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医院基础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趋势

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也为审计部门参与工程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于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实施监督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从医院基建工程审计现状来看,不少医院采用的是事后、静态审计方式,也就是单一竣工结算审计。而因为工程前期管理效率不高、基建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审计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使得在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处于相当被动的处境,进而出现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和决算策超预算等不良问题,最终导致基建投资失控[2]。因此,为了控制医院基建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则必须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事前、事中与事后均进行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从而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二、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管理分析

(一)重点审计是跟踪审计的核心

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范围广,因此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握重点,进行重点审计。重点设计的项目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项目评估等。做好重点审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准备阶段审计:项目立项与批复、选址与设计、规划设计等,严格审查资金到位情况,评估项目进度效益,并签订施工合同保密协议;二是施工过程中的审计重点:材料与设备价格、资金使用情况、工期与质量控制、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隐蔽工程等项目,为审计重点;通过审计,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竣工结算审计提供线索和依据;三是竣工后期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工程财务决算、交付使用审计监督等为审计重点内容,应及时纠正审计中弄虚作假、高估冒算问题,准确确定结算价款,并作为结算的依据[3]。

(二)积极推行内外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推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工程项目审计涉及面广,在目前医院管理体制下,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保证工程跟踪审计的健康运行。同时,在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审计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员的能量,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水平。

(三)审计人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

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均较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一些医院的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模式、方法相对落后,尚且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审计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易遗漏重要问题。

医院基础工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包括具备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并熟练掌握和应用审计、财务方面的方法与技巧,精通基建工程审计业务。在审计过程中,力求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程序和法规政策办事。同时,也要注意审计领域的新动向,与时俱进,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会有很多矛盾关系,比如要妥善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具有全局观和法制观念,而不得掺杂个人感情色彩。以审计实际情况为依据,深入现场收集资料,给出审慎的建议,确保事实清楚、评价公正、处理合规;

其次,规范化开展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正处于审计初期,相对缺少可借鉴的经验,所以为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应保证每个阶段均有规可依,确保审计数据可真实反映工程情况,而不能随意对待审计共工作;

第三,全面、认真审查工程量与定额单价: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定额单价套用是否正确,为基建工程审计的重点所在。在审计中,由于工程造价大,因此应重复审计重点。按照以往经验,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是在定额和工程量两个方面。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应做到实地测量,认真调查研究分项工程量单价与定额单价是否相符合,及时剔除不符合规定部分[4]。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重点关注;新要求

3月19日,审计署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1年跟踪审计结果。报告称,京沪高铁建设项目发现部分采购招投标不规范、部分工程管理不到位、地方截留挪用征地拆迁资金、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等问题。这次跟踪审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完善发展跟踪审计,成为摆在各级审计部门面前的又一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建、农业、社保、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止重大的投资项目、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出现各类问题,审计机关及时调整思路,一改过去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介入、事中跟踪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跟踪审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跟踪审计由静态向动态转化。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计思路更清晰,可以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动态地监督各阶段的工作。

(二)跟踪审计促使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做好准备。

(三)跟踪审计在减少时耗,提高工效上效果明显。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端,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在事中阶段,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对设计质量、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

二、跟踪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做好项目的审前调查。跟踪审计主要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1)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重点是审查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2)对建设项目审批文件的审计,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3)对工程设计概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进行审计。使其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4)对施工招投标的投标文件和标底的严密性、合规性、准确性进行审计。

(二)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工作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及其现场变更签证单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1)对于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项目,隐蔽项目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决算审计效果及最终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2)材料价格确定。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同时,要对市场主要材料进行询价,避免因市场行情的变动,造成不必要损失;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监督。(3)变更签证的确定。现场签证的内容涉及工程设计变更、建设方对施工方提出的工程要求以及隐蔽工程验收等内容。同时,现场签证涉及到建设方、施工方、监理、跟踪审计单位等多方签字。因此,只有发挥各方力量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三)工程竣工后,跟踪审计组要及时对施工单位下发提报竣工结算要求,对施工方提报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同时,对施工方提供的决算资料中涉及变更、隐蔽项目内容的工程量的真实性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方提供资料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三、跟踪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规模、投资主体和筹资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审计内容也日趋复杂。因此,跟踪审计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掌握和具有与建筑施工相关的专业知识。

跟踪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每个工作环节,同时还要求跟踪审计人员有全局观念、法制观念,具备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职业道德,真正履行审计人员职责。

(二)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认识到:审计是作为第三方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审计是以为项目建设堵塞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为目的,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合理形式反映,不能直接干涉施工单位的工作。同时应该处理好与基建、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三)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技术方法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创新,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在审计的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审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审计领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扩大了审计的覆盖面,提高了审计效率。

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方式,已经在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中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成果。只要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与建设、施工、监理等工作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跟踪点,把握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跟踪审计就会逐步完善并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坚持五个创新推进跟踪审计——发挥县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之管见[J].审计与理财,2010(1).

[2]李星吾.跟踪审计审什么[J].中国审计,2004(12).

[3]王宏辉.跟踪审计的优越性及其有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07(8).

[4]周英虎.刍议跟踪审计与跟进审计、审计跟踪与审计跟进[J].新会计,2009(12).

[5]李美华.政府投资审计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商场现代化,2010(2).

[6]赵楠.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SWOT研究[J].会计论坛,2011(3).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跟踪审计环境有待优化

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决定了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大、周期长、环节多、环境复杂。尽管许多高校已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但建设项目众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尚未合理界定,高校决策层、基建、财务、审计、监察、资产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建设管理者往往把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职能与审计部门的造价咨询和评价职能混为一谈,把造价管理的职责理解成审计的职责,认为跟踪审计是建设管理部门下面的造价控制组。高校校长经常把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施工时把工期放在首位,在规定时间内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样往往会导致工程时间紧、设计粗糙。校长最关心的是校舍是否安全、学生能否按时入住,而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并不是很关注。施工单位往往会抓住学校这个弱点,在施工中频繁变更,漫天要价。由于跟踪审计的介入,限制了签署联系单的自由度,增加了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若因变更价格谈不拢,施工单位便以停工要挟,认为是跟踪审计影响了工程进度,矛盾便集中于内部审计部门,给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二)跟踪审计力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审计队伍建设,但离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是审计力量的不足制约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大,跟踪审计任务繁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受到制约,部分高校还采用纪监审合署办公的形式设立内审机构,没有专职审计人员。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跟踪审计要求不适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经济、法律、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传统结算审计思维的影响严重,知识结构以会计为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据调查显示,浙江高校内审人员中74.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审计师类、经济师类等,45.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而工程师类内审人员只有4.8%,从事基建工程审计和修缮工程审计的内审人员严重缺乏。[2]三是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尚需加强。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自身审计人员少,大多数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社会审计机构选用、质量评估等具体管理办法,也没有精力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及由其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和评价。[3]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利于规范管理高校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控制环节多、计价次数多、处理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难以适应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项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能及时发现、纠正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并向建设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持续地反馈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2.有利于提升绩效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对高校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的跟踪审计以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延伸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写入不合理条款而使高校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能及时对工程变更签证事项的合法合规性、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进行审计,为后期的审计结算确认签证,并将问题和矛盾提前解决,避免事后相互扯皮。3.有利于预防腐败造成高校基建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督,决策、管理、监督三者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高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建设过程,通过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对权力形成制约,促使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一开始就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能有效预防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高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结合我国部分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实践,可以将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分为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五个审计阶段。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每个审计阶段设置审计工作关键控制点[4],有助于审计人员选准介入时机,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1.投资立项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决策程序。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建设方案是否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经有效批复。(2)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有效,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功能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投资规模是否适度。(3)审查投资估算。审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计划是否得当。2.勘察设计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审查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内容、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客观、公正、严密。(2)审查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是否通过招投标方式征集;设计方案的论证,是否贯彻了优化设计和限额设计的原则;是否组织有关权威专家对图纸进行会审。(3)审查概(预)算编制。审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按程序进行评审,编制方法是否合适;概(预)算内容是否真实、全面,有无漏项或增项;编制原则和计价依据是否现行适用;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是否符合,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是否符合。3.施工准备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招标文件。审查施工、监理、代建等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严密,其中的暂定价、指定价等的确定依据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评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2)审查合同。审查合同是否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合同文本;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限制性条件;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3)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制说明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清楚,是否有漏项、重项;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依据、内容、取费标准和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合理。4.施工实施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隐蔽工程。审查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如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程序和手续等;隐蔽工程验收是否由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签证,否则不予承认;隐蔽工程记录的内容是否详细,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否全面。(2)审查主要材料及设备。审查材料招投标情况,建设管理部门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需招标的其定价方式是否与审计组共同确定;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价格确定是否合理;在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或安装前,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对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进行确认。(3)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查所报进度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度及实物工程量相符;进度款计量计价方式及支付办法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虚报的现象,工程预付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扣回等。(4)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审查工程变更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规范,要严格控制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签证内容、签证材料价格是否真实;签证是否及时,事后补签不予承认;是否符合签证批准权限;签证计量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有关条款相符。(5)审查索赔费用。审查索赔证据是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确实存在,是否反映实际情况;索赔证据的提出及取得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率;索赔的工程量计算、套价、取费和工期是否合理。5.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竣工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与合同条款是否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是否一致,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竣工项目的单价计量、定额套用、相关规费和税金的计价标准是否准确、合理。(2)审查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数据填报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建设项目的内容与批复的概(预)算投资是否相符;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来往帐隐瞒、转移、挪用结余资金的行为,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交付的资产是否符合交付条件,核算是否准确;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是否超概算。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运行程序

根据上述审计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结合审计工作的常规程序[5],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运行程序可划分为三个步骤。1.审计准备(1)确定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学校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及相关规定,综合单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立项,并确定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并报学校批准。(2)成立审计组。根据学校批准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完成社会审计机构的选聘、委托和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成立由社会审计机构和高校审计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组。2.审计实施(1)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根据立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实施。(2)下达审计通知书。向高校建设管理部门下达全过程跟踪审计立项通知书和实施细则,明确告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具体送审要求以及相应的审计时效承诺等事项。(3)送交送审资料。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细则列为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建设管理部门应对送审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审计时效承诺,提前送交送审资料。(4)出具审计意见书。收到建设管理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送审资料后,审计组按照规定的审计时效承诺,及时出具审计意见书。(5)反馈意见落实情况。送审业务活动审计完成后,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将相关业务资料以及审计意见的采纳与落实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审计组备案。(6)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组听取被审计对象意见后,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7)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8)开展财务决算审计。在财务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财务决算送审资料后,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3.审计终结(1)出具造价审计意见书。高校审计部门出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意见书,用于工程款项的尾款结算和审计费用的结算。(2)出具最终审计报告。高校审计部门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跟踪审计过程中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尚未整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归档审计资料。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对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审计成果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

三、提升运行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基础

为了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建设项目,应建立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校内跟踪审计规章制度高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围绕高校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在校级层面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如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界定高校审计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目标、主要内容及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管理工作流程,既为建设单位制订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可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建设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变更联系单管理办法、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与跟踪审计形成良好的制度衔接,使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促进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和谐进行。2.建立和完善委托跟踪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当前,高校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基本上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或聘请社会审计人员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委托社会审计的相关制度显得十分必要。高校审计部门要细化对社会审计机构选聘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委托社会审计的合同签订、过程监督、报告核实、质量评价等重要管理环节的制度建设,以确保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如制定审计组岗位职责制度、重点审计环节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委托跟踪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审计组廉洁自律制度等。

(二)夯实跟踪审计队伍,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关键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由高校审计部门完成,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完成,但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审计及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加强在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高校要为在职内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内审人员要勤下工地,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咨询、协调沟通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审计实战经验;要经常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审计机构之间开展横向审计业务交流,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的平台。2.适当引进具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3.聘请社会审计人员或社会审计机构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社会信誉良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不仅可以减轻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为此,在开展社会审计机构的招标过程中,要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的信誉、审计业绩和质量、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核,选择更优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另外,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倾向性,在不同的审计领域其实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技能匹配原则,选择与跟踪审计内容匹配的社会审计机构,聘请与审计任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审计人员,从而提升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质量。

(三)控制委托审计过程,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保障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委托审计已成为高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频繁互动,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者的定位,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一旦越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因此,要强化对委托跟踪审计过程的监督、检查与控制。1.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委托跟踪审计,除了受托社会审计机构按合同履行职责外,高校审计部门还必须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直接把关,如工程量清单审核、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竣工结算审计等关键环节。2.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的复核、检查高校审计部门要组织审计组进行定期汇报,讨论、询问有关问题,促进审计的深化和补漏;对审计内容相同的项目,要组织审计组集中对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差异,促进平衡。另外,高校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与审计人员的业绩考评及社会审计机构的聘用、报酬挂钩。3.明确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事前议事机制,使审计人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代替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避免口头答复的做法,对需要回答的问题,要通过议事机制来妥善处理。4.提高委托跟踪审计的时间效率高校建设项目有工期要求,每个环节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应先于或同步于项目建设的进度,才能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控制风险。跟踪审计要为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服务,而不是影响工程进度。

(四)科学评价审计成果,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动力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障房 政策落实 跟踪审计

近年来,我局在“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实践中发现,基层有关部门在“保障房”领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很突出,致使好政策难以“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应加强“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的持续监督审计,揭示“保障房”重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问题,以保障资金安全,推动“保障房”项目依法有序建设和管理,促进“保障房”项目政策落实。

1、“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切入点

1.1 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对于“保障房”政策相信很多人了解的很少。“保障房”涉及的政策方方面面,我们应把中央关于“保障房”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掌握“保障房”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以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线,以目标任务分解完成、工程质量管理、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行为重点环节,摸清“保障房”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1.2 揭示“保障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障房”审计就是审查保障房从立项、建设及分配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否符合国家“保障房”的政策和规定,实际就是要关注“保障房”政策的执行情况。我们可以从“保障房”的土地供应情况入手,供应是否合理保证?货币化安置是否按规定制定指导意见和具体安置目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否编制合规,是否滞后?税费优惠政策是否违规收取、减免?从这些重点领域中发现违法违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查深查透。

1.3 完善“保障房”制度,健全机制

根据跟踪审计情况,从制度设计、工作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总结基层审计部门在实施“保障房”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着眼于促进“保障房”制度不断完善,促进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保障房”工程管理不断规范,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采取核查账目、实地查勘等方式,逐笔逐项落实审计整改,完善“保障房”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2、“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做法

我局对“保障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在审计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做好跟踪审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

2.1 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提高政策的认知度

审计中发现部分基层保障业务薄弱,保障政策没有进一步完善,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家族享受“保障房”政策等问题,审计提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房”政策。根据审计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对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对政策的认知度,使真正的政策福利落实到位。

2.2 认真总结经验,认真吸取经验

为促进“保障房”各项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局自2012年起对“保障房”项目的计划、投资、建设、分配、运营及配套基础等各环节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关注各项政策措施执行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审计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工作重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各年的审计成果,吸取经验,不断地形成有深度、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的全覆盖审计,持续监管好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3 创新方式,跨系统数据核查

审计人员在“保障房”跟踪审计中,通过计算机审计手段,借助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数据库信息,全面审核了保障房政策享受人员的户籍、收入等情况,通过比对筛选出家庭人均收入超标,列为审计疑点,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将比对确定的疑点信息提供给保障房管理部门,进行核查,再将核查结果进行整理、取证,顺利完成了疑点落实和整改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

3.1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环境不够优化

3.1.1 双重领导损害审计独立性。当前我们审计机关行政上隶属地方人民政府,不仅要服从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还要按地方政府领导的主张行事,违心地改变审计程序和审计结论,减弱审计执法力度,使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

3.1.2 经费拨付牵制监督力度。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责任所需的经费由同级政府的财政保证。而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样的审计经费拨付体制不能保证审计部门在经济上的独立性,牵制了审计监督的力度。

3.1.3 审计体制影响工作难度。开展“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环节较多,一些环节对应的部门又很强势,这些部门主要领导人都是高配,贴身式的跟踪审计让他们不适应,还有抵制情绪,而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基层审计部门无更好的应对措施,导致审计在牵头协调中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

3.2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队伍力量不足

3.2.1 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又薄弱。“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审计范围等方面,都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而基层审计机关一线专业审核人员力量又不足,人少事多,另一方面“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是个新课题,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加大了我们的审计风险。

3.2.2 审计人员专业单一,缺复合型人才

“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涉及的领域是跨行业、跨学科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知识,与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保障房”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当前这样的人才在基层审计部门是比较希缺。

3.2.3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审计任务。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参与业务培训时间缺乏。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边做项目边学,专业技能培训严重滞后,业务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3.3 实施“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3.3.1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目前我国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了一套新的审计思路,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3.3.2 跟踪审计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由于“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基本是空白,审计工作只能依据政府的指令和审计方案要求去做,执行审计结论缺乏强制性。

3.3.3 跟踪审计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经过四年的“保障房”政策跟踪审计,我们审计部门虽然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规程,但没有加以总结和提升,比较主观性和随意性。

4、“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建议

针对“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落到实处。

4.1 加强宣传汇报,优化审计环境

4.1.1 积极向上汇报。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通知正式下发之后,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作用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方案要求,促使其把“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列入议事日程,得到他们思想上的重视、关注和工作上的支持。

4.1.2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及时向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宣传“保障房”政策法规,提高“保障房”政策宣传的覆盖面,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树立主动接受审计的意识,积极提供审计资料和工作配合,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4.1.3 加强协调力度。加强向当地人大、政协的汇报力度,让人大政协关心关注“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加强与当地纪委、监察、检察、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在发现重大经济案件线索时,提请他们提早介入,扩大审计成果。

4.2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4.2.1 打破科室局限,统筹安排人员。 “保障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可以采用“上审下”、“交叉审”等多种组合式的审计组织模式,需要按排各种专业人员,需以审计组成员的特长和实际能力为着眼点,打破原来的是什么科室就负责什么审计业务,就领什么任务的局限,逐步让年轻人担任主审,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成效。

4.2.2 借助外界力量,破解人力资源瓶颈。可充分利用好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内审机构力量,尝试将部分审计内容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承担。还可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开展审计,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有专业技术资格、经验丰富的协审人员,破解人力Y源瓶颈。

4.2.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跟踪审计能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与业务培训工作,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国家新出台的“保障房”政策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的能力。

4.3 加强创新思路,提升跟踪审计质量

4.3.1 完善审计制度。为顺利推进“保障房”跟踪审计,局领导将“保障房”项目纳入到审计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范围内,不仅规定了跟踪审计工作各个主要环节的目标、程序和要求,而且细化了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4.3.2 创新审计手段。全面推行审计管理系统(OA)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交互使用,构建一套覆盖全部“保障房”项目的投资审计数据平台,提升审计效率。

4.3.3 应用计算机审计。加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探索和完善,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取得的各种“保障房”外部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关联分析,筛选重点,锁定疑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跟踪审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用于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不断增加,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方式较普遍地得到推广和应用。作为审计人员如何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强化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状态,是审计人员工作之重点。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述

建设项目具有参与对象多、覆盖范围广、阶段划分强及内容复杂的特点,在跟踪审计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所涉及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把握,有针对、有阶段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首先,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包含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编制等工作内容的审计。其重点工作有审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与建设项目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规,与招标文件和招标承诺是否一致,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专户存贮。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职能,从源头把关,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其次,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包含内部控制、工程建安投资控制、工程物资采购、设备采购、管理与待摊环节等工作内容的审计。在这一阶段,跟踪审计要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条款的约定,审查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审查工程成本核算及帐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查资金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衔接,有无资金闲置、或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现象;审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往来资金数额是否真实等。对投资、管理、资金方面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改进。

最后,竣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包含工程量结算清单、结余资金、总资产投入及投资效果等环节的审计。重点审查是否按分项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进行,是否按验收的程序办理,竣工验收报告、图纸是否齐全,是否及时办理了交接,竣工财务决算是否合规,对工程节超情况以及剩余资产是否妥善处理。审查是否有批准后的验收申请,验收中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是否齐全,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处理。

二、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基本建设投入的逐渐加大,建设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量刻不容缓。如何使建设项目存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早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我们审计工作肩负着的艰巨使命,探索推行跟踪审计逐步引起人们重视。

1、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跟踪审计是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的创新,贯穿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及时发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减少错弊的发生,有利于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2、规范建设项目管理需要全过程跟踪审计。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适应了建设项目管理的内在需求。既有科学的项目管理,又有严格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有效发挥建设项目投资的最大效益。

3、复杂的外部环境需要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目前,建筑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如管理混乱、损失浪费、采购假冒伪劣材料、超计划概预算、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现象。必须从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控制和预防。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将项目建设全过程置于审计监督之下,有利于揭露和遏制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维护建设工程经济秩序,控制建设项目风险,杜绝浪费,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基本上是事后具体方面的静态审计居多,这样就不能够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跟踪审计则是动态的审计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能够承担风险的审计方式,由于其形式新,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不能够对其做出统一且准确的判断,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就缺乏系统的制度支撑。尽管我国颁布了《招投标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一系列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也没有制度的支撑,很难发挥起作用。

2、缺乏较强的审计力度

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对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个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涉及到的环节和专业也较多,需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水平的人参与完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审计部门本身来说,还是从建设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来讲,对现有跟踪审计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审计机关内部及社会审计一则人员有限,审计力量明显跟不上工程建设的需要;二则执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造成造价成果质量存在较大差别。

3、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动态性较强,并且涉及的专业较多,其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审计者忽视的细节问题。例如审计人员在实地取证和记录方面不够完整及时,未能体现跟踪审计的时效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施工过程中使用定额之外的新技术时,审计人员如未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则不能准确详细的计算出人、材、机的成本,进而无法对资金计划作出及时可靠的调整,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或者,对于类似于精装修这样的项目,在审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组价;等等

四、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行为

应按照各部委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地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机构制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例如:跟踪审计项目工作流程;针对不同项目编制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大纲及实施细则;制定跟踪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等,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并监督工程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在跟踪审计工程中,及时总结不足,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跟踪审计流程,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2、要强化审计力度,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跟踪审计工作具有工作情况复杂、涉及内容广泛、审计周期长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实施者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才能够推动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部门不仅要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也需要和建设部门共同合作,及时的解决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增加审计资金的投入,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力量。具体如成立审计项目组,将各专业人员合理组合,由审计项目组长安排具体审计工作并对审计成果进行确认及负责;组织安排专业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及时学习新技术新计价规则等,掌握最新的审计准则,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3、解决好跟踪审计过程中的细节性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跟踪审计工作来讲,细节问题更加重要。第一,在实践中提升审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按需要制定奖励机制,充分的调动起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时间观念,打破传统的审计模式给工作带来的束缚。第二,要提升审计人员的实际执业经验。实际审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比照经验开拓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动脑筋解决问题;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能得到提升,才会更有利于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此需要积极的为审计人员创建实践环境,增长实践经验。第三,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的使用定额,不可固限于老思维老路子进行生搬硬套,准确合理的反映出真实的工程造价是为第一要务。以上细节性问题的改进将大大提升跟踪审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