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0-0175-02

多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之一,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构造物主体安全性、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扩建、旧城改造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将关系到业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代多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施工控制保障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安全隐患。

1 关于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探讨

随着我国多层住宅项目的增加以及施工企业经验的积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根据现在多层建筑施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应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针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研究与经验总结中发现,施工方式与工艺选择、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控制

2.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

根据上文所述,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多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企业技术力量情况、设备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工程地基施工要点与重点。针具多层建筑自然地基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 以自然地基情况的分析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

自然地基情况是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是地基施工工艺确定的基础。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自然体质情况、周边自然环境等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以此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稳定性奠定基础。在现代城市扩建中,多层建筑所面临的地质情况更为复杂。周边草甸、荒地的软土地质使得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的选择。目前,多采用强夯、开挖换填或管桩等形式进行处理,以此保障主体构造去的稳定,实现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目的。

2.3 加强材料控制与管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施工材料实现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对材料控制体系、流程、职责等进行完善。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进场检验等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还应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存放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有效保障施工用材料质量。最后通过施工前的最终检验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材料控制与管理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以材料控制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2.4 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在现代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企业应科学分析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点的控制要求对地基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点能够对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巡检与控制。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巡检、旁站、工序检验以及签字验收等方式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工序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3 强化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测量放线工作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基础指引,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避免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关键。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的测量为地基基础施工奠定基础,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指明方向,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多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大测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投入,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 强化人员控制、管理与培训,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人员因素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所有控制方式与手段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得以实施。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员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质量责任性的培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员培训、管理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对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论述的各项控制要点与重点都将直接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在注重上述控制要点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控制要点的调节。对于设计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还要根据防水要求等对地基进行技术处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泥工班是工程是工程施工中的一支主要劳务队伍,泥工班的劳务费用也是人工费总开支中的一个大项。根据历史工程的资料显示,泥工班的劳务费用一般占总人工费的20%。本论文以一个工程实例来进行分析和测算两种不同施工条件下的泥工班人工费。

关键词:泥工班 人工费 混凝土

1 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优联集团开发的第六大道住宅小区17#楼工程,位于中环线东兴立交桥旁河东区津滨大道中段南侧,该工程为7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617平米,檐口高度22.6米,层高为2.8米。独立承台基础埋深1.8米,该工程为商品住宅房,每层2个单元,一梯三户。

1.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要求为每10天一层,泥工班劳动力高峰期在50人左右。质量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该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合格。

1.3机械配备情况

根据该工程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泵送方式为汽车泵送,这主要是从施工场地、建筑高度、单层面积来考虑。

以上是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与泥工班作业的机械配备情况,但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测算方法,我们将对工效测算环节进行多种测算,也就是将混凝土浇捣方式与垂直运输方式增加一种类型,以多方面角度来进行人工费测算。在这里我们主要是以两种施工组织方式:现场自拌混凝土+塔吊垂直、水平运输;商品混凝土泵送来测算。

1.4工程特点分析

本工程屋顶为混凝土坡屋面,且该屋面的坡向与角度较为复杂,混凝土工在进行屋面混凝土浇注作业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度,所以会降低作业工效。所以我们要把屋面混凝土作业工效进行单独测算。

2 测算前准备工作

2.1熟悉工程图纸,划分泥工班承包范围。

本工程劳务分包方应承担的合同义务主要是从垫层到主体所有结构用混凝土的浇捣工作;工程基础分部及主体分部的砌筑工作。在这里我们主要进行混凝土浇捣工作的人工费测算。

2.2计算工程量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我们对混凝土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进行了汇总。混凝土垫层、基础248.2 m3;混凝土构造柱188.71 m3;混凝土楼面结构922.65m3;混凝土屋面结构73.35m3。

2.3混凝土浇捣工效测定方法

在这里我们用“虚拟反算法”,这是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并且能较客观的反映工人工效测定的方法。

3 测算过程

3.1第一种模式是“人工翻斗车上料+塔吊运输”的作业模式

3.1.1班组劳动力配备虚拟

3.1.1.1后台作业人员虚拟

承台基础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黄砂上料2人,碎石上料4人,水泥上料1人,搅拌机操作1人,机动人员2人。

楼面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黄砂上料2人,碎石上料4人,水泥上料1人,搅拌机操作1人,机动人员2人。

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黄砂上料2人,碎石上料4人,水泥上料1人,搅拌机操作1人,机动人员2人。

3.1.1.2前台作业人员虚拟

承台基础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混凝土摊布1人,振捣2人,光面2人,机动人员1人。

楼面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混凝土摊布3人,振捣3人,光面1人,机动人员1人。

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组配备人员为:塔吊放料1人,振捣4人,机动人员1人。

3.1.1.3泥工班组单个工日内人工费组价

工人工资按普工与技术工两种类别,其工资单价分别为:技术工150元/工日,普工80元/工日,计算结果如下:水平方向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小工人数为13人,大工人数为5人,则单个工作日内人工费开支为1790元/工日;承台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小工人数为11人,大工人数为5人,则单个工作日内人工费开支为1630元/工日;竖向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小工人数为12人,大工人数为5人,则单个工作日内人工费开支为1710元/工日。

3.1.2.1班组单日产值确定

班组单日产值确定只能是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结果,同时综合考虑机械性能、班组内部管理水平等因素,在“人工翻斗车上料+塔吊运输”模式下,平均先进水平的管理水平中,泥工班组单日产值为:水平方向楼面结构:73 m3/工日,每工作日作业时间为10h;承台基础:76 m3/工日,每工作日作业时间为10h;竖向结构:80m3/工日,每工作日作业时间为10h。

3.1.2.2反算出浇捣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人工费标准

楼面结构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1790/73=24.52元/ m3

承台基础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1630/76=21.45元/ m3

竖向结构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1710/80=21.38元/ m3

屋面结构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按楼面结构泥工班人员虚拟表中组织配备,单日产值按第一种模式的工效测定中办法进行确定(即按80%确定)1790/(73*80%)=30.65元/ m3

根据以上4个人工费单价反算的结果,结合工程量计算表中的数据汇总计算得出人工费总计为34230.07元。

3.2第二种模式是“商品混凝土泵送”的作业模式

3.2.1班组劳动力配备虚拟

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的作业模式无需配备后台作业人员,只需配备前台作业人员。主体结构(梁、板、柱等构件)的泥工班组虚拟:放料2人、混凝土二次摊布6人、混凝土振捣4人、混凝土光面4人、机动人员1人、泵车维护人员1人。

承台基础混凝土浇筑时的泥工班劳动力配备虚拟:放料2人、混凝土二次摊布6人、混凝土振捣4人、混凝土光面2人、机动人员1人、出料口维护人员1人。

3.2.2泥工班组单日人工费组价

工人工资按普工与技术工两种类别,其工资单价分别为:技术工150元/工日,普工80元/工日,结果如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小工人数为9人,大工人数为9人,则单个工作日内人工费开支为2070元/工日;承台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小工人数为9人,大工人数为7人,则单个工作日内人工费开支为1770元/工日。

3.2.3班组单日产值确定与反算

3.2.3.1班组单日产值确定

班组单日产值的确定是从工地施工现场的一些统计数据中分析得出:主体结构:250 m3/工日,每工作日作业时间为10h;承台基础:320 m3/工日,每工作日作业时间为10h。

3.2.3.2反算出浇捣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人工费标准

主体结构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2070/250=8.28元/ m3

承台基础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1770/320=5.53元/ m3

屋面结构单方混凝土浇筑量人工费反算:8.28/80%=10.35元/ m3。结合以上数据得出人工费合计为11333.78元。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地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市场经济结构体系的革新,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利润,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各个施工阶段中,找到可以减少不合理施工成本的方法。在建筑工程当中,原材料的施工成本占比较高。通常情况下,施工原材料的投入成本会在总成本占比超50%。除了施工原材料的占比较高外,施工技术的成本占比也会超过20%,相比于施工原材料的成本投入,施工技术的成本控制张性较大,这也是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目标。通过选择适合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可以缩短该阶段的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原材料的投入占比,进而提升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提升企业利润增长的空间。

1.2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高层建筑占比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较高,目前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主要建筑类型。但是建筑高度的增加,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且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会衍生出不同的施工问题,这些施工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施工工期安排的合理性。对所有施工阶段的工作总量进行合理安排,结合现阶段采用的施工技术,分配合理的施工工期,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效率,提高企业利润空间[1]。

2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2.1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基础管理工作是推进建筑项目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对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总量也在增加,同时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在开展项目基础管理工作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所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结合施工环节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工作内容。企业可以将基础管理工作划分为施工原材料采购、施工相关设备采购、项目施工前勘察、施工图纸校验、施工过程中设备维护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开展过程中都属于独立运行单位,同时各个工作环节间又存在一定联系,这样能够确保每项工作有序的展开[2]。另外,在开展基础管理工作的时候,技术人员还需要统一信息记录标准,做好相应的信息收集工作,在完成信息采集之后,对采集结果进行统一整理,为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2.2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是确保各环节施工内容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对加快建筑施工现场项目推进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管理制度几方面开展。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投入就是施工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在监督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参与现场施工监督人员的相关职责,提升现场施工监督操作的有效性。责任管理制度是对所有参与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如果存在施工问题,可以根据责任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进而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重视程度。

2.3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是施工技术的主要操作载体,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对提高现场施工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在项目启动前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和施工技术实践操作,借此提升所有参训人员的综合能力,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施工事故。

2.4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步骤

在建筑工程推进的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都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但是工程内容相对复杂,很容易发生施工技术工序混淆的情况,进而引发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针对此类情况,企业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步骤进行梳理,使施工人员能够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工,增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关键

3.1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当中,地基施工属于非常重要的处理过程。地基施工技术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应用地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第一,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加固点位置,对每个加固点位置进行准确度核算,同时在正式施工之前对作业区进行清理,确保场地的平整度。第二,可以选用分段施工进行现场作业操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作业区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2电气接地施工技术要点

电气接地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其施工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等级。在应用该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在捆扎钢筋笼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钢筋的主筋作为整体结构的接地线,如果建筑高度较高,还可以增加钢柱作为结构的接地线,并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其与结构既定的避雷线错开,借此提升结构的接地效果。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控制结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配合度,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对其进行组合安装,提升整体结构的配合度。

3.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应当做好模板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节点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全面清除杂物;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应当注重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正确利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精确计算插入混凝土内的区间,并且将插入点间距布设为0.3~0.4m范围之内。当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后,间距控制在0.05~0.10m间,并且严格按照顺序振捣。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一般在30s为宜。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其一,做好施工材料价格的预算。材料的预算价格是保障工程资金保持在合理范围的有效环节,因此应重视材料的预算价格。材料的预算价格需包括材料物价、材料运费以及供销等系列费用的总和。负责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相关人员应深入工程现场进行走访了解,根据实际材料是属于购置还是自行加工方式而确定预算价格。其二,负责概预算编制的相关人员应参与工程结构方案的分析、设计与筛选活动。充分掌握设计人员主要的设计意图和工程概貌,熟悉工程设计方案和图纸,并按照构件制作、施工方式以及工程基础等差异化的条件分门别类,以真实将图纸的要求反映出来。其三,了解工程施工现场。负责概预算编制的相关人员对施工工程现场的熟悉十分必要,应对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质以及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和施工水位等全面的了解,获取基本的施工资料。其四,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根据公路施工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具有硬件设施以及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其五,按照水文、气象等客观条件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法。确定最终桥梁、隧道的施工方法,应全面综合桥梁、隧道所处的具置,位置环境以及安装方式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施工进度等因素。所以就需要全方位考察桥梁、隧道的施工环境,根据水文和气象等客观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式,另外也应综合设计方案,选定最终桥跨和桥构造等。例如在进行桥梁概预算的编制之前,就需要明确好施工的水位。这主要是由于施工的水位会影响到水中基础性的围堰类型的选择与高度的选择。其六、做好收集各项施工数据信息的工作。公路工程的概预算编制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所以在开展具体的编制活动之前造价人员应对施工项目沿线进行全面深人了解,全面对相关的基础性数据进行广泛收集,并对收集所得的数据进行真伪辨别,以不断提高编制公路工程概预算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其七,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桥梁跨度逐渐加大,并且桥梁结构也趋向多样化、复杂化,这给负责概预算编制人员增加了难度。施工工程的结构确定了,那么就会有多种实现它的方法,但是同一结构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效果有很大区别,因此,必须准确合理确定施工方法。

2我国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目前我国公路造价及其管理的相关问题,基本可以归纳如下。

2.1重进度、轻造价

项目投资决策隨论韻隨主鶴巾在X程技术方案是否可行,对于建设规模或投资效益等问题论证较少,甚至有为了便于审批而故意削减工程规模等现象,使得可行性报告实质上是一轴面讲池枏生柙JOT;准报口。而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承接者往往为了赶工期、保质量随意变更设计,出现构造物标号不断提高、路面厚度不断增加等现象,项目承接者有只要进度能跟上、质量没问题,花多少钱不是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得部分项目由于投资控制不-nSMSHo

2.2造价管理缺位

造价站的主要职能是定额管理和造价审查,对于造价是否应该被控制职能不明,造价与实际工程是否相符,工程实际造价与审查造价到底有多少差距,造价站难做到心中有数。

2.3工程造价居高难下

从客观角度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环境改善的变化,公路的功能由最初的快速、经济功能转变为快速、安全、美观、经济功能,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绿化、防护、排水、隧道等工程数量大增,某种程度上有过度强调环保、景观设计等问题,缺乏技术经济比较理念171。从主观角度看,部分项目承接者为了审批通过,造成初步设计概算过低,而在设计通过以后他们又指望造价要给足。加上由于项目管理不严,承接者难以对工程造价实施有效控制,由于监理工程师责任心不强、项目承接者核査力度不够,使得计量支付存在一定漏洞。

3保障公路工程概算编制质量对策分析

3.1提高采集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度

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必定会先开展工程概预算活动,因此对于基础性信息和数据的采集环节必不可少。特别是针对公路施工外业环境的调査时,造价人员必须熟悉公路施工项目沿线实际状况,充分收集相关公路工程项目的基础性数据,以为提高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水平和质量提供准确性数据信息支持。一般情况下外业调查所涉及的基础性数据有几个方面内容。

3.2熟悉概预算的标准定额以及施工的工艺流程

根据交通事业部门所制定的关于公路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定额是开展编制工程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负责公路工程造价的组织人员来说,公路工程设计方案中具体的工程量难以同颁布的定额标准完全一致,这就要求作为专门负责造价活动的人员应充分熟悉关于公路工程的概预算定额的主要标准,然后认真学习关于如何运用概预算定额的正确方式,并努力掌握计量定额的主要规则。此外还应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以顺利实现能够准确套用概预算定额的目标,以免发生重复计价、漏记和错记等问题。

3.3充分利用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

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属于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统筹和规划,这也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参考标准。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总体质量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概预算总体结果。因此,专门负责造价活动的组织人员在制定公路工程的施工方案之前应全面考察过施工现场,并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整体性把握,然后将设计目的和实施条件相互结合,按照长期的经验制定出可行性较高、最为经济科学的施工方案。例如,公路工程的概预算尽量由具备丰富经验的组织人员全面负责,并加大审核、复核力度,注重对公路工程相关经济指标的探讨分析,如人工费用、材料耗费、管理费等指标,并适当对比分析同类型公路工程实际的概预算标准,复核时注重考量造价的最终结果和施工图纸的初期工程量是否符合。一旦发现相关步骤出错,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严格把关对概预算环节的复核力度有助于保障公路工程概预算的总体编制质量。

4结语

工程基础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做好核电安装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及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建立

核电安装信息化是核电安装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前提。本着“以人为本,让软件为管理服务”的原则,部署项目部施工服务平台,确定核电安装管理软件,在软件开发时需考虑到多个在建核电项目需要共同使用,其标配功能为通用性的;每个核电项目都有着其自身特点,故在单个项目中,就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公司原标配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提出适应性修改建议,以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系统安全、深化或简化某些功能。项目部前期要组织各部门提前进行试用测试,定期召开软件适应性修改的讨论会,如管道施工模块,有些项目就存在现场预制和场外预制厂预制问题,需解决场内和场外管道预制信息区分和远程数据共享问题,从图纸分析、施工见证、质量计划的关连等都要进行分别对待。经过多次沟通和反复的测试,深化或优化某些功能,实现软件为项目施工服务。1)做好软件操作培训。软件能功完善后就要做好项目部员工各管理模块培训工作。一个管理软件能否很好地应用,除了取决于其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强大外,操作人员对该软件操作技能水平的高低同样会让软件功能“增强”或“削弱”。因此,在软件正式投用之后,多次安排各部门对项目部员工进行管理模块的培训工作,让项目部各位员工都能熟练操作各自相关的管理模块,从而减少了人为的操作错误,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来完善软件,确保各位员工在操作管理模块时方便、快捷。2)做好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建立在施工管理窗口建立起核电安装工程各EM包所需的完整、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在进行EM包基础数据规划时考虑了数据分析是为整个施工服务的,各专业EM包的基础数据必须尽可能全面,必须满足上下游及不同管理出发点的需要,要体现数据共享性。满足核电工程管理各模块(包括:物项管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焊接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计划统计管理子模块等)的调用需要。由项目部技术部根据各EM包的特点,与项目部其他部门和施工队充分进行沟通后,明确各EM包各类图纸基础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最小数据单元,编制了包括管道、电气、焊接、机械通风专业等各类图纸的分析细则,保证各EM包基础数据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流转,实现了各EM包安装数据的共享,实现了核电工程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

2创新技术管理新模式,实施技术计件管理

由于核电现场多处于偏远,交通、经济欠发达,施工生活环境较艰苦,项目前期招聘技术人员较困难,技术人员会严重不足,而技术准备工作在前期又是高峰期,刻不容缓,就需要在现有人力上在内部挖掘潜力,向管理要效率,我们在海南昌江核电就采取了技术部计件管理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关键专业如焊接、管道、电气及机械通防实施计件绩效方案。依据参考电站的经验数据来对技术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量化,将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按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归类、量化,统计出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的总工作点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技术管理工作计件方案》,计件绩效的合理设置及分配,来调动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力压力,稳定项目部技术队伍,根据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技术管理计件收到了成效。技术管理效果是显著的,项目周期节约人月数达499人月,提高工作效率20%。各项技术准备、现场支持、沟通协调等工作如期完成,为各施工队创造了条件。每个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显示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芬围,打破了大锅饭及做好做少一个样的状态,凝聚力大大增强,所有人都愿意做事,多做事。工作任务公开量化、做多得多,按劳分配,一切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随着每一天、每一件工作的认真完成,每个人的工作技能快速提高,达到了计件预期效果:计划任务目标按时完成,为施工创造了条件;人月数有效控制、员工收入显著提高;人员流失率有效控制,技术队伍稳定;员工工作技能显著提高,培养了技术人才;

3主动跟踪外部制约因素,为施工做好准备

在外部制约因素的跟踪上,采取主动的态度。对照四级计划,提前梳理上游图纸及技术文件供给情况,对设计到图计划不满足要求的及时与上游单位沟通,及时发起预警函。对供图滞后的和既将滞后的具体图纸及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明确,保证图纸及文件供给满足施工要求。对不满足进度的我们的预警函为后续的索赔提供有力的依据。核电项目安装工程施工中,核级材料全部由甲主提供,核级材料其生产技术要求高到货周期长,故材料按时、按量供应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做好技术管理是材料管理的前题,技术管理阶段对材料管控有方,施工就能顺利开展也就减少了窝工,控制了安装成本。甲供材料工作涉及到施工单位技术物资部、甲方采购部、甲方施工部以及设计部等部门,因此项目前期就要与甲方共建大宗材料核对平台,明确各方责任及要求。通过所掌握的最新的订货量、到货量,对照甲方采购清单,将图纸分析最新材料信息及时与采购量进行匹配工作,得出订货不足、无订货和到货不足项,并以正式渠道及时发文告知甲方,督促甲方及时完成增订工作以及安排好到货的优先顺序,确保订货量满足需求量和到货量满足施工计划阶段期的需求量,为全面组织施工做好准备。

4做好内部技术管理

各专业组“建台帐”,如依据参考电站经验数据对技术准备工作提前进行梳理,形成各专业组“工作台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值得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为后期总结收集素材;对施工过程中材料损坏、丢失、用错、正常损耗系统量不够等造成材料超量部分则建立“非正常材料用量台帐”;对重难点施工内容形成“专项台帐”。根据台帐来加强平日的监督检查管理。及时更新检查完成情况,这样大家都清楚近期工作目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图纸和现场施工所涉及的工程变更、现场修改、设计修改以及澄清文件数量特别多,工作量非常大,变更处理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因此有时正式的变更走流程无法满足进度时我们就与上游方协商达成协议,确定了急件“设计草签”的特殊通道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特急问题的处理速度。

5提前做好交工规划,规范过程文件的收集管理

工程交工资料是项目竣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安装工作中,就要做好责任分工。交工组卷虽说是工程后期工作,但需提前规划,为提高交工资料组卷效率需从以下几方面的加强管理。提前规范各类记录的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记录人员的培训,强调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符合交工要求;工程交工资料组卷规划要提前与上游单位进行沟通,明确组卷原则;加强质检部、技术部质量计划审核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好内部一审、二审审核关,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将存在问题最大限度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内。不定期组织交工资料问题反馈会,根据错误记录产生数量、类型、频度进行总结,解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前明确各职能部门及施工队在交工资料中的职责,督促各部门、施工队及时完成以下交工资料的移交,确保移交资料满工资料的要求:a)质量计划关闭移交(各施工队主控);b)竣工图纸移交(技术部设计室主控);c)声像档案资料的移交、NDE底片资料的移交(质检部主控);d)焊接资料的移交(技术部焊接室主控);e)系统移交、加工件文件资料的移交(工程部主控)。f)材料验收资料移交(物资部主控)。

6做好项目的技术总结

只有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故在项目后期对关健工艺、施工方案及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了总结,对经验及教训进行了解析,将项目管理有价值的管理经验用数字、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进行技术管理的积累,为后继核电提供宝贵经验。技术工作总结需提前进行梳理,提前规划不然项目后期人员离场此工作开展难度就非常大,主要措施安排如下:1)召开总结规划会,形成需做专项技术总结项,形成项目部技术总结编制计划;2)成立技术总结评审小组,制订技术总结格式规定、奖罚规定、评审管理制度;3)定期进行完成情况的跟踪落实。进行月通报公告;4)根据实际提交的技术总结,进行评审、奖罚;技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技术管理解析能为后续的核电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为核电项目的技术施工管理更上一层楼服务。

7做好技术人员的培养,搞好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