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针对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以目标导向(OBE)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模式、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采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项目化教学,实现了课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了实际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

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考核体系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不断重视,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环境工程专业也逐渐在工、农、管等各类高等院校出现[1,2]。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工业、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使该专业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增开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而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就是近年来被争相开设的一门课程。

1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分析

1.1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地位、作用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被业内认为是环境工程专业非常重要且实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用性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受到广大学生欢迎。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则、设计程序、技术规范、工艺设计、环保设备设计基础、施工图设计等。环境工程概预算也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包括环境工程概算、预算、竣工决算、招投标、成本核算和技术经济分析等。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和环境工程概预算都是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认证所要求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绘图、计算等多方面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设计、造价和招投标等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门课使学生对专业课中水、气、渣等不同方向有一个总体认识,掌握这些方向的共同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未来该专业就业去向,找到自己工作方向;也让继续深造的学生对该专业各方向有深入了解,选好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如果说环境工程专业各方向都是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那么这门课就是穿起这些珍珠的线,因此,该课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非常重要,起到总起、总概或总结的作用。

1.2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该课程是较新的一门课[3],各高校也都因其实用和与实际联系紧密而积极增开这门课。该课程在国外发展较早,国外多采用案例教学,但目前国内高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国内相关教材较少,特别是针对石油化工类院校的更少。现有教材多偏重理论知识和原理介绍,大多数学校采用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4,5],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等应用性阐述,系统性、完整性不强,不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目前金毓荃教授主编的《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是各高校大多采用的教材[6,7]。但大多数高校通常是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和环境工程概预算作为两门课分别讲授;甚至由于课时有限,许多高校未开设概预算,进而导致学生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缺乏,不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教学中,通常以环境工程设计为主线,介绍设计的范围、原则、内容等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铺设和环保设备选型等[8]。然而,仅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由于行业标准和环保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所讲授内容也需与时俱进[9,10]。因此,对于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属方法论类课程的教授,要求教师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将该课程的设计内容,包括水、大气、固废等和工程概预算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如何根据具体的工程实际和技术要求做出合理科学的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对设计做出详细准确的概预算,增强该课程的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和对一些大型设计院实际做的工程设计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知识运用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迅速上手工作打下基础,提高该课程的应用性。故近年来,我们在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特色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使该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

2.1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与环境工程概预算合二为一使知识系统化、连贯化

我们开始同大多数高校一样仅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其中用2个学时简单介绍概预算知识,但学生反映概预算知之甚少,不能满足以后工作需要。但由于学时有限,不可能像土木工程专业那样,单开设一门工程概预算。因此综合考虑后,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和环境工程概预算合为一门课程,这在国内高校还很少见。但我们认为,环境工程设计和概预算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内容,一个工程设计的是否合理,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是经济性。而在项目的竞标中,投标书中的预算非常关键[11]。只有预算和底标相差的最小,才有望竞标成功。因此,对于一个完整的工程来说,设计与概预算不可分割,为了使学生对工程项目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适合在一门课程里讲授。

2.1.1教学内容改革

对于设计部分,选择以金毓荃教授主编的《环境工程设计基础》为基点,对其中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或增补。例如,由于我校开设了专门的环保设备原理课程,因此,环保设备的相关内容做了删减。再如,因我校是石化类院校,学生就业以石油、石化系统为主,所以,为给学生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将第七章《管道布置与设计》内容增讲了化工厂的管廊布置等。同样,在第三章《厂址选择》中,增加了化工厂选址的特殊要求,且以某化工园区选址的实际工程案例讲述如何进行选址和需注意的问题等。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做到授之以渔。在讲授设计过程中穿插概预算,对工程项目做全过程分析。将二者结合,使学生掌握知识全面深入。教会学生编制环境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等。而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

2.1.2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和教学规律

根据最新行业标准、环保政策和环保技术等更新和强化相应的教学内容,将应用少的、落后的工艺等相应缩减,使教学内容符合时代需求和教学规律。将课程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理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到课程教学反映实践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动态,教学与考核手段现代化和简易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总之,增强环境工程设计和概预算内容的有机结合,改变以往只重视设计内容讲授即将该课程变为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或只讲授概预算内容即将该课程变为工程概预算。该课程应是完整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分析,既包括设计又包括概预算,二者不可偏废。

2.2改变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提供多方位思维训练

在讲授中,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最新应用,将符合客观实际教学内容及手段进一步加强,将不足内容进一步完善。开展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检测教学质量,进一步获得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2.2.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

增加实际的工程案例,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实际工程为例,将完整的工程包括项目前期到验收等进行全过程分析,使学生深刻了解工程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例如,讲授完设计工作需要遵守的基本设计原则、注意事项等后,给学生一个实际工程案例的基础条件,然后教师和学生转换角色,把教师转变为设计部主任负责项目设计审核等,将学生设定为设计人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设计方案,再由教师审核或学生互评等。通过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好奇心强、勇于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2.2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实现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整个教学内容成体系,系统、连贯。设计、概预算和绘图知识有机、有序结合,使学生对整个专业有全面认识。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能较生动、形象和清晰的讲授工艺、设备、阀门和管道等知识。如讲授《阀门》一章节时,为使学生更好的明白各类阀门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特别播放了闸阀、旋塞阀、截止阀等工作原理和过程的动态Flash。不仅讲清了知识点,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通过,上机实际操练,讲练结合,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同时,通过我校教育在线网站,开辟这门课的讨论园地,学生可在上面充分讨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2.3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增加实际能力考核,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增加情景测试,提高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改变只以笔试成绩这种单一形式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进行多元化模式考核。该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工程非常贴近的课程,因此,其考核体系就与其他理论课考试不同。除了常规的期末笔试外,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情景考试。即让学生分组,分别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标书等,然后,互相作为专家评审对方的可研报告或标书等,互相评判、打分。通过这样考核,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和概预算、招投标等实际的专业技能。增加设计能力的考核,将以实际工程为例,要求同学做简单设计和概预算。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互相提出优点和不足,学习对方优点、改正自己缺点。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怎样的工程设计才是合理、经济和实用的。

3结束语

我们要紧扣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应用性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环境工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才能。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完善考核体系,经过长期投入和精心准备,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工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莉娜 孔惠 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雷鸣,廖柏寒,杨仁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8,205(7):61-64.

[2]杨仁斌.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5(2):50-52.

[3]梁晶.项目化教学在《环境工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研究,2011(28):66-70.

[4]秦晓海.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2(5):15-17.

[5]周翠红,陈家庆,孔惠.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23):84-86.

[6]金毓荃.环境工程设计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梁晶.高职院校《环境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教育,2011,24(1):27-30.

[8]梁晶.项目化教学在《环境工程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6-67.

[9]常俊英,陈家庆,周翠红.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5-96.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13-03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为总结。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推广,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以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

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现状

“土木工程概预算”(原“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石河子大学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从1998―2002年,将“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建筑工程专业开设,2002―2009年,随着学生就业途径的拓宽,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关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由原先的2名主讲教师发展到3名主讲教师,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电算化软件课程开设;由主讲教师主编的用于指导学生电算的广联达软件的相关教材投入使用;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 2009年以后,由于2011年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增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工程概预算”更名为“土木工程概预算”,成为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理论总课时32学时,总学分2个学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时间为1.5周,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

二、“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之前,本门课程在学院的名称为“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七学期开设,前期36学时理论学时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第八学期与工程概预算相关的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和2周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质量参差不齐

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基本以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书上极少的例题进行讲解,基本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资源极少,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基本没有为课程设计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因此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的一两天内,基本无从下手,教师费时费力,需要将学生从零动手基础引入课程设计,造成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计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需要教师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作为课程设计资料,另外,还需要施工设计图纸中使用的图集、规范等配套资料。以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主讲教师整理收集了三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施工图预算。对于一百多名学生,三套施工图纸及配套资料显得相当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难以达到。

(三)课程设计环节孤立,未达到预期效果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应做到学生通过概预算课程中的算量,为施工组织安排人力资源提供工程量数据,从而达到建立相关课程联系性,建立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但是由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在学院是第六学期开设,无法与本课程设计进行衔接,造成这两门课程设计之间孤立,使本课程设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施工图预算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缺乏建立学生专业系统素质的思考,也造成未能达到本门课程设计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经过多年教学和工程实践,本课程组教师在强化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思考与改革,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本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1.本课程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学生建立专业系统素质的纽带。作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除了完成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外,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建立系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门课程是在第七学期开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实践性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逐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体系整体系统性的培养,从而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七学期之前所学相关专业课程与本课程加强系统联系,另外一方面是对第八学期学生毕业设计做理论铺垫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铺垫,具有重要枢纽的作用。

2.培养目标:重实践,强技能,夯素质。本课程学生所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除了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以外,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也是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之一。本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拓展培养目标,培养兼具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是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改革

1.实施土木工程概预算课堂与课后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为了奠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坚实基础,在2013―2014及2014―2015第一学年,在土木工程2010―1、3班和2011―1、2、3、4班实施了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其中包括“引实际工程进课堂”、“拿实际工程当作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另外,在理论课阶段,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后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

2.转换角色,课后学生收集实践教学基础资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以往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欠缺的原因,加之学生宿舍及教室网络环境的改善,突破了以往必须有纸质资料作为教学资料的限制,课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阅需要的资料:图集、定额、规范等,一方面解决了资料欠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积极动手,提升思考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更进一步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系统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益。

3.改革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改革,即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模拟,主要侧重点在商务标投标现场的模拟。本次课程设计改革中,设置了一个实践教学改革实验班,本班通过一个小组编制工程标的、三个小组编制投标报价,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招投标现场的模拟。由于实验效果的原因,学生较非实验班学生看图仔细,在编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甚至超出了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效果良好。学生在组织招投标模拟现场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收集资料,使整体流程进展十分顺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地探索努力,从不同的源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相长,效果十分显著[2-4]。

4.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自土木2009级开始,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对于理论知识的课后习题,教师将收集的电子版习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练习;对于应用型知识的课后习题,采用实际工程的案例图纸作为作业,学生进行系统联系;另外结合身边的建筑物为作业案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准备作业基础资料:动手量尺寸、找定额、翻图集,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鉴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辟适合本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即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化――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课程设计小组化、资源丰富化、环节增加场景模拟――毕业设计独立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的实践环节,分五步走强化实践教学模式[5]。此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依托本课程建立的网络课程以及一类课程建设平台,为此模式顺利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资料,确保有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提供空间上的保障。

1.课堂教学素材实例化,奠定实践理论基础。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突破仅仅讲授单一理论知识的条例化,引入实际工程作为课堂素材。对于工程计量章节,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讲解、讨论分部分项工程计量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实例讲解的过程中,将本课程与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相关课程知识点进行衔接及梳理,构建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2.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本或者固定习题,以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内容主要考虑对课程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主要以实际施工图纸为主,辅以教师自编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例如,主讲教师认为在土石方工程和砌筑工程学习完之后,可以自设一道综合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动手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土石方计量、砌筑基础计量、回填土计量及余土或缺土的计量。通过此综合例题,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些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找电子版的定额和图集来完成,此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实践性练习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巩固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基础,将课堂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践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3.课程设计环节设计与改革。课程设计小组化,提高学生积极性。将所有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构建小组时,小组长进行统一的安排组织工作,采用直线式管理。以5―6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做到“任务有人算,人人有任务”。小组式的单位使成员各尽其责,将总体任务分解,让每个成员自行承担某一部分任务,互相合作完成,克服惰性,使每一个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使命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资源丰富化,确保课程设计质量。克服以往由于只有三套完整施工图纸和相关纸质版图集、定额,学生做课程设计积极性不高,惰性大等缺陷,在2009―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时,收集增加了大量的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保证每一组使用独立的施工图纸,并且大大借助网络资源,借助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保证施工图纸中所用图集、规范等相关资料充分,为学生课程设计扫清一切资源障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计质量,确保了课程设计效果。

课程设计环节增加招投标场景模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小组式的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加了模拟实际工程招投标现场的工作情景环节。在理论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三个投标小组,在课程设计开始前20天左右的时间,由招标小组编制并发出招标公告,三个投标小组购买招标文件并在课程设计时间进行投标报价的编制,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日期提交投标文件。同时招标小组组织投标会议,进行投标现场模拟[6]。由于是学生自己组织模拟现场,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熟悉了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且加强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为今后毕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毕业设计独立化,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由单人独立完成一套施工图纸的施工图预算工作。此套图纸是在建筑方案确定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结构部分,然后完成施工图预算工作,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图纸十分熟悉,通过查阅各种图集及规范,全国统一定额和地方定额,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第二课堂丰富化,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课程组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咨询服务的成果,结合本地建设工程具体实例、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案例及工程造价案例,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采用“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不断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在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9级及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试点班级中,由于借助网络课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扩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5―6人的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且由于增设了工程招投标模拟环节,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收获了本门课程知识,达到了本课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保华,顾沛卿.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唐艳娟等.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3]马洁,刘小河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

[4]高素春.建立高校课堂教学的项目管理理念[J].中国建

设教育,2008,(4).

[5]周渝霞.系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3).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山(1980-),女,湖南长沙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916RJZA052)、兰州交通大学网络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54-02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过程来完成,“建筑工程概算”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和掌握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工程概预算软件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的造价编制、理解大工程项目管理本质是该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定位。[1]

通过多年的努力,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发展和优化对学生就业及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和广联达、鲁班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次在我校举办“甘肃省高校广联达杯算量大赛”和“西部高校工程管理论坛”,提高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反过来也促进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和人才培养。

在调研各高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管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课程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梳理,提出“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依据“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总结,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形成系统化课程教学资源,突出课程工程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合理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

一、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本专业开设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区域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咨询单位等。因此,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审查方法,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掌握计算机在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和造价咨询的基本能力,是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方面,形成了老、中、青的合理梯队,主讲教师都在职攻读了博、硕士学位,且都参加了广联达等专业软件的培训,并在设计院等单位参与众多的实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材方面,编写了多部高质量教材。课件和教辅建设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面,每年都邀请广联达、鲁班等企业讲师进校讲授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2]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展示这些教学成果。其次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化整合教学资源。最后是学生实践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3]

二、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实际现状,按照精品课程要求及内涵,借鉴国内部级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从顶层进行设计和规划,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反映我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特色。在组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授课、讨论、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将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程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积极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补充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薄弱环节,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形成系统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建设。

三、课程建设实践

1.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1)“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形成众多的教学资源和成果,形成了“重实践、求创新”的课程特色。但这些教学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优化。所以我们拟对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进行分类,按照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的思想,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框架,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和丰富。

(2)课堂采用教学—建模—教学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用软件建模形成工程实体。一方面,学生在建模过程中能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理解工程构造原理,通过直观效果图、算量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计量规则等。另一方面,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软件操作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3)根据课程特性,确立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台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工程,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对整个资源进行优化,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及时将取得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学生,构建起开放的、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提供课程建议和教学资源补充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该课程已进入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第一批名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依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整合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形成分层次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育课程。

目前,我校已经搭建好了全校网络课程教学综合平台(如图1所示),首批资助40门课程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课程已获批复,进行了专门的师资培训和实践,这为构建开放、系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学资源课程解决了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能充分保证网络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随时、随地、随愿”的个性化学习。

3.重能力、求创新,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以往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偏少、实践体系单一的情况。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中心,构建课堂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竞赛等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赠送与购买的方式,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安装业内知名的正版专业软件,如广联达造价软件、鲁班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神机妙算软件等。让学生参加广联达等公司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进行的各种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广联达软件全国算量大赛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4.深化教学,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1)评价形式多样化。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每次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和开卷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2)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对出勤、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状态、小组中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只有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的方法,形成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和实践,建立了课程合理、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信息熵和粗糙集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

通过课程建设的不断实践和发展,促进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鲜明铁路交通、大工程应用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踏实实干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充分得到铁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大型企业的认可和青睐。反过来,人才培养的认可提高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了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等.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装饰工程概预算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研究内容既有生产力方面的课题,也有生产关系方面的课题;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际问题;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方针政策问题。作为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环境艺术的主干专业课和建筑工程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真正掌握装饰工程造价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要包括装饰工程分项列项,分项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装饰工程预算书等内容,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具备对一般公寓与别墅装饰工程进行装饰工程预算的能力。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均开设有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也有很多相应教材出版,但是优秀的专业教材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编著”而成,只能用作参考,还达不到教材的标准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装饰预算课程与建筑装饰专业有所不同,工程预算主要受室内设计方案影响,与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工艺、市场价格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与施工工艺更新较快的情况下,设计方案对预算的影响就会很大,按照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方法计算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相符合的情况,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开设装饰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一、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够深入,学习兴趣不高,环艺专业归属于艺术类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注重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了解较少,在没有参加工程实践的情况下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1.2 授课内容繁杂,课时有限。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总学时一般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完成全部授课内容,还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制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具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在没有安排上机实验课时的情况下,工程计价软件的学习只能是课堂上教师做示范,课后学生自主练习,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1.3 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需求。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特点是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时充分反映新规范、新标准并突出其专业性、区域性。

1.4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践应用能力弱。环艺专业学生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认真,只满足于听瞳课堂所教内容,没有主动掌握装饰工程计价技能的动力和需求。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装饰工程造价文件。

二、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针对环艺专业学生不了解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事实,授课初期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着重介绍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要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为此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介绍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应用现状,展示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强调本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抓住机会,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运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增加就业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造价员岗位培训和资格培训,争取毕业后能够持证上岗。实践证明,第一次课程的专业介绍和铺垫工作为今后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调整授课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一直是以定额计价方式为主要授课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处于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并轨阶段,为了密切联系实际,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转变为以2008年的计价规范为主,兼顾定额计价方法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最新的国家标准和现行的地区计价方法,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为突破授课内容多、学时有限的瓶颈,主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授课内容,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集中理论讲述、案例描述、课堂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这一前提下,留好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本章节剩余内容的自学,结合作业练习,主动掌握全部内容。教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作业的抽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内容进行鼓励表扬,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3 优选教材,适时补充最新内容。除了及时调整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之外,还可以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及时补充最新造价政策,复印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地区价目表作为补充教材发放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比较及时的解决教材过时、滞后的现象。

2.4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掌握计价软件。由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需要掌握的概念多,计算规则多,授课内容讲的过细、过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工程量计算规则多数都比较好理解,再结合教材案例,学生只要课后认真练习,都能够学会,所以课堂上只抓住重点难点部分着重讲解,通过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布置课后作业方面注重连续性,每次作业均是由一个单项工程分解出来的分部工程,多次作业内容完成后,会组成一份完整的装饰工程清单计价文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基本掌握了系统全面的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这种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更新造价知识,适应工程造价信息量大,内容调整变化快的特点。使毕业生真正成为一名既能搞设计会画图,又能懂预算会管理的装饰行业一专多能型人才,这也正是目前装饰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材。

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工程造价从业者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学生学习期间,应同时培养其应用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造价计算的技能。主要方法是教师为学生选择一种比较常用的计价软件,协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计价软件的学习版本,通过课上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软件,要求最终应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造价文件作为作业上交,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计价软件的目的。

三、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对传统定额计价模式深刻的改革,总的来说要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专业方向、教学目标、时间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学为所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玲.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04)-0466-03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施工组织 概预算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目前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施工组织与工程造价的编制知识。这种观念在对历届毕业生的调研中得到证实,用人单位对施工组织管理与概预算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计划与女人进行了大力调整,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一、增加实践教学数量与时间,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为代表的用人单位对传统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而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在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的同时,特别需要工经管知识融合的应用型人才,以胜任本单位面临的综合技术管理工作。

基于社会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的上述变化,充分考虑基层单位对土木工程复合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开设“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施工组织实习为重点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且,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改革。

按照全面训练的原则,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分为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梁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编制四个部分,即将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编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毕业设计,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设计与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培养学生工程经济分析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对一部分学生开展以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为基础的标书编制或标底编制的毕业设计试点,来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实践能力,适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保证了学生对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知识的学习从二年级开始三年内不间断,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较完整的训练周期;为学生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以工程实践为背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大多以基本理论为基础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忽略了基本理论在土木工程特别是公路工程中的实践应用,教学中容易存在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也存在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阐述不清、致使学生无法接受和消化理解的现象。

对此,以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为原则,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在“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中,增加了“概预算案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和“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与制定过程中,坚持“四新”原则,即以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规范)为主线,全面阐述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营运中的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管理方法,保证了学生对标底、工程报价、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建设市场化改革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教学内容中,基于现行规范和标准,紧跟当今现场施工新技术的步伐,理论联系实际,偏重实用,以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管理以及特大复杂桥梁施工为对象,注重新工艺和新技术。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以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为主体转变为以工程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观念更新为重点。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其教学工作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对于与现场施工结合紧密的内容,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轻描淡写。因此,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难以收到实效,既无感性认识,也无理性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围绕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综合改革。

一是研制CAI课件。有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在“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的CAI课件中,使用施工现场的工程图片和视频文件,在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课件和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课程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是加强案例法教学。借鉴MBA案例教学法,将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案例教学之中。为满足案例法教学的要求,积极参加各类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管理实践工作或工程项目评审工作,广泛收集文献资料,为案例法教学积累素材,收集和精选了综合案例25个,满足了案例法教学的需要,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是组织课堂专题讨论。针对某些特殊问题,组织和策划学生进行课堂分租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融会贯通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枯燥的学习变得活跃起来,养成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很好地掌握该课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是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一些问题来改变传统的做法和学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创新精神。

实践表明,上述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易于接受和掌握,使理论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性、探索性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工程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要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以下教学改革:一是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并对毕业设计质量实施社会监控。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工作中,聘请了湖南省交通厅郭庆余等多位经验丰富的施工组织和造价管理权威指导、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实施全面训练,采取分阶段指导和检查的方式,保证前面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不挤占最后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阶段的设计时间。三是学生的毕业实习采取学期与假期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与国内多家路桥公司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让路桥公司配备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结合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管理实习。四是采用“课前布置、随堂讲解、期末交卷”的形式,将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更重要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学改革研究,逐渐提高了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的地位,改变了该课程在学生中是非主要课程的概念。在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明顺,高幸,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化框架构建[J].现代高等教育,2005;(3):73~74

2.周娴,王首绪,等.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J].湖南交通科技,2005;(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