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开放教育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精选

大学开放教育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转型而来的,若想保证开放教育能够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开放大学中的教师、学生呈现出分离状态,这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想要保证开放大学教育具有实效,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从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现状来看,存在的影响是较多的,这就使教育资源无法做到均衡分布,对开放大学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如果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话,供给、需求间存在的矛盾就会大幅增加,并导致相关工作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可以使教育资源更加开放,共享目的也可达到,供需矛盾自然就会得到缓解,这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为了使社会现有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公平分配,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赋有实效,必须针对开放教育资源展开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共享路径。

一、开放大学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存在的共享问题

(一)人的问题———开放教育资源供求双方的阻碍因素

首先,对开放、共享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对开放教育资源予以实际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建设、使用的相关人员并未认识到开放、共享的真正意义,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共享和免费划上了等号,而开放教育资源中所蕴含的共享精神则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此一来,就会将共享看作是奉献,或者是对无偿提供资源,如此就会使从事资源建设的相关人员出现抵触情绪,而且资源建设所需的支持也无法得到满足,结果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相关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其次,经济价值出现明显的偏失[1]。开放教育资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到底如何,不少人对此没有正确的认知,只是将资源价值、投入价值混为一谈,在这些人来看,个人付出资金获得的资源相较于自己建设的资源是更具优势的,甚至认为个人建设资源在质量方面是不值得一提的,这种信心缺乏的现状如果得不到改变的话,建设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共享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二)技术的问题

首先,对技术措施过于依赖,使共享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再创建资源的共享无法真正实现。从权利人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出现非法使用的情况,会选择技术手段来对作品进行保护,常见的有注册认证、脚本控制等。对资源建设者而言,有时需要对这些资源予以重新加工,但是这些保护措施却带来很大的限制,这就使资源具有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投入的时间成本过大,但是起到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其次,共享途径较少,各所开放大学的情况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确定的标准作为依据,并上传至相关的平台中,然而其他平台想要予以使用的话,则需要学校进行审核,而且手续是较为繁琐的,资源适应性也较为低下,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开放教育资源想要实现共享是基本不可能的[2]。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行的共享机制并不十分完善,这对开放大学建设工作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开放教育资源想要真正实现共享难度是较大的。从共享平台的角度来说,共享体制中并未将资源建设、需求双方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予以明确,而且共享流程也不是十分合理,这就使开放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较为低下,共享行为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二、开放大学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路径探索

(一)提供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移动学习端的选择使用

在对开放教育资源予以使用时,应该确定具体的范围,除了要保证学习者能够顺利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外,同时还要提供适合的共享渠道,如此方可保证开放资源共享目的顺利达到。在现阶段,移动通讯技术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这对传统学习模式造成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学习工具也出现明显变化,手持移动设备成为首选,因此在对共享渠道予以构建时,网站建设必须加强,同时要对手机App进行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需要得到满足[3]。切实完成好移动学习端的建设,可以使学习工具更为多样,时间、空间产生的限制也会被切实打破,如此一来,开放教育资源就可真正实现跨平台共享。

(二)提高资源平台的智能资源管理能力

对现有的开放大学资源平台进行分析可知,其中的课程资源是较为丰富的,而且质量较高,对学习者来说,只要输入正确的认证信息就能够登录平台,进而完成线上学习,而且学习能够有序展开,做到循序渐进。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学习平台只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平台可以保证学习者获得所需的教学资源,并可依据其个性需求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比方说,互联网中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的,而且呈现出跨组织分布的态势,通过筛选就能够寻找到相关的资源,并可对其进行适当扩展。学习平台可对资源展开动态化管理,这样就可保证开放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依据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并提供更为适宜的服务,而且在技术层面上也可对共享予以有力支持。

(三)建立开放教育资源推广的沟通模式

在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学习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如此方可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开放、共享的目标才能切实达成,所以说,在对政策予以制定时必须对开放教育资源推广予以重点关注。对资源使用者的重视程度应该大幅提升,了解其喜好、偏向,如此方可使开放教育资源具有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如果使用者能够产生共享体验的话,其对共享理念才会真正有认同感,进而保证双向沟通能够顺利实现。简单来说,提供开放教育资源的相关人员也可对其加以利用,而使用者同样可以提供一些资源[4]。对此种双向沟通模式加以应用能够使相关人员形成更为牢固的共享理念,而且资源来源途径也会得到拓展,如此一来,开放教育资源就可进入良性循环之中。另外,开放大学具有的引领作用也必须展现出来,这样可以使社会认知度大幅提升,大家在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开放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认知导向模式能够真正形成,相关的团体、结构、个人等均可投入此项工作当中,对开放教育资源平台也能够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

(四)不断完善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架构

若想保证共享行为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好共享组织机构的建设。在进入信息社会后,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其中的不少资源实现了共享,这就使知识创新切实达成。在对终身学习体系予以构建的过程中,开放教育资源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只是依靠某个部门、机构是难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因此说,当下必须对域外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予以借鉴,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展现出来,完成好共享中心的建设,并要针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共享活动能够符合规范要求[5]。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对其加以适当限制,确保免费共享资源不会被用来谋取私利,否则的话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展现。如果使用者利用相关的资源能够获得个人利益,而且不会受到任何制裁的话,其就会变本加厉,这些在开放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中出现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问题,都需要政府从行政与法律层面的干预机制,平衡各方利益与矛盾,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保障机制。共享激励作为共享行为的鼓励手段之一,以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平衡开放教育资源共享涉及的资源建设者及其他权利人。总之,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及现状分析,对资源平台优化、共享机制架构等方面提出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共享路径,希望开放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能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世明,袁玥赟,彭雪峰.我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8):119-126.

[2]杨海超.开放大学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路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9,21(3):13-18.

[3]刘培艳.共享视域下开放大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8,22(1):7-11.

[4]王晓晨,孙艺璇,姚茜,等.开放教育资源:共识、质疑及回应[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52-59.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第2篇

一.开放性大学建设的时代意义分析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关键阵地,理应结合时代的变迁以及发展步伐等,持续有效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变革,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成效,最大程度保障人才培育的水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同样应该借助于高效化的育人模式以及培养路径,切实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若高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那么其育人质量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为此,在育人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巧妙搭设信息技术的“顺风车”,积极推进开放性大学的构建。[1]实践证明,高校在学科建设以及专业教学变革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开放性大学的建设,不仅能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充分利用广泛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以及优化自身的办学水平。不可否认,不同高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放性大学的建设,还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共享,有效弥补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先天不足以及师资羸弱的现实困境。

二.将微课引入开放性高校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意义

文学课程是高校外语专业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部分高校在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便是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多停留于课堂多媒体情景的创设层面,长期以往,必然会影响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为有效革新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不断提升外语专业的办学水平,高校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微课情境。实践证明,将微课应用于外语专业文学课程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在高校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微课来打造开放性高校教学模式,借助于丰富且多元化的网络资源来不断提升以及夯实外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依托于微课来开展外语专业文学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手段。作为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师,他们可以借助于微课来将相关的课件内容等展现出来,并借助于信息平台分享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利于课余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并借助于丰富的网络空间来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这样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依托于微课来创设开放性大学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精准而客观的评价,以此来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精准采用教学策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2]

(二)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高校外语专业文学教学实践中,借助于微课来打造开放性大学,还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关键主体。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以及实际诉求等,科学全面的开展个性化学习,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一方面,在微课情境中,不同专业素养、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主动积极的投身其中,都可以自主多元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此来更好的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广泛的网络平台中,学生很容易寻找到合作伙伴,很容易进行快速化的交流与互动,这样更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微课教学情景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开放化的网络空间中,学生可以深入全面的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继而更好的提升探究实效。

(三)实现因材施教,精准反馈学习成效

依托微课构建开放性大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网络中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这些痕迹是非常关键的证明,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直接反馈,是学生学习成效的直接依据。作为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些关键性的信息数据来研判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开展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真实情况来给予关键性的教学指导,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此外,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于夯实而全面的信息数据来进行科学化的教学设计工作,确保整个教学设计高效而全面。

三.微课模式下的开放性高校

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在开放性高校外语专业文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全面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有效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外语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质量。在开放性高校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最大程度的提升微课的应用水平,有必要采用以下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主体地位

在微课模式下,为深入且全面地推动开放性大学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成效,教师应该切实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全方位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的提升教学成效与水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更习惯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手段,试图通过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记忆与认知。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也难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真正建构开放性大学,为最大程度的提升微课的整体应用实效,教师有必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及创新,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方面,教师应该改变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积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利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结合外语文学课程内容以及教学需求等,行之有效的采用全新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弱化自身的角色,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另一方面,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该切实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以及指导学生利用微课来自主学习。

(二)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交互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积极打造开放性大学,切实有效的提升外语文学整体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外语文学教学水平,教师应该积极构建科学且系统化的网络平台,不断实现广泛化的师生互动。一方面,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全面的创设微课情境,教师应该结合外语文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与教学特征,构建高效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传播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想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就必须拥有一个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师生之间的线上互动提供一个载体。教师要结合具体化的教学需求来科学合理的制作微课视频,并将这些优质的微课视频积极有效的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之中,鼓励以及指导学生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微课视频,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以此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依托于微课情境,教师还应该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结合学生学习时长以及线上测验结果等来随时同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当然,教师还应该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以及优化微课内容,确保开放性大学的建设真正取得实效,保障外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三)精心选择微课内容,实现重难点突破

可以说,微课技术的应用为开放性大学的创建奠定了夯实的根基,同时也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载体。为切实提升微课的应用实效,也为了更好的推动开放性大学的建构质量,教师在微课视频或者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注重精心选择优质的微课内容,同时实现有效化的重难点突破。比如教师在选择微课内容时,可以针对现有的微课内容来进行有效的选择,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再比如在微课内容的选择时,教师还应该精准把握重难点内容,将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相对难点内容展现给学生,鼓励以及指导学生全面投身其中,切实有效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在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微课的应用水平,教师还应该注重科学全面的变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元化且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故事讲述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实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外语专业文学课程是整个外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核心内容,为切实有效的利用丰富化的网络资源,应该结合该专业的教学特色,行之有效的创设微课情境,借助于微课技术手段来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优化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栾岚,刘心力,江华茹等,微课模式下的开放性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0):226-227.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第3篇

(一)学习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最终要实现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已不满足生存需要和只涉足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不断“充电”,渴望学习更多新文化。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多元性恰恰能契合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要求,建设好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可以迎合学习者的需要,也能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远程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参与远程教育的深入,学习者对开放大学学习文化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通过虚拟网络可能使用到的导学指南、学习资源、界面环境、社区环境、即时通连等,这就迫使开放大学必须进一步加快探索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方法路子。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被认为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社会必然离不开学习文化的传播,远程教育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就不得不重视学习文化的建设,必须努力培育全民学习的习惯。一方面,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以一种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影响着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其学习文化的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强化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时尚方式,强化时时要学习、处处是课堂、人人能成才的学习观念,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要求扎实推进社会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承担起广泛育人的历史责任。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传播的广泛性和易受性使其具有了提升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项功能,远程教育更要重视学习文化的建设,以满足党和国家提出的时代要求。远程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可行路径之一,学习文化又是远程教育的根基,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文化。

二、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内涵

1.作为实体存在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远程教育并不局限于校园建筑里,但其学习文化却蕴藏于开放大学可见可感的校园文化中,包括校园里的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富有历史传统的校训、校歌、校徽,与时俱进的校报、学报、教材和师资队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合理可行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这些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承载着一定的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因素,促使来过、见过开放大学的人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诱发出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学习动机。实体存在的校园文化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作为虚拟存在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远程教育学习文化除了以实体存在为依托之外,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而虚拟存在的,主要包括快捷方便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网上图书馆等。高质量、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集教师导助、学生自学、教学资源于一体,既能为学生学习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能在潜移默化在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囊括远程教与学的始终,而网上图书馆则是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直接体现,师生均可以在在电子阅览室浏览、下载、阅读信息。

(二)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特征

1.稳态性与动态性并存。远程教育学习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积久沉淀下来的一部分,内含于开放大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开放大学的精神文化一旦确立之后就不轻易改变,如校训、校歌、校徽,其中蕴含的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势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遥控式”、“自助式”的自主学习文化,而这种学习文化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的学习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具有鲜明的动态性。

2.多元性与专业性兼具。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包括校园文化中蕴藏着学习因素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大的广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多元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及需要,为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又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学习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这个逻辑框架中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满足了成年在职人士继续深造、自我发展的需要。

3.服务性与开放性同在。远程教育学习文化是为了满足全民教育的需要,践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实质上是一种导学服务文化,其服务性直接体现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师生是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策划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教导助学服务、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这种学习文化的服务性由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衍生出了开放性,全社会成员都有权利接受远程教育服务。

三、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优化实体学习文化内容,打实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基石。

1.提炼校训校歌校徽,增强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向心力。国家开放大学尤其是地方学院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校、社会的基础上,确立校训,并将其作为办学理念,树为学校的特色学习文化。为了使校训具体化,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校长演说,教职员工和学生谈感想,将校训做成石刻立在校门口等。校歌和校徽也能凝聚内向力,开放大学要根据自身学习文化的特色编谱校歌、设计校徽,让师生有自豪感而自愿唱起来、戴上来。

2.开办校报学报,拓宽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影响力。校报用于传播校园发展建设情况,学报用于刊载关于远程教育的前沿文章,它们不仅与微机室、多媒体课室、电子阅览室、会议室一样是学校学习文化的载体,而且更能凸显出开放大学和地方学院的特色,有利于激发和融合师生的思想。

3.建强师资队伍,提升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可信力。师资队伍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文化的成效,开放大学要重视在信息社会如何建强师资队伍。开放大学要对“远教型”教师、远教技术、远教技能、教学方式、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先导性的教师个性文化,使其成为学习文化的有力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文化。同时,“远教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设计、开发、制作教学资源,与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办好导学、助学角色,为学生提供教学咨询、信息交流与答疑反馈等服务。

4.提供资源服务,提高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吸引力。总体上来说,远程教育的资源服务主要是通过虚拟网络提供的,但幕后是需要教职工操作的,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实体学习文化,如滚动开设的课程、模块化设计的专业、VCD光盘和多媒体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阅览室、模拟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这些都是加强学习文化建设所应考虑的。

5.重视学生文化研究,确保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针对性。这里的学生文化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育的对象是人,人进行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多为职场人士,他们的动机大体为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升能力和完善自我。开放大学应根据这些动机建设学习文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景。学习态度受学生情感因素影响,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大学要充分了解、认知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远程教育的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这个突出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重点在于引导他们自己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掌握根据真实的学习水平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地决定进度,主动地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二)加强虚拟学习文化建设,增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效度。

1.打造师生交互平台,促进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虚拟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开放大学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以奠定远程教育虚拟学习文化的基础。一方面要将实体学习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校报学报等融入网络,形成电子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自建交互平台,共享学习信息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在线提交作业和提问,教师能在线批改和答疑,师生运用校园网进行信息检索、教学和学习,养成进入网络就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形成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独特的“学习文化超市”。开放大学势必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丰富远程教育虚拟学习文化的内容。学校要出台一些管理措施以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使用,鼓励教师整合、设计、策划、开发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和教职工齐心合力,打造触屏可学的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超市。

3.重视网上图书馆建设,形成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强大的资源宝库。学习文化的建设不可能撇开图书馆不管,远程教育要落实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应为学生提供到位的图书馆服务。开放大学可以与一些网络图书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数字期刊、清华同方数据库系统等签约,便于学生即使在家也能访问其电子图书资料,获取所需数据。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第4篇

“开放大学”中学生素质构成的分析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恪守公民行为规范”,主要是对参与“开放大学”学习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参加电大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社会从业人员,他们已经走上社会就业岗位,有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广泛的社会活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或基本确立,他们已具有独立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和能力;他们既是社会公民,又是成人学生,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紧密结合他们的学生身份和学习中的实际,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他们进行“三观”等教育,但更为现实的是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应是做一名合格公民的起码准则。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合格公民应承诺的行为规范,还是学生在完成学业中应遵从的行为准则。

强调爱岗敬业,是因为他们是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是他们施展才干的平台,应当格外珍惜;每一个公民都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对参与“开放大学”学习的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一般而言,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条件比不上校园课堂教学条件优越,因空间上的师生分离,学习中的许多难题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业余学习,学习时间不比全日制学习的充裕,工学矛盾给学习者带来不少困难;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者,他们实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与课程、教材的知识内容难度之间有一定差距,因而不少学生学习吃力,同一门课程的考试屡屡不及格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希望在学年制的框架内按时毕业,那是不现实的想法。准确地说,远程开放教育中不存在“辍学”问题,因为学哪些课程,又怎么学;是连续不断地学习,还是间断性地学习,这完全是学习者的自主选择———远程开放教育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正是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设计的。在这里,课程考试一次乃至数次不及格,被视为正常现象,因而课程成绩八年内有效。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学习者不仅要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而且要有较强的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素质;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把学习置于积极的心理体验之中,这有助于知识的习得和巩固。“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对参与“开放大学”学习的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开放大学”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讲,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培养的是研究型专业人才,更强调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包括远程开放教育在内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以“够用”为度。因此,从专业理论知识的“量”上来说,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设置的专业课程相对多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的量相对大一些。但是,“够用为度”并不意味着降低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于开放教育学生特别提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这不仅因为他们是成人,已经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也因为开放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质量规格中突出的是“应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开放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其教学的许多环节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因此,学生理应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应当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素质的鲜明特色。

“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这主要是对参与“开放大学”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和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①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这就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要确立主体性地位,坚持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从主观上强化自主意识,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②自学能力,不仅源于自主意识,而且受原有文化水平和已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现实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教是为了不教,自学能力的确定正是达于“不教”的转折点,也是自主意识主导学习活动的标志。能力的形成是实践的产物,学校应为学生自主学习从技术条件、学习资源、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监控和评价。③创新,是人本质力量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一次次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迁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譬如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功能完善的实验条件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校园人文环境营造等。④交往能力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把“学会共处”看作是终身教育条件下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之一。“学会共处”的含义是“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这里讲的其实就是交往能力。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者,要摆脱个体性学习的孤离感,要克服个体性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必须经常与学校、教师、同学、朋友联系,经常向老师、同学、朋友求教,在学习中有比传统教育环境中的学生更迫切、更广泛的人际交往需要,这就对学习者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素质教育无疑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就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是年轻一代必须掌握的,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发展之后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是个体和社会走向成熟与完满的基础;课程还包括国家基于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而设置的,年轻人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思想道德、心理、文化和业务等几个方面的素质,其主要的途径和措施是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各科教学应根据课程特点,分别或综合训练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同课程负载着培养学生不同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职能,如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对于奠定学生的文化素质、训练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业务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管理、考纪考风建设,在学生诚实守信的公民意识养成中发挥着导向、控制和激励的重要作用;实验实习、社会调查、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促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远程开放教育的素质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哲学是关于人生知识和道德行为的学向,学哲学就是学做人;哲学追问人生的意义,注重道德践履,学习哲学对于人安身立本、探究生活意义和价值至为重要。哲学的功用在于为人的生活提供终极意义的关怀,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哲学的功用还在于塑造民族精神,培养一种优良的国民性格。民族精神就是民族大多数成员信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哲学为一个民族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为民族文化形成提供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向,因而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开放教育范文第5篇

一概念界定

1.开放大学的概述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兼顾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是开办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式高校。这一办学模式,在我国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应,为我国办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启发。说到开放大学,我们不得不说一些开放教育。开放教育是通过对多个校园、区域的资源整合以实现共享,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和发展、丰富教与学的表现方式、限制少、门槛低等特征。这种办学模式较为自由,且对学习者的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来自主地选择教学媒体、课程、学习方式方法、课程进度、时间和地点等,通常这种教育形式会通过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

2.微课教学的概述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以网络视频为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知识点或者某些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互动行为的课程。微课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视频,另外还包括当前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课程总结、课后练习讲解、互动教学、点评考核等视频内容,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拼接,实现对相关课题的教与学,完成教学任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简单易懂、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性强、反馈方便等优点,对于创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门槛、扩大受众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创新

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多媒体或者网络教学为媒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创新的探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通过对微课的教学,首先,可以熟练地对多媒体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和理解,使其能够在教学形式上能有更多创新的可能。其次,微课强调资源的整合和梳理,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做好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工作,有助于其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再次,微课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这种非面对面的互动,能够使教师获得异于传统教学的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研究,无形中促进了其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发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高。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构建

首先,微课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学生通过对网络课堂视频的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选择课程的进度、学习的时间等,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微课强调以学生及其课程学习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的角色,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种主动的去挖掘知识掌握盲点,积极地研究和讨论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再次,微课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和对资源的设计,能够使课程的趣味性十足,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不再枯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不但学习效率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学生扮演的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对知识选择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降低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无形当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中,应用都是较为广泛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比如其不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对个性差异的重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微课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先学后教,即高度地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教授反而成为了一个辅助和引导工具。在网络和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微课能够更加突出“微”的特点。在时间上,微课通常在20分钟左右,教学时间短;在教学内容上,微课的内容较少,往往每节课只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资源容量较小。这种“微”的特点,恰恰符合了教育心理学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当中,能够充分地集中注意力。相关研究指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把握好每节课程的时间,即便有大的课程需要,也要将其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切割和组合,确保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能达到最佳,进而保证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该转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地位这种理念,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到学习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堂学习,督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好答疑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讨论和总结,使其自主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2.注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同样是高等教育,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深度和高度。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的选取,实现对学生差异性的、优质的教学。第一,优化文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在对阅读类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像作品的主题、风格、人物塑造、情节构建等角度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而教师在对内容的整合和设计时,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形式,使教学更具吸引力,降低知识掌握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微课的设计上,某开放大学的教师通过对《诗经》中人物形象的扮演惟妙惟肖的将整个诗词中人物的特点、整体意境、内容含义、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种表演式教学更是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微课中,还可以将一些授课方法融入到其中,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加入讨论和研究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从而理解作品人物的思想和境界。另外,在对具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特点和言行的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微课虽然强调精炼,但是对于必要的学习步骤,却不能随便地忽视。比如教师在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讲授时,尽管课时较短,但是对于作者、人物的背景和特点却不能轻易地跳过,对作品作者和人物的介绍,对学生的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好提问技巧,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做好课程的设计和评价工作。网络视频是微课核心的媒介,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做好课程视频,使其科学合理。一些学者认为,课前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大纲的设计,然后根据这一设计,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来制定差异性辅导计划;在讲课过程中,应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做好疑难解答工作,强化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根据整个授课的效果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借鉴一些较为著名的网络课程授课特点,通过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来了解课程中的不足和亮点,从而及时地调节微课的内容和侧重点,而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教学的设计,应当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