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部署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普遍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缺少平台、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

一、产教融合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是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产教融合最主要的两种做法,一是借助于学校的具备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工厂,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而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属于第一种做法的范畴。两种做法均突出了高技能实习训练的特色,可实现校企“双元”育人,达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2021年出台的《广西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在“十四五”时期仍然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高校搭建专创融合教育新场景,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进行系统规划,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二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衔接性不足。三是创新创业教学的场地等资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校内外资源的开拓、整合均不足。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制度不健全,如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权责不明确等。

(二)创新创业平台缺乏目前,创新创业类的比赛较多,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的创新想法得以借助比赛平台进行梳理并呈现。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或未与企业合作建成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创业场地等原因,多数创意类的作品在参赛后无法真正投入实际创业,学生仍然缺少真正能够创业的机会及平台。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部分高职院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课时较少,在实际授课中,创新创业课多以教授创业基础知识为主,受课时、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局限,创业训练、实战演练环节常常缺失。此外,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的专业出现脱节的现象,创新创业的知识、理念没有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培养中,因而创新创业的培养系统性不足。

(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薄弱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创业师资通常分为校内师资与校外引进师资两部分,总体而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仍显不足。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中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许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仍然以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教育仍较难实现。另一方面,许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浅的层次,企业方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对聘请校外专家的模式、标准研究不足,导致在引进校外专家上出现随机性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创新创业的指导效果不理想。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一基地”为创新创业载体“一基地”是指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即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基地的主体包括学校、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导师三方。其中,学校提供创业场所、基本装修、基础设备等设施,通过遴选的方式引入学生创业项目,要求生产经营与专业学习相互渗透,打造高质量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从而成立专业与创业紧密结合的“双融合”实践平台。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和环境,紧扣专业特色进一步拓展,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创业导师负责开展创新创业授课,并对学生创业团队项目、创业实战进行指导,确保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并不断增强其社会服务功能。

(二)“双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向“双结合”是指创新创业要与学生需求结合、与行业发展结合,两个维度的结合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其中,创业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内容领域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另一方面创业的内容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结合。创业内容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联系,遴选项目要基于市场规律和各行业发展前沿前景而进行。

(三)“三合一”的创新创业模式“三合一”是指“学生团队+教师指导+技术支持”三元合一的创新创业模式。学生团队为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是创业想法的来源以及创业行为的发起者;教师指导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起着理论知识教育、创业引导、咨询服务等作用;技术支持是创业活动的“创新”力量,可以是创业团队内部产生的核心技术,也可以是从外部引入的技术团队。

(四)“四阶段”的创新创业培养“四阶段”的培养,旨在根据学生创业的客观规律以及创新教育的实际,进行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设计,同时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课程教育,主要包括通用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创新类课程、创业类课程的授课,以及创业讲座、报告等;第二阶段为创新实训,依托实践基地,结合专业课程开展配套实训;第三阶段为创业训练,以创新创业大赛、实训类技能比赛等为主要载体,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实战训练、开发参赛项目;第四阶段为创业孵化,主要功能在于依托实践基地将竞赛项目转化,完成专项训练计划。

四、基于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围绕“一基地、双结合、三合一、四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实践基础,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及实践教学需要,可建设专业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创业平台。为满足教学、实训、实战等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需要,以O2P商业模式(OnlinetoPartner)嵌入实训基地中,即“电商平台+客户体验店+社区门店+物流配送”的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根据商业模式的基本涵义,平台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平台化运营。核心是搭建线上平台,可通过加盟电商平台APP终端、微信开放平台、自主研发等渠道建设自有的网上商城。2.本地化运营。搭建网络商城的展示端(线下平台),在门店中实现多品牌全系列化产品经营。3.锁定消费群体。以学校及学校周边的客户为主,联动前后端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配、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探索训练、创业实战演练三部分。1.创业基础知识。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经济分析、创业品牌管理等内容。学校应推动创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将创业知识嵌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中。2.创业探索训练。包括创业行动与计划、创业策略管理、创业市场开拓与管理、风险投资与创业融资等内容。学校应将创业探索与“三教改革”相结合,依托专业实践平台,在教学设计、教材改革中融入相应的实训环节。3.创业实战演练。包括行业环境分析、创业技术管理、创业团队管理。学校应将创业实战演练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学习、创业项目设计相结合,依托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在团队遴选、课程评价、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项目培育和孵化。

(三)强化“基地+竞赛+项目”的创业训练与实践围绕“岗课赛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思路,强化“基地+竞赛+项目”的创业训练与实践。具体来讲,专业实践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竞赛平台推动“课赛”结合,项目培育及孵化深化创业实战训练。1.基地岗位提供。专业实践基地具备真实的商业场景,可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教学可从实际出发,使人才培养目标更为落地,学生对岗位的职责理解更深刻。2.技能竞赛驱动。推动竞赛课程化,在校级竞赛中实现创新训练的普及。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技能、人力资源技能比赛等竞赛平台,可推动课赛融合、以赛促创、创赛联动,增强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素质和能力。3.创业项目孵化。科学开展创业团队遴选,支持创业项目入驻专业实践基地,孵化创业项目。入选的项目由学生投资入股,采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运营模式。

(四)建立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团队创新创业的开放性、真实市场的复杂性,对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创业导师团队须具备管理咨询、法律咨询、财务指导、工商注册、金融服务、孵化转化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单一来源的师资往往无法具备全面的创业导师素质,因此,学校应当多路径组建教师队伍。1.引进高技能人才。贯彻落实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成立“职业教育技能工作室”、柔性引进高技能人才、实施产业导师特聘计划等方式,引进高技能人才,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指导。2.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重点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水平,促进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组织专业教师赴国内外职业教育示范地区跟岗访学。3.组建教师创新团队。集合校内外资源,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同模块,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五)强化创新创业支持及服务建立“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及服务。

1.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完善创业档案管理,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库”“创新创业导师库”等创新创业师资库。2.强化基地支撑。从横向发展的角度,要拓展专业实践基地的功能,向创新创业各个环节、各个专业领域不断延伸;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要推动多功能创客空间升级改造。3.强化项目支持。建立教学实践实训专项经费,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增加经费投入,确保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4.多元化投入。由学校牵头,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如校企合作伙伴、校友企业资源、知名电商平台等。五、结语经过学校、教师、学生团队的共同建设,本校的专业实践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运用O2P商业模式,已搭建网络商城的展示端(线下平台),在门店中实现多品牌全系列化产品经营。二是已开发电商平台APP终端、微信开放平台等建设线上网上商城,主要面向校内群、学校附近社区开发。三是与物流配送合作,形成“网上商城-线下展示-仓储配送”的服务链条。四是已实现由学生投资入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运营模式。本校已具备专业实训、创业实践“双融合”的教学实践平台,能够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实践中已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作者:傅甜甜 刘岳恒 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创业教育论文2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农村贫困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乡村地区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也发生了极大转变,但是从实际发展建设情况来看,要想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在教育学原理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实用教育,对于人才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他们深入认识“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投入乡村创新创业建设中,不仅有助于拓展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有效渠道,还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技能优势,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本文结合《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一书,简述教育学原理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分析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策略,力求为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做出贡献。

《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由申钊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发行。全书主要从创业的基本理论出发,详细概述了创业相关要素、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要素以及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现状等,围绕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项目构建和战略研究进行探索,以实际案例为参考,具体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前景与大学生农村创业建设发展的各项实践举措,旨在为高校学生农村创业问题提供一定指导与参考建议,以助力高质量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建设。全书主题清晰明确,理论内容与实践探索结合得当,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分析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概述

在教育学原理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由语义逻辑解析为两种含义:一种代表着以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另一种则表示融入一定创新因素并且以培育“创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广泛教育领域内的创新创业这一教育类别,而后者则是着重突出了创新因素在创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从概念的实质内涵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传授密切相关,属于现代知识经济产业发展下所提出的一种新设想,主要是一种以知识增殖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效应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并且从教育领域的范围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对于现代教育学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育工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存在价值。

二、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重要意义

一是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全新阶段,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实力差异,大力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成为是现代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力量的支持,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不仅是时展下大学生群体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给农村地区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所开辟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满足现代化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人才资源基础。二是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持续上涨,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毕业困境,农村创业就业既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还能够为大学生发展事业提供更多机遇,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在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得以有效发挥,也更有利于实现城乡人才的均衡分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助力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综合能力素养,农村创新创业可以让他们将自身所学充分应用到相关领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生力量,进而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三、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策略

第一,高校农村创新创业的教育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是推动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以农村创新创业为主题向学生提供农村建设发展信息资源,并进行相关指导帮扶与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加强大学生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具体认知,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投身其中。第二,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与完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应当大力加强道路交通体系、基本生产设备和网络通信设施建设,这样不仅能为农村产业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还能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有助于他们更快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第三,农村创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向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其农村创新创业构建更加适合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取得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成效。另一方面,应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发展中的相关困惑和实践问题,以确保农村创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

作者:曹伟伟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创业教育论文3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审视分析,提出了专创融合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创融合氛围,完善教育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打造多模式专创融合教师团队和多层次专创融合实践平台五个方面,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现状的审视分析

(一)教育理念导致双创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普及双创教育的理念,依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只有多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走入社会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一味照本宣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中,缺少给学生日常灌输创新理念的精神,导致整体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厚,更难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最终影响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效果。

(二)专创融合教育制度体系缺少顶层设计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创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仍依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带动创业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或一味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成立创业中心或创业学院,但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难以和各学院教育、教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同时,在激励机制方面,双创教育工作的教育评价大多停留在传统层面,和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完善的双创教育制度,侧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培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和素质能力要求没有和本专业特色联系,依然处于脱节状态。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还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没有深入融合,没有形成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从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的课程内容流程,也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四)专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经历一方面,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普遍较少,为了迅速响应双创升级政策,很多双创教师通过双创教育培训获得创业教育资格,然而缺乏实践经历,高职院校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创教师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双创教育知识体系培训或者有较少的社会创业实践经历,很难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课的讲授。

(五)实践融合度不高一方面,高职院校虽然积极建立专业实训基地,但有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仍然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大多采用传统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实践平台相对较少,现有的实践平台和专业角度的融合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实践是由二级学院的教学部门组织实施并管理实习工作,而双创教育则是由创业学院或者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所以,双创教育的实践和专业教育实践分别是由不同的部门牵头组织展开,学生也在不同领域实践,双创教育实践与专业教育实践处于两条平行线状态,融合度较低。

二、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实施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创融合氛围

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学人员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使专创融合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创融合氛围。政府方面,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及一系列措施要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政策导向,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学校方面,要积极开设活动,依托学生喜欢的自媒体方式宣传并趣味性介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方面,在授课同时渗透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园等都是提升双创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教育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一方面,建立各部门协同联动、专创融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机构建设”升级。另一方面,完善工作考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实现“机制体制”升级,明确考评指标,细分考评权重,形成有效的考评体系,设立各院系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

(三)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培养能力目标三方面整合,形成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满堂灌形式转变,让学生参与课堂、喜欢课堂,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参与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要及专业特色,建立分层次、递进式的课程内容体系。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是简单地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相加,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打造多模式专创融合教师团队

1.专业教师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教师培训计划中,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双创教育培训。鼓励专业课教师到社会相关行业进行挂职锻炼,周期性选派骨干教师脱岗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切身的实践经验将学习到的优秀技术、双创理念、管理经验等带回课堂。支持专业课教师加强专业领域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建立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考评制度,完善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指标标准。

2.双创教师方面。高职院校不仅从本校原有师资团队中培养双创教师,而且要大量“引进来”,进行校外招聘,通过选拔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士壮大双创教师群体。同时,将双创教师进行院系指定,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专业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时引入双创思维教育,也要求双创教师在进行双创教育时联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领域。

3.团队资源方面。学科团队共同打造一门“金课”,融入双创教育和思政元素,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学科团队建立专创融合资源库,从专业发展历史、当前专业中较大技术突破、相关专业社会背景及政策等角度多方面挖掘创新创业资源。

(五)打造多层次专创融合实践平台

第一,借鉴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专业课实训中引入任务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起到专业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教师可以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设计项目任务,启发学生由规范化完成项目任务逐步到创造性完成项目任务。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项目任务中,有意识地锻炼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应用实践。第二,从专业实训课中可以定向选拔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专业项目成立专业工作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职场环境,并且参与其中,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强度,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对创新创业的体验感。第三,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从社团层面将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学生,丰富并深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第四,学校举办并推广多种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优先从专业工作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中选拔,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校积极邀请行业人士、企业技术人才、优秀校友企业家等评委进行详细点评。依托大学孵化园,将大赛中获奖项目开展创业孵化,进行后续培训。

三、结语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创业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美国学者柯林和杰克认为创业教育是提供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学生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知识和技能。我国学者彭钢、蔡守龙(1992)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美国开展创业教育已70多年,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美国各所大学基本上都开展了创业教育,授课对象主要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各所大学创业教育侧重点却呈现多元化,如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偏重综合型,而麻省理工大学创业教育是面向高科技领域。在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按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分类。一种是聚焦模式,即只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内部开展,培养专业化创业人才和研究者等。在聚焦模式中,学生经过严格筛选,课程内容呈现出高度系统化和专业化特征。采用“聚焦模式”进行教学的典型代表是哈佛商学院。另一种是全校性创业教育,即对全校学生开设创业课程与活动,培养不同学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

(二)英国高校创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飞速,并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英国创业教育遵循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同时,建立英国科学创业中心,系统地进行创业管理和教育,从而将政府、高校以及社会融为一体,互助互利。在创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分为商学院主导模式和大学主导模式。其中商学院主导模式又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分离式,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彼此独立进行研究与教学;二是融合式,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组成团队,在学院内部组织或安排课程和活动;三是嵌入式,即创业团队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范围更加扩大,普及教育到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

(三)日本高校创业教育2000年,日本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上提出了创业家精神的概念,强调创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业家精神、生存能力和思维方式。日本政府将“官、产、学”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自身的国家特点,日本建立了四种典型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创业家专门教育型,即针对商学院或经济学院或以创业为目标的学生专门设立课程。二是经营技能综合演习型,即以经济学院或商学院商业计划书的制定为主要课程形式。三是创业技能副专业型,即主要针对理工类为主修专业,以创业为辅修专业的学生设置课程。四是企业家精神涵养型,即针对全校性质的创业素质培养的普及课程。

(四)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经历将近30年的发展,创业课程全面覆盖高校。政府通过支持小企业发展、鼓励人们创业,在大学中建立企业孵化器,主办商业计划竞赛,并将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计划。在创业教学课堂中,多采用“创业模式”“普及模式”“培训模式”教学。创业模式仅针对商学院的学生,对其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打造创业型人才;普及模式面对非商学院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能力;培训模式则针对全校学生,由创业中心或其他创业机构中的教师授课,注重培养实战方面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实践性强。在这种课堂教学体系下,高校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如澳大利亚商业计划竞赛、美国商业计划大赛等等,在比赛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

(五)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基于对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梳理,以及对各个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抓住各国创业教育的特点,也为我校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对我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良好的创业教育观念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教育模式。由于高校学生就业的压力,许多学生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了解,往往忽略自身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我校应首先统一认识,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主要办学宗旨,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根本,以创业课程和创业平台为主要实施途径,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科研中。

(二)建设与培养师资队伍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还应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问题,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的现状,我校应加强师资的培训与整合,从而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可招聘或培养一批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从已有的教师中抽取有创业方面经历或有兴趣创业的教师。在培养队伍方面,可以聘请国外的教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组织我校创业教师队伍与国外优秀创业教育院校合作访学,去企业挂职锻炼等等。其次,应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和竞争机制。在教师队伍方面应当采取多角度选拔制度,不仅要选拔学校已有的创业型教师,也可以向社会招聘一些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人士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三)建立创业教育服务平台搭建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是学生在课堂理论教育上的升华,更具有实践性。在我校建立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或站点,为学生解决创业方面的问题和疑惑,加强创业的实践性教育。其一,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创业规划设计。采用以赛带练的方式,在我校定期开展类似于“挑战杯”的竞赛,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提下,也是建立我校品牌大赛的契机。其二,可以组织大学生去企业实习。实习的企业可以是本校的产业,也可以是学校合作的校外企业,让学生亲历创业过程,从而建立创业过程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信念。在实习中,提供技术指导与资金支持,鼓舞学生创业的激情和发掘渴望成功的创业潜力。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艺术教育 创业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

1.创业知识有待丰富。

创业知识主要指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政策、法规及必备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可以窥见,大学生普遍对创业政策缺乏关注,对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缺乏创业所必需具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创业知识的专业培训。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2.创业人格有待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竞争意识和进取创业精神,对市场经济和独立创业心存畏惧,不少大学生仍幻想着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只要顺利完成学业就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及广泛的保障。这种愿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难以实现。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独立的创业者已成为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腐蚀,也给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影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良好创业人格的形成。我国大学生人格主流是好的,但也确有不少大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依赖人格、矛盾人格和分裂人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体表现为有的大学生私欲张扬,缺乏创业责任感;有的虚伪做作,创业诚信度不高;有的心理脆弱,创业意志不强;有的散漫不群,创业团队精神不足;有的等待依赖,创业主动性欠缺;有的安于现状,创业积极性缺乏。只有切切实实加强创业人格教育,才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创业之路。

3.创业能力有待提升。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具备各种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条件。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前期准备和创业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创业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进一步实施和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能力一般包括组织策划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由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大学生创业者缺少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创业能力亟需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少组织策划的经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发展规划经历不足,在创业过程中对外与对内的交往协调能力不足,以及在校期间较为重视专业技能的专一性学习,忽略了综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综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创业能力要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摸索,逐步提高、补充和完善。

二、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相统一。

大学生艺术教育通过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开启和提升大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陶冶情感,培养完美人格,促使大学生和谐发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学科优势,有效拓展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人格,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大学生创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可见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有效扩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二者的培养目标相统一。

2.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机相一致。

21世纪,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强调受教育者必须培养全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言人和创业者。我国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大潮中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培养和拥有更多良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业型人才。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21世纪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要举措。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代教育目标,同时强调了创业素质培养这一思想,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也提出“大力加强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伦理、人文全面结合,将艺术教育最终扩展为文化的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指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教育要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提升,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二者的提出和推进,顺应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选择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时机相一致。

3.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相融合。

大学生艺术教育方法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宣传载体等形式。艺术教育注重的是艺术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具有实际参与到艺术表演人数少而受众广的特点。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研究,但是整体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普及还有一定差距。可见,国内创业教育和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相似性。这就要求我们将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方式进行融合、统一。将大学生艺术教育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充分运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去。同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融合到艺术教育中,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的统一,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既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所谓创业素质,是指从事创业活动与成功创业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和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就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潜力和能力,包括创业知识、创业人格、创业能力等。

1.完备艺术教育课程,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基本要素。创业知识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职业法规知识及综合性知识。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只注重于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后几类知识。实践证明,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包括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综合性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合理的知识储备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竞争力。大学生应力求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中成为专家,又要拓宽更为广博的知识面。要根据大学艺术教育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把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艺术教育应在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等自身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要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次,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客,有目的地选择优秀的艺术欣赏作品进行讲解;再次,既要针对学生兴趣的需要,又要注重审美高度和层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高雅兴趣,拟订审美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建立和提高审美标准。大学生应借助艺术教育的大好平台,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知识,特别是文学、艺术、哲学、伦理学等综合知识,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学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艺术化地应用管理知识,培养特色的、优秀的领导艺术。

2.浓厚艺术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创业人格是人们创业的行为模式,是创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它在创业素质结构中,对其他因素起着导向、调节的作用,是创业的力量源泉和持续动力。创业人才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优秀的创业人格强调敬业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客观的自信等要素,主要包括:服务社会的创业责任,善于合作的创业禀赋,严谨诚实的创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创业意念、积极进取的创业心态等。高尚的创业人格,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创业者的人生价值。艺术教育通过情感培养和心理训练帮助大学生净化情感和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大学生和谐健康人格的养成。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平台,随时吸收新的优秀文化,培养和提升更具特色的优秀的创业品格,促进创业活动与社会需求的快速融合,增强创业活动的生命力,加快和提高创业效率。建设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楼、公寓楼、体育场馆、食堂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建立艺术走廊、竖立格言牌,可以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给自然景观甚至树木花草来点诗文词赋,赋予人文气息,可以使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同时,解决好艺术教学的教材、设备、师资等方面的问题,搞好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估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浓厚艺术氛围,是艺术作品更好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等接受真、善、美的渗透,进而丰富大学生情感世界,培育大学生集体协作意识、顽强拼搏观念、勇于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3.加强艺术教育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创业成功的保证。创业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和综合性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理清支流把握主流的能力,总结实践形成概念的能力,在相互联系中摸索规律的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是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求。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创业者不断接受或产生新的思想,革新制度、创新方法与管理模式、提升新技术、开辟新产品的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者对已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如人、财、物、时间、空间等的系统整合、优化配置和科学运筹的能力,在较高的层次上决定着创业的效率和成败。综合性能力,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的能力,捕捉信息、梳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能力,交际、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和运筹的能力。艺术教育具有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净化情感的同时,起到了劳逸结合,有效促进大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致力开拓创新的作用。同时,艺术教育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心灵开放和相互沟通,促使大学生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达到协调统一,促使大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和辩证事物相互联系摸索其中规律,利于大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等。艺术教育不是以单纯求知为特征的知识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寻求建设青年学生的诗意的人生修养和审美的生命境界。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从“知识理论”走向“生活实践”,从知识论转换到实践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于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体验、想象的兴趣和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应是一种纯理论的求知过程,它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艺术实践和审美感悟。只有在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艺术教育的内在品格与审美特征才能被鲜活地显露和敞亮。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精心组织的活动中展示才艺,培养健全个性,让学生在走出课堂领会大自然的艺术中坚毅性格、净化心灵、涤荡心境、锻炼意志,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大学生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工作,是学校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的重要保证,加强对高校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探素和研究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德林.创新创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

[2]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8:75.

[3]刘平.大学生创业教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4.

[4]郝登峰.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69.

[5]尹忠红.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M]吉林:教育探索,2010.12:10.

[6]段焰.新时期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7]王征.艺术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生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不再是单一的途径,以学生自主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就业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不仅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通过打造学生的创业人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炼学生的创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的个体自我追求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也从“权为本位”转变到了“能力为本位”。在如今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增加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关注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大学生中能真正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必竟是极少数人,多数的大学生即使要创业也会选择在毕业后。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创业意识的唤醒、创业知识的掌握为工作重点。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宣传平台等,宣传大学生成功的创业事迹及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植政策。另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虚拟创业或在各高校的科技产业孵化园真正创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二、关注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个性张扬善于表现,对于自主创业他们多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独生子女也存在思想较为不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差,遇事愿意依赖父母等问题。因此,借助创业教育这个平台,引导大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挫折,独立的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关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性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先是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并至今已经发展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创了独立的创业教育体系,并将创业教育正式并列为学科体系。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精神为教育核心与教育理念、以“白手起家”为核心,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整体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它主要将创新性作为教育理论核心,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个人的冒险精神、自主工作能力与高层管理技能。

二、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

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一触而就的,它是在各种社会条件以及科技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文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国家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必然转向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家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它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突出就业的导向作用,并注重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创业教育注重将学生的就业观念从传统被动的就业理念转化为主动的创业理念。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智力型综合人才,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创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并将知识智力转化为经济产物,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再次,创业模式的进步与完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其劳动力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所导致的后果是剩余劳动力过甚,增加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这不仅需要国内大中型企业带动,也需要国内个体创业者带动经济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劳动岗位,稳定国内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模式,促进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创业教育的理念实践

中职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它不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模式,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需要在时间历程中不断完善,并形成系统性的创业意识。我们应通过中职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并注入相应的创业意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师资建设实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要明确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创业过程中以师资建设为基础进行实践工作,即配置相应的师资力量,明确具有系统性的创业教育理念,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融入中职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模式指导下进行创业培训教育。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