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管理条例

大学生管理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管理条例

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employment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755 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analyses the data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finds that sut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alues and employment outlooks.

关键词: 大学生;学历;就业观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employment outlook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29-02

0引言

就业观是人们对与就业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对于一个高智商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其在大学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和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将使他们对就业环境、职业与待遇的选择和取舍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便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能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工作,而自拟调查表,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观,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调查样本与内容

在江西省南昌地区高校中调查了1所二本高校,1所三本高校,1所高等专科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为在校全日制大学生812名,调查内容包括学历层次、学生性别和学习专业,将专业分为理科、文科和工科三大类;自拟问卷调查表,将就业观拟定为30个不同调查项目。本文仅分析不同学历大学生的就业观。

2调查与分析方法

将要调查的项目自拟成问卷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由调查人员将问卷调查表现场发给每个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时收回调查表。将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数据文档,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类并进行χ2检验[1],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不同学历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

3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12份,收回812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92.98%;二本学生283名,三本学生188名,专科生284名;男生313名,女生442名;理科219名,工科270名,文科266名。

4讨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更大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总数,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等有关外,同时还与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观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从表1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理想有95人(占12.58),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抱着迷茫(不知道)的态度有55人(占7.28),这140名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因素(见表2),在高等专科学校中的学生表现为更突出。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为尚可或是理想的,影响自己就业的因素主要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关。

不同学历大学生个人就业观显示出有显著差异(见表4)。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是他们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 而且是他们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某种表现形式。多数学生择业看重工作环境和条件,其中专科生所占比例最大,择业时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者,主要是二本大学生,从中显示出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想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应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发挥个性,追求真理,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型。把表3与表4联系起来分析,755个学生中有218个学生择业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这种自我实现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金钱,工作薪水带来的物质享受,把自我价值取向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个人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教育,正确引导,在大学生中应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就业观。

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时拟采取的就业方式绝大多数是表示要靠自己,被调查的755名大学生中有639名抱有这种态度,表明当代大学生有着一种自食其力的心态,这是良好的一面。但认为靠父母帮助就业的65名大学生中,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有29名(占44.6%),也许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在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依靠家长帮助自己就业有关。

从表6、表7、表8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存在偏面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就业[2],进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或专业性工作。这些大学生都存在就业理想化的心态, 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对社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有着比较强烈的就业动机[3]。但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 客观地评价自己,把就业简单化、理想化,对自己就业的定位往往偏高,认为只要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是就业,自己面子好看,名誉和地位双丰收;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自己创业等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等错误观念,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就业。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观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个人价值取向定位在应能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上,自身价值应得到社会认可,但在就业观上存在偏面性、理想化。大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就业观,将会涉及整个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他们对职业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乃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应加强指导和教育,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编著.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41-172.

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大学生 时间管理 现状 问卷调查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由此可见时间是一种珍贵和稀缺的资源。那么何谓时间管理?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变化。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一个逐步演变的历史,早期的时间管理主要体现在利用一些便利贴、备忘录和记事本将一天或一定阶段所要做的重要事记录下来,此后的时间管理方法则逐步注重计划性,人们往往利用商务通等电子手段来计划和安排事情,通过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目标来分配自己的工作重点,这一时期的时间管理方式注重完成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应用在学生学习上则注重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和数量。现今的时间管理则更注重生命因素的均衡发展,要求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时间的帕金森定理表明,工作往往会自动膨胀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因此,应该把最佳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可见,做好时间管理不仅要注重个人的管理,注重产能,更要善于将时间投入与自己目标相关的事情上,从而达到效果、效率、效能的“三效”统一。大学四年生活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阶段,直接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是摆在很多大学生面前的困惑。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普遍存在浪费时间现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为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基础,本次课题就是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所做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就以浙师大为例进行抽样调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达96%。问卷的内容是有针对性地问大学生时间管理的一些问题,一般采取三至四个问题供学生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基本能反映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得到的数据笔者进行了仔细和细心的统计,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75%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浪费时间现象

很多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存在严重的浪费时间现象,轻易地让时间溜走。一般初到大学他们都壮志雄心觉得自己一定得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大学时光。但是往往不懂得怎样进行时间管理,于是迷茫地度过了大学生活。明显的时间浪费现象主要有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或者逛街等,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主要是有些大学生似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可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做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尤其很多忙于学生会各种工作和活动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同学做事缺乏条理和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迷惘,在迷茫中荒废掉了宝贵的时间。于此相对应的则是7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充实,只有少数的5%的人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充实。

2.51%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方面知识有一点了解

关于大学生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知识的调查了解中可以看出大约一半的人有一点了解,25%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了解过,24%表示了解一些。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甚至还有一小部分表示从未接触过。由这个问题进而问到学生是否自己有过时间规划过,调查显示77%表示偶尔有,只有21%的学生表示一直有,2%的学生从来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管理自己时间上缺乏一种坚持,或者自己没有正确分配时间导致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了。但是在问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上90%的大学生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广大学生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只是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指导。

3.关于大学生自己认为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调查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4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规划的习惯,48%的大学生觉得个性不喜欢被时间限制,7%的大学生认为是学生工作等其他活动导致的。仅仅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真正原因,需结合以上问题调查加以综合分析。

从整个问卷调查来看对于大学生浪费时间、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原因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

第一,缺乏自觉性。目前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具有盲目和随意的特点,在纷繁复杂的课堂之外,在选择休闲活动时缺乏主见,往往是周围流行什么,他们就追随什么流行风过后又感空虚无聊和失落郁闷等。大部分学生的活动基本处于盲目状态,对自己的时间缺乏规划和管理,更谈不上开发。很多学生都存在懒惰思想,对于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往往因为自己的懒惰而使计划付之东流。可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勤于思考、学会总结,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时间结构不合理。据调查,时间用于专业学习之外,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睡懒觉”、“室内闲谈”、“上网聊天”、“娱乐玩耍”等方面,有意义的活动时间过少;社会活动中小圈子交际活动过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第三,对时间管理了解不够。很多大学生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对时间管理概念很模糊,不懂得一个具体的时间管理规划。并非所有大学生都不愿规划使用自己的时间,大约77%承认自己偶尔有时间的规划,但是调查发现,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的问题在于对时间规划不尽合理,缺乏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实践表明,尽管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充裕,但他们当中不少人用于娱乐休闲时间远超过用于课余学习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大学生合理规划好自己大学时光,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既丰富多彩,又能保证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对策

(一)明确自己的目标

时间观与人生相关联,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他的时间观。一个人将一生的时间当做一个整体时,首先必须考虑它的起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选好目标,明确在什么地方使用自己的时间。当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时,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确定目标有如下原则:目标表述必须具体;目标必须有量化标准,目标的标准必须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度;目标的结果必须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二)制定合理的计划

制定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计划至关重要。首先可以为自己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一一写下来,自己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手头上的任务,同时,我们应该分清楚必须做的事情和不必须做的事,知道什么是紧急事,什么是重要事,从而合理调整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将事物分段,做一个长期规划,一步步向目标迈进。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律,呈周期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钟”。受这种变化的影响,我们的体力、脑力就会出现高峰和低谷交替出现的起伏现象。有的属“早起型”,有的则是“晚睡型”。所以,我们就要找出对自己来说价值最高的时间段,也就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把重点的、难度大的事情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内去完成。这样做所花费的时间不长,但往往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当然,在低谷的时间则应安排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制订计划还必须强调的是,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那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三)合作执行计划,跳出紧急误区

在事物区分的基础上,一个好的计划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但必须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并加以落实。大学生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适当取舍,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执行计划时,则应该努力克服困难,避开环境影响。当然,我们在区分紧急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进入所谓的紧急中。“重”和“急”是不一样的概念,人们往往去做急的事情。但是,大部分急的事情其实是不重要的。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时间拿去做那些紧急的事情,而要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便保持平衡。很多同学会苦于自己制定的计划无法长期执行,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在执行计划中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选择一至两个平时在一起较多时间的同学,各自熟悉彼此的时间管理计划,然后一整天结束之后相互监督各自的执行情况,如完成的很好可以相互约定一起去放松自己的心情之类的事情,这样提高完成计划的积极性。

(四)进行计划执行后的思考及修正

计划执行后我们需定期检验自己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及时地总结经验,如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加以修正,以利于下一步计划的制定。

虽然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但你只要细心观察,节约点滴时间,你是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的。比如说,如果我们把看电视、上网这些浪费掉的时间省一些出来,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大学是容易迷失的时候,所以时间管理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时间管理的原则要求我们节约时间,爱惜时间。节约时间很重要,但是提高个人时间利用效率则更重要。只有提高个人时间运用效率,我们才真正地合理利用了时间。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就要守时惜时,发挥每一分钟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报,2001,33(4):338-343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

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权;学生权利;冲突;协调

一、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冲突的现状

1、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财产权的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29条规定。学校有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生人生财产安全。并基于该目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处分的权力和权利。与此同时,财产权作为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大学生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理论上不易成为学校管理权处分的对象。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在课堂上玩手机、平板;日常宿舍中热得快、电饭煲等有一经查处给予没收使学生的财产权屡屡被学校的管理权所侵犯。

2、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人身权的冲突

在学校,学生有权进行评教活动,但学校却利用自己的自主管理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都限定在一定的框框内。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高校有保护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对高校大学生不可以体罚、人格的歧视,这些都是大学生人身权的一部分,也是高校管理中需要十分注意的方面。

3、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隐私权的冲突

学校对学生违纪的事实、处分结果张榜公布、是学校将学生的分数公布于众等等,这些都是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冲突的事实。大学生大部分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他们的隐私权在法律条文上是有保障的,但是学校有权制定一定的规章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且出于安全考虑,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产生冲突。

二、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冲突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管理权逐步自主化,虽然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出现了学生的隐私权、财产权、人身权等受到侵害的现象。原因何在,我想还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高校对学生行使管理的正当性及其权力限度。学生进入学校就是为了受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就要要求高校享有对学生的管理权。但是高校的管理权也是要有限度的,不可以侵害学生权利为代价;第二方面,由高校管理与学生之间的权限造成。就高校管理而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不规范、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高校管理权侵害学生权利的原因。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法制观念逐渐提高,但目前为止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关于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法律少之又少加之学生权利受侵害后法律救济渠道又不畅通,加剧了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第三方面,在对近几年关于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冲突的案件中,发现以下问题:1、高校对学生做出的处分畸重;2、高校的管理行为有程序瑕疵;3、学生权利义务的分配不合理;4、高校自制的校规校纪不规范,有与法律及规章相抵触之嫌

三、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协调的建议

高校管理秩序是我国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权利保护也是法治进步的重要板块。怎样才能在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中寻求一种平衡,我提出以下建议:1、改革高校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本位”为“学生本位”的观念,切实为学生考虑;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减少工作当中的疏忽;逐步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从制度上减少冲突;2、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应当遵循的原则,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应当遵守尊重学生权利原则、坚持法律优先原则、坚持正当程序原则、坚持按照正当比例原则;3、逐步完善立法。虽然国家在维护大学生“学位授予和学位证书的颁发方面”有一些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等,但在具体保护大学生的权利问题上仍存在非常多的问题;4、规范内容及制定程序的完善。在修改的过程中对影响学生重要权利的事项实行法律保留同时高校管理活动程序应当完善,最好应当让学生参与校规的制定;5、提高在校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6、严格依法管理,依法治理;7、疏通救济渠道。 完善教育系统内部的申诉制度;扩大行政复议范围;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健全教育司法救济制度;成立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大学生权益保护协会;8、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9、平衡两者的权利,创造和谐校园。对高校管理权的限制应该是有限度的;对大学生的权利诉求也要进行必要性考虑。

结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法治国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也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逐渐从一个封建家长式的管理者向现代服务式的管理者转变,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也逐步提高。然而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高校管理理念过渡缓慢,加之高校管理方面法律滞后,暴露出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益相矛盾的问题。对高校行使管理权过程中的问题及我国大学生权利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好的行使管理权也使学生的权利免受侵害。(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孟强.我国高等学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马鹰.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冲突分析[M].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张金辉.高校自主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的冲突和平衡 [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一、正确认识实习作用是完成学业的基础

1.实习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能力如何,关键还要看实践能力。而实际工作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实习环节来完成。专业实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接触实践、了解酒店工作性质的机会,这是走向社会的第一堂课,对酒店实习环节的正确认识,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2.实习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学校学习与到酒店企业工作,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性质上的差异。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主,与老师、同学相处,关系比较单纯,没有利害关系,有了问题,主要是以思想教育工作为主。但在企业,处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常常伴随严厉的经济制裁和无情的纪律处分,人与人之间往往伴随着经济利益的冲突。酒店工作既要处理好与宾客间的交往,还要注意与同事关系的协调。而学生正是拥有了这种经历,变得成熟,专业实习成为认识社会的基础。

3.实习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学校学习的知识是静态的,而知识的运用是动态的,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特别是酒店具有接触面广的特点,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实际操作起来会有不同的变化。作为初入社会的大学来说,经过实践教学环节,获取了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了对即将从事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是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实习期间的心态调整

1.理想化的心态调整。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开始。以前有一种说法,大学生有小资感情,五分钟热度,学生常常把社会与工作理想化,但在实际工作,好的动机还要辅之以正确的方法。由于酒店工作中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不对等,要做好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针对不同的客人,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服务中克服理想主义,态度要诚恳,站在客人的角度,为宾客着想,才能得到客人的好评。

2.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挫折,特别是在酒店行业,每天与不同客人打交道,稍不注意就出问题,关键是实习生如何对待。挫折会使一个人加快成长速度,会使人变得更成熟。

3.不甘吃亏的心态调整。酒店新老员工之间会有一个磨合阶段,企业的员工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素质参差不齐,风俗习惯各一,刚开始对大学生有一种神秘感,过一段时间感觉大学生不怎样,会不时地找个难堪,派个重活,特别是酒店工作以手工劳动为主,长时间的工作会感到体力不支,如不正确对待,会加剧同事之间的矛盾,不调整心态,就难以树立自己的形象。

4.体力不适的心态调整。酒店工作和在校学习截然不同,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还要及时满足宾客不同服务要求,因经营业务的需要,有时刚下班又要加班。开始有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坚持,大有度日如年感觉。经过调整心态,大家认识到,遇到繁重的工作,每天苦皱眉头,唉声叹气,情况不会变好。相反,保持一乐观心态,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则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三、大学生实习期间应具备的心态

1.学习心态。由于酒店行业的特点,实践经验对做好服务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老员工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学习心态,利用工作环境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2.适应环境心态。实习的工作环境当然会有相对的好与差,面对相对差的环境,请别抱怨,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成功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为自己不断寻找成功的自信,适应环境是成功的基础。不能适应环境的人,永远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3.总结经验心态。学生在校时候,把酒店服务工作想象的非常容易,但实际工作的情况截然不同,特别是工作中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虽然努力但得到的回报有时是无情的。不断总结经验,是适应酒店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解决办法。我们把学生实习经历总结为三部曲,一是雄心壮志冲云天,满怀信心,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二是遇到困难心灰意冷,精神沮丧,萎靡不振;三是痛定思痛,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东山再起。树立不断总结经验的心态,会使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找到努力的方向。

4.感恩心态。酒店实习中,常常遇见有的领导性格严肃,工作方法严厉,对部下要求严格,本来对于学生是一件好事,受到严格的训练,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时有的同学受不了,但在实习结束之后学生感到非常庆幸。实习后开座谈会,大家颇有同感,碰上一位严厉的上司是福,我们应当感谢他。

5.发展心态。发展心态是指在实习工作中,要站在高一层的角度去理解领导所做出的决定,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品位,锻炼自己的才干,更好地配合领导工作,进而更好地被领导赏识,赢得发展的机会。发展心态还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观察领导的管理方式,了解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为以后自己走上管理岗位提供经验。如果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抱着学习发展的目的,那么我们将会加快速度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早日走向成功。我们的一位同学非常有心计,在实习期间就做得非常好,常常用心观察,领班怎样做,经理怎样做,我在这岗位应该怎样做,毕业后到广东东莞碰到一家五星级饭店招聘管理人员,她在应聘中力挫群雄,独占鳌头,被任命为经理助理。

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观念;利益协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n)04-0224-02

0、引 言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精英人才意识,被动就业观念,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残留在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中,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自我期望过高,大都认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过高而追求高待遇。在大学生追求高身价的同时,企业提供的岗位工资明显低于期望值,从而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出现畸形的供大于求。其次,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行业、地点倾向性,此外,当代大学生的动态就业观念淡薄,创业意识薄弱。

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难发现,表面上传统的就业观念,却隐藏着对利益的追求,无论是追求高工资,或是到大城市、国企单位工作,都是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表面上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观念问题,其本质上是利益选择问题。

1、对利益的追求形成就业观念

一个人的择业行为是就业观念的外在表现,而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出发点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个体选择某个岗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岗位能够实现自己的最大化收益。可以说利益决定了就业观念的形成,当然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指经济利益,还包括其他方面。因此要改变就业观念,就要先从就业利益追求上入手,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决定就业观念的利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工资和补贴的多少,大学生普遍希望到高工资的单位上班已是不争的事实,公务员和国企也正是他的高福利才导致了大学生的积压,另外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及城乡发展不平衡性的事实存在,各地区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异,这容易导致发达地区人才高度聚集乃至人才过剩。

(2)社会利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体现的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追求,社会利益也是他们择业时重要考虑因素,社会利益又包括制度因素所产生的利益,政策因素所产生的利益。

首先在制度因素方面:①户籍、档案制度制约毕业生的择业。我国的户籍制度与住房补贴、医疗保险、退休养老等社会福利有很大联系。与户籍制度相似,档案在人事调动、选拔人才、评定职称等事务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现行的户籍制度、档案制度仍然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旦毕业生选择到农村、中小城市和西部偏远地方就业,户籍、档案制度会对毕业生的再次择业带来阻碍。因此,大学生一心想到发达城市的就业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②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欠发达地区的保障制度远远落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更为完善。保障体系完善与否也是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导致了他们在就业时存在地区选择倾向。

其次在政策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导向性给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利益,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时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另外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就业政策所产生的隐性利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各地区的人才引入政策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人才储备政策所带来的未来预期利益也会决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3)家庭利益。大学生就业不单单是个人利益的选择,家庭利益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决定。特别是对一些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大学生,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使家庭总体利益最大化,此时,他们的职业也许不是对自己最优的,但是他可以帮助家庭其他成员提高收益。

以上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各种利益的均衡考虑是他们就业观念产生的根源。

2、实现利益协调。转变就业观念

既然利益决定了就业观念的形成,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不仅仅应该是大学生主观意识上的转变,它的关键应在于实现利益之间的协调,处理好了利益协调,就业观念自然会发生转变。我认为,实现利益协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实现国家机构人员与非机构人员之间的利益协调。国家可以对国家机构人员(主要是对公务员)的福利进行改革。一方面适度降低公务员的待遇,公务员高稳定性、高待遇的特点使得大量大学毕业生积压于此,适度降薪可以给公务员热降温;另一方面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禁止公务员灰色收入的存在,一旦灰色收入消失,这些大学生必然会流入其他部门。

(2)实现发达地区就业者和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就业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工资和社会保障力度,吸引大学生到此就业。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在2007年提出了“对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方面提供保障”的举措,这一举措应该加大力度实施,使得与在发达城市所获得的利益达到相对平衡。

(3)实现大城市就业者和中小城市就业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应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吸引大学生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吸收的大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4)实现国企、三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效率工资理论,提高员工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这一高素质群体,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公司的发展,同时缓解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它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容易产生成就感难以吸引大学生就业。因此,提高员工待遇可以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5)实现就业与创业的利益协调。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大学生贷款额度和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加大大学生创业时税收优惠力度,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结 语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才刚起步,大学生依然是人力资源中的稀缺人才,大学生的失业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就业观念的陈旧,转变就业观念的关键是实现利益协调。因此实现利益协调,达到利益公平,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于军,高等教育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对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教育投资风险的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散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李宏伟,孙祥,方留,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

[5]韩经,尹兆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航海教育研究,2008,(4):35-38

[6]杨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枝学报,2006,(3):55-58

[7]许传红,我国弱势群体度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法制与社会,2007,(6):59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