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委举办这次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主题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思考和研究,以确保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我省得以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史上树立了又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个报告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首要的是要把十七大报告学懂弄通。十七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深研细读。概括起来说,报告高举伟大旗帜,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矢志改革开放,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确立理论体系,阐明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发展,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新释小康目标,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斗志;针对形势变化,对各项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全篇、继往开来的思想灵魂。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

下面,我着重谈一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在研讨中参考。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同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密不可分。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在深刻变化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态势、新特征,这些都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挑战。一是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我们完全可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有新的发展,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紧紧把握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不仅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还要认真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国际上各种力量的分化和整合进一步加剧,各大国之间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务实合作和战略竞争同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善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国内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去谋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就要求我们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四是世界范围内资源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无论是我国自身发展,还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工作,自觉做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新要求,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而艰辛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硬道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心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工业革命以来,发展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后重建、发展经济成为许多国家的首要任务,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普遍的共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形成了以生产总值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也相应地带来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导致拉美等地的一些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世界经验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应该是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党正是借鉴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应当说,我国正处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是从这一现实出发,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针。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也是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一把钥匙。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后对国情作出的最重要的判断。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同时还包含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同时要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为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统一起来,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又赋予发展以更科学的内涵,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我们党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坚定信守、不懈追求、努力实践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并不等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在坚持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十分丰富,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展,也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的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全面、协调、可持续,就从根本上把握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也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四,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在揭示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系统回答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运用在解决发展问题上,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统筹兼顾,既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又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把握全局,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做到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只有掌握统筹兼顾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卓有成效地领导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把握的重大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矛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了工作中必须把握的“五个着力点”。这“五个着力点”符合十七大精神要求,也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力求在解决重点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关系全局的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理论同党的基本路线是相辅相成的,基本理论指导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保障基本理论的实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全局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是统揽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纲领,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能割裂开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兴国之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着力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清醒与否的重要标志。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灵魂,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统领作用;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一手抓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当前尤其要更加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发展的内在联系决定,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不少深层次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切实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正确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容和历史任务,并为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四、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省的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就很快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一系列薄弱环节,竭尽全力解决民生问题,使我省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群众得实惠不断增多的良好发展局面。我们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最具针对性、最能解决问题、最管用的科学理论。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省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牢掌握领导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系全省工作大局。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指导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是我们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对科学理论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效。要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体干部的理论学习。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坚持把读书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专家辅导与自学结合起来,举办高水准的辅导报告会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坚持用学习的收获加强和改进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各地各部门对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要做出周密的安排,纳入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计划,推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

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群众,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雄厚基础。理论只有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运用新闻报道、理论文章、网上访谈、电视专题片、通俗读物和社科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讲清科学发展的道理,普及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大力宣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真正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的思想解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时代在发展,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省发展的新特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符合省情实际和人民群众愿望的政策措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要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进一步解放出来,用新的思维方式,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就毫不犹豫地去改。

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学习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对全省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实际,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我省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体制机制、经济结构以及影响社会和谐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对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正视矛盾,勇于和善于化解矛盾,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不断开辟发展的新途径。

第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立足我省实际,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发展规律,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

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十五”以来,我们大规模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且为长远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我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较大改善,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支撑经济较快增长还需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一肩扛起改善生存发展基础条件的重任,一肩扛起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任。历史和现实都注定了我们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公路、铁路、机场还是水利、电网、通信,无论是市政设施还是农村基础设施,都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好落实。近期,在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县乡道路建设力度,加快现有机场改扩建和新建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抓紧兰渝铁路的开工建设工作,抓好引洮供水工程建设和750千伏输电线路的延伸,确保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

要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着力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点。要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着力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格局。要从节能减排入手,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此基础上,要集中力量实施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搞好精细化工基地、风电基地、新材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制药、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的发展层次和规模,形成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优势。应当指出的是,在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中,要注重拓宽资源开发思路,提高资源开发层次,加快项目的运作和建设。特别是风电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很好。我们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目的就是要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把风力发电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治理,努力走出一条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新的发展路子。要从推广节水入手,统筹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发展,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张掖、敦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要继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河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要加强草地保护和建设,改变传统饲养方式,抓好甘南黄河上游湿地保护工程治理,着力解决好草场退化问题。要加强天然林保护,坚持植树造林,着力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要突出重点地区和河段,加强污染治理,着力提高环境质量。

要着眼于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又给经济社会以强大的反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反弹琵琶”,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到关系全局的战略位置,围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大公共财政倾斜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要更加重视发展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同时,统筹城乡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做到城乡青壮年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在对待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远见,要不等不靠,舍得花本钱,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加快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集约经营、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要把扩大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下功夫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规模,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立足我省实际,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求在对内开放上取得更大突破。应当看到,国内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改革重组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共和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柱。这些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一批成长性好、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领域。要抓住这些重要机遇,积极吸引他们来甘投资发展。近几年,中石油、中铝、中核、中国兵器、航天科工、中化、中机以及五大发电公司,都积极投资*,对加快我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开放问题上,既要积极引进境外投资,但不能舍近求远,忽视国内的投资者。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和跨国投资。

第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和谐,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所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认真查找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特别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行路、饮水、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使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民排忧解难上,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要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精神,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促和谐的局面。

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第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思想建设之中,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之中,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要抓好领导班子的经常性建设,加强教育和培训,引导各级干部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要求,深刻认识国情省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处理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的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从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真正把那些懂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之中,不断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现在,一方面我国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另一方面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的大量矛盾大多集中在基层。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要求我们着眼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结合起来,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省情。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督促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之中,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给腐败分子以应有的惩处。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督促广大干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阶段。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