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精选

高中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高考;有效教学;对策探索

引言

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落实后,除语数外三大主科是必考科目外,考生还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个科目中选择两科。很多家长认为,历史是冷门学科,并且历史偏重于文科,而学习理科更加具有实用性,对学生以后找工作有很大帮助,所以并不是非常赞同和支持学生选择历史学科。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因此,历史教师对新高考形式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展开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

大部分高中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主要有:认为其枯燥,需要背诵的内容多,大篇幅的文字令人望而生畏;还有部分学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认为其同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关联,由此,对学习历史的态度也是消极与敷衍的;并且成绩上的不乐观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直线下降,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1]。对于当代的部分学生而言,网络世界带来的丰富多彩往往同课本上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形成强烈的差对比,同时,生活的富足使学生难以想象古人生活的状况,而教师多会通过常规的教学手法和自己的语言表达来复述当时的场景,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想象,加上没有兴趣作支撑,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没有代入自己的情感,只是将历史知识看作冰冷的文字,没有用心去感受当时鲜活的事物状况,单纯地对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进行背诵,没有认识到让知识真正走进脑海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这种浮于表面的学习方法,既不高效,又不科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存在较为普遍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历史这门学科中,部分教师会认为历史是一门纯文科的学科,同时历史也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课程,需要教师用非常严谨的思维来进行相关讲解。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是,过于保持自身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教学语言容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畏惧心理,对其中学术性的文字难以理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当代的学生大部分接受信息都是源于网络,而网络上的语言多采用谐音梗、流行语等方式让语言的表达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对当前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进行了解,并将其适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历史学科的趣味性[2]。

二、改革之后的高考制度给历史学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高考制度改革后,历史成为学生的必选科目之一,相对突出了历史学科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对历史学是否有兴趣来决定是否选择历史来作为高考科目。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故事及历史人物。新的高考制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能站在一个主动的位置去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是对自己学业有利的学科。改革后的高考制度给历史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决定学生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几种:首先是兴趣,其次是成绩,最后就是个人对教师的信任度与喜爱度。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来吸引学生选择历史科目。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明白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兴趣的促使下学习,从而提升成绩。

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和手段

(一)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学好高中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浓厚的历史知识学习氛围,做好课前准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以此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重现历史故事,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打造一个跨时空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人物的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及故事背后的意义。

(二)引入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力。

(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拓展和延伸历史知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课前预习的工作,提前对课堂要讲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这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加顺畅,并节约了由于学生对要讲的知识不了解或者教师准备不充分而浪费的时间。此外,提前预习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政治、人文等,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对课本内容做补充。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时,就会提前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地对课本进行深度解读。教师要及时地布置学习任务,除课前预习和复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收集资料做调研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时不要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在课后不断地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了解其背后的背景故事、因果关系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在面对部分学生学习历史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并在教师不断地鼓励下逐渐培养对历史的学习信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四、结语

高考制度的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同时,这种压力也会变成一种动力,能促使教师积极开发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总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科学制订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高中历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美艳.基于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186.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2篇

(一)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缺乏兴趣

高考的压力是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必然沉闷无趣,加之有些内容较难理解,自然会使学生会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这种缺乏思考带有功利性的教学致使许多高中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真谛,在不喜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痛苦学习。

(二)教师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宰着具体的课堂教学,把学生思维模式严密定格在教师预设的框架内。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无所不讲,但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成为百分之百的观众。另一方面,每节课的活动程序都是在教师的严密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一个完全“受制于人”的学习活动,毫无自主性可言,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下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多种讨论互动方式,然而,课堂气氛是活跃起来了,却忽视了学习内容,空有其表。一些教师在采用视频教学手段时,课前引入不够,课后思考引导不足,导致授课变成了纯娱乐性,使得学生的兴致很高而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有些教师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学龄阶段特征。如高一学生思维比较具体,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创设情境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分心,这些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讨论议题和互动内容的设置也不够科学合理,由原来的“专制型”变成“放任式”,一味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缺乏适当的、有效的、充分的讲解点拨,使讨论流于形式。

二、产生无效环节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在要素。而缺乏兴趣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对历史的学习仍然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历史教育的本质意义被忽视。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内容复杂、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负担稍重,而且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专题研究和学习方法,这使得历史成绩不易迅速提高。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学习历史这项科目是最没有应用意义的。

(二)教师尚未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其考核评价标准,使广大师生在新课程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使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流于形式。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课堂内容死板缺乏张力,忽视了启发性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历史知识,并不加以理解,且盲目记忆,缺乏思索。这样的教学不可能获得好的效果,更谈不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教师自身的历史素养不高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优化教学设计思路,展现教学的艺术美,并要求教师从全局出发,了解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知晓实用的教学方法等。许多教师教学缺乏追求,没有激情,且历史知识的储备有限,照搬照抄教学大纲,同时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教学模式的开展创新上也很难有所突破,使得历史教学水平始终停留在授课的层次,未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从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突围出来,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支撑,立足于学情、学法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用真诚的态度推动学生一起参与教学课堂,让学生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常规进行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模式,构建“态度、习惯、方法”三结合的学法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专制型”课堂向“民主型”课堂,“封闭型”课堂向“开放型”课堂的转变。教师除了转换角色,还应该完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讲授模式。1.巧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设置合理多样的教学情景,使枯燥烦闷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探究。2.科学恰当的启发设疑。设置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以达到“启发式”的最佳学习状态。3.适时恰当的引领点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路,协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顺利解决问题。4.及时有效的评价、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探索发现进行评价时,应当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并非仅仅检查学习成果。教师的评价方式应当是人性化的,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要多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综合、客观、全面的归纳总结,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实时的把握。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3篇

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不能让历史孤立的存在,而是应当深化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将会帮助学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与层面来历史这些历史事件。很多教师都不具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良好关联的教学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将历史事件呈现给大家,并且加以一些必要的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获知,但是,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并不是太深入,尤其是无法感受到历史对于当下的社会以及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召唤。因此,教师首先很有必要从这一方面展开创新,只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才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历史事件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在学完《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话说孙中山》的文章,并且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站在今天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与见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突破口,不少学生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有很多创新理念。如,有位学生由孙中山的历史展开“纵向联想”,指出孙中山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又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中极少数的失去民族气节的社会渣滓;最后在文章中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当今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透过历史事件与现实间的关联很好的深化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二、合理展开历史事件的比较

历史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学生们掌握的知识与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不仅如此,历史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学生都可能会在其它课程的学习中碰到,比如历史课程和语文、政治课程就会有一些交叉与重叠。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实现知识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合理的展开历史事件间的比较,可以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对比来深化对于历史的认识,并且让自己的知识掌握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深化。历史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具备一定关联性与相似形,这也给教师的比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讲到新课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学生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的有效挖掘,并且要透过对比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为例,两者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都是强迫通商,其中主要款项之一都是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些是“同”。《南京条约》强迫开五口,《天津条约》强迫开十口,这些口岸很容易记混。但我们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些口岸,就会发现《南京条约》上的口岸都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上的口岸已经延伸到北方和内地,找到了这个“异”,就不易混淆了。这种比照教学法不仅让知识教学更为直观,也深化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提升。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创新还可以直观的体现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且多创设一些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探究的机会,这也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促进。例如,在和学生们讲到“春秋战国思想及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在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整堂课教学分成四幕:第一幕——“导游”领着“游客”来到“先秦”时期;第二幕——“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向“游客”介绍“自己”的主张及原因;第三幕——“导游”带领大家“畅游”古代思想长河,探寻我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第四幕——教师的点评归纳。学生们对于这一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大家在准备与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各家思想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在这一极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中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历史课程的学习乐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深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四、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4篇

在高中阶段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光需要将课本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历史学习的效率。本文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几点策略。高中历史属于综合性较强,且内涵十分丰富的一门课程,学好历史可以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上来。考虑到很多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在教学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必须要了解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还有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1历史解释素养的概述

从字面上理解历史解释素养,指的是描述以及解释历史事件的一种的能力,历史解释素养涉及到解释的对象、解释的依据,还包括在解释时使用的方法以及手段、解释的最终意义以及效果。针对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来说,历史解释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以及综合研究等方式,客观以及辩证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人物、观点以及历史的发展脉络等,学生不光需要有效地进行描述,还得学会揭示历史事物间存在的深层次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描述、理解以及解释历史。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并且将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综合能力都提高上来。此外,通过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更加自觉以及主动,并且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网络,有效地打破教材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局限性,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走进历史以及感受历史,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2高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现状

通过实际情况不难知道,目前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各种问题。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历史知识,并具有初步的解释意识,对历史知识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过于薄弱,甚至有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存在严重的缺乏问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不断探索和研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2.1学生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与学生的历史技能、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却不是遵从主观意愿爱上历史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另外历史解释是以真实的史实、史料作为依据的,非常考验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拓展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史实、史料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和背诵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流于形式与表面,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教师方面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自身的素养意识略显欠缺,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也就无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知识素养也会影响到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效果。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增强自身的素养意识,也没有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授课的时候更多是照本宣读,在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没能融入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基于历史解释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通过百家争鸣的讨论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同时也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多维的指导以及思考。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当中,可以发现历史解释是在史料基础上进行建立的。当面对过去发生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时,我们无法直接地进行接触,只能够借助相关的历史事迹,尽可能地将历史真实进行还原。这些历史事迹必须要进行搜集以及整理,需要我们搜集,也就是加工以及实证搜集来的史料,这样在进行理解的时候才能做到更加客观,让学生在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时可以更加深入,在这个时候进行历史解释就可以更加趋向于真实。基于历史解释素养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深入地挖掘史料,将历史事件进行对比

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史料是重要的基础,任何历史知识的探究活动以及历史解释行为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真实史料得以实现。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并且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让他们的知识维度能够有效拓宽,这样学生在进行历史解释的时候才可以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当作依据。在进行史料挖掘的时候,学生需要和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在理解历史事件的时候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并且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区分不同历史解释的缘由,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比如说,在教学到“开辟新航路”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简单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人物以及路线等,这样学生就能对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一定的认知,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开辟进行相应的对比,根据不同的国情以及历史背景,深入地分析以及比较这两个历史事件存在的异同之处。通过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以及记忆这两个历史事件,并且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才能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

3.2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目前已经非常久远,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方式等和现在对比,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都会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在理解以及判断历史事件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创新课堂,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导入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历史环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感悟,还能让他们在体会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积极地搜集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以及多维度的历史教学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情境有效地探究历史,并且尝试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历史,让学生有效地判断史料,根据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思维去解释史料,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将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提高上来。比如说,在教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节知识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汉武帝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定,为什么不愿意让百家思想共同齐放。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和该事件背景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感官,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比较深入的历史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效地缩短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理解历史问题的时候更加深入,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3.3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基本上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讲解以及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教师所牵引。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很容易把自身的想法强行加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日趋固化,并且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这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基于历史解释素养下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要摒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地采取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问题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上来,从而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在设定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挑选和课本知识具有紧密联系,并且难度较为适中的问题,并且问题之间需要保持严密的层次性以及逻辑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逐层进行探究,从而发现历史的真相,并且有效地解释历史事件。通过问题的驱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历史解释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领悟到历史解释的乐趣,这样可以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说,在教学到秦朝政治制度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秦始皇在执政的时候都采取了哪些手段还有措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不会也像他这样操作,理由是什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展开这个章节知识的学习。当学生对秦朝的社会背景状况进行了解之后,通过问题的驱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当时的政治制度。在回答问题以及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以及交流,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上来,让他们的思想产生有效的碰撞,并且能用自己的理解完成历史的独立解释。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教学高中历史,不光能够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3.4通过横纵对比实现能力渗透

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种呆板的记忆,所以在运用历史知识的时候大多都是照搬教材中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的时候,需要借助横纵对比实现能力的有效渗透,在进行横纵对比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历史解释的时代性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从而有效地区分不同历史解释的缘由,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横纵对比可以是同时空下的横向对比,也可以,也可以异时空下的纵向对比。比如说,在教学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在理解维新派、革命派以及无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时容易形成一种阶段化以及割裂化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维新派就是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是主张民主共和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用严复的《原强》以及陈独秀《青年杂志》,当做是阐述进化论思想的材料,分析二者对“进化”理解方面存在的异同,他们的作品当中都赋予了进化论救亡图存的思想,不过由于个人的经历以及主张,在具体内容方面也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严复主张用进化论去唤醒民众的改革意识以及自强保种意识,而陈独秀则是从进化论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再比如说,在考察斯大林模式的时候,和同一时期的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学生就会认为经济模式必须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不然就会逐渐僵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解释,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解释会随着时代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不断地发生变化,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掌握历史解释的继承性以及发展性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此外,基于历史解释素养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不光需要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提出疑问,还得让他们结合正确的历史史料去解释问题。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严密的逻辑,借助潜移默化式的课堂教学渗透,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4结语

高中历史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一、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其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灵活的课堂导入策略,使教学活动更为多样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学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方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能够更快的理清教学的基本脉络,更好的控制教学的节奏和逻辑,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的线索,并且更好的利用教材,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认识不足,并且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也相对不足,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使得课堂导入的作用无从实现。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更多的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对于课堂导入更多的关注高考的内容甚至忽略。加之教师对于课前导入认识的不足以及教学任务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有些教师采用了课堂导入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是在导入方式、导入的内容等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未能将导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使得导入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完善课堂导入的方式,将课堂导入灵活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导入应该做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高中历史新旧知识会存在内在联系,教师在开展新课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来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节奏,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旧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引入到新的内容,使学生好的进入听课的状态。教师灵活的将旧知识应用于课堂导入阶段,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效果。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高中历史教学由于其人文社科性的特点,教材中以及教材外的相关材料中,有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知识。在教学中,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典故或者历史故事的引用,能够更好的介绍课堂知识的整体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将典故与所要学的历史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使其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的脉络,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来展示其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课前的交流或者课前演讲等形式来替代教师的导入,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等也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其全面发展。此外,该种导入形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推动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完善课堂导入。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及视频的播放等,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导入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有效的保证了导入效果的实现。第五,巧妙的应用提问设问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问和设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课堂导入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应用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将新课标的要求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对导入的方式和内容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对课堂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5)

[2]周雄.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3]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8)

[4]张兵.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