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党校论文

党校论文范文精选

党校论文

党校论文范文第1篇

1.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努力提升党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研究发现,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城市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解放思想是最重要的政治工作。在党建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始终把提高他们的认识、思想,作为党建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提升整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

2.任人唯贤的准则

坚持任人唯贤和四面八方的领导路线: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准则,聚集各方面的优秀人员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中来。在确定了政治路线之后,干部就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要求是制定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提高用人选人的透明度。

3.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树立牢固的马克思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和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为民办实事的做法和策划的为民办好事的案例来进行授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奖惩有度坚持奖惩有度

着重预防、综合整治和标本兼治的方法,建设党风廉政的局面和开展反腐败斗争,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纯洁性与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我们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为案例,并且较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工作,组织党校学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

5.依法行事严格

根据制度来管人管事,实现民主集中制,逐步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制定完善的干部考察制度和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内法律法规和这些制度的学习相结合之后再进行讲解,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党建教学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准则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党建教学工作时,我们要紧紧跟着市委、自治区委以及中央的重要决策,从中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党校学员大部分是干部领导,他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执行地方党委的政策。例如,如何理解党的政策同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性;怎样把党与国家的大政方案转变成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决策与具体方针;如何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等等。这就要求党校的教师们要拥有很高的能力,只有深入分析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准确掌握,实时把握住实践需求,始终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好的解决广大学员和群众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化党校教学的改革创新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党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提高党校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如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提高学员分析、研究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创新党校培训方式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1.将课堂教授和互动教学结合起来

党建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环节是课堂讲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自己对所讲授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基础,提高课堂的科技含量;坚持启发式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给学员设下疑问,来启发和提高学员的思考能力;提高授课的感染程度,做到案例鲜活、观点明确和逻辑严密,使得自己的授课产生更高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冲击学员心中需要改变的观念。同时,要重视教学互动,对于现代干部的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渡。在教学双方的相互配合和启发下,全面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建立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的局面。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

2.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党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党性与较强的政治性要求。在党建教学过程中,只有掌握案例教学的规律与体现党建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要求学员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激发学员的思考能力和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加深学员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解放思想还要体现统一思想的特点,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意识,在组织探讨时,通过讨论将学习党建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学习党建和提升党性修养统一起来,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结论

党校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区产业发展的思考

目录

一、××区产业发展概述

(一)××区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区产业未来发展的两个挑战

(三)××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四)××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工业化进程分析

(二)产业结构分析

三、××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定位

(一)概述

(二)产业发展定位的总体指导思想

(三)产业发展的具体定位

四、××区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思考

(一)通过“造核”打造区域的增长极

(二)构建“人”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宏观框架

(三)建构“一城两带三极”空间框架

(四)通过“造势”构建区域发展的“雁行模式”

(五)构建半小时快速道路网,缩小中心城市到各乡镇之间的时间距离

五、××区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提升城市化的内涵,打造城市的引擎

(二)将“招商引资”逐步向“招智引商”方向转变

(三)由注重数量的渐进式发展向追求内涵的跨越式方向转变

(四)打造“湖泊新概念”

(五)采取中心城市带动和周围乡镇推动的城市化路径

(六)大力弘扬本土创业精神,鼓励和扶持本地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壮大

关于××区产业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要:××区是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2004年3月,根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的决定,宿迁市对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区现下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区划调整后,××区区域面积达到836.5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1.26万人。区划调整导致××区所辖面积和人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抓住区域共同发展的大机遇,需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工业经济突破,进而实现××区在新的平台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谱写新的篇章,描绘新的蓝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本文拟就××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区工业化的产业发展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区产业发展产业定位空间战略

一、××区产业发展概述

(一)××区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产业技术进步不快,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产业的重复建设,第三次产业发展落后以及该产业内各行业发展的不均衡等等。从本质上看,××区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基本问题:

××区产业必须找到在全市、全省产业体系中的位置并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制度变革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产业竞争力不会因为制度的变革自动地强大起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按照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看法,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市场结构形态相关,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地区的竞争力。这个看法虽然有道理,但不够全面。正是因为全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从本源上看应该是内生的,但也取决于该地区产业参与全国和世界产业体系的程度与在其中的位置。何况波特教授对竞争力的内生性变量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应该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这样的案例即它的要素禀赋、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市场结构形态不一定很符合波特教授的要求,但它的产业确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如日本、韩国等等。

我们可以对波特教授的钻石结构作些修改(见下图),给波特教授的钻石体系加一个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产业的持续的竞争力。因此,××区产业发展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其次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全国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产业链中谋求好的位置,进而保持与发展自己在全市经济中的产业竞争力。

附图

(二)××区产业未来发展的两个挑战

××区产业发展在产业规制的变革过程中进行,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组织,使之在全市、全省经济舞台上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这样的目标实现过程已经遇到了新的环境变化,给××区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了许多新变数,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新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新经济”这个词汇。1997年11月17日《商业周刊》再次发表文章,重申在美国的确存在“新经济”。此后美国政府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都认可了这一个概念,使新经济的说法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当时一般来说,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高速发展的经济”。其特征为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效率、高企业经济效益(三低三高)。然而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到2000年3月保持了108个月的增长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大幅度的震荡,以科技股为主的nasdaq综合指数全面下跌,it、网络等被认为是新经济的产业引擎损失惨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也正是如此,一些经济学家及社会人士开始怀疑是否真的有新经济;在我国,新经济也仅仅热闹过一阵子,现在似乎也不再有人去关注去研究。

笔者认为,新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不同于工业经济形态的新的经济形态。但是判断一种经济形态是否是新的经济形态不能简单地以所谓的“三低三高”特征为判断依据。判断一种经济形态是否是新的经济形态,要看伴随着新经济形态的表征是否诞生与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就好像工业经济形态的背后是诞生与发展了“大机器生产”、“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正是这种生产方式才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一切财富和生产质量。新经济如果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么要看目前是否已诞生新的肯定是未来方向的生产方式。我认为这种生产方式已经诞生,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可归纳为“以网络为平台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所谓以网络为平台是指新经济形态下生产、交易与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同时进行,互联网本身已经具备了作为信息平台(非常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和生产平台(生产现场的网络控制)这三个平台为一体的基础。所谓智能化是指以智能计算机为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生产经营过程是完全柔性且智慧的。智能化比自动化要更高级,是两个不同的层次,自动化是机械的顶峰,但仍然是机械的,智能化则是智慧的。所谓定制是完全按照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来生产其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工业经济时代定制比较困难是因为成本过大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而在智能计算机的控制下则完全可以做到大批量定制生产。如美国的lee公司就宣布顾客只要加10美元,公司就可以完全按照顾客的身材尺寸与其他偏好快速生产其所喜爱的牛仔衣裤。这就是大规模定制生产。又如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条生产流水线却生产出多型号多款式不同的别克汽车,这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大规模定制,但方向性已经非常明确。

新的经济形态与新的生产方式必然产生新的经济运行规则,虽然经济学家们还未对那些新的经济运行规则有充分的研究,但也发现的确存在一些新规则,具体如下:

(1)资本追逐知识。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是土地,没有土地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成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决定一切,资本可以雇佣劳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财富的增加,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充裕,相对于现实消费需求的投资资本已经不再稀缺,新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是知识即创造性的新知识以及拥有这些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

(2)边际收益递增。经济学中有一著名规律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这一规律在工业经济时代对经济现象有很好解释。然而,在新经济时代这一规律却受到挑战,例如在软件业中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是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它基本是一次性投资,可视为固定成本;而软件开发后的复制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软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接近于0。这样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对于软件业来说,就是边际收益递增。

(3)规模报酬递增。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的核心是资本,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生产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导致规模报酬下降,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然而在新经济中,生产的核心要素已经是知识,知识又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复制,知识的投入不再遵循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而是遵循规模报酬递增的规律。这一规律也就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教授提出的所谓“新经济增长理论”。另一方面如果产品市场规模大,产品就越能成为新的生产技术标准,就可以制定新的竞争规则,从而获得更大报酬,这也是一种规模报酬递增。

(4)速度战胜规模。全球最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公司——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认为新经济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这个看法实际上表明了新经济时代速度带来的效益要比规模带来的效益大的多。设想当互联网使我们的信息可以快速分享时,当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你所想到的我也想到时,那么谁有竞争力谁能够获胜呢?显然谁快谁能赢。新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速度可能决定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的竞争力。

新经济形态下的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经济运行规律将对××区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体系产生两个方面的重大挑战:第一个方面挑战是××区目前产业的生产方式必须尽快地向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生产方式转变,对目前的产业体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变简单机械化生产向智能化生产,变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大批量定制生产,不然××区产业未来不可能有很强的竞争力。第二个方面的挑战是××区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还必须调整自己的经济运行方式,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新的经济运行规则。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但又是××区产业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2.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带来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那些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对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即it产业,今天的it产业已经不是一般概念中的通讯或电子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它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现代通讯、信息分析、网络及服务、系统集成、电子商务、通信设备等等产业。这个产业群有其自己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扩展性,即此产业群能够不断地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因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信息的需求,也正是如此,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将对国民经济与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第二个特点是衍生性,即此产业群具有自己不断繁衍发展的特点。最早的信息技术产业就是指计算机与通讯产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产业就不断地分化与衍生出一系列相关产业,形成了今天的it产业群。第三个特点是覆盖性,即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覆盖其他产业的特性。所谓覆盖就是信息技术融入其它产业的生产技术之中,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进而改造了这些产业本身。

(2)信息技术产业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群的发展,而这一新产业群的发展与壮大首先使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发生了变化,其次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发现,信息产业群对gnp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不十分明显,而到了90年代中期则有明显增加,从原来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百分之零点几发展到2000年的10%左右,其影响已经很大,尽管2000年之后,it产业有些不景气,但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依然在增加。信息产业除了直接增加gnp之外,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产业导致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使社会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快速有可靠的保证。其次,信息产业为智能化生产创造了技术基础,推动了新经济形态的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与发展,进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再次,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而这必将对未来的社会产生冲击。

(3)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改造与推动并进而导致产业本身的变化。信息技术发展对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产业体系与产业有重要的改造与融合的作用,例如传统的运输产业主要是帮助客户实现产品与物资的空间位移,最多是所谓的门对门的运送。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运输业结合后就有了现代意义的物流业,物流业虽然有产品与物资的运送,但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替代其他产业与企业供应与销售的配售功能,而且是快速准确的参与供应链管理等等。现代意义的物流业在××区还没有起步,相比与其他发达地区,××区新一轮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配合下使智能化的生产变为可能。智能化的生产要求现有的产业技术与技术设备有极大的提高,即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与智能化生产不匹配。而××区的装备产业与全市、全省先进水平的距离还很大,导致许多创造性的设计无法有合适的工艺技术与合适的制造设备。这对××区产业体系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导致信息产业群的发展变化,直接推动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使产业组织形态发生重要变革,例如产业集群的产生、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组织、虚拟研发组织、虚拟企业等等。今天,××区产业组织的状态还处于工业经济初期的状态,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尚不相称,××区产业组织的发展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这就是一个发展中的挑战。

(三)××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区产业发展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前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就科学发展观又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因此,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纠正。

2、××区产业发展要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源短缺将是今后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区产业发展要体现这些要求,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

3、××区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相结合。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一个地区(高梯度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会逐步向欠发达地区(低梯度地区)转移,这对两地区而言都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世界范围看,现阶段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转向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江苏省来看,提升苏南、带动苏中、推动苏北以及开发东陇海线的战略正在实施,苏南地区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迹象日渐明显。因此,××区产业发展要体现出这一要求。

4、××区产业发展要使工业与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区产业规划的重点是工业规划,考虑到××区目前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的现实情况,必须把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特别是生态型农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也作为××区发展的重要产业统筹规划,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四)××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这两个原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前文已论述,这里从略。

2、重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区18个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各自的区位条件不同,因此产业发展不可能像撒胡椒面那样面面俱到、处处布点、四处开花,而是根据各个乡镇的特点,找出切入点和带动点(增长极),重点布局,进而达到整体推进。

(3)“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既要加快××区城市化进程和各类园区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增强产业发展的载体功能;更要加快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优化、观念创新和人才引进等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软件”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工业化进程分析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志。

表1××区及其乡镇、街道工业化发展水平(2005年)

地区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区

5087

22.3

45.4

32.3

#洋河镇

7238

9.3

58.5

32.2

陈集镇

4364

24.9

47.3

27.9

中扬镇

3896

56.7

20.6

22.6

郑楼镇

2723

43.1

31.4

25.5

仓集镇

4351

41.2

35.7

23.1

耿车镇

9124

18.9

58.4

22.7

埠子镇

4695

31.2

40.4

28.4

洋北镇

5127

28.6

55.7

15.8

龙河镇

4919

32.5

42.4

25.1

三棵树乡

4078

37.5

42.4

20.1

罗圩乡

3003

44.8

32.8

22.4

南蔡乡

3159

39.9

42.2

17.8

屠园乡

4337

45.0

42.3

12.8

双庄镇

5203

36.3

37.2

26.5

项里街道

3807

2.6

42.9

54.4

幸福街道

3401

36.1

63.9

河滨街道

5598

3.5

25.2

71.3

古城街道

6949

0.8

32.4

66.9

从表1可以看出,××区人均gdp为5087元,各乡镇、街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最高的耿车镇为9124元,是最低的郑楼镇(2723元)的3.35倍,但即使是最高的耿车镇按现行汇率计算也只不过刚过一千美元大关,其余乡镇、街道无一超过一千美元,全区人均gdp折合成美元也仅刚过六百美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四个街道外,其余十四个乡镇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比较大,超过30%的就有十个,最高的中扬镇达到了56.7%,部分乡镇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一、二、三”的结构,有的呈现“二、一、三”结构。从全区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高达22.3%,虽然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态势,但是第一比重仍然偏高,二、三产业发展落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不断减少,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增加,工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并减少,第三产业继续增长,最终形成“三、二、一”的格局。××区作为××区市的中心城区,应发挥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三次产业结构最终应形成“三、二、一”的格局。

综上所述,××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二)产业结构分析

1.农业

××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具有生产特色农副产品的条件和基础。××区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如桑蚕、棉花、西瓜、银杏、金针菜,霉干菜、粉丝加工,家禽养殖、淡水养殖,猪、牛、羊等养殖基础也比较好。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区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今后农副产品大有文章可作,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以工补农”。

2.工业

表2××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览表(2003年)

所属行业

企业个数

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

产值

(亿元)

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农副食品加工业

4

6.90

3.00

16.17

食品制造业

1

1.72

0.07

0.38

饮料制造业

11

18.97

1.96

10.58

纺织业

9

15.52

5.48

29.5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

5.17

0.59

3.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15

25.86

4.28

23.07

造纸及纸制品业

1

1.72

0.11

0.59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和复制

1

1.72

0.05

0.2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

1.72

0.15

0.8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

5.17

0.16

0.86

金属制品业

1

1.72

0.34

1.83

通用设备制造业

3

5.17

0.41

2.2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

6.90

1.65

8.8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

1.72

0.30

1.62

合计

58

100

18.55

100

现阶段××区产业聚集程度较高的产业有:木材加工业、纺织服装业、饮料制造业(主要是白酒酿造业)。全区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木材加工、纺织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这三个产业拥有的规模企业数分别为15、12、11,三者之和远超过了半数。此外,聚集度较高的产业还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即××区的玻璃制品加工产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中规模工业企业有四家,规模效应虽不如其他几个产业,但市场前景广阔,今后需要大力发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塑料再生和加工业,虽然××区部分乡镇此类企业数量很多,近乎遍地开花,但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属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而且,塑料再生产业在耿车镇铺天盖地,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塑料再生和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如果切实解决了环境污染和健康破坏问题,有可能发展成为××区的一个支柱产业。目前耿车镇塑料再生产业仅仅涉及的是废弃塑料的收集、分拣、简单加工,属于低层次的,是靠牺牲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依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获取菲薄的经济利益,还没有真正进入塑料再生和加工业的行列之中。

三、××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定位

(一)概述

××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区域分布是由××区现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部分产业资本向苏北转移。内部环境主要指××区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已有的产业基础等。目前××区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是××区产业定位的最大前提条件,这就决定了依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传统支柱产业仍然是今后××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基础、出发点和着眼点。加快工业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充分积极调动××区内部各种要素,大力弘扬本土创业精神,鼓励、扶持本地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壮大;另一条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大项目带小项目、小项目促小小项目,缩短工业化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时间。但应该重视的是,资本和产业转移并不真正取决于招商力度的大小,而是由成本、要素、市场、体制、环境等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招商引资也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一个产业总是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安家落户,培育新的产业必须建立在区域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因而,工业化初期资本积累的时间可以缩短、甚至出现跳跃式发展态势,但产业结构变更和定位不能逾越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所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应该是××区今后工业化的产业方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资源加工为基础,实现工农业联动发展。但这并不排斥其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其他高新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达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的。借助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进步,但这些新型产业的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必须在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和互动中实现产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分工。

(二)产业发展定位的总体指导思想

××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选择应成为重点考虑的战略问题,一个地区要真正实现自身发展必须走特色化道路,正如××区市所提出的竞争战略所采取的“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如何将这种战略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中,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有人认为,××区现在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对产业的选择可以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特色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观点将会把××的发展引向歧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同时,××区工业化处于更加复杂的区域和全球化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方向感非常重要。未来××区的产业发展可借鉴以下模式:

1.生态型的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首先应该科学地认识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人们常常将低附加值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联系起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目前产业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即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化。我认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不是“夕阳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区工业化过程或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可跳跃的阶段。这是因为,产业发展必须要有要素的支撑,目前××区要素禀赋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缺乏人才、资本、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区位条件也不佳,这种要素禀赋的特点使得××区在产业选择上必然要走自身资源与外部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相结合,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道路,选择的产业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发展的如轻纺、食品等资源型的工业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目前××区的工业化进程又与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工业化初期所接纳的转移产业恰恰是浙沪及苏南地区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所形成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区的发展不能违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即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是要形成产业发展的跨越,而是尽量缩短产业发展的周期,只有借势我国三大经济圈,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快速实现××区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根据××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还处于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几乎为零的阶段,试图走其他的工业化道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实现××区工业化唯一的路径选择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且将生态要素融入其中。这一点与浙江省有些类似,与苏南地区上一世纪80年代的发展情况也相似之处,××区产业发展道路不能跳跃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直接进入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阶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要素的支撑。

2.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

产业的发展最终在于形成特色,有特色才具有竞争力。特色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有资源只能说明具有比较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有竞争优势,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要注重“软资源”的作用,即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等相关要素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软资源”的作用,资源再丰富也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软资源”对“硬资源”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软资源”对特色经济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前文已将××区产业定位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总体上讲产业远未形成特色。目前产业发展也只能说处于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数量和密度仍然偏小,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并未形成企业群。一旦形成企业群,分工与合作的格局必将形成,产业链条必然延伸,同时,社会资本,包括群体创新能力将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力量。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区一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企业群”的胚胎,比如说木材加工业,龙河的农副产品特别是粮油加工,以及埠子的小商品市场等,正是因为这些特色产业使这些乡镇相对其他乡镇来说,其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良好。政府要加强引导,并给以财政和金融上的支持,促使这些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发展方面关键是做好“减法”,使产业朝着特色方向发展,所谓特色,就是“专”、“精”、“尖”。在产业发展方面政府要有一种“慧眼”,有些特色产业现在可能不太起眼,但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可以壮大。相反,一部分企业或产业可能“貌似强大”,但可能很快会衰落。目前,××区市包括××区招商引资存在着盲目性,且缺乏方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缺乏特色,在工业园区和一些地区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尽管事物的发展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但作为政府必须要加强引导,政府不仅在空间方面要有不平衡的思想,在产业发展上也要有不平衡的思想,使区域产业朝着特色方向发展。产业特色化和后面所谈到的“一城两带三极”的思想是完全统一的,也是与“区域政策产业化”和“产业政策区域化”的思想相统一的。如果要促成“一城两带三极”宏观构架的形成,必须将“城”、“极”、“带”与“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否则“城”、“极”没有具体内容的支持,也不可能发展,进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产业带。

3.吸收并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

(1)依靠区内外大企业的品牌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从公正公平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城乡协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如果能科学地认识当地的区情,将当地的资源与外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区是可以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的。下面举内蒙地区近年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特色化道路的事例来说明上述道理。内蒙在2003年拿了3个“全国冠军”:gdp增速16.3%,为全国第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0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一;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国第一。内蒙的成功在于利用“草原概念”,将传统的“公司+农户”组织形式演变成不仅包括金融、科技、服务等工具,还出现了基地、奶站、饲养小区、合作社、协会等中间组织形态。同时它还实现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其发展仅仅只有5年时间,1999年一个部级贫困县和林格尔与弱小的蒙牛结盟,1999年和林只有2000多头牛,而到了2003年达到6万多头。当地有4万多农户饲养奶牛。羊牛、运输牛奶、营销产品、工厂做工等,和林格尔有10万人被卷入蒙牛所牵动的这个乳业链条里,而和林整个县才有18万人。蒙牛在4年间从中国乳业第1116位,上升到第4名。与此同时,一个贫困县崛起了,城镇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在和林基地的辐射半径迅速扩张,已经达到350公里左右。蒙牛随后将和林格尔的基地经验输出,在内蒙兴安盟、通辽和北京的通州复制。蒙牛的产业链已经辐射近百万人。走同样发展道路的还有伊利。数据显示,伊利现有奶牛基地3个,签约奶牛22万头,上下游产业链辐射人口也在百万左右。

该模式对××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区划调整以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如何带动农民致富是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利用大企业的品牌优势,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不失为一个重要选择。同时,一个地区资源优势如果要转化为竞争优势,必须要形成品牌,没有品牌就不可能形成竞争力。

(2)内生发展模式和中小企业集群。与内生发展模式相对的是外生发展模式。苏州是外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经济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依靠外来资本的投入。温州则是内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温州在一无资源优势、二无政策优势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依靠自我积累,通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内生发展模式通过中小企业集群带来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以温州打火机产业为例,小小的打火机十几个零部件,温州有三千多家相互竞争而又紧密合作的中小企业加工生产,零部件工序的细化、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的工序化、劳动分工的高度深化、地缘上的接近和中间产品市场获取半成品的运输成本极低、工艺和技术等快速创新在企业中扩散,使得温州数千个企业的命运被息息相关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企业集群。同时各个企业也分享到了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得温州的打火机以其物美价廉而牢牢占据了世界打火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的70%。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成功也与中小企业集群密不可分,其中小数量之多、规模之小都是其他工业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2000年,意大利全国共有中小企业110余万家,而意大利的人口只有5500多万,也就是说,每50个人就拥有一家中小企业。意大利平均工业企业人数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区有81.26万人口,按意大利每50人拥有到一个中小企业,××区应该有1.6万多个中小企业,如果发展到这个水平的话,即使是一个大企业也没有,××区也会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意大利模式。日本模式主要是围绕大企业而形成的大量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服务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企业集群;美国模式的中小企业集群则大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意大利模式则更多集中在纺织品、服装、鞋、皮革、家具、机械等传统产业。美国模式显然不适合现阶段××区经济发展现实,但日本模式和意大利模式应该可以借鉴。日本模式实际上也为“外生模式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带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使“外生式发展”转化为更具生命力的“内生发展”。

温州和意大利的发展经验尤其是温州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也就是要根据经济特色,切勿盲目攀比发展高新技术,万不可贪大弃小、重招商引资轻本地资本。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造就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三)产业发展的具体定位

××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定位要注意发挥下述的现有资源优势:(1)新兴城市市政府所在地,××区市享有省政府特殊政策资源;(2)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高速交汇于此;(3)职业教育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4)林木资源丰富;(5)农副产品加工、养殖业基础好;(6)林木加工、白酒酿造、纺织服装、玻璃加工、机械电子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要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以下几点:

1、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工农联动发展

发展思路: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的深、精加工,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发展市场需求大的绿色食品等优质产品,扩展发展空间。

发展路径:

(1)提高西瓜、金针菜、霉干菜、粉丝、无公害大米、草编等农副产品的规模和质量,树立品牌,走品牌扩张的道路。

(2)做大油脂加工业,利用在完成黄海粮油加工任务的基础上的闲置生产能力,生产小包装食用油,使用、开拓自己的品牌,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地方著名品牌。

(3)发展面粉加工业,加大技术改造,开拓面粉中高端市场。

(4)充分利用油脂厂、白酒酿造厂的加工废弃物,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中国的饲料需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都将不断增长。

(5)发展鸡、鸭等家禽和淡水养殖,走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的道路。积极发展猪、牛、羊的饲养,尤其是肉类深加工,××区大有作为。

2、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业

木材加工业在××区有着很好的资源优势,××区市林木蓄积量高达800万立方米,成片林160万亩,农田林网100万亩。木材加工产业基础较好,××区有大小不一的木材加工企业近千家,整个××区市有木材加工企业2000多家,××区58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木材加工类企业就高达到1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5.86%,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15家的工业产值仅为4.28亿元,占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3.07%,小于25.86%。木材加工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强、高产业关联度、低投资成本和低投资风险的优点,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成功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较低的资本投入有利于××人民自主创业、投身其中,数量众多的木材加工企业将有利于促进和提升木材加工业的档次,有助于改变当前加工企业中出现的精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的缺陷,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孵化、催生出龙头企业,反过来龙头企业带动木材加工业的整体发展。木材加工业的聚集效应和产业链的延长,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和提高整个××区的产业档次,如木材加工机械的零部件和整机生产、木材深加工中需要的化学原材料等。

发展思路:大项目带小项目,小项目促大项目,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大小项目一把抓,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业。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引导各类木材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发展路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项目,引进一些木材深加工企业,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开发生产家具、贴面板、木地板等家居装饰装潢材料,拓展木材加工业在××区的产业链空间,带动下游木材加工业的发展;鼓励本地民间资本进入木材加工业,鼓励小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改变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偏小的现状,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增加林木储量,增添和保障发展后劲,木材原材料供给要多元化,保障木材原材料供给畅通。

3、迎接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业资本转移,抓住发展契机,做强纺织服装业

××全区有2万亩棉田,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纺织服装业的资源优势;目前××区纺织服装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规模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工业规模企业中,纺织业占到了9家,服装、鞋帽加工业有3家,具备接受长三角及其他发达地区,乃至海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市场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做强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基础。全区2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订单很多,但缺乏知名品牌,要加大纺织服装业品牌的建设力度,创建本地自己的品牌。

发展思路:紧跟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涤纶高仿真以及锦纶等系列产品;发展高支高密织物和各种功能性纤维;发展高附加值的绿色印染,提高棉、涤棉、丝和合成纤维织物关键印染后整理技术的水平,加强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功能性等新型整染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着重开发生态、环保服装和各种功能性服装,形成服装印染、面料开发到服装出口的完整体系。

发展路径: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借助外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完成产品升级换代。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服装加工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同时,积极扶持规模企业的发展,通过规模企业带动中小服装企业参与业务分包,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区市最大的企业之一——箭鹿集团应加大资本运作力度,超常规发展,争取早日上市。

4、整合饮料业资源,科学地定位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区饮料产业主要是指白酒酿造业。现阶段××区酿酒业聚集程度很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0家从事白酒酿造,这10家全部坐落在洋河镇,洋河镇与酒相关企业182家,占全镇各类企业总数的57%。洋河镇号称“酒乡”,拥有全国知名品牌——“洋河”。目前我国白酒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白酒市场不断萎缩;白酒高端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且很难打破;白酒市场区域分布比较明显;白酒广告、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不断突显;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脱离白酒市场;与白酒市场日益衰落相对应的则是啤酒、保健酒、葡萄酒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区要振兴和发展酒类产业必须紧抓这些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战略,通过整合饮料资源,科学市场定位,提高市场占有率。

发展思路:利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改造传统酿造工艺,积极倡导和参与浓香型白酒的标准制定,巩固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地位;深入实施“振兴苏酒”战略,大力塑造品牌形象,避免滥用“洋河”品牌,参照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对“洋河”品牌进行规范使用,维护“洋河”形象,提高“洋河”等名优酒档次。面对白酒市场趋于稳定开始出现萎缩的现状,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源、准确市场地位、不断推陈出新以巩固现有市场,另一方面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开发保健酒、低度酒、软饮料以及葡萄酒等果酒系列。白酒市场的区域割据决定了“振兴苏酒”的战役必须首先从江苏突围,要在广告、营销等方面体现白酒市场的区域性,加大在江苏境内的产品推广和宣传力度。白酒消费群体的萎缩(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是造成白酒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从命名、口味、酒型设计、包装、品牌、广告、营销上下工夫,有效创造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可以考虑引进国外战略合作伙伴,一方面他们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很感兴趣,这也加大了合作的可能。世界最大的酒类公司之一施格兰公司已经在中国这一市场做了开拓和尝试。此外,还应不断扩大啤酒生产规模,迎合“青啤”战略意图,不断提高青啤(××区)在××区地区以及附近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5、利用国电(××区)热电有限公司的属地优势,发展电力相关产业

发展思路:利用国电(××区)热电有限公司的属地优势,充分利用热电站的副产物,如蒸汽、煤渣等,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如建材业,抓住国家电力短缺、电网改造更新换代等机遇,发展电缆、电力相关设备等产业。

发展路径:以江苏精科互感器有限公司为核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扩大投资,提高产量,改变目前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资本运作,强强联合,一方面与科研机构合作,获取技术支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把精科公司建成多型号、全系列的互感器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与电力公司如苏源公司合作,这样既可以确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又可以通过苏源公司注入资本,壮大整个精科公司的实力,做大做强精科品牌。要改变观念,不在于“所有”,即拥有整个精科公司,关键在于做大精科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税收和就业。以苏源电线电缆厂为龙头,做大电线电缆。××地区黏土资源丰富,全区有制砖企业4家,规模都较小,要抓住国电××区热电的属地优势和京杭大运河水运便利的优势,做大建材业。

6、引导、规范塑料再生和加工业

耿车镇塑料再生产业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由于机器设备和制造工艺的落后而产生的废气严重破坏了耿车镇的生态环境。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使得耿车镇塑料再生产和加工业“户户点火、村村冒烟”,加大了整治和管理的难度。目前,耿车镇水污染已经渗透到地表45米以下,居民用水必须取地表100米以下的深水,如果再进一步不加遏制和治理的话,已经污染的地下水一旦蔓延到整个××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目前耿车镇部分村已经出现的癌症发病率高,甚至出现莫名其妙的疑难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损失是巨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耿车镇是一颗埋在××区边缘的定时炸弹。值得注意的是,耿车镇拥有的三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是木材加工业,这也部分反映了耿车镇塑料再生企业业主的短期经营心理,不适宜人居的环境让他们失去了长期经营的战略思维。

发展思路:集中生产,规范治理,改进设备,提高技术,减少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路径:

(1)宣传塑料再生加工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宣传塑料再生加工的科学技术知识,加大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更新设备和改进技术,提高废弃塑料利用率,减少污染。

(3)宣传国家对塑料再生加工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塑料再生和加工的前景,改变企业主短期经营心理。

(4)设立塑料再生和加工工业园区,利用各种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各类企业进驻园区,改变家家办厂、村村办厂的状况,实行集中治理污染,达到聚集经济。

(5)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改变耿车仅仅是废弃塑料分拣的集散地地位,治理污染造成的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弥补。

(6)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经营,利用各种政策,例如工商执照发放、税收收取等,提高该行业的进入门槛,新办企业一律进驻园区。

(7)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来提升耿车镇的塑料加工层次,提高产品加工深度,使耿车镇的塑料再生和加工业脱胎换骨,真正成为××区的一个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果处理好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耿车的塑料再生和加工业应该是大有前途的。

7、积极培育服务业

服务业对于促进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区作为××区市中心城区,应该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餐饮、商贸、金融信贷、旅游、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支撑。

发展思路:在搞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产业完善和升级的同时,重点发展金融业、商贸流通业,着力培育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以此作为对××区开发的有力支撑。

发展路径:在金融方面,重点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开展新业务,培育和规范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让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尤其在直接融资方面。以京杭大运河为载体,充分利用××区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新型流通业,发展专业或综合市场,积极推进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开辟好的流通途径。

四、××区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思考

(一)通过“造核”打造区域的增长极

前文已论述区划调整给××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挑战主要来源于内部,即弱小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幅员广阔的腹地范围之间极度的不协调,城区(或中心城市)还没有成为全区的核心和统帅;全区不同的区域板块未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乡二元结构表现极为突出;城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未能发挥区域发展的龙头作用;周围腹地的工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也未能对中心城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过弱,这既构成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累积循环效应。因此,做大特别是做强中心城区是今后××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这一点无论是在区划调整之前还是区划调整之后,都应成为毫不动摇的工作中心。目前××区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必然要在区域中形成不均衡的现象,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个别地区会率先发展起来,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要注重“造核”,通过“核”形成对要素空间的集聚作用,在空间表现上主要以“极化”为主,也就是表现为中心城市的扩大和小城镇实力的增强,如果没有要素长期的集聚过程,也就不会有要素的扩散效应。××区理应是中心城市××区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但目前这种核心地位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今后××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使其成为中心城市××区市的“核心”。要想成为“核心”,必须要借助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将××区建设成为全市的经济中心,同时也要逐步成为文化中心。区划调整以后,××区所辖范围扩大了,这就为××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心城区还没有成为自身的核心,这种现状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区在空间的发展战略上主要表现以“造核”,或者说以打造区域的增长极为主。为促成这样的目标,必须科学地构建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宏观构架,有利于要素空间集聚。

(二)构建“人”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宏观框架

从区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大量实例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如同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一样,是区域发展状态本质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从空间分布、空间组织角度考察并辨认区域发展状态和区域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罗盘。区域发展状态是否健康,与外部的关系及内部各部分的组织是否有序、萌芽而有活力的因素是否被置于有利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分析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给出确定的判断标准。各个区域的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可以表现出某种相似性,根据××区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一些重要问题:

1.国土开发、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框架是否符合经济增长与空间不平衡性之间的倒“u”字型规律?是否顺应从空间不平衡到较为平衡的客观需要?

2.在不同阶段,是空间集聚还是空间分散可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把集聚或分散作为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要政策目标下,社会经济客体究竟以什么样的空间构架来实现科学组织的?还是根本就没有空间构架,实行“遍地开花”?

4.社会经济的总体空间组织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客体是否与现有基础设施达到最佳的空间吻合?

以上这些问题是××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毫无疑问,虽然××区面积相对较小,但它的发展也不能同时实现均衡发展,也必须符合倒“u”字型规律,即区域发展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是扩大的,当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区域发展差距会逐步缩小。因此,区域发展必然是先以集聚为主,在集聚阶段要科学地探讨区域发展的空间构架,要与现有的基础设施达到最佳的吻合。××区作为××区市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须从宏观视角出发来审视自身经济的发展,即必须置身于整个××区市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省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从某种程度上讲,××区的发展事关整个××区市的经济发展大局,其宏观生产力布局的框架必须要考虑其开放性,即“借势”的客观效果。“借势”既体现借“长三角”之势,又体现着借“东陇海”之势。纵观××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两条高速公路,即宁宿徐和徐淮盐高速公路,理应成为区域发展两条重要的产业带,进而以此来组织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这两条高速公路并未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与沪宁高速公路对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利用高速公路建设××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带,这是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两条高速公路在形状上呈现“人”字型结构,应该将这种“人”字型的框架作为全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构架。“人”字型的空间结构目前只是交通框架,并未成为产业带。但从长远来讲,必须将这种空间构架转变成为经济发展、要素集聚、产业发展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真正将其做成××区市乃至苏北一条重要的产业带,成为东陇海线资源加工产业带有机的组成部分。××区作为××区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融入到东陇海线产业带中,要借势东陇海线和长三角实现自身的经济起飞。“人”字型的产业结构不是短期的适应性的对策,而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区工业化发展的始终,它是实现××区工业化的重要保证。如果两条高速公路未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有效的空间组织,从长远来讲,××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无法实现。

为了促成“人”字型宏观生产力布局框架的形成,必须注重增长极的作用,增长极是拉动产业带发展的龙头,根据××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进一步将“人”字型经济发展的宏观框架概括为“一城两带三极”。“一城”主要是指城区,它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也是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两带”指宁宿徐和徐淮盐高速公路,“三极”主要指洋河、埠子和龙河三镇。

(三)建构“一城两带三极”空间框架

一个地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必然是一个自然成核阶段,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为“增长极”不可能在各个地方出现,只可能在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出现,这个规律在××区8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也同样适用。空间格局决定了空间要素的集聚和流动。从近期来看,根据经济实力及各方面指标比较,“一城”和“三极”的地位相对突出。而从长远来看,“一城”和“三极”的发展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也就是说,“一城”和“三极”将会在空间上融为有机的整体。因此,今后首先应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接轨。由于目前××区大多数乡镇还处于农业时代,空间尚处于无序或者无组织的状况,工业化是推动其进入有序状态的重要力量,但工业化并不是“摊大饼”、“撒胡椒面”,必须要有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一城两带三极”是对××区空间结构的科学概括,将对宿区城工业化、城市化和招商引资等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乡镇工业园区建设要沿着高速公路进行布局。同时,“两带”将诸多乡镇与中心城市相连接,可以起到“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一城两带三极”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一城两带三极”处于极化为主的阶段,也就是在做大和做强“增长极”阶段时,随着能量的增强,周围地区将会出现新的“极点”,在“两带”上也将会出现新的“极点”,在区域内将会出现围绕着两个一级轴线的二级轴线、三级轴线,区域也将从集聚逐步走向相对均衡的阶段,而且在城区与“三极”,以及其他极点之间将会出现一种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为了促成“一城两带三极”空间格局的形成,必须从更广的视角来考虑××区的发展,前面已经论述的××区工业化产业选择的路径决定了其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借助外部的资本、人才等要素与本地资源的有机结合。××区的发展或者是整个××区市的发展已经与发达地区(例如长江三角洲)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如果不借助外力,这个工业化的过程将是非常漫长的。为促成“一城两带三极”宏观格局的形成,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点是打造三个“增长极”,一是洋河镇,为促成洋河增长极的形成和强大,要建设“一园三线”,所谓“一园”就是洋河工业走廊,向北发展(洋河)、向南推进(城区);“三线”是洋青线(洋河—泗洪县城青阳镇)、徐淮路(城区—仓集)、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中扬—仓集—郑楼)。通过修建各种公路将周围的乡镇连接起来,有利于洋河镇对周围资源的整合,做大做强洋河这个“增长极”。另外,第二、三“增长极”便是埠子镇和龙河镇,基本思路是做活埠子,做强龙河,带动其他;整合资源,聚集要素,富集资本。要强化埠子和龙河这两个“增长极”,必须把交通放在战略性地位予以考虑,重点做好“两纵”和“两横”。“两纵”是龙河—耿车和南蔡—罗圩—陈集的公路;“两横”是埠子—洋河和埠子—凌城的公路。

最后,“一城”的重点是“两园”和“两区”。“两园”是××工业园(南下西进),向南形成洋河工业走廊,向西与市开发区相对接。新区工业园(西进北上),向西连接耿车,向北、向东与××新区对接。两区是指××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

“一城两带三极”的空间结构构想对××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概括了××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这有利于未来××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其次,体现了××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要注重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这是在空间上区域不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第三,在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区与“三极”之间联动发展,以及进一步与其他乡镇之间联动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通过“造势”构建区域发展的“雁行模式”

“人”字型的宏观框架,既构成了生产力布局的宏观框架,也是整合区域资源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因此,可以形象地将××区区域发展比喻一只在天上飞行的大雁,呈现出“雁行模式”,“雁头”是“中心城区”或“中心城市”。同时在两条轴线上布局着全区相当一部分乡镇,如洋河、埠子和龙河等重点乡镇。××区区域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快;二是洋河、埠子、龙河等镇;三是其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目前,在三类区域发展上表现出一种空间的断裂性,如何整合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三类区域之间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这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应采取拉力和推力相结合的思路。区划调整以后,腹地范围扩大了,但腹地许多乡镇仍然处于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未能对中心城区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由于“缺核”,也未能对周围地区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因此,根据目前××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是今后工作的主旋律,“工业化”和“城市化”应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应加强与洋河镇、埠子镇和龙河镇的联动发展,推动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其他乡镇应转化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开放战略,把工业化作为发展战略选择。同时,应将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战略来抓。

(五)构建半小时快速道路网,缩小中心城市到各乡镇之间的时间距离

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快速干道网、缩小中心城区与周围乡镇之间的时间距离应成为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联结周围重点乡镇的快速干道网尚未形成,而这种框架的形成可以提高区域空间的可达性,减少空间成本,增强中心城市对要素的空间集聚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级差地租的有效调整,更加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中心城市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局面,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新的城镇化,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要素向乡镇集聚的城镇化。

五、××区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提升城市化的内涵,打造城市的引擎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对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而不仅仅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即现代意义的城市化主要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作为“一城两带三极”中最核心的“一城”,中心城区与其他“三极”在功能上有着重要区别,它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区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目前名不符实。这就决定了中心城区不仅要将第二产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要高度重视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现代城市功能的强弱主要体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上,城市服务业包括“生产型”的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两大类。两类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有利于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这反过来会推进工业化内涵的提升。前文已经说明“软资源”对硬资源作用,也说明了品牌作用,××区的发展(包括××区)在本质上取决了“软资源”,最缺乏的是“软资源”,而不是资金。提升城市化的内涵,就是为了集聚先进的生产要素,或者说集聚流动性的“软资源”。另外,中心城区和周围乡镇的发展要遵循“级差地租”的科学法则,中心城区要发展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工业项目,将附加值较低的工业项目向周围乡镇推,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二)将“招商引资”逐步向“招智引商”方向转变

不可否认,现阶段××区招商引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能否在区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致最终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经济,这确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根据资料显示,在相当一部分特色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当地政府已经树立一种特色招商意识。例如贤官镇木材加工业和苏州太仓潢泾镇的加弹产业的发展都是从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层面来有针对性的招商,这与目前我们政府导向“来者不拒”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区域经济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特色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上,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何向特色转变?特色产业的形成在形成初期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蕴藏着必然性,偶然性里面蕴藏着智慧。基于这样的考虑,××区应该实现“招商引资”战略向“招智引商”战略的转变。“智”是指先进生产要素,包括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因为只有先进生产要素才能提升产业的内涵,增加附加值。

(三)由注重数量的渐进式发展向追求内涵的跨越式方向转变

何为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无不体现在对客观环境正确的把握,即“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并不是产业的跨越,而是内涵的提升。如何才能实现内涵的提升和跨越?首先,必须要对市场行情和发展态势进行深入地了解。跨越式发展体现着借势和造势的辨证统一,二者结合的根本在于企业家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区必须树立追求内涵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而不能追求没有方向性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上面谈到内蒙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内涵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注重品牌,注重特色,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减法”。另外,所说的跨越发展也体现在适当时候可采取发展三产来带动二产的发展,二产和三产之间具有互动性。

(四)打造“湖泊新概念”

“两湖”开发应成为政府政策的重要选择。要打造“两湖”文化,打造两湖品牌,两湖应成为建设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结合点。××区在产业发展上存在着以下重要的增长点,或者说可以做出特色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产业:做好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轻纺工业),还有就是在前两类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一定经济实力,××区要不失时机地开发“两湖资源”,它是××区城市功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所说的开发,是湖泊功能转变,由传统“农业资源意义”上湖泊文化向“休闲”意义上的转变。在农业文明时代,“湖泊”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工业文明的时代,“湖泊”是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未来将满足人们休闲和体验的需求。现代的“湖泊”文化应该体现着一种深层开放的理念,是××吸引先进生产要素的重大举措。因此,××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开发与保护“湖泊”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采取中心城市带动和周围乡镇推动的城市化路径

××区市城市化应采取中心城市为主,城镇化为辅的路径,那么对××区则更应该采取中心城市为主,城镇化为辅的道路。但为了不走发达地区所走过的弯路,××区应该选择中心城市为主,在某种意义上,选择的“一城两带三极”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发展路径,将洋河、埠子、龙口作为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近期主要将洋河作为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首先要将城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节点,城区作为全区的龙头,在做大园区的基础上,必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强化功能的意义上来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因此,三个极点未来发展必须要将与中心城市的接轨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孤立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洋河工业走廊并与南区的接轨,同时,要将龙河作为一个重要的特色工业区,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将埠子作为中心城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基地,这些城镇的发展必须纳入中心城镇整体的发展战略。因此,要从做大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认识三大极特别是洋河的发展。其他乡镇作为中心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在近期的发展可能仍然必须要走城镇化的道路,通过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目的在于做强工业,做特城镇,形成与中心城区和三个极点之间的对接。总的来说,依托的是中心城市带动城市化的战略思路,而不是各个乡镇自成一摊,形成“诸侯乡镇”与中心城市隔绝的城镇化。

(六)大力弘扬本土创业精神,鼓励和扶持本地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壮大

根据实地调研,一些乡镇资产达百万甚至千万的个体老板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在外地投资、兴办实业,应该积极发动和鼓励这部分资本在本地创业、安家落户。完善对民营企业注册、税收、金融、收费等政策,减少审批手续和行政干预。从信贷、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为民营企业上市筹资服务,扩展融资渠道。放宽民资的市场准入领域,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允许民资进入。同时,大力提倡“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勤政廉政,改变机关作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增强环境的吸纳力,形成环境建设与××区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优化市场法制环境,继续抓好治理经济环境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坚持治标与治本一起抓,努力构建确保优良环境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制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经济学原理》,[美]马歇尔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规模经济论》,顾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3、《产业经济学》,刘志彪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现代产业经济学》,杨公仆、夏大尉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产业集聚论》,朱英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城市集聚经济》,冯云延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周振华:《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上海经济研究》,2002.12

薛志伟、李嫒嫒:《纺织服装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经济日报》,2004.6.7.

宋泓:《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经济日报》,2004.6.15.

[英]劳拉·泰森:《商业计划的善举》,《商业周刊》,2004.6

谢健:《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与温州模式发展瓶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

金碚:《中国地区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可行的战略选择》,《城市经济》,2004.6

傅白水:《资金外流、人才匮乏,“温州模式”即将没落?》,《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11.

张福通、谭刚、陈秀珍:《香港特区政府资助产业发展的做法与启示》,《特区经济》,2004.10

金碚:《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4.7

芮明杰:《中国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路》,《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01

后记

党校论文范文第3篇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如何管理,电子图书又如何管理,传统的图书如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都应该将其形成管理模块,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图书利用价值。这种模块化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管理软件的开发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实现。管理模块化的结果将是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图书进行归档、分类、数字化等。这样既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又有利于图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查询人员能够较为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索取的图书资料,从而节省查询时间。二是图书信息化。也就是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归档,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问题,使得图书信息化日趋紧迫。就目前而言,图书信息化就是要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的管理,研究制定电子图书管理规划,制定有关电子文件和电子图书管理办法与标准,加强图书管理软件的优化和推广。要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音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图书资料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并加以高质量的保管,实现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向跨库的电子存取服务,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图书利用的网络化。三是人员专业化。新时期的图书工作者应该既懂图书学等专业知识,又懂电脑与网络知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图书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崭新的知识结构,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创新能力。在《全国图书事业“十五计划”》中,也提出了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着重抓好图书业务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定”的目标,以达到图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并把精通图书专业知识、懂计算机、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招揽高级自动化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管理、加工、合成、利用能力。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第一,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更注重现代管理。这里所说的现代管理,也就是新形势下的图书电脑化管理。一方面,要将有价值的、该长期保存的图书通过电脑及相配套的软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图书尤其是电子图书加强信息化管理。电子图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介质质量因素、人为因素等对图书信息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管。如把好质量关,多贮存一份;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加强病毒防范;适时转录、拷贝或迁移信息;重要信息采取再生性保护技术;加强有关电子文件的工作制定和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人员操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等,防止电子邮件信息的丢失。

第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更注重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的服务功能应该得到更大加强。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政府、远程教育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图书将直接通过网络为党校的发展服务。党校的相关信息准不准确,内容丰不丰富,质量高不高,与图书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图书工作者要在发挥“管好”图书职能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用好”图书的职能。要在保证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将有价值的,可以公开的党校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公之于众,加强对党校各项工作的宣传,提升图书的报务水平,变被动提供查阅为为主动提供信息,提高图书的价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在党校里,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报务功能,就是要发挥其资源作用、凭证作用、宣传作用、教育作用。此外,要加强对图书管理的效果评估,将其作为检验图书管理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评估、内容与外部评估、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量化与非量化评估,达到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党校论文范文第4篇

1.校党组织层面一般而言,学校党组织是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实施者;学校党组织负有组织、宣传、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同志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职责,它是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和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和有效开展的有利保障。校党组织应加强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应切实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强化干部教师的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校党组织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队伍建设;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重点,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抓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在将学校,党员,师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要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党建基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校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也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力地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2.教职工党员层面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发展工作,是各大高校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党员教师是接轨校党组织,联系学生的重要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党员应积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和教职工人员,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争做先进典型。最终达到师生互动、促进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高校党建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促进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教职工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则是是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可见,高校教职工党建工作的研究建设和开展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突破口。切实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建工作和品牌建设的实践,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高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学生党员层面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中坚,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先进群体,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往往有较高的威信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对广大学生起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及通知传达给各位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也能有效地将下面群众的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层面,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组织宣传效度和力度,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学生党员应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学学习,引领思想,加强修养,传递文明,推动党建。在高校基层党建中,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各部委员;由学生党员自发组织和发动,进行有意义的党支部活动;或是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和考察、学生党员的发展、转正程序等支部规范性的、具体的、重复操作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党员去做,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能力、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益于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党员先进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党员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充分验证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因此,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榜样的力量,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严格要求自己,以先进带后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帮超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

二、进一步做好高校基层

党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先简述当前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现状,再从队伍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媒介载体四个层面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思政;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思政工作是高校党建与改革的基础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强调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临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网络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以及社会价值多元化都给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自由发展,在高校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思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的党建与思政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成效,对于维护高校及社会的安定,促进和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培养模式仍体现为传统“灌输式”模式占主导地位,这与“90后”在校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元的特性不相适应。高校学生党支部仍局限于以院系为单位,而社团学生党支部、公寓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则起步较晚,学生党支部组织形式创新不够。此外,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但党员发展的后续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大学生党支部缺乏活力与动力。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

党建与思政工作是知行合一的综合体。党建与思政工作要从理论思想转化为实践,必须通过载体来得以实现。党建工作载体不能单纯理解为活动形式或党建平台,这种浅显的理解使得党建与思政工作载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成效也会相应减弱。下文从加强队党建思政工作队伍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媒介载体等几方面具体探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发展。

(一)强化高校学生党建思政工作的队伍载体

近年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功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举措。高校应成立以学校党委领导为核心,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思政教育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领导小组可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体制建设、等内容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此外,要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院系党务工作人员、学生支部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信息员,切实加强相关培训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学生党务工作队伍。

(二)创新学生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载体

首先,要建立学生党支部、班干部、社团组织、寝室干部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四体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可进一步提高党建思政工作在学生公寓、社团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此适应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化的趋势和学生宿舍公寓化发展的需要。如利用宿舍及社团开展的各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党员活动,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加以宣传;如通过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带领身边同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其次,要大力开展学生基层党支部向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靠拢。应加大学生党建专项经费投入,将其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党支部通过申报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研讨、制度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项目,可有效激发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打造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学生党支部工作创新基地,有助于形成学生党建工作“遍地开花”的繁荣局面。再次,高校可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党支部建设,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双支部”管理。即学生党员既在组织关系所在的院系党支部履行职责,同时又在少数民族学生党支部中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通过支部共建机制,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素养,更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在日常在校学生与生活中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制度载体

首先,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主题日实践活动。应以重大节庆、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建议设立“党员志愿者先锋岗”,开展学生党员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为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聚力打造“百佳党员标兵”评选、“优秀党员寝室”挂牌、“我为党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品牌,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学习,在教育中成长。同时,开展文化育人系列党员教育活动。高校可举办“书记讲堂”和“党员论坛”,学校党委书记带头给学生党员讲党课、做形势政策报告;可举办“先进性在基层”系列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党员杰出代表及优秀校友宣讲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学生党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可开展“与信仰对话”活动,大学生党员与革命前辈、老专家党员共同交流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解。

(四)打造学生党建思政工作网络媒介载体

高校可组建网络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通过打造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更加贴近新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网络信息的特性。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指导学生党支部、党课学习小组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把党建工作宣传主动融入到青年学生党员的生活中去,使新时期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能跟上全球化时展、符合实际需要。如“南航徐川”已成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党建及思政教育的网络新名片,其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的文章《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人民日报及多个公众号转载,引起学生的极大共鸣。该校还成立了“一分钟”微视频制作团队,创作了《一分钟“四个全面”》、《一分钟“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微视频,用这种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中传道授业解惑。此外,还可大力打造学校党建专题网页,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同学们解答当前理论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占领网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参考文献:

[1]郝明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92-95.

[2]邰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36-40.

[3]南航徐川:一个用故事讲道理的校园“大V”.

作者:胡超,谭琥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

第二篇: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高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同网络是分不开的,已经成为学生和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合理保障。但是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想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由此本文主要就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改善措施,以求更加充分发挥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作用,提升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高校网络党建是传统党建工作的延伸,主要是借助网络对原有工作方式的创新,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质量。所以,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建立完善的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完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职员工综合素质,为高校长远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价值。

一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内涵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是由多个部分组成,遵循相应的流程和方式开展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对最终工作成效产生影响,伴随时间发生变化。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将内部各项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内部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遵循相同的目标发挥整体功能;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中包含众诸多要素,在内部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方式。可以说,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党建工作整体功能,实现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目标。这种将党建工作通过网络技术相整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功能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主要是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作为核心内容,突出强调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更为充分发挥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作用,提升工作质量。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系统整合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将单个要素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将失去要素原本的作用。故此,高校网络党建工作要求将各个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构建高校网络工作体系,最根本在于高校网络工作机制,直接影响着党建工作是否能够有序开展。在高校传统党建工作开展中,人们对于网络党建工作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重视程度不高,忽视了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网络特点。构建高校网络工作机制,也就是要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包括领导、实施和保障,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将这三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原有优势。

(二)制约调控

高校网络工作机制具有制约调控功能,而影响制约调控功能发挥主要在于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环境是否优化等。构建高校网络工作机制,应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找出原因,明晰各个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从而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工作循环系统,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诸如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如果进程缓慢,成效偏低,针对此类问题选用提高高校领导干部重视程度和认知书评,构建各级评估监督机制,从而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机制。

(三)整体推动

在高校网党建工作实际开展中,往往会由于对机制认知的不足,将制度看作是机制,认为只要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形成了工作机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机制并不等于制度,制度是一种规范,主要目的是引导工作和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机制注重制度之间的互动,如何能够有效发挥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将直接影响到机制的作用发挥。机制需要依托制度而存在,失去制度的支持将成为无根之水,没有机制的调节,制度将变成死板的条例。诸如,高校在网上建立信息监控单向制度,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学生自身信息不会泄露,但是如果缺乏内在保障机制,将难以有效落实激励机制,即使制度再完善、再合理,都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原本的作用。

三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构建

(一)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如何能够更为充分的发挥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原有作用,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落实此方面工作,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配合是尤为重要的。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在完善领导机制中,应形成统一的高校领导组织体系,各个部门公司气质,构建更为全方位的领导体系;加强决策和规划,托药体系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全局性,在高校党委决策中牢牢把握高校未来发展方向,确定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目标,确保高校网络党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于重大决策采用民主化监督和决策的方式,经济引导师生参与,听取各方意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接班人[4]。

(二)构建科学实施机制

构建科学的实施机制,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协调,成分发挥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原有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灌输。由于网络自身特性,自由度较高,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以及血腥信息,甚至有很多反动国家的信息在网络上潜伏,企图通过网络将这种负面思想更加广泛的宣传。经过大量实践证明,高校党建工作将网络作为工作的延伸,作为新的阵地,有助于更加广泛的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遏制反动思想的滋生。所以,在网络上开展党建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网络必将大大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积,故此,迫切的需要建立起具有马克思主义鲜明特色的党建网站,用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水平。(2)积极互动。网络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特点,是传统媒介所无法媲美的,通过网络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读者进行沟通和联系,构建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畅所欲言,提升教育成效[5]。

(三)构建可靠的保障机制

构建可靠的保障机制,是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应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根基。故此,应加强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更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建工作队伍,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思想意识水平,都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作开展需求。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领导干部对于高校网络党建工作认知水平偏低,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肯学习、不肯上进、故步自封,对于网络始终存在着一种戒心,认为网络中各种信息嘈杂,十分的不安全,担心泄露高校重要信息;部分工作人员只会喊口号,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却迟迟难以落实。针对此类情况,应加强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吸收更多计算机专业人才,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此来衡量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低,对于滥竽充数的人员,一律清除出去,保持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开展离不开工作机制的支持,为了能够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成效,扩大工作范围,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符策,王长勇.现阶段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12(1):29-30.

[2]黄有梅.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林逢春,李镇贤,谭洁英等.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构建路径的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6(7):84-85.

[4]何巍巍.高校在新形势下的网络党建工作机制[J].赤子,2014,13(1):87-87.

[5]吴江萍.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2(20):169-170.

作者:方敏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共促机制分析

摘要: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党建工作可培养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故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建设十分重要。本文首先探讨党建与就业共促进机制建设的基础,分析当前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的双促进作用,并通过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建设,让党建和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学生党建;就业工作;共促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可通过党的建设、历史、理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最终为党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当前各大企业在招人方面出现了“党员优先热”,党建工作在学生就业工作上的重要作用越加明显。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将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地联系起来,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有效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1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共促机制建设的基础

1.1目标一致性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存在发展目标一致性的基础。如果想要充分地探讨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双促进机制建设,就必须从多个方面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只有从联系的角度出发才能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就是要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思想的教育;二就是要加强校内党组织建设,通过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为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提供指导;三就是要完善各种党员机制建设,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和引领。而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设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上,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两者的作用目标具有一致性。

1.2作用互补性

高校学生党员建设工作在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联系的同时,也存在作用的互补性。大学生党建与就业两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互促互进作用十分明显。高校的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学生党员的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目标的合理实现。学生党员可以发挥自身的就业带头作用,以自身的高素质发展带动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合理实施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方法支持和案例借鉴,在学生党员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可见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互补性特征,两者共促进、共繁荣是高校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

1.3内容交叉性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党员的素质发展,在对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以进一步壮大学校党员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党组织。高校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时,要考虑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因素,看学生的思想觉悟是否符合党员建设的发展。例如会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符合发展要求;看学生对学校建设的贡献力;看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和生活作风是否符合规范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选择指标又和用人单位的标准有着相同的特质,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社会需求引导和就业价值导向,让学生通过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增加就业成功性,包括学习、为人处世、思想进步等多个方面,与党建的要求存在交叉性。

2高校党建与就业工作共促进作用

2.1党建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当前社会选择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中,党员优先这一策略显得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大多数认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巨大的优势。由此可见高校党建工作的合理开展能为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

(1)在人才竞争加剧下,招聘门槛提高。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量不成正比,竞争十分激烈,用人单位自然会提高选人门槛,尽量缩小选择范围,其中就存在党员优先的问题。基于这些情况,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上提供强大的支持,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要,凸显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2)选择学生党员,可提高企业的人才品牌效应。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在总体学生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大多数学生党员要经过各方面、长时间的考察。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突出代表,所以社会对学生党员的认同度较高,用人单位选择学生党员可以为企业带来人才品牌效应。因此,高校党建的工作的好坏就体现在学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上,让学生党员起到就业带头作用,提升用人单位对整体学生能力的认可。

2.2就业工作为党建提供改进方向

高校的就业工作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除了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岗位中发展。学生成功应聘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看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自己的所长和潜能。这是高校就业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忽视学生就业的长远发展,将必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生就业发展的好坏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1)人才需求,为党员建设提供发展方法。将学生就业和党建相联系,高校党员建设可以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建设,还要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实践提供方法和渠道。

(2)就业工作除了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对已经毕业学生进行反馈,通过他们的表现,找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毕业后学生党员的工作表现,可以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高校党员建设可以借鉴老党员的发展路径,并从学生老党员自身发展上找出原来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加以解决和完善。因此,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具有双促进作用,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挥两者的优势,可以促进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的共同发展。

3高校党建与就业出现的问题

3.1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中的模范作用

近些年,我国党员的数量急剧增加。有些学生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加入党组织,以提高自身的就业成功率。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入党并没有多大兴趣,在思想上根本不能与党的发展思想和路径保持一致,而是在父母的安排和要求下申请入党。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现象。因此,这些学生党员自身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的教育和发展保持一致,就更不可能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价值,不能很好地衡量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从而在就业工作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有的学生党员由于思想认识不高而在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这都严重制约了党建与就业工作的有效实施。

3.2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协同力度不明显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从当前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管理和实施的角度出发。高校就业工作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而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的人格促进自身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性。但当前许多高校并没将两者有效的联合起来,并没充分地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另一个方面许多高校党建工作独自发挥职能,不能从就业工作实践中找到学生党员培养的经验,不能紧跟社会和时展的步伐,进行党建工作,使内部党建工作缺乏效率性和适应性。表明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协同力度不足,需要在建立两者共促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职能。

4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共促机制的建设

4.1在党的理论课程中引入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内容

高校党员建设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建设始终是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把高校就业工作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各个过程中,毕竟高校学生的培养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效地实现高校党建和就业共促机制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两者之间工作作用。因此可在党建理论课程中引入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的内容,进一步端正和明确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机,使学生党员的就业意识和选择职业的技能进一步发挥。其次在党课学习中引入职业道德观念,在党员高层次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发挥职业道德的引领作用。

4.2创设党员毕业生的模范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共促机制的建设,就要有效地发挥学生党员在毕业生就业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应该要在就业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在加强学生党员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在高校内部建立“朋辈互助”系统,采用“以一扶众”的策略,加强学生党员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全员化优化就业的目的。

4.3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系统

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信息系统,是用人单位了解学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入口,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学生信息,也是建设高校学生党员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共促机制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优势和就业意向以及在校表现着重标注,并通过系统积极地向社会推荐人才,为学生党员就业表率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持。同时高校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党员的就业率、就业状况、就业层次等多方面的数据,可以为高校党员建设的未来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5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是引导学生政治思想发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优秀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石。高校就业工作的展开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发挥院校学生独特优势的基础性工作。两者的建设和发展都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此两者之间的共促机制的建设可以有效使其形成优势互补,在提高学生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党员就业引领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庞飞.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相互促进的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09(30):114-115.

[2]温颖娜,闫继东.试论大学生党建与就业的双赢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87-89.

[3]孙慧敏,田保状,张安涛,等.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06-108.

作者:包凌晟1,吴桢婧1,胡小毅2,王思永3 单位:1.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2.长沙学院学工部,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四篇:“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摘要]“两学一做”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而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其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认识更加透彻,在日常行为中对自我要求更高,进而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理想信念也会愈加坚定。对于专业教师党员群体而言,通过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有利于帮助其提高党性觉悟,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党员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对于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党性修养的提高,对于其提高行政能力、理论素养、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整个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两学一做”;高职院校;党建

当前,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对于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说都大有裨益。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来看,此次活动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是把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每个党员支部、深入到每位党员的心中的重要举措。曾经反复强调,高校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而不能削弱党的领导,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能否办好的根本政治保证。高校的党建工作是全国党建工作的重要分支,对全面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本科类高校,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少,重业务培育轻思想引导,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等。如何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进一步集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意义

不久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对普通党员的要求并不十分具体。近期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则对每位普通党员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对于高校的学生党员来说,“两学一做”与其息息相关。“两学一做”的对象是全体党员,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严三实”“群众路线”到“两学一做”,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做优秀党员到做合格党员的转变,优秀党员只是全体党员中一部分,而合格党员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培育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定期的思想汇报工作中表现得不认真、不走心,对思想汇报工作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个别学生党员没有切实领会思想汇报的精髓,只是凑足字数,草率应付,流于形式。由于没有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真实思想情况的转变,没有培育良好的组织观念,导致丧失了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机会,也错失了提高思想觉悟的最佳途径。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的只是出于找工作的需求;有的出于个人理解偏差,以为成为党员会让班级同学认为自己很“风光”。

在功利主义或个人主义思维的影响下,这些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党员之后,他们真正的入党动机显现出来,在日常学习、工作过程中,这些学生党员不再起到积极表率作用,甚至出现带头逃课现象,党支部会议迟到,党支部活动无故缺席、党费上交迟缓等不良现象。“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学生党员,在端正入党动机的同时,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榜样示范力量。“党员的思想动员要渗透进工作的理解和执行中,将党的指导思想、方法论、路线、宗旨、组织原则等体现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将不同学生的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结合,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代表性,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员要丰富对党的理论知识储备。时时刻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实际行动上提升对党的认同感。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对于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理论功底薄弱、入党动机功利色彩、认识不到自身不足的学生党员应当予以反省的机会,严把入党进口关,正视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

二、“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师党员包括三大类,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和基层行政服务部门的党员教师。教师党员是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专业课程的讲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传授、班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等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部分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价值观的引领。新时期不仅需要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等西方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潮在校园蔓延开来,大学生团体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判断力,很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和蛊惑。在这个特殊时期更需要高校教师传递正能量和传播主旋律。

随着高职院校对教师考核标准愈发严格,也促使高职院校教师注重追求科研成果,专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部分党员教师淡化了对自身党员标准的考核。甚至个别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的言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身份,这样的言论在学生群体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坚定信仰,重视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看似简单的提法,却意蕴深远。高职院校的党员教师要将“做合格党员”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在提拔和职称晋升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单重视科技创新、课题和论文等科研成果,同时还应该注重考察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党章、党规为考核标准,切实保证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立场。

三、“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意义

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党性修养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使其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大势所趋!”

当今,某些高校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买卖升学名额、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滋生等,有的尽管并不涉贪涉腐,但在业务方面的偏差也十分严重,如一味注重就业率而忽视思想引领和政治立场。上述不良现象在高职院校当中也十分突出。曾经提出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就是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蔓延的趋势。从高校自身的反腐倡廉工作来看,高校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招生、基建等方面,这其中又主要涉及党的内部腐败问题。继“三严三实”“群众路线”之后,党中央提出“两学一做”的主旨在于,反腐的脚步不能停止,党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修身、用权、律己等方面严格要求,谋事、创业、做人等方面也踏踏实实,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不能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蒙蔽初心。在一轮轮高强度的反腐风暴之后,“不敢腐”已经初见成效。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此为契机,要经常性、深入性、常态化地开展“两学一做”,确保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彰显党风正气。系统地学习党章、党规,并把章程和规定变为自身行动的准则和要求,提高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把“学”与“做”两者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质是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融为一体。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做合格共产党员,是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学做互进、知行合一,学习教育才有实际意义。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合格,党组织才坚强有力。

应当看到,尽管“两学一做”的侧重点是由“优秀党员”转向了“合格党员”,但实际上,合格党员的要求依然很高。尤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一名合格党员,“做”永远比“学”难度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党员、教师党员以及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是一场深入、持久、常态化的学习实践活动。

作者:王丽梅,唐忠宝

第五篇: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建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践为例,探讨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理念和举措:摆正位子、定准调子,推进学校党政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探索学校党建工作新思路;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关键词】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5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民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自成立以来,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医学人文素养、深厚理论知识、精湛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为推动陕西省高等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现有在校医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510人。于2010年7月经省教工委批准,成立了临时校党委。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怎样做?各校都在积极探索。近年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特别是从组织建设、深化主题、创新载体等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为学校的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摆正位子、定准调子,推进学校党政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民办教育事业把关定调,最终达到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主要是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学校的实施和贯彻,保证学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协调发展。与公办学校相比较,民办高校有其特殊性,就是实行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的组织不处于学校的领导核心地位,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不能完全照抄公办学校的做法,只能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新举措,才能做好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近年来,在学校党组织监督、保证和护航下,学校硬件设施大大改善。此外,学校党的组织建设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

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党的组织不处于学校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最大的特殊性。学校结合实际,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与董事会、校行政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进董事会、校委会,建立和完善党政联系会议制度。学校党委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履行行政权力,党政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每项重大决策均有党组织成员参与,支持依法行政。

2、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学校党委结合

学校当前工作实际,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学校行政工作的有效结合,因地制宜,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法,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党委办与校行政办、学生处与学工部、宣传处与宣传部、人事处与组织部均合署办公,系党(总)支部书记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兼任,宣传委员由系团总支书记兼任,有效推进了学校党政各项工作的进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探索学校党建工作新思路

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当前实际,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抓思想教育,抓政治学习,抓组织建设,真正使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在具体工作中通过精心调研、认真研究、主动介入、形成共识,为学校董事会和行政出谋划策,协调好党组织和董事会、学校行政的关系,理清各自职责,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群策群力,为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注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实现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全覆盖。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党员的学习和培训,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学校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经常性的组织生活与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经常性组织生活至少每月一次,每学期初或期末组织党员开展一次以学习为主的集中组织生活,确保党员每年的理论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加强党委业余党校建设,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任党委业余党校校长,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规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党员、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再教育,并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党员自学和讨论交流活动,通过各种主题报告会、讲座等方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团队环境,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注重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学校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每年在“七一”前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推进学院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和突出业绩,在学校营造重视和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使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在学校工作中建立荣誉感,增强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做贡献。

3、做好基层团建工作,以团建促党建

学校党委把团的建设纳入党建范畴,从思想、组织、班子、队伍、活动上“带”,优化工作环境,党团同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团建工作得到了共同发展,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校党委指导校团委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各系党(总)支部把“推优”与发展青年党员工作衔接起来。使团员青年学生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二是加强指导,不断创新团的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结合重大节点,实时组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阅读精品”读书月、下乡义诊等活动。积极推动学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促使广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得到了更多更实用的锻炼和提高。

三、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如何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党建育人方面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摆在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院党委在认真研究后,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1、开辟大学生党建活动新阵地

各系党(总)支部建立学生党员活动室,配齐桌、椅、柜等必要设施,配备党建书籍、音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党员活动室为党支部、党员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创建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平台

各系党(总)支部积极探索班级建立党小组的经验,在辅导员的帮助指导下成立班级学生党小组。学生党小组协助系党支部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各系党支部的帮助指导下,各系团总支成立了党建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党的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为学生开展党建活动和思想、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3、探索党课教育新形式

为搞好党员发展工作,学校党委每年都精心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尽快壮大党员队伍。学校把教育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培养力度,早“选苗”,早培养,通过党课学习、党校培训、个别帮助、压工作担子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考察,帮助其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校党委在业余党校的培训工作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首先,针对以往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间短、任务重、效果差等问题,变“一日一课”为“一周一课”,“一期一讨论”为“一课一讨论”,延长了培训时间,增加了讨论议题,增强了义务劳动,使受训学员能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党的知识,掌握党的纲领、方针、政策,逐步体会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在继续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前提下,为更广泛的宣传党的基本知识,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业余党校试尝开展党课“周周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业余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改革和党课“周周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党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更乐于参与,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启迪与思路。

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学校党委将在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充实党建工作队伍,深化党建工作主题,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党建工作,力争把我们的教师、学生培养成具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昊.认识把握民办高校特点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2]黎伟.新时期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

[3]黄哲琼.浅析民办高校中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

作者:刘澎涛 单位: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及保障措施探析

摘要:通过对湖南三所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调查,了解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好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建工作队伍,创新性地开展理论知识教育,全方位地构建学生党员的实践平台,科学地建立考评和监督机制等途径,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和教育服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措施

《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强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设立民办学校要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民办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国家在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规范和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领导。在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一点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都肩负着重任,因此学生党建工作应大力加强,做好质量保障服务工作。民办高校应结合学生党建工作中可能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和研究教育途径,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一问卷调查的内容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内的三所民办高校,调查其中在校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具体内容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状况”,采用调查问卷和匿名的形式,共发出了186份调查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73份,达到了93%的回收率。此次调查主要开展的方面为以下十点。

(一)调查“入党动机”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1%的被调查者“对中国共产党组织持认同态度”;有“入党光荣”这个意识的总人数的占54%;“受周边同学影响”占31%;“为大学毕业找工作增加筹码、为考公务员做准备”占58%;“家长要求入党”的在总人数中占比20%;根据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43%左右的学生党支部员入党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纯净的入党动机。

(二)调查“党员的发展质量”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学生党员持“具有很高发展质量”这种态度的人占5%;持“发展质量较高”观点的人占46%;而认为“发展质量一般”的则占42%;其余占总人数的7%的人认为“发展质量较低”的人。

(三)调查“在学习工作中你所接触到的模范

带头党员”调查的结果表明,党员发挥出的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因为认为“党员在学习工作中发挥了很好作用的”只有23%的人;大多数人认为“发挥了比较好作用的”,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为54%;“发挥作用少的”占20%;还有3%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四)调查“目前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党员缺乏实践能力”,有这种感觉的人占44%;接下来是占比为32%的“学生党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再然后是占比为21%的“学生党员思想素质差”;最后是“学生党员道德水平低”,在总人数占比重为3%。

(五)调查“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环节有关问题”结果显示,对发展流程和环节的看法中,学生党员中认为“过程较为有序”的为总人数的53%;认为“发展环节较为公平”的为28%;10%的学生党员认为对象的发展“条件宽松”;持“教育培训方式多彩丰富”观点的学生党员只有9%。

(六)调查“目前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最突出问题”

在调查中,感觉“虽然党员发展制度相对健全,但没有切实执行”的学生党员占比为48%;认为“党员的发展工作并没有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党员有27%;认为“党员发展的数量重于质量”的学生党员占19%;持“需完善学生党员的监督评价体系,对正式党员进行监督”的学生党员有6%。

(七)调查“学生党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目前学生党员主要存在的:感觉学生党员“学习不认真,成绩下降”的占有12%;有59%持“党员的行为不够具有原则性,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不加以劝阻和教育,自己还参与”观点;46%认为“缺乏对同学的困难的爱心”;认为“党员在关键时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学生党员占25%;48%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对集体的事情态度消极”。

(八)调查“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严格的主要表现”

调查显示,常感觉“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缺乏联系”的党员占55%;持“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只是走过场”观点的党员占41%;持“入党介绍人在支部大会上只提发展对象的优点,不提或极少提及缺点”观点的党员有29%;35%的党员认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不充分”;29%的党员认为“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缺乏”;51%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重视,形式化严重”;认为“团支部推优工作未能认真严肃的开展”的党员有12%。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包括从优秀团员推选入党,到党员的后续教育各个环节。

(九)调查“在哪些方面学生党员有待提高”

调查表明,认为“理想和信念过于薄弱,还需进一步强化”的学生党员占51%;有“理论知识不足还需进行学习”这种感觉的党员占比为46%;52%的党员认为“入党动机不纯过于功利化,须加强自身修养”;认为“仍需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党员为41%;55%的党员认为“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将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认为“学生党员在道德品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党员占29%。

(十)调查“学生党员为何不积极参与组织活动”

调查显示,认为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单调”的党员占63%;有“活动脱离群众”感受的党员占24%;68%的党员觉得“活动内容毫无新意”;觉得“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的党员占37%;感觉“活动没有采取先进的方式手段”的党员的有32%。

二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和教育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认同中国共产党,但是更看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入党动机。社会多元化的思想对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们心中入党只是找工作或者考取公务员的一个加分条件,或是内心并不情愿只是被动的在接受,或者只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或是为了更快的实现个人利益,入党比较盲目并且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第二,学生党员具有比较良好的发展质量,但优化工作仍然是重点,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对学生党员的标准和要求。主要表现在有部分党员具有和普通学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党员中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人也占到了学生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党员在坚持理想信念以及强化自身修养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

第三,虽然党员发展制度可谓健全,但在具体执行时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仍然形式化严重。当前民办高校党员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太过表面化是最严重的问题,对于学生党建工作来说,从发展党员到对党员的认真教育的各个环节,仍是非常重要。

第四,党员应具有模范带头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现在看来却是极为有限的,效果也不够显著,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开展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带来的效果也极为有限,所以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做事不够有原则,缺乏集体观念缺乏的现象。调查表明,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具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党员只有五分之一,充分而全面的发挥了模范作用,较少发挥作用或从不发挥作用的同学比例占到了23%左右。

三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按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好各道关口

一名合格的党员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在发展环节上就要经历四步,具体包括培养、教育与考察、经历四个过程的转变。第一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入党申请书提交上去,然后通过审核,从一名普通群众进而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积极分子进而成为发展对象则是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则是从发展对象转变成为预备党员;从预备党员正式转变成为了党员是第四个阶段。每一道关口,都要把好质量关,可以借鉴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实施标杆管理,严把进口关。

(二)加强指导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建工作队伍

首先,高校应该从全校教师中选拔出那些具有良好的责任心、优秀的思想品德,乐于奉献的教师党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这些党员老师共同构成了一支专职的党建工作队伍,学校对这个队伍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有效的培养,保证这支党建工作队伍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良好的业务能力、坚定的工作作风、合理的结构并且相对比较稳定,然后将队伍安排到各基层党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与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选择一批老党员同志,能够在业余时间让他们去开展兴趣小组,指导实践志愿小组。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存在于民办高校的师资职称中,一批高职称退休的老党员同志被招聘了,造成就是“中间小,两头大”。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与湖南大学与中南大学等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退休的高职称教师将聘请到涉外任职,这部分老党员同志,这些老同志具有的教学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掌握着非常扎实的党的理论知识基础,可以让他们参与学生党员的兴趣小组和实践志愿小组,补充和解决专职年青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的情况。

(三)对党的理论知识教育进行创新性地开展,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实效性

对学习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能更高实效性地确保学生党员的学习,如选择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参观学习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党员在视觉和行动两方面深入的感受理论知识,与理论知识发生共鸣。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者开展各种专题教育讲座,其次要对教育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民办高校学生一般来说都具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具有很强的活动能力,而且也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本,所以在对教育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需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学生党员关于民主权利的内容,融合当前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丰富教育体系,在对学生党员党性进行有效培育的同时,还要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进行启蒙,训练民主法治生活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出学生党员获得的成长。最后,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层次性有计划地学习理论知识,有效利用党员再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规律。

(四)全方位地构建学生党员的实践平台,推行“注册支部+活动支部”的党建组织模式,对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进行增强

想要对学生党员修养和服务意识进行增强,一个全方位的学生党员实践平台的构建是所有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2000年探索并实行“注册支部+活动支部”的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延伸至学生公寓,主动占领学生公寓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所谓“注册支部”,就是各二级学院设立的学生党支部。每一栋学生公寓的所有党员组成的活动性支部称之为“活动支部”。注册支部会通过学生会、社团、班级等不同团队中党员示范岗和责任岗的设立,令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活动支部将学生宿舍看作是党员的责任区域,目的是为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党员服务其它学生。其次,可以充分发挥校外社会实践环节的作用,进行学生党员的实践平台的构建,让企业和社会也发挥出自身培养学生党员的作用。

(五)建立科学的机制,令学生党员能够自我约束、考评和监督,长久持续学生党员的生机和活力

在自律意识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会比较匮乏和薄弱,而且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诱惑因素,更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想要使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能够长期保存延续下去,一方面要对自身修养不断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的制定,利用这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首先,一定要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构建学生党员后期教育服务的相关跟踪平台,保证制定出的党员行为规范可操作性强并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如党员汇报制度、党员谈话制度、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制度,务必使这些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其次,制定学生党员考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党员对自己的职责都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一切奖罚进行的依据都是考核评价的结果,保证执行的严格程度,可以将每学期的各项评优工作、奖助贷工作都关联在考核结果上;在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应用的时候,需要具有系统性强并且足够完备的制度来进行。最后,对党内外的监督机制都进行有效的强化,不仅要让党员的主体监督机制得到有效地发挥,增强学生党员的监督意识,还要全面的发挥党外广大师生的监督作用,使民主监督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邢光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2(4):45-46.

[2] 李文红.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及质量保障措施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3):71-72.

[3] 陈丽冰,钱久李,陈翱.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2(1):97-98.

[4] 王荣,李斌雄.论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55-56.

[5] 孔文军.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0-41.

[6] 袁小平,保永春.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9-60.

作者:刘兴旺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第七篇:微博平台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思考

摘要:伴随现代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以及诸多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迈进,互联网作为新兴信息传播媒介在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高校党建工作应当重视微博平台的突出作用,依托微博新媒介探索高校党建新型机制。

关键词:高校党建;微博平台;探索路径;机制革新

一微博平台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微博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缘由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指引着高校学生群体党建工作,我们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用人本质上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与自然性的观点,科学看待微博新型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不可否认,尽管微博这一媒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并不会改变人的自然属性。反观我们的生活,不难发现,微博用户的有关信息沟通实际上有益于亲朋好友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日常生活中难以相见的家人与朋友,都可以凭借微博上的用户信息交流渠道进行密切联络与关注。与此同时,微博的产生发展是对人类实践性的反映,当下现代移动通讯对应技术成功与网络作用的结合,催生了更广泛的微博使用,而这些无一例外皆是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过程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不能忽视的一点便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工作针对的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那么一旦人们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以及相关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必将带来实践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性探索。由是,微博平台的使用必不可少地会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密切关联。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微博应用的现状

微博等一批新型社交手段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微博用户拥有着诸多用户群体,在现在的党建工作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各地有所尝试。譬如,在2010年开始的两会前夕,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各政协委员都有借助于微博客户端广泛地争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微博早已作为参政议政的新型载体在党建工作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创新和改革了党建思路与理念。一些高校充分运用了微博这一媒介,提供给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一个实时交流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做好了组织动态的与方针政策的宣传,体现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桥梁在引导与宣传舆论上的突出意义。无论学生身处校内或是校外,都能够通过手机微博客户端便捷地接收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领导的精彩论述,第一时间实现同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其一,忽视了学生党建工作环节的不稳定性特点。通常来说,高校党建活动周期短,人员流动性较大。譬如,学生党支部工作主要力量皆是高年级学生,而近些年却在新生党员比例上多有增加,高校学生党支部组成结构上发生明显变化;另外,一些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繁重,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很难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其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定位不明确,内容杂散。党建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思想、组织、作风等等方面,但正是因为如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很难抓住重点,党支部活动时常会与学生组织分离,一些群众性活动很难得到广大学生的响应。其三,学生群体入党功利性心态较强。入党动机反映了学生群体争取入党的内在动力,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党组织的纯洁性和组织性。在如今社会转型与思想价值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党的认识上有着诸多局限,种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二微博平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发挥

(一)充分运用微博立体式、便捷化传播能效,强化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在微博平台上,我们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抽象晦涩的政治理念通过富有意蕴的视频文字讯息呈现出来,让静态平面化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变得立体而动态化,逐步提升广大学生群体与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凭借微博这一媒介进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妥善把握微博实时传播与记录的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平台有关党最新的思想与信息,确保党的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让微博成为传播和弘扬正能量的不二法宝。另外在针对来自世界范围内各类突发性事件的传递时,微博平台也要秉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将党的有关决策迅速贯彻落实,牢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运用微博交互性特点为党建工作服务

微博早已成功实现双向化互动,这也是它有别于既往传统论坛、博客媒体平台的优势所在。凡是在微博上共享信息,就必然涉及以一对多等形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应秉持平等民主的人本化意识,在整体倡导尊重的基准之下,更多关注学生群体的有关动态讯息,做到及时掌控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开展引导与教育工作。面对社会各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可以运用权威而又真实可靠的讯息同学生展开交流,对部分网络媒体上的谣言要迅速做好澄清工作,确保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引领作用。

(三)微博操作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影响力与传递效力

以往高校学生党员群体在进行组织活动时普遍存在着局限性,譬如囿于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活动采用统一时间、地点以及同一主题内涵的教育,欠缺新意,方式单一。但是,当下使用微博为媒介开展党建工作恰恰可以解决好这一问题。党建工作以微博为手段,变得更为便捷、多样,赋予了各项常规工作的组织灵活机动性特征,进一步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桎梏,让原本单一局限的传播形式日益丰富多彩,更易为高校学生群体所接受。通过既往有限教育资源的转变,让更多学生党员干部利用微博党建平台实现对党建讯息的选择与使用,保证了学生群体的自主选择权利,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远程化教育管理。

三微博平台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开设官方微博,充分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

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微博用户,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可以运用这一平台,建立党建官方微博,形成一个有条不紊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模式,将高校学生干部党员有关思想行为对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上来,还可以充分运用诸多学生党员互粉的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具体思想教育工作的效力,增加了学生党员干部间的政治感情。但是有些高校学生微博党建传递主流价值观时往往有滞后性,一些高等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微博平台方面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乃至于出现各类“失语”状况,如此的功能性障碍难免会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陷入瓶颈局面。所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要的是牢牢把握住在微博时代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构建微博党支部平台,逐步推进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不得不说,微博互动交流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个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离不开学生群体的支持和认可。微博党支部是十分具有新意的探索,通过微博党支部可以开展学生党建业务以及日常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譬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提交学生入党申请、日常思想汇报、缴纳党费甚至是转接党员组织关系以及各项党员交流活动,实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一方面简化有关手续,打破时空局限,适应高校学生实际媒体生活,提升了党务工作效力。另一方面,凭借微博新型媒体平台自身的特有关注功能,诸多党务工作者可以实时掌握与了解高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更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高校党务工作者也能够积极引导党建微博正能量的传播,竭力削弱各类负面讯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毒害。

(三)利用微博平台,促进党建工作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发展

第一,可以运用微博平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有关党员、党支部新闻讯息,让党建工作内容直观化,随时传播与观看,规避时空限制所带来的讯息丢失与遗忘状况。第二,注重网络平台党建学习心得的分享,运用标题式的微博党建讯息吸引党员学生去网站和论坛,形成网络主流意识,净化学生党员群体的头脑,逐步帮助学生党员群体提升思想觉悟。第三,开设总支书记以及各个支部书记层次的党务工作人员微博,为学生入党问题答疑解惑,发挥微博作为交流媒介互动对话的长处,增强学生向党支部、党组织靠拢的意愿。第四,在微博平台打造党支部的热点、焦点话题,学生党员群体一起参与理论热点的探讨,发表针对党支部建设以及有关党员发展工作的建议,将微博平台打造成为学生党员交流学习、开展组织生活的新媒介,从而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理论学习研讨的针对性与效力。

(四)竭力提高党务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首先摆在第一位的便是学习环节的重要性。党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增强政治思想学习,充分熟悉微博党建工作流程,学会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播文化与思想。要突出调研的重要性,必须明晰通过怎样的路径才能让微博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强化高校微博党建调研考察工作的科学有效性,使用有针对性的举措和方式聚焦当下党建工作热点,形成兼具实践价值与理论思想的调查研究成果,还要多加运用形式转化并应用于党建微博平台之中,让有关调查研究为党建微博工作保驾护航。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便是提升党建微博运行过程中的人员修养。关注对人品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凭借先进思想、昂扬的精神与高尚的品行有力地感召高校学生党员,让学生们在微博中获得认可关注,最后赢得话语权。

微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入微博平台,是新时代下的创新尝试,对于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程有着突出作用与意义。这也要求相关负责人创新工作方法、革新工作路径,切实把握住微博这一有力工具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这条探索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晶洋 单位:丽水学院

第八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深入开展,国内外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多变,当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诸多新挑战与新问题,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迈入新领域,新时期高校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尽可能引入出色大学生成为共产党员,同时为学生党建工作构建坚定的战斗营垒。

关键词:学生党建;问题与挑战;质量提升路径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期社会变革与创新带来的挑战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比如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多元化,缺乏强烈的使命感、理想信念及党员的自我意识,入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等,这些难题促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任务、目标和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方面,加大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挖掘人才和吸收出色学生入党的途径,是提升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的有效方式,更是帮助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起点和重点。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核心,高校希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党性。

另一方面,学生公寓、网络平台、社团组织正逐渐成为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所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是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通过在学生公寓、网络平台、社团组织中宣传党的思想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实践中让党员真正得到历练和提升。为了培养更多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决定将工作重点定为加强党员发展前培养,同时更要注重党员发展后的管理和再教育。

(二)校风学风建设中带来的挑战

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出色学生,高校学生精神风貌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思想道德、专业技术、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上。在高校学生中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既能响应培养我党的后备能量的号召,进一步深化和改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深入贯彻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具有引领和推动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的作用。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是深入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各级党委要将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同等看待,并高度重视。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期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队伍不断扩大,在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灵活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学生党员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出色成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学生党建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然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存有若干问题。”

(一)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复杂多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发生或多或少的冲突,外部敌对势力和西化的企图正前所未有的侵入国内,同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正不断侵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面对信息霸权的斗争和西方势力的挑战,党组织受到了一系列冲击,对高校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党组织的感召力、吸引力被削弱。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奔跑发展,使学生党建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这就使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全新的战略机遇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积极变革党员的发展模式,引入出色高校学生到党组织中来,改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构建一道拒腐防变、抵制不良思想影响的坚固壁垒。

(二)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种因素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等发生了巨大的的变化,其价值定位更加现多元化。在经济浪潮的驱使下,在利益主义的驱动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下,学生之间的从众、攀比心理的影响,使高校有些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不纯的现象。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将党员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出色的依据,学生党员较普通学生更加受到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私营企业的喜爱,部分学生为了增添各类奖励、择业竞争的机会、进入工作单位提拔快而选择入党。因此,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的挑战。

(三)学生党员的发展存在不规范现象

近年高校的扩招趋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而党建工作人员相对缺乏,细致化工作的难度增大,在学生中发展积极分子和党的重点发展对象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目标,一些不科学的衡量标准诸如以发展学生党员人数来衡量学生党组织工作的绩效等。部分学生党组织对党员培养和再教育发展不够重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后续教育不足,出现教育不到位、教育力度不够等现象,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长期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出现学生党员缺乏党的正确引导和再教育。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党组织仅以学习成绩和各类奖项作为评判的政治标准,而不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出现简化程序的现象。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解放思想应该作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而促进新计划的创建,新思想的应用,创建新的计划,以思想解放进一步推进党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目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正确应用及深刻贯彻将指引学生党建工作。二是高校学生党建理念的改革在于执政党的高度创新务实和要求。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二)吸引更多出色的高校学生加入党组织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党的接班人在这里成长,国家建设者在这里成才。高校各级党组织肩负发现并发展一个优秀党员的重要使命,尽可能吸纳青年学生中的出色分子进入到党组织中,并进一步领悟培养一个优秀党员的意义。

第一,一定程度上扩大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改变目前部分高校将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获得奖项的多少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标准的状况,使入党的资格多样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在以工作大局作为起点的同时,转变并适应新的思想观念,使高校学生保持充沛的政治热忱,提高高校学生入党积极性。

第二,必须保证高校学生党员本身质量。只有党员质量得以保证,才能使发展党员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使我党具有恒久的热情和战斗力。当下没有艰苦、险恶的环境和随时面临的生死抉择考验,党员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同时也要保证质量。

第三,适时转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模式。作为整个党建的有机组成,高校学生党建要不断变革党员发展模式,以此适应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其发展与先进性和时代性相统一。高校必须着眼于自身发展和学生教育的需求,改革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思路,使其具有更加科学化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方式。

第四,把握青年人发展时机。青年是学生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高校学生正处于确定政治信仰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怀揣着强烈的政治抱负。所以,需要牢牢把握青年入党的时机和主动,要进行积极的引导、系统的教育,使其深深地被党性所吸引并坚定的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一名共产党员。

(三)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构建坚定的战斗营垒

为顺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找寻和创建一种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制,要加强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高校学生党组织,扩充党组织的队伍。依据党组织要求和高校发展,遵循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施展党组织长处的原则,在设置学生党组织时,为了让他们有相同的交流时间,将相同班级、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人组织在一起举办各项有益活动,也有利于集中进行考核管理和思想教育。部分高校可以以学生社团、寝室、实验室等基层单位设立党组织,有利于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施展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卓越战斗力。

第二,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当下,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正日趋普遍化,党组织网上服务能力必须有所提升,更好的服务广大党员。要运用网络手段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空间,宣扬党的理论、方针、路线。

第三,要创建涵盖所有学生的党性教育体系。高校要将党性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将其加入学生学分系统中,设立从学校至学生基层组织的党性教育系统。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必须要深刻了解并在生活中始终贯彻。

综上所述,高校要着眼于提高党员质量和党的执政能力。要放眼未来,不断把出色的高校学生引入到党组织中,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自身能力和政治素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战略性育人工程,高校肩负着培育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只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培养出专业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过硬的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陈文昌.论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9(17):77-79.

[2] 王冰蓝.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13(1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