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纳兰性德的诗

纳兰性德的诗

纳兰性德的诗范文第1篇

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 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虽然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响。

《饮水词》中有这样的词句:“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词中多次提到“红楼”,这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祖父的影响下,曹雪芹自幼熟读纳兰性德词,熟悉纳兰的遭际,对纳兰性德深感同情。《饮水词》中多处咏竹,而林黛玉爱竹,别号“潇湘妃子”,曹雪芹又为她的居处潇湘馆安排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的环境,这也绝不是巧合。而且,更关键的是,纳兰性德也有一段愁云惨淡的爱情往事,和《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十分相似。

据说纳兰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雪梅。雪梅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纳兰家。这位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纳兰性德和表妹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私订终身,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纳兰母亲的激烈反对。母亲固执地认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她也是“丧门星”,怎么能把这种“不祥”带给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呢?

不管纳兰和雪梅如何的苦苦哀求,母亲都不为所动。为了拆散这对“冤家”,父母想了一个损招,把雪梅送入了宫中,从此两人就再也未能相见。坚贞的雪梅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纳兰性德得知消息以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

二十岁时,他奉父母之命,和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史兴祖之女、时年十八岁的卢氏成婚。虽然不像表妹那样贴心贴肺,但纳兰和正妻卢氏的感情倒也如胶似漆。然而,由于工作需要,纳兰常常入值宫禁或随皇帝南巡北狩,这对少年夫妻聚少离多,纳兰只好把万千情丝倾泻在词章里。

他们至真至美的爱情只持续了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去世。纳兰写下了一系列悼念亡妻的词章,声声啼血,字字连心,下面这曲《沁园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读罢令人断肠: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自古多情伤离别,饱尝离别之苦的纳兰性德身上,的确是很有几分贾宝玉的影子,多情而又多舛。

纳兰性德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情;仓央嘉措;纳兰性德

兰色姆在《新批评》中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活动的本原。因此要以作品为本体,通过对具有记录生命痕迹功能的爱情诗词文本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不失为研究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的一个切入点。

关于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的单体研究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但是至于二者的对照研究,寥寥无几。二者的爱情在其短暂的生命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俩的诗歌作品都涉及情爱题材,创作手法可圈可点,深受世人喜爱,并且两人都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与青梅竹马的表妹。纳兰性德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父亲是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母亲是爱新觉罗氏。纳兰是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帝王倚重的贴身侍卫、不可限量的满清甲胄。本能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喜结连理,奈何心爱的姑娘被选妃入宫“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减字木兰花》),再多的情丝愁绪都跨越不了皇权高墙“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深宫后院难相见,一睹芳容成奢侈,即便偶相逢,不过咫尺天涯“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

仓央嘉措与琼结的仁增汪姆。仓央嘉措被从藏南迎至拉萨,坐床于布达拉宫。他一跃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活佛,从此远离爱情,但是爱情早已经渗透到了骨髓:问问倾心爱慕的人儿,愿否作亲密的伴侣?答道:除非死别,活着永不分离。然而,受政教因素的影响,初恋情人仁增旺姆被迫远嫁他乡。“珍宝在自己手里,不觉得稀奇,一旦归了人家,却又满身是气”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得失的道理,此诗兼具情歌和道歌的双重功能。

表妹选秀入宫,门隅姑娘嫁人,这对纳兰家族和信徒们来说都是大喜之事,然而对于纳兰和仓央嘉措而言无疑是一种痛心疾首的宣判。喜庆的气氛中却也暗藏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感觉。

二、世间最美的情郎,种出花枝是并头

纳兰性德与卢氏喜结连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与纳兰郎才女貌,一个是文武兼备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一个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贤内助,少年夫妻,情深意笃,自是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妻子贤惠勤扑,对纳兰关怀备至:“忆素手,为余缝绽”(《鹊桥仙・七夕》);“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钗”(《青衫湿遍・悼亡》)。

仓央嘉措与情人雪夜私会。仓央嘉措一边修行佛法,一边与情人幽会:“在布达拉宫,他是仓央嘉措,在拉萨的街头,他是浪子宕桑旺波”。相比于布达拉宫内囚徒般的难捱生活,他喜欢拉萨朴素而又热闹的街道,流连于这满是喧嚣而又富有生气的酒馆,仓央嘉措“身著翩翩绸缎,手戴闪闪金戒,头蓄飘飘长发,且歌且舞且饮”。直到有一天东窗事发、事情败露:“夜里去会情人,破晓时大雪纷纷,保密还有何用?雪地留下脚印。”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风雨关情终消亡

纳兰性德郁郁寡欢地离世。好景不长,岁月无情,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一朝病去,再也无力回天。“天长地久、与子偕老”的誓言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纳兰不得不喟叹命运的乖薄。纳兰郁积的思念里带有浓厚的孤独、凄凉和苦闷之情,“浮名总如水,判尊前杯酒,一生长醉”、“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两句将纳兰内心的境况展现的一览无余。丧妻之痛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始终不能释怀,郁结于心,在一咏三叹之后,翌日驾鹤西去。

仓央嘉措病逝于青海湖畔。在政治纷争中,作为活佛的仓央嘉措受到波及,在其被“执献京师”的路上,不幸陨落:一说,病逝于青海湖畔;一说,逃走后在各地弘法并在阿拉善地区圆寂。

四、爱情悲剧成因

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一个是云端的活佛、信仰的阐释者、禁欲主义的代表;另一个是文武兼备的满清贵族、帝王的得力干将、天下少女的梦中情人,但是政治上的龌蹉、倾轧、尔虞我诈,宗教上的情感压抑、经文单调,外部世界的各种既定或者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都束缚了真性情,他们逐渐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对爱情的追求。心爱姑娘的离去将他们的防护罩撕开了一个口子,在各方势力的轮番登台的压迫下,他们发出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生命喟叹。

五、多视角看其相似性

政治上,纳兰性德是康熙的贴身侍卫,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仓央嘉措是雪域高原的金殿活佛,更是一个真实的政治傀儡,其政治才华也无处彰显。宗教上,仓央嘉措 “迷失菩提、游戏三昧”更有多部宗教著作世;纳兰在寺中为妻子卢氏守灵三月有余,诵念经书“据于儒、依于道、逃于佛”。社会上,仓央嘉措情歌深刻反映了当时追求爱情与禁欲主义的尖锐矛盾,再加上他特殊的身份,极具社会意义。纳兰情感真挚,诗词达到了“人人争唱纳兰词”的程度,更被后世予以“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又见柳屯田”盛赞。文学上,仓央嘉措的诗歌兼具情歌和道歌的双重功能,在藏族文学,尤其是藏族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许多作品是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纳兰性德以其惊世的才华获得“国初,第一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盛赞殊荣。

六、结语

爱情是相通的,超越时空、民族、语言。在纳兰和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到初识乍遇的羞赧、两情相悦的欣喜、山盟海誓的忠贞,体会到一种失之交臂的扼腕、负心背离的哀怨、为情所困的郁结,雪域高原和中原大地一样孕育出情歌大师。仓央嘉措的诗歌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悼亡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一个抛弃格律严谨、文字艰深、精美有余、朴素不足的“年阿”诗体,并在雪域高原上开创藏族书面文学中人文色彩浓厚、情感表露真挚、语言朴实精炼、境界高深丰盈的民歌体新诗风;一个虽未开宗立派,但词风哀感顽艳、悱恻缠绵、清丽婉约,他们挣脱了光阴的桎梏而为万千人所喜爱和敬仰,他们的爱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以及蒙藏汉关系史等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熊芳沁.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词中的情感探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2期,2011(4).

[2]纳兰性德.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3]姚崇实.纳兰性德婚姻略考[J].承德师专学报,1987(04).

[4]布莉华.二十年纳兰性德研究综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04).

[5]宋晓嵇.对仓央嘉措的点滴见解.民族学院学报,1984(04).

[6]黄颢,吴碧云.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M].拉萨:人民出版社,1982.

纳兰性德的诗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纳兰性德;康熙时代;满汉团结;文学创作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康熙内阁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是我国清初著名的满族作家。以短暂的3l岁生涯,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作品有一部解释儒家经典包括宋元以来140多种有1792卷之巨的巨著《通志堂经解》;一部包括诗、词、赋、散文、经律、杂文等多种文体的传世文集《通志堂集》;另有一部他24岁时自己编选,共收入342首诗词经后人加工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又更名为《纳兰词》传世。

纳兰性德的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著称于世,是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和朱彝尊、陈维嵩并称为清代“词家三绝”。满族文人纳兰性德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这与康熙推行的满汉团结的民族政策以及汉族文人对纳兰文学创作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1纳兰性德的成长体现的是清初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政治需要

清建国伊始,满汉矛盾特别尖锐。到康熙即位时,表现得更是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局面,出于维护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康熙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借鉴元蒙统治集团覆灭的教训,断然采取了清承明制的方略。将儒家思想这一统率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精神与异族统治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根本纲领。并推行满汉团结的正确民族政策让许多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权参政,不仅使得汉民族在中原实行了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得以延续,而且还成为化解和缓和民族矛盾的利器。

康熙执政初期,来自汉族文人的反抗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迫使康熙不得不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怀柔政策,如重用有名的理学家李光地、汤斌刊行《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儒家理学经典,还把朱熹牌位请入孔庙“配祠十哲之列”。这些措施都与他力图支撑所推行的封建制度如出一辙。

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康熙不仅稳固了政权,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使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当时涌现出的很多杰出学者,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纳兰性德就是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具有很大影响的皎皎者。

康熙以一个处于弱势的塞外游牧民族要想统治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发达的以汉族人口为绝大多数的国度,虽然一时掌握了政权,确立了以汉族儒家思想为治国纲领的决策,但真正要使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大国能够安定统一,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促进满汉团结。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本民族人员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大量各族知识分子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实际参与和积极配合,形成一个有大量汉族知识分子参加的政治结构的局面。而大量汉族文人的参加,不仅能笼络和团结一部分汉族人民,而且以“经学”为主的汉文化形成的“文治”,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束缚的软索,能达到其他方式难以奏效的目的。

于是推行满汉团结政策,在全国恢复科举,就成了康熙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康熙这样做不仅可以选拔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增加统治力量,同时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族知识分子,尤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何况这时社会局势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汉族人民也开始逐步接受现实,这也是康熙这一举措能够得以推行的基本原因。康熙通过科举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满族人才,也轻易地网罗到了一定数量的愿意为之效劳的汉族知识分子,其中很多还是满汉通才。当然其中的满族人才是他统治的基本力量。

以纳兰性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个人素质等,无不具备康熙选拔满员理想人选的条件,所以纳兰性德的脱颖而出,受到康熙非同寻常的倚重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2汉族文人对纳兰性德成长的影响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刻苦,显赫的家世,更是为他提供了优裕的学习条件。他喜好汉族文化,自幼打下了深厚的汉学基础。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经史子集的学习和钻研之中。“容若数岁即善骑射,自在环卫益便习发,无不中,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为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即使有病在身也不懈怠,“癸丑病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他18岁中举,22岁就以优异成绩高中进士二甲第七名。被康熙授予了“殿前三等侍卫”,不久就攫为二等,又晋升为一等。一经出世,就以风流倜傥的文人本质,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成为御前侍卫,整日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陪帝王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参与军国机密,成为君主器重的近臣,一时光芒四射,成为人们心目中羡慕的达贵显官。而这一切对少年得志的纳兰公子的文学创作无疑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他成长过程虽然表现出的是他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但更多从他身上体现出的却是统治者维护政权的政治需要。他以一个出身显贵的满族青年积极参加科考,本身就符合了康熙要利用科举制度达到收容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目的。

纳兰性德的成长过程,从社会背景看与当时康熙提倡汉学和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策略,团结汉族文人,实现民族团结的政策分不开。从个人环境看,又与当时众多汉族文人的帮助分不开。在他的一生中,有个现象非常引人注目,就是与许多汉族知识分子来往密切,交谊很深,其中不乏颇负盛名,有影响的人物。对此我们从一些与他交往密切的汉族学者的言论不难看出。顾贞观曾说:(纳兰性德)“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徐乾学也说:“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林、宜兴陈维菘、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又“好宾礼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其中尤以与徐乾学、顾贞观等人的交谊值得称道。除这些朋友外,朱彝尊、梁佩兰等汉族人也和纳兰性德的情谊很深。

在与这些汉族文人交往的过程中,纳兰性德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书史籍,而且掌握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精通了汉语的文学写作和具有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字、词汇和熟练驾驭典故成语的能力,还熟悉各种典籍,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尤其在词的写作上对调式、韵律、平仄、句式、对仗、赋情、体物、结构、声采等基本法则处理等方面显示了很高的水平,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文人达到这样的高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有汉族文人的帮助是难以实现的。

纳兰性德与汉族知识分子交往,既符合康熙团结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要求,也满足了个人日常交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不仅对他个人学习汉族文化必不可少,而且对于他的成长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在他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在与纳兰性德交往的汉族文人中,当时著名的汉族学者徐乾学对他的影响最大。纳兰性德l7岁时,就读于太学,那时国子监祭酒徐元文对他十分赏识,就推荐与其兄徐乾学结识,从此相交一生,并确立了师生关系。徐乾学在江南很多县都有大量房地产,是著名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在康熙九年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此施展才能,竭尽全力为清廷效劳,很快就受到康熙宠信。徐乾学对这位贵族弟子可谓是用尽了心血,他不惜花费极大精力为纳兰性德讲授经史,还直接指导帮助纳兰编纂《通志堂经解》这部儒学巨著。当时的纳兰才l9岁,他能在两年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巨著,还要准备参加科举,如果没有徐乾学的指导帮助,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徐乾学后来回忆纳兰求学的情况时说:“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日暮乃去。”是靠着这种执著和顽强的精神和勤奋的学习态度,纳兰才有了日后的成就。这种师生情谊,在纳兰性德临终时与徐乾学的诀别之语中也有所体现:“辱先生不鄙弃,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之要以经史百家源流,如行者得路,然性喜作诗余,禁之难止。”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徐乾学对于纳兰性德的成长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徐乾学的亲自教诲和帮助下,纳兰才有了日后的汉学成就。

在与纳兰交往的汉族文人中,朱彝尊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在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人选,任翰林院检讨,参加编纂明史的工作,康熙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并任江南乡试主考,又于两年后人值南书房,是深受皇帝宠爱的一个近臣。这样一个汉族大儒,在长达12年与纳兰的交往上,在创作理论和写作理念上对纳兰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知道,朱彝尊的创作是以真情表现见长的,尤其在文学理论上提倡真实感情表现。他认为只有能够表现真实感情的文学作品才是最好的:“缘情以为诗。诗之所由作,其情之不容于己者乎!夫其感春而思,遇秋而悲,蕴于中者深,斯出之也善。”又说:“情之挚者,诗未有不工者。后之称诗者,或漫无感于中,取古人之声律字句而规仿之,必求其合。好奇之士,则又务离乎古人,以自鸣其异。均以诗未有无情之言可以传厚者也。”我们从纳兰的诗词中所感受到的那种强烈的真情涌现,不能不说与朱彝尊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纳兰性德又嗜书如命,共同的爱好也把两人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由于朱彝尊藏书甚多,又注重搜罗儒家经典,因此在纳兰性德编纂《通志堂经解》时,它不但能在内容上给与帮助,在版本的提供上也能襄助其事。

纳兰性德与汉族文人顾贞观的交往也相当深厚,绝非一般情谊可比。顾贞观曾任明珠的家庭教师,做过秘书院典籍,有过接近康熙的机会,但却受人轻视和排挤,一直得不到宠信,一生郁郁不得志。纳兰性德自22岁认识顾贞观,两人遂成忘年之交。两人不仅兴趣相投,而且有着共同的文学创作理念。顾贞观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作品,强调内容接近现实。他在写作上提倡要以情感人,表现真情实感为上。词格调高昂,情绪激越,从不追求含蓄淡荡的情趣,而是以如虹之势直抒胸臆。如: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籍,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复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觉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白马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他的这种创作思想,深深影响了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理念,纳兰性德在自己的创作中也是注重自己的写作风格,采取与现实密切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真挚的感情,如: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偶然问、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从以上两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在写作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纳兰之作在许多地方都受到了顾贞观的影响。

此外,在《通志堂集》中,我们还可看到许多纳兰性德与汉族其他文人往来的诗文酬唱吟和之作,也有许多纳兰性德去世后汉族名士的悼亡诗作,其中像姜宸英、秦松林、严绳孙等,这些人都与与纳兰性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都在文学创作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等方面对纳兰性德的一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结语

通过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作为一个出身满族显贵家庭的王孙公子,纳兰性德努力学习儒家思想和汉族文化,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用汉语进行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政治需要,但体现出的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对加强民族团结和稳定社会也起了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对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等都起着汉族文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纳兰性德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哈萨克族英雄史诗;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53-04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不仅蜚声国内,在世界文坛上也享有很高声誉。史诗以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八代的传奇事迹为叙述对象,经由历史上众多的玛纳斯奇们不断传唱和加工之后形成了现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制。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辉煌灿烂的英雄史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徜徉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海洋。

黑格尔曾对史诗做出这样的认识:“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史诗的任务在于叙事”,“史诗的任务就是把事迹叙述得完整”。①史诗作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文学形式,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在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英雄故事具有相同的英雄情怀,不一样的英雄姿势具有相同的英雄状态。

一般而言,英雄史诗的叙事结构有一定的叙述模式。《玛纳斯》是大致按照英雄出生―英雄少年―英雄出征―英雄落难―英雄娶妻―英雄之死的叙述模式讲述玛纳斯英雄悲壮的一生。哈萨克英雄史诗也有相似的叙述模式:英雄艰难降生―英雄征战胜利―英雄落难得救―英雄迎娶佳人。

一、神异艰辛的英雄出生

既然是英雄,出生定当与常人有所不同。这在史诗描述中似乎已经成为定式。《玛纳斯》中,玛纳斯的父母加克普和绮依尔迪苦于无子之痛,于是外出求子。敌人得知英雄即将出世的消息,便杀了成千上万名孕妇以绝后患。玛纳斯在父母及族人的精心庇护下才艰难出生。出生的艰难似乎早已预示了英雄不凡的使命,即要为族人的幸福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英雄母亲在孕育英雄时吃的东西也不同寻常,如玛纳斯母亲绮依尔迪害口时想吃祖姆若克神鸟的眼珠、老虎的心、狮子的舌头等独特食物。英雄之父加克普便绞尽脑汁请来各路豪杰,才将这些东西置备好给妻子吃。这些不同寻常食物的吸取也为后来雄狮玛纳斯的各种非凡本领作了铺垫。如书中这样描述像雄狮般的玛纳斯:

雄狮玛纳斯的前额,显示着蛟龙的勇猛;

雄狮玛纳斯的头顶,好像神鸟似的庄重;雄狮玛纳斯的前身,有豹子般的威风;雄狮玛纳斯的后身,在猛虎般的神勇……你听雄狮玛纳斯的呐喊,赛过四十头猛虎的吼声。②

哈萨克英雄史诗《英雄霍布兰德》中,霍布兰德的母亲怀孕时也是吃了豹子的心、肝和半生不熟的豹肉等不寻常食物。英雄们在生命孕育之时就吃到这些凶猛野兽的心、肝、肉,为他们后来对敌作战显示出的勇猛之力提供了渊源。对以草原游牧为生活背景的民族来说,凶猛的野兽就是力量的象征。他们常以雄狮、猛虎形容英雄的身姿和威力。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对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

与哈萨克英雄史诗描述的情形不同,玛纳斯父母第一次求子只是生了一个女儿,并没有实现得到儿子的愿望,三年之后第二次求子才有了玛纳斯的出生。在哈萨克英雄史诗中,英雄的出生也是由父母求子出生。但英雄出生一般第一次就成功了,并常有妹妹伴随出生的情况。如在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中,阿勒帕梅斯与妹妹喀尔勒哈什就是由父母求子后一同出生的。另外,在《英雄霍布兰德》中,英雄的父母也是在年迈之时祈求神灵赐子,终于得到霍布兰德与其妹哈尔丽哈西西两个孩子。

二、卓尔不凡的英雄少年

在哈萨克族英雄史诗和《玛纳斯》史诗的叙述中,少年时期英雄们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英武之气。他们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自由驰骋,纵情飞扬,追击猎物,惩奸除恶。上天赋予他们不同常人的强健体魄和飞越式的成长速度。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徜徉马背,初出茅庐便崭露头角,甚至威名远播,众人皆知。在《英雄霍布兰德》中,霍布兰德6岁之时就已经开始骑枣红马在草原上飞驰,追捕猎物,阻击对手。

狮子般的父亲生育的霍布兰德,六岁时就戴上了水獭皮帽。狮子般的父亲生育的霍布兰德,六岁时就骑在了斑点枣红马背上……自从霍布兰德来到马群,男子汉叶斯特莫斯就调教了他。每天追捕猎杀欢奔乱跳的野山羊,每天阻击消灭妄自为非的真对手。霍布兰德整天在马群摸爬滚打,霍布兰德锻炼出了火焰般的威势。他高擎着虎视眈眈的猎鹰,他携带着生龙活虎的猎犬,野山羊则是他们不会放过的猎物。③

霍布兰德在九十奴仆头领叶斯特莫斯悉心调教下,加上自身非同凡响的英勇资质,一步步成长为保卫家园的男子汉。霍布兰德12岁时偶然听到一波斯部落可汗射银元比武嫁女的消息,年少气盛的他决意参加比赛。武艺非凡的霍布兰德赢得了射银元的大赛,以娴熟的射技赢得了可汗之女美人胡尔特哈的芳心。

玛纳斯4岁时已长成强壮体魄,5岁到处跑动,6岁已成男子汉模样,开始了在马上驰骋放牧的生活。但是由于怕身世暴露,遭到敌人的追杀,玛纳斯少时只能被叫作“大疯子”,而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直至11岁时,玛纳斯揭竿而起,并集结自己队伍的兄弟和四十勇士,逐步开始与卡里玛克人英勇作战的历程。

月亮追逐太阳,太阳追赶月亮,玛纳斯飞快地成长。当他长到四岁的时候,他胸部宽阔体魄健壮,两个臂膀足有一尺长。他身躯庞大不能走路,白天黑夜躺在床上。长到五岁时,他到处跑动。六岁时长成男子汉模样。他到牧场上放牧马群,矫健的马儿膘肥体壮。他每天宰杀肥壮母马进餐,马奶酒里掺合着香甜的蜜糖。④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与《玛纳斯》史诗中描写的英雄都在少年之时表现出了卓尔不凡的力量和气魄,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长成高大威猛、魁梧挺拔的英雄模样,而少年时期已足以抵挡一面。哈萨克英雄史诗和《玛纳斯》中对于英雄少年时期的叙述都为他们后来的伟大征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慷慨激昂的英雄征战

英雄的使命就是要将敌人驱赶出自己的家园,使人民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因此与敌人的激烈作战必不可免。史诗中对英雄们作战的叙述往往是史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玛纳斯》的篇幅较长,其中描写玛纳斯及其率领各部将们英勇征战的内容非常多。在《玛纳斯》中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规模一般都比较宏大,玛纳斯手下的部将和智囊团人数也比较多。40位勇士、巴卡依老人以及同父异母兄弟赛尔克和色尔阿克、后来的同乳兄弟阿里曼别特等人都是玛纳斯英雄的好帮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众多部将的协助下,英雄玛纳斯的伟业才能成功。雄狮玛纳斯在与敌人激烈的战斗中表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力量和武艺。

且说雄狮玛纳斯英雄,好象一团燃烧的火焰。骑着高大的阿克库拉骏马,手里握着一把神奇的宝剑。把它刺向敌人的胸膛,敌人的脑袋瓜也会被震烂;把它砍向山上的大树,树下的岩石也会被震断……雄狮玛纳斯冲进敌群,好象青鬃狼把羊群追赶。他挥舞着寒光闪射的宝剑,冲杀敌人象割青草一般。正当玛纳斯愈战愈勇的时候,沙阔尔和阔攮出现在眼前……雄狮玛纳斯挥出矛枪,将沙阔尔的战锤挑在矛枪尖端。英雄玛纳斯一挥手臂,战锤飞出一箭之远,狠狠砸在沙阔尔身上,沙阔尔挣扎一阵命丧黄泉……玛纳斯向阔攮挥斧劈砍,大山般的卡里玛克阔攮,像被砍断的大树一样,“扑通”一声翻倒在地上。⑤

哈萨克族英雄史诗《英雄谢力扎特》,描述了英雄谢力扎特高超非凡的武艺和力量。谢力扎特带着自己的四十勇士冲进篡夺政权、祸国殃民的夏依玛斯的地盘,解救了被夏依玛斯囚禁在深宫的古丽夏蒂公主和40位陪伴在公主身边的宫女。残暴的夏依玛斯听说有人进犯自己的领土,便派出得力大将阿尔斯和哈尔斯率领四千勇士前去交战。英雄谢力扎特并不畏惧,而是镇定自若面对来敌。

英雄的怒气能摧毁整座大山,你们看谢力扎特这时的手段:一纵身抓住了阿尔斯的衣领,一抬手夺下了阿尔斯的宝剑。阿尔斯成了英雄杀手中的一条马鞭,英雄抓住他爱怎么转就怎么转,不一会儿阿尔斯就被抡得头昏眼花,英雄才停止了同阿尔斯要命的游玩。不过下面的游戏更叫人心惊胆颤,看见的人一想起就感到毛骨悚然:英雄把阿尔斯举起当“狼牙大棒”,一“棒”把哈尔斯的头砸了个稀烂。接着又挥起“狼牙棒”冲进士兵们中间,四千个士兵转眼间剩下来不到一半。征服了国王派来的四千个勇士,英雄的力量好像反倒有增无减。⑥

哈萨克英雄史诗中,战争的规模大多没有《玛纳斯》所描绘的那般壮观宏大,但是打退入侵敌人、争取人民幸福的斗争本质是相通的。哈萨克英雄史诗中英雄的帮手也没有像玛纳斯军队那样多,英雄们通常凭借自己的勇猛之力打退敌人进攻,而帮手有时只有一两个。如《英雄塔尔根》,塔尔根第一次作战就是自己孤军奋战,最后帮助克里木部落阿克恰可汗攻入了敌军内部。

孤胆英雄的伙伴只有真主,金黄色的旗帜迎风招展,英雄手中的刀剑闪着寒光,犹如魔鬼无阻无拦,犹如狂风横扫一切。⑦

《英雄哈姆巴尔》中,哈姆巴尔也是孤身一人,身边并无兄弟辅佐,他经常哀叹自己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当艾孜木拜可汗的部落遭到卡尔梅克人侵扰时,英雄哈姆巴尔单枪匹马愤然出征,最终打败卡尔梅克汗王喀拉曼。《英雄霍布兰德》中,霍布兰德也感叹自己没有兄弟帮助辅佐:

我是马群中的一只花斑马,我是马群中鬃毛光滑的骏马。我既没有兄长,也没有弟弟,孤孤单单生活在人间。⑧

四、刚柔并济的英雄伴侣

在大多数的英雄史诗中,美人总是陪伴在英雄身边,他们的结合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而且与英雄相配的美人多为地位尊贵的汗王之女,不仅貌若天仙,更是极具智慧。她们是爱和美的化身,史诗赋予了她们女性的柔美与刚强。

在《玛纳斯》中,雄狮玛纳斯的妻子卡妮凯就是卡腊汗汗王的女儿,不仅容貌似仙女下凡,而且聪慧能干。在玛纳斯出征前,她将英雄出战所用的战袍、皮裤都一一缝制好。有时她还出谋划策,随军出征,甚至在危急时刻帮助玛纳斯脱离险境,从而辅助英雄成就伟业。

卡妮凯是雄狮的妻子,她是颇有见识的强人。他对玛纳斯一片忠心,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玛纳斯雄狮出征的时候,她帷幄运筹出谋献计;玛纳斯雄狮身负重伤时,她喂药喂水精心护理。在阔克托依的祭典上,她让雄狮的骏马夺得胜利。⑨

在哈萨克英雄史诗中,英雄们的妻子同样如此,辅佐英雄成就大业。在《英雄霍布兰德》中,霍布兰德在射银元大赛中拔得头筹赢得了可汗之女美人胡尔特哈做妻子。胡尔特哈不仅如花似玉,而且任劳任怨。丈夫霍布兰德外出不归,她也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为英雄悉心调教青灰神驹。

她下令:“即便是卖掉了我,你也要尽快买下它们!”……你那匹白额枣红马,不值得骑上去冲锋陷阵。骏马是你的生命伙伴,我的苏丹,这匹青灰母马怀着一匹青灰神驹,青灰神驹将成为你今后的伙伴。请你一定牢记胡尔特哈的肺腑之言,请你一定索要堂兄的青灰母马。⑩

睿智的胡尔特哈预料青灰母马孕育的将是一匹青灰神驹,而这匹神驹就是丈夫霍布兰德的伙伴。她深知不能错过这匹神驹,它对于丈夫霍布兰德未来的征战将起重大作用,因此向丈夫百般进言,无论如何都要牵走青灰母马,甚至说出不惜将自己卖掉的话,可见胡尔特哈的智慧与无私。

在《英雄塔尔根》中,塔尔根的妻子是阿克恰可汗之女阿克居努斯,她不愿嫁给另一个身份尊贵的可汗之子,而是勇敢地和塔尔根一起私奔。当他们被老英雄霍加克追赶上的时候,塔尔根不敌霍加克便欲抛弃美人自己逃走。但是阿克居努斯并没有放弃塔尔根,而是向老英雄霍加克不卑不亢地讲明了自己不会嫁给他这个老东西的决心。霍加克听罢最终放弃了美人,让她与塔尔根一道走了。这个情节突出了美人阿克居努斯的智慧和刚强。

五、动人心魄的英雄落难

为了使人民长久的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英雄就要出征去讨伐敌人,在战场上发挥自己勇猛之力。史诗中描写的敌人也都是力量非凡的斗士,并不容易对付,而英雄们也会不幸落难。史诗在叙述这样的事件时较为客观,并没有一味夸大英雄人物的正面能量,而是客观陈述敌我双方的实力。

在《玛纳斯》中,玛纳斯的对手空吾尔巴依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他挑唆阔孜卡曼之子心术不正的阔克奇阔孜谋害玛纳斯,玛纳斯不幸中枪,身受重伤。在妻子卡妮凯的悉心解救下,玛纳斯才恢复了健康。后来空吾尔巴依又暗地里修通道到玛纳斯宫廷,偷袭了玛纳斯,将染有剧毒的战斧劈向毫无防备的玛纳斯。三天之后,玛纳斯才发觉到。

巴依玛特叫来了勇士玛吉克,两人合力拔了整整半天,陷进头皮的斧头纹丝未动,玛纳斯却疼得拼命叫喊。巴依玛特找来了一根毛绳,穿进了巨斧的斧眼。把毛绳的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勇士们用力拔斧累得流汗,巨大的斧头仍然没有动弹。雄狮玛纳斯忍受不住疼痛,像的公骆驼般叫唤。{11}

由于勇士们没有掌握正确的解救方法,剧毒在玛纳斯身上越陷越深,直到阿里曼别特提议让玛纳斯回塔拉斯家园修养。在半路上,玛纳斯军队遭到敌军的偷袭,许多将领不幸遇难,玛纳斯悲痛欲绝,身上的伤也没得到及时救治,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在哈萨克英雄史诗中,也有许多描写英雄落难的场景。如《英雄塔尔根》中,塔尔根在爬上一棵冬青树欲窥测敌情时,不曾料到冬青树侧枝根部早已腐朽,因此从树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将脊柱骨摔坏。结果,英雄塔尔根和妻子被汗扎达可汗丢弃在了旧营盘上,险遭饿死惨运。

最后,塔尔根灰心至极,想要结束自己的命运。于是他猛击自己的腰部,出乎意料的是原来错位的腰椎又神奇地复位了。塔尔根恢复了健康,扬鞭马上。在《英雄霍布兰德》中,有一次霍布兰德也是在美人哈尔丽哈西西的解救下才得以脱身,最后打败敌人,返回家园。

六、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死

伟大的英雄人物也逃不过命运的劫数,也会死去。在民众的心里,他们倾向于让英雄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有尊严。在《玛纳斯》中,英雄玛纳斯死于征战时所受的伤,为人民而战死沙场。史诗在描绘玛纳斯死时,场面非常悲壮。

哈萨克英雄史诗描写英雄之死的场面比较少,英雄的结局多不涉及,反倒是英雄打退敌人之后与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生活的叙事模式较多出现。《英雄霍布兰德》结尾叙述的是在击败波斯敌军之后,英雄霍布兰德与美人哈尔丽哈西西成婚的情节,没有讲到英雄的死亡。《英雄哈姆巴尔》结尾处讲的是哈姆巴尔打败卡尔梅克人汗王喀拉曼胜利凯旋,与美人纳孜木过上了甜蜜快活的日子,也没讲英雄哈姆巴尔的死亡。《英雄塔尔根》讲述英雄塔尔根将卡尔梅克人赶走之后,与背信弃义的汗王言归于好,带着汗王馈赠的财宝到别处自立为王,最后老去。史诗最后还简单交代了塔尔根后代的情况。在这部史诗中虽交代了英雄塔尔根的死亡,但只是略写,并没有像《玛纳斯》描写英雄之死那样详细具体。史诗《玛纳斯》关于英雄命运始末的叙述更加具有完整性。在描写玛纳斯之死时,有关玛纳斯的临死之前的状态、心情,以及兄弟亲友们的悲痛之情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或许说明了柯尔克孜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过程更加激烈和艰辛。而哈萨克族史诗关于英雄之死较少涉及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哈萨克民众在心理上倾向斗争赶快结束,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七、结语

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操突厥语,族源十分相近,他们世代生活在同一片中亚地域上。因此,文学艺术风格具有相似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哈萨克英雄史诗与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在叙事结构上,如叙事时间、视角、模式、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特点。但是如若细细推敲,也能发现出这两个民族史诗的不同点,如在叙事语言方面。哈萨克英雄史诗与《玛纳斯》较多保留着古代原初史诗的形态特征,并且都蕴含了萨满文化的遗迹。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绽放着美艳的光辉。

[注释]

①〔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9页、第107页、第135页。

②④⑤⑨{11}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刘发俊等翻译整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122页、第54页、第224~225页、第430~431页、第955~956页。

③⑦⑧⑩佚名著、哈依夏・塔巴热克译:《哈萨克民间达斯坦》(第1卷),新疆

[参考文献]

[1]哈毕.萨克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3]郎樱.《玛纳斯》论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

[4]潜明兹.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郎樱.《玛纳斯》的叙事结构[J].民族文学研究,1989,(5).

[6]夏然.哈萨克英雄长诗《英雄塔尔根》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1985,(2).

[7]阿吾里汗・哈里,杨振明.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J].新疆社科论坛,2004,(6).

纳兰性德的诗范文第5篇

清初对汉文化从“抵御”到“借鉴”

满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何弥合满汉文化差异、协调民族冲突,是清初统治者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努尔哈赤出征辽东,满族文化初遭汉文化的冲击。出于实际需要,努尔哈赤注意吸收汉人有学艺者加入自己的阵营。在辽东地区站稳脚跟,政权初步稳固后,满蒙联合。入主中原。但他们面临的却是占绝大多数的汉族及汉族文化。皇太极为首的统治集团“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天聪五年(1631)十一月,皇太极谕贝勒大臣曰:“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对八旗子弟读书的年龄便都作了明确规定:“自今凡弟子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令巴克什达海同笔帖式刚林、苏开等“翻译汉字书籍”。天聪三年(1629)文馆设立,八月,皇太极用科举考试选拔治国人才,“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同年九月。他“命诸臣公同考校,各家主勿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赏之”。认识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勘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作人之典”。辽东儒士,如范文程、宁完我成了皇太极的重要谋士。

入关后,顺治帝将“崇儒重道”定为基本国策。清朝统治者采取上述一系列文化政策,就可以从容“抚有”华夏了吗?事实证明这远不够。汉人的图书典籍浩若烟海,韬略计谋层出不穷。远较最初“从龙”的辽东儒士,如范文程、宁完我等复杂得多。在清军进攻江南的过程中,实质性地遇到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强烈抵抗,就是明显的例证。要成为完全的统治者,仅靠借鉴些许汉文化的政策恐怕是不够的。显然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到康熙亲政以后,“融满入汉”虽非情愿,但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了。

康熙初年“融满入汉”的文化抉择

康熙帝亲政之后,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稳定江南文士集团成为康熙朝文化政策的重点。清朝入关,统一全国,三吴是反清斗争最为惨烈之处,清军为了报复这些抵抗者,所到之处。出现了一幕幕惨剧。武力征服江南地区后的一段时间里,士子或待时而动,或联络海外,始终不稳。江南成为思想最不稳定,人心思旧的地区。康熙帝亲政后,已进入取得对汉族地区实施全面统治的关键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吴三桂谋反。由于吴三桂本就明朝旧臣,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所以如何稳定江南文士集团,又凸显出来。在满汉文化交融中,形成了逐渐从被动受影响到主动接受的文化过程。康熙帝在全国推行八股取士,以增强文化凝聚力;开设博学鸿儒科、开明史馆,用非常规的手段网络人才,使游离于王法之外的各路人士,各安其处。前朝“遗老大师,凋谢略尽”;开经筵、举行日讲,讲官以内阁大学士、学士、六部侍郎、尚书等熟悉儒家经典的儒臣为主,推重儒学宗师的地位。康熙帝一改外来征服者的形象,俨然以中华民族代表者的姿态,采取尊崇孔孟。承袭文化大统,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十七年(1676年)的举措便是明证:康熙十二年二月“上御经筵,命讲官日值。”“五月壬申。学士傅达理等请以夏至辍讲,上早曰:学问之道。宜无间断。其勿辍。”康熙十三年九月“上御经筵,命每日进讲如常。”康熙十四年四月“上谕:侍臣进讲,朕乃覆讲。互相讨论,庶有发明。”康熙十五年三月,“赐彭定求等二百九人进士及第。”

康熙帝为学如此勤奋,成为历代帝王的楷模,他的身体力行,对八旗子弟影响至深。逐渐弥合了满汉文化的差异。清初清统治者吸纳汉文化精华的文化政策,顺应了社会、政治的需要。而且推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八旗子弟逐渐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尤其自幼生长汉地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新一代满族人迅速成长起来,思想意识焕然一新。他们参加科举、拜读经书,满族肇兴时代的“无论长幼,争相奋励,皆以行兵出猎为喜”。娴于骑射,疏于文教的状况逐渐改变。入关后,满洲官员,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人监。护军统领、副都统、阿思哈尼哈番、侍郎、学士以上之子。俱为萌生。其余各官之子,俱为监生。定牛录各取官学生2名,以20名习汉书。余俱习满书,普通旗人子弟逐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康熙四年(1665年)规定。恩荫子弟。先送国子监读书,后授官职。满洲贵族习汉诗文者也蔚然成风

纳兰性德与康熙文化政策的传递

康熙帝的文化取向,激励着八旗子弟一心向学,纳兰性德就是在这一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纳兰性德小康熙帝一岁。康熙九年(1670年)纳兰性德17岁,人太学读书,当年康熙帝主持殿试取中进士292人,制曰:“今既崇经学,以正人心,重制科。以端始进”。次年,纳兰性德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随后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纳兰性德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他诗文出色,尤以词作杰出,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他的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就儒家文化而言,诗文仅为其“表”,经义才是其“里”;诗文其肉。经义其骨。康熙亲政后不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宋人理学为价值中心,尤宗朱熹之说。人谓“圣祖笃信程、朱,所著《几暇余编》、其穷尽性处,虽宿儒耆学如李文贞公、汤文正公等,皆莫能测。尝出《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书,特命朱子升祀十哲之例。”即是说此。他以充满朱学观念的《圣谕广训》颁行于世。作为新朝价值观念的基准。性德本好诗词,也一头扎进经学之中,拜名儒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编纂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纳兰性德不自觉地向汉族文士传递了康熙时期文化政策走向的信息。纳兰性德自登科领侍卫职之后,相当活跃,不但遍交名士,还为他们排难解纷,纾困分忧,比如顾贞观遭人攻忤,就感激他“阴为调护”;姜宸英无钱奔丧,也念叨他“轸念贫交,施及存殁”。尤其著名的是“贞观友吴兆骞坐科场狱戌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称之”的事,为世艳称。纳兰性

德随侍南巡,到无锡与严绳孙、顾贞观等在忍草庵举行诗会,这种文坛上的活跃,被康熙帝容忍,在于它不自觉地向江南士子传递着康熙帝的文化取向。纳兰性德交往的名士,大多比他年长二、三十岁,却如此褒誉这个年甫弱冠的满洲贵胄,与其说欣赏他的不世才华,毋宁说是对这种文化走向和态势的肯定、赞许和鼓励。纳兰性德与这些名士的交往,无形中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其时也由于康熙帝用非常规手段,经过博学鸿儒科取士、开明史馆,网罗汉族名士,使他们逐渐消除满汉隔膜,将满洲亲贵纳兰性德纳为至交成为可能。徐乾学在《性德墓志铭》里写到纳兰性德死时,汉族名士“哭之者皆出涕,为哀挽之词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康熙帝对自己的御前侍卫纳兰性德猝死表现得格外沉痛,就有更深意味在内了。

尽管纳兰性德在康熙十五年得中二甲进士,并且在文学尤其是诗词领域颇有潜质,但却担任了御前侍卫这样的武职官员,为什么?“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寰区,镶黄等三旗为天子自将,爱选其子弟仿《周官》宫伯之制。命曰‘侍卫’。其曰侍禁廷左右供趋走,曰‘御前侍卫’;稍次曰‘乾清门侍卫’;其值宿官门者。统称‘三旗侍卫’。”则“侍卫”-职本“备宿卫侍从”,“曰侍禁廷左右供趋走”。纳兰性德为镶黄旗,充任此职。倒也名正言顺。这恐怕还与统治者对待满汉文化融合的政策不无关系。满清统治者一方面吸纳汉文化的精髓。但同时还要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满民族文化意识非常强烈。

相关期刊更多

满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

北京满学会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