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考试总结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高中考试总结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1、全校780人考试,上省专科线以上545人,其中重点线以上26人,比去年增加10人,增幅达62.5%;上省本科线以上136人,比去年增加25人,增幅22.5%。

2、应届生总分700分以上5人,比去年增加4人,总人数居*市面上中学第一。

3、郭碧玉同学以总分776分勇夺*市面上中学第一。

4、应届生22人上重点大学,上重点大学升学率居*市面上中学第一。

5、单科800分以上考生2人次,其中考生黄刘发生物科839分,居*市第三,*市第一;考生庞华锐综合科806分,居*市第一,单科700分以上30人次。

我们备考的主要措施是:

一、观念创新,目标明确,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办学能否成功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问题。没有教育观念的创新,就不会有*中学“申办高考考场,创建粤西名校”这一高瞻远瞩目标的确立,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就得不到激活,教育教学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年11月组织上调曹献同志任*中学校长,调整后的学校行政班子战斗力强,教育管理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精于教育教学,长于科研教研,勇于开拓创新,团结和谐,公正廉洁,办事英明果断,高瞻远瞩。曹校长到任后,深入教学第一线,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果断提出“科学管理兴校,科学研究兴教,科学方法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申办高考考场,创建粤西名校”这一前瞻性的办学目标,构建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级组负责,分组竞争,奖勤罚懒,优晋劣汰”的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建立了目标管理与激励机制,进行了“三级目标”管理:学校对高三提出*届“出尖子、大丰收”的教学目标,高三级对应制订“分解目标”,对备课组和班提出了量化要求,备课组和班又制订具体措施。针对教学目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修订了“高考奖励办法”,级组相应制订了“高考奖励细则”。“办法”和“细则”经老师反复讨论,多次修改,使每个老师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明确高考结果是评价自己教学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工作能量。

二、准确定位,抓面促点,确保大面积丰收

我校是一间乡镇面上中学,在师资、生源方面均没有优势可言,与重点中学比上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人数谈何容易。本届高三学生人数多,共780人,除了一小部分重点中学留读生外,中下层成绩学生人数占了一半多,中层成绩学生也不多。在事实面前,我们绝不回避,经过认真分析,决定以中下层学生为备考工作的重点,把抓总上线人数和第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放第一位,争取大面积丰收。为此,我们提出了“抓中间,促两头”的口号,就是牢牢地抓好中间层次的学生升本科,优秀学生上重点,下层学生不掉队可以上专科线。

具体做法如下:重点辅导临界生,首先以班为单位,找出本科临界生的名单。以班主任为责任人,对他们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月考成绩统计分析,备考心理辅导等方面工作;其次是把任务包干到各班科任教师,对某科跛脚的临界学生,科任教师要密切配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适当给他们“开小灶”,煲“老火汤”,使他们的基础真正“硬底化”。成立“培优”辅导班,以高一入学成绩和月考成绩为依据,在全级推选出前30名为尖子生,作为升重点大学的培养对象,根据尖子生的选考科目选拔高三最优秀的老师作为辅导老师,辅导形式采用“导师制”,一名老师带5-6名学生;平时对尖子生“面对面,一对一”的辅导,对尖子生的思想、心理、成绩等辅导老师都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高考领导小组。学校对这些尖子生常开绿灯,为他们铺设通向高校的绿色通道。同时成立“补差”辅导班,对艺术、体育术科已上本科线的学生进行文化课辅导,重点是辅导语文、历史这两科。

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思路是对的,中层成绩学生100%上省专线,其中相当部分冲上本科甚至重点,“培优”辅导生100%上重点;“补差”辅导班,有多人考上广州美术学院,有多人考上广州体育学院。

三、加强管理,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氛围对学习是一种保证和促进。高考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我们要求班主任工作要“爱、严、勤、细”,帮助学生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引导学生动静分明,学会自我调节。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大胆提出“管理促学习,高三无特区”的口号,要求高三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级风。不管是早晚读、上课、自修,还是午睡、晚睡,不管在课室、操场、饭堂还是在宿舍,都实施对学生高效、科学的管理,做到遵守纪律严格化,早读晚读制度化,考勤评比经常化,反馈教育及时化。

2、科学调节学生心理

“高考成绩往往不及模拟考试成绩”,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师生,“如何让考生的考试最佳兴奋点真正落在高考期间”是我校高考备考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考试心理和学习心理只要受前五次月考成绩的影响,成绩过高会使学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松懈斗志,过低又会产生沮丧情绪,影响信心。过去出问题的原因,其一是学生复习完一轮后盲目乐观,老师指导不够得力;其二是过多过早的宣传标语及级组考前动员,声势过于浩大,气氛过于热烈,把学生平静的心过早鼓热。调整后的做法是各次月考改由班主任动员,*一模作低调处理,不安排考前的停课自习,改卷从严。*一模总结分析会既肯定成绩,又重点分析不足,让全体师生认识今天的危机,争取明天的胜利,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我们非常注意成绩曲线的调整,有效调节高考兴奋点,在广州二模和*二模,我们对部分尖子生进行“挫折教育”,适当“剪尖”。进入5月份,根据大多数考生复习时出现的“高原现象”,认真动员,让同学们认识到“高原现象”出现的必然性与可克服性,号召同学们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让学生受到“气可鼓,不可泄”的鼓舞作用。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科学设计试题,让全体学生“热身”。通过成绩纵向对比分析显现优势等方式,对前阶段冷处理的尖子生进行心理“解冻”,通过适当加分等方式给临界生“托高”、“加温”,使各类考生以健康向上、充满斗志的心态参加高考,实现了“学习曲线的峰值是高考”的战略目标。

3、各部门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应考环境,

今年*中学申办高考考场,全校师生为之欢欣鼓舞。学校以建设考场为目标,在各级考试中心的指导下,高标准进行考场建设,全部试室安装了风扇,完善了广播系统,增加了后勤设备,为考生创造了优越的考试和生活环境。*中学的学生在自己就读的学校进行高考,减轻了学生的劳累,生活和学习保持平静,对能力的发挥、心理的调节非常有利,为提高高考成绩创设了很好的条件。

四、政策倾斜,精神物质双管齐下扶持高三老师。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5年,*年高考“一炮打响”,*年高考“二炮打亮”,*年高考“三炮出品牌”,为实现*市政府提出的“把*市实验中学办成南片的龙头”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年,我校高考亮点多多:

1、应届毕业生唐漫海今年高考政治科887分,居*市政治单科第一。

2、高分层总分700分以上10人(应届生9人,往届生1人),比去年增长100%,创我校新高。*市教育局确定我校*年应届生700分指标6人,我校实际完成量超额50%。

3、参加高考人数1360人(应届生635人,历届生725人)高考上本科总人数599人,升本科率44.04%,比去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应届生上本科人数294人,升本科率46.3%,比去年提高3.97个百分点。

4、应届生上重点大学人数64人,升重点大学率10.1%。

5、图音体成为新的增长点,美术考生176人,考取本科院校90人(未含单独招生的33人),升本率51.14%;音乐考生34人,考取本科院校14人,升本率41.18%;体育考生53人,考取本科院校28人,升本率52.83%。

我校*届毕业生高一入学录取线624分,优秀生同当地县级重点中学优秀生比较只占三分之一。此等生源,尚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跟*、雷州两级市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跟全体老师的辛勤劳动、同学们的奋力拼搏是分不开的。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对高考备考工作的领导

莫受尧校长亲自挂帅主管高三的全面工作,具体工作由一位副校长组织实施。高三年级领导小组的成员还有年级组长、挂级行政领导。他们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工作科学有序,发挥了年级领导小组在高考备考中的核心作用。

二、加强学生选考科目的报读指导工作

根据我校生源情况的实际,学校对选考科目提出指导意见:避开报考人数少、竞争激烈的物理、化学、英语Ⅱ等科目,选择报考人数多、竞争能力弱的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

三、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各备课组,根据高考的要求和学科特点制定学科的备考计划。备课组长认真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定时间、定进度,定主讲人。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高考备考中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

四、认真研究高考试题、考纲及*年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提高备考质量。

各位教师,尤其是首次上高三讲台的“新手”,认真研读历年高考试题,近两年考纲及*年考试说明。课堂教学要以考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导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实行月考制度,以考促学

每次月考按高考要求命题,按高考要求组织考试。通过月考,既检测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应试能力和技巧,同时应试心理也得到锻炼。每次月考教师都集体评卷,并给予分析研究,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学校对月测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前10名学生每人发奖金100元,第一名学生在全体高三学生会议上介绍学习经验。

六、加强语言学科,使语言学科有新的突破

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学科一直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因此,从高一开始,我校加强对语言学科的指导。语文科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定每周二、四、六的早读课为语文的朗读时间,训练学生的语感;英语科每周一、三、五早读,且每天晚自修课前30分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突出了语言学科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

七、强化综合科

综合科在“月考”基础上,每月再增加2次周练,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投入综合科的学习。

八、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工作

我们从高一就开设竞赛辅导班,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同时对尖子生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培养。我们对尖子生的培养策略是:发展优势学科,强化簿弱学科,突出容易提高的学科,让尖子生得到均衡发展。

九、做好临界生的辅导工作

临界生分为重点线临界生和本科线临界生。临界生往往出现“跛脚”学科,对临界生的辅导重于“跛脚”学科的辅导。对他们的辅导既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辅导,也要帮助他们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解题能力。把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结合起来,个别辅导采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问题探究等形式,集体辅导主要采用上课形式。

十、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教育

举办“高考评卷老师谈体会”专题讲座,让学生规范作答,提高应试技巧,提高得分率。同时进行了“考前心理”讲座,要求他们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对可能发生的种种难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考试中沉着应试,合理分配时间,尽量减少失分,考出应有水平。

十一、利用名校的资源,增强我校的优势。

邀请七名上北大、清华的成功学子谈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参考吴川一中的复习计划,提高备考水平;到高州中学、茂名一中学习备考经验;充分利用广州市等名校的信息题。

十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立志成才

1、开展“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未来的自我”的主题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牢记自我,超越自我。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一)第一批实验区一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批实验区20*年中考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办法,毕业考和升学考合为一张试卷,一个总分。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表(见PDF文档)。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两考合一”考试的呈现方式均采用分数制。

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由市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和《20*年*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第一批实验区“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第二批实验区“两考合一”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

(四)中考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区、*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

(五)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各实验区均须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测评项目定为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操作)、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四类。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份组成。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教务(政教)主任审查、学校领导核定。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第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初中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各实验区要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逐步规范与综合素质测评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第一批实验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第二批实验区在参照第一批实验区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工作后,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以等级制形式体现,不计入中考总分。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应将其结果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具体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

(三)继续推行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的招生改革试验。推荐录取的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数的5%以内。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3、初中阶段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4、初中阶段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5、初中阶段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其中3、4二条中两人以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各县(市、区)要实行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依据办学水平和初中毕业生数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或“二考合一”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地应于20*年3月底前向市教育局上报招生方案,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不允许高中学校在4月份以前招收新生,也不允许任何学校或部门组织任何形式与招生有关的学科性纸笔测试。

(五)改革中考优惠加分制度。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精神,对以下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

1、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二级证书的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二等奖及省二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比赛须经省、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认可,所有项目均须经预赛选拔,决赛须六人或六队以上参加,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下同)。

(5)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三级证书的考生。

2、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3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

4、获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可加5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年5月31日。

五、加强领导,确保我市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程序,细化环节,建立制度,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防范预案,周密防范,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加大对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及经费使用的管理。

(四)统一中考加分条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结合*实际,20*年继续对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实行加分,自20*年开始,这一政策将予以取消。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中考优惠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各类高中招生办法等等,应及时告诉学生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并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制度。教育行政、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社会监督。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我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

(一)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见下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制。

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由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和《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校复习的主要依据。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四)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

(五)考试形式多样化。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一)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各校均须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测评项目定为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操作)、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四类。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份组成。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教务(政教)主任审查、学校领导核定。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第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历届生及*户籍在外地就读需回本区考试的学生可以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A等测评或提供符合A等条件的有关证书。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初中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逐步规范与综合素质测评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在同等条件下,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多者优先录取。

(三)继续推行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的招生改革试验。推荐录取的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数的5%以内。推荐录取的条件为:

1、初中阶段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2、初中阶段参加省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或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3、初中阶段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4、初中阶段在浙江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浙江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5、初中阶段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其中3、4二条中两人以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将实行省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依据办学水平和初中毕业生数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

(五)改革中考优惠加分制度。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精神,对以下考生在录取中实行优惠加分政策。

1、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二级证书的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二等奖及省二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比赛须经省、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认可,所有项目均须经预赛选拔,决赛须六人或六队以上参加,集体项目限主力队员,下同)。

(5)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三级证书的考生。

2、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4)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3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

4、获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可加5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年5月31日。

五、加强领导,确保我市中考改革顺利进行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程序,细化环节,建立制度,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施考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防范预案,周密防范,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不得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加大对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及经费使用的管理。

(四)统一中考加分条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规定,20*年继续对获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实行加分,自2007年开始,这一政策将予以取消。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各类高中招生办法等等,应及时告诉学生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并为其建立诚信档案,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制度。教育行政、纪检、监察、督导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社会监督。

高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一、报名

(一)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

(1)具有我市户籍户口的初中毕业生。

(2)按《*市人民政府印发*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125号)的规定精神,符合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就读条件的暂住户口的我市应届初中毕业生。

2.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不准报考。

(二)报名办法和要求

1.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就读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符合我市中考报名条件的往届生、在市外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到户口所在区教育局所设的报名站报名。

2.今年,我市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各学校要开放计算机房,为本校考生上网报名提供方便。

3.凡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均应报名参加中考。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符合报名条件的本校学生报考。如有违反者,将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4.各区教育局、各有关学校(报名站)要严格审查报名材料。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因弄虚作假而被录取的考生,何时发现,何时取消其录取资格;已经到录取学校报到注册取得学籍的,取消其学籍,并保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权利。

二、考试

(一)考试科目、时间与成绩呈现

1.全市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六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试卷满分均为100分。

2009年,英语科听力和口语考试合并为听说考试,满分值占英语科总分满分(100分)的15%,即15分。

2.考试时间:

(1)英语听说考试于5月23-24日进行。

(2)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考试于6月20-21日进行。语文100分钟,数学、英语、科学各90分钟,历史与社会6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科目时间日期

上午

(北京时间)

下午

(北京时间)

6月20日

(星期六)

语文

9:00—10:40

英语

15:00—16:30

6月21日

(星期日)

数学

9:00—10:30

科学

14:00—15:30

历史与社会

16:30—17:30

(3)体育考试按《关于印发〈*市2009年中招体育考试方案〉的通知》(深教〔2009〕10号)执行。

3.成绩呈现

学科统考成绩以单科等级和标准总分同时呈现。单科等级成绩根据单科标准分划定,等级设定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5%)、A(20%)、B+(25%)、B(25%)、C+(20%)、C(5%)。标准总分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六科标准分合成,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权重均为1,历史与社会权重为0.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7号)中关于“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精神,决定2009年中考体育科权重为0.2。

(二)2009年,我市首次推行英语听说“人机对话”考试。考场由各区教育局选定。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完善考场的硬件、软件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调试设备,加强对考务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务管理,确保英语听说考试顺利进行。

(三)要进一步加强中考命题人员库和题库的建设,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工作由市招考办负责组织,采用封闭方式命题。评卷工作由市教科院负责组织,全面实行“网上评卷”。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增强全局观念,合理调配教师,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中考命题及评卷工作,进一步提高命题和评卷质量。

三、填报志愿时间和办法

为有利于推进高中均衡化发展,实行考前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定在5月25-30日。志愿应由考生本人按照志向和有关规定自主填报,学校不得限制考生填报志愿。考生志愿是招生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填报志愿工作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信息。凡按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得退档或转录。

四、招生计划及范围

(一)各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及范围,按市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文件执行。中央部属、省属、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及本省五年制高职高专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按广东省关于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五年制高职高专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和招生计划执行。部省属(含外省及跨市,下同)普通中专和五年制大专班(以下简称“五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普通班、择校招生不限户籍。

(二)户口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在报考面向本区招生的学校时,只能选择按户口所在区的范围或按学籍所在区的范围填报志愿。

(三)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有关规定,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改变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五、录取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市招考办具体实施;部省属普通中专和“五专”录取工作按省招委会的有关规定执行。技工学校录取工作按省技工学校招生委员会关于《广东省2009年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

为更好地贯彻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学校录取,今年中招全面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二)录取批次

按同类同级学校同批录取的原则进行。共分三批:

第一批:省一级普通高中。第一批公办普高择校。

第二批:*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市高级技校高技部、国家和省级重点职高、市一级普高。第二批公办高中择校。

第三批:

第一阶段:A、部省属(含跨市)中专及“五专”;B、部省属技工学校(A、B不兼报)。

第二阶段:一般普高、中职类学校、成人中专普通班。

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各高中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在第一批录取之前提前招生。

凡已被上一批学校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下一批学校的录取。

(三)录取办法

1.录取以中考成绩和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根据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各学校的招生计划、考生中考单科等级成绩、中考六科标准总分和综合表现评价等级,划定各学校最低录取标准。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综合表现评价等级高的学生。省一级学校所录取的考生综合表现评价等级须在B以上(含B),省一级公办普高所录取的考生五科文化课单科等级(即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须在C+以上(含C+),其中市外国语学校、罗湖外语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所录取的考生英语单科等级须在B以上(含B),体育单科等级为C以上(含C)。具体按市招考部门制定的操作细则执行。

2.录取考生不设面试。招生学校(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或限制的,必须在《学校简介》中明确列出,向社会公布。

3.凡参加了中考而未被所填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可在市招考部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填报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参加第二次录取。

4.普通高中必须从参加2009年中考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应优先录取参加今年中考的考生,录取(含第二次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中等职业类学校(含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可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补录未被录取的初中毕业(结业)生;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成人中专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录取在深的务工人员、复转军人,户籍不限。在深务工人员凭户口簿或身份证(非*户籍的还须凭暂住证)直接到有关学校报名。学校按规定办理有关录取手续,并把录取名单在规定时间内报市招考部门备案。

5.各中职学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努力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各区、各学校要积极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动员和组织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类学校。

(四)凡在初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的,按学生本人志愿,可免试直接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考生,优先安排录取;德育方面有突出表现,如见义勇为、保护国家财产等受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考生,在体育、科技、学科、文艺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五)对散居我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军属子女、归侨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在粤民宗发〔2009〕7号文件中所列招生照顾范围地区读完初中,因户籍迁入我市而回我市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给予标准总分增加10分投档录取的照顾。对于符合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印发的《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和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印发的《人民警察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中所列的烈士子女等考生,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加分投档录取的照顾。

(六)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6号)中关于“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划等统招、差额投档、推荐保送、特长录取及必要的面试考查等多种招生办法”的有关精神,我市今年仍实行省一级公办普通中学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直升到本校高中就读的办法。直升生条件为: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综合表现评价等级为A,具有我市户籍户口或是享受市政府优惠政策对象子女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直升生比例为:以本校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5%。坚持学生自愿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接受直升。

各学校推荐的直升生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的中考。推荐直升生名单由市招考部门在中考前向社会公示一周,同时由所在的初中学校在本校公示。凡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取消考生的直升生资格外,追究考生所在学校校长的责任。直升生录取名单须经市招考部门审批,全市统一印发录取通知书。

(七)规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办法。体育、艺术特长生考核定于5月16—17日进行。具体考核和招生办法按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录取名单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健全考生电子档案。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全省中招工作“采取统一招生工作电脑平台,实现统筹管理、数据集中、实时监控”,所有报考、志愿、成绩、录取信息全部进入省、市的中招电脑管理系统。考生毕业学校必须按市招考办的有关规定,建立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必须保证所上报的考生基本信息可靠、准确。市招考办今年将通过互联网分批分段给招生学校投档,招生学校在本校上网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后直接录取学生。招生部门和学校应严格遵守招生规定,按时限进行录取,无故逾期,影响下一批录取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录取名册由市招考办统一打印,并负责审核。经市招考办审核的新生录取名册是学校核准新生入学资格的依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将按新生录取名册给予报到入学的学生承认学籍。

(九)有关部门、学校及个人要严格执行招生管理工作的规定,抵制不正之风,保证中考中招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杜绝违规招生。严禁学校不经市招考机构批准擅自录取考生、擅自发出《录取通知书》或接受考生入学。凡违规录取的行为,一律无效,产生的后果由学校校长(或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并追究有关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加强领导,确保考试安全,实施阳光招生

(一)加强对中招工作的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中招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中招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命题组、评卷组、电脑档案组、录取组、技校招生组、监察组,由市招考办、教科院、基教处、职成处、体卫艺处、纪检及监察等处(室)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招考办。

(二)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中考试卷安全保密是第一要务。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制定的《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国家教育地区级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属国家秘密级事项,各区教育局和考场(学校)必须按有关保密要求,切实做好中招考试保密工作。

(三)组考工作继续实行由区(市属学校按属地划到区)负责。各区教育局要按全市统一要求和布置,加强对本区中考保密、考试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加强对本区中考保密、考务、考场(含区域内市直属学校考场,下同)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考试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四)考场实行分级管理和主考负责制。今年我市中考考场由市、区教育局按照相对集中、分片设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全市统一考务要求,由各区负责选点和管理(市属学校按属地分到区)。各区教育局、各考场(学校)要成立考场工作领导小组,按《*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考场设置标准》,切实加强考场硬件软件建设,加强督查,实现电子监控和“网上巡考”,提高考试管理水平。由于今年考生人数增加较多,各区、各学校要妥善安排好考生赴考交通等事项,要把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

(五)抓好考风考纪。各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考风考纪责任人,对本区考风考纪负全责。各区应积极参与维护考试纪律、巡视考场工作,成立考风考纪检查组对所属考场进行巡查。同时要切实做好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与培训工作,认真学习有关考试的法规文件,熟练掌握考务技能,严格执行考试工作人员回避制度,杜绝违纪舞弊现象的发生。凡出现违规舞弊严重问题的,将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对初中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改进评价办法。任何学校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课程或擅自删减非考试的内容、乱编滥印中招考试复习资料、搞各种名目的模拟考试;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学生参加中考复习,并让其提前离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按学业考试成绩排名次。

(七)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加强招生管理、严肃招生纪律的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中招工作的“阳光工程”,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对中招录取工作全过程的纪律监察。各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各学校的全部录取名单(含直升生、按政策照顾加分考生、特长生、择校生)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市招考办要将全市录取名单,通过“*招考网”向社会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