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学论文

工学论文范文精选

工学论文

工学论文范文第1篇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在英国其实施方式是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美国则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其基本内容是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学校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去工作,一周后两组相互交换。今天,这种“学工交替”的模式有了很多改进,被普遍认为是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可见工学结合的形式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与内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实际锻炼并能够在毕业后无缝对接就业企业。本文的笔墨着重于讨论课程中的工学结合改革探索。海报设计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设计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设计操作才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相关技能。但由于海报设计课程也存在着本专业前两年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实践学期,学生只有小部分利用业余时间接触过设计行业的情况,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际设计的经验。

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探索

1)课程目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方向,改革课程的中心目标旨在推动网络媒体下的海报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电商时展需要的设计从业者。尝试以交叉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并掌握相应的技能素养。

2)课程内容信息时代下的海报设计课程既需要各种相关软件课程的支持;也需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学科知识的支撑。这需要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再配置,大幅增加应用较多的新媒体设计内容,适度地删减现今使用较少的知识内容。同时改变原有的理论—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尝试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式,将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分解由各个小单元解决,强调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理论与技能知识,加强知识的吸收。

3)课程实施

a.综合性和多导师制长久以来艺术设计的各个科目教师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学生也很自然的独立看待各科目的知识内容,这造成学生的学科知识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时往往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重要原因。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由单个教师掌控的课堂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教学的改革必须结合课堂实施方式的革新。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大课堂、宽视野的原则,以项目化、实验性的教学内容配合多导师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程与宽视野指的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海报设计课程知识,尝试将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以期改变过去独立课程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倾向,使高职学生更好的贯通所学知识层。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请相关电商企业中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同时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入课堂,形成多导师的教学形式。这个过程中尝试了请毕业工作多年有一定成绩的师兄师姐回课堂讲课作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身于一样教学环境下的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优点与劣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交流中也更有针对性更有带动性。

b.实验性与实用性结合同时运用实际课题与虚拟课题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实际的课题设计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强调商业化设计。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角色的学生对于其特性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这使得新的海报设计课程会融入更多探索性、实验性的因素。本课程的实验性涵盖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层的实验性指的是教学过程一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设计企业的流程来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相关信息的积累;中期的整合分析吃透主题,通过合适的创作方式,如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进行创意突破;后期以一定的输出规范进行符合业界要求的设计。另一方面则强调设计中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审美能力和自己独特的设计观点。摆脱商业化带来的流水线设计风格。设计的特质注定只有同时具有富个人色彩与实用性两部分特点才能够培养一流的设计从业者。具有实验性的设计摆脱了僵化的约定成俗的商业设计模式,而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作业初看起来缺少一些实用性,但是却更有生气。这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有生机的设计思维意识,这是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三年中首先掌握的。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过时,只有设计思维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在毕业后不断学习,迅速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c.情景化与项目化课程采用理论教学配合模拟一线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打破以往一人做作业的方式,以个人设计与团队调研、策划、实施相结合的形式,以模拟投标或网上实际项目竞标项目进行。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设计的实际操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增加了课程中的不确定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有乐趣,强调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d.课程置换在设计课堂中的应用一段时间以来,课程置换一直是不少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中研究的课题,它解决了将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校通过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其工作相应的学分的实际操作问题。在海报设计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承认学生在此期间的实际设计项目,并通过考核计入成绩。在具体操作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实际设计项目,并计入该课程成绩。设计项目的来源一般由校企合作的设计单位或网络设计交易平台(如八戒网等威客网站)提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并按工作量情况由个人或小组完成。在考核中按照委托方的采用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

三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形式对于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下的海报设计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模糊等级制和社会效益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在现有的教育方式中由于我们对于分值评测的依赖程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被单一的分值所表示,这使得所有的可以或不可以被数值衡量的能力都被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表示了。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是这么的精确,当我们看到数据时就会下意识的假设这些数字能客观的表现学生的全面情况。但实际上不论这些数字看起来有多么精确,在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衡量方面的有效性都是非常有限的。分值式的评价方式会让艺术设计课程这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为主,以个体创造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特质的课程的评价出现困难。所以模糊式的等级评分制反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将学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作品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评价中,特别是对被采用的设计进行适当的分值奖励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践。以比较综合的打分方式给学生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工学论文范文第2篇

1高职院校方面

1.1专业课程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近年来,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高职装饰艺术专业生源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专业水平较低,甚至缺乏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在进入大学后就学习较广泛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实行“2+1”教学模式后,专业课程较少,未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以本科院校教学模式为蓝本,修改相关的专业课程。通常是先进行1到2年的基础学习,再一年的专业学习,最后进行专业设计,使得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只剩1年不到,进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完成工学结合。

1.3专业教材还需完善

大多数高职装饰艺术专业的教材以本科院校专业教材参照,在进行一定的删减和调整,使得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偏多且难,实践操作内容较少,同时因为学生还未能全面、系统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不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影响工学结合的实行。

2教学研究方面

2.1教学内容滞后市场需求

装饰艺术专业的学生通常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最多进行一些模拟设计,并未能以实际的行业专业发展为导向,将学、产和研结合起来。装饰艺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将行业实际需求和教学需求统一起来,很难提升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比如:一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发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和市场需求已经不适应了,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

2.2教学方式创新不够传统

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粉笔+黑板”,学生的“死记硬背”,进而形成“赶鸭子”的灌输,使得教学显得死板、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失去创新思维和创新的主动性,极大的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只有创新观念、创新想法,才能设计出创意、优质的作品。

3学生方面

3.1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艺术设计行业也有广泛应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已全面实现计算机和数字化设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尤其是计算机的特殊功能,能够完成传统方法无法进行的工作,并能达到奇特的效果。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或者只重视形式而脱离实际设计内涵,或只重内涵而缺乏艺术感染力,都会降低设计的质量。

3.2为重视原创的设计构思

一些学生在做设计作业时,通常从网上下载相关的信息,再稍微进行调整和修改,就当做自己的设计作业交上去,缺乏系统、全面的构思和创新。优秀的作品都需要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思维、创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充分领会题目的本质,再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情感,找到完美的形式将其创意表现出来。

二.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工学结合的有效对策

工学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企业需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当前的计算机教育教育却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失业率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是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和途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保障,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高职计算机教学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宗旨,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比如,为企业开发网站或者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为工学结合的主要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受计算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去感知理论,在操作中提高应用技能。

二、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高职计算机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熟悉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外来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培养现代计算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也能够让学生在仿真或者全真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毕业以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环境,成为某一部门或行业的关键人物。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高等院校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和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当中熟悉相关技能和操作程序,更好地感知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企业文化素养,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感知职业品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职业观,培养社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强化校外实训内容,做好企业实习指导

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叫校外实训内容,在学生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外实训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企业实习,也能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熟悉工作环境,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联系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同时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加大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通过设置校外实训教程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指导团队和和实习管理制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实习基地感知计算机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工学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及酒店管理方面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开设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832所,在校学生77.16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比上年末减少138所,在校生49.44万人,减少8.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3所,比上年减少266所,在校学生27.72万人,减少22万人。究其原因学生对该行业认知度及忠诚度不高是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学生对行业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建立除了学校教育和自身学习所得外,非常重要的是来自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环节。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界普遍认同了进行“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就其模式以及具体操作环节仍然众说纷纭,就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实践教学成为了走过场,有的甚至将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二、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分析评价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通常认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包括校企互动、订单培养等);三是“校中厂”模式。受各种因素制约,我们现在看到的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前两种模式。

1“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效果评价目前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1)工读轮换制,即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或者按照学期整体实施学习+实习+学习的方式);这也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

(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即学生在企业进行全日制劳动,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方式在西方有些国家比较流行,例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对于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这种模式客观上让学生在酒店或旅行社接触了生产一线的具体劳动,对行业的整体运行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随着旅游行业特别是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客观上学生能够获得部分生产经营经验。但是由于旅行社以及酒店质量参差不齐,作为企业的角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除了缺乏人手的现实状况的因素外,能够大量节约成本也是酒店或旅行社愿意接受大批实习生的关键。所以这种模式操作不当、监管不当的后果就是使得部分实习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有的中专学生在酒店的每月顶岗实习工资甚至只有六七百元,近些年新闻媒体对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廉价使用学生的报道屡见报端。

2“校企合作”模式效果评价“校企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招企引资等模式,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联合办学即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订单培养模式即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相连,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学生教育,学校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招企引资模式即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客观上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优化,吸取了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种学生实践课程的有益探索,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招企引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培养成“熟练工人”,学生在实习工厂中较少能够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进行生产活动,更难以接触到经营层面的内容。而订单培养学校较为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丧失了一定的主动权。

三、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对策建议

1优化工学交替

1)针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供不应求的这一现实状况,学校应首先自律,提升对学生实践教育的认识观念,其次,提升师德教育,加强监管,出台相应规范性政策,制约企业和指导教师,避免廉价劳力的出现。

2)优选企业合作单位,例如要求酒店专业实习酒店必须是四星级以上,加强实习单位的筛选及审批,实行院系双重审批制度,避免“捡进篮子就是菜”的思想,确保实习单位质量。

3)针对工学交替、阶段式实践教学方式可能使学生出现“放鸭子”的现象,在保证教师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要做到权责对等,严格企业导师及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度,细化到人,严格责任。

4)做好教学评估工作,实习期结束,对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进行座谈,了解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对合作企业做到优中选优,对不符合教育规律及学校教学规律的企业应终止合作。

2优化校企合作办学

1)学校应掌握订单班主动权。订单培养班级可以采取部分订单培养的方式,但是班级整体教学要符合教育规律,企业必须兼顾学校的教学规律。

2)强化教师实践。对于联合办学模式来说,学校教师的实践素质往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对于订单培养来说能否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师的各项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学论文范文第5篇

大力引进博士生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以改善教员结构。同时,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员培训与考核,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先跟班听课,并承担指导实验、批改作业与课外辅导等助教工作,老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传、帮、带作用;定期安排青年教师试讲,试讲时邀请学院和系督导员参与测评,只有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独立授课;鼓励在岗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和军队院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学素养、教学水平。任课教师积极参加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并讲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并且积极承担科研工作,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工程经验,提高教师的综合创新能力,把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

2教材编写

《电工学》这门课的授课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年的内容都有所增加,但是课时却越来越少,教材也编的较薄,并且讲的比较简略,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直接使用,学生很难理解,也增加了教员授课的难度。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参考经典的《电工学》教材,自编教材很有必要,内容丰富、达到要求、基本够用即可。经过多次研讨,我觉得自编教材应该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特色:1)理念: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中心,以教员为主导”的理念。2)定位:由于我们是军队院校,教材内容和体系上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3)体系:教材分为两个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前后贯通,有机结合,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新技术、新方法,与时俱进。4)前瞻性:本教材能够联系后续专业课程及应用,甚至提出探索的问题,对现有知识或技能的展望介绍。5)思路: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识性,不在计算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简明:简明扼要,力争做到适用、实用和好用(本教材预计30余万字)。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主体的姿态出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一个个精心准备的问题达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效果,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给出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2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学手段的配合。目前的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等已经发展得特别成熟,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

3.2.1网络教程建设。

目前“电工学”电子教案的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但只限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自学帮助不大。所以下一步的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应放在网络课程建设上,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大力开发视频教程,习题解答与考试复习系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建设,促进“电工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3.2.2视频教程建设。

目前,视频教程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视频教程少;二是视频教程不全;三是视频教程质量不高。视频教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员自主地进行学习;可以使学员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教员的课程学习。它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视频教程的建设,可以使各个院校互相进行交流和沟通。

3.2.3实践性课程建设。

学员们学习理论课时,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但在电子实验或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上,学员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却很高。因此,加强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能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员们理论课的学习,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习,使理论与实践同步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视频教程的建设,实践性课程的建设。这三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它们共同的完善,将使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变为学员自学为主;由以学习理论课为主,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由实践课促进理论课的学习,从而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