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故障分析论文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精选

故障分析论文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变压器故障通常是伴随着电弧和放电以及剧烈燃烧而发生,随后电力设备即发生短路或其他故障,轻则可能仅仅是机器停转,照明完全熄灭,严重时会发生重大火灾乃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如何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美国HSB公司工程部总工程师WilliamBartley先生,主要负责对大型电力设备尤其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并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检修程序的改进及新型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自70年代以来,他负责调查了数千起变压器故障并进行了几十年的科学统计研究。

在中国高速的现代化发展中,电力工业的安全运行更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介绍美国1988年至1997年10年间变压器故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国内提供参考资料及可借鉴的科学统计方法,以达到为电力部门服务的目的。

1变压器故障的统计资料

1.1各类型变压器的故障

过去10年来,HSB发生几百起变压器故障造成了数百万美金的损失。图1中列出了按变压器类型显示的变压器故障统计数。从图中的显示可以看出除1988年外,电力变压器故障始终占据主导位置。

1.2不同用户的变压器故障变压器使用在不同的部门,故障率是不同的。为了分析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危险性,可将用户划分为11个独立类型:(1)水泥与采矿业;(2)化工、石油与天然气;(3)电力部门;(4)食品加工;(5)医疗;(6)制造业;(7)冶金工业;(8)塑料;(9)印刷业;(10)商业建筑;(11)纸浆与造纸业。按照HSB的RickJones博士风险管理的方法,将“风险”定义为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损失程度可以被定义为年平均毛损失,而发生频率(或称为概率)则可定义为故障发生平均数除以总数。所以,对于每一个给定的独立组来说:频率=故障数/该组中的变压器台数(举例来说,如果每年平均有10起故障,在一个给定的独立组中有1,000个用户,在该组中任何地点故障的概率就是0.01/年。)因此,可以采用产品的故障频率与程度将变压器的风险按用户加以划分。(风险=频率×程度)。

图2中给出的是10年中10个独立组中变压器风险性的频率—程度“分布图”。每组曲线中,X轴表示频率、Y轴表示程度(或平均损失),X-Y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个风险性坐标系统。其中的斜线称为风险等价曲线(例如,对于$1,000的0.1的可能性与$10,000的0.01的可能性可认为是同等风险的)。坐标中右上角的象限是风险性最高的区域。当考虑到频率和程度时(如图2所示),电力部门的风险是最高的,冶金工业及制造业分别列在第二和第三位。

1.3各种使用年限变压器的故障

按照变压器设计人员的说法,在“理想状况下”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可达30~40年,很明显的是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在1975年的研究中,故障时的变压器平均寿命为9.4年。在1985年的研究中,变压器平均寿命为14.9年。通常有盆形曲线显示使用初期的故障率以及位于右端的老化结果,然而故障统计数据显示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并非无法预测。图3中显示了该研究中使用寿命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对变压器进行周期检查的时间和费用。

在电力工业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应当给予特别地关注。美国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工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并导致了基础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大规模的发展。这些自50年代到80年代安装的设备,按其设计与运行的状况,现在大部分都已到了老化阶段。据美国商业部的数据,在1973~1974年间电力工业在新设备安装方面达到了顶峰。如今,这些设备已运行了近25年,故必须对已安装变压器的故障可能性给予特别的关注。

2变压器故障原因分析

HSB收集了有关变压器故障10年来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老化趋势及使用不同,故障的基本原因仍然相同。HSB公司电气部的总工程师J.B.Swering在论文中写到:“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绝缘材料的预期寿命,负责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应给予细致地考虑。这些因素包括:误用、振动,过高的操作温度、雷电或涌流、过负荷、对控制设备的维护不够、清洁不良、对闲置设备的维护不够、不恰当的润滑以及误操作等。"下表中给出了在过去几十年中HSB公司总结出的有关变压器故障的基本原因,表中列出了分别由1975、1983以及1998年的研究得出的关于故障通常的原因及其所占百分比。

2.1雷击

雷电波看来比以往的研究要少,这是因为改变了对起因的分类方法。现在,除非明确属于雷击事故,一般的冲击故障均被列为“线路涌流”。

2.2线路涌流

线路涌流(或称线路干扰)在导致变压器故障的所有因素中被列为首位。这一类中包括合闸过电压、电压峰值、线路故障/闪络以及其他输配(T&D)方面的异常现象。这类起因在变压器故障中占有显著比例的事实表明必须在冲击保护或对已有冲击保护充分性的验证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

2.3工艺/制造不良

在HSB于1998年的研究中,仅有很小比例的故障归咎于工艺或制造方面的缺陷。例如出线端松动或无支撑、垫块松动、焊接不良、铁心绝缘不良、抗短路强度不足以及油箱中留有异物。

2.4绝缘老化

在过去的10年中在造成故障的起因中,绝缘老化列在第二位。由于绝缘老化的因素,变压器的平均寿命仅有17.8年,大大低于预期为35~40年的寿命!在1983年,发生故障时变压器的平均寿命为20年。

2.5过载

这一类包括了确定是由过负荷导致的故障,仅指那些长期处于超过铭牌功率工作状态下的变压器。过负荷经常会发生在发电厂或用电部门持续缓慢提升负荷的情况下。最终造成变压器超负荷运行,过高的温度导致了绝缘的过早老化。当变压器的绝缘纸板老化后,纸强度降低。因此,外部故障的冲击力就可能导致绝缘破损,进而发生故障。

2.6受潮受潮这一类别包括由洪水、管道渗漏、顶盖渗漏、水分沿套管或配件侵入油箱以及绝缘油中存在水分。

2.7维护不良

保养不够被列为第四位导致变压器故障的因素。这一类包括未装控制其或装的不正确、冷却剂泄漏、污垢淤积以及腐蚀。

2.8破坏及故意损坏

这一类通常确定为明显的故意破坏行为。美国在过去的10年中没有关于这方面变压器故障的报道。

2.9连接松动

连接松动也可以包括在维护不足一类中,但是有足够的数据可将其独立列出,因此与以往的研究也有所不同。这一类包括了在电气连接方面的制造工艺以及保养情况,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性质金属之间不当的配合,尽管这种现象近几年来有所减少。另一个问题就是螺栓连接间的紧固不恰当。

3变压器维护建议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用户可制订一个维护、检查和试验的计划。这样不但将显著地减少变压器故障的发生以及不可预计的电力中断,而且可大量节约经费和时间。因为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修理费用以及停工期的花费巨大,重绕线圈或重造一台大型的电力变压器更需要6到12个月的时间。因而,一个包括以下建议的良好维护制度将有助于变压器获得最大的使用寿命。超级秘书网

3.1安装及运行

(1)确保负荷在变压器的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在油冷变压器中需要仔细地监视顶层油温。

(2)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应与其设计和建造的标准相适应。若置于户外,确定该变压器适于户外运行。

(3)保护变压器不受雷击及外部损坏危险。

3.2对油的检验

变压器油的介电强度随着其中水分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油中万分之一的水分就可使其介电强度降低近一半。除小型配电变压器外所有变压器的油样应经常作击穿试验,以确保正确地检测水分并通过过滤将其去除。

应进行油中故障气体的分析。应用变压器油中8种故障气体在线监测仪,连续测定随着变压器中故障的发展而溶解于油中气体的含量,通过对气体类别及含量的分析则可确定故障的类型。每年都应作油的物理性能试验以确定其绝缘性能,试验包括介质的击穿强度、酸度、界面张力等等。

3.3经常维护

(1)保持瓷套管及绝缘子的清洁。

(2)在油冷却系统中,检查散热器有无渗漏、生锈、污垢淤积以及任何限制油自由流动的机械损伤。

(3)保证电气连接的紧固可靠。

(4)定期检查分接开关。并检验触头的紧固、灼伤、疤痕、转动灵活性及接触的定位。

(5)每三年应对变压器线圈、套管以及避雷器进行介损的检测。

(6)每年检验避雷器接地的可靠性。接地必须可靠,而引线应尽可能短。旱季应检测接地电阻,其值不应超过5Ω。

(7)应考虑将在线检测系统用于最关键的变压器上。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在线检测系统,供应商将不同的探测器与传感器加以组装,并将其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连,同时提供了通过调制解调器实现远距离通讯的功能。美国SERVERON公司的TrueGas油中8种故障气体在线监测仪就是极好的选择。此系统监测真实故障气体含量,结合“专家系统”诊断将无害情况与危险事件加以区分,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思路

在汽车维修领域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维修人员在判断故障时失误较多,并不是因为他们技术欠缺,而是在诊断过程中过于急躁。遇到问题时不能冷静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维修思路前,千万不要忙于动手。首先要排除杂念,然后再遵循一定的诊断程序。

一、汽车故障诊断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对于装有自诊断系统的待检查的汽车来说,检查诊断的第一步就是查找合适的维修信息。必须拥有修汽车的说明书,不能用推测、猜想,如果实在找不到原车说明书,用同类车型作参考也可以,但要注意数据的差异。除此之外,最好拥有要维修汽车的服务通报。

同时,必须拥有汽车的电路图和结构图,没有相应的电路图对于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通用维修手册或电子数据系统中必须载有维修程序信息。诊断结果可以由专用的输出传感器表明是否有故障,但无法显示故障是出在传感器本身还是出在导线上,必须有合适的检查程序以确定出准确的故障原因。一本部件位置手册可以帮助找到汽车上的某一个部件,从而节省时间。

(二)积极的查找故障。有些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难于诊断的,除非是你检查汽车时正好故障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进行诊断测试时,故障症候不出现,故障就难以诊断。

当故障一出现,立即直接到现场去诊断故障。这一方法对无法启动的故障尤为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告知顾客不要再试图启动汽车。这样做的费用可能偏高,但有时候,这可能是成功地诊断故障原因的唯一方法。一定要乐于多跑上几千米为顾客诊断,排除故障。

在汽车检修中,如果计算机装有可拆卸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那么必须拥有最新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刷新的信息。假如不具备这类知识,而汽车制造商却推荐更换“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来修正一项特别的驾驶性能,那么将在检查、诊断上浪费时间。

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常识是,必须知道发动机的机械故障也能产生诊断故障代码,因此诊断故障代码并不一定是发动机计算机系统某一元件的故障。例如,如果是由于排气阀烧坏而使汽缸压缩性变差,而诊断故障代码显示的一直是氧传感器提供的缺氧信号。事实上,大量的油气混合气在这个汽缸内未燃烧,氧传感器能感应到排气气流中附加的氧气。这时必须能决定到底是传感器故障导致缺氧故障码还是有机械上的原因。

二、根据故障的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维修

汽车维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故障性质。根据汽车故障性质、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

(一)按工作状态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就是有时发生、有时消失的故障。永久性故障是故障出现后,如果不经人工排除,它将一直存在。

(二)按故障程度可分为局部功能故障和整体功能故障。局部功能故障是指汽车某一部分存在故障,这一部分功能不能实现,而其它部分功能仍完好。整体功能故障虽然可能是汽车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但整个汽车的功能不能实现。

(三)按故障形成速度分,有急剧性故障和渐变性故障。急剧性故障是故障一经发生后,工作状况急剧恶化,不停机修理汽车就不能正常运行。渐变性故障发展较缓慢,故障出现后一般可以继续行驶一段时间后再修理。与急剧性故障相类似的一种故障叫突发性故障。在故障发生的前一刻没有明显的症状,故障发生往往导致汽车功能丧失,甚至危及人身、车辆安全。

(四)按故障产生的后果分,有危险性故障和非危险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急剧性故障属于危险性故障,常引起汽车损坏,危及到车辆和人身安全,是汽车故障诊断与预防的重点。渐变性故障属非危险性故障,故障发生后一般可以修复。

三、汽车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有详细的汽车诊断参数。汽车诊断参数是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直接测量结构参数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通过状态参数进行描述。此时用来描述系统、零件和过程性质的状态参数称为诊断参数。一个结构参数的变化可能引起很多状态参数的变化。究竟选择哪些状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应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综合分析来确定。

(二)合理使用汽车诊断方法。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各种零件和总成都处于装配状态,无法对其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例如汽缸的磨损量、曲轴轴承的间隙等,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的。因此,对汽车进行诊断时都是采用间接测量,如通过振动、噪声、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来间接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判断,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准确性”,例如,发动机工作时,曲轴主轴承的工作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两种情况,如果采用机油温度作为判断轴承工作状态的特征,并将油温分为“正常”、“过高”两种情况,则可能会产生误判。因为机油温度过高,固然可能是由于轴承运转失常所致,但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机油粘度不合适、机油量不足、机油散热器不良等)造成机油温度上升。

“故障树”分析法,是根据汽车的工作特征和技术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树枝状图形,来对故障的发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并能用逻辑代数运算对故障出现的条件和概率进行定量估计。这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技术,它普遍应用于汽车等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树枝图分析法用于汽车诊断,不仅可以分析由单一缺欠所导致的系统故障,而且还可以分析两个以上零件同时发生故障时才发生的系统故障,还能分析系统组成中除硬件以外的其它成份,例如可以考虑汽车维修质量或人员因素的影响。超级秘书网

汽车故障的发生带有随机性,属于偶然性事件,如若建立树枝图,并用它来分析故障,则有助于弄清楚故障发生的机理,除可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可以根据树枝图中影响故障发生因素的出现概率,定量地预测出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即故障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汽车诊断方法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概括起来有:经验法、推理法、对比法、替换法、分析法、仪器辅助诊断方法等。对于汽车维修工来说,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就要看汽车的故障与原因了。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电力变压器是工、矿企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检修、维护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在设备停运后尽快确诊和消除变压器故障是变电检修工作者十分关心的。笔者就近几年在工作中所经历的变压器组件常见故障及防范措施做一小结,供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2.安全气道、储油柜故障

2.1安全气道、储油柜的故障现象

我厂1号、2号主变,其型号为SFPSL1-63000/110,1973年投入运行。原储油柜油面上部空气通过存放氯化钙等干燥剂的吸湿器与外界自由流通,虽然减少了油面与空气的接触面,降低了油的氧化速度,减少了侵入变压器油中的水分,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油的氧化和微水超标。3号~7号主变原橡胶隔膜式和橡胶囊式储油柜渗油、漏油、假油位也不时发生。储油柜玻璃管式油位计位置高,易污染、逆光不易观察。原钢管式安全气道上部装有一块一定厚度的玻璃,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而产生大量气体时,若油箱压力表读数达到50kpa,油流和气体将冲破玻璃向外喷出(实际动作值的分散性较大),以保护变压器。但其动作后由于油流惯性在变压器异常时会产生虹吸现象,造成大量变压器油流出。

2.2处理措施

1998年初变压器大修时,在1号、2号主变新储油柜端面上部油与空气之间增加了一个耐油橡皮胶囊,既可保证变压器油的呼吸,又可避免油与空气的接触,有效地避免了油的氧化及水分的侵入。但几年来运行结果表明,产品时常发生气囊漏气、假油位现象。为此,我们进一步采取了处理措施,其措施如下:(1)将3号-7号主变、高压厂变储油柜全部更换为BC系列的波纹管式储油柜。波纹管式储油柜不仅有老式设备的优点,而且彻底解决了橡胶补偿元件易破损、渗漏、堵塞、假油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用吸湿器,消除了吸湿器更换硅胶期间,重瓦斯保护退出、主变主保护只剩一套差动主保护运行的风险。(2)把玻璃管式油位计更换为指针式油位表,指示油位。油位表设置油位上、下控制限,分别在油箱满油位和油位低时,带有电接点动作,向中央控制室发出信号。(3)将1号、2号、6号、7号主变的安全气道更换为YSF1-1304)型压力释放阀,油箱压力达到整定值即可动作,释放压力,压力回落后阀门关闭,变压器得以保护。3号主变钟罩顶部两端各安装一只YSF-55/130型压力释放阀。(4)3号-7号主变水冷改风冷,改进后高温报警及高温跳闸值做了相应调整。改造后,这几台变压器运行正常,且每次检修时,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3.分接开关油流继电器、引线过度板、部分故障

3.1分接开关、引线过度板故障及处理

3号高压厂变型号为SFL-16000/10,试验时发现高压侧直流电阻相差为1.4%,超出了直流电阻差不应大于1%的规定:。经吊罩检查发现分接开关有轻微氧化且接触不良,打磨处理再测相差为0.6%<1%,满足试验规程的规定,可投入安全运行。7号主变型号为SPF7—240000/220,1997年大修时试验其直流电阻不合格,吊罩检查时发现低压侧B相引出线有过热现象,经仔细检查发现过热点是B相电源侧的铜铝复合过渡板(与铝排联接面)铝面过热烧损1/3。该过渡板为南京某厂生产的,厚度为1mm,过渡电阻比较大,易发热。于是,我们自行配置了一块2mm厚的紫铜板与原过渡板一同装在B相可减少过渡电阻,并对低压侧C相接线板的一道裂纹进行了焊补。检修后,我们再次进行热稳定及直流电阻测量试验,合格后投入运行。1996年1号主变35KV侧A相分接开关的第2档接触面烧损,于1998年2月检修时把1号主变分接开关短接,短接后测量直流电阻合格,于是投入运行。1998年初1号主变大修时,将A相开关第2档原柱面与柱面接触(接触面相对较小)的35KV侧分接头开关更换为平面与柱面接触,动触头水平截面为梯形(该开关为DWX型,只能顺时针调)分接开关。直流电阻试验合格后,1号主变投入运行。超级秘书网

3.2油流继电器故障及处理

1号、2号主变压器原配置的潜油泵油流继电器挡板过大与新更换的潜油泵不配套、经常出现卡死,油流继电器不能复位的现象,一年就发生了3次油流继电器档板断掉。在大修时我们对其进行了更换,并对潜油泵加装了放气阀。投入运行后,一直运行较稳定。

已运行了17年的5号主变(型号为SSP--240000/220),在2001年下半年大修时,吊罩后取出两个油流继电器挡板。根据运行记录,一个挡板是1995年元月掉入的,另一个挡板是1997年初掉入的。更换成新型的油流继电器挡板,投入运行后,一直运行较好。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也在飞速增长,但由于硬盘工作原理的制约,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脆弱的硬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威胁着其存储数据的安全。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常用的维修方法,就可以排除一些常见故障而使硬盘继续正常工作,该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1引言

目前主流硬盘的接口主要有三种。分别为SCSI接口、PATA(并行)接口和SATA(串行)接口。由于SCSI接口硬盘主要用于大型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有着稳定的性能和完善的数据存储保护机制,由专业人员维护,与我们普通用户的关系不大,故本文不作探讨。其中PATA接口就是我们所说的IDE接口,目前SATA接口硬盘以其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良好的电气性能有逐渐取代传统的PATA接口硬盘成为主流的趋势,而一些早期的主板平台并不支持SATA接口,所以传统的IDE接口硬盘还将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长期存在。综上,本文就IDE硬盘、SATA硬盘和SATA+IDE硬盘经常出现的故障分别作一些探讨。

2硬盘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2.1IDE硬盘的常见故障

2.1.1开机不能识别硬盘

故障现象: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软盘或光盘引导启动也无法访问硬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检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

故障分析:这类故障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故障,一种是软故障。硬故障包括磁头损坏、盘体损坏、主电路板损坏等故障。磁头损坏的典型现象是开机自检时无法通过自检,并且硬盘因为无法寻道而发出有规律的“咔嗒、咔嗒”的声音;相反如果没有听到硬盘马达的转动声音,用手贴近硬盘感觉没有明显的震动,倘若排除了电源及连线故障,则可能是硬盘电路板损坏导致的故障;软故障大都是出现在连接线缆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针对硬故障,如果是硬盘电路板烧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伤及盘体,只要能找到相同型号的电路板更换(运气好的话只需更换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硬盘修复的可能性应在80%以上,一般修复后数据都还在。否则建议直接换新硬盘;针对软故障,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线缆或者改换IDE接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设置问题,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设备,就要分清主从关系。可按路线设置说明,将硬盘设为一主一从,将数据线一端连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盘,中间的端口连接从盘。

2.1.2硬盘能够正确识别,但无法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能够正确识别出硬盘型号,但不能正常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Invalidpartitiontable”,可从软盘启动,但不能正常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破坏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导的软盘或光盘启动到DOS系统,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导记录,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软件进行分区格式化。不过对于主引导记录损坏和分区表损坏这类故障,推荐使用DiskGenius软件来修复,便于操作。启动后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重写主引导记录”项来修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选择“恢复分区表”项需要以前做过备份,如果没有备份过,就选择“重建分区表”项来修复硬盘的分区表错误,一般情况下经过以上修复后就可以让一个分区表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确分区。

2.1.3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正确识别

故障现象:启动时出现Adiskreaderroroccurred、Non-Systemdiskordiskerror,Replaceandpressanykeywhenready或Errorloadingoperating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读写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选择HDDAUTO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并将IDE通道和硬盘读写模式(Accessmode)等选项设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2.1.4硬盘出现坏道

故障现象: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每次开机时,磁盘扫描程序自动运行,但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有时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diskdrivefailure”,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notfound”或“GeneralerrorinreadingdriveC”等类似错误信息。

故障分析:上述诸现象是硬盘出现坏道的明显表现。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可用软件修复,因此称为逻辑坏道;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由于这种坏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复,因此称为物理坏道,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故障排除:对于硬盘的逻辑坏道,推荐使用MHDD配合THDD与HDDREG等硬盘坏道修复软件进行修复,一般均可很好的识别坏道并修复。现主要针对MHDD4.6版总简要介绍一下软件的用法。启动成功以后,按shift+F3选择要修复的硬盘,按相应硬盘对应的数字键后,然后按F4,出来一个对话框(如图1所示),StartLBA项指定扫描起始位置,先将Remap(坏道重映射)项、Looptest/repair项设为OFF,其余项设为ON,选择完毕按CTRLENTER执行扫描,扫描完毕后,再将Remap项设为ON,其余项设为OFF,再执行一次扫描。一般可以修复大部分的逻辑坏道。另外,MHDD和HDDREG、THDD等软件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HDDREG和THDD软件的界面很简洁,按提示操作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M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128GB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T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256GB容量的IDE接口硬盘。HDDREG软件可识别大容量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对于物理坏道,如果坏道不多且相对集中,可用PartitionMagicForDOS软件,在DOS环境下,进入PartitionMagic,选择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ForErrors命令来确定物理坏道的位置。当检测到坏道后,PartitionMagic会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然后再用BadSectorRetest(坏道重新检测)功能,它能通过反复查找由CheckForErrors命令标记的坏道,然后再利用PartitionMagic软件强大的分区功能将坏道集中的区域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新分区,然后通过Advance下的HidePartition功能将该分区隐藏,以防止磁头再次读写这个区域。但即使成功隔离了坏道,也要将重要数据备份,如果坏道过多,建议将其更换,因为硬盘出现物理损伤表明硬盘的寿命也不长了。

3S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对于SATA硬盘,除了一些和IDE硬盘类似的故障外,常见的还有以下故障:

3.1安装Windows2000/XP/2003时系统提示找不到硬盘

故障分析:因为Windows2000/XP/2003本身不直接支持SATA控制器,在安装Win2000/XP/2003系统时,一般由主板南桥芯片(如Intel的ICH5/R,VIA的VT8237等)提供的SATA控制器在开启RAID时需要安装SATA驱动,如果使用第三方芯片的SATA控制器,也必须加载第三方的SATA驱动。同时,WindowsXP也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盘,也需要手工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

故障排除:在首次安装Windows2000/XP/2003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此时屏幕下方会有文字提示)来加载第三方驱动程序。稍等一会儿系统提示按S键,会自动搜索软驱中的驱动,选择主板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合适的驱动。然后会显示你所选择的驱动已经加载,按回车继续,然后就是正常的Windows安装步骤了。

3.2主板和硬盘均支持SATA3.0Gbps规范,但系统显示只达到1.5Gbps的速度

故障分析:早期主板的SATA/RAID控制芯片只支持SATA1.5Gbps规范,现在市场上销售的SATA3.0Gbps规范的SATA硬盘,为了兼容老主板,均通过路线的方式使硬盘默认的工作方式为1.5Gbps规范。

故障排除:参考硬盘厂商的说明,将SATA硬盘的跳线强制设置在SATA3.0Gbps模式下即可。如图2、3所示,西部数据的120GBSATA硬盘,拔掉短接5、6针的跳线帽即可将速度提高到3.0Gbps。其它品牌的硬盘一般也都是将跳线帽拔掉即可,具体可按硬盘的说明操作。(同样道理,当我们遇到一些老主板不能正确识别SATA3.0Gbps硬盘时,可通过跳线把硬盘限定为1.5Gbps的传输速度,具体方法可在硬盘表面上的跳线说明书上寻找。)

3.3硬盘出现坏道

由于目前一些流行的磁盘坏道修复软件大部分不能很好识别SATA接口硬盘,故应先用各个硬盘厂商推出的硬盘检测工具软件来帮助我们确定硬盘故障的原因,判断故障是源自磁盘驱动器部分还是由其他软、硬件问题造成;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以希捷公司的SeaTools硬盘检测软件为例,分为Windows版和Dos版,它可以全面的检测希捷公司生产的各种硬盘。如果在ForWindows版没有通过检测,则表明硬盘有故障,这时我们可以选用ForDOS版进行一下长检测,有可能修复一些坏扇区错误。还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实际情况使用前面推荐的MHDD和HDDREG软件配合来修复坏道,操作步骤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3.4SATA+P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3.4.1SATA和PATA硬盘不能和平共处,不能同时被识别

故障分析:尽管SATA和PATA硬盘采用不同接口,但是让SATA和PATA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其占用的IDE通道位置不能冲突。

故障排除:关于SATA占用IDE通道位置的设置部分,各厂家有所不同。对于Intel芯片组而言,由于南桥芯片中的SATA占用一个IDE通道,因此设置过程略有特殊。以Intel865PE芯片组的ICH5南桥为例:进入BIOS后,选择Main下的IDEConfigurationMenu,在OnboardIDEOperate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CompatibleMode)和增强模式(EnhancedMode)。

选定兼容模式后,系统提供PrimaryPATA+SATA、SecondaryPATA+SATA以及PATAPortsOnly几种选择。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第一种表示将PATA硬盘作为启动盘;第二种表示将SATA硬盘作为启动盘;第三种表示只使用PATA硬盘而禁用SATA硬盘。至于非Intel芯片组则简单得多,BIOS中SATA通道根本不与PATA通道共用,直接从某一选项来决定将哪个硬盘作为启动盘。如果使用PCI接口的SCSI卡安装串口硬盘,需要在BIOS中将第一启动设备指定为SCSI,其优先权就会高于并行硬盘。

3.4.2SATA+IDE模式下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安装新买的SATA硬盘和先前的IDE硬盘。经常出现读写缓慢或不定期的死机,具体表现为鼠标不能移动,按任意键都没有反应,最后只能重新启动电脑。

故障分析:从故障表现来看,此类似问题通常都是由软件或病毒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接口硬盘的安装设置问题。

故障排除:首先,可全盘杀毒或将电脑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同时为了排除驱动程序兼容性问题导致电脑死机的情况,可全部采用通过WHQL认证的驱动程序。如果故障仍没有解决,可先拆下没有安装系统的硬盘,如果系统正常运行,则可判断为是不同接口硬盘混合使用的问题,可通过改变IDE硬盘的主、从盘设置或者尝试将SATA硬盘接在其他的SATA接口上,故障一般可以解决。

4结束语

硬盘的故障复杂多样,在一篇文章中很难讲全,文中的解决办法只是抛砖引玉,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的是,硬盘是比较精密的部件,正确使用好硬盘才是减少硬盘坏道发生、提高硬盘使用寿命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注意杜绝硬盘的不正常关机、磕碰、震动、高温状态下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定期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尤其要备份好容易被忽视的主引导记录及硬盘分区表、主DOS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三个硬盘启动必需的数据,才是万全之策。

参考文献:

[1]电脑报社.电脑大道理之一——装机圣手[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故障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微机保护故障抗干扰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实际工程经验,介绍了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特点,针对目前我国微机保护的常见故障和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微机继保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看法。

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单片机)为核心,配以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和通讯接口等。该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矿山冶炼、铁路以及民用建筑等。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一下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技术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主要技术特点

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如下[1]: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由软件实现的动作特性和保护逻辑功能不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

(4)简洁可靠地获取信息,通过串行口同PC通信就地或远方控制。

(5)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开放的通信体系),使装置能够同上位机系统通信。

2.常见故障分析

(1)硬件故障

主要有:按键失灵、显示屏显示不正常、插件损坏等等。

可能的原因有:运行时间太久使得按键机械部分接触不良导致按键失灵,或者是设备内部连接线损坏导致按键失灵;显示屏液晶面板受潮或受到损坏,显示芯片损坏;插件问题可能是插件电路电容长时间运行损坏,电源芯片损坏等原因造成。

(2)软件故障[1]

某变电所主变压器采用的是WBZ-1201D,保护运行时,所有报告均由人机对话模件收集显示或打印机输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而无法解决:保护屏上显示“有报告”,但人机对话模件上未显示“报告”内容,且打印机亦未工作。

(3)安装问题[2]

安装保护设备时要注意防高压。安装时要找厂家协商,在保护装置入口或适当的地方安装防高压装置,防止高压电窜入低压回路,烧毁插件板。鹤矿热电厂就曾烧坏过三个插件板。

在二次回路接线时要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和微机保护内的二次接线一并考虑,否则可能出现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现象。有时厂家来的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的内部接线已经完成,但个别出现反极性的情况,进而出现保护误动,所以在调试时开关柜内部接线也应检查。

3.抗干扰

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投入实际运行时,既不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又不影响周围环境,并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按干扰的形态可分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两种。共模干扰发生于保护装置电路中某点各导线对与接地或外壳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是发生在电路各导线之间的干扰,是与信号传递途径相同的一种干扰。保护装置接收这种干扰的能力和接收信号的能力完全相同。

按干扰的危害性可分两种,一是引起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干扰,低频差模常属于这一类。二是引起设备损坏的干扰。由于高压网络的操作或雷电引起的高频振荡,最容易造成保护装置元件和二次回路的损坏。这种干扰常属于共模干扰。

减少各种干扰对继电保护或其它二次设备影响,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硬件抗干扰

屏蔽和隔离相结合。电磁屏蔽是通过切断电磁能量从空间传播的路径来消除电磁干扰的。保护柜用铁质材料做成,以实现对电场和磁场的屏蔽,在电场很强的场合,可以考虑在铁壳内加装铜网衬里或用铝板做屏蔽体。隔离既可使测控装置与现场保持信号联系,又不直接发生电的联系。

(2)软件抗干扰

接入RC滤波器。对于微机保护,在印制板布线设计时应使强、弱信号电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平行,在每芯片的电源与零序之间应加抗干扰电容,在交流和直流入口处应接入RC滤波器等。

对外部二次回路的设计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如降低干扰源和干扰对象之间的耦合电容和电感;降低屏蔽层的阻抗值;降低二次回路附近的电气值等等。

此外,保护装置的模拟输入量之间存在着某些可以利用的规律。如果由于干扰导致输入采样值出错,可以取消不能通过检查的采样值,等干扰脉冲过去,数据恢复正常后再恢复工作。

4.微机保护的发展

微机保护装置在国内应用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了,微机保护产品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代,可以说,无论是国际品牌或国内知名厂家,其保护产品从原理到生产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这些微机继保装置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微机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趋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智能电网相应配套的关键技术和系统也需要加快研发速度。

对于继电保护技术来讲,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微机保护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解决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微机保护的设备管理和事件记录功能

现在的微机保护,除了应完成保护、测控、通信一体化功能外,还应能提供被保护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事件记录。这些设备管理包括断路器的分闸、合闸次数,累计故障次数、断路器动作时间监视、断路器开断电流水平,断路器触头寿命、设备累计停电时间、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检修记录、分区段平均负荷电流、日最大负荷电流、日平均负荷电流、累计电度等。对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如果有油温、压力等模拟量接入,还可进一步监视变压器的其它运行工况。

5.结语

随着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一步步深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数字式微机测控保护装置逐渐取代了传统模式,同时由传统的保护、测控单一实现方式向整合型转化即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微机保护、测量监控及设备的管理和传动。

可以预见,未来的微机保护系统将会使更加人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将会为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