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校完成任务汇报

党校完成任务汇报

*年,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干训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全县“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新思路,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工作扎实,全年干训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我校认真研究,精心实施,坚持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课堂,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内容在主体班次中的中心地位,使之进课堂、进头脑。注重干部培训需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年,共举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全县村(社区)文书(会计)、计生干部培训班、选调生及西部志愿者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初任公务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等主体班次19期,培训各类干部3720人次,充分发挥了党校大规模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同时,认真搞好函授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注重对学员“理论、知识、党性、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目前在校函授生650人,达到了“规范办学,严格管理”的要求。校外宣讲工作成效显著。一年来,我校教师走出校门,为县委中心学习组、部分县级部门、镇乡街道、企业等宣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务员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选》”等近20场次,实现了党校课堂的有效延伸,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健全制度,从严管理,教学改革成效突出

一是教学秩序有条不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在指标设置上,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对授课教师的不同要求,科学设置评教指标。在程序运作上,通过采集评教信息,整理评教资料,对照标准复查等方式逐项进行评估打分,得出评估意见。在评估结果的运用上,对评为优秀等次的授课教师,在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请销假制度》、《学员定位座牌制度》、《学员会客制度》,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不受各种事务干扰,确保了学习时间。建立健全了《学员考试考核制度》、《学员结业论文评审制度》,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学习效果。建立健全了《教师学习进修制度》、《教学效果分析制度》,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确保了教学质量。

二是教学内容有新安排。为满足学员需求,适应形势需要,在主体班次中增设了《<公务员法>学习辅导》、《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选>学习辅导》、《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紧跟形势发展的教学专题。同时,围绕党员干部的培训目标,贴近县情、部门工作的实际进行需求培训。帮助党员干部掌握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急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员实际,分层分类安排培训内容,实现培训内容的与时俱进。今年先后开设了《开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开县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开县人文精神》等专题,加大对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学习研究力度。在新任公务员培训班开设了《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务员信息化知识》、《公务员公文写作与处理》、《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专题,增强了主体班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教学方式有新突破。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先后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新任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生及西部志愿者培训班次中全面推广运用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2+1”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性和现实感,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今年3月20日举办的县管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专题培训班,在培训内容、方法和成果转化上着力突出针对性、启发性和实效性,取得良好效果,并在“3.25”井漏事故中得到检验。同时,推出“训前调研、训中研讨、训后实践”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采用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互动。如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和副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展“弘扬刘帅精神,争做优秀公务员”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年,我校荣获重庆市委党校颁发的“主体班教学改革创新奖”。

三、紧贴县情,突出特色,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坚持“科研强校”方针,始终将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科研的重要内容,并以组建课题组的形式进行重点攻关。从完善制度、培训队伍、成果激励入手,不断加大投入,使整个教师队伍从事科研工作有了活力、能力和动力。

一是完善制度,增强教师科研活力。先后制定、出台了《科研管理工作意见》、《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关科研管理、奖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为整个教师队伍搞好科研工作提供了规范,增强了活力。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学习、培训、锻炼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目前,已经培养、成长出来一批比较稳定的科研骨干,为我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得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成果奖励,激发教师科研动力。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奖励办法,加大了奖励力度,每年用于科研奖励资金在3万元以上。同时对完不成科研工作量的教师当年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升职称。上述措施,很好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年,完成市委党校校级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县级课题2项,在《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党政干部论坛》、《重庆行政》、《中国证券报》等刊物38篇,在《重庆党校报》发表各类理论文章、经验文章、消息图片10篇条(幅),参加市级理论研讨会2次。今年6月,常务副校长李亚军同志参加了“*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主论坛,并就《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规律探析》做精彩演讲。《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规律探析》(演讲稿)获*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优秀论文奖,《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规律研究》(专著)获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规律研究》(论文)获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开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软课题)获开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因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我校荣获重庆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组织奖”,并在全市党校系统第二届教学科研工作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在推进“科研强校”战略中,我校还重视加强校刊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教师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学习与思考》校刊紧密联系我县实际,把握时代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办刊形式,不断创办新的栏目,具有党校特色。校园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使用情况良好。及时更新图书资料,较好地发挥了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四、健全制度,创新载体,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我校历年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实行“三同时”制度。即校党委一班人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校党委会、办公会上定期研究,与业务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奖惩。

二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三项活动”。即开展“满意在窗口”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后勤管理制度》、《学员食堂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增强了教职工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行政后勤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创建活动,家庭和睦,邻里友好;开展学法守法活动,全年无“六害”和违反计划生育等情况发生。

三是完善了“六公开”制度。即做到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内容、办事时限、办事结果、重大事项公开。今年来,先后向全体教职工通报了机关经费、人事安排、移民迁校方案、教学综合楼、教工住宅设计等重大事项。

四是认真开展帮扶活动。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校党员职工与白泉乡上华村22户帮扶对象实行“一帮一”活动,在元旦节前给每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200元和部分衣物。通过资金扶助、智力帮扶、协助就业、应急救助等有效方式切实为困难党员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参加“两日捐”活动,全体教职工捐资1100元,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树立了党校教职工的新形象。同时积极协助汉丰街道办事处新盛社区、丰乐街道办事处滴水村和新城管委会开展移民搬迁工作。

五是机关党支部、工会等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积极参加县级党政机关职工运动会、“知党爱党颂党”演讲比赛。4月30日,校工会组织全校工会会员开展乒乓球、钓鱼等比赛活动,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退休职工政治经济待遇落实。

六是积极安置“3·25”转移群众。3月25日,我县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我校安置点共安置晓阳、平阳、黄坡、双桥3村1居委会、18个社的群众193户、601人,共安排38个寝室300多个铺位,并给每位群众配备1张毛巾、1块肥皂及脸盆等生活用品。我校安置点视群众的生活为己任,加强卫生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确保每位转移群众生活安定、情绪稳定,安置点工作有条不紊。3月29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来我校看望慰问“3.25”天然气井漏事故转移群众。汪书记来到群众中间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吃住及身体健康状况,对我校安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年,我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3·25’井漏事故抢险工作先进集体”、“抗旱救灾工作先进集体”、“扶贫工作先进集体”、“2001-2005年度开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校机关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亚军被中共重庆市委命名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第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年有21人次受到各级各部门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