即其《渌水亭杂识》,学界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专著有李晓明的《纳兰性德诗词美论》,该书的第二章第二节结合《渌水亭杂识》提炼出纳兰性德诗学的四个主要观念。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大致有三篇,分别是罗艳的《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王丽勇的《纳兰性德的诗作与诗论》和崔双的《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三者都结合《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及纳兰性德其他作品来总结纳兰性德的诗学观。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期刊较多,但大多学者都是研究《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赵秀亭先生率先对《渌水亭杂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既肯定了文中积极进取的部分,如对中外思想和学术的接纳,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对往古治乱得失的评论等;又指出了其迷信的部分。邓伟、项小玲的《管窥》一文,从关切政事、重视人才,学精识博、长于考据,文学大家、识见不凡三方面研究该杂识中显现出来的纳兰性德这一青年知识分子形象。2010年11月孙赫然发表《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中的入世思想》一文,从为君者需具帝王之度、为臣者需备赤子之心、兴国政需为利无穷三个方面分析了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

对其论辩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论辩类散文为数不多,主要收录在其《通志堂集》卷十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其《原诗》《原书》。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在《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中,笺注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次年,马骥先生发表了《纳兰性德的文艺观》一文,不仅研究了《原诗》中的诗学思想――承袭汉儒诗歌理论“诗言志”的传统观点,批判“临摹仿效之习”;还研究了《原书》中的艺术思想。

对《原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一文。该文崇尚自然,主张“不临摹”、反对“仿效”;强调个性,从重视作书时的“兴会”和“意造”、反对“矜持”两个方面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书法理论。对《原诗》进行研究的还有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一文和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一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与叶燮的《原诗》一书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其书说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主要收录在《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和《通志堂集》卷十三中。目前为止,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笺注。

陈子彬于1991年发表的《纳兰性德诗翰手卷简介》一文,布尼阿林于1992年发表的《印文简释》一文和铁男于1998年发表的《词人纳兰性德诗翰手卷印文若干问题笺注》一文,分别对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简介、简释和笺注。对纳兰性德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综合研究的是郭明辉的《从纳兰性德书信看其为人》,该文通过纳兰性德的书信窥探其读书生活、日常生活与思想。

此外,朱鉴珉先生的《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一文对《与顾梁汾书》进行了注释。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教育观管窥――读》提炼出了纳兰性德的教育观,并大致予以肯定。张佳生先生的《八旗文论五评》首要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与韩元少书》一文,并从中总结出纳兰性德论文的最终标准。张弘的《传世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及有关问题》一文,在勾勒严绳孙与纳兰性德交往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了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

对其辞赋理论与创作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辞赋理论主要集中在其《赋论》一文中,而其辞赋创作主要收录在《通志堂集》卷首中,也散见于卷十四中。

对纳兰性德辞赋理论进行研究的,尚有不少。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马骥先生的《纳兰性德的文艺观》、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都结合了纳兰性德《赋论》一文概括其辞赋理论。

对纳兰性德辞赋内容进行研究的,有任嘉禾的《“满蒙联姻”的颂歌――辨析》一文;高民凯的《纳兰性德的赏析》一文;别廷峰的《歌颂进步,意寓改革――读纳兰性德的》一文。不难看出,以上多是对其单篇文学作品内容的解读,尚缺乏对其辞赋作品内容相对宏观的研究。

对纳兰性德辞赋特色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别廷峰的《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一文和董天恩《从看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一文。前者细致论述了纳兰性德赋的四大艺术特色,后者结合《金山赋》,从情致投映与想象联翩、典事选择与运典破体两方面论述了纳兰性德赋的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散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于此可见,纳兰性德散文研究尚存一定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晓明.纳兰性德诗词美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马遒骝、寇宗基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4]崔双.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王丽勇.纳兰性德的诗作与诗论.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罗艳.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孙赫然.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8]邓伟、项小玲.《渌水亭杂识》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4).

[9]别廷峰.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4).

[10]高民凯.纳兰性德的《雨霁赋》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1999,(4).

[11]铁男.词人纳兰性德诗翰手卷印文若干问题笺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4).

[12]任嘉禾.“满蒙联姻”的颂歌――《五色蝴蝶赋》辨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13]朱鉴珉.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4).

[14]罗星明.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续[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4).

纳兰的词范文第4篇

对其序跋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序跋类散文主要是收录在《通志堂集》卷十至十二中的经解序,以及卷十三、十四中的若干篇序文。学界目前对其序跋类散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其经解序的研究上。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出版了《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该书择录了《名家绝句钞序》《渌水亭宴集诗序》二文,并为之笺注。次年,姚崇实先生在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通志堂经解序>简论》一文,解析出经解序不仅表现了纳兰性德对理学的推崇,还表达了纳兰性德的一些哲学、政治、伦理观点,还反映了纳兰性德的学术思想。此后,罗星明先生先后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发表多篇论文为《通志堂集·经解序》作注释,为其他学者研究纳兰性德的经解序提供了便利。 

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杂记类散文即其《渌水亭杂识》,学界对其杂记类散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专著有李晓明的《纳兰性德诗词美论》,该书的第二章第二节结合《渌水亭杂识》提炼出纳兰性德诗学的四个主要观念。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大致有三篇,分别是罗艳的《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王丽勇的《纳兰性德的诗作与诗论》和崔双的《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研究》。三者都结合《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及纳兰性德其他作品来总结纳兰性德的诗学观。 

对其杂记类散文进行研究的期刊较多,但大多学者都是研究《渌水亭杂识》中的诗词短论。赵秀亭先生率先对《渌水亭杂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既肯定了文中积极进取的部分,如对中外思想和学术的接纳,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对往古治乱得失的评论等;又指出了其迷信的部分。邓伟、项小玲的《<渌水亭杂识>管窥》一文,从关切政事、重视人才,学精识博、长于考据,文学大家、识见不凡三方面研究该杂识中显现出来的纳兰性德这一青年知识分子形象。2010年11月孙赫然发表《也曾裘马颇轻狂——浅析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一文,从为君者需具帝王之度、为臣者需备赤子之心、兴国政需为利无穷三个方面分析了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的入世思想。 

对其论辩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论辩类散文为数不多,主要收录在其《通志堂集》卷十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其《原诗》《原书》。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988年,马遒骝、寇宗基先生在《纳兰成德诗集诗论笺注》一书中,笺注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次年,马骥先生发表了《纳兰性德的文艺观》一文,不仅研究了《原诗》中的诗学思想——承袭汉儒诗歌理论“诗言志”的传统观点,批判“临摹仿效之习”;还研究了《原书》中的艺术思想。 

对《原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一文。该文崇尚自然,主张“不临摹”、反对“仿效”;强调个性,从重视作书时的“兴会”和“意造”、反对“矜持”两个方面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书法理论。对《原诗》进行研究的还有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一文和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一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将纳兰性德的《原诗》一文与叶燮的《原诗》一书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其书说类散文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主要收录在《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和《通志堂集》卷十三中。目前为止,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笺注。 

陈子彬于1991年发表的《纳兰性德诗翰手卷简介》一文,布尼阿林于1992年发表的《<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印文简释》一文和铁男于1998年发表的《词人纳兰性德诗翰手卷印文若干问题笺注》一文,分别对纳兰性德的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简介、简释和笺注。对纳兰性德书说类散文进行了综合研究的是郭明辉的《从纳兰性德书信看其为人》,该文通过纳兰性德的书信窥探其读书生活、日常生活与思想。 

此外,朱鉴珉先生的《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一文对《与顾梁汾书》进行了注释。别廷峰先生的《纳兰性德教育观管窥——读<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提炼出了纳兰性德的教育观,并大致予以肯定。张佳生先生的《八旗文论五评》首要研究了纳兰性德的《与韩元少书》一文,并从中总结出纳兰性德论文的最终标准。张弘的《传世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及有关问题》一文,在勾勒严绳孙与纳兰性德交往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了纳兰性德致严绳孙手简的年份。 

对其辞赋理论与创作的研究 

纳兰性德的辞赋理论主要集中在其《赋论》一文中,而其辞赋创作主要收录在《通志堂集》卷首中,也散见于卷十四中。 

对纳兰性德辞赋理论进行研究的,尚有不少。张佳生先生的《纳兰性德诗赋论二评》、马骥先生的《纳兰性德的文艺观》、禹克坤先生的《论纳兰性德的文艺思想》,都结合了纳兰性德《赋论》一文概括其辞赋理论。 

对纳兰性德辞赋内容进行研究的,有任嘉禾的《“满蒙联姻”的颂歌——<五色蝴蝶赋>辨析》一文;高民凯的《纳兰性德的<雨霁赋>赏析》一文;别廷峰的《歌颂进步,意寓改革——读纳兰性德的<自鸣钟赋>》一文。不难看出,以上多是对其单篇文学作品内容的解读,尚缺乏对其辞赋作品内容相对宏观的研究。 

纳兰的词范文第5篇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1655年1月19日出生,满洲正黄旗,清朝重臣明珠长子,清朝第一词人。他天生富贵,衣食无忧,父亲权倾朝野;他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工书法,善丹青,精骑射;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后晋身一等侍卫。三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因伤寒与世长辞,“文人祚薄,哀动天地”,生命如流星一样短暂而璀璨。

《纳兰词》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淡雅而情真,精艳而不媚俗,“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天然流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繁华中的寂寞,富贵中的孤独,美满中的伤怀,命运中的纠结,都在一悲一叹一唱一诉一吟一咏中扑面而来,跃然纸上,不负“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满清第一词人”等美誉。“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道出词人感怀伤世之意。透过一词一句,我仿佛能看到这个拥有绝世才华、清秀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面前,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婉约的气息,华美至极,深沉至极,情浓至极,落寞至极。

容若以词为命,灿烂一季,侵染华贵的悲哀,书写优美的感伤。三百多年来,他的词随世流传,光华不减,引无数人竞折腰,在他清澈的小令、雍容的长调里品味着纯真的情、深沉的意。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翻开纳兰的词,仿佛看到三百年前的那位谦谦君子在低眉吟诵,挥毫泼墨。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用情太深就不易长久,太执著了更容易失去。“死生契阔几人存,萧然略过浮云场。”那一刻,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但最终,却恨不能一夜白头。

初识纳兰是在我朦胧的青葱岁月,喜爱诗词的我偶然读到了一首《摊破浣溪沙》,其中“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知赚取了我多少情泪。我羡慕词人的才情,敬佩作者的钟情,他对多情之苦、牵挂之难描绘得动人心魄,意境幽远。从此我记住并喜爱上了这个叫纳兰性德的词人。而今,他的《纳兰词》摆放在我的床头,是我每日必品的佳作。在我快乐时,吟诵“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在我忧伤时,有“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陪伴;在我彷徨时,“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启迪我;在我难眠时,“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安慰我;在我消沉时,“万里西风瀚海沙”激励我;在我得意时,“算来好景只如斯”警醒我。

“春色已看浓似酒”,“伏雨朝寒愁不胜”,“晚秋却胜春天好”,“朔风吹散雪三更”,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纳兰词的陪伴,在时空的变换中解我忧烦,给我力量;借景寄情,催我向上。

相关期刊更多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

北京满学会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