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分析报告

矿山分析报告

矿山分析报告

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山职业病;预评价;防护设施

近些年来,我国矿山职业病发病人数在不断上升。矿山职业病不但影响了矿山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化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加强对矿山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已建立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防治标准体系,并且初步建立了危害评价体系与技术服务网络。但是,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服务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危害评价体系与技术服务网络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1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预评价报告引用的法律、规范等不适用或存在片面性

在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审核过程中,评价机构存在忽视预评估报告引用的法律、规范等不适用或过于片面性的问题,在评价报告的开头部分,基本上引用的是相同的标准、法律法规内容,这些引用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评价报告中几乎没有变化[1]。在评价报告中,还存在引用的相关条款范围较大,覆盖面较广,但是对真正涉及评价报告的具体条款,却没有在报告中详细的列出,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评价报告的内容大而空泛、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多少真正触及实质的评价内容。还有一些评价报告引用的标准指向性不强,比如:一些适用于地下使用的标准应用到了地面上,因此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技术指标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甚至有造假的嫌疑。因此,在矿山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工作中,需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引用,从而保证报告的可操作性与合法性。

1.2预评价报告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查表法、类比法以及定量分级法。应用检查表法开展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需要注重对工程技术措施、卫生管理以及健康监护等方面的检查,使用这一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较为笼统,无法准确的对矿山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危害防治的效果进行评价[2]。使用类比法开展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时,需要进入工作场地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通过监测有害物质的浓度来确定矿山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危害防治效果。使用定量分级法可以对某一单一因素进行准确的检测,并且检测的结果较为准确,因此一般作为决策的依据;但是在检测多个因素时,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矿山职业病危害会受到当时当地不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许多评价机构在矿山职业病危害的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评价方法的选择,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此外,针对不同因素,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而评价机构为了方便行事,往往采用最简单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低[3]。

1.3防护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在矿山职业病防护工作中,在制定防护措施时,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各矿区的不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防护工作具体有效。在矿山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审核过程中,存在不论矿山类型是否相同,采用的都是相同的评价方法,相同的应对措施,对一些较难控制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也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只是简单的将矿山职业病危害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都交给个体防护。针对这些问题,矿山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与相关研究院联系,合理的采购相应的防护设施,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对矿山职业病危害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建议

2.1对编写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建议

2.1.1报告引言

在项目引言的编写中,需要避免长篇论述项目的由来与意义,需要突出项目的组成以及项目的工程内容,在提到防护设备的时,不需要将所有设备罗列出来,提及主要设备就可以[4]。

2.1.2评价单元划分

在评价单元的划分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价内容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价范围的不同来划分[5]。此外,还可以通过生产工艺、企业类型、设备布局等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在划分单元之后,在单元末尾的评价内容,需要与评价前部的内容相呼应。

2.1.3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

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需要将防护措施一条一条分开论述,并且层级分明。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单元中,还需要详细的列出防护设施,并对防护设备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必要时,甚至可以结合类比企业,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判断防护设施是否具有危害防护效果,防护能力是否达到了防护的要求。

2.1.4企业制度报告

在矿山开采企业中,如果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度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危害评价报告中需要将这些内容在相应单元中具体的指出,不管企业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都需要肯定企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设置[6]。在给生产人员配置相应防护用品时,需要了解防护用品是否适合当前工作场景的应用,在一些危害程度较高的场所,需要重视对相应卫生防护用品的发放,并且发放情况记录到对应的评价单元中。

2.1.5检查表检查结果

对于检查表的检查结果,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在评价报告的检查表单元中,需要将检查结果的评论设置在检查单元的最后一行,并且还需要简要的评价检查结果。

2.1.6结论章节

在结论章节的编写中,需要尽量简练,避免与前文的重复,重点要说明前文所未提到的内容。在综合分析时,需要尽量减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而要求防护工作该如何做的表述,要论证项目是可行的,就应该直接说明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并对不同类型因素的可控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2.2对矿山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建议

在我国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生产工艺、危害防护技术水平与装备达不到相应标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矿山管理人员不注重寻找解决措施,而是将安全防护寄托在个人防护上,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矿山职业病危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一情况,矿山管理人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危害防治方法,不断加强防护设施的设计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矿山防护设施生产厂商的联系,及时引进最新的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在矿山防护设施设计工作中,需要重点针对防尘、防毒、防湿、防电离等功能的设计,加强安全与职业卫生两方面的防护。

3 结语

当前我国矿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设计工作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工作人员对矿山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写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评价机构对相关评审标准不熟悉,因此,工作人员与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学习最新颁布的行业标准,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矿山职业病防治水平,保证矿山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振芳.某铁矿职业病预评价中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7:154-158.

[2]李冬月,汤祥,侯舜,胡涛.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5,21:56-59.

[3]樊巍,柴飞鸣,高宇钊.山西省某冶金矿山有限公司铁矿开采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14:1971-1973.

[4]华绍广,骆隽D,余向东,王富军.某露天石灰r矿开采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现代矿业,2015,09:172-175.

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近年,太钢取得了铁矿及煤矿的探矿权。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紧缺,为了太钢长远发展的根本,应对这些宝贵资源做好前期工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地质工作。我认为矿山地质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矿山建设和矿山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我就此,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 矿山初建过程中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与特征

1.1 矿山建设过程中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

1)进行初建矿区或已投产矿山进一步勘探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调查,了解初建矿区或已投产矿山基本地质概况、资源储量规模,为矿山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2)分析矿区地质成因和矿床概况,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对于已投产矿山,还应掌握矿山的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分布情况。

3)在拟编矿山中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中,参与矿区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结合在建矿山重要设计方案的论证做相关地质详查以及勘探后对该矿区的资源储量进行估算。

4)矿山建设中的地质设计。进行初步勘探设计,明确勘探设计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5)为使地质勘探资料能尽量满足建设需要,进行勘探规划设计与矿山规划在建相互协调统一,对可采矿石的工业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影响在建矿山区域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对可采矿石进行采样后送相关单位进行可磨可选试验后,对矿石的可选性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相应合理的选矿方法。并对相应的地质勘探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等。

6)在建矿山的现场指导工作。主要为在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做进一步的改进,及时对地质工作的不足之处做进一步的完善,进行在建矿山勘探报告的编写,并进行相关地质设计方面的技术指导。

1.2 矿山在建过程中的主要地质特征

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由地质勘探阶段过渡到生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地质勘探阶段所做的工作表现如下情况。

1)对现阶段的地质设计与要求,是在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未完成解决的,而在建矿山阶段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为了合理确定露天矿境界或井下通风井位置,需对某些地段矿体的边界进行进一步的圈定;又如当所确定的首采地段控制程度不够或“三带”界线不清,需补加勘探工程,提高其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等。

2)继承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在地质勘探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脱离已有的历史事实,基建探矿是地质勘探工作的继续和补充。其探矿方法和工程布置,必须受原勘探工程体系的制约。

3)生产矿山建设阶段,由于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或设计工作,对矿山规模、开采方式、采矿方法、开拓运输、矿井通风方式、厂址、选矿流程等重大方案,已有了一个初步设想或已经确定。此阶段地质工作的深度和要求,是以能否满足矿山建设和生产需求为准则。

2 在建矿山初期的地质工作

2.1 资源储量核实和在建矿山规划设计中的地质工作

1)工作目的与作用。

资源储量核查和矿山规划是为了掌握地质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最新的地质成果,及时对矿区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地质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资源调查的对象通常是已经完成详查或勘探的矿区,主要调查内容为:矿区交通位置与自然经济地理概况;矿区水、电、燃料、建筑材料供应及现场供应情况、资源储量与开采利用情况;开采矿体的地质构造情况;可采矿体的物质成分、特性及加工技术性能;矿区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矿区地质工作任务、方法及成果、下一部工作计划;地质储量与矿床远景评价。最后进行矿区资源条件与建设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对矿山建设的建议。

3)矿山建设规划中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矿山建设规划中的地质工作,除应包括地质资源调查的各项内容外,还必须包括下列内容:为工艺专业提供经审定后的地质资料,包括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矿石成分、矿床储量、水文地质条件。

2.2 在建矿山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指导在建矿山过程中的工作

在建矿山可采矿石的可行性研究,是在专业地质人员详查的前提下进行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只是对矿山建设的重大方案进行比较,提出矿山建设的概略蓝图。项目建议书主要是阐明项目建设的根据和必要性,以及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此阶段的地质工作内容较简单,地质工作的深度及广度较浅。

2.3 在建矿山的地质工作对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具体情况

在建矿山的地质工作对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具体情况为:对地质勘探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矿石资源储量进行分析评价;对矿区的地质地形图和各勘探线的剖面图及其它相关图件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绘制;用垂直断面法对各剖面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在剖面图的基础上进行水平分层图的绘制,并对水平分层图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估算后与剖面所估算的资源储量进行比较,确定估算资源储量的准确可靠程度。再利用三维立体软件建立矿块的立体模型,进一步分析矿体的形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规划采矿设计,同时对矿区内开采矿体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2.4 在建矿山的具体规划与地质勘探报告相结合

在资源核实和在建矿山具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要同地质勘探部门相结合,对矿区地质勘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按照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将影响矿山建设的重大问题解决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为矿山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地质部门应客观而及时提供有关地质资料与成果,从而促进矿山建设项目及时列项,带来优化的社会效益。

1)勘探决策的结合。

矿床是否值得勘探是个重大决策问题。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品位高、规模大、开采技术条件和加工技术条件简单、建设条件好、市场需要的矿区转入勘探。如果存在某些重大不利条件,将会造成矿山生产在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效益不佳。

2)勘探工作布署的结合。

对矿区内勘探对象和勘探范围的确定、勘探分段分期及勘探顺序等,应与开采范围、开采顺序、首采地段相一致。埋藏浅的矿床,应满足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需要。在主要井巷工程或露天境界和工业场地附近,要布置重点工程,对矿体和地质构造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工程地质评价。高级储量的位置应位于首采地段。如勘探工程布置不当,也同样会影响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3)勘探深度的结合。

合理确定勘探深度是勘探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要求是对延深很大的矿床,其勘探深度一般在,600米左右。但实际上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千差万别,必须因地制宜地加以确定。

4)勘探巷道具体位置的布置与矿山开采相结合。

在满足地质勘探的前提下布置具体的巷道位置,目的是为矿山开采所利用,一般要做到“一条巷道多方面所用”。巷道的开拓及(台阶)储量和涌水量计算,其标高应尽量与设计标高一致。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或在矿床开采前需进行矿床超前疏干时,应尽可能将大口径抽水试验与矿山超前疏干结合进行,以节约投资。

5)矿石类型划分中的结合。

矿床的矿石类型繁多,如划分过简与采选工艺流程不符,则满足不了设计和生产的需要;如划分过繁,不仅增加了人为的复杂性,而且不便使用。为此,应根据采矿的可能和选矿工艺的需要,本着尽量“简化”的原则进行矿石类型的划分。

2.5 对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的评审

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矿山设计的质量。因此,必须在设计之前对所依据的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审的应从矿区具体的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布置勘探钻孔是否满足地质技术指标的要求,评价勘探钻孔质量的优劣,对整个矿区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否满足矿山设计与建设的要求,是否符合储量规范的规定为准则。

2.6 储量计算工业指标的研究

矿产资源工业指标是划分矿与非矿的标准,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的依据。所以,合理确定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必须符合矿床地质特点,既能满足国家对该种矿产的需求,又能保证矿山企业有足够的利润,以便为国家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是矿山建设前期设计准备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地质工作内容。

2.7 矿山工程地质工作

矿山工程地质工作的目的是较准确可靠地探明矿山在建情况和矿区具体开采位置的矿山工程地质,以便进一步搞清楚在建矿区可能影响施工的地质灾害与隐患,确保在建矿山安全有序进行。主要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矿山正建设中的采、选矿厂房的选址和地基处理、尾矿库的库基及库肩、通往采场公路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等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工作。

2)要实地到施工中的井巷,硐室(正开采的矿石采场)了解该地段的工程地质简易程度,进行工程地质资料整理。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地核查;目的和依据;概况;矿业权;核查

1. 实地核查目的和依据

1.1 实地核查目的。

本次核查工作目的是:对武义县省级发证采矿权现状进行实地核查,核准矿业权的有效范围,摸清矿业权分布现状及活动特征,适时变更纠正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步更新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维护矿业权人利益,提升武义县矿业权管理水平,合理设置矿业权,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推进矿政信息公开和加强社会化服务。

1.2 实地核查依据。

1.2.1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和技术要求》(修订本)(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等 2008年10月)。

1.2.2 关于印发《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矿核办技发〔2009〕3号]。

1.2.3 关于印发《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的通知[矿核办技发〔2009〕2号]。

1.2.4 《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59号。

1.2.5 《武义县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0年)。

1.2.6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

2. 区域概况

2.1 矿产资源分布。

武义县已发现矿产22种,其中甲类矿产有查明资源储量的有5种,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地30余处。优势特色矿产主要为萤石、地热、饰面用石材等。矿产资源的特点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无能源矿产资源。本次矿权核查涉及的矿种为普通建筑用石料及砖瓦用页岩、粘土矿。

2.2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状况。

2.2.1 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据《武义县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0年)资料,县域内共设置了5个勘查区,目前勘查区内设置有4处探矿权。其中,萤石矿普查2处,铅锌多金属矿普查1处,地热普查1处。

2.2.2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武义县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萤石、饰面用花岗岩、辉绿岩、建筑用凝灰岩、地热、砖瓦粘土、页岩等。本次核查的建筑用凝灰岩、辉绿岩石料矿及饰面用花岗岩矿年生产矿石量规模达103.5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页岩矿年生产矿石量规模为27.92万吨。

3. 矿业权设置情况

3.1 矿业权设置情况。

武义县目前采矿权设置有32宗。其中,省级发证的6宗(均为地下开采的萤石矿),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范围为武义县省级设置的采矿权及探矿权共有7宗,均为地下开采。

3.2 室内核查阶段发现的问题。

经室内对矿业权管理系统数据检查及有关矿山年报资料整理,武义县省级设置的6处采矿权,位置均相对独立,不存在矿权交叉重叠现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矿山采矿证已过有效期,经询问武义县国土资源局,矿山均已申请办理采矿证延续、变更手续,正在审批当中;(2)据矿山年报等资料有部分矿山有超范围超规模开采的问题,这类矿山将是本次实地核查的重点;(3)部分基本数据项有漏填现象(如发证机关、采矿方法等)及部分变更数据项不及时更新(如联系电话等),将在本次实地核查中予以完善。

4. 实地核查工作部署与基本情况

4.1 调查队伍。

按照有关核查技术规范及国土主管部门核查任务要求组建核查队伍,其中核查人员包括熟悉基础测量、矿山地质测量和矿产地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成立了核查质量管理小组,对核查工作进行检查、复核、审查。

4.2 仪器设备。

GPS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使用6台Trimble5700GPS,以静态模式同步观测,矿区范围的测量使用拓普康全站仪。并按相关技术要求实地核查前对各类投入仪器设备做好校验和调试工作。

4.3 质量控制。

在核查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落实公司——项目组——小组三级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在核查过程中执行三检(自检、互检、抽检)两审(审核、审查)的质量控制制度。

在核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及时告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矿业权人,及时收集反馈的意见或处理变更情况,不断更新完善核查对照表等各项资料,并补充修改工作总结报告相关内容。

4.4 核查工作基本情况。

武义县省级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始于2009年8月中旬,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2009年8月中旬~2009年8月下旬,主要为收集资料、编制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方案、技术要求交流及测量仪器校验检测等准备工作;

2009年9月上旬开始投入实地测量工作,至9月下旬完成全部采矿权的实地测量,初步绘制了各矿业权开拓工程平面图。

2009年10月中旬~10月底按各矿权核查进度情况,逐步进行室内汇总分析、编写各采矿权基本情况说明、图件编制及数据库录入工作;并向国土主管部门汇报核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建议。按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有:

(1)武义县单个采矿权开拓工程平面图7张;

(2)武义县采矿权实地核查矿业权及基础控制网分布图1张;

(3)武义县采矿权控制点成果表(含GPS点之记)1份;

(4)武义县单个采矿权实地核查表7份;

(5)武义县单个采矿权实地核查对照表7份;

(6)武义县单个采矿权基本情况说明7份;

(7)武义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总结报告1份;

(8)武义县采矿权实地核查数据库一套。

2009年11月核查成果汇总,开展质量两审,提交报告及验收。

5. 实地核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5.1 实地核查方法。

实地核查是以实地测量访问核实为主,资料查询为辅的方法开展工作,主要围绕核点任务,以逐个采矿权实地核查为主线,遵循“政府主导、政事合作、政企协同”的原则,对采矿权现状进行实地核查,核准采矿权实际范围,摸清采矿权分布现状及特征,及时纠正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采矿权核查数据库,使采矿权管理更加完善、规范,全面提升采矿权的科学管理水平。根据相关要求,采矿权的实地核查工作包括核查准备、实地核查、问题处理及采矿权核查成果综合分析等内容。

5.2 技术路线。

单个采矿权实地核查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项核查、野外实测、数据整理、问题分析与报告、提交成果等6个环节,其工作流程见图1。

6. 矿业权分布情况

6.1 测区矿业权基本情况。

本次武义县矿业权实地核查省级发证矿业权有7宗,其中6宗地下采矿权,1宗探矿权。

6.2 测区矿业权空间分布。

本次武义县实地核查的省级发证矿业权,以萤石矿为主。采矿开采下限最低海拔高程为-203m,开采上限最高海拔为585m,以100~300m高程间分布最广。

7. 问题分析与处理

7.1 主要问题。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访问,结合对单个采矿权开拓工程平面图与采矿权人的采矿活动范围的对比分析,武义县省级发证采矿权实地核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7.1.1 采矿权人活动范围分析。

(1)采矿权人活动范围符合采矿权许可范围的。开采工程均在采矿许可边界范围内。经分析符合此类标准的矿山有武义唐风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

(2)采矿权人活动范围与采矿权许可范围局部不一致。

7.1.2 采矿权其它数据项对比分析。

核查工作中,没有发现采矿权人实际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标明矿种不同的情况;

核查发现,武义县天井背萤石矿实际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与采矿许可证标定的数值(1.0万吨/年)有较大差别。

部分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到期,未更新。已经告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矿业权人。

其它一般数据项核对时发现的问题:是指因矿山承包人的变化而导致矿山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不一致及部分基本数据项(如发证机关、采矿方法等)漏填等情况。

7.1.3 探矿权核查。

通过对探矿权人勘查活动范围分析,核查的1个探矿权勘查工程投影都落在探矿权边界范围之内,说明探矿权实际范围符合探矿权许可范围。

7.2 问题处理情况。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按照上述问题分类,核查人员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问题报告:告知采矿权人;告知采矿权人,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接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7.2.1 告知采矿权人。

核查人员及时告知采矿权人,辅助设施超出许可范围的情形,矿业权人应与当地村民做好临时土地租用协议等,并上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查;许可证到期的问题可通过矿业权人上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本次核查验证后进行重新出让变更;数据项中发现的问题经本次核查验证后及时进行数据更新。

7.2.2 告知采矿权人,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针对因历史原因超采的问题,已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出,在尊重历史,结合现实的情况下,本次核查验证后进行统一变更处理。

7.2.3 直接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针对开采越界、开采标高超限等问题,核查单位直接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通过沟通,并及时记录处理反馈意见。对此类问题采矿权的处理建议是重新进行矿区划界标定、储量核实及办理许可登记。日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要求矿业权人限期进行改正,待本次核查验证后,按上一级主管部门及有关规定要求,统一进行变更处理。

8. 结论与建议

8.1 成果质量评述与结论。

8.1.1 成果质量评述。

(1)成果的完整性。

通过对武义县7处采矿权和探矿权进行了实地核查,完成了测量控制点14个,有效控制面积约为99平方公里;测绘并编制了7个采矿权开拓工程平面图,实地调查填写了7份矿业权实地核查记录表,室内整理了7份矿业权实地核查对照表,并对7处矿业权分别编写了基本情况说明;按有关要求建立了武义县采矿权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等。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图件各要素齐全,符合有关要求。

(2)质量评述。

武义县省级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步骤各环节任务明确,方法和技术路线正确,野外实测及问题分析处理得当;野外控制测量和开拓工程图的实测,所使用测量仪器、方法、精度、坐标系转换、空间数据转换等技术成果符合有关要求。

8.1.2 结论。

(1)通过本次采矿权实地核查,按合同要求完成了武义县省级设置的7个矿业权的控制测量、开拓工程平面图的测绘、拐点坐标标定,并按要求填(编)写了核查记录表、对照表及各采矿权基本情况说明。

(2)对武义县采矿权实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并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通过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矿业权人的沟通,初步落实了变更方法。

(3)初步建立了武义县省级发证采矿权实地核查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为更新武义县省级发证采矿权登记数据库提供了准确数据。

(4)总结了武义县省级发证采矿权分布活动特征,为武义县采矿权设置和矿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5)通过本次核查无误后,将按照法律规定对武义县7处省级发证矿业权进行设桩标界。

8.2 核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8.2.1 本次矿业权核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核查之初,全国矿业权核查的试点工作也未取得最终成果,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到目前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使得核查工作进度缓慢,核查成果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当中。

8.2.2 部分矿山由于前期并未开展地质矿产方面的相关工作,无法收集到与核查相关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储量动态监测等资料,以致编写的单矿权基本情况说明较简单。

8.2.3 由于核查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少,与省级技术支撑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不足,又缺乏专业技术权威的指导,核查工作成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8.3 进一步工作建议。

8.3.1 加强与县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矿业权人进行沟通,进一步落实各采矿权问题的处理变更情况。

8.3.2 按有关规定要求对核查成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矿权核查数据库等。

8.3.3 协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成果质量维护期内对本次核查工作的桩界标志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评审业务多点开花

根据规定,矿山储量报告委托具有地勘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按照相关规范编制报告,由矿业权人提交储量报告,提出审查申请;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受理,并组织专家对储量报告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在报告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我们就会组织专家到现场实施检查;检查不合格的,我们会要求他们进行重做。如果报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那么这个报告就获得通过,待评审意见书出来后,由我们部门做成电子报件上报省厅备案。”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办公室主任唐卫国介绍。

目前,该部门负责对20多个省级发证矿种的资源储量报告进行评审,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评审储量报告近7000份。已评审报告中包括沅陵县沃溪矿区金矿深部勘探等报告。为维护国有资产和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全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价款评估主要是由市场上第三方。然而,从整体效果来看,纯粹由市场上的价款评估公司来评估的话,使得资产评估失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基于这种情况,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把组织审查矿业权价款评估报告的职能移交给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由该部门组织专家对评估公司提交的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统一评审尺度,使评估更加贴切实际,更为合理公正,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此外,该部门还协助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进行资源储量动态监管,主要负责指导全省储量报告编审质量监督工作。2013年共评审矿山储量年报222份,组织专家对25个矿山进行了实地抽查,有力地保障了矿山储量年报的真实性。

为提升全省储量评估师(员)队伍的业务水平,提高评审工作效率,该部门积极组织培训学习,每年聘请行业权威专家对全省评估师(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科研项目水平领先

在完成日常的评审工作之余,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中心还积极承担了省厅矿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一些科研,特别是其承担的《湖南省部分矿种一般工业指标修订》等项目更是获得了国土资源部与省厅的高度认可。

矿山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井;水患分析;地质资料

1.前言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和周边小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积水,矿井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也使得水患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为提升矿井防治水抗灾能力,降低水患威胁,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防治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矿井基本情况

矿区一号井建于1974年,1976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后来一号井资源枯竭,1983年由省煤炭工业设计院设计,开始建设二号井,于1987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2006年矿井进行生产技改,技改后核定生产能力提升为9万吨/年。

矿井第一生产水平为+580m水平,已终采,分+695m、+670m、+645m、+615m和+580m五个片盘。第二水平为+460m水平,分+535m、+500m和+460m三个片盘,生产主要集中在+500m、+460m片盘。三采区(+415m~+340m)于2015年进行开拓,目前正在开拓工程施工阶段。

3.矿井水患调查

3.1 地表调查

井田内没有地表水体。矿区所处的区域均为基岩出露的山体,表土层相对较薄,植被发育,地形较陡,沟谷切割较深,排水能力较好,排水速度快。未发现陷落柱等不良地质现象。井口标高为+745.1m、744.7m、+717.5m,生活区标高+706m,历年最高洪水位+670m标高,因此,地表水不会对职工住宅、办公楼及工业广场等地面设施造成危害。

地表没有塌陷区,但ZK7附近地表有裂缝区,已于2007年采用三合土治理,效果良好。

3.2 矿井调查

3.2.1 大气降水

本区雨量充沛,断裂水、含水层水主要来自降水补给,长期观测证明,矿坑涌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关系极为明显,大气降水是矿坑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2.2 含水层

1、灰岩水

矿区范围内栖霞组灰岩赋存在深部,地表没有出露,也不存在岩溶陷落柱。勘探时灰岩没有完全揭露,含水层厚度不详,含(导)水性、水量不详。查阅《福建大田煤矿小华井田地质勘探普查报告(最终)(1974-1977年)》(下简称地质报告)、钻孔资料整理,钻孔揭露灰岩情况详见下表。

栖霞组灰岩岩溶水平均水位约+665m标高,因此矿井+670m片盘以下位于灰岩水位以下。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开采历史资料、实地调查,矿区童子岩组地层与深部的栖霞组灰岩之间隔了一套厚度70米的文笔山组泥岩,矿井揭露的地层为童子岩组煤系地层,不会直接揭露栖霞组灰岩;矿区内没有断层切割连通童子岩组地层与栖霞组灰岩,且断层多为不含水或含水极弱且不均匀 ;钻孔揭露灰岩的,与煤系分界处均进行了封闭,封闭厚度10~15米,封闭质量可靠。

因此岩溶水对小华煤矿的充水没有影响。

2、其他主要含水层

查阅地质报告、矿井开采搜集的水文资料等方法查明本矿区其他含水层主要有:

翠屏山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第一段顶部与第二段下部。含水层厚度9.35米,岩性为细砂岩、细粉砂岩,多与风化裂隙联通,呈透水不含水。

童子岩组:第一段含水层主要位于三带、四带,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含水层总厚度84.75米。富水地段与构造关系密切,因此含水层多呈脉状、透镜状,大多连不成片,其富水性不均匀。总的讲,富水性属弱---极弱,但在褶皱及断层附近有富水性较强的地段。

文笔山组: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岩心大多完整。其中ZK19、ZK21、ZK22钻到此层后,发现大量漏水,岩心破碎、或取不上岩心。以ZK21、ZK22最为严重,因此有含水层存在,可见含水厚度10.43米。

各含水层的地下水补给主要为雨水渗入补给。在浅部由于与风化裂隙联通,有水力联系,而深部则无明显水力联系。如孔内漏水及水位变化大都表现为突然性的。地下水的排泄区不甚明显,主要以降泉的形式从切割的沟谷中缓慢渗出,一部分以地下迳流流出矿区。

3.2.3 断层

矿井所开采揭露的地层均为童子岩组一段地层,揭露的断层只有F1、F3、F11、F12、F13、F15六条断层。其中F12、F13富水性弱,赋存在浅部,深部没有赋存;F15富水性极弱或不导水。其余断层为井田边界断层,远离煤系地层,开采时不会揭露到。

据开采历史记录,原小华一号硐主硐318.4m位置见F1断层,破碎带宽度7~8m,起初涌水量360m3/h;+580m片盘西探巷见F3断层,破碎带宽度1m,稳定涌水量40m3/h。

3.2.4 钻孔

查阅地质报告、钻孔资料、矿井开采历史揭露情况整理详见下表:

3.2.5 老空区情况

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到位,能够及时测量、填图、建帐,查明矿井小南区存有积水、矿井+580m片盘两个挡水墙内巷道积水及矿井老空区上下均有采通,局部老空区和旧运巷存在少量积水,其位置、范围和积水量清楚。

3.2.6 周边矿区老空区情况

1、位于小华煤矿南部的大田县生辉公司1#硐已关闭,硐口标高+766.5m,最低积水标高+730.8m,积水面积566 m2,积水量730m3,位于小华矿矿区范围外,对矿井安全生产无影响。

2、位于小华煤矿东部的1#、2#、3#、4#、5#、6#、7#、8#关闭峒已封闭。其中2#、3#、、4#、5#、6#、7#、8#关闭峒峒口均已铲除,4#峒口已被小华矿山矸石填埋。各硐均为平硐开拓,自然排水,经调查无积水,且开采标高均在+695m以上,与矿井现有采掘工程较远,不造成威胁。

4.矿井水患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340m水平主要水患有地表裂缝区、老空区积水、导水断层和个别钻孔。

1、地表裂缝区:地表局部存在裂缝区,大气降水容易通过裂缝区渗入井下,增加矿井涌水量,雨季甚至威胁排水安全。

2、老空区积水:(1)矿井小南区积水;(2)矿井+580m片盘两个挡水墙内巷道积水;(3)矿井老巷道垮落积水。

3、导水断层: F1富水性较强、F3个别地段较强。

4、钻孔:因+460m水平即将终采,因此对+340m水平钻孔水文和封孔情况进行调查。+340m以下设计开采范围内有ZK18、ZK21、ZK22三个钻孔,详见下表:

5.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1、加强雨季三防巡查,发现地表裂缝或老窑进水应及时防渗堵漏。

2、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进行老空区积水调查,及时建帐、填图,严格留设“三线”和探放水工作。

3、加强矿井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修编工作,准确掌握F1、F3断层赋存位置,确保留有足够的隔离煤柱,并投绘F1、F3断层到相关图件上,统一按50m宽度留设“三线”。

4、ZK18、ZK21、ZK22钻孔在+460m以下统一按50m宽度留设隔离煤柱。

6.结束语

矿井水平延深设计是为了稳定矿井生产规模,保持矿区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水平延深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加强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确保水平延深设计能够安全可靠实施,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参考文献:

[1]《福建大田煤矿小华井田地质勘探普查报告(最终)》1974.12-1977.5 福建省地质二队201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