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农村保洁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缴费基数;给付利率;随机贴现值;退休破产概率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3-0029-04
一、前言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若干重大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国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1986年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制度的试点;1992年颁布实施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以下简称《基本方案》);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达到8000多万农民参保的最高峰;1999年农村新参保基本停止,农保工作停滞不前甚至一路下滑;2003年以后各地又相继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007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保制度改革正迎来了其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新型农保提倡“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集体补助”三方筹资的模式,取代了原来的“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进行政策支持”,尝试通过增加政府补贴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保,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本文将从微观层次上对此政策措施进行解析。
二、新型农保在苏北农村的发展现状
新型农保制度尝试从筹资模式人手,改善农民参保不能享受财政补贴的局面,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对于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方面,此项政策效应在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得到明显反应。从该镇2000年至2008年5月底参保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8年5月份的参保人数为666人,是2007年参保人数的10.2倍,超出了2000年至2007年的参保人数总和,占全镇总体参保人数的53%。另外,从历年的农保参保人员缴费情况来看,其集体补贴全部来自沟墩镇自来水厂,2000年至2008年5月期间,该厂参保人数分别为61、58、58、58、58、48、51、50、49,自2000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笔者剔除掉历年数据中自来水厂的数据后发现,2008年仅半年的参保数据就占到了历年总体参保人数的80.87%,新型农保制度下的参保人数明显提高。同时,由于县财政和村组织开始了补贴,自来水厂不再进行养老保险补贴(原补贴数额等于个人缴费额),因此,集体补助在该镇的新型农保缴费记录中基本消失。
三、新型农保中政府补贴的微观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可持续的个人养老计划,是能够保障工作期间的积蓄能够负担退休以后的生活消费支出,即满足条件:储蓄的未来值=未来消费的现值。用公式表示为:其中,i=1,2,3,…,N代表工作储蓄年份,J=1,2,3,…,D代表退休消费年份,W为工资收入,R为投资利率,s为储蓄额,c为退休消费额,假设形和s都一次性发生在年底。这样,在退休消费和工作储蓄之间有一个转换关系,转换系数可表示为:
根据公式(2),在一定的利率水平R下,工作期Ⅳ年中,如果每年储蓄s元,则将来可以转换为共D年的每年S*a元的退休消费生活。如果工作期间每年储蓄为工资的一定比例S/W,那么意味着将来的退休消费水平为工资收入的a*(S/W)。现假设N=15年,D=10年,根据公式(2)绘制出不同利率水平和工作存款比例所对应的退休消费比例(见表1)。
根据沟墩镇新型养老制度宣传提纲,个人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10%到300%,县财政按个人缴费额给予10%左右的补贴,村集体可按个人缴费额给以5%以上的补助。现假设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为10%,县财政补贴10%,村补贴10%,不考虑集体经济补贴情况下,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能够达到12%(10%+10%*10%+10%*10%)。对照表1,保持利率水平3%,将来的退休消费比例提高为26.2%,相对没有财政补贴情况下,提高了4.4%。可见,在县财政和村共同补贴个人缴费额20%情况下,退休消费比例的提高还是比较有限的。进一步讲,如果政府再适当提高农保账户给付利率水平到5%、7%和12%,那么农民退休消费比例将分别达到33.5%、42.9%和79.2%。可以想象,在1994到1996年,农保个人账户给付利率为12%时广大农民极高的参保积极性,更不用说当年集体经济能够负担养老缴费约40%的直接刺激效应了。另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一般为28%(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0%),同样可以运用以上分析结果查看其职工退休消费比例情况,对照表1,针对不同的利率水平3%和5%,退休消费比例分别为61.1%和78.2%,这基本和我国企业职工的平均养老替代率水平61.8%相一致。
总之,新型农保制度中的财政补贴措施,一方面可直接增加农民的缴费比例,因为补贴按照个人缴费额为基数来进行的,对于退休消费比例的提高程度比较有限,但是,财政补贴该项措施,更重要是它的间接效应,即增强农民对农保制度的信心,刺激农民参保,令他们自愿并主动增加个人缴费比例(新型农保依旧采取自愿原则,国家不可以强制个人提高缴费比例),从而相应提高退休消费比例,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四、新型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探讨
这些年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也就是如何保障养老金支取或退休消费一直是学术界和保险界研究讨论的焦点。十几年后,我国四五十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群将相继到了退休年龄,对于多是居住在农村的这批人群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新型农保制度到时能否满足要求?可持续性如何?
退休计划中有着三个重要因素,即消费支出、投资利率和死亡率,这三大要素也是笔者对目前新型农保制度可持续性研究的关键性变量。假如花费开支太多(低估了通货膨胀对长期需求的影响),或者投资很糟糕(过高或过低风险投入),或者低估了参保者的寿命,那么,退休期间的破产概率都要相对增加,相对应的养老计划将不可维持。笔者现把退休破产概
率作为一个风险测量单位来讨论新型农保的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运用随机贴现值SPV来提供一个初始本金被耗尽的概率(退休破产概率)表达式,这个公式能够很容易在Excel中被执行。零时间点未来消费1元的现值可按照公式(3)来计算:公式(3)可在余期寿命T和投资回报率R已知的情况下被运用,也就是说,在确定性的情况下,假如某参保者退休时,拥有的净资产大于PV值乘以所期望的消费额,那么其资金可以维持所剩余的生活,假如拥有少于相应的数目,则将要在某个年龄破产。
当然,R不可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为了更能准确的反映和模拟实际情况,笔者利用ERG(Exponential Reciprocal Gamma)方程(见公式5),根据历年苏北农保制度提供的给付利率情况,提供几组在投资利率均值为5.9%,标准方差为3.8%,不同死亡率情况下的退休破产概率(见表2)。SPV为随机贴现值,T为余期寿命,W为养老资金总额,U,A分别为投资利率的均值和标准方差,λ为死亡率。
根据沟墩镇新型农保宣传提纲,当参保者年满60周岁并缴费15年以上,可开始领取养老金,月领取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统筹账户储存额)/120,可知,养老金领取标准基本是按照10年领取时间来核算的。对应表2,如果该投保人55岁退休,计划退休后年消费支出为养老资金总额的1/10(对应农保制度中10年的退休养老金领取期),即计划10年以内领取完全部的养老资金,那么破产概率为59.92%,意味着在参保者退休到死亡期间,其破产可能性为59.92%,如果计划利用20年的时间来领取完养老资金,则年消费支出为W*1/20,那么破产概率大大降低,仅为7.42%。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消费支出为1/10和1/20相对应的破产概率分别为43.67%和5.36%,相对于退休年龄55岁来说,破产概率分别降低了16.25%和2.06%。
很明显,延长退休年龄和降低消费支出,都可有效降低退休破产概率,消费支出可随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作相应变化。对于退休年龄,目前苏北的新型农保制度不光没有将退休年龄往后延长,对于女性退休年龄反而作了相反的调整,将原来的“男女退休年龄统一60周岁”变成“女性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男性为60周岁”。新型农保制度的建立可能需要慎重考虑这个因素。
另外,农保个人账户给付利率是影响农民参保积极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给付利率从1994年的12%下降到现在的2.5%,极大的动摇了农民对农保制度的信心。现仍运用ERG方程,代入固定不变的利率2.5%和5%,对于退休年龄65岁,消费支出为1/10,参保农民的破产概率分别为73.93%和50.97%,利率为5%的破产概率降低了约23%。可见,提高给付利率是另一个增强农民信心、鼓励农民参保、提高农保制度可持续性的有力措施。
五、结束语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寿命的延长,以及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将陆续步入老年,中国正面临着白潮的迅猛冲击。切实做好新型农保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冲击。随着新型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有如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农保政策背后的微观效用,进一步做好新型农保工作。
1、落实并提高政府补贴比例。2008年9月在苏北农村的调查发现,在已经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当年并不是自己有意识的参加农保,而是带着试试看的态度只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200元或者400元不等,后来退休时只能领取每月几元的养老金,根本谈不上老有所养,农保的养老保障功能在农村也自此比较淡化。新型农保制度下,虽然提倡地方财政进行补贴,但是如果补贴比例不能落实或者并不足够大,那么缴纳保费就没有了后续性,造成众多的、小额的一次性缴费,其结果会和老农保一样,新型农保应该注重避免这一点。
2、统一农村男女退休年龄到60岁,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延长到65岁。由于农村特殊的劳动方式,农民劳动周期比城镇职工相对要长,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给予农民更长的养老缴费时间,有助增加养老金领取水平,具有双重正效应。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汤原县率先实行了农村专职保洁员制度,初步实现了村屯卫生环境的长效管护,探索出一条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日,汤原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暨设置专职保洁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汤原县农村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意见,成立了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新农村办,由新农村办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落实落靠;每个自然屯设置1名专职保洁员,在2000人以上的自然屯每增加1000人,增配1名专职保洁员。各乡镇、村屯根据村屯人口规模实际,合理确定保洁员数量,保洁员实行公开选聘,择优录用,并将保洁员信息报县新农村办备案,确保保洁员队伍信息可查、方便管理;汤原县制定了农村专职保洁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标准,实行划区分片管理,每个保洁员负责责任区内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做好主要道路、边沟及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及树床花草栽植的日常管护,确保路面无垃圾、无积水、无堆积物,树床花床无杂草,边沟渠道畅通无淤塞。从春季到九月末的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保洁员每天要在责任区内工作,不得脱岗;保洁员的基础工资,由各乡镇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原则上每人每年不少于1万元,按年兑现。县财政安排“以奖”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农村专职保洁员绩效工资,以自然屯为单位,按照每年每个自然屯匹配1万元,2000人口以上自然屯每增加1000人口增加1万元的标准,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工资加绩效工作保证了专职保洁员的收入,也稳定了队伍,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考核常态。坚持常年检查考核,根据保洁员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工资浮动、人员动态管理。对乡村,实行“三包三查一考核”,即乡镇领导包片月查、乡干部包村周查,村干部(书记、主任、会计)包街道日查。由县新农村办牵头,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结合日常检查,确定等次。考核结果名列前三名的乡镇和前十名的村屯,乡镇领导、村干部、保洁员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的村干部,除扣发绩效工资外,全县通报、限期整改。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汤原县农村专职保洁员制度日趋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基本做到了村屯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花草树木日常管护及时,农村卫生环境全面改善。目前,汤原县正按照今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会议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完善设施配套,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围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健全试点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至9月底,全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面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使之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卫设施基本完善,农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全面推行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组织领导
为了使我乡新村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有序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如下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邵三鹏任组长,桂由火、徐小平、杨泽建、蔡茂江、汤恒斌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具体措施
㈠垃圾清理。1、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着重保持“三清三改”效果,特别村庄中的死角。2、搞好门前卫生三包,清理乱堆、乱放、乱倒等现象。3、特别是村庄入口路段,休闲场所、活动中心等地段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
㈡垃圾处理。1、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推进有机物就地堆肥或沼气厌氧化处理,无机物村庄定期定点收集就近填埋处理。2、每户设置垃圾桶,建设多个垃圾池,每个新村点建设垃圾屋,临时收集,定期清运至村填埋场填埋。
㈢运行机制。1、抓好规划安排,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合理选址,建好垃圾屋和垃圾填埋场。2、配备好适量的垃圾桶和垃圾运输工具。3、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定期进行卫生评比,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使新村点的卫生保洁工作形成长效机制。4、采取义务投劳、轮流负责、集体出资还是分户出资等形式要求,配备专职保洁工作人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也是促进乡风文明的主要工作,各试点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该项工作抓好。
一、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了有效处理和利用,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过去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不复存在,农户庭院布置更加合理,家家饮上了清洁卫生水,用上了设施配套的厨房、浴室和卫生厕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
(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广大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态环境的变化,激起了他们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和追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通过清洁工程政策的宣传和垃圾处理的培训,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村民的环保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清洁工程理事会民主理事、积极运作,基层干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村民的规划参与权、自我管理权得到全面保证。现在全县干群关系良好、农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从完善机制入手,着力把清洁工程摆上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
1、加强领导,规范各项制度。一是建立挂点帮扶制度。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副县级以上领导和乡镇领导挂点,部门单位帮扶,其它干部包村负责制。各乡镇、村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县里已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县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工作职责》、《环境保洁村规民约》和文明卫生户创评等一系列文件与制度。在县内几条主干道以及新农村建设点,新建了一批垃圾处理系统。各乡镇集镇、卫生院和农村中小学纳入了农村垃圾处理系统规划范畴。大多数自然村都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理事会职责、保洁员职责等。三是完善推广垃圾处理操作模式。完善了“3加5”垃圾处理工作模式,在村级建立了70多个垃圾处理系统,指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标准,养成“人人不乱丢垃圾,时时注意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机制的完善,健全了县、乡、村、点四级垃圾处理工作网络,实现了县有领导小组、乡镇有环卫所、村有垃圾处理设施、点有保洁员。
2、多元投入,积极筹措资金。我们采取对上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村收入抽出一点、动员社会捐助一点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更多资金用于农村清洁工程。今年全县共筹措资金400万元用于环卫设施的建设、保洁员工资报酬和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等开支。同时,各乡镇场年初都已将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彭高镇、福田镇等乡镇都已安排近百万元清洁工程专项资金,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坚持以营造宜居环境为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处理
1、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发动。为使农村清洁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利用举办培训班、印制操作手册、张贴标语、发放致农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垃圾的危害性和垃圾处理的重要性,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今年全县共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5万余份,门前三包责任书4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80余车次,悬挂横幅126条,制作农村清洁工程宣传栏2000多个,书写标语2500余条,召开了多次农村清洁工程题会。通过广泛宣传,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农户的环保意识。
2、突出重点,抓好典型示范。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重点,全县打造了一批以边塘、南源、新益等为代表的村容整洁、生态秀美、和谐文明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重点整治了319线、上万线、福东公路等几条主干道,以点带面,起到了示范效应。抓好了重点人群的教育,以家庭主妇、中小学生、老年协会、村理事会、保洁员为重点对象,召开家庭主妇会议,宣讲五种垃圾分类常识及处理方法,发挥老年协会和村理事会作用,对农户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卫生评比。在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卫生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抓好典型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挥老协会员作用。农民的事情要让农民自己作主,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如在福田镇大宇村,全村有老协会员112名,每5名会员分成一组,负责全村22个小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全村形成了农村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搞好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分类是关键。在福田镇明山村,农村生活垃圾做到不出村,每家每户发放宣传单和垃圾分类桶,在村庄显眼处书写宣传标语,成立了理事会和保洁队伍,由村委会主任专门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其它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目前该村形成了村庄整洁、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市委农工部还组织了该村张水华书记到全市各县区进行宣讲。另外,赤山镇楼下村给每家每户发放一个菜篮、一些玻璃杯和分类袋,要求生活垃圾明确分类,实行垃圾减量,逐步减少了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三是实行保洁员轮值制度。在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也引导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做法。在桐木镇杨坊村岳王庙自然村,根据村民的意愿,引导农户自觉轮流值日保洁,户户都是保洁员,每户除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外,各自还实行门前三包,公共卫生实行轮流保洁,这样既不要聘请保洁员,也解决了保洁费用问题。四是抓好了重点集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彭高镇开展了“清洁彭高”活动,成为了全县的示范乡镇。在桐木镇、福田镇、南源街等集镇,居民生活垃圾都做到了统一收集、清运、处理,净化了集镇环境。
(三)坚持以长效管理为保障,努力提高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卫生保洁员的管理。保洁员优先从有劳动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低保户中选择,保洁员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垃圾如何分类、废品销售、垃圾焚烧、建筑垃圾堆处理和填埋场污水处理等,使每个保洁员都能按无害化标准处理垃圾。明确了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要求保洁员对各自保洁片区做到“四无四净”(即无积水、无杂物杂草、无瓜果皮壳、无人畜粪;路面净、路沿净、绿化带净、房前屋后净),保洁员同时要督促各自片区村民做好保洁与绿化日常管护,共同呵护美丽环境。建立了保洁员工资“一卡通”,各村保洁员工资由县统筹安排,月工资原则上1000元。根据行政村和乡镇场对保洁员平时工作成效检查情况,并结合县清洁办月检查情况发放工资,打入工资卡,确保工资按月及时发放到位,提高了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理事会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清洁工程理事会,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引导和监督村民美化环境,净化家园。理事会推行“一天一监查、一周一评比、一月一公示”制度,监督管理保洁员的日常工作,对履责好的农户,给予通报表扬和张贴“清洁户”标牌,对不履行义务,违反保洁规定的农户,给予公示批评。
三是整合部门间的工作合力。县清洁办负责工作牵头和日常管理;城建部门负责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编制农村垃圾处理规划;卫生部门加强对农村改厕、改厨、改栏工作和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的指导;教育部门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卫生环保教育;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农村污染源普查,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标准;供销部门做好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收购工作,做好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的定点收集收购,建立覆盖全县范围的收购网络。这样通过部门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虽然我县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群众卫生意识较淡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农户还未对垃圾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影响工作成效;长效管理机制还有待健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科学分析存在不足,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为基础,以改变脏乱差状况为目标,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切实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使农村垃圾走向规范化处理的轨道。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继续通过电视、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在公共场所显眼处树立固定宣传标志牌,开展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2、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奖惩措施。督查工作坚持做到“三结合”。即采取集中督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各乡镇、各建设村点督查力度,下发整改通知书,对落实整改措施不力的进行通报,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要追究责任,不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与农业有关项目。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五月份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镇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1、在墟镇综合宣传栏中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在环镇路的灯杆上悬挂23幅彩色喷画的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标语;2、在镇广播站播出两个星期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口号或图片;3、在各村委会、社区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4、向广大农民群众派发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5、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发动学校学生清洗墟镇乱张贴的广告,营造爱国卫生的氛围;6、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7、组织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干部到市先进村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工作机构。
1、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麦文生同志兼任。
2、明确职责,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以及与市政局、爱卫办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镇新农村办要将全镇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去抓,积极协调、沟通有关单位、部门和各村委(社区)。驻队领导,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是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的责任人;驻队干部、村干部、自然村村长是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者。
(三)加大投入,以点带面,力促全镇环境卫生整治有大改观。
1、经过实地的考察,我镇确定本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分别是靖村的羊眠山村;堂马的塔岗村;上沙的欧村;下沙的榄根村;漱云的塘湖村;泗云的云独村;荷村的荷南村;双龙的隆田村;选田的贵子村;白水带的红环村。其中双龙的隆田村是镇的示范村。
2、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整治墟镇的环境卫生,特别要对“一河两岸”区域进行大整治,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镇环卫所今年新增加环卫工人,对墟镇实行12小时保洁制。原有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
3、镇政府今年将安排专项的启动资金,用于各村委会(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卫生环境的整治(例如:建垃圾池、买垃圾桶、垃圾斗车、垃圾清扫工具、修建公厕、修理污水排放设施等等)。
具体要求如下:
(1)各示范村要求建垃圾池1个以上或设置垃圾桶若干个,对有条件的自然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
(2)各示范村配保洁员一名,负责对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并负责清理垃圾池(垃圾桶)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填埋本村的垃圾;
(3)经费来源:以各家各户和在本村所办企业收取清洁费为主,镇府作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个保洁员每月150元(补两年)。镇府补助的条件为:已建垃圾池、设置垃圾桶并已落实保洁员和垃圾处理的自然村。
4、进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今年将大力开展建公厕、户厕活动,对农村新建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继续实施市、镇二级补贴的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对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人畜没有分离,家禽没有圈养”的情况进行整治,实施死亡禽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坚持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5、各自然村要做好村庄整治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宅基地、电网、电视线路、供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对违反规划乱建乱搭的建筑物,镇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
6、检查验收。各示范村确定后,以环境整治、村容整洁为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年底镇政府进行检查验收。
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宅梧镇双龙隆田村环境卫生整治主要做法
宅梧镇双龙隆田村有180户600多人。近年以“洁净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着手对村容村貌进行新一轮的整治,创建美好家园。
一、强化领导班子,树立实干作风
隆田村借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之机,对村干部进行调整,选出了一批年青、有能力的村民当村干部。新当选的村干部以务实、实干的精神迅速投入村的各项工作中,主动配合镇委镇政府工作,积极带动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本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及规划及时向镇的新农村办、村建办汇报,听取镇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力求尽善尽美。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隆田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一是对牌坊前15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进行填土工程,铺设石粉,并在村前公路旁建花圃,种上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环境。二是兴建文化室及篮球场。在村内的空地上填土800多平方米,建一幢占地160平方米文化室和篮球场。三是巷道、下水道全面水泥硬底化。以上几项建设共投入30多万元。
三、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