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分析报告

病理分析报告

病理分析报告

病理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DNT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大多数于20岁以前发病。病变主要位于幕上大脑,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光镜下瘤组织结节状分布伴网状囊性变,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样的细胞(OLCs)、成熟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少枝胶质细胞样细胞表达S―100,部分表达突触素(Sy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细胞表达S―100、突触素(Syn)和神经元特异白(NeuN)。结论:DNT是手术可治愈的良性病变,无需放疗和化疗。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DNT才确诊。

【关键词】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临床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Cliniw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 (a report of 4 cases)

Huang Xin,Zu baohua.

【Abst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tients with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DNT). Method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data bases of 4 cases of D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light microscop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Results: Refractory epilepsy is a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t always attacks before 20 years old. Most lesions are located in supertentorial space . There was no periturnoral ederna or space occupying effect on radiologic examination.DNT had obvious mucoid and microcystic degeneration.DNT consisted of the oligodendrocyte-like cells(OLC),neurons and astrocytes. The expressions of synaptophysin NeuN and S-100 protein were positive in the neurons and some OLC of DNT.The expression of GFAP in the OLC of DNT was negative. Conclusion: DNT is a surgically curable benign tumor.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re contraindicated.A definite diagnosis of DNT may be made b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ad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Key words】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 ; Clinicopathology; Diagnosic ; Immunohistochemistry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DNT)是一种神经上皮起源肿瘤,很少见,由Daumas-Duport等[1]于198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1993年才收入WHO神经系统分类。光镜下与少突细胞瘤不易区别,两者预后及治疗方案不同,DNT预后良好,术后不需放疗或化疗。现收集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形态、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近6年诊断的DNT病人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8一30岁,除1例21岁发病其余均在20岁前发病,病程从数天到16年不等。4例病人均有顽固性癫痈发作,抗癫痈药物效果不佳。其中有1例伴间隙性头痛。

1.2 影像学资料:4例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额颞叶及枕叶皮质,可累及皮质下白质。CT检查为不规则局限性低密度影,1例有囊性变。病灶MRI示T1W呈低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T2W呈高信号。4例影像学均显示肿瘤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或仅轻度占位效应,2例示中线轻度移位,1例显示局部颅骨受压变薄。病灶范围从直径2一5 cm不等。影像学均考虑为胶质瘤。

1.3 病理学检查:标本经10%中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免疫组化试剂:S-100、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白(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试剂来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大体标本:肿瘤呈半透明胶冻状,质中等,边界不清,血供中等。其中1例较明显囊性变。

2.2 镜下所见:散在分布的结节状瘤组织,小圆核细胞,多数小圆核细胞核周呈空晕状的少枝胶质细胞样细胞(oligodendrocyte-like cells,OLCs),胞质纤细突起形成疏松网状、微囊状,其间为稀薄粘液样。成熟神经细胞散在分布于微囊内。间质血管较少,瘤组织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像。

2.3 免疫组化:少枝胶质细胞样细胞弥漫表达S―100,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部分表达突触素(Syn);神经元细胞表达突触素(Syn)和神经元特异白(NeuN);散在星形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图1、2示疏松网状、微囊状结构,其间为稀薄粘液样,其中偶见漂浮着分化较好的神经元。HE×100

图3示“胶质神经元成分”,其中主要为OLCs,少量星形细胞,偶见神经元细胞。HE×200

图4示神经元细胞表达Syn。SP法×400

2.4 随访结果:本组4例随访6个月~4年,均无癫痫发作,MRI证实无肿瘤复发。

3 讨论

DNT是一种少见的混合性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肿瘤。大多首次发病于20岁前,男性比女性稍多见。临床上表现为顽固性癫痫,多为局灶性小发作,少数人偶伴癫痫大发作,大多无颅内压升高,仅少数病人伴头痛、记忆力下降等[2],位于小脑者可有行走不稳[3]。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肿瘤主要长于幕上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也可发生于尾状核、小脑和脑干,单结节或多结节。肿瘤多为灰黄,胶冻状半透明。神经影响学不仅可以提示诊断,还有助于与胶质细胞肿瘤区分。它们大多呈特征性皮层带状扩大,MRI的T1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和占位效应。可出现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少数病例可出现强化、钙化和囊性变[4,5]。

根据WHO2007分类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亚型[6]。“单纯型”由单一的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复杂型”由使肿瘤呈多结节状的胶质结节伴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和/或发育不良的大脑皮质构成,瘤细胞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样的细胞(OLCs)、成熟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组成细胞的多少各病例不同,在同一肿瘤不同区域也不同[6]。可形成结节状也可呈弥漫状分布;可非常类似普通胶质瘤或少见胶质瘤特点;可类似低级别胶质瘤显示核的非典型性。有人提出“非特异”亚型[7],本型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CT和MRI长期随访并未显示肿瘤生长,但镜下缺乏胶质神经元成分和多结节结构。

在HE染色光镜下作为诊断依据[8]的形态学改变是被称作“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即OLCs沿着束状的神经轴突和枝芽状毛细血管多结节样增生,并由粘液样基质分隔开,粘液样基质中漂浮着分化较好的神经元。OLCs形态与少突胶质细胞十分相似,细胞大小一致,核圆有核周空晕,可以分布在粘液样微囊周围,形成泡状结构,或是分布在网状组织周围呈筛状或菊形团样结构。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成分多见于单纯DNTs的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中,但复杂型DNTs也可有,呈微结节状或弥漫分布,这种胶质成分不易与传统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毛细胞型或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区分。神经元细胞分化较好,有报道个别病例可有黑色素细胞分化[9]。微血管网可从不明显到非常丰富,可以见到错构瘤样的异常血管,无淋巴细胞浸润及卫星现象,一般无核分裂及坏死。有报导一些病例中可见少数核分裂和微血管增生,偶见坏死。有时可见到发育不良的大脑皮质(脑皮质组织结构紊乱,正常层状结构丧失),很难与胶质瘤细胞增生的继发性改变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OLCs不表达GFAP,但表达S-100,可少数表达NeuN和Syn,成熟神经元表达Syn和NeuN。明确诊断尚需考虑⑴20岁以前起病的灶性癫痫伴不伴继发性全身性癫痫;⑵缺少相关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或仅有非进行性的先天性的功能缺失;⑶影像学上定位于幕上及皮层;⑷除了有囊性变外,没有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

DNT组织学相当于WHOⅠ级,是可治愈的,手术切除即可,无需放、化疗,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鉴别。后者有以下特点[10,11]:①为白质起源,早期累及皮质;②病灶较大,伴占位效应及明显水肿;③瘤细胞排列紧密,弥散分布,或由纤维血管分割为多个小叶状;④较多网状或篱笆样的血管;⑤残留神经元周常有瘤细胞围绕成卫星状;⑥较高的增殖活性。

参考文献

[1] Daumas-Duport C, Schcithaucr BW, Chodkicwicz JP, et al. Dyscmbryoplastic neu rocpithcliaL tumor: a surgically curahle tumor of young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partial seizures. Report of thirty-nine cases[J]. Neurosurgery, 1988, 23:545-556.

[2] 俞凯,于士柱,张建宁,等.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APR,22(4):208.

[3] 王桂英,敖祥生.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 MAY,15(5):270-272.

[4] Shin JH, Lee HK, Khang SK, et al. Neuronal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adiolog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a, 2002 , 22 ;1177.

[5] Stanescu Cosson R, Varlet P, Beuvon F, et al.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 CT, MRI findings and imaging follow-up; a study of 53 cases. ] Neuroradiol, 2001 .28;230.

[6] Daumas-Duport C, Pietsch T, Hawkins C, et al.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ur. In: Louis DN, Ohgaki H,Wiestler OD, et al eds. WHO Classification Nervous System[M]. Lyon: IARC Press, 2007. 99-102.

[7] Daumas-Duport C, Pietsch T, Lanto PL. Dysembryoplastic nenroepithelial tumor. In: Kleihaues P, Cavenee WK, eds.WHO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he nervous system[M].Lyon: IARC Press, 2000. 103一106.

[8] ROSAI J著(回允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第9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548.

[9] Elizabeth J ,Bhaskara RM,Radhakrishnan VV ,et al.Melanotic differentiation in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Clin Neuropathol,2000 .19(1) :38-40.

[10] 张福林,汪寅,陈宏,等.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 APR;19(2):121.

病理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体制的日益完善,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也在不断提升[1]。笔者所在乡镇卫生院,近年来在传染病管理方法等相关规范的指导下,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也颇具成效。但就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不乏问题的存在,因此造成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低下,对具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带来不便。现通过资料收集统计,对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作一详细分析与论述,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乡镇卫生院2013年1月~12月有关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收集2014年1月~12月我院有关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监测的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资料。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以《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及《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等规章条例作为参考,设计传染病疫情上报质量的调查评估表[2,3],对本乡镇卫生院2013年1月~12月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评估,调查内容是指填卡质量与及时性的分析。①填卡质量。对传染病卡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评估,必填项缺一项则视为不完整,填写无逻辑错误则视为填定正确;②及时性分析。采用"诊断-录入"与"录入-审核"两个时间间隔,来评价报告与审核的及时性。通过上述调查,对疫情报告质量做出比较合理、客观的评估。同时分析本卫生院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疫情登记报告情况、疫情管理人员情况、直报系统运行情况等,总结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2.2改进对策 通过调查,对2013年1月~12月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对策,并于2014年1月起全面落实,同时分析2014年1月~12月本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价改进对策的应用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表格、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数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 2013年1月~12月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

2.1.1报告质量评估 2013年1月~12月本乡镇卫生院共填写148张传染病卡,填写完整数82张,完整率55.41%;传染病卡存在逻辑错误17张,错误率11.49%。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分析,及时录入率48.65%(72/148),及时审核率70.95%(105/148)。

2.1.2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卫生院传染病卡的填写、及时录入与审核的质量有待提高,整体报告质量水平低下。进一步分析认为,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类:①重视程度不足。乡镇卫生院日常工作繁忙,接收患者较多,接触疾病类型繁杂,容易忽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性。②制度不完善。在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③相关知识缺乏。

2.2 2014年1月~12月改进对策落实及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估

2.2.1改进对策 针对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的改进对策如下几点:①加强培训。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就传染病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与指导,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的了解程度,意识到疫情报告的重要性,增强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意识及工作能力,避免工作疏漏发生,最终达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效果。②完善制度。根据本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关于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条例,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管理制度,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做好疫情的记录工作。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传染病商情报告质量,避免差错发生。③加强监督审查。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监督审查工作,对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监督审核,包括对报告方式、报告流程、报告资料的严谨性、合理性与完整性的审核,同时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监督与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去强化处理,切实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4]。

2.2.2报告质量评估 通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2014年1月~12月共填写162张传染病卡,填写完整率、逻辑错误率、及时录入率与及时审核率均明显高于上1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因素,必须进一步加强督导,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改进,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指导,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还需加强录入与审核,以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彬,王福春,农娟.2011~2013年靖西县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3):159-160.

[2]魏文君.医院传染病报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11):1060.

病理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特征;监测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之一。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结核病报告发患者数始终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列。为了解和掌握苏州原三城区肺结核病的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探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现将原三城区2012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来自"国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统计资料(2012年三城区常住人口数101.98万)。

1.2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原三城区2012年肺结核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时间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患者资料:登录 "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肺结核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人群肺结核三间分布特点。

2 结果

2.1全年报告病例情况 2012年苏州原三城区共报告肺结核病162例,肺结核病发病率为15.89/10万;其中涂阳患者74例,涂阳发病率为7.26/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68%;涂阴患者88例,涂阴发病率为8.63/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32%。

2.2地区分布 2012年报告的162例患者中,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原金阊区,发病率为18.44/10万;最低的是原平江区,发病率为11.96/10万,各地报告发病差异有显著意义。(χ2=0.25,P

2.3时间分布 2012年1~12月均有病例报告,2月份病例最少,报告发病6例,占病例总数的3.70%;11月份病例最多,报告发病22例,占病例总数的13.58%;涂阳患者5月份呈现一个发病高峰,涂阴患者11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各月份发病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35,P

2.4年龄、性别分布 从发病年龄看,随着年龄增长,结核病发病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5岁以下没有病例报告;55~64岁年龄组报告发患者数最多,占全年报告病例的20.99%,25~64岁年龄组报告发患者数69.14%。从性别分布情况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报告发病率为10.30/10万,占报告病例数的64.81%(105/162);女性报告发病率为5.59/10万,占报告病例数的35.19%(57/162);男女之比为1.84:1,差别有显著意义(χ2=1.78,P

2.5职业分布 2012年苏州市原三城区肺结核病职业分布,以家务、家政及待业最多,报告发病4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9.63%,涂阳病例21例,占涂阳总数的28.38%;其次是离退人员,报告发病31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9.14%,涂阳20例,占涂阳总数的27.03%;第三是工人,报告发病21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2.96%,涂阳11例,占14.86%;各职业病例分布见表3。

3 讨论

综合上述信息发现:2012年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数较前两年(2011年157例、2010年158例)基本持平,与苏州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基本处于小幅波动,相对平稳态势一致[3]。

从地区分布分析, 2012年报告的162例患者中,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原金阊区,最低的是原平江区,可能与近年原金阊区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执法督查力度,强化了网络直报、转诊和追踪措施。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2月份病例最少、11月份病例最多。涂阳患者5月份呈现一个发病高峰,可能是春夏交替,天气转暖,人们外出增多,使结核病发病进入了流行期,与国内结核病发病情况季节性分析情况相符(结核病的发病数在5月6日~6月30日为高峰期[4]);涂阴患者11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原因或许为临近年末,为完成患者发现任务数而加大了行政干预力度。

2012年结核病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病例,这是因为青壮年男性社会活动活跃等因素多有关。国内外众多文献也有类似报道[5]。

从发病职业分布看,报告病例集中在家务、家政及待业、离退人员等人群,主要因为该人群体质差,基础性疾病如老慢支、糖尿病等有重要关系。主要防治措施:

3.1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trategy,DOTS),即直接面试下督导化疗,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为经济、科学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我国实施DOTS策略的近10年中,结核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6]。

3.2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转诊,定点肺结核医疗机构的痰菌检测、痰培养提高肺结核病例的发现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加强行政干预、强化归口管理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7]。发现肺结核患者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一个重要工作措施。

3.3要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均衡发展,整体提高[8]。

3.4重点加强肺结核减免政策力度,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5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加强防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根据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我国近几年肺结核患者报告一直排在各类传染病之首。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高发态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黎霞,成诗明,陈明亭,等.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 :485-508.

[2]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

[3]蒋骏,李海.苏州市2005~2009年涂阳肺结核新患者登记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12.

[4]汪文新,刘晋洪,赵梅桂,等.我国结核病发病情况季节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5.

[5]黄玉,钟节鸣,陈彬,等,2010年浙江省结核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8):601-603.

[6]曾伟,张冬梅,凤翀,等.DOTS策略下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01.

病理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以低热、全身皮疹、淋巴结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4~10岁儿童。2011年盘锦市风疹病例发病数较2010年显著升高,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现住址共报告风疹病例933例,与2010年相比(410例)增加了523例;发病率为67.0/10万,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127.6%,无暴发疫情报告,在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风疹疫情共预警98次,较2010年(64次)增加了34次。现将盘锦市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风疹发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2007,Map Info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风疹病例933例,报告发病率为67.0/10万。与2010年相比(410例)增加了523例;与2009年相比(20例)增加了913例。

2.2地区分布 933例风疹病例中,双台子区327例,发病率为150.2/10万;兴隆台223例,发病率为49.7/10万;大洼县216例,发病率为51.5/10万;盘山县166例,发病率为54.2/10万,不详县区1例,见图1。

2.3人群分布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0~5岁发病280例,6~10岁发病240例,11~15岁发病185例,16~20岁发病107例,21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121例。男性595例,女性为4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0.88,见图2。

2.4时间分布 1月4日开始报告有病例发生,1月份报告20例病例,2月份报告27例,3月份报告136例病例,4月份报告234例病例,5月份报告306例病例,6月份报告156例病例,7月份报告41例病例,8月份报告6例病例,9月份报告2例病例,10月份报告1例病例,11月份报告0例病例,12月份报告4例病例,见图3。

2.5职业分布 933例风疹病例共分布在16类人群中,分别为学生340例;托幼儿童217例;家务及待业145例;散居儿童104例;工人41例;农民39例;商业服务11例;干部职工10例;教师6例;保育员及保姆9例;其他4例;餐饮食品业2例;医务人员1例;民工2例;公共场所服务员1例;不详1例。

3讨论

3.1流行特征分析 盘锦市2011年风疹病例与2010年、2009年相比均明显上升,发病率为3年来最高,无暴发疫情报告。从地区分布看,双台子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为全市最高;从年龄分布看0~5岁、6~10岁、11~15岁三个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占全部病例的75.56%;从时间分布看3~6月份病例比较集中,共发生832例,占所有病例的89.17%;从职业分布看学生、托幼儿童、家务及待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占全部病例的75.3%。

3.2影响因素分析

3.2.1疫苗接种存在空白区 我市按照辽宁省的统一部署,在2010年10月才开始将麻风和麻风腮疫苗对儿童进行免费接种,接种对象为8月龄和18月龄,而在此之前,麻风和麻风腮疫苗是自费疫苗,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接种率较低,存在大量的免疫空白人群,致使风疹易感者相对较多。

3.2.2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难度较大 近年我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形成免疫空白人群,导致我市风疹易感者增加。

3.2.3人群对风疹的认识不足 由于风疹症状较轻,有些患者无发热症状,致使部分人将该病当成一般的过敏反应,患者患病后一般既不就诊也不休息,或者只是简单服用一些自备药,处于传染期的病例不能及时进行隔离,致使现症患者与易感者密切接触,这是风疹持续高发、难以控制的重要诱因,从而导致风疹的传播。

3.2.4临床医生诊断水平、传染病处理及报告工作有待提高。一些医生对风疹的症状、体征缺乏必要的认识,传染病报告不准确,致使病例数增加。

3.3流行趋势分析 5月初我们监测到我市风疹疫情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疫情分析预测我市有可能发生风疹的暴发及流行,重点人群应是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集体单位,我们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报了风疹预警报告,提出防控措施,确保了我市无暴发疫情发生。

3.4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

3.4.1加强疫情的监测,市及各县区疾控中心至少2次/d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查询病例数,对病例进行主动监测,随时掌握疫情最新动态。

3.4.2各级疾控中心对通过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查询到的风疹疫情预警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信息分析,对有暴发趋势的信息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及时处理。

3.4.3利用盘锦电视台、盘锦广播电台、盘锦日报、盘锦市疾控中心网站等媒体多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将风疹的危害及预防方法向广大百姓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主动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3.4.4加强常规免疫接种,降低易感人群,建立免疫屏障,预防疫情的发生。

3.4.5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的督导,提高诊断水平,对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3.4.6开展对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检查指导,要求做好晨检、缺课登记、开窗通风、风疹防治知识宣传等工作。

3.4.7市疾控中心将全市风疹疫情向各县区及时进行通报,做到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建立传染病防治的整体防疫体系。

经过以上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我市风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暴发流行,为今后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经验。

病理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发病以婴幼儿为主。2007年6月~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患者365例。为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在我县的流行特征,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对5年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7~2011年各乡(镇)、县直医疗机构及外地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病例,按传染病疫情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外来人口病例均纳入本资料。

质量控制:根据网络直报疫情信息,由我中心对报告的所有病例进行核实、汇总和统计。

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将网络直报信息导出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地区分布:将全县57个乡(镇)划分为12个片区,下寺、普安片区发病高,其次是开封、公兴片区,主要原因为普安、下寺为新老县城所在地,人口密度和流动性较大有关,至2010年各片区均有病例报告。57个乡(镇)中50个乡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下寺97例(26.6%),其次是普安镇41例(11.2%);上寺17例(4.7%);香沉15例(4.1%);国光14例(3.8%)。各片区发病情况,见表1。

年龄分布:我县手足口病年龄4个月~14岁,其中以1岁组儿童发病最高,报告119例,占总病例数的32.6%。0~ 18例(4.9%);2~ 97例(26.6%);3~ 55例(15.1%);4~ 39例(10.1%);>5~ 37例(10.1%)。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不明显[2],各年龄组发病,见图1。

性别分布:所发病例中男245例(67.1%),女120例(32.9%),男女性别比2:1,有明显差异。

职业分布:手足口病例主要分布在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当中,其中托幼儿童121例,占发病总数的33.2%,散居儿童227例,占发病总数的62.2%,学生15例,占发病总数的4.1%,其他2例(0.5%)。以幼托、散居儿童为主,农村高于城市。

病例时间分布:2007~2011年除9月份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月有病例报告。病例在2009年形成一个高峰,后逐渐下降。4~7个月是发病高峰[3],共报告病例316例(86.6%),4月份病例最多[3],比葛利辉等的报告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发病130例(35.6%)。1月报告6例,2月报告3例,3月报告9例,4月报告130例,5月报告102例,6月报告47例,7月报告37例,8月报告12例,9月报告0例,10月报告5例,11月报告7例,12月报告7例。2007~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分月分布,见图2。

采取措施:①疫情发生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报告的所有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采集了部分患者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送四川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患者送医院隔离治疗。②组织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各手足口病患者所在小学、幼儿园、社区、村组及各乡镇集镇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开展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专题讲座。发放了消毒液,指导患者家庭和学校开展了消毒工作。③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严密监测疫情,要求各卫生院实行日报告制度。④定期指导医疗机构的就诊和消毒工作。认真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重点培训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转诊、不典型病例的发现和诊断等,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实验室检测结果:四川省疾控中心对2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进行了肠道病毒EV71、CoxA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18份标本肠道病例EV71核酸阳性。该县的手足口发病流行株以肠道病毒EV71为主。

讨 论

2007~2011年该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具有明显地区性、季节性和性别差异,4月~7月为最高峰。以<5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其中1~2岁年龄组最高,与2000年山东省一些地区调查结果一致[4],主要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易引起交叉感染[5]。发病人数中农村高于城市,男童多于女童,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6]。

该县2007报告第1例手足口病病例,至2009年达到发病高峰,后呈下降趋势,与有关资料报道的手足口病有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1次的规律一致[7]。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因此,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用品及托幼机构玩具进行消毒,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预防的重点。

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复杂,隐性感染较高,给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今后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等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对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病例的识别、诊断、报告、救治及应急处置工作水平,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继续加强对托幼机构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同时做好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减少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2 王连森,毕玉强,房玉英,等.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9):45-46.

3 葛利辉,汤洪洋,唐莉,等.南宁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11(25):1176-1177.

4 王晓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 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72.

5 于雪静,闰静,王皓,等.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