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第1篇

随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 运行 可靠性 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生产能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产业,同时还需要保证电能持续和稳定的供应。所以如果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够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管是对电力系统自身的工作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又或者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阐述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可靠性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而在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时候标准就是可靠度,而可靠度则是通过良好的运行状况、工作时间的延长、故障率低以及高效的工作效率来保证的。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可靠性来完成的,在电能的生产和输出过程中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用户提供电能,也就是向用户持续和固定的提供质量有保证的电能。而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就是事先做一些设备管理,让这些设备管理能够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可靠性主要就是指设备、元件以及系统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来说它的主要任务就包括了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对电路元件在历史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及在对元件进行了可靠性测试之后所累积的数据进行累计,然后通过这些相关的数据来对元件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次对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模型以及预期的负荷变化来进行解析现象或者是模拟,在实际的模拟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那些电力系统中没有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先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在模拟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也就是计算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后果的概率,这样就能够获得相关的数据从而来对元件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还需要对系统投入和可靠性系统的基础上来综合评价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以及进行辅助决策。

2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技术分析

2.1 电力系统元件可靠性模型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可靠性控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系统中各元件出现故障是随机性的,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所致。为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进行短期的预测,所以针对各元件的可靠性进行建模。一般采用其次的元件瞬时状态概率来进行建模,因为它能比较全面的描述元件。针对元件停运率λ和维修率μ用函数表达为p0(t)和p1(t),正常工作状态为:

(1)

而处于维修时为:

(2)

根据元件数量的个数,得到状态数量,从而知道在t时刻系统的瞬时概率

(3)

2.2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

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切负荷指标来进行度量实现的。在对电力系统的短期或者长期输电规划或者电源规划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这些指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除了需要关注节点和系统的电量不足期望值外,还需要对运行状态量的情况进行关注。虽然传统度量指标包含了对相关故障严重程度的度量,比如线路过负荷、系统功率不平衡以及母线电压超限等,但是它却没有对这些度量的指标进行直接的定义,这样在对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定位的时候就比较难实现,从而也就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而本文则在传统可靠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调度的可靠性控制指标体系:运行状态量处理安全状态下的概率指标;系统状态的概率指标;电量不足期望值指标。

2.3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算法

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对可靠性进行评估时主要为这几个方面:对元件可靠性模型进行确定;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选择;对运行后果和相关计算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后两点比较的重要。针对状态的选择时,采用快速排序法进行,排序的规则是根据状态概率的大小进行,从而得到待分析的系统状态,依据EENS确定误差范围。针对运行火锅和计算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动态潮流分析法;针对分析结果去判定运行可靠性的指标,从而得到切负荷量,最终确定可靠性指标。

2.4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控制模型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着大系统的实时计算要求,那么就需要让计算结果在满足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来对计算的速度进来的提高。所以在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时可以采用直流潮流的方式来进行,在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模型中不需要考虑电压以及无功的约束。在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模型中主要就包括了控制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2.5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算法的实现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算法是属于随机机会的约束规划问题,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随机约束条件至少应该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上才成立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发现,在对电力系统中的随机机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的时候如果采用遗传算法来进行的话,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让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受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要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从而来找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让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剑,孙元章,程林,刘海涛.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在线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2:8-14.

[2]王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王成亮,单克.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探讨[J].南方电网技术,2009,S1:40-44.

[4]何剑,程林,孙元章.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最优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07:15-21.

[5]朱亦可,张兵,彭继清.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在线控制[J].科技传播,2012,17:187+189.

作者简介

韩秋(1984-),男,辽宁省昌图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第2篇

一、民菜玉米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1、农民掌握玉米生技术,有利于发展玉米生产

玉米生产技术是一种常规技术,无论直播还是覆膜,无论食用还是饲用,农民都有一整套生产经验,稍加引导就可获得较高产量。

2、玉米市场空间大,产后销售有保障

玉米属于米粮食作物,是饲料之王,还是工业原材料。

3、玉米是高产稳产作物,抗实性强种植风险小

克东县主栽品种有克单8号、海玉5号、德美亚1号,正常年份亩产在450kg,最高产量可达550kg,青贮玉米品种中原单32号,可产青贮玉米4-5吨,别外其它产品可酿酒、养畜、取暖等。按七成计算,玉米每亩产量也可达315kg降低了风险性。

4、发展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亩地玉米的生产成本:种子20元,化肥60元,机耕费用36元,人工费用35元,防虫除草费用8元,合计159元,按亩产玉米400kg,现价每公斤玉米1.6元,每亩可获利481元。一亩地大豆的生产成本:种子22元,化肥56元,机耕费用40元,人工费用25元,防虫除草费用8.7元,合计151.7元,按亩产大豆126公斤,现价每公斤3.9元,每亩可获利329元,相之之下,种植玉米可比大豆每亩多收入152元。

5、发展玉米生产的生态效益分析

(1)通过改良土壤,促使团粒结构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使后茬作物没有影响。

(2)通过玉米生轮作,可降低后茬作物、杂草、虫害病菌的危害,从而使后茬作物无增产。

(3)玉米是很多作物的良好基础,如马铃薯、亚麻、甜菜、瓜类、蔬菜等。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4)发展玉米生产可减少残留除草剂的使用,逐渐减轻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危害,给农业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总之发展玉米生产对增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

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品种,如食用选海玉5号、德美亚1号,工业用选用克单8号,饲料用选中原单32号。

2、选茬与整地

选择上年没施过普施特(咪草烟)类除草剂的大豆茬为前荐。原垄大豆茬早春积雪化净后,解冻5-10厘米时,用耢子耢一遍,耢倒豆茬子,保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

3、播期及种衣剂包衣

当地表5公分处稳定通过10度时,是播种玉米的最佳时期,就适时早播。播前5-7天进行种衣剂包衣。

4、播种

以机械播种为最好,其次是埯种。机械播种可有效掌握种植密度、株距、播深一致,实现测深施肥,种肥分开、均匀、种量、肥量准确,保墒等优点,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都要镇压一遍。

5、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是在每亩施用3000公斤优质农机肥的基础上,施磷酸二铵8-10公斤,60%氯化钾3-5公斤做种肥,15-18公斤尿素做追肥。种肥分开10厘米,追肥在玉米定植后7片叶左右进行,也可采两次追肥的方法,第一次在6叶期进行,第二次在11叶期进行,原则是前多后少,避免贪青。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分定植,中耕除草等。定植在3-4叶期进行,株距20-25公分,缺苗及时坐水补栽。中耕是三铲三趟,第一遍在定植前进行,以深松为主,垄体不上土;第二遍在7-8叶进行,垄体上小土;第三遍,在12片叶前进行,龙体上对头土。除草采用人工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用乙草胺播后苗前封闭防除稗草,苗后3-4叶期用2.4D丁酯防除阔叶杂草。

7、收获

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机械设备;恩施州;农产品;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

1 恩施州农产品种植现状和加工条件

恩施州是农业大州,粮食(尤其是杂粮)资源十分丰富,可称为 “杂粮王国”,并享有“世界硒都”盛誉。州内山清水秀,工业污染较轻,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以马铃薯、玉米、魔芋及红薯(甘薯)等杂粮为重点的富硒绿色产业发展迅猛。

1.1 马铃薯种植现状

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267×105hm2左右,平均每667m2鲜薯产量在1000kg以上,总产达1.976×109kg,占夏粮90%以上,占全州粮食总产20%以上,种植面积占全国1/50、占湖北全省1/2以上。

1.2 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200×105 hm2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在520~680kg之间,巴东县的平均每667m2产量超过825kg,全州总产量在9.000×108kg以上,约占全省玉米总产的1/4。

1.3魔芋种植现状

魔芋种植面积2.401×104 hm2,鲜芋产量达4.000×108kg,总产值也达到5亿元以上,占全国的1/4、全省的2/3,被誉为“全国魔芋第一州”。

1.4 红薯种植现状

红薯种植面积4.669×104 hm2,鲜薯产量1.100×109kg,鲜薯藤产量2.000×108kg,占全省的1/3。

1.5 农产品加工条件

目前,魔芋芋角、精粉加工,红薯粉丝、膳食纤维产品加工,马铃薯加工及玉米加工均只有较小规模,精深加工基本属空白状态,大量原材料被食用和作为饲料消耗掉。

充分利用恩施自治州现有资源及“富硒”、“绿色”优势,大力开发富硒绿色食品,前景十分乐观。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杂粮主食化,并提升其品质,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相关领域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不断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是食品深加工的基石,既可实现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开发创造新类食品,增强食品品质。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趋势是运用高新技术,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品质好的高档食品。食品深加工中所用的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微波技术

915mhz和2450mhz微波常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中,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磁场作用对食品进行加热、干燥、灭菌、膨化、抑酶等加工。韩国、日本等国用微波蒸热技术,增加了绿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同时微波杀菌可应用于烧鸭、烧鸡、酱制品等熟制食品的保鲜。

2.1.2 挤压膨化技术

运用螺旋挤压机将调配均匀的农产品原料进行运输、混匀、加热、结构重组、熟制、灭菌消毒、成型等步骤的技术的挤压膨化技术,可实现食品自动化、连续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生产。

高新技术还有超高压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食品加工设备选型

选择适用食品加工设备是衡量生产水平的标准,也是保证食品高质量的基点。技术先进、性能先进、高可靠性、成熟度高、使用寿命长,无故障工作时间长,配置和衔接紧凑、协调、均衡的食品加工设备,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

2.2.1 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设备选型

马铃薯因其产量高、淀粉含量高、价格低廉、易储存和加工等特点而常用于淀粉加工工业中。鲜薯收获后应及时加工,长时间储藏会导致马铃薯霉烂变质。因此,需要机械化程度高的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提高恩施州马铃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目前,开封市丽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的第4代6gb系列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成套设备是我国最先进的马铃薯加工设备,具有工艺先进、造型美观、布局紧凑,可适用于很多农产品的淀粉生产等特点。

2.2.2 玉米深加工机械设备选型

我国在玉米加工中存在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资源综合转化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应与企业一

,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高产能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的玉米加工机械设备,逐步提高玉米的利用效率。

2.2.3 魔芋精粉加工设备选型

魔芋是经济价值较高、消费市场大、亩产高的经济作物。魔芋精粉干法加工工艺存在成品精粉中有so2残留的缺陷,抑制了其用途的广泛性。因此,湿法魔芋精粉加工工艺应运而生,吴伦等通过技术攻关和设备选型,实现了无so2残留、低加工成本生产优质魔芋精粉的目标。

3 恩施州农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1 马铃薯市场需求分析

马铃薯食品在我国倍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在我国落户,其油炸薯条、薯片在国内已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全球马铃薯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恩施自治州不仅马铃薯资源丰富,而且品种优良,固形物含量高,开展马铃薯深加工可降低产品成本,增强马铃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位于湖北恩施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是国家设在恩施州的南方唯一马铃薯专业科研机构,也是国内仅有的2个国家级马铃薯育种中心之一,50多年来相继育成了多个品种。特别是近年来选育的“鄂马铃薯5号”,其淀粉含量高达19%,还原糖含量0.16%,是鲜食、加工、全粉、变形淀粉兼用等优质品种,为深度开发马铃薯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玉米市场需求分析

玉米油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特别是其中富含亚油酸、亚麻油酸及维生素e,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据日本报道,长期食用玉米油能降低人体约16%胆固醇浓度,是理想的食用保健油,已被欧美家庭所广泛接受。而在我国,从生产或消费的角度来观察,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专家预计,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对玉米油的认可和对健康油脂的认识也会提高,玉米油消费也会不断增长。目前,一些玉米油生产企业正是看到了其巨大市场潜力,纷纷准备扩产,并制作调和油。玉米是恩施自治州的优势农产品,产量大、品质好。因此,深度开发玉米油食品具有巨大的优势。

3.3 魔芋市场需求分析

魔芋是恩施自治州重要的优势资源,在全州广大农村广为种植。目前,全州魔芋精加工发展较快,通过扶贫项目、招商引资、企业联合和吸纳民间资本等途径先后融资4亿元,相继建成了多家魔芋加工企业。建成多条精粉生产线、微粉生产线、深加工(魔芋粉丝、魔芋饮料和膳食纤维胶囊)生产线等,加工精粉、微粉、超微粉和深加工产品4.5×107kg,60%的精粉产品销往国外。但是存在加工水平低,效益不高,以及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无法带动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要提升效益,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精深加工。

4 恩施州基础条件分析

4.1 自然条件优越

恩施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无北方的严寒,夏无似武汉、重庆等严酷的热气,昼夜温差大,下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玉米、魔芋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山区海拔高度为特色的立体种植模式的运用,实现马铃薯商品薯和玉米每667m2产量均达600kg以上,四季豆产量大于1500kg,白萝卜产量高达2700kg,每667m2产总产值超过4000元,净产值也超3000元,比传统种植模式的净产值增加5倍多。

4.2 优良的品质资源

恩施马铃薯品种丰富,相继培育出“783-1”、“双丰收”、“南中552”、“鄂马铃薯1号”和国审品种“鄂马铃薯3号”,以及淀粉含量高的“鄂马铃薯5号”。恩施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高海拔的山区,环境污染低,土质矿质营养丰富,化肥和农药使用少,造就了恩施优良的马铃薯资源。玉米的丰产也在恩施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巴东县3个部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实现了玉米每667m2产825.23kg的伟绩。适合恩施的种植的魔芋品种也比较多,葡甘聚糖含量高达60%的白魔芋,产量较高。适宜恩施州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花魔芋,以及从多个地方花魔芋栽培种中优选出的万源花魔芋,每667m2产达4458kg,适应性强,产量高。

4.3 区位优势突出

位于鄂西南的恩施,接合我国的东西部,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贯穿全州,沪渝高速、渝长高速也从州内经过,“318”、“209”国道线交叉东西南北,县乡公路实现村村通,农产品加工调运快捷便利。

4.4 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加大

2005年国家农业部对恩施州投资640万元成立国家马铃薯品种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马铃薯科研综合实力更明

显增强,在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获得了一批新成果。2010年国家将恩施州列入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之一,并予以资金支持。2011年恩施州财政部门先后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支持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农民及社会各方面增加农业科技资金50亿元,建起1批集农业科研、示范、种苗繁殖、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形成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为主的6大特色农业,推动该州特色农业向“快车道”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对恩施州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可提高其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推动食品加工工业朝纵向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杨, 江连洲. 许晶, 等. 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工艺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09,34(6):6-10.

[2] 吴伦, 王鹏, 赵帮泰. 优质魔芋精粉湿法加工工艺及设备配套研究[j]. 四川农机, 2011,(2):37-38.

[3] 张远学, 田恒林, 沈艳芬, 等.恩施山区马铃薯与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j]. 中国马铃薯, 2010,24(5):281-283.

[4] 谢瑞礼. 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第4篇

摘 要 我国的体育教学系统受到前苏联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坚持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重视“三基”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发展体育能力的需求,缺乏美育的针对性。如果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引入高科技和现代教育辅助教学,有助于改革当前体育教学的弊端,创建未来体育教学培养模式。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可行性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师、课堂、教材的中心地位,把体育教育与身体发展视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认为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身体发展水平,把增强体质看成是掌握技术动作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下,学生的体育能力未能得到全面和真正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口授十课本十黑板”的注入方法,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机械、沉闷,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诸多特点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改革当前体育教学的弊端,并确保有较高的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效率。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长期以来,我们受学校体育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影响,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者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中重视“三基”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虽然,我们也强调双边教学活动,希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总被统一、规范、主导所淹没,被体育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所淹没。源于日本的“快乐体育”一经传入我国,受到较为广泛的欢迎,“快乐体育”明确地反对传统体育那种压抑学生兴趣、无视学生心理特点而谈知识技能传授与体力发展的强制、被动的教学活动及其指导思想。

(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学校教育中,围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校教育,包括体育活动,完成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的转变过程,是学校的责任之一。学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自觉纪律的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遵纪守法、关心他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敬业乐群等。让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积极进取,生活乐观显然是必须而且应该坚持的,而对人类共同财富,则应该是积极吸取而不是全盘否定。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应该有针对性、阶段性、层次性,应该春风化雨,入情入理,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才能使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三)传统学校体育缺乏传授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的提出,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发展变化的原因。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寻求抗击人的本能退化的办法,从外部补充到自身发展都在不断的丰富,也走了不少弯路。古希腊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人们在苦苦探索中发现,给孩子多一点“野性”教育,使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是还人本我,完善人体,保证人类自身发展的一剂良方。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助于发挥体育教学的示范性

体育的知识传授大多数是动作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像等形式进行传授,但大多是静态的形式,且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便于学生的认识、记忆、理解。根据教育心理家统计分析,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天以后能记得70%,均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式。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其运动技能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将一个动作的全过程和用力点依次通过各种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轻松讲解各部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打破了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体育课的时间,减少了多次重复讲解而导致学生动作的出错的现象,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体育学习方式的形象性

学生对形象性的东西记忆较强,并且在学习中,对于理论往往与自己的体育实践相结合,这种思维方式很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借助于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组合,利用其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鲜丽的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体育信息社会化和丰富性

当今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体健康,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关于体育的电视节目、音像、图片、光盘等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体育信息,同时也为体育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声像技术的完善,把声像资料刻录成光盘的费用越来越低,为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同时,使个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成为可能。

三、结语

基于我国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和传统教学方式与当前教育发展要求的不适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利用高科技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己经势在必行而且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技术可行性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 3G通信技术;海上平台

无线通信

中文名称:无线通信

英文名称:wireless communication

定义: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与有线通信相对。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

3G通信技术

“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海上平台

英文名称:platform;offshore unit

定义: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移动式、固定式平台等统称。由上部结构、设施与设备、支承结构等组成。

所属学科:船舶工程(一级学科);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设施与设备(二级学科)

第一章 3G技术概述

第一节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

第二节 3G技术概述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之一。3G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第二章 海上平台通讯

第一节 海上平台

海上平台除与陆地一样受天气的影响外,海上油田开发还要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浪、潮流、海冰、台风、季风的综合作用,将对海上油田生产设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复杂的海洋自然环境给海上开发油田带来高风险。

由于海上平台的特殊性,离岸较远,水位深,对于有线线路来说铺设成本高、难度大,主要通讯手段以无线通信为主,如微波、卫星通讯。

近年来,海上平台多以油田群形式进行建设,油田群之间以铺设海底光缆解决内部平台之间的通信手段。平台至陆地由于离岸较远仍然采用无线的方式,一般100KM以内,多以微波技术,距离较远的才采用卫星通讯技术。

第二节 海上平台的通讯需求

平台覆盖需求:

海油平台上的室内外区域、采油平台到周边船只的覆盖、船只上室内外区域。

FPSO覆盖需求:

固定单点系泊FPSO,生活区天线可以架设,平台与FPSO部分有光纤连接;其余为微波链路; FPSO轨迹为单点系泊,随潮汐圆周运动;需解决船舱内的覆盖问题,大部分的通话以及业务发生在船舱中。

平台覆盖需求:

平台内部要求实现覆盖;面积100 x 100x40(长*宽*高)平米,主要解决船舱内的覆盖问题,大部分的通话以及业务发生在船舱中。

油轮覆盖需求:

与平台的距离要求在25Km内实现无线通信,大部分的通话以及业务发生在船舱中。

结论:

(1)对于话音业务,覆盖主要受限于上行。

(2)对于下行PS384k,UE在油轮室外能支持的距离可达到视距43.6km,UE在室内考虑10dB穿透损耗能支持41.1km,UE在室内考虑20dB穿透损耗能支持19.7km,UE在室内考虑30dB穿透损耗能支持6.2km。

(3)对于HSUPA500k,UE在油轮室外能支持的距离可达到视距43.6km,UE在室内考虑10dB穿透损耗能支持28.6km,UE在室内考虑20dB穿透损耗能支持10.3km,UE在室内考虑30dB穿透损耗能支持3.3km。

(4)对于HSDPA500k,UE在油轮室外能支持的距离可达到视距43.6km,UE在室内考虑10dB穿透损耗能支持26.7km,UE在室内考虑20dB穿透损耗能支持9.2km,UE在室内考虑30dB穿透损耗能支持2.9km。

(5)在终端用户在船舱外时,覆盖距离可以达到25Km的需求,满足海油的需求。终端用户在油轮船舱内部时由于链路损耗覆盖距离可能不能达到25Km的要求,第一阶段可通过需考虑通过室内分布的方式完成覆盖。

第三章 3G技术在海上平台应用

第一节 3G技术在海上平台的技术应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1个平台按照10部语音终端,10部数据终端考虑,每个钻井平台按照1M-2M数据速率进行设计。1个油轮按照10部语音终端,10部数据终端考虑,每个油轮按照1M-2M数据速率进行设计。

油轮上可使用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要求三防。对于钻井平台上终端存在移动性要求。

生产区设备需要防爆证书。

在终端用户在船舱外时,覆盖距离可以达到25Km的需求,满足海油的需求。终端用户在油轮船舱内部时由于链路损耗覆盖距离可能不能达到25Km的要求,第一阶段可通过需考虑通过室内分布的方式完成覆盖。

天线选型:

为了增强海面覆盖,选用扇区化天线完成宏覆盖。即每个钻井平台的室外覆盖部分的配置为S3/3/3至S6/6/6.由于在较为空旷地方采用垂直极化天线比采用其他极化的天线的效果要好,若需要尽可能地覆盖得更远些,建议选用单极化天线条件。海面覆盖小区建议选用单极化(垂直极化)天线。另外为了抗风,天线采用镂空天线,减少天线受风面积。

天线与基站架设方式:

按照链路预算,在存在直视径的情况下,室外覆盖可以达到25公里以上,而平台本身40米高了,25公里内存在直视径,因此不需要特别架高。安装在室外,以抱杆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安装时考虑防风设计。安装在室内机房中,通过光纤拉远的方式相连。

第二节 基于3G技术的新应用

基于3G网络可承载各种新业务在海上平台进行应用。

一、多媒体调度业务

传统的指挥调度中心仍然使用一套语音调度系统,用以实现对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工作。传统的语音调度系统只能上传和下达语音信息,不够形象具体,也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例如在对某一突发事件进行决策时,需要某个领域的专家提出建议,而专家又不可能及时出现在事件的现场了解情况,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将现场的音视频信号及时、同步的传送到指挥中心,领导及专家们可以根据现场的状况,依据多年的经验及时作出果断的决策。多媒体调度已经成为了新的调度业务主流。

传统的2G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无数据业务带宽的支持,不能支持多媒体调度业务,而TD系统由于数据带宽业务的可支持多媒体调度业务。

二、POC业务

PoC全称Push-to-talk over Cellu-lar,是指在公共蜂窝网络上实现PTT(Push-to-talk)业务。可快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通话。

PoC采用双向、即时、多方通信方式,允许用户与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通信。 通过POC业务不仅能够实现一对一的通话,而且能够实现对讲,组呼功能,可以进行更加快速的生产调度。具有以下的特性:

用户与调度台之间一按即通的通信能力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一半双工呼叫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一全双工呼叫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多半双工呼叫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多全双工呼叫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一即时消息

调度台与用户之间的一对多及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