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师德总结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精选

高中师德总结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在此,我将近5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能、勤、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如下:

一、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克已奉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以优秀共产党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师德方面,我不断加强修养,塑造“师德”。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教师立身之本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表,力求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作为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我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政教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在关爱暂困生,转化差生方面卓有成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体罚和变相学生,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不“乱收费、乱订资料、乱补课”,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本人现年41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十几年来,我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特别自2000年晋升中学一级以来,我每天早来晚走、周六周日也难得休息,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个小时以上,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受到学校表彰。02年10月,撰写《谈高三历史后期复习》在县级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好评。03年高考教学质量评估全县文科应届综合科第五名;03年领导德育工作荣获03年全县德育工作三等奖。04年德育工作荣获仁寿县学校德育工作特等奖。04年撰写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眉山市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一致好评。05年撰写的《与时俱进,以德立校》被仁寿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研文章。05年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05年,领导的校团支部获“四川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与教学工作

2000年以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了本职工作,不管活有多累,人有多困,都坚持出勤,从未有过缺课,迟到早退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平时积极组织本年级组的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认真履行教学“六认真”,同时并不断指导政教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还积极投身教改,把提高课堂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我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历史学科教法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研究和运用探究教学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历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与本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认真研究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运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位,在教学中摒弃传统讲法,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03年高考教学质量全县评估第五名,本科上线人数_____人,04级文考本科上线_____人;重点本科线上线_____人;应届上本科上线_____人;艺体双本科人数_____人;文考、艺体本科上线_____人。2005年本科上线_____人。

四、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务实地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苦练教学内功,积极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和教育进修校组织的现代技术教育,并取得了中级证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不断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新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但如此,还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身教科研,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学科组以及学校的科研课题,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教育科研论文:

04年论文《与时俱进,以德立校》在“创新杯”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04年《仁寿二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体会》入选眉山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05年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师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下面,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平原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共辖乡镇11个,总人口44.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4万人。年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14592万元。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国办学校140处,其中县直学校9处,农村中小学131处,在职公办教师4999人,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3825人,在校生56656人,其中高中6596人,初中24056人,小学25094人。1986年我县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7年通过省政府的“两基”验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调整支出结构,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月及时发放,加快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步伐,加大制止学生辍学工作力度,保证“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财政负担较重。但县委、县政府为充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年,教育经费总投入6670.43万元,分别比年和年增长6.12%和23.17%,其中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9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7%。农村中小学生年均公用经费为小学126元,初中258元。在保证投入的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县审计局、教育局每年对各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年我县未发现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平调资金已全部纠正。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县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全县财政收入中62%的部分用于教师的工资发放。所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光靠单一的政府投入已无法满足需要,必须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

二.农村教师待遇落实情况全县农村教育系统财政供养人员4779人,其中在职3825人,离退休859人,退职95人。自年6月开始,我县对农村教师工资实行“全县统筹、封闭运行”的办法,在原有工资基础上全部收归县管,县财政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每月10日前,由县财政直接将教师的工资款拨付到农村信用社,信用社再打到教师的工资卡上,每月教师凭个人工资卡领取工资。现在,我县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为570元。截止目前,全县教师工资没有再出现新的拖欠现象。年5月以前,全县共欠发农村教师工资1582.5万元,累计拖欠时间最长的为11个月,最少的4个月。在保证教师工资按月及时发放的同时,积极落实农村教师的其他待遇,今年3月份为全县农村教师办理了“医疗保险”。

三.农村中小学收费及创收情况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全部按照鲁政办发[]69号文件和德政办发[1998]26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取,严格执行“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政策(一证即各单位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做到一校一证;一卡即县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收费管理卡,做到一生一卡;两公开即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收费使用情况;四统一即统一收费时间,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收费票据)。学校凭证收费,学生照卡缴费,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自立名目乱收费现象。在严格收费管理的同时,各单位通过勤工俭学、搞校办企业、对外承包等积极进行创收,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四.农村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年,全县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49%。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2.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85%。五.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

(一)-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年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为4.22%,年辍学人数为1055人,其中初一150人,初二360人,初三545人。在辍学的学生中,外出打工的占68%,经商的占15%,回家务农及从事其他行业的占17%。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就业难,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

二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导致学生对升学失去信心,加之有些家长观念落后,目光短浅,致使学生辍学经商或外出打工;

三是在学校内部,实施素质教育力度不够大,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过深,考试过频,加上个别学校存在着歧视学困生现象,导致学生厌学以致辍学;四是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三)我县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措施依法控制学生辍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自1999年以来,县政府、县教育局相继制定了关于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了控辍工作力度,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控制。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交流。围绕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工作,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坚持实施辍学报告制度、动员学生返校制度,强化学籍管理,建立和完善学生入学保障机制;

二是严格执行省、市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公开卡制度,坚决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三是实行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对贫困学生实行减免杂费政策。减免比例:县直中小学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15%,乡镇中小学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20%;

四是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活动课建设,充分发展学生特长;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五是全面推行制止辍学责任制,实行制止辍学“一票否决制”。每年召开一次控制学生辍学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全面落实各项奖惩政策。通过以上措施,全县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中小学辍学率特别是农村初中辍学率距离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从教育内外两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抓好控制学生辍学工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六是初、高中毕业生流向及社会就业情况根据年的统计数据,年全县共有初中毕业生6950人,其中有2700人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占38.8%,有600人升入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就读,占8.6%,有3650人外出打工、经商或回家务农,占52.5%。年全县有高中毕业生1800人,升入高等院校的有1332人,占74%,升入民办院校的188人,占10%,其它的占16%。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一)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县农村共有中小学校131所(不包括幼儿园),在职教职工3825人,其中在岗人员3037人,提前离岗及其他原因非在岗人员788人。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结构矛盾突出。受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区域性矛盾。县直学校和临近县城的乡镇教职工过剩,偏远乡镇教师短缺;

(2)学段性矛盾。由于近几年小学生源减少,初高中生源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阶段性局部过剩,初高中教师普遍短缺;

(3)岗位矛盾。在部分学校内部,非教学人员过剩,教学第一线的专任教师相对短缺,富余的非教学人员占用着专任教师的编制,但又不从事教学工作;

(4)资源矛盾。我县农村中小学民师转正人员目前在岗的有1200多人,占全部农村中小学在岗人员的40%还多,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学历水平低,第一学历或高中或初中或更低一些,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低;

(5)学科矛盾。从学科分布来看,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紧缺,70%以上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

(6)编制矛盾。年省政府下达了鲁政办发[]44号文《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与1999年的编制标准相比,调整后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由以学校为单位按班额核定,调整为以县级为单位按教职工与学生比核定。按新的编制标准,我县农村教职工队伍超编253人,而事实上我县农村教师队伍缺口很大,致使国家规定的所有学科无法开齐开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教师减员与师资补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资源大量减少。自年以来,我县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中实行“本科生留县直,专科生去乡镇,电大、中师生不再分配”的办法。近三年来,全县共接受派遣专科以上毕业生126人,而同期因年龄、身体健康以及去民校应聘等各种原因离岗的就有785人,三年教师资源净减少659人;另一方面,师资补充工作未能及时跟上,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未能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制度接轨,教学亟需的学科毕业生和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回来,各单位对回来的学非所需的毕业生不愿接收,二者互相掣肘,形成恶性循环。自年至今,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共计88人,实际到岗到位的仅有53人,尚不及同期教师减员的零头,各单位只好聘用代课教师以维持常规教学需要。

三是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令人堪忧。我县从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截止到年底,全县教师外流共计111人,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流76人,这部分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其流向是县内各民办学校,主要是平原师范初中部。究其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使然;

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发生转变;

三是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偏低,待遇较差;

四是教师工作环境不良,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

农村骨干教师外流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动,部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

(二)措施和成效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坚持把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等,深化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们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依法落实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责。根据《教师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县教育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县内所有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统一管理,负责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评价以及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归口管理。

二是坚持师德教育常抓不懈,农村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将每年九月份定为“师德教育月”,组织各学校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举办师德教育演讲比赛,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估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三是通过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核编定岗末位落聘制,精减学校领导班子职数,压缩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比例;实行结构工资制,加大奖励工资比例,定岗定责定报酬,绩酬挂钩,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学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新路子,为农村中小学及时补充新生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四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针对教师外流现象,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一方面鼓励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通过全面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健全教师定期考核制度,把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聘任和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五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显著,教育干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我县就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实施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综合能力三项训练,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以及高级研修,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去年以来重点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位在大学期间就加入党组织、党龄和教龄几乎一样长的党员教师,从教以来,我一直以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特别是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任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八年来,我先后兼任科组长七年,级组长6年,班主任4年(任教以来8年),经常是几样工作一肩挑,但我无怨无悔,甘于奉献,为此,于1998年7月被中共南海市小塘镇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二、教育教学方面

作为一位既有中师、师专教学经历,又有9年高中教学实践的历史教师,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进行过三次学科小循环教学,一直担任高三把关教师。任现职以来,我不断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习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

1、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甘为人梯

面对从大学讲师到普通高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我认真钻研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探索在生源差的镇属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路子。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予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课前三分钟历史小故事”、“课前五分钟历史小知识竞赛”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运用各地各校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任职以来,我先后探索和运用了“历史课目标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碎步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入南海一中一年来,我又积极投身到“历史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模式”等教学研究中来,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在堂上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仅一学期即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学校先进教师。我所任教的班级历史科成绩排在年级前列,其中,任教镇属高中时的历史科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在生源极差的情况下均超过了本市平均水平。1997、1999、2006年我所带的镇属高中学生参加当年高考,先是实现了该校普通高考零的突破,继而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为此,我于1999年被评为镇先进教师和南海市优秀教师。

2、加强教研,率先垂范,精益求精

任现职以来,作为校、镇骨干教师,我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试验的能力,为此,我担任了七年的政史地科组长、历史科组长。为提高科组的整体教学水平,我除了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和业务学习外,还积极追踪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认真组织科组教师开展各项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改革新路子。其中,在科组内开展的课题研究就有“如何在历史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提高政史地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历史课的导入与小结技巧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政史地学科的运用”、“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策略”、“近年高考历史出题趋势及对策”、“高考历史三大题型答题技巧”、“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激活课堂教学”等。在我的组织带动下,科组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十分高涨,科组有的青年教师毕业仅一两年,就能独当一面,担任会考、高考把关教师,在会考、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绩。为此,科组多次被评为校、镇先进科组。同时,我认真总结科组和自己的教研、教改经验,先后撰写了《在世界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的设疑与解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我见》、《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等教学总结、论文。其中,论文《在世界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获镇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我见》获镇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年我代表科组参加由南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高中历史说课比赛,获市二等奖。

作为科组长,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是我责无旁贷的义务。为使科组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我耐心地扶、帮、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充分肯定他们的教学长处,给他们压担子,挑重任,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成长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我的指导下,这些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在极短时间内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工作。

作为科组的领头人,我多次带头承担市、镇、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教学,都获得较高评价。每年所上的公开课都获校、镇一、二等奖;其中,在2006年南海市信息技术观摩现场会上,我所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得到了来自全市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获得学校优质公开课奖。

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学无止境

18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成为新时期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和进修提高,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我努力学习学科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经过努力,我已经熟练掌握和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Page、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2006年我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说课课件《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获南海市高中说课比赛二等奖。2006年1月参加佛山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中小学计算机中级考试。

4、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从教以来,我担任了八年的班主任和六年的级组长工作。带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班会课、级会、个别谈心、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信念理想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讲究工作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推行量化管理、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关注后进生,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思想教育,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充分保护他们敏感脆弱的自尊心,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在我的努力下,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后进生转化率高,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培优转差成绩显著,每学年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调入南海一中后,一年来,我克服家、校相距较远的困难,以校为家,从早操到晚修几乎天天与学生“泡”在一起,检查督促,促膝谈心,使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学校第八届体艺节上一举获得入场式最佳创意奖、田径比赛第一名、文艺汇演第一名。而在镇属高中年级管理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抓好年级学生的思想纪律工作,从小事着手,对年级学生进行理想前途、行为养成等全方位教育,指导、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园满完成了学校交给年级的各项任务。

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在1997一1998、1998一1999、1999一2006、2006一2007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以上所述,事实清楚、效果显著、理由充分,符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条件,敬请领导、评委审查批准。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20*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打造“和谐校园”为主要抓手,按照“重内涵,促提高,抓统筹,强服务,促均衡”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执政能力、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执教能力,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首要地位,奋力作为,勇于争先,实现*教育的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1、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继续开展0—2周岁的幼教一体化试点;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2—14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9.9%以上,小升初比例达100%;初中年流生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控制在0.05%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初升高比例达99%以上,普职高比例达1:1;职教流生率控制在9%以内。

2、教育投入:加快实施中小学校网调整规划;上马建设职业中专实训大楼和双语学校;建造中山小学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综合楼和章安中学宿舍;完成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2个阳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学校“一硬二改三化”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5%、83%;评选第十四届星级教师26名;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3%以上。

4、学校建设:通过省示范性初中(小学)预验收达4所(12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平安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数达100%,中小学生犯罪率万分之一以内,职校学生犯罪率在万分之二以内;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停办学前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受资助比例在12%以上;中小学体育达标面100%;增加高考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完成?项省级以上课题鉴定;指导章安街道创建省教育强镇,指导三甲海门等街道创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

(三)工作措施

1、重视农村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科学调整校网布局。结合全区教育发展实际,周密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网调整规划,确定校网调整的目标,制定校网调整的时间,逐步推进全区新一轮校网布局的调整。校网布局调整的重点是抓好高中校网调整,用1-3年时间逐步撤并三所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使完全中学保留三所,实现全区普通高中总数5所的目标,促进高中学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分年撤并*五中、章安中学和三甲中学的高中部,五中师资按其他区内高中的实际需要加以分流,章安和三甲两校师资原则上由初中部就地消化,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指标组织考试,分流到区内两所职业高中,要确保撤并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

(2)进一步推进大教研中心建设。要进一步整合教研资源,减少科研资源浪费,提高教科研效率。将教科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四个科室合而为一,组建*区教研中心,采用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将局机关和区教研中心搬迁到*五中老校舍,办公重心下移到学校,更好地为学校和师生服务。撤销第二办公区,第三办公区保留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和企业发展公司等科室。第二办公区场地用于打造大型幼儿教育基地或者联合开办高考复习中心。区教师进修学校校舍由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接管,进修学校不再进行职高教育。教育局机关办公楼土地进行处置,所得资金用于*五中偿还债务。

(3)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要深入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加强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召开20*年暑期校长读书会,举行第三届校长论坛,重点是学校校长汇报一年来学校的教育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及所取得的成效,开设学校德育工作沙龙,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要召开学校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汇编校长精细化论坛文集。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成果评比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建设。

(4)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教育基金会的捐资手续,拓宽捐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名师的奖励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街道(镇)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学校预算内经费倾斜力度,拨足生均公用经费。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尽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按照原定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规划,再投入100万元对村完小进行全面的绿化、硬化,全面完成我区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要继续推进完小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完小配备计算机教室,每班配置多媒体设备。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也要争取建立微格教室。要继续开展“贫困生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弱势群体的资助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把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抓到实处,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100%,真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加强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高中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加强普通高中的过程监控,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进一步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继续实施“高三分流奖励办法”;要定期召开高考质量分析会,收集高考信息,学校要加强各地高考模拟试卷交流研讨,切实增强对高考工作研究与指导;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的培训和调研力度,实施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课改”为契机,借助教育科研手段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成效;加强省会考U级学校管理,要对连续三年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2)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思想,积极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以科学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品德的提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生态德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街道中心校以上学校均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室并发挥其作用。开展第二届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继续抓好少年军校、特色队室、鼓号队建设工作。继续开展节日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举办区第三届学生体育节和第二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3)加强精品学校建设。实施“名校”牵动战略,打造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引导一批名校上新台阶;把创建名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硬件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善于运用校际之间的多种合作方式,扩大和促进名校和名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支持*职业中专争创“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积极争创省级重点职校;洪家中学要努力争创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要通过一系列精品学校的建设,引领我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快建立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我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技能型人才。继续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继续做好中职在校生数助学金和奖学金工作,做好职校学生助学扩面工程。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办学内涵,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产业的能力。不断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开设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职教专业。要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增加“3+2”招生人数,保证高中段招生普职比1:1。

3、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实实在在抓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继续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考试和各项竞赛活动;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使参与面达到100%;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设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架构。组织开展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教育教学专家。

(2)强化校长队伍建设。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考核交流制度;继续公开选拔和民主推荐中小学校长,扩大教职工的参与度,提高校长竞争意识;建立校长任期目标经营管理责任制度,继续实施校长离任审计制度;继续加强校长后备干部建设,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继续实施校长挂职学习锻炼制度,定期选送优秀校长参加国家、省、市有关专题研修班培训;继续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实行分层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提高校长的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干部第二、三期培训,努力提高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合格化标准化建设,做好第五批标准化学校的争创工作。做好20*年校舍的维修改造工作,明年计划投资7800万元,建设共3万平方米的职业中专的实训大楼,双语学校、中山路小学的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的综合楼,章安中学学生宿舍等等基建项目;要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57600平方米。做好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两个阳光实践基地的改造工作。针对学校“二证”办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力争政府出台有关“二证”办理的优惠政策。

(4)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继续开展省教育强镇评估工作,全面开展*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评估工作。要加快图书馆(室)建设,增加中小学图书藏量,每年新增图书生均2册。增加学校计算机数量,所有学校每班配多媒体设备。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上学习和电子备课。继续做精做强*教育信息网,使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由中心校向完小延伸。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程教育课件,使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4、坚持依法治教,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师风师德建设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建立多纬评价机制,全面、正确把握师德现状。继续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严厉禁止教育工作者参与和贩毒等违法行为。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关注教师的心身健康,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教师树立长期从教的思想。适度加大师德考评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纳入年终考核,作为教师聘用、提薪、晋级、评先的首要条件,要继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重视师德建设、教育行风不端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要加强对全体教师和校长开展警示教育。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加强对企业公司不良资产的清理,加大对教育印刷厂的监管力度。加强招生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档案管理。努力做好信访和直线电话工作,力争投诉件按时完成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9%以上。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继续在*电视台、*商报上开设教育专栏,定期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高中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20*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打造“和谐校园”为主要抓手,按照“重内涵,促提高,抓统筹,强服务,促均衡”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执政能力、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执教能力,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首要地位,奋力作为,勇于争先,实现*教育的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1、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继续开展0—2周岁的幼教一体化试点;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2—14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9.9%以上,小升初比例达100%;初中年流生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控制在0.05%以内;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初升高比例达99%以上,普职高比例达1:1;职教流生率控制在9%以内。

2、教育投入:加快实施中小学校网调整规划;上马建设职业中专实训大楼和双语学校;建造中山小学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综合楼和章安中学宿舍;完成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2个阳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学校“一硬二改三化”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5%、83%;评选第十四届星级教师26名;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3%以上。

4、学校建设:通过省示范性初中(小学)预验收达4所(12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平安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数达100%,中小学生犯罪率万分之一以内,职校学生犯罪率在万分之二以内;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停办学前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受资助比例在12%以上;中小学体育达标面100%;增加高考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完成?项省级以上课题鉴定;指导章安街道创建省教育强镇,指导三甲海门等街道创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

(三)工作措施

1、重视农村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科学调整校网布局。结合全区教育发展实际,周密制定科学合理的校网调整规划,确定校网调整的目标,制定校网调整的时间,逐步推进全区新一轮校网布局的调整。校网布局调整的重点是抓好高中校网调整,用1-3年时间逐步撤并三所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使完全中学保留三所,实现全区普通高中总数5所的目标,促进高中学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分年撤并*五中、章安中学和三甲中学的高中部,五中师资按其他区内高中的实际需要加以分流,章安和三甲两校师资原则上由初中部就地消化,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指标组织考试,分流到区内两所职业高中,要确保撤并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

(2)进一步推进大教研中心建设。要进一步整合教研资源,减少科研资源浪费,提高教科研效率。将教科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四个科室合而为一,组建*区教研中心,采用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将局机关和区教研中心搬迁到*五中老校舍,办公重心下移到学校,更好地为学校和师生服务。撤销第二办公区,第三办公区保留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和企业发展公司等科室。第二办公区场地用于打造大型幼儿教育基地或者联合开办高考复习中心。区教师进修学校校舍由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接管,进修学校不再进行职高教育。教育局机关办公楼土地进行处置,所得资金用于*五中偿还债务。

(3)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管理。要深入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加强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召开20*年暑期校长读书会,举行第三届校长论坛,重点是学校校长汇报一年来学校的教育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及所取得的成效,开设学校德育工作沙龙,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要召开学校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汇编校长精细化论坛文集。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成果评比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精细化建设。

(4)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教育基金会的捐资手续,拓宽捐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名师的奖励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街道(镇)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学校预算内经费倾斜力度,拨足生均公用经费。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尽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按照原定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规划,再投入100万元对村完小进行全面的绿化、硬化,全面完成我区的“一硬二改三化”工作。要继续推进完小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完小配备计算机教室,每班配置多媒体设备。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也要争取建立微格教室。要继续开展“贫困生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弱势群体的资助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把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抓到实处,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100%,真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加强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高中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加强普通高中的过程监控,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进一步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继续实施“高三分流奖励办法”;要定期召开高考质量分析会,收集高考信息,学校要加强各地高考模拟试卷交流研讨,切实增强对高考工作研究与指导;认真做好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的培训和调研力度,实施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课改”为契机,借助教育科研手段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成效;加强省会考U级学校管理,要对连续三年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2)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思想,积极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以科学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品德的提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生态德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街道中心校以上学校均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室并发挥其作用。开展第二届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继续抓好少年军校、特色队室、鼓号队建设工作。继续开展节日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举办区第三届学生体育节和第二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3)加强精品学校建设。实施“名校”牵动战略,打造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引导一批名校上新台阶;把创建名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硬件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善于运用校际之间的多种合作方式,扩大和促进名校和名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支持*职业中专争创“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积极争创省级重点职校;*中学要努力争创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要通过一系列精品学校的建设,引领我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快建立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我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技能型人才。继续落实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继续做好中职在校生数助学金和奖学金工作,做好职校学生助学扩面工程。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办学内涵,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产业的能力。不断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开设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职教专业。要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增加“3+2”招生人数,保证高中段招生普职比1:1。

3、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实实在在抓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继续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考试和各项竞赛活动;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使参与面达到100%;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设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新架构。组织开展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教育教学专家。

(2)强化校长队伍建设。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考核交流制度;继续公开选拔和民主推荐中小学校长,扩大教职工的参与度,提高校长竞争意识;建立校长任期目标经营管理责任制度,继续实施校长离任审计制度;继续加强校长后备干部建设,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继续实施校长挂职学习锻炼制度,定期选送优秀校长参加国家、省、市有关专题研修班培训;继续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实行分层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提高校长的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干部第二、三期培训,努力提高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合格化标准化建设,做好第五批标准化学校的争创工作。做好20*年校舍的维修改造工作,明年计划投资7800万元,建设共3万平方米的职业中专的实训大楼,双语学校、中山路小学的食堂宿舍,三梅中学的综合楼,章安中学学生宿舍等等基建项目;要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57600平方米。做好实验小学和三甲小学两个阳光实践基地的改造工作。针对学校“二证”办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力争政府出台有关“二证”办理的优惠政策。

(4)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继续开展省教育强镇评估工作,全面开展*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评估工作。要加快图书馆(室)建设,增加中小学图书藏量,每年新增图书生均2册。增加学校计算机数量,所有学校每班配多媒体设备。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上学习和电子备课。继续做精做强*教育信息网,使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由中心校向完小延伸。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程教育课件,使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4、坚持依法治教,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师风师德建设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建立多纬评价机制,全面、正确把握师德现状。继续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严厉禁止教育工作者参与和贩毒等违法行为。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关注教师的心身健康,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教师树立长期从教的思想。适度加大师德考评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纳入年终考核,作为教师聘用、提薪、晋级、评先的首要条件,要继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重视师德建设、教育行风不端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要加强对全体教师和校长开展警示教育。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加强对企业公司不良资产的清理,加大对教育印刷厂的监管力度。加强招生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档案管理。努力做好信访和直线电话工作,力争投诉件按时完成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9%以上。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继续在*电视台、*商报上开设教育专栏,定期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