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8-01

伴随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的治疗逐步得到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较复杂,严重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为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其中男患者72例,女患者50例,年龄60-78例,平均年龄60.5±10.5岁,所有患者的经过门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为实验安全本文选取病例均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程度、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的患者,临床上较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是出血量多少为少量出血尚未明确一般按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 单个血肿体积或出血量在 30ml以内为少量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会导致死亡的发生。所以,我院为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活力措施,具体如下:

3.1 环境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常用药应在抢救室内按照次序,摆放好,对抢救药物进行每天检查,替换掉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补充使用缺少的药物。抢救床要设有安全装置,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躁动跌落床下。

3.2 急救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建立全面急救体系,所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及对工作高度的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先辅助主治医生进行早期的诊断,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监护及观察,对重要的体征及发生异常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应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及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

3.3 药物使用:在执行医生医嘱时应,反复的查对药物,要对药物的药理药性熟知,对抢救药物应快速注射应动作迅速准确的推注,对要求缓慢注射的药物应按照标准进行注射。

3.4 护理措施: 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及静脉通道的通畅,在进行治疗机护理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头偏向右侧,以便预防患者发生呕吐时导致误吸,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功能。如发生误吸情况应及时的进行处理,较常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同时采用吸痰器将误吸呕吐物或是痰液吸除干净。在发生患者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的给予降温处理。脑出血患者的头部应敷冰袋或是冰水袋,以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降低和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3.5 书写医疗文献:对抢救记录单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应详细、准确的记录集书写。以便于对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文献对我们解决纠纷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纠纷的解决也是有利的证据。

本文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华.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268

[2] 任霞英.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6):10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结果:196例昏迷患者内,急性脑血管疾病比例为34.7%、代谢性脑病比例为35.7%,急性中毒占比例为10.19%。这里面比较常见的病因是酒精中毒,外伤为12.2%,其余比例为7.2%。

结论:针对急性昏迷发病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及时分析判断病因,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7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3-01

昏迷患者是出现了脑功能衰竭,这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病症,患者死亡率为20%,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中毒、外伤等。由于该病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患者也无法提供相关病史及检查,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给医务工作者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病史,施行正确的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近两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自我院急诊科2011-07~2013-06间,急诊科抢救室记录昏迷患者196例。本资料的病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确诊昏迷程度。G lasgow法是根据病人的肢体运动、语言及睁眼诸反应来评分,评分标准:正常15分;轻度昏迷14~14分;重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8~4分;脑死亡低于3分,评分为3~8分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癔症、假性昏迷的患者。

1.2 初步诊断方法。首先判断昏迷程度。首先通过仔细询问送诊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昏迷患者的病史,和本次诱发疾病的直接原因。接下来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检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瞳孔、皮肤黏膜、气味、体位及脑膜刺激等。对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既往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者的昏迷患者,立刻进行血压、脉搏、心电图、心肌酶、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的检查;对不明原因中毒者,及时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检测,准备进行洗胃。以上所有检查,必须与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确诊,并得到有效救治。

1.3 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如为外伤大出血患者,应迅速控制出血并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立即输血;处理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控制抽搐、预防感染、控制高热;对药物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先进行彻底洗胃(对中毒物不清时采用生理盐水)、导泻,辨清中毒物成分后,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等。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要给予并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床,自伤等意外伤害。

1.4 针对病因的抢救。

1.4.1 脑部疾病所致的昏迷: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②瞳孔:正常瞳孔2~6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呕吐躁动不安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治疗:对于脑出血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立即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的功能和处理,如果CT或MR明确是脑出血,除了脱水降低颅内压外,还要适当的头部温和降温。对于脑出血量>30mL或者是脑肿瘤已经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或脑水肿进一步加重的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此外,对其他伴随症状给予对症处理。颅内肿瘤通过头颅CT或MR可确诊,并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中线是否已经移位,是否已经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等。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行急诊手术治疗。出现脑疝者给予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

1.4.2 中毒患者的抢救: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对于毒物不明的中毒我们常用的洗胃液为温开水,因为它安全可靠。洗胃越早,毒物吸收越少。使用特效解毒剂:阿片类使用纳洛酮,有机磷中毒者使用阿托品,解磷定,抢救过程中要及时达到阿托品化,出现循环衰竭出现休克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及阿拉明进行升压治疗。因皮肤污染引起的中毒,应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及大量清水洗净皮肤、毛发;眼内污染物应用流动水冲洗;蛇、蝎、蜈蚣等咬伤,应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吸出毒液后,吸出毒液后,再行解毒及全身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及时脱水,保护脑细胞,并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

1.4.3 心源性昏迷患者检查心电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并立即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其中多巴胺剂量随血压情况调整,补充血容量后,给予硝酸甘油入5%葡萄糖液中持续静滴,对有肺水肿者同时应用硝普钠.心率失常给予西地兰.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对症处理。

1.4.4 对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大量补液,及早使用胰岛素(先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经脉注射50%的葡萄糖。严密检测血糖。

1.4.5 对于肝病患者,需要使用醋酸保留灌肠,并采用降低血氨药物;如果是肺性病的话,先进性抗感染治疗,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并且使用呼吸机来进行呼吸。

2 结果

见表1。

表1 昏迷患者病因构成情况以及治疗(例)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颅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其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救第一现场的及时诊断、对病情变化的准确判断、及时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科2004 年1 月~2008 年

1 月抢救的148 例重型颅脑损伤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中男99 例, 女49例; 年龄16~79 岁, 平均44.6岁。其中急诊120出诊137 例, 接回127 例,院前死亡10 例, 患者家属护送前来就医11例。

1. 2致伤时间

发病在30 min以内105 例, 30 min~1 h 30 例,超过1 h 13 例(4% )。

1.3受伤原因

损伤类型:车祸伤115例,坠落伤15例,暴力伤18例。137 例患者进行急诊头颅CT,证实:广泛性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97例,单纯硬膜外血肿22例,局部脑挫裂伤13例,脑干损伤6例,颅底骨折78例。

1. 3症状体征

伤后立即昏迷89例,伤后昏迷―清醒―再昏迷21例。嗜睡35例。头痛、恶心、呕吐89例。 瞳孔:120接诊后单侧瞳孔32 例, 瞳孔缩小10 例,瞳孔不规则及忽大忽小9例。神经体征:一侧肢体偏瘫45例,四肢强直22例,抽搐32 例。

1.4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

院前急救患者即行评分,并每15分钟动态评分1次。首次GCS评分3~5分26例,其中6~8分44例,9~11分68例。动态评分中,首次5~8分44例患者,评分降低者11例,评分稳定32例,评分逐渐上升1例。首次9~11分患者,降低者13例,评分稳定46例,评分逐渐上升9例。

1.5气管插管

现场呼吸不规则、 浅慢或浅快进行气管插管31 例, 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11 例。

1.6院前诊断

患者致伤原因及机制;伤后意识情况;现场格拉斯哥评分并动态检测;偏瘫症状;体格检查。

1. 7抢救程序

一般常规处理(生命体征观察, 心电监护, 吸氧或镇静)急诊快速脱水降脑压立即进行呼吸道管理(吸痰并清除口腔内异物)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呼吸不规则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 气管插管, 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后, 院前则使用简易气囊或简易呼吸机维持呼吸, 迅速转运回急诊科抢救头颅CT 检查, 无呼吸骤停患者转入神经外科。呼吸骤停患者行急诊室抢救。

2结果

120 出诊137 例, 其中现场气管插管25 例, 10 例抢救无效死亡, 127 例安全转送回急诊科。途中转运最近 0.5 km , 最远7 km , 转运途中无死亡。患者家属护送来我急诊科就医11 例, 其中气管插管1例。

11例患者因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控制呼吸转入急诊ICU 抢救。

格拉斯哥评分动态检测中首次GCS评分3~5分患者中10例发生呼吸骤停,48 h 内心跳骤停死亡,GCS评分6~11分评分降低者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急诊行开颅探查术。

其余患者127例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3讨论

颅脑损伤病理损害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倘若抢救不及时或因各种原因延误手术时机,则常导致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伤后 1 h内是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及所谓的“黄金 1小时”。若在伤后 5 min内实施救命措施,伤后 30 min内给予医疗急救 ,则可挽救 18 %~25 %患者的生命或避免致残 [1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伤后 1 h内接受救治者,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随着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死率逐渐增高。 早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认建立、 采用一套创伤急救系统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和专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2 ]。

在现场急救和运输过程中,应只局限于解救、气道处理出血控制和脊柱、 四肢固定等,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现场,应以最快的方式、 最捷径的路线转运患者。 将伤员脱离危险场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促进恢复和预后有重要作用,呼吸道不通畅者,应予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维持呼吸道通畅。 最可靠的人工通气方法是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血有足够的氧供。 必须迅速控制外出血,头皮活动性出血者,应先缝合、 包扎。对伤口内较大的异物,一般暂不作处理,待准备充分后再取出,以防止大出血。对开放性脑伤 ,外露的脑组织应予以保护。如有颅内压增高危象并脑疝者,立即予足量 20 %甘露醇或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迅速转运患者,尽早手术,解除脑疝,挽救患者生命[3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诊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快速判断伤情(有无颅脑损伤、 损伤程度及类型、 有无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GCS评分及动态监测)。 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行 CT检查,准确确定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大量颅内出血常使颅内压在 20~30 min内接近血压,此时脑血流逐渐减慢,数分钟内血液凝固而出血停止。 由于颅内容积的代偿作用,颅内压可稍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如能在血肿未继续扩大前手术清除血肿,其疗效较好。 颅内血肿达 50 ml 左右则可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处理颅内血肿是非常紧急的措施之一。有较大的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CT显示有明显的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不清者,应立即开颅清除血肿或行减压手术。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行颅脑清创术,争取在 6 h内,使之变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彻底清除伤道内血凝块、 碎裂脑组织及头发等异物,争取修补硬脑膜,减少颅内感染及癫痫的发生。合理使用利尿脱水药物,对严重颅内压增高已有脑疝征像患者,应立即予强有力的脱水措施 (足量的20%甘露醇快速滴注 ,同时予速尿 40 mg静脉推注),有效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赢得手术时间,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有手术指征者,应争分夺秒,积极协调各科关系,树立急救的整体观,各司其职,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对脑疝严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甚至可在急救室内行微创锥颅穿刺血肿,降低颅内压后,再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雷鹏,暴连喜,孙文海.交通事故所致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3 ,9 (2) :91.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1.

[3]吴景文,章翔,费舟,等.弥漫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4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健词】 异位妊娠;破裂;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12-01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又称宫外孕[1]。其中输卵管妊娠约占宫外孕95%―98%[2],是妇科急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急,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休克状态,若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成功抢救了41例异位妊娠破裂的急诊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1例,年龄26―48岁,平均34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且都是以急性腹痛就诊,其中出现休克者23例,需要输血者11例,直接送入手术室行紧急手术者18例。经急诊紧急抢救后,行手术治疗者39例,保守治疗者2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

2 接诊

对于育龄妇女以急性腹痛就诊者,接诊护士应注意详细询问近几个月来的月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特别要注意询问阴道流血的量及时间。因为异位妊娠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较低,有些患者会误认为月经来潮或有月经失调。并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现有休克表现者,应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同时通知相关医生紧急会诊进行抢救。

3 做好相关检查,协助快速诊断

育龄妇女有急性腹痛症状者,无论是否有停经史、结婚、采取避孕措施等,均应警惕有异位妊娠的存在。应及时协助医生做好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尿TT及B超检查、妇科检查等。后穹窿穿刺则是最直接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的方法,是决定手术的重要指征[3]。临床上停经、腹痛、阴道出血、尿TT阳性、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是不难诊断的。

4 抢救与护理

4.1 建立静脉通道及抗休克治疗

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达总量的1/5或1/4时,患者即出现休克状态[4]。对于这种出血性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健。护士应及时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扩容,可用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液的快速输入,迅速补充血容量,另一通道则为及时输入抢救药物。补液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4.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特别是动态观察患者血压及血红蛋白变化。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同时给予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尿量,可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若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以及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4.3 迅速完善术前准备

异位妊娠手术治疗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它可以迅速止血,抢救患者生命。如尚能测到血压、脉搏、意识清楚,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备皮、定血型、配血、留置尿管、通知手术室等。对血压、脉搏测不到者或躁动不安生命垂危的患者,术前保证静脉畅通,快速加压输血、输液、给升压药、吸氧、保温等抗休克处理。待血压、脉搏稍好转、躁动消除后,在继续抗休克的条件下进行抢救手术。对紧急手术的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时间必须保证在30min内完成,并在医护人员陪护及严密监护下送入手术室紧急手术。

4.4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患者无心理准备,有时家属不在身边,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濒死感。护士因针对不同的病人了解她的心理状态,耐心地安慰患者,取得合作,帮助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诊断,积极配合抢救治疗。若家属不在,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请他们以最快速度来医院签字,或汇报医院总值班采取其他应对措施。同时,护士在抢救时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稳、迅速准确,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5 小结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仅次于急性生殖道炎症,占妇科急诊数第二位,其病情凶险,可直接导致患者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急诊处治在临床上有极重要的地位[5]。本组41例中,经过急诊抢救后行手术治疗者39例,经保守治疗者2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王曼. 妇产科护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93.

[2] 刘新民. 妇产科手术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14.

[3] 吕刚,王泽华. 异位妊娠的急症处理. 华中医学杂志. 2002.26(5):24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0例,1例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观察,早期诊治,加强术后护理,提高治愈率,可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护理 切开减压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并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小腿及前臂挤压伤后,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肌肉坏死、肢体残废,甚至造成肾衰,导致死亡。2008~2011年收治外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1例,确诊后即刻行切开减压术,术后实施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46岁,车祸伤6例,挤压伤2例,高处坠落伤3例;小腿伤8例,前臂伤3例;切开减压9例,1例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因肢体肌肉坏死行截肢术,余病例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

术前观察及护理措施

加强患肢局部观察: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早期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观察挤压伤、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四肢骨折患者,观察患肢疼痛、肿胀程度、感觉及肢体远端血管搏动及末梢血运。入院后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关症状和体征,若出现变化应立即告知医生、护士。一旦可疑患者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应密切观察疼痛特征,有无进行性加重,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若足趾出现被动牵拉痛高度重视。OCS患者早期肿胀逐渐加重,应密切观察,立即松开外固定物,进行护理,适当抬高患肢,禁止过高,否则会引起患肢小动脉灌注不足,局部冷敷,严禁按摩及热敷,患肢制动,避免增加组织耗氧。OCS患者早期表现:①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②感觉异常、过敏或迟钝;③肌肉被动牵拉痛。OCS发生后大动脉的搏动不一定会阻断消失,不能把远端动脉搏动的存在或消失作为诊断OCS是否发生的指标2。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30mmHg可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减少酸中毒、肾衰等并发症。

手术过程护理措施:OCS一旦确诊,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协助医生进行切开减压术,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肢不打止血带,术后伤口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定期换药。

术后护理措施:观察伤口变化及渗液,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配合医生及时进行伤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渗液,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伤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及末梢血运、感觉,观察体温变化,护理人员将患肢抬高45°,局部烤灯照射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2次/日,每次20分钟3。术后1~2周后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减张缝合或游离植皮。术后患肢即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预防血栓等并发症,3周后进行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讨 论

熟悉小腿骨筋膜室的解剖,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便于护士早期观察,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延误造成小腿肌肉广泛坏死,引起患肢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截肢。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以肿胀、疼痛及指端等局部情况进行早期观察与护理,给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至关重要4。

通过对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认为除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张外,良好的护理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根据护理诊断及心得等,使护士能预见性的实施措施,及指导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康复,减少病残率。

参考文献

1 赛小珍.骨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