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与教育

技术与教育范文精选

技术与教育

技术与教育范文第1篇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老师是通过在黑板或者多媒体设备上进行例题的讲解和分析实现知识的传播,学生需要对传达出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接收,并在同类题目的解析中找到相应的解题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代信息技术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数学教育的影响

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我们的高校数学教育也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复杂的数学难题解析步骤一步步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几何类型的题目解析中可以实现直观、立体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则需要充分的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法,将课题设计的更加形象和生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慢慢的实现角色的转化,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我国的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途径和方法

第一,实现教材的整合。目前我们国家使用的教材大都比较落后,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应该把高校数学教材进行简化和量化,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光盘、电子刊物等形式附属在教材上,这样不仅能改变单一的纸质教材形式,同时也能通过多媒体进行观看和学习,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方式的整合。多媒体教室在我国的高校中是比较普遍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电脑的控制进行教学,并快速获取学生的动态。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很好的实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并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状况适时的进行辅导,慢慢的实现角色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通过课件的制作和程序的设置,学生可以很好的实现与电脑的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或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按程序做出反应,同时还可以实现难度递增的训练模式,再加上计算机的仿真性能,这可以在很大限度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学系统的整合,在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中,通过对校园网、局域网等网络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师生们可以很好的实现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这样不仅解决了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这对于我国的教学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也需要数学方面的教研工作者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真正的确保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各种性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和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多媒体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和交流。课堂教学进度要注意随时调节,随时注意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情况,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对速度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师生互动学习的目的。我们的老师也要不断的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些技术的应用。

五、小结

技术与教育范文第2篇

1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在共性的道德品格规范基础上形成个性品格的重要过程。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小学生的好奇心都特别重,他们还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许多认识还比较幼稚,而且他们的自制力也很薄弱,因此,当他们面对各种不良网站时,自身不懂得鉴别,当独立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时总是不知所措。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学生能够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得多,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到他们心理品质的良性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广开路途,积极开发各项精彩课程内容,潜心地进行德育研究,不断地去拓展德育活动内容的外延。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中来,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日益高涨,师生的精神生活也会更加快乐而健康。

2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媒体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如广播、电视、网络等,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起来,合理地运用它们来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并能通过这些媒体,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组织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点评、自我对照,引导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组织设计制造班级主页、或成立班级网上交流中心等方式,在网上积极地学习、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班集体建设,加强其集体主义的教育。

(1)每个学期开学,教师都应该将网络管理和网页制作作为重点,在校内的局域网上将优秀班级网页出来,并让全体同学在设立的论坛上进行讨论,大家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加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

(2)在信息技术水平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开始计划并分工合作班级网页的建设。各班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如技术组、资料组、美工组等等,还可以联合班内原有的兴趣小组,充分地利用起课余时间,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展示班集体建设成就的活动中来。

2.2德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是指在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就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各个时期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小学生的大脑、触觉能力、运动能力等都处于逐步发展提高中,所以他们总是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非常好动。这也决定了他们是很难自觉地学习或独立地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老师们经常头疼学生为什么总是自觉性差、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德育,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学生。如何适当地渗透德育呢?这就要结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了!

(1)欣赏课。

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一些欣赏课,例如“认识电脑”、“我喜欢的机器人”等,在欣赏课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呢?其实很简单,如“认识电脑”这一课,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要和电脑交朋友,就要完成电脑教给我们的任务”,出示机房守则和计算机的保护方法,乘机引导学生理解“朋友”的意义,和学会尊重朋友并实现与朋友的约定。再如“我喜欢的机器人”一课,这是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懂事,不能像三年级那样哄了,所以在渗透德育时要注意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结合教材,我在教授这课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智能化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机器人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及完美的外观,希望同学们都能努力地学好科技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贡献”,六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引导他们专心学习并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实践课。

实践课也可以叫操作课,这是信息技术课程中最常出现的课程类型,在实践课中,学生要努力根据老师的教授与平时的积累,完成一些基本的关于计算机的操作,并提交自己的作业。这类课程如何渗透德育呢?举个例,如教学生用电脑画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父母,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还可以让他们画一画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当然也要介绍一下,同样地,我们要注意引导他们理解友谊、珍惜友谊。在实践课中,学生不仅自己动手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还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阐述了自己的作品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渗透德育最好,学生会认真思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交流课。

交流课就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是同位合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时,会安排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这样的课程渗透德育时要注意先倾听学生的思想与感受。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先倾听学生的思想与感受,再注意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适当修改或补充,引导同学们一起去思考、去理解、去感受。

2.3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德育

(1)结合信息技术课堂,一点一滴地渗透德育,可以先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开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不得传播各种计算机病毒;不得传播任何不健康的内容;不利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的信息……)。

(2)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沉迷于网络(如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培养他们自觉抵制网络黄毒的意识,能够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活动中让学生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人际交往准则,不得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坏网络环境与安全。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待人待物细心、耐心,遇到困难能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尝试、决不放弃。

(4)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珍惜友谊、热爱祖国。

3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工作只是单调的讲述或谈话,对于学生来说早已失去了吸引力,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却非常丰富,它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例:在班会时,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形式,注重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带领下,轻松愉快地感知德育教育。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丰富的网络技术,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得老师与学生能平等地进行交流。如此自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己渴求的知识,寻找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也才能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渗透德育,学生会印象更深,也会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在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愿意自主地进行德育学习。另外,还要关注某些胆小的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交流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隐私,不用担心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同时还可以大胆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而教师通过单独交流,能够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愉快的道德道路。最后,我认为应该有效地利用学生信息技术的特长来引导那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地点,如教室、机房和家里进行浏览学习,使他们能够从中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了解同龄人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增长见识。让学生在了解外界信息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更利于完善孩子们的品德教育,让孩子们的心理更健康。

4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心理健康

技术与教育范文第3篇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关注较少,教学理念十分陈旧,学生在学习中倍感枯燥乏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项目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阻碍了体育活动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导致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同时,很多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欠缺,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为体育课程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设备的应用程度较低。一部分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操作教学设备,另一部分体育教师则认为现代化教学设备操作复杂,不愿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促进体育教育知识更新

创新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都需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生物、数学等方面知识,而不同学科知识的更新也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内容、方式等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教师不仅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地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加快了体育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知识的更新有重要作用。

(二)实现远程继续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切实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技术随时随地补充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实现了体育教育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教师处获得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远程教学课程,及时更新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一)在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健美操的视频,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注意力会被视频吸引,能够主动关注视频中的健美操技术要点。同时,在学习分解动作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技术向学生展现分解动作动态图,使学生细致了解每一动作,并在反复观看中巩固记忆,消除教师亲身示范在时间和学生理解方面的限制。

(二)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往往需要教师自行记录学生动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描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经过教师指导也难以立即纠正错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实战对练的实况录制下来,并在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一同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

(三)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相关的教育管理系统等。学生能够通过管理系统自主选择需要的课程项目、上课时间等,教师也能够运用这一技术对学生平常课上表现情况、测试结果等进行记录、总结,并将学生成绩评价上传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级性评价,为学校考评教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技术与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劳动技术教育当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在对学生进行技术视频展示,以及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互联网技术正不断迅猛发展着,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有更多的思考,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当中还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如何能与劳动技术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结合,促进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以下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深入探究,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结合来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特征分析

(一)从课程理念方面来看。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理念,就是依托一定的项目载体,通过学生对劳动教育含义的理解,稳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程度。而在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当中,不仅需要结合锻炼学生脑力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还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能力相整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样的教育理念当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整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整合,是劳动技术教育这门学科课程理念的现实要求。

(二)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看。所谓劳动技术教育,通过字面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一些劳动技能的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活动当中,不可能将一切劳动技能教育都以实践的形式展开,尤其是在小学生这样的年龄阶段。不论是出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能力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要想完全以实践形式展开是几乎不可能的。

(三)从学习方法方面来看。劳动技术教育这门学科,在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虽然在很多时候都无法以实践的方式展开。但是劳动教育这样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除了一些相对简单的技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进行实践和探索之外,一些相对困难的技术教育,在现阶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堂当中,是很难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这种方式来实行的。这样的学科要求,也是劳动教育这门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将整合的优势所在

(一)具备丰富的资源学习库。信息技术的主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这一主要载体,学生又可以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我们都知道,在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互联网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认识的不断加深,互联网的运用也日趋成熟。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也开始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来进行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经验沟通。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能够向教师和家长寻求帮助之外,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寻求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是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整合的第一个优势所在。

(二)具备优化课堂质量的独特性能。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首先带来的就是课堂效率的提升。如果仅仅依托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那么学生在学习劳动技术相关知识时,只能以听取教师的讲解为主,极少有机会进行亲身的实践和操作,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经验和技能也没有直观切实的体验。可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够使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升劳动技术教育的课堂效率,优化劳动技术教育的课堂质量。比如,对于雕刻、刺绣等需要进行实际演示的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完全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完全可以先制作好相关的PPT,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学生所能够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丰富,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上。

(三)具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大优势。我们对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科教育的融合研究,不能总是把目光局限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应当注重劳动技术学科学习的另一个主体,那就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融入现代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当中,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现代技能,也就是信息技术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那么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那么简单了。就比如,WPS软件运用、表格制作等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就业当中,必须要具备的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当,部分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对于一些难以进行课堂实践演示的劳动技术,学生完全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例如,电子CAD、AutoCAD、CAXA等软件,就能够真实地模拟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等这一类工业方面的高难度技术操作。如果总是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来为学生灌输这些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生本身是无法获得一个直观切实的体验。如果能够借助CAD、AutoCAD、CAXA等软件,让学生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之下,进行一个模拟式的操作体验。那么,学生经过这种亲身模拟实践的体验,就能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此外,如果长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劳动技术模拟体验的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之下,学生遇到一些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劳动技能时,也很有可能会生出自主进行模拟实验的想法,这将让学生潜意识想要自主动手实践,探索其中的奥妙,对学生实践能力及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一定会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补充学校教学资源势在必行。如果对一个人提到劳动这个词,脑海当中所反映的,一定是一些具体的工作或者劳动事务,而很少会想到劳动技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学校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也是如此,部分学校总是不注重劳动技术教育,把劳动技术教育想得片面化,忽视了劳动当中的核心因素,那就是技术。任何形式的劳动,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思维和劳动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是很难确保这些劳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也正是在这样的错误思维影响之下,部分学校对于劳动技术教育并不重视,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资源投入,当然也就不会重视。然而,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对于动手实践要求提高的学科,一定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提供相应的教学场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学校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方面相对较少,教师在展开劳动技术教育的时候,也常常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窘境。所以说,要想使得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专业的劳动技能,那么加大劳动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势在必行。

(二)充分强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目前部分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现实情况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劳动教育教师的任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部分学校还存在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技术教育教师的现象,又或者所聘请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证书,不论是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经验,还是自身所具备的劳动技术专业素养,都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与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直接联系的,如果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就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教育,学生的学科能力也不会有多强。所以说,在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核心在于什么,对于教师的聘用和选择,也要进一步提高门槛,一定要引进专业实力足够优秀的教师,为学生学习和劳动技术教育这门学科提供先决条件。此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意识,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劳动技术教学资源。比如,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学校可以与部分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邀请专业技师进课堂,为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劳动技能,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参观学习等等。

(三)初中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信息技术在劳动技术教育这门学科当中发挥的作用,其实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应该是对于教师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方面,就是一定要充分利用身边能够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比如投影仪、计算机机房、实物视频展台等等。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自己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充分挖掘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可行方法。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成为信息获取的主体,不需要再像以往的学习一样完全依赖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信息,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学生便无需局限于教师的讲解中,可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学习,而其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相对来说都会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融合时,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改变学生对于教师过度依赖的思想。

四、结语

由上可见,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便利,对教师来说,能够使自己的课堂内涵更加丰富,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更多体验感和参与感。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更深刻的劳动体验,而且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培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融合的这条道路上,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立足于现实情况,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技术与教育范文第5篇

1.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搜集主题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找到阅读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生动形象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甚至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完成背景资料搜集、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说明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一些优秀的英文网站,比如中国日报(www.chinadaily.com.cn)和纽约时报(www.nytimes.com),精选一些网上的文章作为课外读物,促使学生看原文,学习有文化背景的英语,英语网站的文章具有时代气息,是规范的英语,是学生手中的教材的有益补充。为了让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任务结果显示,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做海报,或口头时事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合理应用英语教学电子词典和语料库不仅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本文以下内容所提到的电子词典和语料库分别指主要指具有强大跨词典搜索功能的电脑词典———灵格斯(www.lingoes.cn/需要先下载软件和词库然后逐一安装。该词典强大的跨词典搜索功能,可以让学生同时查到五大学习者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柯林斯高阶英语词典、剑桥高级学习词典、麦克米兰英语词典;还可以同时查到各类专科词典,如新世纪英汉科技大词典、现代商务英汉词典、英汉经贸大词典、英汉汉英会计金融词典等。)和实时更新的在线语料库———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corpus.byu.edu/coca)。(1)深挖词汇短语的用法。利用电子词典和语料库查阅阅读文中所出现的重点(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如果电子词典无法提供例证或词义辨析,则可以通过语料库进一步搜索例句,总结某词或短语或结构的具体用法。接着,教师通过课堂上对词汇和短语用法的拓展讲解,给学生先隐性(即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示范)后显性(即明确给出一个查阅词汇意义的word模板,参见图1及其实例)地提供一种学习词汇和短语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用同样的方式深入学习词汇和短语,并分组进行课堂展示和说明。

二、英语写作课程

英语写作相关材料仍然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去搜集想法,同时可以参考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和论坛搜集资料。但目前最值使用的教育技术学习工具还是上述的灵格斯电子词典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学生可以在写作时通过电子词典和语料库来确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准确表达。比如学生首先形成汉语的一句话,想翻译成英语时,首先要查阅汉英电子词典,电子词典提供若干义项,学生需要在这几个义项之间进行选择,就需要继续借助英汉词典,还确定某个词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学生所想表达的意思。当作者形成一句话时,如果仍不能确定某个搭配是否符合英文习惯,可以把这个搭配输入到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如果语料库中没有类似表达,那么说明这个表达非常有可能是不规范的。另外一个值得推荐的网站就是句酷批改网(www.pigai.org)。当学生完成了一篇习作之后,学生可以自行输入到句酷批改网中,该网站会自动与网站的句酷语料库进行对比,并按照一定的作文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生不仅可以在几秒只能看到自己的作文成绩,而且会看到批改网提供的评语和修改建议,学生可以反复修改,反复提交,直至满意。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该网站上布置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文后,该网站还提供整个班级学生在某一篇习作中的成绩统计和共性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优势总结:电子词典和语料库的使用可以加强学生习作中的表达的准确性,而使用句酷批改网,可以提高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的积极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频率和在写作练习中逐步提高写作技能。

三、英语翻译课程

工作中的英语翻译实践通常都是在电脑上,甚至是网络平台上完成的,因此,翻译课程也最好在有网络和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这些计算机需要配备灵格斯电子词典和专业的翻译软件,比如免费的雪人翻译软件。教师在翻译技能讲解后和学生一起进行翻译项目的热身练习,然后下达真实或半真实的翻译任务,让学生以翻译团队的形式完成翻译任务,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翻译工作环境。另外,翻译活动通常只能人云亦云,很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有创造性的翻译活动。比如,翻译课程讲到商务名片的翻译时,可以让同学仿照教室提供的多样化的例子,制作自己的中英文对照的名片,然后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同时作英文的自我介绍,对名片进行展示和解说。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优势总结:让学生在做译员中学翻译,在学翻译中做译员,增加其译员身份意识和完成翻译任务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英语(视)听说课程

英语视听说课程除了立体化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听说素材可供师生选用,教师还需要积极利用英文网站,下载、剪辑相关音视频文件,供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英文音视频网站(如视频网站www.youku.com和音频网站www.tingroom.cn)和电台英语节目(如空中英语教室),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视学生程度布置新闻播报活动,或海报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提交英语讨论视频文件作为大作业。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构建一个英语学习论坛或讨论群。学生通过论坛交流学习英语的经验和体会,讨论学习英语中碰到的问题,并且通过频繁的师生沟通和分享,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新型师生、同学关系,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共同协作、相互促进、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优势总结:与现实生活中的英语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