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目前,全球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时代,对企业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创新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生命力,创新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企业越发具有竞争优势。

1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短期内得不到创新,无法出售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现有技术也不能够满足原有客户的需求,导致企业客户愈来愈少,企业是收入来源也就日趋减少,经济效益随之减退,最后的结果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实现技术上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2.1.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意愿不强

企业创新存在着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成功的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生命力,而失败的创新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是以创造效益为中心,而创新成果一般不直接与市场挂钩,绝大部分创新成果需要依托项目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花更多的资金去从事企业研发创新工作。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停留在企业现有项目需求上,没有真正为企业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而从事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工作未能得到重视。资金投入比重远远不够,企业创新技术发展能力不足。

2.1.2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满足于企业现有客户或者目前市场的需求,而是需要有超前的技术创新意识,以满足未来市场或客户的需求,因此,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是创新团队的建设,技术创新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而优秀创新团队必须要有多专业化知识技能来支撑,需要不同专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结合才能完成。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团队,企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为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又要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当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技术必须首先为生产服务,研发创新工作受到阻碍,研发项目被迫中止或者暂停,研发创新成果难以实现。

2.2技术创新体系制度不健全

2.2.1研发体系制度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企业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研发体系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没有完善的研发制度就无法有序开展企业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研发一般需要经过立项、开发、测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企业相关制度来保障。部分企业在立项时,立项报告内容未能得到相关专业方的充分评审,未对项目前景和市场做一个充分的调研,有的项目研发成果出来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或者根本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导致研发成果无效,立项失败。有的是项目立项后,在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研发团队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影响项目开发工作出现盲区或者不能实现项目新功能的突破,项目开发水平受限,开发成果不佳,立项效果不明显。项目立项开发后,有的企业直接应用到生产中,没有通过多次充分的反复有效的测试后再投入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风险。

2.2.2缺乏有效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更好更有效地发展,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创新团队成员多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技能相结合。国内有的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推出新技术成果是技术人员的职责所在。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企业研发工作受企业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制约因素较多,研发体系制度不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有待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加大技术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任何企业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有风险,但企业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企业专项研发资金,研发资金只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涉及企业市场经营活动,鼓励员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加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以设立专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形式组建成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共同的科技研发目标下,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组成,经过分工合作,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科技研究群体。研发创新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外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与内部技术骨干相融合,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同时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3.2进一步完善创新研发制度体系,建立更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发制度,建立企业立项评审制度,完善企业立项评审流程,充分征求立项项目中所涉专业内部的意见,结合企业技术委员会评审结论,不搞片面化,降低企业立项风险,确保项目立项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技术创新有风险,鼓励员工从事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通过建立研发创新团队、创新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专业知识优势和社会实践经验优势,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改变技术创新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的思路,激励技术创新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创新团队充分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工作,探索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新方向,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立企业下一步技术创新目标。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2篇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强、风险大、成功率低的特征,这促使我们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制定不容忽视。美国高新技术小企业完全失败的要占20%~30%;经受挫折、可以获得一定成功的高科技小企业占60%~70%;非常成功的高科技小企业占5%左右。美国每年建立高科技小企业约50万家,其中4年~5年内有3/4的企业就会破产,只有1/4的企业在竞争和新技术开发中曲折成长。我国高新技术小企业经营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市场需要的产品,更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套科学的研发战略。因此,制定科学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就成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制定战略须思考的几个因素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更加重视研究开发。在选择企业战略目标时应以企业现有技术、市场和资源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明确企业研究开发的方向和范围,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及成功率,这对于保证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在对企业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本企业自身的情况;2、现有竞争对手的状况;3、所经营产品的生命周期;4、市场的状况;5、企业的经营环境。但与大企业不同之处是小企业往往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跟随者的地位,他们很难硬碰硬的与实力不菲的大企业去争抢市场领导者或者市场挑战者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他们要去搜寻市场未被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抢占或因利小大企业不愿去做的市场缝隙,选择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研究开发战略选择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战略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即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战略及部分市场战略。

1、进攻型战略。这种战略的目的是要通过开发或引入新产品,全力以赴地追求企业产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抢先占领新市场,在竞争中力争保持技术与市场强有力的领先地位。这一战略可分为三个不同重点:第一种主要是通过科研(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创新、开发新产品;第二种是要集中力量,通过对市场潜在的有效需求的调查研究,推动技术知识物化为新产品;第三种是企业家的创新偏好,它可以引发并促成技术创新,使企业家的主动性及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开发出新产品。

采用此战略的条件是:企业应有独立的研究和开发机构,有较强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财力。企业要能从技术上预见到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采用该战略的企业为保持垄断利润,要对创新产品及技术进行专利保护。企业应有能力批量生产新产品,去占领较大的市场。这种战略代价高,风险大,对企业的要求也高,但企业研制的新产品在技术上是先进的,所占领的市场不会轻易被竞争者夺走。因此,该战略取得成功后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

2、防御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又叫追随战略,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企业不抢先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立即对别人的新产品进行仿照或加以改进,并迅速占领新市场。

选择这种战略的条件是:1企业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能及时迅速地掌握别的企业研究方向和成果,企业应系统地了解其他企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要有计划地搜集信息,信息搜集的范围要包括所有能影响本企业竞争能力的领域。2企业要具有效率特别高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要能迅速而巧妙地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利用、改进和提高,在目标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之前,造出与竞争对手水平相当的或更为先进的新产品。3企业要有较强的研究与开发条件,企业的工程师们必须反应敏锐,行动迅速,具有理解与发挥别人科研成果的能力。采用此战略的企业,其研究与开发重点应放在不断提高通用技术水平上,其研究开发组织应极富有弹性,一旦企业决策者做出决定,研究与开发机构应立即与企业内各部门合作组成研究小组,争取在短期内造出与创业厂家相当或更为先进的产品。

该战略的优点是:1它避免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的大量投资,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性;2该战略是对新产品加以改进后推向市场,克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带来的缺陷而使企业能够后来居上。因为一种新产品刚刚上市时不是完美无缺的,常会有部分顾客不满,如果追随者能克服这些缺点,则可使其产品更为优越、可靠。因此,防御性策略尽管在科学技术上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对企业的发展却十分有利,这种战略以收效快、成本低、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赢得利润。

采用该战略的缺点是:1新产品技术受专利保护的影响,使得采用防御战略的企业一时难以进入该领域经营,直到专利失效时为止;2市场开拓的有限性。即当企业获得情报后,立即进行消化、吸收与创新。当制成产品进入市场时,市场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已被领先企业所占领,企业市场占有率较小,在价格上也难以占有优势,因此企业收益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3、技术引进型战略。这种战略的目的是要利用别人的科研力量,潜伏企业去开发新产品。如通过购买高等院校、科研机关的专利或科研成果来为本企业服务;通过获得专利许可进行模仿,把他人的开发成果转化为本企业的商业化收益。

选择这种战略的条件是:1当企业缺乏技术专家、缺少实验设备以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时,企业应采用技术引进型战略;2当企业财力有限,或者对某一产品改进所产生的利润不足以抵补研究开发费用时,企业应采用技术引进型战略;3选用该战略时企业应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掌握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动向和成果,使企业具备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

该战略的优点是:进行仿制,可以达到收效快、成本低、风险小的效果。据统计、仿制所需时间仅为独立研究开发时间的1/5,所需经费仅为独立研究开发经费的1/30。因此,有时大企业往往也采取这一战略。

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是模仿,因而有可能利润较少,同时企业技术水平将永远落在技术输出企业的后面。一般大中型企业不能在较少时间内以此战略作为本企业研究与开发战略的主体。从长远来看,过多地依赖引进,势必逐渐削弱企业科技队伍的独创能力和活力,使企业受损,因此技术引进策略在大企业中一般只作为辅策略加以应用。

在技术引进中应注意引进适用技术。所谓适用技术是指适合于本国、本地区或本企业经济条件和环境技术条件,能产生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亦称适宜技术。一般来讲,在引进技术选择上要考虑五个条件,即技术条件、资金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

在技术引进中应注意引进软件。技术引进一般可分为硬件引进和软件引进,硬件在技术贸易中往往是指设备、零件等有形的技术实体,它可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较快地生产出产品,但在硬件交易中得不到技术专利和专门技术知识。软件引进主要是引进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设计、数据及科研成果等,软件引进一时难以直接形成生产能力,往往需要本国的有关技术作补充,并与国内设备和制造能力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但这种引进所需费用少,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得提高。因此,我国企业应采用“软硬结合,以软为主”的引进方式可收到少花钱多办事、迅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效果。

在技术引进中要重视消化、创新。从技术引进到能够自己创新一般要经过六个阶段:1操作阶段;2维护阶段;3修理并进行小的改良阶段;4设计阶段;5能够自己制作阶段;6自主开发阶段。即在引进基础上,在一定的技术领域内,利用本国技术力量独立研究出新的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只有能够自主开发才是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

在技术引进中要特别重视智力引进。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应当特别重视引进人才,特别是关键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依靠他们,才能较快地开发新技术及新产品,并促进本企业科技队伍更快地成长起来。

4、部分市场战略,也叫依赖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为特定的大企业服务,企业用自己的工程技术满足特定大企业或母公司的订货要求,不再进行除此以外的其他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只要不失去为之服务的特定大企业,就可以不必追求发展而进行各种冒险创新,就能安全稳定地经营。

选择这种战略的条件是:1一般都是大企业的卫星企业或子公司采用此战略;2企业研究开发机构较小,研究开发重点是对材料及工艺进行革新;3采用此战略的企业一般其专业化生产能力很强。

该战略的特点是:按订货要求或母公司专业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模仿现在已有的开发成果;一般企业不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只完成专业化协议作部分的生产任务;企业研究开发工作,只完成专业协作部分的生产任务;企业研究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在材料及生产工艺方面进行革新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差异化价值链

1高新技术企业的独特价值链结构

第一个系统提出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根据波特的理论,“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按照波特的模式,企业的价值链作业可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两大项。基本活动是由投入到产出的转化,以及交货和售后服务直接构成,具体包括内部后勤、生产加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价值生产的全过程,即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生产,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

高技术企业的价值链相对于波特的基本价值链有一个变形。尽管它仍由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的具体环节发生了变化。在波特的基本价值链中,技术研发属于辅助活动,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中,技术研发中包含新产品开发,这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应归于基础活动,而其他的技术支持活动,包括基础研究、产业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技术装备的改进、服务程序设计等仍然同计划、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等一样,属于辅助活动。之所以将新产品研发环节归于基本活动,主要是因为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从层级型向扁平型演变,研发一端直接承担了价值创造功能,是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不仅如此,许多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已经融入生产职能,研发本身也是生产。

2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竞争优势

2.1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料更适合于工艺流程等。也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可能发现更有效的生产方法。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性较强,这意味着原有产品和工艺流程持续的时间可能较短,而通过学习提高效率直至降低成本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它可能面临着不断向上位移的学习曲线,产品的单位成本由于分摊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难以降低,成本领先优势难以获取。

2.2差异化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不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策略和技巧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终端战和促销战的泥潭之中,所以追求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手段。

无论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收益。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成本领先战略难以奏效,因此,差异化就成为其必然选择。而差异化营销战略的选择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创新动能和创新能力较强,而创新与产品的差异化是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讲,差异化又与产品的相对价格成正比,而高的相对价格就意味着高收益。创新而获取高收益会反过来会刺激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以促进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3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3.1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度

高新技术企业的差异化战略要求产品的创新,而创新意味着研究与开发的高投入。在创新导入期,由于市场份额有限,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有较高的市场售价作支撑。这也就要求顾客对价格不敏感。一般来讲,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与替代品有关,当顾客无法准确比较本产品与替代品的相关信息,或者本产品相对于替代品而言具有其无法代替的独特之处时,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会大大降低。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战略实施过程中,提供一种独特的、差别化的产品诉求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诉求的目的就是将本产品与其替代品区别开来,让它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并依据这种存在于消费者认知中的垄断性实行撇脂定价,获取高收益。

3.2优化顾客价值链,提高顾客价值

根据美国战略学家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的论述,企业竞争差异性优势的来源有两个,即要么使客户的价值链更有效率,要么能增加客户的价值链的差异性,进而使得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异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第一,要重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高新技术产品的优点在于创新与高技术,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就无可避免地带来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原因在于这种新产品或新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市场检验。因此,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差异化决不能以牺牲掉可靠性为代价。在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应该做到比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第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是服务性较强的产业,顾客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有赖于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也包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通过为顾客提供送货、培训、安装、咨询、售后等一揽子服务,增加顾客价值是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手段。第三,提高产品的柔性。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为了避免顾客的损失,打消顾客的疑虑,产品的柔性(兼容和升级)非常重要。提高产品的柔性就意味着提高了顾客的价值。

3.3发挥价值信号的作用,提升顾客的价值认同

产品的独特价值能否创造有效需求有赖于顾客认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产品独特价值的发挥。产品价值的不易感受性使得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前几乎不可能全面了解产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为实现这种价值所做的一切努力。因此,企业能否使得顾客清晰完整地感知、认同其产品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表明,顾客是通过价值信号来感知、认同企业为顾客创造的真实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感知价值的。真正决定和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是感知价值而不是真实价值。真实价值是指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本身实际具有的对顾客的价值,它是生产厂商经过努力所实现的产品或服务在性能、质量等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无论顾客是否认同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感知价值是指顾客对厂商所创造的差别化或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对其带来的效益多少的认同程度,它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价值。也就是说感知价值与真实价值是分离的。价值信号则是顾客用于推断企业创造价值的那些因素。一旦购买者不能通过价值信号正确地评价他们对产品的感受,真实价值和被感知的价值就会出现差异,真实价值将不能被顾客感知、认同,全部或大部分地转化为顾客的感知价值,那么企业为产品与服务独特性所做的努力就要宣告失败,其竞争优势自然也难以形成。因此,重视价值信号的作用,使之能将产品的独特价值和差异性完整有效地转化为顾客的感知价值是差异化营销的重点。在实践中,第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反映,合理价格一方面要依据市场均衡价格,另一方面要能体现出产品的独特性。第二,运用有力的促销手段。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广告投入、高效的终端演示、个性化的产品包装都是差异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元素。第三,建立高效的渠道。现代企业竞争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价值链与另一条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围绕最终客户的特定需求,通过提升渠道买方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内部价值链应通过渠道与外部价值链连为一体,通过强化整条价值链的优势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4篇

(一)兽用药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多,兽用药品制造增速为-7.41%,主要为__市华大兽药有限公司已经破产。经详细调研了解到,兽用药品制造行业为高污染行业环保不达标。

(二)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速为-2.71%,__飞翔印制电路板有限公司停产。经详细调研了解到主要为: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小。2、企业融资难3、印制电路板制造制造行业为污染行业环保不达标。4、订单减少竞争加大产品价格下滑达到20%。

(三)____化工有限公司(2015年1-6月份工业总产值为101273千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315千元)。____化工有限公司是以油品添加试剂为主的生产销售的企业,出现了经营效果不理想,产品卖不出去,相比往年订单较少,主要为市场竞争加大、产品价格下滑50%多、公司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较高。

(一)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

高新技术企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机制

1.引言

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要经历若干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差别。系统模型把技术创新活动看作是一种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控制系统。系统分析的方法,较好地描述了创新过程的一些概念和设想,特别是创新过程的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用系统的方法将各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勾画出来,同时可以描述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有利于比较全面系统地观察技术创新的系统图象。

2.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技术创新过程涉及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相互联系、循环交叉和并行联系,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变化,而且还涉及生产、营销和企业组织的运作[1]。对于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是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始点,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线性模型是最早提出的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基本含义是,技术创新由研究开发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创新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销售最终将新技术引入市场。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能力,与企业的文化制度等高层次的能力有关,而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平衡能力。是高技术企业深层次的理念和文化方面的能力。在结合创新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如图2所示。

3.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能力,是企业素质的内在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企业通过适应环境,实现运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有机系统[2]。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利用内、外两条路径,在增强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与外部创新组织的互动与协同。

3.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创新倾向能力、技术创新战略计划行为能力、组织因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效益实现能力。

(1)高技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倾向能力

创新倾向能力是对创新愿望的真实性和创新愿望的强烈程度的反应。创新倾向能力性强表现在企业创新活动多,创新倾向能力性弱表现在企业创新活动少。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包括:自主创新产品率、创新频率、每千人创新数量。

(2)高技术企业战略计划能力

高技术企业战略计划能力包括:企业家对外部经济、社会、政治、法律预见能力;企业家对产业演变、技术变革态势识别能力;企业高层对机会、风险的识别与决策能力;企业战略适时调整与变革能力[3]。

(3)组织因素能力

组织因素能力集中表现为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内部组织状态(企业文化)、信息系统和决策三个因素。

(4)研究开发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主要包括:专利拥有数、技术复杂度、技术新颖度、对引进技术的改造、开发时间和成本等。

(5)生产制造能力

生产制造能力包括:设备水平、工人技术等级水平、现代制造技术采用率、引进技术达产率、计量、测试和标准化水平。

(6)资源配置能力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能力包括:R&D经费占销售额百分比、R&D人员素质-数量强度、人均研发费用、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能力、核心技术培育与创新能力。

(7)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包括:市场研究与预测水平、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营销体制的适合度。

(8)效益实现能力

效益实现能力包括:收益性、竞争性水平两部分。

综上所述,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只有充分挖掘和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能力,通过合理的技术结构,发挥各方面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3.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外部因素又称环境因素,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且企业自身对其不能够决定或施加重大影响的,不依附于企业的来自于企业外部的要素。环境因素包括四类:市场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因素

①需求拉动机制

高技术创新企业在市场上吸引生产要素,使资源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集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率先发展起来,使其他企业无法生存,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求得生存和发展[4]。市场需求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引导了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从而形成技术创新能力。

②市场竞争机制

率先自主创新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使相关的原自主创新贬值或完全失去价值,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面临生存危机。激烈的竞争迫使落后的企业必须追随率先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求得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即使没有创新压力的企业,也会“居安思危”,对竞争者保持警惕,以潜在的竞争对手为对象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以此来保持竞争的主动地位[3]。

(2)政府拉动

外部环境中的国家政策对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策具有导向功能。就国家的政策来说,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有:财政税收政策、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等。

①财政税收机制

财政税收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机制管理的不断完善,强化竞争机制,效益提高起到有效的支持。

②知识产权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给予了技术创新主体以相对的垄断权,同时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合法转移给予有效保护,从而提高创新主体创新的积极性[4]。

(3)技术因素

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一方面许多企业存在着大量人才积压,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研究与开发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进程[5]。

(4)社会机制

①社会组织机制。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②金融投资机制。

4.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4.1 基于内部因素的运行机制分析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经济学家用它来泛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连接方式。运行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系统和外部之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是指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诸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和作用关系,如图3。

在熊彼特线性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将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进行了概括并加以改进。研发、生产等因素为资源获得与配置能力子系统的元素,而市场营销能力从属于经济效益实现能力子系统。基于此,本文引入机遇捕捉能力子系统,其组成元素包括高技术企业战略、组织因素等。从企业发展的技术性来看,机遇捕捉能力子系统作为企业技术性创新的基础性平台,是资源获得与配置能力子系统以及经济效益实现能力子系统的支持性子系统。

本文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能力出发,通过系统整合,形成了一个包含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可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在相互协调和配合中形成了竞争优势的长久性和技术性。内部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和价值创造性则主要依靠外部环境的积累和激活来实现,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创新能力的技术性,如图4。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更加关注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以创新能力层次和基本能力为主,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层次结构、基本能力要素两方面综合作用的角度,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

4.2 基于外部因素的运行机制分析

基于外部因素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运行机制,在市场需求、政府拉动,技术、社会推动下,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图5中横坐标表示国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内部因素作用,纵坐标表示持续创新能力的水平,O-A表示国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的轨道,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创新之“轮”沿着这一轨道渐进地向上滚动,促进国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之轮沿着O-A方向滚动的动力,包括拉力和推力:

(1)拉力有市场需求和政府激励。施莫克乐(J.Schmookler)在《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创新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引导,而厄特巴克(Utterback)在197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是受需求拉动的[6]。高技术企业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其产品才能有销路。此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为高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创新诱因。而以此为导向的创新活动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又变更了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由“需求——创新——再创新”的向上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了激励高技术企业进行创新,为高技术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政府优惠政策不是强制性的。高技术企业按照利益和效率标准自发地决策创新行为。

(2)推力有科学技术和社会推力。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下,科技进步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6]。美国马奎斯(D.Maruuis)等人的研究表明,在567项技术创新案例中,有20%左右归因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这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大,往往是根本性创新,创新周期长,风险也大。社会机制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为高技术成果推广提供了平台,金融投资为高技术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高技术企业创新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各种人才的合理结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晋奖刺激、沟通顺畅、合作有效,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宋远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2009(02):24-27.

[2]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J].中国软科学,2001(11):104-107.

[3]毛荐其,沈桂平.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及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9):

53-55.

[4]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1):12-58.

[5]向刚,汪应洛.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0(25):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