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领导农业开发会议讲话

领导农业开发会议讲话

同志们:

州委、州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州秋冬农业开发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秋冬农业开发会议精神,正确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年全州秋冬农业开发工作,为保持明年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为做好今年的秋冬农业开发,旭明书记、天然州长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昨天下午州委常委会又作了专题研究。接下来,先振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责任感

第一,要准确认识秋冬农业开发在推进农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州是农业大州,20*年农业增加值在全州GDP中仍然占大头,占37.7%;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7%;在254家规模企业中,就有8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含林业加工企业);在财政收入中,含烟草和水电税收,农业直接和间接所作的财政贡献就达70%以上。过去我们常说,秋播定全年,秋季主动,全年主动。秋冬农业综合开发是党委政府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举措,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大秋冬农业开发力度,推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直接关系到*州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效。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始终是我州的最大比较优势,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是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稳则社会稳,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安则天下安。对于秋冬农业开发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持之以恒地抓,放松不得,马虎不得。

第二,要准确认识我州农业开发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开发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州农业呈现出积极的、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家惠农政策好,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年我州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农机补贴等农业补贴专项资金已到位2.8亿元,比上年1.6亿元增长73%。到6月底,全州累计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已达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二是农村发展活力增强。近年来,国家通过推动农村税费改革,结束了2000多年农民种地上缴皇粮国税的历史,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自主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回乡创业人员经营农业,民营企业主转向农业,都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的发展活力。三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州各级坚持把农业实用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作为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成功研发了高山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水稻旱育早发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快繁栽培技术、油菜秋发栽培技术等新技术及小麦鄂恩一号、玉米鄂玉17和鄂玉18、水稻“58”系列、鄂马铃薯3号、5号等新品种,在省内领先,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以上。农业科技中广大科技人员和一粒种子、一张地膜、一种好的种植模式和一发“炮弹”影响天气的作用都得到很好的显现。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全州已建成沼气池40多万口,生态家园文明新村700多个;公路通村率达到94%,通电率达到100%,通电话村达到98%,通自来水村达到38%;农村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62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今年以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稳步提高,政策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全州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如,水稻目前每百斤92元,同比上涨20.5%,小麦76元,上涨14.6%,玉米86元,上涨14.7%,油菜246元,上涨39.7%,等等这些都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全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3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元,增幅达20%。

第三,要准确认识全州农业开发的客观现状。经过多年的加快发展,我州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扶贫开发成果显著,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得到整体解决。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板块农业基地建设有差距。从“四个100万亩”来分析,100万亩烟茶基地基本形成,100万亩林果基地有点名不符实,100万亩药材基地散落在丛林,100万亩蔬菜基地主要是白菜、萝卜等大路货,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二是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亩均产出效益比较低。近些年,我们各地都在搞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建了不少茶园、梨园以及其他经果林基地,但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多、效益发挥得不够,究其原因还是管理不够,后期投入不够,市场开拓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不够。同时综合开发利用不够,如茶叶名优茶比重低,夏秋茶基本没有开发利用,茶叶亩均效益仅仅只有500元,每斤平均仅仅只有10元钱。目前全省茶叶发展整体已由“整合”阶段、“品牌”建设阶段转入“现代”发展阶段,而我们还处于“整合”阶段。三是产业化理念树立不够牢。市场农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品牌整合、综合利用不够,仍然存在“大基地、小龙头、多品牌、低效益”的问题,小作坊经营,各自为阵,小农经济意识还根深蒂固。如我们有180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到目前还没有一家规模企业。四是冬闲田开发利用不够。据初步统计,全州冬闲农田达60万亩以上,严重浪费了农业生产资源。五是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州农业科研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不够完善,致使很多适用技术都没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一些特色资源拟打造成特色产业,但没有技术支撑,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六是对一些与农业相关的突出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够,发展为民的理念树得还不牢。基地规模上来了,但产品售价下去了,今年全州的蔬菜、辣椒、白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产量大幅上升,但产品价格却大幅下降,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农民根本利益得不到维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说到底还是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通,储藏、运输、加工等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抓住一点不遗余力,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四,要准确认识在农业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认清全州农业良好发展态势、客观分析我们工作中困难和不足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农业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发展的要求更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我们今后在农业开发中,必须按照优质、高效、无公害的原则组织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产品基地建设必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对农业科技的运用、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发展的起点更高。近年来,我们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等方面,都保持了较大的增幅,在高起点上再向上攀升,难度正逐年加大。客观地分析,我们农产品价值、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增加,主要靠的还是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价格的上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大的提高,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三是发展的难度更大。近年,我国的极端气候明显增多,特别是我州,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动植物疫情发生的频度、程度和防治难度都明显增加。加之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势不可挡,全州60万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致使“老人”农业普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无劳力户,传统的“精耕细作”越来越不现实。这些都加大了农业防灾减灾和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的难度和压力。

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认识到做好我州农业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根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落实工作责任,走科学开发之路,特色发展之路,不跟风,不摇摆,使我们在农业开发中做到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为明年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二、明确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目标任务

从目前看,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各县市抓得早、行动快、措施硬、力度大。咸丰等地已召开了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会议,其他县市均已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提出了“12345”的总体目标任务,即以科学发展观和产业化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实现“一个扩大,推进两大建设,着力三个提高,狠抓四个结合,建立五项机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个扩大。就是扩大秋冬播生产面积。就今年秋冬播生产而言,粮食尽管不是我州的优势,但始终是我们的忧虑。无论结构怎么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实现。因此,秋播粮食面积要突破220万亩,其中冬小麦19万亩,杂粮11万亩,马铃薯190万亩。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州马铃薯生产面积占全省的56.3%,是湖北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州。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把马铃薯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从明年起每年拿出2500万扶持资金,并把我州定为种薯基地来打造。这对我州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目前我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仍处在传统生产阶段,仍未摆脱粗放种植、靠天吃饭的格局,仍局限于直接作为粮、菜、饲的功能利用范围。因此,必须坚持科技兴薯和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州建成为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源基地、鄂西南最大的商品薯生产基地、湖北省最大的马铃薯加工基地,真正把马铃薯产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优势产业。今年秋冬播计划全州种植马铃薯面积190万亩,较上年增加22万亩,其中推广鄂马铃薯5号20万亩,建原种基地2万亩,这个目标必须确保。二是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各地要抓住国家促进油料作物生产的政策机遇和油菜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以“三冬田”开发为重点,引导农民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确保完成播种面积60万亩,其中“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要突破45万亩。同时,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抓好油菜免耕稀植、硼肥施用、秋发栽培等实用技术,提高单产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优质小杂粮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小杂粮生产水平。各地要根据市场需求,选准适销对路的小杂粮品种,积极开发小杂粮精深加工系列产品,提高农民收益。

两大建设。今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面积要突破180万亩,其中魔芋23万亩,茶叶4万亩,地道药材15万亩,蔬菜106万亩,水果3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改造老茶园3万亩。一是推进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是抓烟叶、茶叶、畜牧、蔬菜、干鲜果、中药材六大特色基地。烟叶基地建设的要求就是三个确保:即确保全州烟水配套覆盖率达到基本烟田保护面积的70%以上;确保密集化烘烤面积达到常年种烟面积的42%以上;确保20*年烟叶种植面积落实。茶叶基地建设就是四抓:即一抓基地连接壮大板块,重点是突破县、乡、村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区域板块连接,壮大板块规模;二抓良种确保质量,重点推广鄂茶10号、恩苔早、福鼎大白等无性系良种,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提高造园质量水平;三抓管理提高效益,就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秋茶开发,提高产出收益;四抓改造提档升级,加强茶叶加工企业改造,调整整合优质加工资源,做大做强茶叶加工企业。畜牧业基地主要是确保三个目标:即确保新增母猪3.7万头,新建或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300个;确保8个万头猪场通过省级验收,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完成400栋,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模式完成200户;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蔬菜基地建设就是“两发展一恢复”,即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发展特色新品种,尽快恢复魔芋生产面积。与此同时,要切实抓好巴东库区优质脐橙、清江流域优质宽皮柑桔、“椒石线”和“318线”优质梨板块基地建设;采取高接换种、改植换种或改园措施,改造低产劣质果园;强化果园冬季清园消毒,落实防寒抗冻措施。抓好玄参、黄连、板党、白术、百合、厚朴、木瓜等重点药材品种,巩固发展药材生产。二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18.4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防汛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修复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渠道整修,水土流失治理,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乡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完成395公里村级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全年688公里的总建设目标;完成700公里通村公路路基的扩建工程建设,为2009年路面硬化做好路基准备;完成因灾损毁农村公路的修复工作,确保路况完好。烟水配套建设,按照1.5亿元的投入计划,主要抓好水池、水窖、管网、烤(晾)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受益面积。生态林业建设,重点是完成全年30万亩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春季雪灾毁损林地清理、重新造林及受灾经济林恢复管理工作。

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产业化水平,这是整个秋冬农业开发的核心。这里主要是两项内容,其一是抓龙头,每个县市都要分产业各选择1-2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先支持其做大做强,再按照市场机制的运作机制,以它们为龙头,对相同产业内的分散小企业实行资源整合、强强联合,逐步打造一批能够领衔各产业的骨干型龙头企业。按照州委常委会要求,全州要选定十大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推动其做大做强。其二是抓机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二是提高品牌创建能力,州、县市要联动,每个产业先打造1-2个品牌,再推动整个产业的品牌整合,创出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当前的重点是以茶叶作为突破口,制定品牌创建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三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推广轻简栽培、配方施肥等技术,实施麦烟套种、猪沼茶、猪沼果等高效模式,力求增加单产,提高效益,通过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采取科技下乡、现场会、院落会等多种形式,将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中农民所需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送到开发现场;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训力度,培训更多的种养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

四个结合。一是与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实验区建设相结合。着眼长远,长短结合,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的谋划、储备、申报和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二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启动14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完成7600人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划;按照梯次扶贫搬迁的办法,完成3038户的扶贫搬迁任务。三是与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确保完成6万口沼气池的建设任务,积极探索沼气池后续服务模式,新建100个村级后续服务网点,抓好24个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四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围绕农民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一些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抓好2006年启动的16个州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检查验收工作,总结一批点上见成效,面上能推广的建设模式。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直观看秋冬农业开发工作,9月底之后,苞谷秆等已收获的秸秆都不能再长在地里了,这一粗放经营习俗一定要引导改变。

五项机制。就是健全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领导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示范引导机制、配套服务机制、检查督办机制。

这个“12345”的工作目标,是明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目标,是确保在建国六十周年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关键目标,希望各地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三、明确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着力点

秋冬农业开发成效的好坏,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取决于我们的工作的着力点是否找准,关键是否抓住,措施是否得当。秋冬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在于“开发”。如何做好“开发”这篇文章,首先,一定要确立用产业化经营理念指导秋冬农业开发,即:要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开发;变产品生产为商品生产,体现优质优价,不仅要卖出去,而且要卖出好价钱;变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变基地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两张皮运行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机制。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主要是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紧紧围绕特色农业构建抓开发。我州已形成的烟叶、茶叶、畜牧、蔬菜、干鲜果、中药材六大特色主导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突出表现在:产业基地区域集中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抵御风险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低;产业发展主体无论是在数量上或是在规模上都偏小,实力弱,企业自我积累、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如何提高我州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我们在农业开发中加以深入研究解决。总结各地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后发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是一条有效途径。差异化发展,是指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消费群体,实施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生产技术策略、标准策略、组织策略,以及营销服务策略等,从而以“差异化竞争优势”替代“成本竞争优势”,摆脱同质竞争,突出产品特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具体到我州来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建好“四个100万亩”,大力开发农业特色优势资源。立足品种资源优势,实施品种差异化,突出地方品种特色,避免品种雷同;立足生态优势,实施质量差异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重点开发绿色产品,避免同质竞争;立足立体气候特点,实施熟期差异化,避免熟期集中烂市;立足区域多样性特点,实施规模差异化,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避免有市无货、有市无价现象。甚至出现“谷贱伤农”、“果贱砍树”问题的发生。昨天州委常委会上肖书记明确提出了“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要求,这就是每个县市要选准一个好产业,全县产业基地突破10万亩,重点乡镇突破1万亩,专业村突破1000亩,一批重点户突破100亩,形成自己的产业发展看点、亮点和增长点。请各县市认真研究落实。在畜牧业发展上要重点突破,要以“大县大乡大村大户”发展为载体,大力发展生猪,要在草食牲畜、禽蛋业及特色养殖上实现新的突破。力争通过3—5年努力,畜牧业要在农业产业中实现率先过百亿,实现产值翻番目标。前不久的利川会议上已作专题部署。

(二)紧紧围绕政策项目抓开发。项目是秋冬农业开发的依托,没有项目支撑的秋冬农业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秋冬农业开发相关的项目很多,关键是要整合项目资源,达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重点予以保证;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秋冬季是黄金时期,也是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段,各地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在秋冬季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变“冬闲”为冬忙,变“冬烤”为“冬干”,努力改变农村面貌;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政策要充分运用,要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要坚持谁干谁优先、谁干支持谁、谁干谁受益的原则,把这些政策用好、用足。扶贫开发政策不同于民政救济政策,重点要用在产业开发和直接关系民生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扶贫”不是“救贫”,重在培育生产力,“扶贫”的结果在于“致富”,因此,对每一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来说选准一条致富门路比什么都重要。此外,凡是与农业发展相关的项目,包括农业特色板块基地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高产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等等项目都要服务于秋冬农业开发,把秋冬农业开发作为实施项目的主战场,都要不遗余力的予以倾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紧紧围绕实验区构建抓开发。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同志视察*后,把*州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为我州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政策创新,把*州建成全国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州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工作方案》、《*州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十年总体规划实施纲要》,待州委、州政府讨论通过后尽快下发。方案和规划中确立了包括茶叶、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包括基本农田、农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通讯网络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同时对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目标,都进行了统一规划,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认可。全州按照统一规划、示范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要求进行推进,今年在*、宣恩两个县市,作为示范区正式启动。在宣恩、*两县市启动六个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达3800万元;实施7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3250万元。对项目的实施实行项目领导责任体制的“11111”管理模式,即1名州级领导负责一个县市,每个县市1名县级领导带1个专班负责1个重点项目的论证、评审、实施、督办,发挥综合效益的全程工作,并实行挂牌公示。两县市要科学制定规划,把所有项目实施好、推进好。为全州的实施提供模式和经验,其它县市按照全州的统一规划,也要做好分步推进政策实验创新的准备。

(四)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培育抓开发。明确开发主体是抓好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为龙头企业服务、为特色基地建设服务,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市好利好靠什么?关键靠企业作用的发挥;农民增收靠什么?关键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链式”作用过程,每一环都不可缺少,每一环都必须链接紧密。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似一个“龙型”经济,企业就是“龙头”,龙头不摆,“龙身”不动,只有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农户协调运作才能舞活这条龙。因此,我们必须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建龙头,二者同等重要,必须同步推进。培植市场主体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抓龙头,主要是培植成长性好的、带动力强的龙头,培植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今年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要重点在企业整合、品牌整合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要在招商选资发展新的龙头企业上下功夫。二是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不断创新方式,突破性地发展能够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在企业、市场、基地、农户间发挥纽带作用的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三是抓专业生产大户,利用大户、能人的生产示范、产品营销和带动作用,来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紧紧围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抓开发。自古以来,土地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虽然农民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农民确实是当今社会收入最低的群体,这除了长期以来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政策因素外,其中与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有直接联系。从生产习惯看,我州的旱地生产绝大部分在2-3季,即前茬洋芋,后茬玉米,套作蔬菜,而水田绝大部分就是一季中稻,全州常年油菜面积60万亩左右,而下水田的油菜面积只有15万亩左右,100万亩水田,有近70万亩是冬闲田。另据调查估算,我州每年因农民外出务工而撂荒的土地在10万亩左右。70万亩的冬闲田加上10万亩的抛荒地,每亩产值按1000元计算,就是8个亿,这个帐算出来是惊人的。开发冬闲田的问题提了多年,为什么老是解决不好?关键是认识问题。能不能有所突破,关键看领导的认识上去了没有,示范引导到位了没有。有的地方确实受一些条件局限,开发起来有困难,但这样的地方除了利川一些高海拔、冷浸烂泥田以外,不少地方还是有条件开发的。因此,我们每一个分管农业的同志都要认真地算一算土地资源的利用帐,算一算土地产出的效益帐。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要作为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重点来进行检查和考核。

(六)紧紧围绕增强抗灾避灾能力抓开发。今年1月13日以来,全州遭受近50年来的罕见的冰雪灾害,全州因灾造成的各项直接经济损失50亿多元,其中主要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林业损失30多亿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损失1.1亿元,畜牧业损失4000多万元。入春以后,全州又先后遭受3次暴雨灾害袭击。灾害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检验了我们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检验了我们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的变化异常,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增大,农业防灾减灾的形势日趋严重,防患意识必须增强。因此,秋冬农业开发必须与抗灾避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到抗击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袭击的需要,要严格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绝不能搞成“豆腐渣”工程,绝不能把民心工程搞成伤心工程;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多发展抗灾品种;农艺措施要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同时,要科学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确保有备无患。

(七)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抓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各地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创新培训形式,让大量的农民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机会。一是要培训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给农民传授新的栽培技术和模式,二是要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三是要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总之,要抓住秋冬季农事活动相对较少和春节大量的外出务工农民回家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送科技、送技术、送服务进村入户,努力培养造就大批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落实领导责任机制,确保秋冬农业开发顺利推进

抓好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制是关键。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新情况,立足实际,精心组织,认真落实领导责任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顺利推进。

第一,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今年,全州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都已十分明确,整个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成效主要取决于全州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的组织落实情况。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切实将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部门合力抓、工作专班负责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亲自安排部署,亲自上阵指挥,亲自检查落实,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要落实部门协调服务责任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实行一名领导负责一个项目区制度;各县市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办好示范样板,实行一名领导负责一项重点工程制度,真正做到每个项目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总体进度有人负责。要进一步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调剂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资质量,为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要认真解决关键问题。一是整合政策,集中集成。要借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体、整合资源、农民参与、共建平台、各计其功”的思路,科学整合各项惠农政策、西部开发政策、少数民族政策、扶贫开发政策等优惠政策,找准载体,把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整合各项惠农政策,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使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同心协力,建设多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通过财政补助、金融信贷、担保融资等形式,拓宽农业综合开发融资渠道。二是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产业的规模化必然要涉及到土地流转。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办法,加强对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为农业产业化拓展领域。要实行围绕规划抓流转、围绕项目抓流转、围绕规范运作抓流转、组建专班抓流转的土地流转机制。在土地流转具体操作中,可以按照“三级流转”、“两不变”和“自愿”要求搞好土地流转:“三级流转”,即先由村组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出来,再由乡镇从村组集中流转形成相应规模面积,最后由乡镇将土地经营权租赁给投资商或种植大户,完成土地“三级流转”。“两不变”,即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不变,土地流转到期后,如果没有续签流转协议,其法定经营权归还原承包经营户;在土地流转期间,国家发放的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等归原经营农户领取和享有。“一自愿”,即坚持农户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另一方面,在推进秋冬农业开发过程中,对认准的事要一抓到底,不遗余力;对存在的问题,要毫不回避,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妥善解决,规避风险,减少矛盾。

第三,要认真组织检查督办。要建立目标考核和阶段检查督办机制,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和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要按照全州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安排的工作进度,定期检查、定期“结账”,督促各个项目建设主体把项目建设抓具体、抓落实。每个工作阶段,州里将对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考核,考核情况将在全州进行通报。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开发不力、成效不好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各地要加强示范引导、典型带动。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典型。州里将在十一月下旬组织各县市负责人交换检查示范点建设情况,交流经验,总结成绩。各县市要进一步细化目标考核责任制,定期自查,加快推进,确保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秋分”将至,农事催人。秋冬农业综合开发事关全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扎实工作,打好秋冬季农业开发这场硬仗,为加快我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