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范文精选

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算改革;财政;政府预算

1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部分预算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认识不到位,认为操作起来太复杂,指标太多,比较麻烦;实行部门预算后,想要用钱不方便,不能打临时报告;也有些单位存在重支轻收现象,未能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认识。少数单位财务人员认为,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满足单位需求,现实财源财力不允许。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而在社会公众眼里,部门预算是国家机关内部分钱的事,和自己无关。没有真正认识到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1.2部门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部门预算编制开展的时间晚、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必须以本部门的下年度的工作目标计划为基础,但由于部门预算一般是在每年的九月份左右进行,而且预算编制的时间短,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0多天,单位的财务人员无法预先掌握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对要预算多少经费才适合本部门单位的发展需要,心中没有底,在这种情况下编制出来的预算质量肯定不高。同时做预算细化方案时一些资金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有一些部门对预算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中的各项工作准备不充分,不能适应早编预算和细化项目预算的要求。

1.3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同步、不配套

作为财政支出领域的三项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是政府财政支出体系的核心制度,该体系中部门预算涉及编制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涉及执行问题,编制与执行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是互相依存、共同的,但三项改革不同步,不配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晚于部门预算改革,而起步较早的政府采购也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没有真正到位。

1.4有待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有些经费指标预算安排方法至今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单平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此方法手段十分简单,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导致部门间苦乐不均的情况发生,合理性差。有些经费指标预算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如业务招待费预算编制标准偏低,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现实执行中没有一个单位不超标。目前,业务招待费普遍太低,预算金额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兼顾标准与实际,一些单位多采取在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甚至挤占专项资金,造成会计核算资料不实,给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5目前缺乏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部门预算特别是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清轻重缓急,由于项目资金是财政无偿拨款的,只要有项目,即使浪费很大,仍然比没有项目要显得有政绩,所以部分单位都存在着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倾向,总要找各种理由、编出许多支出项目来获得更多的财政预算资金,结果造成财政支出仍然呈刚性增长,收支紧张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2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措施和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部门预算改革涉及到各部门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与财务管理权限的再分配,各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各部门是预算编制的主体,财政部门参与其中,双方肩负的责任是同样重大的。编制预算既要统筹顾及到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任务,又要通过准确合理的政府预算给予这些部门实现职能、完成任务的财力保障。要加大宣传与普及力度,使公众广泛地参与进来,从而改变公共预算缺乏效率而少有人关注的尴尬局面。部门预算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预算制度,改革关系全局,意义重大,领导支持与否、支持力度大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2.2充分保证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深度和精度

从外国的经验来看,要把预算做到合理、科学、细化,一般来说要用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要使预算做到合理、科学、细化,必须有编制时间保证,因此应提前部署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使有足够的时间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深度和精度。财政预算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预算一年,一年预算”的传统做法,扭转“重决算,轻预算”的状况,把预算编制开始时间提前到上一年,使预算编制时间起码在9个月以上,保证有充足的编制时间,只有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扩大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才能实现细化预算,才能为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理财提供法律保障,真正达到部门预算改革的目标。

2.3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完善编制政策和资料数据库

进一步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搞好政府采购改革。明确项目支出的政府采购范围和资金规模。强调部门预算的完整性,一个部门一个预算。同时大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加强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在预算编制中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预算改革服务。要严格遵循《预算法》等政策法规。财政相关部门应把各部门各方面与预算安排相关的政策规定整编收集入政策库,清理过时和不适合的政策规定;并要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政策库维护更新的连续性,对行业及部门出台的支出政策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要进行甄别,合理化、政策性的支出应给予安排,要防止留下硬性支出缺口,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

2.4实行零基预算,确定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

编制部门预算,重在预算运行机制的创新,要不断完善零基预算等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标准,使预算更加符合部门实际需要。对人员经费,按机构合理的人员编制及工资标准逐人核定;对公用经费,按部门分类归档,以合理的开支定额编制预算,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一律按人均多少分配;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或政策规定比较粗略的公用支出、少数人员支出,进行分类分档,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

2.5完善绩效控制机制

在已经建立部门预算监督机制的环境下,将具体的管理责任与权力下放到部门层次,并赋予支出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在部门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自主权。部门必须对预算绩效负责,经年度审计,对达不到指标要求而又没有客观理由的部门实施整改,或罢官免职,或削减下年经费,对绩效良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对下年度的专项资金优先考虑。在绩效控制模式下,较低层的支出管理者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使用运行成本的自由,强调对产出、成本进行计量和绩效审计、评价,提高支出机构的公共服务效率。

2.6硬化预算约束。加大部门预算监督力度

部门预算范文第2篇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充分吸纳1—8月预算编制和执行单位反映出的问题,巩固既有经验,改进和完善编制方法,提前做好明年的部门预算安排,切实提高财政预算刚性约束力。刚才,财政局袁开寿局长就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作了具体的工作安排,我完全赞同,请大家会后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深化部门预算的认识

深化部门预算,是建立依法、科学、规范理财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有利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又有利于政府依法理财,促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法制化;还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我县自实施部门预算以来,预算的约束力和综合性、准确性、完整性不断增强,各预算单位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细化预算不到位、预算编制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有的单位在年中要求追加预算,破坏了财政预算的严肃性。为此,今年提前召开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就是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早安排、编细、编全,按照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部门预算的执行。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09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一)坚持“两项原则”,把握预算安排方向。

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部门预算编制中要体现促进加快发展,促进协调发展。要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向公共事业倾斜,向民生倾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和谐习水建设。

2、坚持勤俭节约原则。今年以来,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较好,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财力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巧花钱,办好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部门编制预算时,要讲实效,不讲排场;要科学理财,不铺张浪费。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合理安排预算财力。

1、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2009年的部门预算编制要突出重点,着眼于全县发展大局,统筹安排各项预算收支;同时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立足我县财政还是吃饭财政的实际,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以积极的姿态配合财政做好各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2、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各部门、各单位编制2009年预算,要综合考虑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把握好财政资金的投向和用力重点,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尤其是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津贴补贴由财政统一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各单位不得再另行发放其它名目的现金。同时,各部门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勤俭节约。财政部门要保证法定支出和政策规定的重点支出增长,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等,要做到集中财力保重点,捆绑资金办大事,切实做到保重点、保急需。

3、正确处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关系。对部门预算中已安排的项目,各预算单位要及时组织实施。对一些金额较大、待细化的项目,要以发展的眼光,超前谋划,提前安排,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要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除特殊政策和无法预见的重大支出变化外,执行中不得随意追加预算;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因政策变化必须发生的追加,要使预算调整规范化、法制化。注重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问效,探索建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做到“两个结合”,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1、做到客观和主观相结合。在制定支出政策、标准,以及安排项目支出时,要充分尊重客观现实,坚持量入为出,不能把收入预算定得过高、把支出盘子定得过大。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和切合实际,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支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2、做到财政主导和部门推动相结合。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后,财政是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主体,部门是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深化和推动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需要财政主导,部门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财政部门要善于把握形势,对当前的国家政策走势、财政经济形势和省、市、县工作重心要敏于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善于用宏观和战略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进程以及对财政工作的影响,把握预算编制工作的重点,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各预算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对预算编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把预算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综合预算意识和早编、细编预算意识,强化科学论证,着力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

三、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抓好各项配套工作

(一)强化预算执行和“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前瞻性。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预算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额上缴财政。

(二)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按照安全、规范、高效、便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程序,确保财政资金直达。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规范要求收缴和支付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支付和收缴情况的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部门预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预算改革财政预算

前言

所谓部门预算,是指以部门(主要为支出部门)为对象的预算。其预算的编制单位是支出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各部门将本单位的所有支出,包括行政经费、下属单位的事业经费、公共工程投资、各种专项款等都纳入本部门的预算范围,向财政部门申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同时,取消预算外资金,部门的行政性收费也纳入预算收入管理。

1995年出台的《预算法》,就明确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门预算改革一直没有实质地开展起来。1998年3月起,河北省财政厅对预算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并于1999年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运作。2000年,我国财政进行了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其中中央财政试编了部、农业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4个部门的预算,此后,全国不同层次的地方财政也纷纷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并结合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政府预算制度的其他改革,导致了我国政府预算部门的根本变化。

经过4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较之传统的“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的汇总预算,部门预算逐步发挥出其优越性:

1、有利于财政部门、政府和人大代表更好的开展监督审查工作。过去的预算编制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的预算,编制较粗,没有有关部门的具体数字,不利于监督和审查,难以发现。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政府和人大代表就能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各部门事业发展及相应的资金使用状况,这也有利于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账务和资金。

2、部门预算改革有利地控制支出部门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加快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步伐。部门预算规定了支出部门在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地位,有效发挥了部门的积极作用,同时对项目支出预算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对基本支出预算采取与人员编制挂钩的方式,并取消了预算外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行政机构和人员膨胀问题,进一步硬化了预算约束。

3、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管理办法,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过去,政府只讲究是否有办事,而不考虑办事的效率高低。部门预算改革强调了效率的重要性,实行综合预算,统筹内外财力;量力而行,对支出项目实行合理排序,严格管理;通过项目,对那些效果不好的支出项目采取削减经费或干脆取消,使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到那些效果较好的项目上来,从而使我国的公共支出逐步走向了和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部门预算取消财政与部门中间环节,凡是直接与省级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均作为预算部门,财政直接将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部门。在预算管理上财政部门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原先内部存在的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脱节的弊端,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双方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5、部门预算将预算编制到部门、到项目,大大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公平性和约束力。有效的防止了预算分配过程中的黑箱操作,“阳光法案”的实施促进了廉政建设,有效减少了腐败的发生。

当然,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行的时间还较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提高相关人员的预算认识,从思想上保证部门预算的有效运行。

,许多人对于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1)目前我国的预算编制仍以是部门意见为主,部门预算人员为使手头宽裕,防止日后追加资金的困难,缺乏认真测算,存在多报现象,而财政部门和各主管部门缺乏确实调研,只是对部门上报的预算“砍砍压压”,从而造成“被动编制”局面。2)部门预算改革触及部分部门的既得利益,存在消极抵制情绪,流于形式,使得部门预算改革进展缓慢。

因此,首先应当从改变相关人员的观念入手,使其正确认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的意义,改“被动编制”为“主动编制”,预算人员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收入支出预测的准确度,对可能预算的因素做出大胆分析与合理预测;要使个别追求自身利益的部门真正意识到,部门预算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正确政策法规。

第二、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加强相关配套的法制建设,为部门预算提供可靠的保障。

当前,我国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说:我国的预算编制时间太迟。美国的预算法规规定,总统预算案的起草工作至少要在向国会提交前9个月,或至少在财政年度起始前18个月就开始。我国的预算编制时间虽较之过去有所提前,但还是太迟,特别是全部预算编制要在全国人大批准后数月才能完成,这极大损害了预算审批的权威性和预算批复、财力下拨的及时性;我国现行的绝大部分款级科目与部分类级科目是按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划分,而不是按照财力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划分的,残存着典型计划的色彩;此外,我国部门预算的法律法规同其他法律法规存在着矛盾或冲突的地方等,比如我国的农业、、、计生、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文件都要求地方财政必须保证这些方面开支。这使得零基预算难以有效执行,部门预算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的法制建设: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预算的提速,逐步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奇怪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并立足我国实际,进一步改革我国的预算科目设置,借着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摸清家底,修订定额标准;同时,部门预算立法时要注意跟其它已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国家要尽量减少预算执行中间出台减收增支的政策。

第三、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

目前,财政内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不分,许多业务部门不仅要负责预算执行和监督,也有编制的任务,从而使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因此,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确实分离。以部门预算管理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审核、编制、确定财政和各个部门的预算;业务部门专门负责预算的执行,统一管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账户,办理资金的拨付、管理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编制财政预算内外总决算;而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则由监督机构负责(这一机构也可以由财政以外的部门或机构建立),务必使预算全过程做到公正、公平、透明。各部门要明确职权,各负其责,不再直接介入其他环节的管理。

第四、与绩效预算相结合,建立合理的项目评估标准。

不同支出项目的目标不同,所体现的政府职能与效率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项目间横向比较的难题。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预算司设计的10种不同格式的项目申报表格进行登记和评估,对不同类型项目间的评估比较以及事业支出的项目考核尚未找到一种公平、透明、合理的评估标准。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运用绩效预算的原理来充实和改造部门预算制度,规范部门申报项目的,要求附上相应的、可测定的效益目标,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独立于财政之外的,公正廉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效益评估机构。

第五、与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政府机构改革等改革制度进一步结合。

部门预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合理的分配到各项事业和各个部门当中。它是部门预算的编制,而国库集中收支和政府采购是政府预算的执行问题。它们三项都是构建政府财政支出体系的核心制度。只有当支出部门、政府采购部门和国库部门共同承担政府预算的执行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弊端,实现政府“花钱”与“办事”的统一。部门预算的改革必须结合其他两项制度的改革,否则部门预算所制定的支出项目和支出指标就会失控,难以防止“花钱不办事”的现象。

部门预算范文第4篇

一、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现行法律法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审查监督尚无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是要不要审查。虽然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可以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那么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的有关规定,可以延伸至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以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人代会前对市级预算初步审查时,一并审查了市政府5个试点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今年人代会前又审查了12个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草案,并将这些部门预算草案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二是审查哪些内容。人大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需要与可能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南京市人大的做法是,着重对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是否做到收支不挂钩;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农业、教育、科技等经费安排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部门安排的项目是否一致,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到位;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进行宙查。

三是审查程序如何进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也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应与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基本同步,略有提前。他们在审查中采取的程序是,参加政府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等情况;确定部分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的预算部门;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听取计划、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意见,听取预算部门的汇报,征询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听取人大各工作机构的意见;最后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四是审查意见怎么处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人大对本级预算予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大在审查本级预算时,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也将不断加大力度,但是不能批准。而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处理,是全部审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前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审查意见;人代会上在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汇报的预算审查报告中,反映出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明确要求政府应当按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批复部门预算;人代会后根据需要,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将具体审查意见送交政府,并督促财政部门根据人大审查的意见批复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总体上讲,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由于部门预算具有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特点,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深入知情。市人大财经委在做好日常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年中、年末两次听取预算部门执行情况的全面汇报,并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议,说明情况,解答问题,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解决问题。部门预算的实行还刚刚开始,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解决的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相结合,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决算审查和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查,并结合审计门对同级财政审计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在决算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政府处理解决。现已建议市审计部门对去年度的市教育部门决算和市财政安排的市政公用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市市容局罚没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目前尚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审查监督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和作出规定,以利于这项工作能够依法、规范、健康和有序地开展。

一是部门预算要不要人大批准。法律规定本级预算由本级部门预算组成,那么人大对本级预算的批准是否意味着也是对本级部门预算的批准,还是不能视同。

二是编制零基预算的要求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法律规定基数加增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项目如何论证确定,项目中允许财政资金占多大比例,谁来决定;预留机动资金比例多大为宜;公用经费等非工资性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对非建设性项目支出差异过大,容易产生乱收费等问题,如何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是部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调整或上级要求增加资金时,是否可以予以调整,程序如何进行,人大如何予以监督;对政府采购预算如何审查。

部门预算范文第5篇

一、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现行法律法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审查监督尚无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是要不要审查。虽然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可以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那么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的有关规定,可以延伸至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以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人代会前对市级预算初步审查时,一并审查了市政府5个试点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今年人代会前又审查了12个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草案,并将这些部门预算草案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二是审查哪些内容。人大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需要与可能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南京市人大的做法是,着重对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是否做到收支不挂钩;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农业、教育、科技等经费安排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部门安排的项目是否一致,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到位;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进行宙查。

三是审查程序如何进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也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应与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基本同步,略有提前。他们在审查中采取的程序是,参加政府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等情况;确定部分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的预算部门;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听取计划、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意见,听取预算部门的汇报,征询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听取人大各工作机构的意见;最后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四是审查意见怎么处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人大对本级预算予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大在审查本级预算时,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也将不断加大力度,但是不能批准。而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处理,是全部审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前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审查意见;人代会上在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汇报的预算审查报告中,反映出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明确要求政府应当按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批复部门预算;人代会后根据需要,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将具体审查意见送交政府,并督促财政部门根据人大审查的意见批复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总体上讲,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由于部门预算具有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特点,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深入知情。市人大财经委在做好日常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年中、年末两次听取预算部门执行情况的全面汇报,并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议,说明情况,解答问题,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解决问题。部门预算的实行还刚刚开始,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解决的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相结合,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决算审查和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查,并结合审计门对同级财政审计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在决算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政府处理解决。现已建议市审计部门对去年度的市教育部门决算和市财政安排的市政公用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市市容局罚没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目前尚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审查监督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和作出规定,以利于这项工作能够依法、规范、健康和有序地开展。

一是部门预算要不要人大批准。法律规定本级预算由本级部门预算组成,那么人大对本级预算的批准是否意味着也是对本级部门预算的批准,还是不能视同。

二是编制零基预算的要求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法律规定基数加增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项目如何论证确定,项目中允许财政资金占多大比例,谁来决定;预留机动资金比例多大为宜;公用经费等非工资性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对非建设性项目支出差异过大,容易产生乱收费等问题,如何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是部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调整或上级要求增加资金时,是否可以予以调整,程序如何进行,人大如何予以监督;对政府采购预算如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