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人高中教育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精选

成人高中教育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第1篇

本文就上海电大面临竞争环境与发展机遇的关键时刻,试通过借鉴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实施品牌化战略的成功经验,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同时结合上海电大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上海电大实施品牌化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施品牌化战略对电大教育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上海电大实施品牌化战略的基础等,并进而提出实施品牌化战略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成人高校上海电大发展教育品牌化战略运用思考

Abstract:Thebrandofmodernenterpriseisaneffectiveweaponinthecompetitiononthemarket.Itsuniquepoweriscan,tbereplacedbyanyothermethods.Thus,itishonored,andwidelypracticedbyindustriesandbusinesses.However,itisignoredintheareaofhigheducation.Fewuniversitiesinvestmuchtobuildit.WiththeentryofWTO,andthefurtherliberatededucationalmarket,thecompetitionsimilarwiththoseincommercialbattleswillappearintheeducation.Anewroundofcompetitionhasbegun,anditwillturnmoresevere.HowtoreacttothesituationisaquestionwhichmustbeansweredbyshanghaiTVUniversityandotheradultinstitutes.

Theessaywillindicatethenecessityandurgencyofthebrandbuilding,it,ssignificanceandconditiononfivelevels.Atthesametime,theessaywillsuggesttheapproaches,andremindthepossiblerisk.

Keyword:AdultUniversity,ShanghaiTVUniversity,EducationDevelopment,StrategyofBrand,PracticeofRefection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在高教资源重组与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本科普通高校类型——综合性学院,如皖西学院、嘉兴学院、宜春学院、淄博学院、襄樊学院、惠州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宜宾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大理学院、昌吉学院等20余所[1],它们既不同于老牌有很高知名度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综合大学,也不同于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师范学院、工业学院、医学院、艺体学院等,它们中除嘉兴学院等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约20所)是以师专为主再联合其它教院、高专、电大、职大等合并升格而成,故在新型综合性学院背景下师范教育如何定位与发展,在新形势下它们发展师范教育有哪些潜在优势与机遇,又将遇到何种挑战与制约,这些问题都摆在这些近年来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的决策者面前。其师范教育何去何从,既事关这些学院近期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又事关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转型与健康发展。

然而这些学院近期因忙于从专科向本科、从单科向综合型的双重转型与实质性合并,可能疏于考虑或无暇顾及,故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问题的探讨,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

二、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比较优势

自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允许综合性大学或非师范类高校介入教师培养工作以后,便正式奏响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上第二次、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师范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进军师范教育的号角,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目前为止的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不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大类三种现存、两种可能模式。内涵式即原有师范院校通过自然并入或扩张为综合性大学所致,具体有两种模式。其一是通过“去师范化”所致,即在高校体制改革中由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等;其二是通过“非师范化”所致,即在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基础上通过扩设非师范专业或兼并其它非师范院校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在原江苏师院基础上发展而成又新近将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并入的苏州大学。这两种模式也许预示着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高师院校结构性调整的可能走向。外延式主要通过“增师范化”途径所致,即在本无师范传统基础上,依托综合性学术实力,通过外延式扩张所致。其主要模式是综合性大学新设实体型教师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成立便是其典型。其第二种可能的模式是虚体型教育科研院所增设实质性师范课程;其第三种可能的模式是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合作的"4+1"或"4+2"模式,前者解决学术性课程,后者负责师范性课程。

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二战后五十多年的三个阶段的师范发展经验便很有借鉴意义。目前台湾共有师资培养机构47所,其中高师院校12所,设有教育学院、系所的大学5所,开设教育学课程的院校30所[2]。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许作为一个区域个案正预示着我国大陆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1949年至1967年为第一阶段,采取渐进的方式取消中师,从1960年至1967年将中师全部改制为师专,成立两所师院(即“省立”高雄师院、彰化教院)、一所师大即“省立”台湾师大;1968年至1988年为第二阶段,将所有师专升格为师院,即将“国立”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屏东、台东、花莲八所师专及台北市立师专改制为“省立”师院,同时将台湾师大改为“国立”,将两所师院改为“国立”高雄师大与彰化师大;第三阶段为1989年至1994年直至现在以后,除台北师院外的八所师院由“省立”改隶“国立”[3],1994年出台《师资培育法》后取消师范概念,将三所师大全部改为综合性大学。[4]

(一)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比较优势

1.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

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发展模式比较,其突出优势是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为稳固。综合性大学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其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融合与交叉、产学研的一体化,来全面推进其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至于其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则往往成为改制的对象。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历程中悬而未决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的争议,虽在叶澜等一些专家眼中因教师专业化提升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或似乎解决了”[5],但因学制问题在实践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潜在矛盾,并未因师范院校并改为综合性大学而自行化解,况且因其在综合性大学发展定位中筹码不高与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反而有自行削弱师范性而衍生“去师范化”倾向。而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因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20多所中有一所专科师范教育机构的20所,有两所以上师专、教院或中师参与合并的15所),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如皖西学院已有的14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占10个之多,故其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筹码与实际地位远高于综合性大学,其发展师范教育的连续性较好。

2.与综合性大学外延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其突出优势在于有长期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师范教育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前已有多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验,使得它们与外延式发展模式比,近期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师范教育资源积淀较为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非师范院校原来虽有高教所(室)或教科所(室)之类机构,其中除少数教育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外,大多数是面向本校的大学教学研究机构,且在近年高校内部机构调整中已“上浮”为大学“发展规划处”或“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职能部门,或“下沉”到人文社科学院或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所属机构问,不少已名存实亡。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并非本科生教学机构,故其近期与中小学教学的对接尚有一定先天不足。

3.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共同比较优势

与内涵式或外延式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相比较而言,综合性学院的突出优势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优势。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后,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高中或高中后教育层次所需师资,故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乃至师范学院在高中教师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综合性学院若将师范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锁定在本科层次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主要指本科初教专业),则既能将其原有专科师范教育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延伸与拓展,又能避免与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名牌师院正面交火,而是填补其空白,同时在与师范专科的较量中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本科层次取胜,这也许是一石三鸟的人才定位战略。

(二)与现有师范院校的比较优势

由单一封闭式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式师范教育转型乃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师范教育的普遍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仍是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但自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院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后,传统封闭式定向师范院校所受到的冲击、压力乃至于师范地位的有所动摇乃是不争的事实。故与这些师范院校比,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近期现实或中长期潜在优势在于:

1.走上一条通向师范教育发展趋势的捷径,中长期无转型、转制的生存危机感

由于普及义务教育与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较旺盛的需求,近期本科师范院校虽较农林、地矿等学院稳定,但随着师范体制从相对封闭到最终走向开放,国外师范教育所历经的从中师→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的三步曲,其在中国的复演只是政策调整与时间先后问题。故高等师范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便面临着是继续高举师范大旗,还是准备转制转型为社区学院(师专)、文理学院(师院)、综合性大学(师大),乃至有被就近合并重组到有关综合性大学的可能,这就使得其中长期发展定位上的难度与不可预测性要远胜于早已实质性转型的综合性学院。师范这面“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专家调研的结果是一二十年左右。据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的调查,40%的师范圈内人士自认为封闭型师范教育只能继续维持十年,主张五年、十五年、二十年及其以上者分占12.5%、15.7%、31.2%[7]。故综合性学院近期虽因本科升格与转型有此步履维艰,其学术性与师范性可能也暂时逊于本科师院,但由于其发展师范教育符合国际师范教育走向,也超前代表着国内师范教育改革方向与潮流,故只要其通过机制创新与励精图治,其中长期定位与发展优势足以弥补其近期比较本科师院的相对弱势,至少是略胜一筹。

2.师资训练上潜在的综合性学术背

一是学院发展定位上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本身的综合性,只要人才培养机制配套有序,完全有可能比单一师范院校更能确保师资培养学术背景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二是有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发展师范教育的经验可资借鉴。

3.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对优势

由于综合性学院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师专、教院携手或再联合其它学校合并升格的,有些当地无教院的师专也兼顾了教师职后教育,这从体制上实现了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合理配置,较好地打通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森严壁垒,确保了职前开发与职后提高的有序衔接,将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终身化与一体化。

4.本科人才定位上的相对优势

综合性学院师范人才定位主要为综合性初中教师,同时向本科小学教师或农村完中教师两头延伸。其一,在学历层次与学校声誉上比师专有优势,而与主要培养高中教师的师范大学与老牌师院比,也有了本科师范人才定位上的细分市场优势。其二,与同是培养本科初中教师的师院比,将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学科优势取胜,这有可能克服独立设置的师院在师范人才知识结构、学术生态上的单一化倾向。

5.本科师范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的优势

综合性学院虽面临从专科向本科、从原有单科性向综合性的双重角色转型,但从另一角度看,也许预示着机制创新的契机动力与压力。老牌师范大学、师范学院虽有数十年苦心经营“内发自生型”本科师资培养的历史经验与办学特色,但在综合性院校或综合性学术背景下新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面前,优势反成为劣势,经验反成了包袱,而新升格综合学院在摸索中完全有可能自主创新出一条“外发再生型”与“内发自生型”相融合的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捷径,即综合吸收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经验教训与自身原有专科办师范的经验、优势与特色,并结合学院现实,闯出一条全新的综合性师范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这方面安徽省将“依托综合学院优势,培养综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列入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其前瞻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综合性学院近期发展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综合性学院固然是我国高教资源结构性重组与师范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但另一方面,“初生之物,其形必陋”,在转型初期它们又是受冲击最大者。其近期发展师范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将来自外部与内部两大方面。

(一)外部挑战

1.教师教育市场“市场化”的挑战。世纪之交新中国由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后,我国教师教育市场将基本归属于两大势力范围:一是传统势力范围,即有着百年根基的势力依然强盛的定向封闭型师范院校系统,内部正在由老三级(中师、师专、师范本科)向新三级(师范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转型,其结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人才定向培养,专业对口,上手快;二是新兴势力范围,即已崭露头角、势力日猛且代表国际教师教育潮流的以综合性大学为龙头的综合性高校全面介入师范教育。从形式上看,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属于第二势力集团,但综合化尚欠;火候、学术水平弱、后劲不足是其先天性“营养不良”;而从历史渊源看,综合性学院又主要脱胎于第一集团中的师专、地市教院,但升格转型后却又虽有“师范历史之实”而无“师范现实之名”,故其近期如定位失当,势将喘息于上述两大势力集团的夹缝之中,处境较为尴尬。

2.全方位高教竞争与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挑战

一方面,综合性学院是在高教大众化日益逼近,高校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世纪转型,加入WTO后高教市场的国际开放,民办高教蓬勃发展的同时诞生的,国际与国内、公办与民办高校间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如何在一流研究密集型大学、一般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间的剧烈竞争与有序分工中安身立命,这对于这些新升格综合性学院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与挑战。因为专升本的结果是从专科的“佼佼者”转为本科的弱者,它们与那些老牌大学与学院比毕竟实力较悬殊。

另一方面,它们发展师范教育又遇到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从国际背景看,教师养成方式大致历经从自发的“模仿阶段”→通过师范院校定向培养的“教师职业专门培训阶段”→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生院举办的开放式“教师职业证书阶段”三个阶段。我们目前基本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即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综合性高校办师范为辅阶段,而以综合性大学办师范为主、独立设置的师范机构为辅乃是历史之必然。在此师范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又伴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终身化、教师教育多元化、教师教育高层次化的整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并重与融合是其基本政策走向。故对于学校性质已经“去师范化”而学术又先天不足的综合性学院而言,便面临着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考验,这也许是其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发展师范教育相比所经受的最大挑战,毕竟后者至少有了一种优势

3.学校无特定行业标识所潜伏的师范形象危机

校名所投射的社会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基本上采用“地名+学院”或“省际区域方位+学院”方式命名,前者如淄博学院、嘉兴学院、孝感学院、哈尔滨学院等,后者如皖西学院、渝西学院等。其共同特征是校名较为模糊,不象师范大学或学院行业标识明显,易于识别与认同;同时因宣传或社会认同问题,无形中易被混同为一些民办学院、地方自办大学,社会对其举办师范教育资质易产生信任危机。

4.国内无先例可援的困境

首先,作为一种近年诞生的新型本科高校类型,由于几乎是在近两三年内催生的,其发展国内几无直接先例与模式可循,大家都处于摸索探究中。其次,在新型综合性本科学院背景下如何发展师范教育更是开建国后师范教育发展之先河,故其难度与挑战不小。

(二)学院内部挑战

1.近期定位转型中“稳定师范性”与“去师范化”的决策冲突

本科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或文理学院的演变中,多数因政策原因尚未公开“明修栈道”而是以“和平演变”方式“暗渡陈仓”,即主要通过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突出师范特色之外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等“非师范化”手段,蓄势以待,相机而动。北京师范大学近期推出的"4+3"、"4+2"、"4+0"学制改革方案[8],便是向综合性大学“暗渡陈仓”的高招与信号。

而主要以师专、教院为班底合并升格的综合性学院,校名本身便已是“去师范化”了,目前正面临着由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高校的转型,故其发展定位中便首先面临着两难抉择:近期是继续坚持、稳定与巩固其原有师范特色,中长期相机而动渐进式推进其综合性进程;还是以实质性融合为契机,全力加速“去师范化”进程,于近期破釜沉舟跳跃式推进综合化进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中长期向综合性大学挺进。前者代价小,风险低,周期较长,改革阻力小,稳中求胜;后者代价高,风险大,周期较短,且前景诱人,属险中取胜。至于综合性学院实际决策过程中本科层次高师教育究竟何去何从,结论自然是因校而异的。具体说来,其近期将主要取决于三种力量间的此消彼长:一是主要决策层中师范情感、师范意识与“去师范化”思想间的强度对比及其占主导倾向的基本政策走向;二是该院历史与现实中的师范势力与师范文化是否依然活跃与强盛;三是国家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师范政策走向及区域性师资供求关系。

2.近期生存危机的挑战

新升格综合性学院内部近期面临三大考验:一是日益逼近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及市场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现实考验;二是全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由单科向综合的双重结构性转型的考验;三是弱弱联合型高校实质性合并与融合的考验,因内部无一所本科龙头核心高校的凝聚、辐射与示范,这大大增加了实质性融合的难度与成本。整个学院上下近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乃是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大计,至于师范教育的定位、发展问题则在整体生存危机面前易被淡化被忽略,甚而有可能成为整合对象。

【参考文献】

[1]199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情况[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19-27.

[2]袁贵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趋向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0,(24):8-10.

[3]薛天祥,杨晓江.台湾中师、师专向师院过渡的政策和高师教育改革[J].上海高教研究,1998,(4):51-54.

[4]薛天祥.台湾高师教育发展概况与大陆高师教育发展趋势[J].黄冈师院学报,2000,(1):84-86.

[5]叶澜.一个真实的假命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0-16.

[6]张辉,郭桂英.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上浮”、“下沉”现象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0,(3):58-61.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第2篇

(一)以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整个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学生自己很难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要牢牢的把握贯穿知识点这条主线,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具体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更关注教学过程,提高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改的新目标,可以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做很好的诠释。我认为新课标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大小。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知思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职位、年龄以及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的情感,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可以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有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对学生进行与语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学生注重这一环节的教育。

(二)新课标下如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解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备课充分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要有不断的创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在对学生授课之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通过背景导入课文、如何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课程的最后如何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思想的升华。

2、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成功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教师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当语文教师在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备课时,并不代表能够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跟大海有关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旋律下读课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枯燥的接受课文,而是想亲临其境一样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感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下的重要改革目标。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唱“独角戏”,自己一个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对一些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社会、家长仍然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传统教学理念与课改新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探寻一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路,我们仍然还在实践中摸索。

(二)新课标要求的大语文观难以实现

新课标提倡开放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基于教学条件还是教学目标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仍然是停留在空泛假想的意境中,很难到现实中感受真实的语文。

(三)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第3篇

(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在网络中吸收着丰富的知识营养,对网络提供的各类知识有了挑拣的机会,有了筛选的余地。传统意义的学生管理理念、方法已与新时期的成人学生特征不相符、不契合,在网络技术、多媒体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和信赖程度很高。所以在新时期的成人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只有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掌握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成人高等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扩大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之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发展接轨,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死读书、读死书型学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尤其就业压力加大,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是必要之举。

(三)成人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子女的数量日益减少,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生子女。时至今日,我国独生子女的绝对数量已大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家庭中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了。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大约要生育独生子女1000万。其中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家长非常重视的一方面内容,家长都希望努力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整体求学人数的下降,人们对文化素质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成人学生招生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成人学生数量将不断减少。

二、新形势下成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矛盾突出

工作对学历的要求促使人们不得不继续求学,为了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要用3-5年时间攻读成人教育。有很多人已工作了许多年,对再次回到课堂,静下心来读书,认真听老师讲课,与同学讨论问题这样的形式已不能很好地投入和适应了。但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一些人还是下定决心参加成人高考,从而回到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而努力学习,对自己的成人高等教育充满了信心。但在实际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事实与自己想象的并不相同,一部分成人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学校的正常学习中,尤其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对上下班要求更严,各单位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一部分成人学生一方面要按时工作,一方面要完成学习任务,致使许多成人学生处在了两难境地。最终导致结果是,学生出现缺课现象严重,成人学生管理者就认定学生旷课,使学生和学校出现了沟通交流不顺畅情况。

(二)学生求学动机出现偏差,管理难度加大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成人学生学习动机大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以优化知识结果,提高自身素质为追求,称为“主动学习型”;第二种以获得文凭为最终目标,称为“文凭动力型”;第三种属于“被动学习型”,他们大多受单位委派,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学习。调查研究发现,有近75%的学生表示属于混文凭,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自由散漫,缺课逃课现象严重,期末考试前期,他们相互借鉴复习试题,只求顺利通过考试,正常毕业。

(三)管理者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许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长期以来一直用行政化、命令式的方式管理成人学生,因此发生了许多师生矛盾问题。在新的时期,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思想思维也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和熏陶,成人学生接触社会工作环境复杂,思想更加的活跃,再用陈旧的管理理念应对新时期的成人学生管理工作已不能适应。管理方法上,传统上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一刀切地管理成人学生,容易遭到学生的厌烦,不但管不好学生,反而使学生更加不守规矩。

三、新时期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的建议

成人教育学生有流动性大,学生生源结果复杂化的特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诸多因素致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担负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如何处理好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是摆在成人教育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难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高等学校的困境,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成人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使成人教育网络化和面授有机结合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博客、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和认可,正逐步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这些新媒体同样受到成人教育学生的欢迎。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资源丰富等特点,为我们开展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提供了便捷。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自主研发更加完备的成人教育学习管理服务系统,集课程学习、学生考勤、制度宣传、师生互动、思想教育、事项通知、信息收集整理等多项目于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搭建网络化的平台,使学校、老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网络教育能够很好地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同时也能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学校主要制定好学习计划,规定学生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任务即可。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面授的功能,将传统的成人面授教育与新时期的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要通过面授机会为学生答疑解惑,组织纸质化的考试,完成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等。

(二)管理者要不断充电,加强自身修养

老师要不断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新动向,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受西方文化、网络发展的影响较为深远。这就要求成人学生的管理者要适应新常态,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概念,掌握学生管理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的最新知识,了解网络发展出现的新名词、新动态,用最新的方式方法、最贴近实际的措施管理成人学生,能够和学生心贴心地对话,能够让学生走进老师,老师更要贴近学生。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教育学生更加知书达理,更加热爱读书、热爱工作、热爱祖国。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我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周年暨2008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上,大会代表达成一致,他们认为我国一个面向全体成人,从扫盲到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基本建立了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特点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制度。国家非常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完善一部分人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发挥其工作潜力。基于以上的分析,要着重加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参与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不要以混文凭的态度应付成人教育的学习任务,这样下去,不利于成人学生的学习,更会使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蒙受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四)改善课程设置结构,使其更符合成人学生的求学需要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树立人本管理概念;尊重学生个性特征

在人本管理中,人本主要是指以人为本,要尊重个体之间的个性,要能保持其独特性,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共同化或集体化。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表现中除了指针对教育理念或者教育形式的人本管理还有在师生、校方与学员之间作为沟通的主要参照因素。另外,人本管理需要注意要在满足个人个性化的同时做到统一管理,既满足个人创新发展又不耽误教学整体进步。当下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普遍出现忽视人本管理的现象,大多采用一体式教学,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辅导,使得教学成效并不乐观,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成人这一比较特殊的学员群体来说,不管是知识文化水平或者是年龄差距都有着千差万别的区别,采用一统式教学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先从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介绍,然后就其具体应用进行说明。

一、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人本管理能够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发展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首先第一是能够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由于高校成人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学员大多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比如说价值观、意识水平、社会经验都有不同,这就区别了传统的教学培训。而人本管理作为以尊重个人特征、满足个人需求为核心价值指导的管理理念就能很好的适用于这种成人教育管理中。能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或者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让所学内容变得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员的自身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另外,人本管理也满足了有关高校成人教育的相关管理规定,给高校成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之处,能作为高校成人管理的又一新型指导准则,对其高校成人管理除了有促进作用还有创新整改的作用,能作为又一新概念进而被提出与被使用,对相关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也有很大帮助。

2、人本管理能够提高成人学员学习效果

其次,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有第二能够提高成人学员学习成果。鉴于成人学员的特殊性,也对应的需要采用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人本管理是站在学员个人角度上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有效起到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提供给学员真正需要的教育帮助,从而提高学员学习效果。学员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身曾经所欠缺的知识,最终结果也是为了起到自身能力提高的作用,如果仍然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指导方式,对所有的学员教学要求与教学相关信息都一致,那么是很难起到有效提高个人能力的作用的,因此要想保障其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就要对不同学员进行对应指导,用以提高成人学员学习效果。通过结合科学有效的人本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其内容完整性,在对成人学习中也能起到很大帮助,有了一个规范的管理体系,会使得学员的学习成效大大提升,能够给予学员学习一个合理平台,学员在有了一个合理安排与管理的体制下也能更安心学习,学习效率也能有很大提升,对学员整体学习水平的增高都很有帮助,试想,若学员与教师难以沟通,且相处的不够融洽,那么对学员自身学习成效而言是会有极大影响的。学员若不能在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要想提高自身学习水平那会是十分困难。因此,进行对学员一个合理的管理对学员自身成绩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3、人本管理模式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第三是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今参加成人教育的学员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其年龄差别很大,加上教师多半都是年轻教师,使得对学员的管理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做到有效且统一的管理。因此采用人本管理模式,以遵照各人个性发展为核心指导,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被重视、被认可的,明白教师所要求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都是对自己的有利的,这样在达成了一定共识的情况下,师生之间便可进行无障碍的自由交谈,使得彼此间的关系交流的更畅通,也避免了很多学员年纪大的对年纪小的教师内心存有芥蒂等问题,也为最终教学效果提升起到了保障作用。高校成人教育中的学员不管是从年龄上还是从社会经历来讲,以及知识文化水平都会有很大差别,本身其特征与相关条件就与普通传统的教学不一样,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更高一点,有的学员年龄还会比教师大,那么这种年纪大的与教师之间就会存在一定隔阂与沟通方面的问题,而师生若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对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来说都会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人本管理模式的推行能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增进师生的沟通。

二、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人本管理概念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中首先有要树立起人本管理的概念,不管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校方来说都要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学校、管理班级教育的首要核心主旨,要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为学员自身能力提高着想,要将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放在教育的首要任务中,要能尊重学员个人特性发展,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本身就具备有类型多、政治性强的特点,针对此校方要加大人本管理力度,注重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打破对成人教育的偏见,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员而教学,掌握成人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增强与提高。在树立人本管理概念中要严格遵照相关的人本概念规定要求,要能够做好合理与有效安排,既不能太过于学员个人性格的尊重,也不能太约束其自身发展,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刻做到对学员的合理管制。

2、尊重学员个性特征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还有要尊重学员的个性特征,当下所要求的大多都是创新型实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教师要尊重学员的个性特征,善于挖掘学员个人优势,并使其发挥出来,要注重学员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培养。要能传授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适用的知识,而不是单调的课程教学理论,这种单靠语言表述的知识学员自己自学也可以理解,要多从学员实践动手锻炼中进行拔高与提升,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要打破全日制教育模式相似的教育方式,尊重成人教育的独特性,找到能够符合成人教育教学的相应模式。对一整个学习集体来讲,要做到对每个学员的个性特征的重视是会有些许不易,这会使得教学内容设计难以安排与展开,大体把握住一点,不能让教学指导内容约束学员自身发展,要给予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空间里允许其自由发展。

3、创新教学考核方法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还有要创新出教学考核方法,为了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考核方法中也可以做出相应的优化与整改。比如增添一些对学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打破传统只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范围,扩大对学员全方面能力的检测,从而来增强教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视,来扩增更多种类的教育方式,利用多种教学考察形式改变传统考核,从而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用以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教学考核方法对学员提出了新要求,同样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要能多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上,要做到对学员实践与理论两者共同进步与发展。

4、强化师资队伍素质

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中还有要强化师资队伍素质,要能从根基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要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利用人本管理并将其落到教育过程的实处中。建立一支专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成人师资教育建设发展,强化整体师资教育水平,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促进成人教育事业进步,也能为成本教育管理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此外,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可多加宣传与推广有关人本管理的相关概念与方法,国家相关部门也可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济支持,利用高薪来吸引更多人加入,还要设立较高的评定门槛,避免一些质量不佳的人员也加入进师资队伍中,要对教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第一可以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第二能够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最后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实际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到教师尊重学员个性,能够依照学员的独特性来展开针对性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的科学有效化。其次,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第一要树立起人本管理的概念,另外第二教师要能尊重学员的个性特征,要站在学员的角度上展开教学,还有第三要创新出教学考核方法,通过这种正规化的检测手段来激励教师整改与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最后第四强化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高质量、高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对整体成人教育效果的提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有关成人教育管理的有效合理措施,以及人本管理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更加可行的管理政策,用来推进我国成人教育的进步,也为了全面增强社会群体之间的素质文化。

参考文献:

[1]鲍文东.人本管理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12).

[2]李恩,李洪普.人本管理与导师队伍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

成人高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分制;改革;教学计划

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3年4月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2013]35号)(以下称《通知》),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促进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我校于2013年5月上报省教育厅成人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申报材料,并于2013年9月审批通过(川教[2013]608号).

1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特点和困难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对我院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它不同于全日制普招在校学生,成人高等教育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1.1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数、课时数小于全日制普招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1.2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学习方式是业余或者函授,面授时间短,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

1.3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学生分散较大,有的专业十余个学生,有的几十个学生,不利于集中选课、排课;

1.4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学生在教学站点就读的数量较多,不容易统一组织和管理;

1.5我校远程网络信息化平台还未建立.

2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的主要步骤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了《四川文理学院关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制定了较详细的工作时间表和流程.分为

(一)调研阶段,主要对我校全日制普招学生试行学分制以来的情况、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收集整理关于学分制改革方面的文件资料,走访兄弟院校等等,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准备阶段,草拟、论证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实施细则,启动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

(三)试行阶段,在完善并出台《四川文理学院成教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四川文理学院成教本、专科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试运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逐步修正.

3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分析

整个工作的重点就是第(二)阶段,如何制定切实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成人教育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等内容,具体包括:

3.1学制的确定.根据《通知》精神,在保证最低学习年限(全脱产2年,业余不低于2.5年)的前提下,试点高校实行弹性学制.但是最长修业年限也不能太长.经过充分论证,我们确定了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为2.5~3.5年,高中起点本科为5~6年的学制.

3.2课程设置.根据《通知》要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65%左右(其中公共必修课35%左右,专业必修课30%左右)和选修课35%左右(其中限定选修课20%左右,任意选修课和其它选修课15%左右).为此,我们与各二级学院协商,按照《通知》要求在原有成人教育教学计划上修订完善新的学分制教学计划,并适当压缩必修课数目,增大选修课数目.

3.3学分计算与获取.根据《通知》,各门课程的学分以学时为计算单位,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为主要依据,1学分为16学时(含自学和面授).高起专、专升本层次最低学分数不低于80学分,高起本层次不低于160学分,学生应修满最低学分数准予毕业.

3.4选课系统.按照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原则上按指定的课程修读,第二学期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学院应提前向学生公布各年级、各专业课程开设计划和各课程的学分值,方便学生进行课程选择.但是,我校的远程信息化网络平台还未建立,学生只能报到后根据纸质的教学计划选课.至于网上学习和教学辅导等目前还不能进行.学分制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学习和个性发展,远程学习和个性选课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成人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尽管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成人教育学分制教学计划还需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如何进行考查还需进一步探讨,我校的远程网络信息化平台需马上建立等等.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能够给学员提供一个跨越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无论获得学习资源、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交流,还是完成平常作业、考评等,可以大大提高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扩大成人教育覆盖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江.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1):23-25.

[2]教育厅,人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2013]35号)[Z].20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