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人初中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精选

成人初中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

权威访谈:服务“三农”引领致富———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助理巡视员张昭文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玉米抽穗,谷子飘香,花果满园,鸡鸭成群,一群学生“点缀”其间,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学习打理这些瓜菜庄稼。作为农村学生的“必修课”,中学生们已不局限于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将农业生产技术、职业技能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而教学实践基地办得好坏,也成为评判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山西、安徽等一些省的农村中小学,业余时间成了农民学习的课堂,农民在这里学习农业科技的新知识,请教致富的新途径。而在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办得很红火,教学、科技人员,还把最新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发家致富的秘诀和方法。

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诸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加强农村各类教育,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这些都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之后出现的新气象。

改革成效显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助理巡视员张昭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当时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农村学校基本上照搬城市模式,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大多数不能升入大中专学校的中小学毕业生,既缺乏回乡务农的思想准备,又缺乏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寻找致富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教育就开始了“突围”行动,明确提出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尝试着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既提高在校学生的素质,又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尝试着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结合起来,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后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创举。

1989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建立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1994年又确定30个地市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办法,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和“两基”目标的实现;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沟通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与培训网络;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通过开展农科教结合,大量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使科技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得到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教育为农服务的好典型。如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呼兰县大用中学、重庆市石柱县一职高、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成人教育中心、湖北省蕲春县张榜镇成人学校等一大批为农服务的先进学校;如湖北省开展的教育为农服务系列活动、江苏省实施的“5112教育富民工程”、浙江省“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广西“金色农业示范工程”等,有效地发挥了农村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张昭文指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措施。

困难仍然不少

张昭文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农村教育主动为农服务的自觉性不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改革相对滞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明显减少;农村政府机构调整以及中小学教师核编,使负责农民教育的专职人员也明显减少,一些地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缓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科、教结合工作力度减弱。

加强改革力度

张昭文强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为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当前,各地要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政府统筹领导,建立农科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

———抓紧确定改革试验县、乡和试验学校,制定试验方案。

———改善农村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多渠道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

———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共同抓好几个项目以及一批为“三农”服务的先进单位。

张昭文指出,要继续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着重抓好五项统筹、深化三项改革、加强三项工作:

五项统筹:一是统筹农村教育事业规划,合理确定农村教育结构。二是统筹教育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统筹信息化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四是统筹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五是统筹经费投入,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深化三项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教学、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三项工作:第一加强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的对口支援工作。第二加强高等教育为农服务工作。第三加强农、科、教部门在为“三农”服务中的协作和配合。

张昭文最后说,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迎接新挑战,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培育新典型,开创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我们在探索:英山县教育兴农“四大工程”

成校“双百千万”工程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教育兴农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把加强县、乡、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作为教育兴农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省市示范样板,使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现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这样的成校,有2所达到省级示范标准,2所达到市级标准。

在办好乡镇成校的同时,加快实施村小学、村成校“两校一体”、“一校两牌”工作的步伐,使其成为教育兴农的前沿阵地。围绕高新技术向农业延伸、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向市场农业延伸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实用科技转化工作,实施“双百千万”工程,达到了选准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

职校“五联服务”工程

全县各职业中学本着“广泛性、典型性、辐射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兴农联系村、联系校、联系场(厂)、联系组、联系户,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五联服务”活动。优先为联系村、组、户、场(厂)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放映科学技术录像资料,免费提供科普小册子,适时指导生产,适度给予资金和物资扶持。定时为联系中小学培训教师,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懂得1至2门实用技术,家在农村的半边户教师掌握2至3门农村致富技能,达到培训一个致富一片的目的。

初中职业培训工程

从1992年起,在全县初中开展“三分三实”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三分”就是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有千秋的教育对象,在初中实用技术培训方法上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技术、分段安排。“三实”就是狠抓初中实用技术培训的实际效果,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分类指导目标,落实分层教学任务,作好分段培训安排,传授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让学生走出校门,上茶场,到药园,进林场,边学边干,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职教渗透工程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习最基本的劳动本领,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抓好“二课二能”的职业技术教育渗透工作。“二课”就是上好劳动课、职业技术课,“二能”就是使学生能掌握劳动基本技能,能帮助家庭致富。学校除安排国家规定的劳动课时外,还利用地方课程开设职业技术课,统一使用经省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县教育局组编的乡土教材《农村种养技术》,组织实用技术教学。每学期,乡镇、学校都要组织开展评选“十佳”采茶等劳动技能小能手和“十佳”帮助家庭致富小能手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农本领。

“绿证”培训:撑起一片蓝天

“普九”之后,农村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课题,广西荔浦县大胆创新,积极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创出了一条发展农村教育的新路子。

荔浦县是桂林市管辖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区县,1994年9月,在广西农村率行实现了“两基”。然而,“普九”后学生文化基础和能力、智力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成绩跟不上而导致退学;另一方面,该县每年5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只有40%继续升学,其余大多数人将直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而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毕业生回到农村无法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探索一条让全体初中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毕业后用得上”的办学新路子,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面对新形势,荔浦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实施国家农业部绿色证书工程为契机,走“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发展农村教育之路,在全县普通初中大力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生实行“绿色证书”培训。

为防止因“绿证”培训而忽视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出现,该县教育局始终把学科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主渠道,严格要求各初中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各类课,在全面完成学科课程教学计划的同时开展“绿证”培训。并建立起“绿证”培训的基本模式和管理机制,实现了如下五个统一:

———在教学安排上,统一规定全县初中在前5个学期开设“绿证”课程,并纳入课程表,由学校职教教师和乡镇兼职“绿证”教师传授“绿证”专业基础知识;并安排农业科技部门的专职“绿证”教师到校分专业集中指导学习、组织实践、复习考证和跟踪服务。

———在课程设置上,由各校结合本校师资条件及当地农村实际,增加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劳技小组活动,以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多种劳动技能素质。

———在使用教材上,统一使用由县“绿证办”根据有关要求和本县实际编印的《科学种养技术》一书作为初中“绿证”培训专用教材,其他职教内容由各校根据实际自编和自选教材。

————在管理上,县教育局统一将各乡镇、初中完成“绿证”培训任务的情况列为教育目标量化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在各初中增设职教主任和职教老师,切实做好“绿证班”的教学行政管理。

———在考核上,统一由县“绿证办”安排各“绿证”专业的主管部门按农业部制定的标准,具体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

截至目前,该县初中“绿证”已开设了农学、园艺(果树)、畜牧兽医、水产、农机、水稻栽培等专业共20多个培训项目,9年来共有1万多名初中生获得了“绿色证书”,占全县“绿色证书”持有者的70%以上。全县农村在1999年就达到平均每7户有一名“绿证”持有者。

在初中开展“绿证”培训,使回乡的大批初中生获得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发挥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双汇中学学生钟征尧毕业回乡后,运用所学实用技术办起菌种场,半年就获利近万元。杜莫中学毕业生梁武军回乡后,运用所学技术养鸡和母猪、办果园,大搞立体种养,成了该乡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不但义务帮山区群众医治禽畜疾病,还将技术传给山民,成了山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00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各级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入学机会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有所提高,非义务民办教育发展尤为迅速。

义务教育

到2006年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973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6%,“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小学招生数略有增加,校数和在校生数继续减少。2006年全国共有小学34·16万所,比上年减少2·46万所;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在校生1071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数1928·48万人,比上年减少90·99万人。

小学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略有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全国小学教职工612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8·76万人,比上年减少0·4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87%,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9·17∶1,比上年的19·43∶1有所降低。

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0885所(其中职业初中335所),比上年减少1601所。招生1929·56万人,比上年减少58·02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比上年减少257万人;毕业生2071·58万人,比上年减少51·8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5·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47·5万人,比上年减少1·7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34%,比上年增长1·12个百分点。生师比17·15∶1,比上年的17·80∶1有所降低。

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国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331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20·6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3·49%、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7·4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2·43%、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40·7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2·75%。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7·7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4·7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6·9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5·59%、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2·23%。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及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200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05万所,比上年增加6093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263·85万人,比上年增加84·8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89·82万人,比上年增加6·21万人。

2006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比上年增加12所;招收残疾儿童4·98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在盲人学校就读的学生4·15万人,在聋人学校就读的学生11·58万人,在弱智学校及辅读班就读的学生20·56万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9·38%和61·12%。残疾儿童毕业人数4·52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1685所,比上年增加153所;招生1619·03万人,比上年增加85·64万人;在校学生43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310·9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普通高中16153所,比上年增加61所;招生871·21万人,比上年减少6·52万人,下降0·74%;在校生2514·50万人,比上年增加105·41万人,增长4·38%;毕业生727·07万人,比上年增加65·50万人,增长9·9%。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8·72万人,比上年增加8·77万人,生师比18·13∶1,比上年的18·54∶1有所降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6·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43%;体育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7·6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3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1·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1·96%;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63·86%。各项办学条件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全国成人高中839所,比上年减少135所;在校生17·47万人,比上年减少4·34万人;毕业生12·41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4693所,比上年增加227所。招生747·82万人,比上年增加92·16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比上年增加209·85万人。其中: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98所,比上年增加491所;招生278·89万人,比上年增加37·75万人;在校生7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96·08万人;毕业生18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5·66万人。教职工36·68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专任教师22·92万人,比上年增加2·62万人。

全国职业高中5765所,比上年减少57所;招生288·02万人,比上年增加39·81万人;在校生655·64万人,比上年增加73·21万人;毕业生170·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22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40·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万人;专任教师29·59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1·89%,比上年提高4·15个百分点。

全国技工学校2880所,比上年增加25所;招生数134·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39万人;在校生320·82万人,比上年增加45·52万人;毕业生86·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43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1·5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7·72万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350所,比上年减少232所;招生46·16万人,比上年减少1·79万人;在校生107·59万人,比上年减少4·96万人;毕业生39·94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全国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增长9·07%;其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在学研究生110·4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2·88%;其士生20·8万人,硕士生89·66万人。毕业研究生2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62万人,增长25·87%;其士生3·62万人,硕士生21·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46·05万人,比上年增加41·59万人;在校生1738·84万人,比上年增加177·07万人,增长11·34%;毕业生3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70·68万人,增长23·04%。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84·44万人,在校生524·88万人,毕业生81·5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7666人提高到814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87·26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万人;专任教师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2万人。生师比为17·9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4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专任教师8·14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2006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49·56万人次,当年已结业365·99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567·25万人次,当年已结业6508·43万人次。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7·77万所,教职工50·70万人,专任教师25·85万人。成人初等学校1·45万所,比上年减少0·34万所;毕业生110·93万人,比上年减少17·66万人;在校生97·71万人,比上年减少17·61万人。教职工2·52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

2006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64·61万人,比上年减少4·44万人,减少2·63%;仍有167·46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24·98万人,减少12·98%。扫盲教育教职工8·24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89万人,比上年减少0·28万人。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3篇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重视,切实抓好。本学年度力争使全区5岁龄幼儿都能入园就读,3—5岁龄幼儿入园率要达到88%以上。各镇(街道)和区直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加强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师资的建设,完善幼师聘任招考制度,努力提高园长和幼师的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推进我区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本学年度全区小学原则上实行6周岁入学,入学率要达到100%。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小学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等规范管理,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细致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费工作;要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工作;要逐步解决城区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建设,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撤并规模较小和效益差的学校,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提高全区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提高初中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继续做好“三残”适龄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支持办好启智学校,努力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阶段。要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依法治教,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做好组织入学工作,努力确保小学毕业生都能就近进入初中就读。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防流控流工作,努力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要抓紧做好校舍建设,充实教学设备,加强信息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办学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建设。要把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下大力气,从资金投入、校舍建设、设施配套、师资力量、生源均衡等方面扶持农村初中学校,促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要深化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小学毕业生升学办法,全面实行就近划片或电脑派位入学。各镇(街道)不得设初中重点校,各校不得设重点班或快慢班。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更多的合格生源。

四、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是我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学年度力争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要开拓思路,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快校舍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普通高中要继续挖掘潜力,加快发展,要加大力度,扶持区域高中发展,调整高中布局。本学年度,争取建设凤翔中学新校区,撤销莱芜中学高中部,并入凤翔中学。要继续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本学年度,*中学、苏北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级中学面向全区招生;各完全中学招收所在镇(街道)初中毕业生。澄华中学同时招收上华镇初中毕业生,东里中学同时招收莲华镇初中毕业生。广益街道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考澄华中学,盐鸿镇、溪南镇初中毕业生可以报考东里中学。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中职学生的助学政策,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本学年*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全区招收各个专业新生1000名。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创新发展幼儿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发展高中段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为主题,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县目标。

二、目标任务

1、幼儿教育

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县城新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0*—2*0年)》,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与指导,创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20*学年要使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建园率达到90%以上,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力求发展*实验幼儿园、分水中心幼儿园、莪山中心幼儿园等政府办园为主的学前教育,争取其他中心幼儿园的政府投入。

2、义务教育

20*学年预计招收一年级新生4244人,在校1-6年级学生总数为28298人。20*学年七年级(初一)预计招生4558人,在校7-9年级学生总数为1604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均稳定在100%。重视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对特殊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要特别关注和支持。

3、高中教育

(1)普通高中

20*学年普通高中计划招生48个班2592人,占初中毕业生的39%。桐中招20个班1080人,其中择校生按存量不超过20%、增量不超过40%的比例招生(以20*年高一年级实际招生人数为存量);第二高级中学招12个班648人、第三高级中学招8个班432人、第四高级中学招8个班432人,三所高中的择校生分别按总人数的20%招生。

(2)职业高中

20*学年*电大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县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高部计划招生37个班1820人(其中电大进修学校3个班120人、县职技校12个班600人,*职技校12个班600人,*高级职业学校职高部10个班500人),占初中毕业生的28%。

(3)成人高中

20*学年将继续加强*、分水、方埠、凤川、富春江等五所区域性成校建设,在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同时,努力办好成人高中的全日制班,普及我县高中教育。20*学年计划招生14个班560人,占初中毕业生的9%。

20*学年全县普、职高合计招生4412人,预计初中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将在我县招生800人,乡镇成校招生560人,其他外地学校在我县招生300人,各类高中段共招生6072人,占2004学年初中毕业生数的92%。

三、保障措施

1、各镇乡(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教育,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5篇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就全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教兴县的战略思想,坚持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实行统筹管理和综合改革,形成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的农村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推广网络,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农民劳动大军,建立起具有平遥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体系,使农村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改革目标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全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就是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实行统筹管理,促进协调发展;“农科教结合”,就是要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以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和技术素质为手段,把经济发展、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重点

(一)初等职业教育改革

1、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和推广。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不断强化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开足课时,让学生接受充分的职业技术教育。

2、在山区、丘陵地区,重点推广“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

3、初中阶段全部开设“绿色证书”教育和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加大分流力度,切实做好对部分升学无望的毕业生就业和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4、创建文化技校。按规划要求,创建初中建制的“平遥县第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在2008年投入使用。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1、强化县职教中心的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致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不断拓展办学功能,加强专业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职教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强办学实力,把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综合素质较高的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师资队伍,建立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制度,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3、扩大中职招生规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形式,不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2008年争取中职招生与普高招生比例达到1:1。

(三)成人继续教育改革

1、强化成人文化技校建设。要不断强化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农村综合教育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2、实施好三项工程。结合各乡镇实际,面向农村第一线,实施好以下三项重点工程: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要做好初、高中毕业生回乡人员的培训转移工作,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好生源,针对实际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并与劳动等部门联合,有组织地搞好劳动力输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要积极与龙头企业、专业示范大户合作,不断强化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科技致富项目,达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目标;三是创业教育工程。在做好初、高中毕业生创业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做好农民的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实行就地转移,在农业内部转移,从农业转到工业项目上去,转到服务项目上去,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加强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农科教”示范基地的作用,结合基地的“六种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积极开展与专业(示范)户的对接活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着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四、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