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管理论文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高校管理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管理论文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不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分工不明确,职位不清晰,责任交叉等现象。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当某项工作出现问题时,就会相互推卸责任,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这就为绩效管理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即使得出了考核结果,许多工作人员认为不公平,就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与目的不够清晰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绩效考核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或者说绩效考核的指标不能完全地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绩效考核难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另外,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了做做样子,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分析,更没有应用到行政管理的完善中去,这就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变成了一种空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工作。

(三)绩效考核只注重奖惩而忽略的调节改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最大的作用就是奖励那些工作积极、工作成果较大的员工,同时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果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然而,却并没有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这就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奖惩,当对于未来的工作改善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绩效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四)绩效考核缺乏可持续性绩效管理的作用是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改善工作。这就需要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管理效果,更要成为未来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在不断的考核与改善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然而,实际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并未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了可持续性,难以发挥其不断促进行政管理发展进步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责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更能够在运用绩效管理时,方便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一旦岗位职责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就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进行绩效考核时,便能够更方便地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仅使得绩效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更能够通过考核结果直接地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二)明晰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反映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进行保持,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及时调节改正。而不能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失去其本质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考核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绩效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合理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全面反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真实情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绩效指导与沟通,及时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调节绩效管理注重的不仅是工作的结果,同时也应当正确反映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期间,应当以绩效考核作为参考,及时地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中,应当制定合理的沟通与指导制度,丰富沟通与指导的形式,使绩效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即时的沟通,对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使行政管理达到更佳的状态。

(四)完善绩效考核具体程序首先,要确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在某一段时期内,行政管理工作开始之初,就应当制定这一阶段的绩效考核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结合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行政管理的同时,绩效管理并行,方便于随时发现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记录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参考,另一方面则是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另外,要鼓励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我绩效管理,并接受高校全体人员的监督。最终,将平时的绩效考核成绩与最终的工作结果进行结合,得出最后的绩效考核成绩。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高校行政管理中不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分工不明确,职位不清晰,责任交叉等现象。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当某项工作出现问题时,就会相互推卸责任,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这就为绩效管理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即使得出了考核结果,许多工作人员认为不公平,就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绩效考核的指标与目的不够清晰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绩效考核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或者说绩效考核的指标不能完全地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绩效考核难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另外,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了做做样子,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分析,更没有应用到行政管理的完善中去,这就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变成了一种空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工作。

3.绩效考核只注重奖惩而忽略的调节改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最大的作用就是奖励那些工作积极、工作成果较大的员工,同时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果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然而,却并没有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这就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奖惩,当对于未来的工作改善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绩效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4.绩效考核缺乏可持续性绩效管理的作用是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改善工作。这就需要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管理效果,更要成为未来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在不断的考核与改善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然而,实际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并未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了可持续性,难以发挥其不断促进行政管理发展进步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责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更能够在运用绩效管理时,方便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一旦岗位职责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就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进行绩效考核时,便能够更方便地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仅使得绩效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更能够通过考核结果直接地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2.明晰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反映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进行保持,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及时调节改正。而不能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失去其本质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考核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绩效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合理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全面反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真实情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加强绩效指导与沟通,及时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调节绩效管理注重的不仅是工作的结果,同时也应当正确反映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期间,应当以绩效考核作为参考,及时地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中,应当制定合理的沟通与指导制度,丰富沟通与指导的形式,使绩效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即时的沟通,对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使行政管理达到更佳的状态。

4.完善绩效考核具体程序首先,要确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在某一段时期内,行政管理工作开始之初,就应当制定这一阶段的绩效考核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结合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行政管理的同时,绩效管理并行,方便于随时发现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记录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参考,另一方面则是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另外,要鼓励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我绩效管理,并接受高校全体人员的监督。最终,将平时的绩效考核成绩与最终的工作结果进行结合,得出最后的绩效考核成绩。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学生管理

1.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与研究是制定高校学生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目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出生、成长在媒体资讯发达、思想观念开放、价值观念多样的改革开放深化的年代,在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浓烈,渴望被别人认同;追求自由民主,期望公正公平,厌恶形式主义及官僚专政思想,讨厌呆板乏味的说教;信仰缺乏,团体意识稍差,集体荣誉感较为淡薄;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喜欢追赶潮流,能够很快容纳新生事物;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能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中;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抗压受挫能力有待加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与向往,但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他们常为自我价值的定位而迷茫困惑。只有在吃透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明白他们的所想、所急、所忧、所喜后,才能更好地针对他们行为上的偏差,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正确的规劝与指导。

2.更新学生管理观念。新时代背景下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各级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转换角色,换位思考,能够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容纳不同于己的想法和声音,把以前常规工作中的“管”转变为管理工作中的“导”,把以前工作中“管”与“被管”的对立性转化为“沟通“”解疑”的服务性。当管理者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待之以诚心、热心,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规范管理行为时,良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学生得到认可并得以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做到事半功倍。

3.创新管理模式。首先,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敢于下放手中的权力,多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激发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热情,增强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其次,要提升管理的公信力,管理者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细致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划分责任权限,使各级各部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的学生管理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者不能仅靠经验、爱心,还应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研究、发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将专业化知识的传授与高尚品德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管理

1.学风建设。学风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学校前途的好坏,加强学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的不二法则。要想营建良好的学习风尚,全校自上而下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且做到上行下效,全面开展。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为全校教师、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要为学风建设打好前提,做好铺垫;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教风为学生的学风做好模范引领;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表先评优”活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严谨治学。对于学生,一是明确人生定位,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一方面体会专业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鼓励科技创新;三是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使其有危机感,能够做到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等。优秀学风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团体合作,更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2.教学机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的教学机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的一些制度、观念未能与时俱进,未能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为教学管理中的掣肘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暴露出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干预过多,高校教学缺乏一定自主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集权,高校成为行政命令的受体,过多的条文限制使得高校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自身的特色得不到长足发展。学校管理阶层有上级任命,自上而下“官本位”思想泛滥,如果大多数的人才全为“官”“权”等行政事务忙碌,其学术氛围势必会受到削弱,学术研究科研能力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第二,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缺乏创新。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是完成“教”的任务,而略视了学生“学”的环节;教学内容陈旧、泛泛而谈,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的研究。这些致使学生对于学习“学无所乐”“学无所用”。第三,教学考评模式单一,教学管理人才匮乏。很多高校的教学考评模式死板单一,工作业绩考核呈现“一头沉”的态势,过度注重学科的科研成果,弱化对教学任务的考查,甚至一些钻营者利用量化考核中重量轻质的弊端,在量化考核中大做手脚,损害了考查的公平和公正。2000年以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这使得一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办学需要,完成办学标准,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中,这必然会削弱对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经费的投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缺失、管理手段的陈旧落后定会阻碍教学管理的提升。要想解决以上矛盾,教育机制要有所改观。首先,加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吸纳民间办学力量建立董事会机制,将原有的“官本位”思想向“校本位”转化。其次,加大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深入课堂进行督导,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多样的、公平的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的教学热情。最后,加大对教学资金的投放,促进各级各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科研创新,注重品牌专业的培养。

3.科研创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状况为:高校自我培养科研人才能力较弱,科研人才的引进受当地办学条件的限制,高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各地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有待加强,很多院校的科研层次还只是停留在论文写作方面,教师疲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专职于科研的人员过少,各院系之间缺乏合力,科研成果缺乏质量与特色,徒有数量;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过于僵化,没有活力,未能形成科学、公正、透明的体系,进而催生出学术腐败现象;一部分地方院校只顾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科研成果创新,挪用甚至克扣科研经费等。要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高效的评价及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激情,激发其科研动力,保护其科研创新成果,并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利益的转化;二是要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放力度,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专门机构,在各院系中形成科研合力;三是要注重对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培植特色科研项目,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科研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育管理有其复杂性,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级各类院校想要在市场大潮中迎难而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针对教育现象不停地探索研究。

作者:田晴单位:天津城建大学人事处

第二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管理思想存在滞后性

在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呈现出教育环境多变、教育对象复杂化,以及教育内容时代化的一系列特点。主要涵盖马列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改革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高校的学生,学生的现代观念比较强,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而且恰恰处在往成年人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越来越成熟,心理与生理的发音不够健全,可塑性极强。教育环境方面,由宏观至微观,由文化、经济、政治、大众传播至社区、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都出现了变化。对于这样的改变,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依旧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法,像是单向型、填鸭式、管教型、事务型、经验型等的管理方法,管理者不注重管理的服务性,因而未能够有效地重视学生的难题与实际需要。

1.2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

班主任、辅导员、哲学课程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的老师、共青团干部,以及党政干部等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队伍的成员。据有关的资料统计,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六成以上。而所谓的专任教师指的是专门从事教学和具备教师资格的工作者,也就是负责教学工作并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根据这种推理,专任教师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除专任教师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过少,专业性比较低,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过少,并且在能力与知识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缺少专业性的培训机构,难以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1.3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第一,管理过于集权式。各级党委集中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重要人财物与权力,而一般的管理人员仅仅是通过自身的榜样与人格魅力进行管理。在奖励机制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工作机制未能够形成,这导致管理的动力不足。第二,管理未能够上道。管理未能够上道指的是当前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未能够到达管理主要的干道,管理工作依旧处于高校管理活动的边缘。尤其是科研在大学制度化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和教学,而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际行动。一些高校有着非常严重的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而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趋势,这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陷入非常尴尬的处境。第三,管理缺少切入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持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解决矛盾的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倘若管理缺少切入点,一系列的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较难开展管理工作,并且被管理人员也缺少积极性和热情。而单纯地凭借高校学生会、团委、学工以及党委等进行直线单边式的管理是不行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只有通过学生会、团委、学工、行政、党委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借助多样性的组织网络向高校的一系列角落渗透,在高校生活管理中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才可以切实有效。

2、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真正地转变管理思想

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准确的表达和完整的体现。换言之,任何人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意志变成自身的主人,从而实现人的能力、意识、情感、需要、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的协调和全面发展。立足于高校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需要在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以及人本管理等的全面引导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从而使得全员型管理、渗透型管理、民主型管理、素质型管理,以及规范型管理的新局面形成。教育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将高校的各种人员都作为“质量链”以及“服务网”当中的一员,注重团队协作与全员的配合。与此同时,注重加强所有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服务观念,使得服务能力提高,一切管理事项都以学生作为核心,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教育,以及管理。

2.2注重建设管理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的决策以及正确的方针都务必要求一支管理队伍来实现,它直接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会存在一些新型的课题以及新型的情况,这就要求一支专业性较强的队伍去探究与实践,从而跟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而这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需要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思想进行武装,并且具备渊博的科技知识,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还要求他们不但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而且还是进行实际教育的思想教育人员。另外,还应当创建兼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切实形成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和专职政工工作者作为支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并且对这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应用技能、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理论思想等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切实变成专家型和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

2.3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化

怎样合理地统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结构得以优化,将它的管理机制变得科学化,这是高校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以管理作为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优化组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高校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激励、考核、任用机制,且将一定的倾斜策略制定出来,进而在这支队伍中加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应当注重投入经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投入经费进行科学地确定,保障一切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当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得依托管理、注重服务、教育为先的管理机制形成,逐渐地形成党委全面地引导,以及以党组织作为主体,党、团、政、工一致管理、相互支持、紧密联系、各司其职的管理。应当有效地借助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参与,实现知行合一。

3、结语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费收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实行,各个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费收入在高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学费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高校收费的主要方式有一下两种:第一种方式是集中在开学时采用POS机刷卡和收现金的方式一次性缴纳全部费用,这种方式会使得学校的收费处在开学的几天内拥挤着许多前来缴费的学生,不愿意排队等候的学生就会延迟缴费时间。第二种方式是“银行扣划”,而银行扣划因有的学生办理有生源地贷款,有的学生家庭贫困要分期交纳,还有的学生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存足余额,而新生家长对于录取通知书中所带的银行卡心存疑虑,或因居住附近没有该银行,情愿自带现金或自己的银行卡交费;外省的学生存取款需要手续费等等原因,使扣款无法成功.很多高校收费方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融合。不管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未在开学时交费的学生零散的交费,甚至整个年度都有学生陆续交费,加上第二学历、成教、自修、实习学生返校住宿等等的收费,让财务部门应接不暇,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偏少,出纳一人收费也不现实,为了保证收费工作正常进行,会计人员兼职收费工作,在收费时经常会有现金和POS刷卡同时交费的问题,造成会计人员有机会接触现金,如果财务部门没有规定相应的内控制度,或者内控制度没人监督执行,可能出现套现、坐支、挪用等问题,造成资金管理的漏洞。

(二)一卡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校园一卡通系统”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各大高校信息建设的重点,校园卡从最初的食堂就餐功能逐步拓展到身份认证、校内消费、医疗、校务管理等方面,由于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消费网点归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在终端机发生的消费流水信息应及时上传到数据中心,如果不能及时上传数据,就会导致数据中心的数据不完整,给对账造成一定的困难,部分高校校园一卡通不属财务部门管理,财务会忽视对它的监管,而校园一卡通预存资金的金额也较大,如果不加强管理,会成为隐患。

(三)实施网上银行给货币资金管理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的方便、快捷、高效在高校现代化财务管理中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但也给高校货币资金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网上银行交易的实时性,而银行回单的滞后,并且有的银行在同行对私转帐时使用规定的用途,这就造成付款内容与银行回单的不一致,批量部分成功每个银行的处理方式不尽一致,代扣学费差错等,还有银行的同行对私付款和跨行对私付款处理是不同的,会计做帐时不分别处理会给回单的粘贴、银行对帐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由于很多高校银行帐户较多,实行网上银行后对帐工作任务繁重,对账工作几乎是靠猜、凑来完成,长此下去银行资金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二、高校货币资金管理对策

(一)加强收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一卡通的功效,实现无现金收费

高校收费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多种收费方式,实现无现金收费。学费的收缴以“银行扣划”为主要形式,向学生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银行卡上存入足额学费。对于学费批扣不成功学生的零星缴费,以POS刷卡和通过一卡通扣费做为学费收缴的补充形式,也可偿试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零手续费网上支付,比如通过支付宝等方式来完成学费的收缴工作,以实现校内收费无现金管理。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高校网上银行结算业务的开展,高校原有的货币资金结算方式、内部控制重点等都发生了变化,高校财务要与时俱进,通过制订严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业务工作流程,修订和完善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建立网上银行授权岗位责任制度,健全财务监管职能,有效防止资金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促进网上银行结算方式健康、有序的运行。校园一卡通结算中心应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财务部门安排专人担任校园卡系统资金管理会计,财务负责人应对一卡通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财务资料进行审核监督和管理。一卡通银行往来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对。银行往来的核对在保障学校资金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及时发现漏洞,消除隐患。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核对所有银行账户存款余额,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认真执行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双签制度,对于未达账项超过规定期限尚未核销的,必须由负责银行对账的人员查实。

(三)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的重点是基建、后勤、政府采购、专项基金以及高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离任等等审计,对财务部门的内控制度及货币资金较少进行专项审计,即使审计也只关注银行存款的期末余额,对银行存款流水不够重视。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定期对财务部门的货币资金和一卡通的预存资金的来源情况、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为了控制资金挪用等风险,需要核对资金流水,寻找没有入账的资金收付。同时要加强对财务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审计。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高校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财务会计人员,并配足、配好财会人员,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从容应对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广大财会人员也应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小结

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都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考核标准却较少。随着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如关于教学工作的文件、文件管理,档案、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出现了文件的形成与归档脱节,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导致档案管理混乱。档案的保护、借阅制度也不够健全。教师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造成重要文件时有流失。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松散的状态。

1.2档案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受重视

在工作中,一些教师,甚至是领导干部,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受重视,人员配备随意,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非档案专业,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院系的档案工作是由行政人员兼任,平时工作繁杂,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无法实现档案的优化管理。

1.3缺乏交流沟通,档案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高校中存在档案信息开发不足、缺乏交流的问题。各二级院之间教学档案的管理大多都是闭门造车,互相封闭,无法相互借鉴和沟通。尽管高校加大了一些档案管理改革的力度,但力度不够。从整体上看,各学院没有找到甚至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里,不知道怎么解决,不去研究怎么解决。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学院教学带来很多的参考和借鉴。但是许多学院长期以来重“藏”轻“用”,一般资料归档后就束之高阁。缺乏交流沟通,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工作责任

建立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学院其它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高校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使一切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通过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

2.2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是历史的轨迹,是一笔无形资产。如何重视它,管理好它,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它,为学院的大发展出力、献策,是我们全院师生员工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一年一度的档案归档工作变为日常工作,避免年终突击整理档案的被动局面,有效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中呈现出专业水平不强的特点,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档案管理人员要热爱档案事业,认真负责。教学档案不得随意改动,如学生成绩、教师考评结果等。作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针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的问题,各单位要做好他们的再教育工作。组织学院档案人员集中学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按规定选派档案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知识讲座。同时注重加强对档案员的日常学习和教育培训,为档案工作人员征订《档案时空》《、档案知识博览》等专业知识导刊,邀请档案局专业人员来学院进行工作指导,使之尽快适应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3全方位、多方式,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率

由于档案室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档案室服务教师、学生的功能不为大家所知,利用档案意识淡薄。自从高等学院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学评估工作所需的评建材料很多涉及到院,学院形成的文件材料多是教学档案,我们这才认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但这还不够,我们应明确档案管理的最终目——利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分类、保存教学档案的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教学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不断总结经验,做到分类科学、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为师生利用档案资料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二级院、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的交流或横向沟通,使档案室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广泛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可被多人在不同地域同时访问、浏览、下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真正使教学档案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