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人才思考

新农村建设人才思考

国以才治,政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人才。石门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更新人才观念、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成人才的大量涌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更新选用观念,促成人才脱颖而出。但凡人才,一般具有三个方面的素质特征,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有独立思维能力,善于发现未知,提出独立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基本标尺。新时期,我们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必须善于用好这把标尺。一要摒弃用才唯忠观念。要重用忠于真理,忠于事业,忠于学术,忠于道德,有自主见识和独立思维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一味忠于上级、忠于领导、忠于固有思维的庸才。要敢于任用那些能力突出、敢于讲逆耳真言的人,真正做到逢贤必纳。二要突破学历资力的限制。不能将“学历”视同于“能力”,将“文凭”等同于“水平”。要正确认识不同职位对学历要求存在的差异性。要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重能力,看潜力,对素质特别优秀、发展潜力比较大的,要敢于破格提拔。三要克服“求全”观念。古人云,“好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好车能载物,过河不如舟。”一个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工作中,不能求全责备的要求人才各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才能,而要做到适才适用、专才专用。

二、整合人才资源,挖掘人才资源潜力。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分布结构。目前,石门县既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也存在因分布不合理、专业不对口而形成的人才“虚假不足”、“虚假富余”的问题。如全县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类人才占了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3.74%,行政事业单位占了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的93.5%;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专科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为9.6%、33%,而民营企业相应人员比例仅3.3%、20.6%;企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8200多人,占总数的55.7%,而民营企业仅为10.7%。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分布结构。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一部分人才调配到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中;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将一部分人才充实到生产和科研第一线。二要抓紧培养一批紧缺、适用人才。要建设好三支队伍。即:建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高校、大公司学习。建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利用农技推广中心和各种培训机构,把高中、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组织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和专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要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乡镇企业工作,为农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建好党政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三、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一要坚持人才工作的正确导向。要精心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各类人才管理台帐,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责任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凡进必考,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三要创新激励机制。要全面落实“三个留人”的要求。要采取措施,做好政策性引导,把人才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人才富余的地方配置到人才急缺的生产第一线;要按照“一流人才、一流收入”的原则,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胆探索工资分配市场化的办法,使收入分配向在一线创造效益的人才倾斜;要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科研经费、岗位安排、工资福利以及使用、奖励、流动等方面有新举措,从而使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